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

时间:2019-05-14 13: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

第一篇: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

从《关注》栏目看法制节目的创新

●张 勇

摘 要:

文章在总结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关注》栏目节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都地区法制节目的分析,根据人大立法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共同点、共通点,分析和探讨了成都电视台《关注》栏目特殊的电视法制栏目形式。

关键词:

人大立法,法制节目,《关注》栏目

前言: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如今电视荧屏中,法制节目的数量已经不能再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了,几乎可以用多如牛马、车载斗量、遍地开花等来形容了。上至央视下至县台,从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到法制频道甚至到影视频道,都能看到法制节目的身影。这其中有专业的法制频道,有专门的法制栏目,也有其他栏目,他们通通都在播出法制节目,这其中有的是自己制作的,有的是引进编辑的,甚至有的是直接拷贝的。

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观众越来越不买账,收视率越来越低,宣传主管部门的批评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在法制节目中如何进行案件的报道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试就法制节目中的案件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新闻类节目的监督性报道,只要带有“非正常拍摄”,以及暴露社会阴暗面甚至某某单位个人工作失误,观众就非常喜欢,收视率也很高。我们无法指责观众的口味,也没有必要专做负面报道去迎合观众而忘却党的宣传事业。我们编辑记者能做的,只能是如何能将宣传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的含义:

1、人大监督:

人大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的检查、调查、督促、纠正、处理的强制性监督。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切实履行好人大监督权,既是对人大工作实效的检验,又直接关系到人大地位及作用是否具有权威性。

2.舆论监督的狭义与广义:

舆论监督这个话题已经谈了二十多年了,至今仍是世人关心之所在,因为它确实是从上到下,从观众到记者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但是很多人搞不透彻舆论监督的本质,甚至一些很多编辑记者都似是而非。一概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曝光,是批评,这是对舆论监督的狭义上的理解。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不知道运用舆论监督,而是不知道怎么运用舆论监督,不了解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其实,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和曝光,它实现的形式包括:

一、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公开报道某某事件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像这种报道有很多时候居然被遭到曲解)。

二、评论。如评说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评论人可以是编辑记者也可以是嘉宾)。

三、批评。如对各种违法活动、腐败行为,社会丑恶,不雅现象的批评报道,三者不能绝然分开,比如批评不可能离开报道的事实和根据法律和社会公德做出的评说。

“舆论监督”中的“监督”,现在在媒体上运用较多的是对各种坏人、坏事的批评,如某商店出售劣质商品,某团伙操纵小孩乞讨,某居民小区乱扔垃圾,弄得臭气熏天。现在一些都市报和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就是进行诸如此类的监督。当然,这也是需要的。毕竟党中央一直在强调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这些算在舆论监督的内含和外延内也未尝不可,但它们绝不是舆论监督的主体和重点。

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说,它应该包括对党务、政务的公开和评论,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施政活动的监督,以及对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公共权力。所以它首先是面向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权力的监督。其次是“三贴近”中的监督。前者可称为高层次监督,后者可称为低层次监督。

二、相互补充的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

在我们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对高层次实现全面监督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往往我们无法对政府机关领导公务人员进行监督。即使监督了也会遇到一些阻力。毕竟舆论监督只能从言论层面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舆论监督始终无法与另一种监督相比,这就是——人大监督。

在我们国家,有各种形式的监督,而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

而,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机构。人大的监督,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的监督权是相当大的,监督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宣传处处长程果同志在给我们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座谈中总结到:“人大的作用简言之就是立法,监督,决定,罢免四大权力。而监督对象则除了党内事情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总的来说,包括监督法律的实施。人大决定的事情,要监督它的落实。但在现实中,从总体上看,监督工作依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监督的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时候,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时,要求“一府两院”要办理的事情,“一府两院”可能不是很及时,像这种情况人大也需要给他们施加压力,人大可以以授权的方式由媒体将情况公之于众,进行舆论上的监督。

因此,人大监督也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和形式,而舆论监督更需要力度上的保障,于是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一结合,便诞生了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成都电视台全新合作的人大电视专题栏目《关注》。

三.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催生《关注》栏目

1、定位之争

在最初组建栏目的时候,我们为《关注》栏目的定位犯过愁。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责,监督类题材又是观众所喜欢的。于是有人提议将《关注》栏目定位为监督类栏目,专门对相关单位和部门、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报道。这样对收视率来说肯定有帮助。但是我们又反过来想了想,要是《关注》栏目一直都报道负面题材,那都市生活频道不就是长期充斥着一些“负面”的阴暗报道?即使这些报道就其本身来讲篇篇都真实,但从总体上来说却违背了整体生活的真实,违背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一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必然误导广大受众,让人民群众看不到前景。势必打乱党委政府的正常工作部署,甚至搞得社会不稳定、不和谐。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焦点访谈》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但都没有一贯性的批评报道。同时,监督虽是人大的重要职责,但人大也不是天天都盯着各个职能部门不放,随时都找别人的漏眼。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也在立法,也在为社会建设鼓劲帮忙,也在关心老百姓„„,经过我们与市人大宣传处的沟通、综合衡量后,我们双方将《关注》栏目定位为: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体现人大代表履职的既宣传也监督的新闻专题类节目。目前,从总共播出的40多期节目的效果来看,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率都较高,有部分节目还位列都市生活频道的前列,如关注家庭婚姻道德建设的节目《保卫爱情》,探讨私家侦探的合法性的节目《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私家侦探》,呼吁《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尽快出台的节目《物业安保为何被打》等等,尼尔森调查的收视率都超过了2.0,从这些效果来看,当初这样的定位无疑是正确的。

2.谁是主导?

栏目有了定位后,就是具体的制作了。在策划选题上是人大主导还是媒体主导?我们知道,新闻媒体在任何政治政策面前,都应该遵守纪律。因而,有记者担心,《关注》栏目会不会完全受人大的束缚,简单化的成为他们的传声筒?而人大方面的同志更担心,如果任由电视台做主导,会不会最终削弱人大监督的力量,最终变成一档普通的电视栏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运行后,这两种担心就变成了多余,双方很快就找到了有机的结合点:相互促进,互推工作。

在《关注》栏目的节目制作过程中,首先是人大提供策划,这个策划只是大方向的。然后由我们栏目组进行具体选题。比如房地产的“十大陷阱”。人大只确定要做这么个方向的节目,而选哪个典型案例,选哪家公司,哪个消费者,甚至反映什么问题都是我们电视台去操作。人大提供策划也不一定都要做出来,有些策划不适合用电视语言来表现的,我们就会与人大沟通。反过来,由于媒体掌握着很多一线的新闻线索,这是人大组织没有的优势,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后,只要与人大的近期和远期的中心工作有关,我们就会报请市人大,征得他们同意认可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访和制作。比如《“幸福使者”不幸福》这期节目,在当时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家用轿车是否属于消费品。当时,我们的记者是在网上论坛里偶尔看到的一则帖子,当事人愤愤地谴责成都的一个汽车销售商,也同时质疑法院的判决。敏锐的新闻敏感使记者认识到此事一定不简单,不光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将会涉及千千万万有车一族的切身利益,也暴露着汽车销售行业里面某些黑幕,还考验着法律的尊严。但是如何正面宣传呢?既然汽车销售行业有问题,法院判决也有争议,这不恰恰是人大组织或人大代表履职的地方吗?于是,我们邀请市人大代表开始在节目里大声呼吁汽车销售行业应该如何自律,法律上的盲点应该去如何克服等等。与此同时,市人大代表还通过打电话到中消协,了解相关法律,并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出建议,通过他们向最高法院进一步呼吁做出司法解释。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不光加快了该案件的审理解决过程,还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很多热心观众打来电话表示赞扬,也有一个观众到台里来找记者解决其他的争议问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些热点问题,一般的节目不敢报道,你们是人大代表履职的节目,我相信你们能解决”。

3、在实践中积累,杜绝三个“收”的问题

正像上面《“幸福使者”不幸福》那期节目一样。我们在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对人大近期和远期的中心工作进行了正面宣传。以前,在我们编辑记者看来,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是相反的两类节目,但是在《关注》栏目里,我们却将二者结合得如此的紧密。

与此同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关键在于进一步明确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目的——帮忙不添乱。目前,要克服监督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必

须杜绝三个“收”的问题:第一是以为只有监督才能有“收视率”,搞负面报道才有人看。第二是“收拾心理”,心里有气,对社会上的事有气,要想“收拾”某单位某人,而没有站在大局的角度来看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对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要客观、正确地分析,不能抱着一种出气的态度来搞监督。第三是“收封封”,极个别的记者私欲膨胀在作怪,打着采访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吃拿卡要,损害了记者队伍的整体形象。杜绝了这三个“收”,我们的监督才能有的放矢,有张有弛,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闻舆论监督要按正确的要求来做才能做好,目的是帮助改进工作,扶正驱邪,要有利于改正工作,有利于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做的《水问题“水”不得》这期节目,就是循着这一思路拍摄制作的。当时作为成都名片的三圣花乡刚开始有水污染的苗头,记者和人大代表就一起冒着高温亲临水污染现场,取证调查。我们发现,水污染的苗头并不是民间猜想的河流上游的工业园区,而是三圣花乡旅游区的农家乐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记者和人大代表都抱着拯救成都名片的目的,报告了环保部门,对村级基层管理单位不仅仅是进行了监督,还积极给他们想对策,实际上是给他们帮了忙,也给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地方提了醒。观众反映说:“节目做的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人大代表不愧是人民的代表,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着想”。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必须同提高报道的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导向的正确,不仅体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宣传的效果上。那种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报道,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带来消极的和负面的影响。所以提高正面宣传的效果,就是要以坚持“三贴近”为突破口,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使新闻为广大人民群众爱看、乐于接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正确舆论的引导。

在《关注》栏目一步一步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得到新的经验,新的体会。人大的宣传是政策性很强的正面报道,舆论监督又是我们新闻工作神圣的职责。《关注》栏目将二者看似矛盾的方面统一了起来。在正面宣传中有监督,在监督中又处处体现正面宣传。

这是一种新的宣传模式,不但让人大的工作借助媒体展现,同时,也让被人大监督的单位和个人工作效率更高,干部更清廉,更让老百姓知道人大组织,认识人大代表。群众有了问题后会借助人大这一途径去解决。不会像以往那样有苦无处诉,有难无处讲,有事无处找了。

同时,在过去,电视媒体有舆论监督节目,但更多只能从表面去监督,监督起来也畏首畏尾。人大与电视台结合后,虽然电视台的权力并没有被放大,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得到人大组织的支持,监督的力度将有所加强。以往,报道人大的工作浮光掠影的较多,现在以栏目的形式固定下来,一定能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更好地开展下去。

作者单位: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关注》栏目 地址:成都市双林路99号

E-mail:zhangyong@139.com

第二篇: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

在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有多种监督形式,如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每种监督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可以与舆论监督实现互动,进而使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更加完善。

一、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目前的困境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监督主要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决定等重大事项,开展执法检查,组织述职评议,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控告等形式和手段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实施监督,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但人大行使权力的方式主要依靠会议来行使。而由于人大的会期非常有限,故依靠会议来进行监督的力度甚弱。那么,在闭会期间如何来行使人大的监督权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选举的人民代表组成,因此,必须依靠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大代表来具体发挥人大的监督权。而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人大代表主要集中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体。这便无形陷入了一个悖论:一般只有在某领域、行业成绩卓然的人方有可能被选为人大代表。而被选为人大代表后,由于其本职工作繁忙,时间、精力等都非常有限,则根本无法充分履行其所享有的监督职责。而那些具有充沛时间的公民,一般工作成绩平平,却很少有可能被选为人大代表。因此,通过人大代表的途径来行使人大的监督职责在目前中国的现实中,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困难性。另一方面,即使那些少部分人大代表精力非常充沛,可以行使其所享有的监督职责,但由于人大监督在规范与制度上缺少有效而具体化的监督方式,从而使其监督职责依然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因为,我国人大监督的方式主要限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决定重大事项,开展执法,组织述职评议等,而这些监督方式由于只具有宏观性,而缺少具体的规范性、操作性、程序性,且某些时候还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等因素,因此,人大监督一般很难在社会中得以有效地运作。目前,人大监督已陷入了一种困境,其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监督效果甚低。舆论监督也是我国监督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监督形式之一。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大众传播手段,对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引起人民的关注,在社会上形成普遍性的看法,借助舆论的压力使上述不良、不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和救济,从而确保权力的良性运作,维护社会的公平及正义。舆论监督曾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因此,在理论上,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民主性、独立性等特征。但在现实中,舆论监督同样存在着运作的困境。首先,目前舆论监督一般都被理解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只具有政治性,且不少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把某些领导人的个别讲话或某个决定片面地等同于坚持党性原则,从而使目前的舆论监督很大程度上丧失其所应具有的独立性。其次,目前舆论的组织机制存在着具有较强的“依附性”。舆论媒体在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财政经费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这也是目前舆论监督很难充分发挥效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互动的现实基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的运作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针对两者的困境,两者在诸多方面具有相通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监督上的互动,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之效。首先,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都具有人民性。人大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代表和积极的政治参与者等,具有广泛的民主性等特点。而舆论监督在主体上,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主性。正确的舆论以人民的声音为主导。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曾明确指出:“舆论监督在我国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其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都要通过新闻报道把这些反映出来,形成舆论,也就是舆论监督。”其次,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范围都具有广泛性。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人大权力的最高权威性所决定,其监督范围实际上覆盖了整个社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舆论监督由其自身的社会性所决定,也可对任何违纪违法特别是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其他监督形式如司法监督、党的监督等一般只局限于某个特定范围,或某个特定领域,不具有监督范围上的全面性。再次,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都具有公开性,相对于内部监督而言都是一种外在监督。人大监督一般均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因而对于人民大众而言,其具有公开性,是一种外在的监督。而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是为民众提供接近国家,接近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通道。其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大众,同样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具有公开性。因此,人大监督和舆论监

督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通性。近来,温州市人大在监督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设置《代表在线》、《事实面对面》等舆论栏目,使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进行互动结合,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来发挥人大监督的效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也根基于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具有诸多相通之处。这也从现实的角度证明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具有现实可能性。

三、人大监督与

舆论监督互动的优势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基础。针对目前中国的现实,笔者认为,两者的互动结合将更加有利于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进而完善现有的监督体系。首先,人大监督虽然具有最高权威性,但其现有的监督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一般很难具体操作,取得实质性的监督效果。多年来,人大监督一般只限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听取报告,包括听取行政机关的报告,听取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一种是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检查。从人大监督的现实效果来看,由于监督方式的宏观性、或程序的非规范性及较强的政治性等原因,使得人大监督在实践中的监督缺乏应有的力度。而如果引进舆论监督的方式,则可以改变人大监督的现状。由于舆论监督具有时效性、快捷性等特点,其信息内容可以较快地让社会了解、知悉。这样,人大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很快便可切实有效地使人大监督的内容向社会予以公开,从而树立人大的权威。其次,由于目前舆论监督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其本应具有的监督效能很难得以充分地发挥。而如果实现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由于人大地位的至上性,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摆脱“依附性”,将其监督效能予以有效而充分地展示,从而有利于保证舆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在社会上的权威性等,进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再次,两者的互动可以使人大监督中被监督者的责任得以落实,强化监督的效果。任何监督都必须对监督的责任进行落实,才能对被监督者产生威慑,达到监督的效果。没有监督责任的监督必将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效果。当前人大监督仅有的几种监督方式之所以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的责任未能有效地落到实处,从而使被监督者能够“逃之夭夭”。而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则有利于摆脱这种困境。英国学者密尔曾说:“如果组成政府监督的人员滥用权力,或者履行责任方式同国民的舆论明显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由此可以看出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的威力。虽然舆论监督本身不具有强制性和直接处置性,但其可使被监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从而迫使被监督者对其行为予以合理、合法的调整。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结合可以有效地落实人大监督中被监督者违法违纪等情形下的责任,虽然这种责任是无形的,但其效果却往往胜过有形的责任。

四、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互动的注意点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结合,并不是说人大监督机制完全吸纳舆论监督机制。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动只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在监督形式上的优势互补,只是人大监督利用舆论监督这样一种独特的监督形式。这与党具有的特定的舆论权、政府所具有的特定的舆论权并不冲突。党和政府依然可以利用媒体舆论进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等活动。虽然现实中,新闻媒体很多时候是党和政府进行宣传的重阵,但这仅仅是舆论的一种功能而已,它并不与人大监督利用舆论监督的这种形式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在处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互动结合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人大所具有的舆论监督权及其所采取的舆论监督形式与舆论体制自身所具有的其他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大监督利用舆论监督的方式与现行的舆论监督体制并不产生必然的冲突。

第三篇: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2003年9月,xx市人大常委会联合xx电视台、xx新闻网和xx都市报等三家不同介质的媒体,分别主办了《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两个大型互动访谈栏目,进行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经过一年的运作,两个栏目已在社会上特别是该市各级人大代表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法学界、新闻界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内有关专业人士指出:“人大和媒体合作,为人大代表对政府官员实行有效监督提供平台,是监督机制创新的有益探索。”并认为,“对比央视《焦点访谈》,我们发现,xx的‘焦点访谈’更多地体现了人大的刚性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和当事的政府官员参加节(栏)目,对报道的问题进行评论和解释,它实际上是一种‘质询’。这开辟了舆论监督同人大监督互动的新路子,是对当前实践中监督系统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现象的突破。”《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几十家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报道或转载。

一、两个栏目的基本情况

《实事面对面》栏目由xx市人大常委会和xx电视台联合主办,是一档有投诉、有反馈、有处理、有结论的大型评论性栏目。栏目以时空转换采用现场与演播室相切换的方式进行记录和评论,每周一期,每期40分钟,在xx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日晚首播,周一、三、五重播。

《代表在线》栏目由xx市人大常委会和xx都市报、xx新闻网联合主办,隔周一个选题,周二的xx都市报以整版的篇幅,对所确定的选题进行报道,见报的当天下午邀请人大代表、政府部门领导及相关话题的专家、学者在xx新闻网演播室同网民直接对话,第二天的xx都市报再以整版的篇幅刊登经过整理的网上对话的情况和网民留言。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和意见以书面或其他形式转交相关的部门办理落实,媒体对结果进行反馈。

对于联合有关新闻媒体创办的以上两个栏目,该市人大常委会并非像有些栏目那样只挂个名,而是从选题的筛选确定、节目的录制、文稿(片子)的审定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严格把关。为了办好栏目,市人大常委会向有关的政府部门专门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栏目指导委员会,并在栏目刊播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在实践中,栏目善于发挥人大和媒体的各自优势,抓住群众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由媒体进行深入报道和剖析的同时,人大进行监督。栏目选题时非常注重结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中心议题和工作,抓住群众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结合,帮助和督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效能”政府的新形象。两个栏目刊播以来,已先后对效能革命、生态建设、拆迁户回迁、教育收费、公安派出所出警不快、机场路交通安全隐患、苍南劣质奶粉、划龙舟等事关全局的问题或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和有准备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栏目十分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两个栏目在具体操作中坚持每期的嘉宾都必须有人大代表参与,还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与媒体记者互动,如组织代表参加“中秋夜访派出所”、“人大代表公开征集议案即代表在线南北行”等活动,至今已共有100多位人大代表参与到两个栏目中来,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

二、两个栏目的现实意义

第一,较好地解决了人大监督运作的开放度不够问题。栏目的创办,使人大监督从封闭走向了透明,开放度明显增强。目前在人大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是选举产生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知道人大到底干了哪些工作;另一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干了大量的工作却缺乏让群众了解的渠道。两个栏目使人大代表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为人大工作走向透明开辟了新的窗口。

第二,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创设了新的平台。现实中,不少的人大代表,特别是一些基层的人大代表履行职权、发挥作用既缺乏主动,更缺乏平台,平时除了参加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和偶尔参加一些执法检查、评议外,几乎没有更多的载体能使他们发挥作用。而xx开设的栏目,使代表们有了更多的替人民群众说话、向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的机会。

第三,较好地解决了媒体监督常遇到的阻力问题。该市三家新闻单位栏目组的记者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以往他们搞舆论监督,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经常是采访的记者还未回到单位,被采访单位领导的电话已经打来,许多批评报道不了了之。跟人大合办栏目之后,虽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但人大常委会或人大代表出面监督后,基本能改变这样的局面。

第四,两种监督形式的有机结合,增强了监督的整体实效。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各具优势,却又各有不足。纯粹的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道义的、心理的“柔性监督”,往往有影响力却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一旦将其转化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形成一种既有广大群众参与所带来的广泛影

响,又有法律规范所产生的巨大权威性的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能。两个栏目,正是将法律监督通过媒体转化为公众的舆论监督。对媒体反映的重大问题,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组织调查核实,依法督促落实,使两者互为渗透,相得益彰。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实践中的问题

由人大与新闻媒体共同主办栏目,实现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项新的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嘉宾难请。一是政府部门的嘉宾难请。原因是许多人依然认为,监督就是“挑刺”、“找碴”、“制造麻烦”,因此惟恐避之不及,甚至设法阻挠和抵制。如何消除受监督单位的这种疑虑,顺利地让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出来说话,值得探讨。二是人大代表作为嘉宾也难请。原因在于代表中各级党政领导、企业主的比例很高,要么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要么怕得罪人不敢出来说话。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人大代表的结构问题进行反思。

第二,一些问题经过曝光之后解决难,与人民群众期望值之间反差很大。就媒体而言,将事情的原有面目如实地反映出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应该说也完成其使命了,解决问题不是媒体的职责,也力所不及。但由于这两个栏目是人大牵头主办的,百姓对问题解决的期望值较高,这样,很多的压力自然就集中到了人大,而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人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百姓渴求的目光,人大总想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往往力不从心。

第四篇:从刘涌案件看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从刘涌案件看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第一 刘涌案引发的思考

•正确完整的信息披露——维护公众知情权——坚信审判公正——维护法律权威

•“鉴于其 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本案的具体情况”

第二 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内涵和关系

•公民的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

关系

•动态的平衡关系。

•舆论监督不当,则形成冲突;监督得当,有利于实现阳光下的审判,推动司法进步。

•两者最终的价值立足点是一致的——促进司法公正,社会公正。•注:公开审判原则;建立相应制度

第三 舆论监督的优点

•对抗上级法院,其他公权机关

•法官真正具有法律与职业素养所要求的独立性,则不会影响独立 第四近期动态

•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要求加强对司法的监督。•十七大报告: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新闻媒体的监督是改进和完善司法机制的良药和促进剂。

第五 案情链接

•孙志刚案件

•湖北女教师黄静案件

第五篇: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

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

马昌群

信科082008711

2摘要: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发挥了许多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起步晚,普及率低,网络道德文化尚未成型,所以网络舆论监督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本文以“河北大学校内车祸”暨“李刚门”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之道,以期实现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得到法律上的认同。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梅特卡夫定律制度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而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产物,人们对其了解得还不充分,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有利于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人们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国家的发展机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何谓“李刚门”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2010年10月20日,天涯杂谈上,网友“河大义工”的一篇帖子引爆了网络,截至昨日傍晚,点击量已达47万。这篇帖子描述了一起校园车祸。2010年10月16日晚9:40,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帖子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100码。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 “在撞到人后,他竟然继续行进,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肇事者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 酒后肇事,还口出狂言“我爸是李刚”,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目前,网友们由愤怒变为冷嘲热讽。猫扑网最先发起了名为“‘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的活动,参与者迅速过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微博上也有网友发起此项活动,不少人借此改编名言名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嘲讽。如普希金版“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李白版“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凤凰传奇版“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我的爸爸是李刚”以及特仑苏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多个版本。

10月24日,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保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

11月18日,《国际先驱报》出版头版头条《中国隐晦笑话:我爸是李刚》。

纽约时报国际版《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头版标题《China's bitter joke: "My father is Li Gang”》。《金融时报》报道,李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中国保定的这个地方,他似乎是一个万能的超人。于是,他的儿子李启铭在醉酒驾驶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时,才能非常淡定的咆哮:“有本事你们就去告,我爸是李刚。”《纽约时报》网站发表评论说:“李刚事件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中国一些政府的强权意识,但另一方面媒体、网络舆论最终还是使得李启铭被审查,最终产生了相对公正的审判。”

至此,“我爸是李刚”事件告一段落,网友的努力,网络舆论的力量最终促使他走向了庄严的审判庭。

从“李刚门”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

“李刚门”事件确证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在事件过程中,广大网友时刻跟进事件进展,最终网民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以互联网为平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事件得以进入法律程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监督主体广泛的代表性与公共性

如果没有网民的质疑,如果没有网络媒体的积极参与,“李刚门”不会得到公众的持续关注。从“李刚门”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功能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互联网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话语权不再专属于政府,人人都可以独立思考,通过写作和探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的价值V=K×N²;(K为价值系数,N为用户数量。)应用价值:有的博客的门户网站根据这条定律计算它的价值,并以此作为计算博客参与该门户网站获得股权的测算依据。网民数量的急速膨胀预示着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发表多元化的意见和评论,撞击出智慧火花,在不断反馈和修正中形成不同的舆论中心,最终形成广泛的、代表主流民意的网络舆论。

2.网络舆论监督的时效性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新的情况,不必等待印刷,也不必等待发行,立即就可在网上发布,世界每个角

落的人们可以立即获悉。受众只需打开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参与到“我爸是李刚”事件的讨论中,网友的发帖、看帖、转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十分及时。网络舆论监督的“快’,所指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网络传递速度快;第二层则指网络舆论监督的敏锐性。网络信息的传播无需像传统媒体那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因此公众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把握新闻触觉,在网上用更快的速度表达他们所想要表达的。

3.网络舆论监督的交互性

与传统媒体线性的单向传播、受众的被动选择相比,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网络传播的“平民化”,使传播者角色定位由“把关人”转为资讯提供者,受众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成为媒体的一部分。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这种双向的交互特征能够极大的保证舆论监督的民意特征。

受众不再仅仅是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 网络交互性却决定了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某一信息做出反应,甚至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针对李刚事件的网络传播,不仅涵盖了各地的传统媒体进行的广泛深入的新闻报道与评论。

4.资源整合性强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娱乐等等,并且更新速度快。传统媒体的信息量要受到版面空间、节目时间等方面限制,报纸要受到发行区域、版面空间的限制;广播电视要受到时间段及频道的限制。而网络在这方面的限制就大大减少了,通过超文本的链接,一个巨大的信息数据库呈现在网上。互联网具有的多媒体优势使它能够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多种方式传播信息,极大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例如在凤凰网上“河北大学车祸引发李刚门”的专题报道中,短短的几十天里,事件的最新进展、各方质疑、视频报道、博友关注、专题图集、网友评论、论坛关注等等,全方位地再现了整个事件进展的过程,网络的这种资源整合功能促进了整个监督过程的透明化,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公众舆论监督的自由与平等。

5.网络舆论监督的彻底性。

网络舆论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网络舆论监督把监督权交还给人民,人民在监督权得到保障的同时,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在监督方式上实现由下而上,充分实现了人们参与管理国家、参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宏愿,媒体、民众与政府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忽视了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

“李刚门”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公权力信任危机,包括司法公信力危机。广大网民和

社会公众对“李刚门”事件高度关注,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对于推动调查“李刚门”事件的真相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监管难度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是网络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从众心理导致舆论监督一边倒。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情绪性的言论较为突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有的人见风就是雨,先入为主,容易被发帖者牵着走,甚至被个别人利用和操纵。一些耸人听闻的信息特别容易鼓动人们,嘈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虚假、片面的信息常常会形成错误的认知。稍微查看网络舆论监督案例就会发现,网络上一旦曝光某个腐败现象,网民们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口诛笔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而所有跟帖者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发出一片谩骂声,“贪官”、“烂官”、“拉出去毙了”、“处以凌迟”等谩骂之声常常是一个接着一个,整个网络几乎都被情绪化氖围所笼罩。假使这种情绪化行为和从众心理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情有可原,问题是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能是网民们的一种宣泄。

二是网络舆论监督在监管约束上存在不足。

网络虚拟世界具有匿名性、广泛性,网络信息过滤机制较少,信息庞杂而缺乏客观性。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因缺乏有效地监管,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对公民的合法权利构成威胁。

网络舆论在当今缺乏明确的法律制约,常常导致网络暴力。“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许多人通过 “人肉搜索”,利用互联网广阔的网络群体覆盖优势,找出涉及该事件的相关人员,将其私人信息擅自公布在网络上,众人便开始一场道德的征讨。现实是,这种缺乏理性的肆意搜索攻击,能否代表正义。而它这种所谓的民主方式事实上却在挑战着法律的威严,对被搜索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犯。”

三是网络舆论监督存在法律瓶颈。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它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权力监督相比,它不具有迫使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强制力,而是借助于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舆论监督可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但网络舆论不能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通过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可以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而网络舆论的不当却极有可能干涉司法公正。因此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平衡也是在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法律规制时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正如这次“李刚门”中网民留言:“最后真正能揭露真相的,只可能是拥有法律资源的执法司法部门。”

如何推进网络舆论监督制度化建设

一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网民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网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

位,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增强自己的主体责任感,才能使舆论监督工作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网民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切实提高广大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同时还要加快网络道德建设的步伐,不能对他人肆意进行攻击和诽谤,尊重他人,做到文明上网、文明监督。

二加强网络引导机制建设,有效引导舆论

建设网络引导机制,积极疏导,使网络监督更加理性、规范。通过网络媒体的建设,建立网络舆论的理性引导机制,正确引导,而不宜采取“堵”的对策,通过“过滤”的方式人为地引导网络舆论。要建立网络舆论引导阵地,设立权威的官方网络渠道,引导当事人通过官方网络渠道反映问题。坚持以引导为主,一旦网络个案形成有影响的舆论,就应当通过官方网络渠道、主流媒体、网站,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引导网民理性地看待问题,从而引导网络舆论由“感性”向“理性”发展。

三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

要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因为网络舆论监督尽管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其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监督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另外还要完备网络舆论监督的自身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关键要健全自身机制,政府要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网络从业者的素质,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在尊重网民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互联网法制建设在总体上还不适应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暴力”、网络人身攻击和谩骂等的存在,都说明加强网上舆论环境的法制治理刻不容缓。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网络舆论监督权的法规,将网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舆论监督的对象、基本原则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评价标准,使舆论监督有法可依。提高舆论评价力和发挥公共舆论的正向效应。同时,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通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双管齐下,构建科学的网络法律防线,遏制虚假舆论的传播,建设法制化的网络环境。综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网络世界的规范化,网络舆论监督将为我国的舆论监督事业增添更为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一条

中共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

http://baike.baidu.com/view/4541476.htm

《透视网络舆论监督,以“躲猫猫”为例》

下载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关注》栏目看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全文5篇)

    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2003年9月,xx市人大常委会联合xx电视台、xx新闻网和xx都市报等三家不同介质的媒体,分别主办了《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两个大型互动......

    从家访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从家访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

    从xxx事件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从 xxx事件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要 媒体的舆论监督被视为继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每一家有良知的媒体所......

    从学习迁移看读写结合(定稿)

    从学习迁移看读写结合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称正迁移(一般称迁移);如果这种影响是......

    从细节看全面关注学生

    从细节看“全面关注学生” 我校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就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小班,体验成功”.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

    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

    冲突与平横:人大监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人大监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冲突已久,这既是一个久远的话题,又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之间......

    人大与司法监督

    人大与司法监督陈 霖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期一天的全州人大主任联席会议已经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以强化、深化、优化司法监督为主题,以交流、对话、讨论司法......

    关注民生问题,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关注民生问题,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关注民生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维护好、实现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