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县级供电企业用电营销工作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浅淡县级供电企业用电营销工作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引言:
县级供电企业作为配电零售企业,电力市场营销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随着电力企业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和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政企分
开、厂网分开、网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举措的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供电企业也不例外。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费回收、开拓电力市场、搞好优质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关键。“电力销售不旺,窃电现象不止,欠资居高不下”的现象,已危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据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权威消息称,全国电费总欠费数字已将突破260亿大关。从国电公司对五大区域公司和省公司的考核有三大指标,均价、线损和电费回收,实质上前两项都是虚的,关键在于第三项电费回收上,这是个硬性财务指标。去年江苏省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缺电严重,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电费回风险是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首要风险。
一、电力客户欠费风险
电费管理是一项严格的相互牵制的科学管理,受财经制度的约束,它是发、供、用整个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如不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将导致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或停滞,使电力企业生产受阻而影响安全发、供电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要为客户垫付一大笔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最终使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受到很大损失。
(一)、目前客户欠费的特点:
1、客户欠费是一个各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在欠费客户中既有困难企业,也有效益良好的行业和国家财政开支的政府机构部门;
2、欠费比重较大的多为工业用户。这类客户用电量相对较大,一但欠费相对比较严重;
3、欠电费数额较大的客户普遍经营状况较差,欠费极有可能造成呆、坏帐;
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年必有一批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造成欠费;
5、一时期,随着国家对高耗能企业采取的电价政策,极有可能使一些不成规模小钢铁厂关门、倒闭,影响电费回收;
6、随着城乡用电同价和一户一表的实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欠费比例不断上升。欠费金额虽然比例较小,但户次相应增多;
7、居民因搬迁而引起的欠费无法追回,形成死帐。
(二)、电费风险分析:
内部影响分析:
1、少部分抄表人员责任心不强,抄表不到位,形成客户电能表积累电量,待发行时,客户不予认可,拒绝交纳;
2、对抄回的电量进行复核、计算时,对电量异常、过大等情况在复核时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差错电量出现,拒绝交纳;
3、电费实行统一帐户(工行),客户若跨行交费在资金交换的时间上和灵活性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有时会形成月末不能及时入帐的情况发生;
4、100kva及以上用户按期划拨电费执行不力,多数用户在月底一次缴清,致使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甚至破产、倒闭用户的呆帐金额增加;
5、依法收费的运用上,我们虽然与每一位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但并非每一用电客户专门就电费问题签订电费协议,从而使一些如定金、保证、资产抵押等有效的防范措施得不到灵活运用;
6、营销基础管理工作做的不扎实,如搜集客户基本信息和了解生产情况工作做得不细致,对一些客户的用电性质、用电状况不能了如指掌,尤其是一些租房营业户,经营几个月后溜之大吉,形成呆帐,电费不能及时回收;
7、控制电费回收的新技术、新装备运行不稳定,有电卡表出现故障或人为因素采用其他方式使电卡表运行方式设置错误,起不到预付费作用的情况发生。如杨学江户,安装卡表后,未将卡表设置为预付费状态,买电700元,结算电费时为2000多元,经过催收客户勉强交纳,但运行状态仍然未进行及时调整,又发生电费近5000元。如果说第一次装表人员在安装卡表初期业务技能水平较低,掌握的技术不全面,致使卡表准状态没能调整好,但经催收后又忽略了这个环节,造成再一次欠费,就说明我们在电费回收的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加大了电费的风险;
8、业扩流程的部分环节不流畅,传票超期运转,造成少量用户无法按时抄表,待一次录入发行电量时,客户难以接受,拒交;
9、居民客户电费实行“买断制”也存在电费风险,一些客户恶意欠缴电费,经“买断”催收时,对我们所持有的电费票据不予承认,甚至还出现要
第二篇:浅淡县级党史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淡县级党史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党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党要管党的一项具体内容。胡锦涛、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做好党史工作,是关系到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工作,这充分肯定了党史部门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最基层的党史工作部门,县级党史是整个党史工作的基础,正确剖析县级党史工作存在的问题,正视面对的困难,积极探索推进县级党史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的特定作用,全面推进本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县级党史工作现状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党组织对党史工作高度重视,在人员、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倾斜,作为县级党史工作部门,也深深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能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完善自我,创新思路,从党史部门“清贫、无钱、无权,不吃香、不热门”的社会观念中解脱出来,坚持“讲政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党史工作的政治性,牢固树立“党 1
史工作无小事”和“论从史出”的理念,把党史工作与本县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在做好地方党史、组织史、大事记等一系列史书编撰出版的同时,自觉地将党史工作融入到全县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有效地改变了党史部门“干事难,难干事,有人看不起,有人看不见”的被动工作局面,为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党史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
一是认识不足,观念不新。无论是社会还是党史工作者自身,在思想认识上,大多数理解不透“党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的这一定论。在党史工作自身的发展上,大胆、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完全摆脱“党史部门喝茶看报,无事干、可有可无”的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没有从过去的单纯的写史、修史转变为贴近现实,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思路上来,参与“中心”,同县直各部门协同作战,服务全县经济的意识不强。
二是人员偏少,经费紧缺。作为县级党史部门,一般人员编制就是3-4人,列入财政预算的办公经费月平均1200左右,扣除平时的办公经费、水电费、通讯费等日常支出,所剩无几。所以,大多数县一级的党史部门的工作,停留在“闭门修史”的过程中,对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革命遗 2
址及文物的保护与挖掘等各项工作都处在弱势状态,专题研究、编辑党史专著所需资金远远不够。
三是办公设施不全。近年来,县级党史部门的办公条件,在地方党委的重视下,相对有所改善,各地都配置了电脑,安装了宽带,拓宽了信息采集渠道。但是,专用文史资料柜缺少,导致库存资料少,大多数资料的查询,还得经过地方档案等部门,给工作上带来诸多不便,工作效率降低。
四是宣传教育渠道不畅,信息化建设滞后。党史的宣传教育,也就是党史研究成果的转换过程,是实现“以史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县级党史部门,宣传教育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上,党史知识下基层、进学校次数少,组织党史展览、播放专题片等方面欠缺。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自己的网站,与中央、省、市及其他各县无法实现信息互联,信息采集渠道不畅,党史资源利用率低。
五是机制不健全。近几年,为加强党史工作,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今年年初,省党史部门组织召开了全省党史工作座谈会,会上各市、县部门负责人就本地党史工作存在的问题都作了简单的发言,大家普遍认为,中央、省、市、县各级组织近几年确确实实重视地方党史工作,但是对于中央明文规定的具体的指标,各地不同程度还是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对于中央“将党史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中一并考核”的规定的落实,仍浮于表面,没有走出“传达、学习、传达”的老套路,监督机制不完善,措施不到位。
二、建议及对策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县级党史部门,在正视自身的处境的同时,应该具有坦荡的胸怀,不怨天尤人,戒骄戒躁,珍惜自己的岗位,不争名,不图利,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为党史工作提出的“三个结合”和“三个服务”的要求,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理解党史工作,谋划党史工作,认认真真学党史,写党史,实事求是搞研究,精益求精出成果,保持平常心态,做到苦累面前多思得,工作面前多思责,促进党史工作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
党史部门是党的事业的生命线,是地方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这就需要我们的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史工作,把党史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听取党史工作专题汇报,帮助解决党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党史工作的开展创造人、财、物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改变党史工作“排不上队,挂不上号”的现象。对于党史部门的办公条件、征集资料、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和干部交流等方面,从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要严格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精神,在全县、全市范围内营造“大党 4
史”的工作格局,彻底改变党史部门可有可无的被动局面,确保党史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工作靠人做,工作队伍的优劣决定工作水平的高低。党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征集、研究、编撰、出版、装帧、设计、宣传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要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县级党史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党史工作者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在业务的培训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上而下,层层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的机制,要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观摹、专题调研培训、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确保党史工作者每年都有2-3次的 “充电”机会,让大家走出深闺,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党史工作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自我,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思想是人的灵魂。作为县级党史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想教育场所,加强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教育,用革命先烈、老前辈、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他(她)们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干部职工,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党史工作“清贫、无权、无位、无钱”的社会舆论中稳得下来,5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征研中静下心来,钻得进去,真正把党史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观念树牢、抓实,为党史工作作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三是加强电子知识培训,推行网上办公。年初的全省党史工作座谈会,省上为全省53个县、市、区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改善了基层党史部门,特别是偏远县区的办公设施。我们各县党史部门,应该珍惜机遇,创新思路,让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首先,将地方党史网站的建设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的年终考核中来,督促各县、市建立起本地党史网站,细化栏目内容,与外界实现互联对接,达到资源共享。其次,建立党史内部交流平台。对于各种文件的上传下达、信息上报,在平台上完成,这样可以减少文件印发时的资源浪费,也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再次,要挑选那些懂电脑、懂信息化建设的骨干进行电子办公操作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操作能力。这也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四是重视实践培训。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党史工作融入到全县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去,切实提高党史工作者参与中心,服务现实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协同作战的工作能力,实现历史征集与现实调研的有机结合。
(三)创新思路,推动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党史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的内在要求。作为党史部门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资政育人”,资政育人是衡量党史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服务”、“三个结合”的要求,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通过自加压力,自找苦吃,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通过“有为”实现“有位”,变“有位”促进“有为”,全面推动党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是转变职能,走“开门办史”的路子。大多数人把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工作定格在历史资料收集、编写党史正本等方面,没有正确理解党史研究室的工作职责,加上经费等各方面的制约,所以普遍认为“闭门修史”是唯一的工作措施,这也是我们部分党史工作者思想上的一个误区。党史研究,既包括历史资料的征集、编撰,还应该包括对地方经济、人文、自然等等各方面的总结,积极吸收先进县市区的经验,寻找工作差距,撰写理论调研文章,为党委、政府的决策起到参考借鉴作用。要完成这些工作,仅靠党史部门一个单位,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所以,作为地方党史部门要大胆尝试“走出书斋,开门办史”的工作方法,建立党 7
史资料征编网络,邀请那些热衷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退休干部及文字功底好、综合素质高的中青年干部加入到征编队伍中来,开展专题研究。将党史征研的范围延伸到县直各部门、乡镇、学校、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党史编研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增强党史研究工作的含金量。
二是贴近现实,做好党史征研工作。征研是党史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党史工作的核心。我们要本着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的态度,真正把握历史规律,使党史研究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从资料上看,一方面,要克服财力、人力等方面的困难,做好现有文字资料、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另一方面,勤下基层、勤动手,做好口述资料、图片等资料的收集。
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在《大事记》的编写上,要突出重点,要求我们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要综观全局,综合分析,确定材料的取舍,要紧紧抓住记述党的直接活动和一些与党史有密切关系到的间接活动,突出历史时期的特点,注意把握好全党大事与地方党委大事的关系,处理好公开资料与内部资料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做好革命遗址、纪念馆、文物等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研究,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把健康的精神产品展示给全县广大群众,发挥地方党史部门的积极作用。第三,要围绕改革开放 8
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宣传开拓发展、积极向上的新事物、新典型、新经验,使资政育人作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在资料的保管上,要尽量做到专柜专用,分类归档。对一些重要的图片及文史资料,除做好库存外,可以借助电脑等设备,做好备存。
三是加大宣传,发挥好“以史育人”作用。
党史研究取得了成果,仅作为资料“存史”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我们要深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让党史研究成果真正发挥作用,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
第一,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宣传主阵地,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党史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进农村活动,让广大的党员干部、普通的人民群众学习党史,了解党史,让每一个关心当地历史和发展的人都学习一点党史,使党史真正起到指导党的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二,利用“清明节”、“七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通过举办展览、参观、宣誓、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等形式,送展上门、送教上门,不定期组织巡展巡演,扩大教育覆盖面,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党史宣传教育氛围。
第三,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党的历史,登载党史理论文章,制作重大历史事件专题片、画册。要通过不断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争取多出书,出好书,以不同的题材、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史精品书籍,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扩大党史宣传教育面,使党史工作走上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要两个效益一起抓,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放大其能够产生或带动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三篇:供电企业实施 峰谷分时电价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供电企业实施 峰谷分时电价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关键词】面临,风险,对策,分时,企业,实施,供电,电价,时段,用户, 随着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的不断提高,电网日负荷峰谷分时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电网负荷率,引导用户电力消费,各类需求侧管理手段应运而生,峰谷分时电价便是随之发展起来的一种需求侧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降低电网高峰负荷,提高低谷负荷,从而改善系统负荷曲线。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厂网分开,供电公司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峰谷分时电价的制定必须考虑供电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日负荷峰谷分时差越来越大,这种负荷差变大的危害很大,影响电能的产量、质量、安全以及经济运行,对供电企业及客户都有很大的影响。高峰时段缺电,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供电可靠性降低;峰谷段用电量倒置。另外,不同的电力客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需求也不尽相同。广大客户呼吁可靠性更高、更便宜的电力供应,供电企业也要避免自身亏损的风险,尽可能地规避其所存在的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例如峰谷分时倒置、用户大量流失等问题。因此,研究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下供电企业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后可能引致的风险
1.峰谷分时时段的划分和峰谷分时价差拉开度不够适宜
时段划分较单一,不能够真实反映当地系统负荷曲线的实际特点。我国实行分时电价。一般峰谷电价比采用的是峰段电价比平段高50%,谷段比平段低50%。由于差价不够大,节省的电费不足以补偿用户的耗费,使得电网企业不能充分调动用户高峰节电和低谷多用的积极性。而在另一些地区,由于事先无法准确预测用户的反应,产生了峰谷倒置,造成电网调峰失败。
2.实施效果时间错位
分时电价开始实施时,需要一定时间段,用户的反应才能完全体现出来。于是在峰谷分时电价应用的初期,供电企业会出现不明显利润或是较大额度的先期利润。因为用户响应有一定时间的滞后性质,其反应时间与电价推行时间之间会有一定差距。但当用户做出完全响应甚至响应过度后,就容易出现负利润现象。
3.分时电价调整缺乏实时性
分时电价的时段划分及电价比只能反映一段时期内负荷及供电成本的规律,而不能精确反映实时负荷及供电成本的变化。这样,电价未能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也未充分体现价格的杠杆作用。所以峰谷分时电价的优势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甚至会影响分时电价的效果。有些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负荷结构发生变化后,供电企业往往无权调整分时电价,这就使得电网企业在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的过程中风险增大。
4.发电侧峰谷分时电价和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没有联动
厂网分开后,大部分地区的购电价格仍然是统一核算的,发电侧峰平谷都是一个价,但售电价格是分时的,有的地区虽然也在发电侧实施了峰谷分时电价,但是与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的制定脱节,带来发电侧和销售侧两端利益的不平衡,不利于峰谷分时电价的深入开展。
二、湖南电力实施峰谷分时电价风险规避对策
1.上网环节同步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实现上下网联动
上网侧峰谷时段划分原则上应与销售侧峰谷时段划分相同,高峰时段上网电价适当上浮,低谷时段上网电价相应下浮,上下浮动比例在保持上网电价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参照用电侧浮动比例和电价水平变化情况确定。
2.逐步推广避峰(可中断)和高可靠电价
根据用户对供电可靠率(RS1、RS3)和供电质量要求的不同,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和用户,逐步推广高可靠性电价和避峰(可中断)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在现行电价基础上适当提高,浮动幅度原则上不超过现行电价水平的20%;避峰(可中断)电价在现行电价基础上适当降低。电力供求紧张的地区,应加快推行高可靠性电价和避峰(可中断)电价。3.保留上网侧的峰谷分时政策
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是一种电价制度,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电力供求起到很好的价格杠杆作用。它包括销售环节和上网环节,两方面是相互平衡、互为补充的。不能因取消上网侧的峰谷分时而影响销售侧峰谷分时政策的执行,因此,上网侧的峰谷分时政策应保留,同时可以对湖南省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作适当调整。
4.对低谷用电设立最低限价
采取这种做法能有效抑制纯低谷、高能耗用电的过度增长,避免电力企业低谷时段出现购销价格倒挂现象,缓解个别地区峰谷负荷倒挂的问题。根据目前的营销信息系统,采取纯低谷用户低谷电价按与目录电价的差额设立最低限价的办法不好操作,同时也存在事后补收电费的嫌疑,建议改成按低谷电量所占比例来设限,即:若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用户的低谷电量超过全部电量60%的部分,电度电价按平段电价计收。
5.改变低谷时段基本电费减半的计收方式
原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中,为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对于低谷时段出现的最大需量不计收基本电费,由此产生的损失全部由电网企业承担。由于近几年低谷电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出现了纯低谷用户,电网企业承担的峰谷分时亏损也不断加大。2004年虽对低谷时段出现的最大需量减半征收基本电费,但目前仍有较大亏损。我们认为,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能促进用户均衡用电,减少发电企业调峰压力,但纯低谷用户占用了大量电网调峰资源,电网企业难以回收电网建设增支成本,建议取消低谷时段最大需量减半征收政策,改按全额征收。通过以上调整,多收的资金可以适当弥补发电公司因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带来的亏损。
6.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
(1)扩大销售环节峰谷分时电价实行范围和峰谷价差。除铁路、医院、部队、学校、机关等不具备调峰能力的电力用户外,大工业用户和用电容量100千伏安及以上的其他电力用户均应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实行范围扩大到100千伏安以下电力用户。在保持电价总水平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各地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和用户对峰谷电价的敏感程度,可将峰、谷时段电价差扩大到5~7倍。对于高峰用电期间出现的尖峰时段,各地应从高峰时段中划出尖峰时段并实行尖峰电价。尖峰电价可在现行高峰电价上浮比例基础上再上浮10~20个百分点。
(2)优化峰谷时段划分。各地可根据电网实际负荷特性变化情况,对峰谷时段进行调整,但一年内调整次数不得多于一次。同一区域电网内联系紧密的省级电网,峰谷时段划分应考虑相互错峰、互为备用的因素。为防止部分地区利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导致用电负荷倒挂,对只用低谷廉价电能的工业、企业(含拥有自备电厂企业)实行低谷用电量设限,对其低谷时段用电量占总用电量比重超过65%以上的部分执行平段价格。
三、结论
电力市场中供电企业面临着安全运行风险、经营风险等风险,这就使得供电企业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来规避自身的风险,从而达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对供电企业规避其风险的切入点和对象有很多,但是其中的关键和重点就是电价对于企业经营收益以及风险的影响。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异常波动又是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对这些峰谷分时电价的风险进行分析、定量、测算、控制、规避,是供电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产经动态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利于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经济企稳回升存在压力
按照生产法GDP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工业生产有可能保持小幅波动、低速增长的格局,这将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出口低迷、重工业快速回落与政府投资效率低是抑制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口低迷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4月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抑制了工业增速的回升。4月份出口下降22.5%,比3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初步测算,4月份出口拖累工业生产1.21个百分点,比上月略有扩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回暖势头,而权重较大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低迷,对整体出口的下行影响较大。受一季度美国、欧盟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衰退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出口需求难现回暖趋势,势必压抑工业的反弹高度。
第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小。今年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是工业生产低速徘徊,两者呈现背离走势,主要是政府投资相对效率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部分行业仍在“去库存”,行业增速难以提高。前4个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但4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与11.1%,增速低于上月。只有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切换,才有望改变“高投资,低生产”的局面。
第三,重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大、周期长带动工业下行。2002-2007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高增长拉动,高端化重化工产业与传统重工业共同构成规模大、产能高和产业覆盖面广的大口径重工业,对工业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调整中,技术落后和能耗高的传统重工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去库存任务艰巨,发电量的持续低迷预示着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由于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结构性调整短期内不会完成,不利于工业增速回升。例如钢铁行业4月份出现了二次去库存,各类钢铁产品明显减产,4月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拖累工业增速减慢。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重工业由产经动态 于受出口不景气的影响,增长也受到限制。4月份重工业增长6.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由于在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权重较大,重工业增速回落直接影响工业减速,行业特性决定了重工业调整对工业的下行影响短期内不会消失。
2、短期贷款出现负增长,预示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大幅增长,1-4月新增贷款总额达到5.17万亿,4个月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但是,在新增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短期贷款增加较少,甚至负增长。4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446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7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57亿元,而短期贷款减少786亿元。短期贷款负增长有3月末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如一季度宏观数据所显示的持续反弹形势大好。短期贷款新增量大幅减少,凸现了两方面的隐忧:一是从PMI指数看,生产持续反弹,但金融数据并不支持工业生产数据,这个背离说明快速增长的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将会加大经济波动的风险和不良贷款的反弹风险;二是短期贷款负增长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支持,短期贷款的利率已经下调了不少,企业减少短期贷款,说明短期贷款到期后企业续借意愿不大,经济企稳回升面临变数。1-4月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反映了国家投资刺激计划按部就班进行,而短期社会投资贷款增长减慢,反映企业缺乏投资生产的积极性。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四大风险。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工业下行风险加大。
二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难以解决。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2009年钢铁产能过剩逾亿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国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产经动态 四是利润下滑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不足。一季度,工业利润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业亏损面达四分之一,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效益状况比前两个月恶化。经营效益滑坡,不仅影响企业投融资能力,而且影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流入。
前四个月企业投资是个问题,因为最终经济完全复苏要靠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政府投资只能起短期刺激作用,现在来看,企业不知道钱应该投向哪里。
2009年1-4月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构成******6784728369***002000***09M1-2000中长期贷款(亿元)票据融资(亿元)短期贷款(亿元)2009M22009M32009M4-7863、CPI负增长与资产价格膨胀并行,居民现实购买力降幅较大
在经济下行周期阶段,商品的供给普遍过剩,货币扩张对物价上升的推动效应大幅降低,我国当前货币迅猛扩张和物价负增长同时出现的现象,充分表明供给过剩对价格水平的抑制。虽然居民消费物价对货币扩张反应不灵敏,但是,以股票债券为主的金融资产、房地产价格已经率先开始对货币扩张作出反应,2009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达到44%以上,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价量同步回升的趋势。随着“历史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1-4月释放的新增货币将逐步流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存量货币的释放将进一步推高股价和房价。
从物价同比下滑来看居民储蓄收入似乎没有发生贬值,劳动力实际工资水平也没有下降,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以CPI来衡量实际购买力并不符合真实情况。1999-2008年10年间我国CPI累积涨幅仅为19%,而GDP平减指数累积升幅高达60%,房价累计升幅更需要产经动态 以200%来计,这意味着现金在过去十年购买力下降的速度远远高于以CPI衡量的19%,货币增发对储蓄收入的稀释效用并不能用CPI来衡量,货币过度发行造成现金购买力大幅萎缩。
综上分析,当前的CPI负增长反映了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景气度的深层制约,却无法掩盖货币扩张、资产价格上扬侵蚀现实购买力的问题,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政策建议
1、尽快全方位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抑制物价继续下滑
建议在当前物价低迷的形势下,尽快推进重要资源价格的改革,逐步理顺服务价格标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低成本、低传导影响的氛围下顺利完成我国多年未实现的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目前低物价阶段企业和居民对调价的承受力较强,减少社会波动;另一方面资源价格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物价继续下滑,有助于增强信心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我国石油、煤炭和电力价格均属于国家定价,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差别较大,保护了垄断企业利益、也引发了国内供需双方的诸多矛盾,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应尽快改进定价机制,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改革资源价格建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向社会公开某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公开价格构成的参照产品、相关参照价格指标和权重,让企业和居民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捉迷藏。二是制定资源价格形成的预处理方案,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冲击时,资源价格可有适当的浮动范围。
2、强化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
庞大的落后产能是我国经济复苏缓慢、库存积压增加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淘汰低技术、高耗能的落后产能,短期内可能会使工业增长受到影响,但长期看优化的产业结构水平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有色、纺织、石化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数量和时间限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不折不扣地推进和执行产业淘汰规划目标。一是修订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准入门槛,坚决摒弃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妥善解决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将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积极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产经动态
3、大力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
1-4月经济数据表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难以拉动总体经济的回升,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民间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消除投资领域中对社会资本的进入壁垒,允许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铁路、航空、电信、电力等行业,进一步简化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审批程序。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三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借鉴美国的经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避免重复征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纺织等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
4、重视和加强第三产业的投资发展力度,在三次产业调整中促增长
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特征是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美国和欧盟国家最终消费对经济贡献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要走出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更要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迈上新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建议国家大幅增加金融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三产比重;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交易、高科技信息和物流配送等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服务性消费的软硬件环境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促进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就业人数。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性部门和出口需求扩张驱动,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生产的很多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国内主要承担了生产环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基本由外国人掌握。这样一方面限制了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就业岗位,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生活服务消费连带关系很强,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对生活服务业的发产经动态 展形成较大限制。所以,下一步宏观调控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以此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第五篇: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及其对策
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及其对策
摘要:“厂网分离”迫使电网经营企业把主要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电力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电力欠费风险、窃电及线损风险、市场风险、“两改一同价”相关的风险、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风险是主要的市场营销风险。
防范市场营销风险要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严格依法经营、实现城乡经营一体化、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
关键字:电网经营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成因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电网经营企业也不例外。当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厂网分离”迫使电网经营企业把主要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电力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据中国能源网转引中国电力网7月1日的报道,电费拖欠问题使得印度国家电力委员会破产,今年已经亏空51亿美元。由于大面积窃电,消费者拒绝交费,可观的补贴和为农民无偿供电,国电委员会的财政一直飘红,一些省的输配电损失高达50。这是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生动例证。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1、电力欠费风险。当前电网经营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电费回收困难,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截止2004年底,新欠和历欠电费达7.95亿元,约占全年应收三项电费162.26亿元的4.9。巨额电力欠费造成电网经营企业虚赢实亏、资金周转困难,形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巨额电力欠费的形成,有用电企业经营困难、社会法制不完善等外部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以破产、改制方式“金蝉脱壳”、偷逃电费的情况日益严重,此外,农电体制改革期间,被解聘的农村电工大量拖欠电费甚至携款外逃也时有发生。从内因看,长期以来实行以资金结零“硬指标”考核电费回收,忽视对电费回收过程的规范管理,瞒报欠费、垫交电费、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也是造成电力欠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窃电及线损风险。窃电已经成为电网经营企业效益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东北电网每年被窃电量约20亿千瓦时,其中辽宁省达10亿千瓦时,折合损失3亿元。业内人士指出,省级电网经营企业因窃电受到的全部损失,可达到总供电量的1左右。
窃电之所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顽疾,主要是窃电具有“高收益”,同时由于对窃电分子的打击不够有力和不够一贯,窃电又具有“低风险”。
一般来说,窃电损失可以归于管理线损的范畴,相对于窃电形成的损失,线损管理的粗放和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没有得到得到足够和充分的认识。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2004年售电量为386.99亿千瓦时,线损率为8.83,如按上年线损率10.73计算,相当于少损电量8.07亿千瓦时,按2001年售电均价395.12元计算,相当于少损电费3.19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电力公司2004年线损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线损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当前电网经营企业的线损风险,突出表现在基层单位线损指标不真实上,主要原因有基层单位线损考核点计量装置误差超标,供、售电量统计和抄表时间上的不对应,线损率“四分”考核不落实,为完成上级线损考核指标而人为造假等。
3、市场风险。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电价和售电量两方面。
当前对电网经营企业电价产生推高效应的主要因素有:独立发电企业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改造等引起上网电价上涨,国家电价体系中新增输、配电价,贴费取消后输配电网络建设资金缺口,多年来累积下来的巨额欠费风险尚未释放,城乡电网改造的巨额投资贷款还本付息,城乡居民“一户一表”后运行维护、劳动定员和人工成本、商业投保等费用的增加,以及国家要求逐年增加利润和调高电力税收等政策的影响等。相应的电价降低因素不足。
电价是由国家管制的,降低电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既定目标,如果电价水平低于电网经营企业正常运营的成本,企业风险会特别巨大而深远。
由于电能的需求弹性较小,现阶段可能导致企业售电量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方经济不景气、营业区划转或大用电客户转向独立发电企业直接购电等。
4、“两改一同价”的相关风险。主要有产权移交后增加的安全风险和两网改造的资金还贷风险等。
随着农村电力资产的移交和城市居民“一户一表”的推行,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着产权延伸,因触电人身伤亡等电力事故对电网经营企业的索赔会越来越多,一次赔偿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
从荆州局几个农村县市局的情况看,尽管当前农村居民实行的过渡期电价比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价高出0.3元左右,但由于线损
较大、运行维护费用偏高,如支付贷款本息就形成亏损。
此外,农用电力设施被盗也时有发生,如荆州局所属公安县电力局2003年10月以来2年多时间,被盗低压线路价值达100多万元。
5、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风险。近几年来,基层电力职工因抄表收费、查处窃电以及停电催费等工作原因,受到谩骂、围攻、殴打等人身威胁和伤害事件呈
现上升趋势。
基层营销职工普遍呼吁加强电力执法工作,在对“你最希望解决的实际困难”进行问卷调查时,近一半的职工选择了“强化电力执法”。
从本质上说,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原因:从内部看,是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和经营管理的粗放,如欠费风险、窃电及线损风险等,这是下一步电网经营企业自身努力的主要方向;从外部看,宏观经济、法制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也给电网经营企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两改一同价”相关风险、电力职工人身伤害风险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二、电网经营企业防范市场营销风险的主要对策
1、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
电网经营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和实施,确立电力市场营销作为核心业务的战略地位,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决策层要彻底改变“重发、轻供、不管用”思维定势,树立从电网规划、设计到电网调度及运行都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大营销”观念,加大对营销部门的现代化投入,强化培训引入激励机制,提高营销人员整体素质和待遇,不断提高营销工作质量,大力推进电力市场营销实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电网经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导入企业形象综合识别系统(cis系统),一方面要倡导品牌意识,扎实开展优质服务,树立富有亲和力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开展行业“公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和沟通作用,在修改“电力法”、强化电力供应和使用的法制秩序、“两改一同价”、电价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电网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2、强化供用电合同管理,增强依法经营意识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不少电网经营企业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和行政权力,还没有把自己与用电客户摆在同等的地位,没有意识到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建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唯一契约,不签订合同、合同要素不全、合同涂改、不按合同执行等不规范情况十分普遍。因此供用电合同的管理问题要摆在营销工作的突出位置。
要加大对合同管理的考核力度,把没有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不履行合同等导致企业重大损失的行为列为营业事故,严肃处理。
对电力客户的违约用电、窃电以及拖欠电费、故意伤害电力职工等行为,要更多地运用合同法、电力法、担保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武器,有力地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强化农村电力市场营销,增强一体化经营意识
要理顺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内部管理体制,逐步由市场营销部门开展城乡一体化市场营销工作,实现农电工与系统职工同工同酬,或者由农电工组建抄表公司实现独立核算。要有计划地提高农电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待遇,要加强对农电工电费风险金的管理,对农村大用电客户的电费宜直接交基层供电所收取或银行代收,对每月电费较多的农电工,还应实行分次向农电工给付发票和回收电费的办法,最好每次给付发票不超过该电工所交风险金,同时积极向农村居民宣传凭发票交付电费防止欺诈的问题。要加强农电工工作质量的审核和稽查,可以推广农电工交叉抄表,发挥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可能的电量电费流失。要扎实开展线损“四分”管理工作,认真查处线损管理上的人为造假问题。
当前防范欠费风险要把重点放在营销第一线的基层营业站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执行电费抄核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大对隐瞒欠费、截留、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定期对各基层营业站(所)的电费发票与欠费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与收费人员对帐,明确追缴欠费的责任人员和时限,认真进行奖惩考核并形成制度。
禁止用电客户用欠条领走电费发票,发生视同给付发票职工的个人借款进行追缴;禁止收钱不给用电客户等额发票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用电客户优先领取欠费期1年以上的电费发票,防止形成呆死电费。
接收网改完成村前,必须与村组电工结清电费。
落实专人负责对重点用电客户的欠费及其生产、破产、改制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企业借改制偷逃电费。
4、强化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增强风险经营意识
电网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落实专业部门,负责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估、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控制。
电网经营企业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研判的基础上,可根据风险类别,主动积极地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采取集中投保方式,重点防范触电人身伤害事故、设施被盗、自然灾害、电力运行事故导致客户损失、职工因工受伤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