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0: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

第一篇: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

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法波的个案

(请大家在下周一进行发表,每个同学都需要做成PPT。)

案例导读

本案例描述了欧洲知名企业法波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解释了合资企业——法波坚石成立以来取得丰硕成果的深层次原因。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双方的辛勤工作以及持续的相互适应。本文对法波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国际化之路进行了详细描述之后,聚焦于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情况,法波坚石从成立到成功的道路以及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前景。具体而言,该案例详细讲述了欧洲与中方合作伙伴的首次正面交锋,例如他们如何建立相互的信任,如何制定详细的商业规划。同时,还涉及了法波坚石成立与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人事交流与沟通、品牌化、服务与自我实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过程。

十月的一个下午,走进位于佛罗伦萨的法波电子控股集团总部大厦时,外面正下着小雨。从外面进来的时候,还感觉到有一丝寒冷,但是进入大厦发现,里面却温暖如春。此行目的是来访谈法波电子总裁戴维·拉莫先生,说明来意之后,我被安排到了大厦一层等候室。周围身着套装、休闲装的人们来来往往,但并没有破坏房间的这份宁静。环顾四周,我的目光落在了一本书上,该书收集了大部分欧洲知名品牌。轻轻翻开之后,法波电子控股集团首先映人眼帘。我之前在佛罗伦萨设计中心了解到,法波电子控股集团是一家创新与设计导向型公司。在浏览该公司网站时,我一直思索,法波集团如何从生产电子小产品的作坊,成长为全球知名品牌?为什么在中国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受到了很多国外企业的关注,但是由于他们对中国商业环境缺乏系统了解,来到中国之后却举步维艰。而如今,法波电子控股集团被视作跨国公司中国化经营的成功典范,广受他人效仿。人们不禁会问,法波电子是谁?为何能在中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戴维·拉莫先生将为我们讲述法波电子控股集团的故事。

法波电子的发展历程

1936年,法波电子控股集团(后简称法波电子)成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前身是一家生产小电器的小作坊。创立者法波·维比特的雄心壮志使当初的小作坊成长为如今拥有3 500多种产品,子公司以及分支机构遍布全球55个国家的企业集团,历经四任领导者。截至2009年,法波电子年营业额已经达到3.5亿欧元,拥有5 000多名员工,其中一半在意大利工作,一半在其他国家工作。

法波电子子公司以及分支机构达22家之多,核心业务涉及范围较大的电子设备生产领域,如电子材料和线路防护物、照明设备、声控与数字连接器、导线管、电子设备等,这些先进技术为诸多家庭、企业及公共空间提供了舒适安全的解决方案。

法波电子的国际化道路

法波电子的国际化道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他们在占领了绝大部分意大利市场后,决定开拓意大利以外的市场。通过不懈的努力,法波电子在1968年与一家德国电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国际化扩张提供了不少帮助。20世纪90年代法波电子陆续进入了葡萄牙、法国、摩洛哥、阿根廷以及巴西等国家。目前,不仅在意大利本地市场拥有了约50%的份额,而且还在法国、葡萄牙、摩洛哥、德国、中国、突尼斯等多个国家设立了国际代表处、分支机构以及生产工厂。

尽管意大利目前还是法波电子最大的市场,但是由于该市场趋于成熟,已经没有太大的成长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法波电子开始把战略焦点转移到其他未成熟市场,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这些新兴市场生产成本低下,容易对法波电子形成较大的威胁,只有寻求具有更大竞争力的地区,才能开展大规模低成本生产;二是这些新兴市场具有良好的销售前景,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因此这些地区也可以当做法波电子的目标市场,而不仅仅是生产中心。另外,法波电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市场和行业知识,这是新兴市场所不具备的,因此有助于其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

根据法波电子的经验,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自身特点。例如,巴西拥有几千个税种,这是进入巴西市场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在摩洛哥税收就不再是主要考虑因素。因此,法波电子认为进入目标市场时,寻求本地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只有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时,法波电子才会独闯该市场,比如秘鲁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对于法波电子来说,选择合作伙伴时,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以及相似的经营领域尤为重要。有时候,寻求合适的合作

伙伴需要依靠一定的机遇与巧合。例如,法波电子拓展摩洛哥市场就是如此。在一次商务旅行中,戴维.拉莫先生认识了一个朋友,他们相处非常融洽,彼此产生了合作意愿。

法波坚石:法波电子的中国化之路

法波电子进入中国市场,机遇性与目的性兼具。一方面,中国市场是他们不愿意错失的良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单枪匹马闯人中国市场,倒不是担心资金或者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在采取何种销售与市场手段上还犹豫不决。因此,法波电子在旅华意大利人的帮助下,列出了一个潜在合作伙伴名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法波电子控股集团与这些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联系,最后选择了位于浙江宁波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坚石电子有限公司(后简称坚石电子),开始了这桩跨国“婚姻”,选择坚石电子的主要目的是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与商业政策。

1996年,意大利的法波电子控股集团与中国的坚石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法波坚石电子有限公司(后简称法波坚石),其中55%的股份属于法波电子,45%属于坚石公司。法波电子控股集团总裁戴维·拉莫先生全程参与了合资公司的组建。从起初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到后来拜访、评价有潜力的中方合作者,再到最后与坚石电子确定了合作关系,整个过程中他都积极参与,建立并加深了双方的私人关系以及相互信任。

1997年3月10号,法波坚石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了首家工厂的奠基仪式;截至2009年,在宁波市已经拥有了三家工厂,占地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雇用了2 500多名中国员工。200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商业与营销总部,拥有38家商业代表团,2000家经销商与批发商。2007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人民币。从1997年起,质量、设计与创新就被视作法波坚石的制胜法宝。到2009年,拥有了80多项国家级专利发明,所有的生产工厂都通过了IS()9001认证。

从成立以来,法波坚石保持了稳步地成长,销售收入得到了持续地攀升。1998年,销售额仅为几百万人民币,但是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结束时,总销售额达了到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60%。2009年,中国市场总规模为60亿元人民币,该品牌的产品占据了约25%的份额。面对来自同行业其他对手的激烈竞争,法波坚石当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8亿元人民币。这对于法波坚石来说,中国市场潜力无限。在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中,法波计划保持了30%稳定的年增长率,预计2012年年销售收入将实现10亿人民币。最重要的是,法波坚石从成立第二年起就实现了持续性盈利。

法波坚石销售收入持续成长的同时,产品生产规模与员工队伍也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厂数量从最初的一家增加到了三家,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成倍增长。内部员工也从1997年成立之初的30人扩大了80多倍。目前,中方子公司的生产能力在法波电子控股集团所有子公司中排名为第二,销售力量排名第一。

目前,中国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已有几千家企业参与了这个行业的竞争。在高端细分市场,不少欧洲、美国与日本公司历来比较保守,很少推出创新产品,因此他们的销售规模一直没有太大起色;另外,还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没有适应中国本地市场,面临着被收购的威胁或者已经主动准备出售企业。像法波坚石这样一直保持较高增长率的成功例子还非常少。在低端细分市场,多家企业正在拼价格战,竞争异常激烈。尽管该市场具有较高的潜力,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也非常大。法波坚石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让现任总经理周康民先生对公司未来前景充满自信。

法波坚石:法波电子控股集团与中国坚石电子的融合之道

法波电子拥有七十多年成功的市场知识与经验,发展道路上走过的每个里程碑都代表着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中意双方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这些知识与经验在法波坚石得到了传承。据法波坚石现任总经理周康民先生称,法波电子的成就同样令中方团队也感到非常自豪,在“发现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上,他们积极地与其他子公司分享经验。对于中方人员来说,这是学习、反馈以及为自身问题寻求快速解决方式的有效手段。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不仅对国外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中方管理人员来说也是如此。即使以前的知识与经验再好,双方同事之间的关系再融洽,一些主要问题也难以回避,即双方都发现难以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

首次中国“会议”

法波坚石建立之初,也就是在法波电子刚与坚石建立联系时,这个问题便初见端倪。导致彼此误解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语言障碍,更有可能源于双方不同的表达方式。

像大多数同时代的其他中国商人一样,坚石电子的老板林守业先生并不会讲英语。在与戴维•拉莫先生进行交流时,往往

依赖于精通意大利语与汉语的翻译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很高,由于中意两国不同的商业背景和情境,双方对许多技术、管理方面细节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拉莫先生初次来到浙江宁波时,希望能够按照进度计划高效地完成任务。然而,林先生却希望对法波电子的产品、技术了解得更为详细一些,款待“来自远方的朋友”方式也非常热情。但是,双方经常在协议与一些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上争执不休,会议往往被无限延长,并且没有实现任何预期结果。有时候,尽管双方也能达成一致,但是接下来,这些问题又会不断出现,需要重新进行讨论。

拉莫先生不得不经常来中国参加每个会议,也就是说每隔三周就来一趟中国,花一周左右时间进行谈判,这让合作难以取得显著性进展。

尽管双方在合作上都表示出了共同的兴趣,但是一些细节操作性问题导致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合资经营一度被搁浅。意大利合作伙伴归咎于中方的谈判技术;但是即使不断对中方伙伴施压,结果依然不理想,之前达成的一致意见依旧不断被推翻,双方谈判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瑞斯先生是环球商业(中国)咨询公司的总裁与合伙人,该公司主要为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提供相应的咨询业务。瑞斯先生具有广泛的项目咨询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来到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投资热潮,他丰富的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致力于帮助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大利公司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更好地与中国商人打交道。在意大利和中方人员之间的谈判首次出现僵局时,他就开始实施干预了。他从外部较远的角度审视问题,给出了客观的专家建议。

瑞斯先生发现,谈判双方尽管语言不通,然而实际上都在表达同样一回事。因此,在双方的谈判中,他依然通过翻译人员来推动沟通,但是他经常会问翻译人员:“林先生的意图是什么?”而不是直接问:“林先生说了什么?”例如,当林先生说“好的,我们以后再谈”时,他的真实意图可能是“好的,我们将在以后讨论细节”;或者也可能意味着他不愿意再继续推进这个话题,这么说是为了转移对方注意力。在这种情形下,必须选择具有较强的语言敏感性与语境熟悉性的中方翻译人员,这样他能很好地捕捉林先生想要表达或回避的真正意图。同样,拉莫先生每趟旅行参加会议的时间也进行了延长,以确保谈判时间充分,每个细节都能得到确认。四个月之后,谈判顺利结束。

建立信任

尽管戴维•拉莫先生讲意大利语,而林守业先生讲汉语,但是两人都拥有工程师的背景。尽管他们经常会从不同角度和立场看待问题,并且会发生一些争执,但是双方都具有相同的产品与技术常识。所以,当他们开始谈及法波电子的产品时,林先生便会变得非常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接触以及拜访之后,双方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关系。拉莫先生表示,法波电子并不想高估自己的技术、设备以及专有技术;林先生也表示自己是一个诚实的商人。

林先生深知,坚石是一家小公司,如果没有外界帮助,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在了解了法波电子的文化与拉莫先生的为人之后,他决定向法波电子交出合资公司法波坚石的绝大部分股权,条件是由他来继续出任该公司的高管,并且按照之前达成一致的规则进行经营。作为法波坚石的创始总经理、中方合伙人,林先生负责法波坚石中国市场,每月向意大利法波电子控股集团汇报经营情况。这不仅为新公司贡献了他个人的发明,并且还带来了与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后来他一直担任法波坚石的总经理,直到2004年因病去世。

拉莫先生从意大利频繁地访问中国,成为实现面对面沟通,更好地增进彼此理解的先决条件。林先生则以亲密的关系、专业的态度以及私人的接触,赢得了拉莫先生的尊重与信任。尽管法波电子拥有合资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但是从来没有把意大利的管理风格与标准强加于法波坚石,反而借助于集中化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财务控制系统,赋予林先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上完全的自主性。

商业计划

在合资公司宪章性协议签署时,法波电子便意识到需要在合资公司正式经营前制定相应的商业规划。但是,当时双方之间还有不少差距没有全部填补。中方的林守业先生具有传统的中国商人思维模式,他急于引进法波电子的技术、生产设施以及行业专

有技术,但是依然想在坚石电子之前业务领域内开展工作,根本没有想过制定新的商业规划。而在欧洲思维模式中,新公司经营之前必须制定严谨的商业规划,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财务控制、销售预测、产品生产及物流规划等方面的细节。因此,在商业规划构想方面,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瑞斯先生很理解双方的观点,他强调实现双赢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总之,法波坚石需要获得成功,因此双方都必须采取诚实的行动”。通过大量密集的沟通之后,双方在所有这些方面采取了承诺的态度,彼此都学着在日常经营中友好相处,从此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极端的情况。

在瑞斯先生的调停下,中方管理人员被送往佛罗伦萨法波电子总部学习企业文化,让他们了解意大利法波电子总部如何经营。最后,中方人员接受了法波电子的企业文化与经营方式,双方确定了法波坚石的商业规划。之后,双方还制定了五年期战略规划。伴随着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法波坚石展现出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以及稳定的发展态势。林守业先生也认识到,合资公司法波坚石将比原先的坚石电子发展得更快,走得更远,因为原先的坚石电子仅仅是一家资源与经验有限的中国本土小企业。

组织结构

法波坚石目前的组织结构类似于法波电子控股集团。专设办公室来辅助总经理履行职责以及向董事会进行汇报,董事会由销售与市场、财务与IT、人力资源中心、制造中心、研究开发与采购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层组成。

法波坚石执行董事会由6个人组成,负责制定战略决策与修订财务报告。董事会会议通常在位于中国的法波坚石举行。瑞斯先生作为执行董事之一,经常要来中国列席年度董事会会议,有时与法波电子总部的其他成员一同前来。年度会议负责审查上一年度的财务账目,以及下一季度的投资规划与预算。除了年度会议外,董事会还定期举行一些小型会议,通常情况下,每隔两个月举行一次,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1998年以来,法波电子控股集团全球运营总监马奇先生加入了中国项目的组建过程,此后他与他的团队一直是连接法波电子与法波坚石之间的纽带,协调各母子公司之间的国际经营事务。马奇先生带领的团队是一个全能型团队,拥有市场、产品、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他们每月或者一个半月就会来中国一趟,与法波坚石中方管理人员一起工作,为中方人员提供所需要的各项支持。尽管中方管理团队享有高度自主性,但是法波电子在选择财务控制人员以及战略方向抉择上仍然非常严格。拉莫先生称:“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国公司经营情况,就会加大法波电子在意大利对中国业务的管理难度。”法波电子向中方提供技术、市场策略以及其他要素比较容易,但是从意大利或以意大利方式监控中方管理层难度就比较大了。因此,管理最好方式就是向中方团队进行充分授权。

人事交流与沟通

法波电子的哲学是:“聚集的人越多,事情就越好办。”尽管法波电子并没有为中国子公司的员工制定特定培训方案,但是中方员工一直都有机会到意大利接受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i o培训需求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申请流程非常简单。培训申请一旦被接受,中方管理人员与员工就可以飞往佛罗伦萨,接受特定领域的专有技术培训。此外,这个流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回顾性地比较总部与中国子公司之间的异同,理解意大利工厂的运作方式以及了解意大利总部工作人员的做事方式。

如果技术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中方技术人员会在意大利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与法波电子控股集团的技术人员近距离工作,以便于频繁地交流意见,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之后,根据中国本土市场的特征,开发了完全不同的电。子材料目录。例如,由于中国市场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与其他市场不同的电源插座与包装。

但是,当意大利销售与沟通风格没有被法波坚石的市场与销售团队理解与接受时,问题就产生了。双方对语言与文化感知非常不同,因此在不同情境中,对颜色、风格、标语的解读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意大利法波电子总部,随处可见“法波电子,享受电力’’这样的标语;而在中国,标语则是“法波电子,创寺于1936年,来Ih于佛罗伦萨。,’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意大利市场非常成熟,法波电子通过向顾客提供创新型产品,让他们享受电力带来的美好生活,而在市场上获得了明显的领先地位;而在中国,法波电子定位为高品质创新品牌,悠久的艺术传统出身会更容易引起顾客的共鸣,因此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新兴市场,强调公司的悠久历史与来源于激情意大利和艺术佛罗伦萨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让市场人员理解这些方

案,他们往往会被送往意大利进行学习。这并非简单地复制法波电子模式,而是通过解读意大利做事的方式,以及分析中意双方的差异,明确在中国需要做哪些事情。

这些交流推动了双方对解决方案的寻求,并且让中方员工意识到他们的知识是法波坚石成功的关键。一开始,在知识份额与决策推动中,法波电子拥有较大的权重。经过几年持续交流之后,中方团队一步步地全面接管了法波坚石的经营与管理,并且完全代表了法波电子的精神与文化。拉莫先生认为:“这个转变本身就是法波电子的巨大成就。”目前,尽管英语是主要工作语言,但是不少中方员工可以流利地讲意大利语,这充分证拉莫先生的观点。品牌、服务与自我实现’

法波坚石取得的成就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在中国市场,法波电子这个品牌从一开始的无人知晓已经发展到了家喻户晓。法波电子在一向重视高品质的高端细分市场的一惯定位,带来了如今非常高的品牌认知度,并且进入了一些知名的中国建筑工程,例如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投入使用的国家体育馆(也称作“鸟巢”)。

基于高水平的质量控制、设计与创新,法波电子这个品牌让分销商与零售商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售前与售后的专业服务也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同样又再次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法波电子一同成长的态度让法波坚石的员工在经济与精神两方面都得到了丰富。在法波电子工作,让很多人体会到了自我实现带来的满足感。

法波坚石的人力资源

作为应用于所有子公司的全球契约的一部分,尽管法波电子控股集团制定了全球人力资源战略,但是法波坚石的人力资源战略焦点还是相对独立的。由于之前法波坚石的规模比较小,所以在一开始,人力资源管理还不是很正式,灵活性比较大。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员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一般而言,新加入的员工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但是他们的期望也相应比较高。为了跟上这种趋势,管理体系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

2000年4月,陈莎拉女士加入了法波坚石,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主持设计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实施方案。之前,她曾在可口可乐公司以及一家西欧在华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任用陈女士就是为了固化并加强人力资源对法波坚石的战略贡献。

与其他中国公司一样,法波坚石也面临着较高的员工流动这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女士把人力资源工作的焦点放在了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些方面。由于销售与市场团队在绩效评估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注。另外一个人力资源规划行动建立并推行任职资格体系,把薪酬、晋升与评价结合在一起;职业生涯阶梯的正式化为每名员工提供了透明、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戴维•拉莫先生认为:“法波坚石的人力资源政策变得与欧洲法波电子的政策越来越相似,当然,差异还是存在的,但是最终人们的追求将趋于一致:在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感受与公平的报酬。”

外派管理人员

法波坚石的员工队伍已经实现完全本土化。在1996年公司起步阶段,意大利管理人员扮演了财务控制者的角色。但是,工业投资的回报期往往比较长,意大利人几乎没人愿意作为外派人员,在异国他乡生活超过四年。“我们规模还不大,没有那么多外派管理人员。外派人员往往出去一段时间后会寻求回国的机会,大约三年吧。我们公司还吸纳不了那么多的外派回国人员。我们在lO个国家建立了子公司,意味着我们要每年吸纳三名外派回归人员。此外,如果任用本土人员担任经理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公司的认同度”,戴维•拉莫先生解释道。

合格的员工队伍

在意大利懂得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意大利管理人员非常稀缺,因此招聘到合适的高级经理难度比较大,支付条件也比较苛刻。法波坚石非常欢迎拥有相似资历与能力的中方管理人员,只要他们具有透明性、工作意愿与激情,拥有相应的经营能力与管理技能。

职业生涯发展与整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激励并留住合格的员工。新的人力资源体系实施以来,留任率从50%提高到了7s%。陈女生认为,一定水平的力资源体系实施以来,留任率从50%提高到了7s%。陈女生认为,一定水平的流动有利于保持工作团队的活力与健康。

法波坚石的领导艺术

为满足公司发展吸引大量的同时懂得中西方文化的领导者,是人力资源工作最艰难的一项任务。简单来看,中国并不缺乏人才。懂得销售、财务等领域专门知识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但是掌握综合管理技能的管理人员却非常缺之。

此外,在其他个体特质中,最宝贵的资产是态度、思维、人格以及良好的沟通技能。法波电子控股集团认为,对中方领导者以及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一直被视作法波电子成功的决定因素。这意味着中方管理人员在法波坚石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是这是他们从一开始在法波电子的帮助下实现的,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做事情的经验,也就是法波电子的企业文化:勤奋、执着、务实、创新。

在创始总经理林守业先生身患重病去世之后,周康民先生被任命为法波坚石新任总经理。从1998年起,周先生就一直在法波坚石工作,刚开始担任生产总监,直到2004年被任命为总经理之前,一直负责物流与行政事务。周先生英语非常流利,在加入法波坚石之前,他曾经效力于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工作经验非常有利于他理解西方的管理风格与生活方式,更有效地与母公司进行沟通交流。

法波坚石的企业文化

早年法波坚石的经营方式还比较粗犷,他们认为,任何市场战略在现实中都无法完全实施,即使他们使劲换身解数,顾客也不会认可这个欧洲品牌。但是员工们在勤奋、信念、压力与目标的驱使下,情况发生了转变。在企业文化中,双方还缺乏共识,因此还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改善这种状况。

在法波坚石成立之初,产品质量还需要不断改善,销售规模也需要不断提高;销售人员还需要骑着自行车去建设项目上推销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流动率非常高,忠诚度也非常低。法波电子一直强调信任是实施控制体系的重要工具,这个理念通过不断地沟通在法波坚石各部门之间频繁重复。快速扩张之后,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逐渐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技术、市场、价格或项目认定已不存在问题,而人事相关问题却不断增加。

周先生认为,法波坚石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外方与中方管理团队的相互信任、各项政策的稳定发展、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体系的创新e“此外还有其他的关键因素,例如保证产品质量也同样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公司的最终目的”,周先生解释道,“然而如果缺乏拥有强势企业文化、团结一致的团队,情况将非常危险”。

强势企业文化以及组织认同感的建立可以被看做是提高员工对法波坚石忠诚度的驱动因素,也是帮助他们克服当前瓶颈的关键因素。2006年是法波电子成立70年周年庆典,借这个机会,中国市场的前十大分销商被邀请到欧洲法波电子总部参观,感受真实的合资企业,了解欧洲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这是企业文化沟通的一个关键手段。

基于之前的《市场杂志》,法波坚石新办了一本公司内刊——《法波电子(中国,双月刊)》,已经出版了四期。公司还制定了员工指南,把每名员工的个人目标进行了量化,并与他们的报酬结合了起来。这项政策正在实施,陈女士把该政策描述为“萝卜加大棒”:在激励员工勤奋工作实现目标的同时要给予他们全力支持。总经理周先生希望强势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法波坚石克服目前的瓶颈,实现未来的成功。

法波坚石的未来之道

周先生认为自己加入法波坚石的管理团队非常幸运,因为法波坚石从来没有在重大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法波坚石在过去保持了较高的销售增长率,直到2005年遭受了发展瓶颈。法波坚石之前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法波电子的企业文化。为了实现未来的成功,法波坚石也需要拥有像法波电子一样的强势企业文化。

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法波坚石成长非常迅速。在第一年访谈之后,很多信息也需要重新升级。在上海飞往佛罗伦萨的途中,我看到了法波坚石未来无限的发展天地。

讨论问题

1.在案例中,存在哪些跨文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2.这些跨文化因素是欧洲企业在中国特有的,还是普遍存在的?

3.案例中的中国总裁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来适应公司的未来发展,请分析企业文化和跨国文化差异如何融合,会不会产生冲突?

第二篇:资料:中国文化中的和平因素

资料:中国文化中的和平因素

中国具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和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和平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尊重。英国哲学家罗素作为有先见之明的西方学者,早就指出:‚(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明显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尽管中国发生过很多次战争,中国人天生的面貌仍是非常平和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三大派的和平论:秩序的和平论——儒家,行动的和平论——墨家,取法自然的和平论——道家。他们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着中国的和平文化。也就是说,和平文化深入于中国文化的骨髓。

中国文化的内容是讲求和平,反对冲突和战争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儒家强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强求别人,不干涉别人的事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别人不赞同自己的观点时,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当自己不赞成他人的做法时,‚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提出劝告,对方不理睬,也不以武力去强行制止。当双方之间出现分歧时,应当礼让,避免冲突,‚君子无所争‛。当对方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时,也要冷静对待,不要以怨报怨,而要宽容大度。儒家反对流血冲突,‚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对于不赞成自己观点的其他民族,只能通过道德去感化他们,而不应当动用军队去征讨。如果冲突已经发生了,必须和平解决冲突。‚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和解是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无论是大的战争还是小的冲突,都应当通过‚和‛来解决。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和平思想。认为大国地位不能靠武力来确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望只能靠自己的道义感召力来获得,孟子反对以武力征服小国。孟子反对强国试图凭借武力统一天下的做法,他严厉谴责通过征伐扩张强权,认为依靠武力征服别国,是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草菅人命,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但是,儒家也强调必须有必要的自卫.如果别人发动武力攻击,就必须以武力去应对。不组织军队,不进行军事训练,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一旦别国侵略,百姓只能束手待毙。所以儒家思想中的发展军备是防御性的,是为制止和对付敌国的侵略。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与儒家相比,道家的和平反战思想更为彻底。道家首先从意识上反对争斗,倡导‚不争之德‛。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 1 争‛,要象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与事无争。认为在意识上‚不争‛,就不会和他人或他国发生冲突。道家还强调要消除争斗的能力,倡导‚柔弱之道‛,认为力量强大了会带来灾祸,‚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不以兵强天下‛。道家明确反对战争,认为军队是凶害之物,没有任何好处,残害人民,荒芜田地,‚兵者,不祥之器‛。

墨家兼爱非攻,不主张打仗,可以说是爱好和平的思想。

中国独特地理环境中孕育出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反战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和对外交往。中国的对外战争基本都是迫不得已的、防御性的,近代以前是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战争大都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的。和亲、修长城、守边关是中国古代对外防御战略的主要特点。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也很少以强凌弱,凭借武力压迫和吞并弱小民族,而往往如孟子所说,‚以大事小‛。历代统治者对来华访问的外国使节都给予尊贵待遇;明朝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并未象西方殖民者那样进行掠夺,而是为展示自己的天朝大国形象,给沿途各国带去了珍贵的珠宝、锦缎、瓷器等,虽然主观上有自大的一面,但客观上是通过软实力,以和平方式显示自己的影响,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近代以来,中国更是只有遭受列强侵略、欺凌的经历,而从来没有对外扩张的历史。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历史文化和历史遭遇影响着今天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与一切国家友好往来;但同时又有原则,有自己的立场,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反映了‚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而既不干涉他国,同时反对他国干涉,反对战争,反对使用武力,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的政策,也是结合自己文化传统和历史教训而制定的。这既是儒家反对‚以力服人‛和道家主张‚不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基于自己近代的遭遇而表现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应该在中国重演,也不应该在世界其它地方重演。

‚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对于预测中国外交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中国文化中的和平因素,历史地看待中国的现实政策、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向,可以消除误解,使世界绝大多数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本质上是爱好和平和不嗜扩张的,‚中国 2 威胁论‛是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遭遇和现实政策相矛盾的。

第三篇:央企改革的困境因素分析

CPA鉴证

第三次课堂展示

小组成员:

杨晓、杨海阳、张小龙、刘培林、何之舟、旺吉扎西、杨玉龙、楚鸣明

央企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央企改革

央企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多年来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

1.指导思想的偏差,使央企盲目发展,有限的国有资本布局分散,集中率低,企业竞争先天乏力。

我国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某些方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基本原则,忽视中国的客观经济条件,教条地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并唯心地以公有制的多少、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标 准。这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促使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脱离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为低下的客观事实,实行“一大二公”,盲目追求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化程度,央企由此不断增加。为了使这个标准具有说服力,政府于是利用各种政策和措施为央企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让央企及其职工享受特有的制度优越 性。

2.央企自身的制度性缺陷,是导致其经济效益下降的直接原因。

从微观层面来说,央企产权模糊、责权不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直接导致央企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加,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下降,具体表现为:

(1)央企的产权状况是:所有权归国家,名义上政府会委派具体的经营者去央企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实际上央企受到多个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的管理,国有企业经营者 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政府所委派的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委派的只是与企业规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级别的行政官员。在这种条件下,国 有企业的权利者是多重的,但是责任和风险承担者却缺位,于是当央企有利可图时,多方争相享用,而央企生产亏损或重大经营失策时,却无人为此承担责 任。这必然导致各方干预者、决策者为取得更多自身利益权力扩大投资规模,非生产性投资大大增加,重复建设,反复引进时有发生,决策失误由此频频在央企 发生,小至几十万,大至数十亿。决策的失误往往对企业的生存是个致命的打击,有的央企甚至因此破产,国有资产因此流失。

(2)因为央企产权模糊,责权不明,所以,难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于是缺少激励的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者、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纷 纷加入外资企业、乡镇企业谋求发展,这使原有的央企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削弱,竞争力受损,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与此同时,受利益的驱动,缺乏职责约束的 央企经营者者 及管理人员,利用职权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利用企业的业务关系私设生产经营场所,给自己留下一块沃土,有的甚至直接侵吞国有资产。也因为约束不严,激励不 够,央企采购成本、经营管理等费用起码要高于私有制企业的30%。因为央企负盈不负亏,所以经营者、职工也会联合起来,虚设盈利假象,以增加工 资、福利,结果工资不仅侵吞利润,而且工资挤占折旧、保险等费用。

3.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体制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加之宏观调控不力,央企陷入进一步困境。

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体制下,各级政府为了追求自身的政绩,争取更多的地方利益,通过种种手段争投资、争项目,于是相同的生产线在各地同时 上马,国有资本遍地开花,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在这种情况下,若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实行公平竞争,则长期亏损、没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就会被逐出市 场,低水平的无效供给应该减少,符合市场需要的有效供给就会增加,结构性的国内需求不足可望得到缓解,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改善。但是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 地方利益,纷纷采取划地为牢,占山为王的做法,实行地区市场垄断或封锁,以保护当地央企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市场公平竞 争、优胜劣汰的功能也难以发挥,遏制了竞争所产生的资本集中和工业集中率的提高,企业规模经济受到制约。

有些长期亏损的央企未能及时清理破产,也与金融体制未能配套改革有关。传统的金融体制使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于各级政府的超然地位,也就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因为央企是国家的,银行是国家的,而政府是国家的主管,企业不行了,当然地要动员其“出纳”——商业银行予以支持。在政府的干预下,效益差并有着陈帐的企业仍可得到新贷款,许多只是为了发工资的贷款也能发放到企业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愿破产,银行也不愿企业破产,因为这会给银行带来巨额坏帐,于是央企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已达70%左右。

政府不愿加快长期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央企破产,并推进其他央企裁减冗员等,其重要原因是当前政府财力有限,无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 系,也没有能力增加更多投资,开办更多央企来解决就业,于是政府只能借用其央企的存在作为蓄水池,来缓解当前合民收入不稳定而带来的冲击,维护社 会稳定和其他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央企虽然难以为继,但仍要继续存在的一个理由,也是央企为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责。

4、认识上的不足。小平同志曾经就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

从1984年起,央企改革历经风雨,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承包经营和转换经营机制等,虽有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说来并不如人意。在80年代中期,针对国家包揽一切,束缚企业生产积极性的状况,中央作出放权让利的决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实质是让了地方的权,让了主管部门的利。地方和 主管部门在国家放松对央企的计划控制,允许企业有一定留利后,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一方面形成地方资本垄断和部门资本垄断;另一方面又对企业形成了多头管 理,增加企业的“婆婆”,给以后的改革提出新的难题。面对行政干预,多头管理,央企步履沉重,中央又提出了政府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相分离的措施。央企 的所有者实质上是全民,在实践中,由代表全民的政府行使所有权,一谈到两权分离,就有一个“所有者权利”如何实现的问题。两权分离的结果是所有者“缺 位”,失去了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导致许多企业领导班子腐败,而且在投资中 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盲目行为。受承包制在农村中取得巨大成效的启发,于是有人把它移植到央企改革中来,在实行中,却无法象农村那样,把承包者的 “责、权、利”结合起来,结果出了“拼设备”等短期行为,带来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有人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如果农村承包也象企业承包一样,由村 长而不是村民来承包,结果会怎样呢?

党的十四大以后,央企走上了转换经营机制的路子,此时改革目标已明了,但在如何使央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上,存在很大分歧。大家对央企破产的负效应,引进外资对央企改造产生的资产流失,甚至是只在经营机制上作文章而忽视体制的问题都争论不休。所有这些,都 反映了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改革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然而改革的理论源于改革实践,需要不断的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去发展。过去,面对国 企改革,我们的认识有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经过不断“扬弃”,我们的认识一步一步走向正确。党的十五大指出,央企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上,最进十五大四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央企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说明在央企改革上,我们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但今后央企改革是否 就能一帆风顺呢?这个谁也不能肯定,摆在前面的问题很多,我们的改革理论还要受到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央企改革中甚至还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5、既得利益主体的阻碍。既是得利益主体主要有三个,一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职工,二是作为经营者的企业领导班子,三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相关机构。

在传统体制下,央企的职工手捧“铁饭碗”,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说实话,只要这种体制能维持下去:企业的工资能照发,相关的福利有保障,即 使有更美好的前景诱导,大多数人也不愿打破这种稳定。加之社会政治因素: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在企业中处于主人翁的地位。因此,对高耗费、低效益的国有企 业的每一步改革,都有很大的阻力,政府要充分考虑不损害企业职工的利益,即使是短期利益。但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必然要产生利益的重 新分配,有一部分人要受益,有一部分人要受损(即使长期会受益,但短期肯定要受损),在央企改革中,这一点尤其突出。为减少阻力,政府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就含有一些对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措施,也就是说,要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如价格体制改革中的双轨价格制。但这一方面减少了改革的效益,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社会 的运行成本,导致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说到底,为了“不得罪”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即国家职工,社会承受者沉重的运行成本,如预算软约束造成银行大 量不良信贷,亏损补贴给财政背上沉重包袱。为了减轻不堪承受的负担,国家开始规范企业破产,允许企业减员增效,央企下岗职工不断增多,于是出现了“找市长 不找市场”的现象,各地也被迫“花钱买安定团结、买稳定”。这有相应改革措施不配套原因,更为主要的是打破了国家职工的既得利益,对改革产生了巨大阻力,妨碍改革朝深层次发展。

央企管理人员即经营者成为阻碍央企改革的既得利益主体是改革到一定程度时的事情。在传统体制下,经营者无自主权可言,在改革初期,央企初步 成为独立利益主体,面对企业效益下滑,他们一方面要忍受上面的行政干预,一方面又成为企业职工的埋怨对象,也迫切希望改革,希望能有更多的自主权,真正对 企业负责。但当企业自主权比较多而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未有效建立时,他们就成了进一步改革的阻力,他们不赞成对央企的全面改革,反对尽快建立平等有秩的竞 争环境,而且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无序状态,希望继续从乱中取利。这些年,许多央企领导班子腐败,就说明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是如鱼得水,他们当然不愿轻易就失 去自己的水——无秩的市场状态。更为主要的是这些人常是以往的“改革者”,现在喊着“保护改革成果”的口号,阻止进一步的改革。因此,改革要冲破这方面的 阻力是很难的,许多改革措施如厂长(经理)负责制,本来是好的,可执行起来却常要打个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政府的有关部门是央企改革中的受益者,却又是进一步改革的阻力。传统体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权利控制在计划部门。随着央企改革的逐步展开,放权 让利等措施开始实行,各部门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管理权利,都有权对央企指手划脚,都能从企业手中捞一把,政企不分和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蔓延起 来,央企当然雪上加霜。于是中央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希望能把各部门的权利集中起来,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但 各部门都不愿放弃权利,根本在于不愿放弃从这种权利中得到的好处,希望能维护从改革中获得的“成果”,于是国资局不得不撤消了。这就是改革的阻力,也是中 央下决心进行机构改革,“裁僧撤庙”的一个原因。

6、配套改革跟不上。广大的央企职工之所以抱住企业不放,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问题,还要考虑住房、养老、医保等许多方面。

传统体制把就业和社会福利捆绑在一起。一个职工辛苦干了几十年,如果要下岗了,接着发现他下半辈子无依无靠,他当然不愿意,当然会大吵大闹。在 许多问题上,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但改革的措施就是出不了台,出了台的也执行不起来,原因就是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央企改革是改革中的一个方面,但 牵一发而动全身,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改革就不能真正运作起来。如《企业破产法》很早就出台了,但破产企业职工却始终无法妥善安置,所以更多的时候,企业破产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还有就是职工下岗,按道理企业应该拥有相应的人事权,可以按法定程序解雇职工,但职工下岗后,不再是企业的人了,企业可以不 管,人民的政府要不要管?当然要管。怎么管?就要求政府加快配套改革,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央企改革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

央企,受上述6方面阻绕,当然困难丛丛。朱镕基总理讲改革要过“地雷阵”,央企改革无疑是其中最危险的区域,过了它,改革就有望全面成功了。

第四篇:北京欧雷动画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积极谋求与动漫相关行业领域的一流企业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动漫实验室,以培养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高水平职业人才。他表示,学校将利用自身科研、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的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同时进一步跟进动漫企业的人才需求,使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更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在相关领域替代性产品的研发、引进动漫技术的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突破、基础研究方面给予我公司以大力支持。他希望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在动漫相关特色领域内,共同为推动中国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以建设动漫实验室为纽带,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加快从欧雷加拿大分公司引进加拿大的动画外包项目,利用国内的人才优势,加速发展国际外包项目,走出一条有国际特色的发展之路,用项目来推进动漫专业的建设、师资人员的培训、学生就业、信息交流与共享。依托行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适应政府的办学理念,走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优势兴校之路,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创新奋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校企政融合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三 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动漫行业包括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何使高校适应高速发展的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又可以满足未来企业的人才需求?” 陈给出的答案是,“IT设备的采购价格越来越低,但是运营维护的成本和闲置的资源却越来越高,对教育行业来说,我们不仅要熟悉产业,更要熟悉新的技术和制作方法,如何将技术与价值连接起来才是必须。” 国际权威调研机构认为中国有广阔的动漫市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儿童音像图书市场,童装,玩具,文具加起来将近1000多亿的产值空间,欧雷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说明

如何培养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今年是动漫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内各种动漫基地快速的投入使用和一系列的高峰论坛,特别是动漫展会,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预测未来几年,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人才缺口在百万人之上,这样的情况听上去可能使人恐怖,危机同样也带来的很大的机遇,特别是是给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和相关的大学,或许开设动漫游戏相关专业,将会极大的提高学院学生就业率。动漫行业还得到了政策的扶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和大量资金的扶持,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10年,将会是中国创意产业的黄金十年。

为社会培养动漫人才,成为我国很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动漫实验室平台对教学和科研有很重要的意义。提升动漫专业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动漫专业课程方面的实验室,用以实训学生和锻炼培养老师。提升大学的动漫科技研发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技术人才,促进中国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在对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方便高校学生更好地掌握动漫专业的各种技术和软件,以及为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欧雷推出了校园动漫数字综合实验室和校企合作解决方案,开发设计出一套动漫实验室平台,能够完全满足动漫专业各方向的教学实验要求,在教学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高校数字动漫实验室的核心价值就是能让学生能适应产业的需要。为了实现核心价值,欧雷的整体解决方案针对实际的影视动漫制作岗位需求和制作流程设计的。在前期、中期、后期的流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以及固定的分工协作流程,针对这些流程,欧雷为合作学校规划设计课程体系。通过精确和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发掘学生适合在庞大动漫制作分工上兴趣并发展成为技能特长,通过针对性的实训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方向准确定位与动漫制作岗位。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整合大量的资源资源,解决规模庞大渲染、复杂的动作捕捉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教学问题,从而实现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模式——从原来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制作和就业为核心,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

二、合作原则

1.创建品牌专业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依据学院“六个规范”,即:“规范发展模式、规范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教学管理、规范招生与就业、规范管理与服务、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建设。

2.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则

实现教育兴国,产业报国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产业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3.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不仅仅把欧雷公司先进的技术思想透过现代化的实训平台培养适应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更可以利用欧雷公司在动画产业中的合作伙伴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

4.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5.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根据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方案,特成立:

行政组:由校企双方的领导成立指导组,制定合作的发展战略,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业务组:双方具体具体业务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实施校企合作工作方案;.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合作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紧紧抓住当前国内动漫业对于人才的实质性需求以及培养方向。重点创新和改革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动画技能等教学内容与技巧,加强与业内企业就进一步培养动漫人才以及提升就业率等问题进行探讨。

整个动漫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动漫行业的新技术不断的出现,紧密的与信息化连接起来,在当前的产业发展大背景下,尤其需要加快研究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的高层次动漫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通过合作用以锻炼学生和老师,在实践中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并且归纳总结新的教学管理体系。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6.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7.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8.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

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

9.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0.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动漫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由公司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4.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第五篇: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人文社科学院 10历史学 陈静 10202015 书名:中国文化在东南亚

作者:杨保筠,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教授科目有:东南亚史料学、东南亚古代历史与文化、东南亚近现代历史研究、东南亚当代问题研究、战后印度支那研究、东南亚综合研究等。先后有《越南南方阮氏割据政权史研究(1600-1775)》《「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人物卷》《东南亚近现代史》《变动世界中的奠边府战役与日内瓦会议——“奠边府战役暨日内瓦会议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等专著出版,是国内研究东南亚历史的重要史学家。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9年9月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全书一共有六章,共有157页。前五章在回顾和研究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基础上,叙述中国政治经济、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习俗在东南亚传播及影响,第六章,则写到了中国所吸收的东南亚文化因素。且书名中的文化一词是广义的,在包括狭义文化的同时,包含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文化。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是近邻,地理位置上的临近,使两个地区间的联系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就开始了,中国与各国的交往时间有长有短,有高潮和低谷,也有对立和缓和之分,但是总的来说,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可谓是源远流长,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增多的需要,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了解中国和东南亚间的各方面交流的历史十分重要。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及翻阅其它书籍资料的基础上,我简单的总结了,中国在与东南亚交流的主要途径和交流特点。

一、交流途径

东南亚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两个地区间交往的途经,不仅是起到了交流的作用,也起到了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这些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以官方交流为主导,同时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

1、国家间互派使者。首先,国家间互派使团使者,是官方间最正式和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一方面,使团里,各类人才云集,都是两国间各个领域先进的代表,当代表团到达时,势必会将这些先进的事物展示给对方国家,并且教授给当地人,促进两国各个领域间的交流。同时,为了迎接使团的到来,接待国要做一定的准备,熟悉来访国的语言文化,这也是一种学习和交往过程,如1407年,明朝设立“四夷馆”,以便于“习夷字以通朝贡”,同时,使团中很多使者的任务便是学习,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等等。1638年明朝政府派遣学者到暹罗学习暹罗文字,以便两国国王的通信,这都促进了语言文化的相互了解学习。

2、两国间互赠礼物,其中“朝贡贸易”最被世人所熟悉。朝贡贸易,不仅赠送的是金银财宝,还有其它各种有益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往的礼物。如立历法、书籍、作物种子、技术工匠等等。

3、国家间的战争及边界冲突。战争冲突,往往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伤痛,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在战争过程中,中国一些先进文化往往通过军队,战俘等传入对方国家。如瓜哇王通过击败元军,夺取火器而掌握制造火药和火器的技术;1407年,安南王子黎澄被俘至中国后,因善造交趾神枪被重用,后被明朝军队奉为火器之神。

4、此外,中国对这些地方的行政管辖和占领也是一种交流途径。在封建社会时期,东南亚很多地方属于中国管辖或者为中国的藩属国。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中国在这些地方实行本朝法律,行政机构、文化、教育等政策与内地并无太多差异,使中国文化和这些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如独立前的越南,大部分地区属中国封建王朝郡县,中原王朝在秦朝统一以后,便开始了对岭南地区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这些地方的交流。另一方面,对中国称臣的这些藩属国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甚至从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按照中国对本国进行改革,在有意和无意间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和了解。

5、通商贸易,是民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发挥作用的,既有东南亚各国或经由这些国家来华的商旅,也有前往东南亚经商的中国商人。一方面,中国商人们不仅把本国的商品带到所经国家,也常常习惯性的把本国的生产技术、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带到哪里,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的,在中国的东南亚商人们也会将他们在中国所接收到的物产文化习俗等带回到东南亚地区。

6、侨民所起的传播媒介作用。从中国与东南亚建立起联系起,双方便有相互间的人员来往,不少人则留在当地成为侨民。其中,以中国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为显著代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聚居最多的地方,成为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与交流的桥梁。中国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向东南亚迁移,成为民间交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华人出洋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政权交迭、逃避战乱、外出谋生、赶不上季风回国等。久而久之,聚居东南亚的华人越来越多,他们把中国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节日礼仪等等都带到那里,并融入当地的因素,渐渐的被当地人所接受。同时,利用回国定居、探亲等机会,把所在国的一些物产、文化带回故国。另一方面,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踏实苦干,不仅成为当地的富商,有的更是进入统治阶层或者成为统治者,如越南李朝建立者李公蕴和陈朝的建立者,都是祖籍福建的华人。这无疑成为推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动力。

7、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便是中国文化通过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联系而间接地的传入。东南亚各国,处在中国文化的辐射范围内,一些主动接受中国文化濡染并且濡染较深的国家在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中,间接的把吸收的许多中国文化的因素传播到其他国家。其中典型的是17、18世纪越南与柬埔寨宫廷联姻、入侵柬埔寨、占婆等方式,迫使这些国家的人接受其文化习俗,又由于越南伸手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便加速了汉文化的因素在这些国家的传播。

二、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特点

1.这种交流及文化传播是相互的,双方都从中受益。虽然有时交流是在战争的背景下,但是不同于文化霸权,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大多是在和平及自愿的环境下进行的,是有益于双方关系和双方国家长远发展进步的。然而,由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长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领先于世界,领先于东南亚,所以中国对东南亚的交流以中国文化输出为主,东南亚较多的受到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双方长期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也从东南亚地区各国吸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传入东南亚,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例如,中国文化的传入,刺激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瓷器及丝绸的巨大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这些行业的兴盛。

2.双方间的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很多领域。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深入,双方交往的领域也从单一的经济贸易领域,扩展到了政治、文化、科技等。其涵盖面之广,领域之深,在古代中国的对方交流中,位居前列。大一点的层次来说有:政治制度、经济贸易、生产工艺、科学技术、语言文字、音乐、宗教、风俗习惯。分得更细的话,则有法律制定、选官制度、货币制度、建筑技术、历法、服装、节日等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对方文化的影响。

3、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往主要是在和平的环境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否认,在中国与东南亚的长期历史关系中,不时的出现边境纷争,大小不等的战争,有的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发动,有的则是东南亚国家间发生的入侵与防御而引起的。同时也有是占领国强迫被占领地人们接受本国文化。但是,这些纷争和战争都是暂时的,历史发展的主调是和平的,也是各国间官方民间自愿进行的,是互利互惠的。正是这样的环境,为中国和东南亚政府之间的接触,人员的往来、通商贸易、移民定居提供了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双方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和东南亚两地间的交流历经2000年的发展却不曾中断就印证了这一点。

4、双方间的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民间渠道,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各国的侨民,其中又以华人华侨的努力为主要形式。在研究史料时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是东南亚的中国移民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中国与东南亚交流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也更加深入。这是由于,华人华侨深入当当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与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业的当地人产生经济、生活等联系,使中国文化被更多当地人所了解。同时,华人华侨在当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这些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使得当地人更乐于主动去与中国文化交流。

5、双方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间各个领域的进步及发展,同时有利于这些文化的保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史学、语言学、建筑学等研究研究。首先,文化间的交流是有助于文化的革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很多语言、文字、习俗、技艺、书籍等会在战争或者政治事件中失传或者消失。但如果这些文化在多个国家间传播,便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如许多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消失的古汉语词汇,直径仍然运用于越南人们的口语中,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而在史学方面,如唐代高僧义净赴印度求法,途经末罗瑜、室利佛逝,所译的《杂经论》,撰写的《南海寄归海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成为研究古印度尼西亚,特别是室利佛逝的珍贵史料。同时考古工作者可以利用这种便利,把遗漏的历史事件、历史材料补全,以上就是读完这本书后,得出的对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途经和特点结论

三、读后评价

本书相对于很多有关著作来说,比较简短,但却全面,全书六个章节,各有各的侧重点,按照不同领域来叙述。在重点介绍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同时也简要叙述看东南亚各国文化在丰富中国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书中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简明扼要地全面介绍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写作过程中,参考的书目多,相关史料运用得恰到好处,在证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加深了读者的认识。但本书对于东南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叙述篇幅只有一章,虽然与古代东南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关,但篇幅过短不能完全体现交流作用的相互性。

下载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企在中国的文化因素思考(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欧债危机的思考

    金融欧债危机的思考 2011年1月27日,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在研究了数千份文件后,公布调查结果报告。报告阐述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政府、银行在危机中承担的角色,以及华尔街一......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 要 全球化的深入,使国际间的文化往来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以文化安全为核心的非传统安全观念日益凸......

    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邱璐轶【摘要】:高职院校与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密切,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变化都会对高职的校企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高职......

    影响乡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对策思考

    影响乡镇干部执行力因素及对策思考 向阳镇副镇长 樊义斌 政府的执行力就是干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分管绩效考评的领导,我认为乡镇干部的执行......

    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刘伟平 国务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

    关于校企合作反馈的思考

    关于校企合作问题反馈的思考校企合作是当下职业教育和企业用人的主方向,但在运作过程中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我觉得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1、学生不明白自己的身......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特点及思考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特点及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五篇模版]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 , 文化软实 力 在 国际政治 中 的作用 越来越大,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