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监狱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浅谈新形势下监狱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这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施依法制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对加强执法监督,落实监狱防腐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监狱是国家
刑罚执行机关,其职能是惩罚改造罪犯,为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确保司法公正,提高行刑效率,这是监狱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与客观需要。而强化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及透明度,推进阳光工程,惩治司法腐败,是保障公平与正义的强有力措施。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保证执法监督工作“有的放矢”;第二部分拓宽渠道,加大力度,充分发挥执法监督机构和社会团体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实现执法监督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第四部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务求执法监督工作做出实效。
关键词:文明执法 社会监督 三个结合 两个转变 监督机制
近年来,执法监督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如建立层层分解的目标考核机制、设立监狱长接待日和监狱长信箱、人民检察院驻狱检查室举报箱、聘请执法监督员、开设狱务公开专栏等,广开监督渠道,使执法工作透明度越来越高,保证执法机制越来越健全,同时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就目前监狱少数干警在执法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仍反映出教育引导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等较突出的问题。少数监狱存在着干警执法不严、失职渎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他们玷污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破坏了人民群众对法制的崇高敬仰。所以,监狱在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必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刑法的正确执行和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保证执法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职责,监狱执法工作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客观上要求执法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全方位监督。而明确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又是确保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如果重点不明,责任不清,措施不力,监督不严,就容易使不正之风潜滋暗长,甚至于导致腐败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目前,监狱系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是:
(一)减刑、假释工作。罪犯的减刑、假释工作是监狱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罪犯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更是执法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执法是否公开、公平、公正,直接关系到监狱安全稳定。对在办理减刑、假释工作中是否存在办理“人情案”、“关系案”,对罪犯减刑、假释过程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和程序,研究记录和专卷是否完整,对重要罪犯的减刑、假释和无期徒刑不满12年、有期徒刑不足原判刑期三分之二得罪犯假释是否按规定报省局审核,对减刑、假释研究结果公示后罪犯反映的问题是否调查处理等,应进行重点监督。
(二)保外就医活动。重点是监督是否真正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研究过程中是否有徇私舞弊、把关不严、病情鉴定不准等。
(三)干警在执法过程中有无打骂、体罚、虐待罪犯行为。
(四)有无对罪犯乱罚款、乱收费问题。
(五)有无私自为罪犯传递信件、物品、保存现金、财物,或者私自向罪犯提供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的。
二、拓宽渠道,加大力度,充分发挥执法监督机关和社会团体的重要作用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国家赋予的权力真正为国家谋利益。我省监狱系统为了确保执法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法律的有效执行,普遍采用“三监督”制度。并通过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形成职能部门、群众监督的整体合力。坚持探索执法监督的内容、方式和渠道,确保监狱执法行为始终处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快速提升监狱整体执法水平。
一是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查机关的一切执法活动都是按照宪法与法律的规定来实施和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对监狱执法工作的全方位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也是监狱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监狱执法工作趋向法制化和正规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人民检察院职能部门的职权中,对于监狱机关执行刑法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是一项重要职权。监所检察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等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并直接立案侦查虐待被监管人案件。
二是接受纪检部门在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作中的内部监督。
1.加强教育,提高干警素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如市监狱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手册》,监狱新任中层领导与家属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宣誓,所有执法干警都认真签署《河南省濮阳市监狱依法办理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承诺责任书》此项举措,有效的约束了干警的执法行为。此措施实施后,监狱干警的执法自觉性提高了,违规违纪的人减少
了,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了。
2.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监狱纪检部门可在狱内外明显位置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号码,举办监狱长接待日,完善有奖举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严格保密纪律,建立举报登记记录及相关的档案资料,保证监督渠道畅通无阻。
3.对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实行跟踪谈话制度。监狱纪检、刑法执行部门要紧密配合,提前一个月对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指定专人逐个对其进行出监教育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干警的执法情况,征求罪犯对监狱狱务公开的合理化建议。罪犯在谈话记录上以书面的形式,对监狱执法工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在谈话记录上签字。实施这一举措,可有效的遏制罪犯出狱后的不规行为,树立监狱良好的执法形象。
4.实行“阳光工程”,全面推行狱务公开。再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把现有条件下能公开的内容完全公开,这其中包括罪犯的日常考核、奖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临时离监等执法活动的所有依据、程序、环节、标准等。对狱务公开的内容,利用广播、板报、专栏、报纸、自动查询系统、闭路电视、刊物等多种工具和手段,尽可能使每名罪犯和犯属都能知晓。通过狱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有利于增强干警法制意识,提高执法水平,执法工作局面涣然一新。
三是接受社会有关部门和罪犯家属等各界人士的社会监督。
1.设立监狱长信箱,实行监狱长接待日制度。监狱长接待日和监狱长信箱是监狱领导掌握罪犯改造的第一手资料,解决罪犯及其家属实际问题的有效渠道,是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稳定狱内改造秩序的有效手段,也是监狱领导了解干警思想动态、掌握干警执行刑罚是否公正的重要途径。监狱领导与罪犯、犯属直接接触沟通,使监狱执法工作更容易赢得罪犯及其亲属的理解和配合,也更进一步完善了执法监督机制。
2.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自我加压,监狱可在各级政府、人大、司法、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和监狱机关离退休人员中聘请精通法律、德高望重的人士作为监狱执法监督员。通过向他们汇报监狱执法情况,听取他们得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各界的执法监督。主动接受犯属的执法监督在罪犯亲属中聘请执法监督员,对监狱干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加大了执法监督的力度。
3.监狱与传媒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监狱事业的发展,需要传媒的沟通交流及宣传鼓动,同时更需要群众的监督制约。而传媒对监狱的宣传监督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在工作运行中也需要监狱的配合支持。传媒作为舆论媒介,在社会与监狱之间构筑了沟通的桥梁;传媒作为舆论监督,在社会与监狱之间形成了制约机制。
4.完善硬件设施,在会见室安装狱务公开查询系统。为了方便罪犯家属对罪犯基本情况及改造表现的掌握,一些监狱在会见室安装了狱务公开电脑查询系统,犯属很容易查到狱内罪犯的情况和狱务公开的情况,增强了罪犯亲属与监狱及罪犯的沟通,对罪犯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监狱的执法工作也能做到有效监督。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实现执法监督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近年来,省监狱管理局、省属各监狱根据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出台措施,建立了严密的执法监督防范体系。我省监狱系统依据《监狱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全面推行狱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减刑假释工作实施办法》、《刑罚执行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向社会做出改造罪犯工作的十项承诺,在省监狱管理局下发《河南省监狱管理局关于监狱、少管所检察室执法监督工作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省第三监狱出台了《关于对狱务公开工作实施监督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源头治腐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的出台,目的是督导在执法监督工作中,要靠制度、用制度规范执法工作和各个环节,在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重要执法环节上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建章立制的同时,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通过开展执法执纪专项检查活动,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并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依法规范罪犯收监、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申诉、释放、奖惩等执法环节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受到了司法部的肯定。聘请执法监督员,定期对执法工作实行全面监督,受到社会好评,促进了公正执法。要进一步完善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要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进快制定《执法监督条例》等,切实解决监督工作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同时要从深层次问题着眼,对现行的法规制度进行清理、规范、配套和完善,在重视实体性法规的同时,加强程序法规的制定。
四、密切配合,整体推进,务求执法监督工作做出实效
执法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真正确保执法监督的效果。
(一)确保领导到位。执法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涉及面较宽,没有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难以顺利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加强领导要体现在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体现在当源头工作涉及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的矛盾时,要以整体利益为重,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源头治理工作需要对利益关系做出新的调整时,要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该加强的加强,该调整的调整;当监督工作遇到梗阻和困难时,各单位领导要及时予以疏通协调解决。
(二)优化执法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监狱的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改造对象维权意识明显加强,这对监狱执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首位意识,进一步强化监狱各项职能,才能使广大干警在新形势下坚持不懈的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严格、公正执法。执法环境优化了,那麽就更有利于执法监督,执法监督工作才能更到位,更有效。
(三)强化打击力度。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一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对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必须从严惩处。要坚持“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党员干警在党纪政纪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纪违法者都不能逍遥法外。同时要抓好权责追究制,把用权和责任结合起来,谁滥用权力,就追究谁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四)做到“三个结合”。执法监督工作即要重拳出击,保持强劲的力度,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之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现实的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这就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监狱党委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要紧紧围绕监狱党委的中心工作,以监督促管理,以监督保发展,立足从查找现行体制、机制和制度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入手,制定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是要与本单位执法工作紧密结合。要主动发现和抓住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督查和整改。三是要重视同干警、服刑人员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对“热点”、“难点”问题要理清思路,认真对待,这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增强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拥护和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正确与否的标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广泛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脚踏实地、真心诚意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正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五)重视整体推进。执法监督工作与廉洁自律、查办案件、法制教育等工作都需要结合起来抓,使之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形成整体效应。我们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要求,整体推进此项工作。今后要进一步规范职权,强化权力制约,依法管好权力。我们要从保证权力规范运行和强化监督制约入手,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不断拓展执法监督工作领域和范围,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把监狱执法工作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
(六)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由过去单纯的职能部门的监督,转变为包括执法监督机关、社会各界、服刑人员及家属在内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全面监督,二是变事后的监督为事前、事中的监督,以便把握工作的主动性,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杜绝干警执法中办人情案、关系案。
(七)坚持常抓不懈。执法监督工作不是权益之计,而是一项常期的艰巨性任务。由于形势的日新月异,新的执法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一定要把执法监督工作作为一项常期而艰巨的工作长抓不懈。同时还要看到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尤其涉及体制、机制、制度上的问题,需要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执法监督工作要长抓不懈,持之以恒,达到提高队伍整体执法水平的目的。
(八)完善监督机制。目前少数监狱干警队伍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出缺乏有效监督的实质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监督的形式主义和制度棚架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解决好严格监督问题。只有在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守监狱秘密的前提下,将一切能公开的执法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公开透明的办理,才能防微杜渐,治标治本。
执法工作作为监狱各项工作的主线,执法监督工作将任重而道远。监狱执法队伍既要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的思路,更要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不断的完善执法监督的机制和措施,探索执法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监督质量和效果,确保监狱公正公平执法,进一步树立监狱机关整体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明初:《监狱监所现代化规范化管理实务全书》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年
2席治国:《监狱监所常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全集》远方出版社2004年
3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监狱改革与发展探索》工商出版社2003年
4张晶《监狱理论与实践》江苏省监狱管理局2004年
5司法部2004年第三十六号文件2004年
第二篇:新形势下监狱文化建设专题
新形势下监狱文化建设
七监区
杨海斌
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形成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撑,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载体。从文化的角度看,十七大整篇报告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文本,必须从总体上准确的把握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文化建设所作部署的战略意义和深刻内涵,才能明确前进方向,找准监狱文化建设的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做出了精辟深刻的论述,深刻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今时代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监狱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监狱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监狱行业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行刑方式、群体意识、环境风格、行业规范的总和。它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监狱文化的精髓。因此,在新形势下,随着监狱硬件投入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监狱民警的热切愿望。监狱精神文化,也理应建设成为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观念,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
一、监狱精神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监狱精神文化是监狱深层次的文化,是监狱本质、个性、民警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监狱全体干警在长期的刑罚执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道德水平,体现着监狱文化的方向和实质;体现监狱主导者——监狱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包括体现监狱行业特色、人文精神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等等,它有其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
监狱精神文化是监狱文化的核心,是监狱文化建设的归宿,也是监狱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它是民警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进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对监狱干警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起着约束作用,使干警们自觉地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明辨是非界限。
监狱精神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充满着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能激励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上的倦怠感和挫折感。构建监狱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监狱系统民警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监狱事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监狱价值观念以及监狱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影响力、震撼力。
二、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监狱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与中华传统文化相承接,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行业文化和特色文化。
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才有意义。监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监狱领域的具体化。
监狱文化建设是监狱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是监狱工作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监狱布局调整、监狱体制改革、监狱信息化建设为这个飞跃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监狱工作“以改造质量为中心”观念的确立,为这个飞跃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引导着实现这个飞跃的方向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的阶段、更高的标准,就要求通过建设监狱文化,推动监狱工作质量的飞跃。
监狱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必要的。监狱文化建设是实现监狱价值的内在要求,监狱文化建设的水平体现着监狱管理的水平,文化力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
三、监狱文化建设的方向
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法治精神,为监狱法治提供思想保障;必须实现法律法规的逻辑延伸,为监狱法治提供制度保障;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要求,为监狱法治提供实践保障;必须量力而行,为监狱法治提供硬件保障。
1、明确指导思想和方针。推进监狱文化建设,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按照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全面提高监狱警察综合素质,推进监狱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和繁荣,促进监狱和谐发展和平安稳定。
2、加强精神层面文化建设。精神层面文化是监狱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监狱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基础和原因。精神层面的文化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精神层面的监狱文化体现在民警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和体现在罪犯的“改过自新,重塑自我”的改造氛围。
3、突出教育改造文化建设。我国监狱工作以改造人为宗旨,提高改造质量是监狱工作的中心。把社会的破坏者更多的改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我国监狱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内涵。要把教育当作一个手段,予以重视和加强,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直接从事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民警素质。加大教育改造投入,完善教育改造设施,科学运用管理、教育、劳动改造三大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改造方法。
四、新时期下的监狱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监狱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孕育下诞生的,尽管我们移植改造了西方现代监狱制度为我所用,但我们现行的改造罪犯文化无不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只要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监狱里与当代文明监狱相适应,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协调,定能促进改造罪犯文化的新发展。
监狱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监狱民警的参与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针,有监狱文化实践和丰富的文化积累相依托,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在新的高度、新的时代为监狱事业的发展续写新篇,定能使先进监狱文化在新的时代产生更大的造就人的力量。
新时期赋予监狱文化新的使命,那就是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构建和谐监狱,为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对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法机关作为上层建筑,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仅是宪法确定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对政法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政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委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具有执法监督之责,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是为了
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但是,多年来,各政法部门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带有一些盲目性,因此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前提是要提高对执法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要推动政法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法治推进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呼声。
(一)是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等等。为此,只有深刻认识依法执政,赋予政法工作新的内涵,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政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二)是实践政法工作主题的重要保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政法工作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发展需要公平正义,党委政法委只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把执法监督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政法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的推进,政法机关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政法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当前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法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政法工作才能创新发展。
二、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内涵
党的执法监督,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从执政党工作大局出发,在本行政管辖范围内,为确保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维护法治尊严,按照党的组织系统,对政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协调、管理行为的总称。党的执法监督的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政党、国家、法治理论。党的执法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及有关组织法。党的执法监督的工作依据是党章及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决定、意见等。
党对政法工作实行领导和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是宪法和党章赋予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法监督工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认真地落实到政法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三、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及重点
(一)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
2、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政法工作,保证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
3、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执法监督工作的基本目标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总的目标:通过具体的执法检查监督活动,不断增强政法部门、政法干警的执法意识,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严肃执法,保证宪法和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分专题解决政法部门在某些执法活动中共同存在的、群众反应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化。
(三)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
l、政法各部门执行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2、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政法工作重大决策情况。
3、政法各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单一部门解决不了的、久拖不决的、具有共性的重大执法违法问题。
4、群众反映执法不公,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执法情况。
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途径 加强执法监督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关于对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法机关作为上层建筑,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仅是宪法确定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对政法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政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委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具有执法监督之责,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是为了
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但是,多年来,各政法部门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带有一些盲目性,因此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前提是要提高对执法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要推动政法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法治推进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呼声。
(一)是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等等。为此,只有深刻认识依法执政,赋予政法工作新的内涵,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政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二)是实践政法工作主题的重要保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政法工作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发展需要公平正义,党委政法委只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把执法监督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政法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的推进,政法机关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政法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当前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法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政法工作才能创新发展。
二、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内涵
党的执法监督,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从执政党工作大局出发,在本行政管辖范围内,为确保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维护法治尊严,按照党的组织系统,对政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协调、管理行为的总称。党的执法监督的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政党、国家、法治理论。党的执法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及有关组织法。党的执法监督的工作依据是党章及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决定、意见等。
党对政法工作实行领导和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是宪法和党章赋予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法监督工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认真地落实到政法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三、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及重点
(一)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
2、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政法工作,保证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
3、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执法监督工作的基本目标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总的目标:通过具体的执法检查监督活动,不断增强政法部门、政法干警的执法意识,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严肃执法,保证宪法和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分专题解决政法部门在某些执法活动中共同存在的、群众反应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化。
(三)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
l、政法各部门执行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2、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政法工作重大决策情况。
3、政法各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单一部门解决不了的、久拖不决的、具有共性的重大执法违法问题。
4、群众反映执法不公,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执法情况。
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途径
加强执法监督
工作,是事关政法工作长远发展的大计,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正确途径,确保执法监督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一)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明确政法干警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权力的行使必须确保公正和廉洁,必须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要本着对人民的利益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
神办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自觉接受来自各界的监督。
(二)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先进的执法监督思想和成功的执法监督工作经验,只有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促进执法监督工作持续改进、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因此,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和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此作为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手段,组织开展好各级的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夯实执法监督工作基础。
(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在组织上加以保障。要从政法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制度两级政法部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下指导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着力提高政法各部门班子的领导能力、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能力。
(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在措施落实上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提高监督水平。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的部位和环节,作为推进工作的重点;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与政法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增强监督的效果;三是专项监督与经常性的执法检查相结合,注意解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规范执法行为。
(五)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出台监督条例。政法委作党领导和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执法监督上有自己的优势,它为比较超脱,而且对政法机关具有一定的处罚建设权,所以这种监督具有一定抗干扰性。在其他监督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加强这种监督,对消除当前司法腐败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尽快出台一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权责明晰、具体可行的《党内执法监督工作条例》,明确党委机关职能部门,对各种执法犯法行为设置“高压线”,保证政法机关公正执法。
第五篇: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华润天能柳泉煤矿
陈继标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为主体是煤矿职工。职工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因素,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因素造成的。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于1973年在对55万起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一个规律:即涉及同一工人的330件相似的意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起产生轻(重)伤,1起产生死亡。称300:29:1事故法则。况且300:29:1只是几十万个数字的统计结论,对一个具体的操作者而言,只要有这样的违章,伤亡事故可能发生在第1次,可能发生在第330次,也可能发生在330次中的某一次。所以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
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安全教育培训被认为可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培训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以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水平。下面我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一些有效途径提出一些思考。
1、当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煤矿安全培训是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而受教育培训的煤矿职工是否会发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的改变,就要看这个外推力是否被职工认可、消化和吸收。若职工认可,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驱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培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受培者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就好,反之则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当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培训工作这个外推力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存在短视行为,只看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忽视安全教育培训对提高职工素质的长期作用,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的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配备、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企业培训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企业培训网络的建设等等,使得培训工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或应付上级检查的状态,也使得受培者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不高,具体表现是:职工素质呈现“一高两低一乱”的局面(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技能偏低、思想行为较乱);生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较长,工学矛盾突出;针对职工安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学得多干的多挨批评也多,造成畏学心里。
2、新形势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⑴转变思想,提高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高度。要像国家对基础学科高度重视程度一样重视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础性工作。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培训责任制的建设、培训网络的建设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机制的建设。从企业领导到管理层次、普通职工层次都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重视安全生产知识的提高和更新,加强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⑵解决两个矛盾,及时增补和更新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当前煤矿的工学矛盾突出,是致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得职工内在的响应的基础薄弱,内在驱动力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割断了安全教育培训与职工需求的契合点,扩大了安全教育培训理论上的应该“响应力”与现实中的是否会“响应”的差距。目前江苏有部分煤矿的四级培训机构尝试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实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而工教矛盾也是比较突出的矛盾,作为四级培训机构,绝大多少安培教师是安全生产一线的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井下一线,用于教学准备和授课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也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企业领导高瞻远瞩,以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明确规定,给予兼职安培教师一定时间用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已经有六七年了,目前的绝大部分教材还是使用当初机构建立时配发的,一部分也残缺,也有一些小工种至今没有教材。教材的系统增发和更新力度根本跟不上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脚步,也限制了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⑶紧抓教学流程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安全技术培训管理人员,一是要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二是要从教师管理和学员管理两个方面着手,突出教师教学准备、授课质量、课堂纪律、教学跟踪、教学考核等重点方面,把握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结合点,使受教者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受教者的内驱力,最大程度地消化吸收新知识。
⑷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突出煤矿质量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的教育培训。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不能脱离煤矿实际安全生产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理论的学习要加强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学习,更要把煤矿实际工作中的重点——质量标准化和操作规范化纳入到教学重点,使受教者学到在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明白在工作中干什么工作、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去干。受教者尤其要言传身教,给受教者带来信心和力量,以规范化的要求讲授操作技能,提高受教者整体素质。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熏陶,注重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言传身教的示范和宣传效果。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多种活动可以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是寓教于活动很好的方法。如“党员身边无事故”、“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企业领导和管理团队应自觉成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副
其实的安全生产责任者,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素质去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安全生产局面。
⑹设立煤矿安全期望激励政策,激发职工的内在驱动力。上级对下级的期望微妙地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业绩。当职工感受到上级对他们的正面期望和政策的激励时,往往会努力地主动地实现这种期待,做上级期望的事情,有着积极的表现行为和更好的工作业绩,得到期望的和令人骄傲的奖励。煤矿企业领导应该从安全教育培训开始就建立系统的期望激励机制,把每个人都想要安全的优势需要变成职工的内在响应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来激发职工的内在驱动力,并以期望激励机制作为外推力,使受教者对安全教育培训作出积极响应,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甚至形成自我教育,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心里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从而使安全教育培训产生最好的效果。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安全操作得到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拓宽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培训途径,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千变万化的形式,激发受教者的内在共鸣,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