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在大型盛会中如何充分发挥职能
检察机关在大型盛会中如何充分发挥职能
陕西省麟游县检察院张录芳
最近,陕西省麟游县举办了“印象九成宫”大型双拥文艺晚会,到场观众有上万人。县检察院在此次活动中抽调10名干警,参与了外围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在舞台周围的路段进行巡视和引导,确保现场秩序。笔者以为,检察机关在此类盛会当中的职能应该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不应该仅仅限于外围安保。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日趋旺盛;另一方面,“走出去”的观念深入为政者之心。对于麟游这样偏居一隅而历史底蕴丰厚的山区小城来说,要把招牌打出去,提高麟游知晓率,必要的宣传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举办诸如文艺演出等大型盛会来积聚人气无疑是不错的选择。而每一次大型盛会的成功举办,势必要牵涉到方方面面,大到活动的筹划和宣传,小到现场的布置和秩序的维持,无一不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的成果。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律监督者,又是在党政领导下的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部门。在诸如“印象九成宫”等大型盛会开展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双重角色,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监督和维稳当中寻找到平衡点,更好的为服务大局作出贡献。
一、强化监督职能,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从依法处理好涉检涉法上访案件的角度,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为大型盛会的开展营造和谐氛围。
实践表明,在大型盛会召开之际,某些地方政府出于“面子”考虑,会想法设法阻止群众上访,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违法手段。如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施以“莫须有”的刑罚处罚。2008年山东新泰多名欲进京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院;江苏、浙江二省多处发生被拆迁人因进京上访被强送学习班,限制人身自由的事件。而以“涉嫌敲诈勒索”或“非法冲击国家机关”等罪名对进京上访者施以刑罚也不时见诸报端。
这也不难理解,当地往往出于宣传的目的召开大型活动,当然不希望不和谐因子暴露出去,损害形象。而民众的认识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这些特殊时期,如果闹出动静,会更容易迫使政府作出让步。双方的对立认识,往往为冲突的升级埋下了隐患。此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法履行审查逮捕权起提起公诉权,追究相关单位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此,《刑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给予了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如非法拘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由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对于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另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也是一种加重情节,要从重处罚。检察机关通过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权,保障公
民的合法权益,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题中之意。
其次,要从服务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执行“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结合检察职能和工作实际,依法处理好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检涉法上访和其他控告申诉案件,做好息访工作。服务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要职能,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本质特征。检察机关在纠正国家机关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责任。针对群众确实不懂法的情况,要坚持耐心细致做工作,想方设法息诉罢访;同时应保持客观求实的态度对待办案质量,如确实有错的案子,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严格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该怎么赔,赔多少,迅速有效的予以落实好,避免当事人缠诉缠访,导致工作被动。不仅如此,平时还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将涉检涉法的上访工作纳入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整体格局当中,形成机制,做到未雨绸缪。
二、针对大型盛会的筹办过程,尤其是招投标环节,坚持做到全程跟踪和监督,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为廉洁盛会的举办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职务犯罪本质上是一种权力腐败现象。实践证明,腐败的一大“杰作”,便是“豆腐渣”工程。无论是1999年震惊国人的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事件,还是2009年匪夷所思的上海闵行“楼倒倒”事件,背后无不有腐败的魔影在作祟。腐败不仅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彩虹桥垮塌事件中,40条生命瞬间殒命——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威信,在民众和政府之间产生信
任危机。这种危机,在浙江乐清钱云会案件中达到了极致:当地官方所说的每一句话,下的每一个结论,都招来质疑声一片。不仅没有打消疑虑,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官民冲突。
大型盛会的举办,往往牵涉到诸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场馆建设、舞台搭建以及各种灯光道具的运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工程建设的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存在的违规审批、暗箱操作的现象屡禁不止,而背后往往有权钱交易、受贿渎职的影子。这就给了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监督的空间。
在盛会筹备过程中,重点关注建设环节,坚持做到全程跟踪,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严肃查办建设领域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犯罪行为。通过规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严格办案程序,加强侦查谋略和侦查技能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完善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检察资源,努力形成整体打击合力,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同时立足检察职能,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途径和办法,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改进预防措施,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遵照事前预防和事后打击并重的刑事策略,加大盛会筹办环节中法律监督,强化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净化政务环境,为盛会的召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作者姓名:张录芳
联系地址:陕西省麟游县人民检察院邮编:721500
联系电话:***
第二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
保障国企改制资产安全
十八站林区人民检察院
陈龙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关键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目的是要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改制过程,如何使改制行为规范化、合法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起高效率的国有资产运营机制就成为我们企业界、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国有财产的神圣职责,促进国企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检察机关一项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坚决贯彻“打击、服务、保护”并举的方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改制顺利进行。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分析
国有资产是指全民享有所有权、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全部全民所有制财产,它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在经济上,它是我国公民经济的主导和骨干;在政治上,它是捍卫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主要经济支柱;在社会基础上,它维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团结的主要经济基础。当前,在国企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六种:
第一、借国企改革之机,贪污、贿赂,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等违 法犯罪直接导致资产流失;
第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渎职行为致使企业亏损、破产、被骗等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违法处理国有财产: 一是放弃、隐匿债权; 二是虚增债务、对末到期债务提前清偿、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担保;三是隐匿财产; 四是非正常压价、低价处理财产。
第四、财产不评估或低价评估入股。把原来国家无偿拨给的土地不计入国家股,对专利、商标等极具有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作评估。或虽然进行资产评估,但背离所评估资产的价值低价折股,有的是低估实物资产,有的是国有资产末按重置价格折股,未计算其增值部分,只按帐面价值折股,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第五、吃喝玩乐,公款送礼大肆挥霍公款。
第六、无偿占用土地、房产、交通、通讯工具、机器设备。
二、克服四种错误思想,切实做好三项工作,促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国企转换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企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定团结,是将企业推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明确思想,从政治的高度来对待国企改革,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确保国企改革顺利完成,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我们要端正态度,克服四种错误思想的滋生。第一是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不关心的麻痹思想。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和基础,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的职责,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要在行动上积极响应参与; 第二是要克服畏头畏尾,缩手缩脚,不敢闯不敢拼,工作起来怕犯错误,明哲保身当好好先生的思想。由于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在改革中要经受各种诱惑,洁身自好,要勇于同丑恶现象作斗争; 第三是要克服盲目硬闯,认为“改制无禁区”的思想。有些人把改革要敢闯敢冒错误地理解为敢于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制约,以致发生用土政策取代国家规定的错误作法,甚至我们—些部门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将其做为改革的经验,造成了负面影响;第四是要克服认为“改制是个人致富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和“趁机捞一把,不捞白不捞”的思想。诚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分配制度还不很合理,法律还不完善,这给了不法分子许多漏洞可钻,中西文化的碰撞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拜金思想。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执法机制还不十分科学完善,从而导致了许多“漏网之鱼” 至今仍逍遥法外,但千万不能因此而心存侥幸。
做好三项工作:第—、切实做好企业财产清查工作,企业的财产 包括宣布清算时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清算期间企业取得的财产,它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物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债权和债务。第二、要切实做好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工作,企业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是企业进行财产、债权、债务清查的重要依据。首先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附表等会计报表,核实债权债务,核证帐实是否相符;其次是要编制财产目录及债权债务明细表,对固定资产、存贷、贷出资金逐一清查,对所列债权债务如应收帐款票据,应付帐款末交税金逐一核实,以保证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要客观真实,不得做假;第三要切实做好资产评估工作,评估资产是国企改制中—个重要环节,也是国有资产能否安全的关键。因此必须规范资产评估行为,加强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由具有评估资格的机构、人员负责评估,严格执行评估办法程序,确保评估工作公开、公正、合理、合法,杜绝违法评估。
三、发挥检察职能,确保国企改制顺利完成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全方位保护国有财产安全。
第一、发挥预防职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多种形式的犯罪预防宣传,积极控制预防业务,加强调研工作,努力探索国有资产犯罪类型、特点、原因、手段,做好犯罪预测合对策研究。
第二、发挥举报宣传职能,制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受理举报线索,区别对待投案自首,对于群众举报国企转制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依法初查。该立案的立案,不该立 案的也要查清事实,及时反馈给群众,力争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转制解决疑难问题。对于行为人主动到有关部门或检察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要兑观政策,依法从宽处理。
第三、发挥打击职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依法惩治国企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贪污、贿赂。挪用、私分国有资产以及清产核资中的妨害清算、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渎职违法犯罪案件。打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办案是检察机关对经济建设最直接最重要的服务。对于属检察机关管辖的将依法及时查处,对于属其它机关管辖,检察机关也将做到快捕快诉。
第四、发挥保护职能,确保国有资产正常运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秩序如果不健全、不完善,势必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会阻碍国有资产正常动作—和保值增值。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我们要坚决保护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生产经营活动,严格区分三个界限:(1)把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康或不可预见、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经济损失与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区别开来;(2)把合理让利与相互勾结进行贪污贿赂区别开来;(3)把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别开来。对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的,要自觉运用“三个有利于”原则来指导办理侵吞国有资产各种经济犯罪案件,凡是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就予以保护,凡是危害国有资产安全的就予以严惩。同时注意加强审判监督,对因地方 主义或司法腐败等原因导致判决、裁定不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民事、经济案件,依法提起抗诉,保护国企合法权益。对于国有资产经营者、管理者怠于行使权利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予以追究,并依法支持起诉挽回经济损失。
第五、发挥服务职能,促进国有资产高效运作。首先要把办案看成是检察机关促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服务国企玫制的一项措施;其次要发挥检察机关行业优势,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形式,增强公民、企业人员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意识,同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解决企业在改制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促进国有资产良性发展和国企改 制顺利完成。
第三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工作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工作 为企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联通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经济组织,离开了生产经营,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必将脱离实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要紧密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严格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个职能,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一、把握好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方法、途径。
解决好服务的途径、措施和方法问题,是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关键。纪检监察部门既不是生产部门,也不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工作的部门。而是保护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发展的执纪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既要抓好宏观、直接和硬件服务,又要抓好微观、间接和软件服务。概括讲有三点:
1、在参与中掌握政策,把握方向。参与是服务的前提,服 务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宗旨。参与的形式很多,有决策参与、专项参与、跟踪参与、热点参与等等。总的说,纪检监察工作应该参与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在参与中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协助党组织明确一些政策界限,划清工作认识上的不足与行动上损害生产经营的政策界限;主观愿望想把事情办好,但由于经验不足造成工作失误带来影响生产经营工作的与严重的官僚主义、严重失职渎职的界限;勤政廉洁,合法收入与非法所得,侵占公款的界限;为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在业务往来中的正常业务开支与铺张浪费、公款大吃大喝、摆阔气的界限;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正、公平原则下的人事和机构优化组合与滥用职权,任人唯亲,打击报复,私招私雇,失去公正的私定下岗人员的界限;个人问题与单位问题的界限等,及时提供政策服务.从政策导向上释疑解惑,把握方向走正路,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2、在服务中找准角度,摆正位臵。纪检监察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要做到两不脱离:一是不能脱离生产经营实际的孤立办案,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前要认真考虑办案时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什么影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办案中要努力做到查案工作与发案单位的生产经营相配合,尽量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案件查结后,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二是不能脱离纪检监察工作的任务和职能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更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放弃党性原则,不明是非地为违法违纪行为乱开“绿灯”。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惩治腐败,既要保护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又要保护惩治腐败的积极性,做到有案必办,生产不乱,查案要准,处理要稳,以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党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3、在监督中教育干部掌好权、用好权。作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履行监督职能。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纪律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指出:“企业纪委有行使党章和上级规定的党内监督的权力”。企业加强党内纪律监督,是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企业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监督和保护是辩证统一,监督为了保护,保护需要监督。党员监督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有利于搞好企业和生产经营出发,按照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措施来运行,不能滥用职权。实践证明,离开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部门不对权力进行监督是无效的监督,也是失职的表现。纪检监察部门在了解和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要加强监督,尤其是要关口前移、加强源头治理,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普遍性的问题,要常打预防针,警钟常敲,时时防范。变纪检监察工作的事后查处为事中监督、事前防范。避免陷入“哪里出事补哪里”的恶性循环。
二、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要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能不能正规,经济建设步伐能不能加快,制约的因素很多,但阻碍生产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l、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工作实践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纪检监察干部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秉公执纪,就可能把问题掩盖起来,甚至会造成冤假错案,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害,给企业带来损失。
2、要有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作风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培养起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精神力量。作风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是纪检监察干部世界观的反映,是体现干部素养的外在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影响力。它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应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克服错误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
3、清除糊涂观念,从单纯办案转变到全面履行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上来,提高纪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人认为,纪检监察工作一是查,二是办,查处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否则就是弃主抓次。其实纪检监察工作的四大职能“保护、惩处、监督、教育”本来就是互为联系、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惩处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蛀虫、纯洁队伍、净化环境,更好地保护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正确的态度是:衡量纪检监察工作好坏的标准不能仅用查处多少案件的数字来考核,而要看纪检监察工作是否有利于生产经营发展,是否提高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客观地看待现实.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是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任何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认识和理解生产经营的新问题,势必束缚人们的手脚。情况变化了,观念也要随之变化,顺应历史潮流才是纪检监察工作发展的方向。
4、解放思想,变封闭为开放,牢固树立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思想。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纪检监察干部的眼界宽了、信息多了,但思想还是没有完全放开。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增强把企业经营搞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从被动参与变到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把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提高服务的实效性。
三、纪检监察与生产经营要同步进行。
如何使纪检监察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步进行,重要的是做到适应生产经营的新要求。
1、思想上适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高,行动就难有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认清社会主义本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地坚持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发展。
2、方法上适应。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纪检监察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幅度发展。首先,对于企业的亏损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深入下去.同单位领导和承包人见面,同群众谈心,一道解剖非正常亏损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力争扭亏为盈,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企业效益好的单位,教育他们戒骄戒躁,乘胜前进。其次,对于单位中从事业务联系的营销人员.为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作出贡献的,要建议单位实行奖励和政策兑现,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同时,给群众讲清正当收入不违纪,消除“红眼病”。再次,对于因积极工作而树立了对立面或被诬告的党员干部,应及时调查清楚问题,弄清情况,给他们澄清事实,鼓励群众支持他们的工作。第四,对于那些过去因违纪问题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回访.同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教育他们端正思想,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政策观念,放下思想包袱,经常不断地向所在党支部汇报思想情况,遵纪守法,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3、作风上适应。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实事求是、秉公执纪的工作作风。不能只靠会议、文件和汇报指导工作,应该办实事,真抓实干,在落实上下功夫。加强督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结果,真正提高办事效率。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观点的引进,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和干部要提高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以适应新形势、新体制的需要。
第四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
结合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个光荣的组织。风雨征程九十周年,是党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挽救了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可靠的,因而作为司法干警的我们要紧紧地跟随党的步伐,积极为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科学发展,保证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和进步。
1921年7月1日,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一艘小小游船上的十几个年轻人,怀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点燃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神州大地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有了坚韧挺拔的铁骨脊梁,透过旧中国的迷雾,中国人看到了曙光与希望。
九十年岁月峥嵘,九十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磨砺、抗日战争的烽烟、解放战争的炮火、抗美援朝的血战,也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考验。尽管历尽沧桑,风云变幻,但是依然薪火相传,党旗高扬。在一个又一个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历
史性决策,一次又一次拯救人民于水火。当鲜花与掌声替代了硝烟与战火,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把牢底座穿的先驱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共产党员、那些为新中国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共产党员……更不会忘记党的英明决策和丰功伟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华诞。党的旗帜上,有同志们血染的风采;党的发展进程中,有同志们的光辉足迹;党的辉煌成就里,有同志们的卓越贡献。面对如此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应该让它成为尘封的历史,我们要将他们发扬光大,激励后人,永续传承。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司法行政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她随改革的春风应运而生,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随着形势发展的要求,其职能、任务、作用日臻完善和强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务实创新,迅速开创了整体突破、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各项工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充分体现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成果。
第五篇: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推荐]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优势
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杭钢集团是“浙江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近年来,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理念,经受住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和经济浪潮的严峻考验,实现了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员工收入稳步增长,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员工队伍和谐稳定。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积极作为,去年以来,杭钢工会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及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履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搭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基础。
认真贯彻《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和《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确保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有法律依据和制度保证。今年初在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与行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杭州钢铁集团公司集体合同》及《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同时,各二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法律制度,参照集团公司集体合同修改完善本级集体合同条款,并坚持定期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杭钢集团近年来未发生过劳动争议事件。
(一)把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作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不断健全劳动用工制度,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履约率均达100%。把关心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作为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劳动用工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先进评选、干部任用等政治、经济和福利待遇上一视同仁。近年来,先后有两名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有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取得技师职业技能证书,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产、管理骨干,成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抓住保障员工权益的核心问题,不断完善员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积极开展“凝心聚力保增长,同舟共济促和谐”的共同约定行动,进一步强化员工权利的契约维护,建立完善企业与员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十一五”期间,员工工资收入涨幅达到了45.04%。09、10年员工年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2%和17%,并将增量的50%左右列入下一年员工的月度固定工资中发放,确保员工月度固定收入的增长。今年又提高员工的夜班费和高温奖,稳定了一线员工队伍。
(三)提高员工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员工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还建立了内部医疗补助制度,为患重病的员工解除后顾之忧。规定对超过医疗期的患病员工不解除劳动合同,留在企业继续治疗,让他们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杭钢工会从2005年开始共出资80多万元,每年为全体女员工和男员工配偶办理女性安康团体重大疾病保险,截至目前已为22人办理理赔款34.2万元。
(四)积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步伐,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主渠道作用,强化源头参与,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对企业发展、收入分配等改革方案、政策的制定,以及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坚持反复听取、征求意见,履行职代会民主程序,使员工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得到保障。注重职代会闭会期间的民主管理工作,每年组织以降本增效、安全生产、员工福利等主题的职工代表巡视;处理职工代表提案,坚持做到闭环管理,件件有落实、有回复;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评议结果运用到考核之中。同时,不断推进代表票决制、重大厂情通报制度、职工代表质询、考核异议仲裁等民主管理新途经,促进了企业管理民主化进程。
二、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立健全为员工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展员工共享企业和谐发展成果的渠道。先后实施了员工住房补贴、企业年金、车改交通补贴、全员健康体检、全员疗休养等一系列实事工程项目,促进了员工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一)有序推进实事工程项目,千方百计惠及广大员工。从2007年起,至今年7月,已向员工发放住房补贴款4亿元,有11531名在职(退休)员工直接受惠。08年开始实行企业车改,在钢铁业每年支出5000万对全体员工实行交通补贴。09年,推行了企业年金制度,每年支出达3300万元(占员工工资总额的5%。),切实提高员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障。着力解决员工住房难问题,加快租赁房改造,先后提供1191套租赁房,给予住房有困难的劳模、贡献突出的专技人员、一线生产骨干及家庭困难等员工,尽力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今年又开始实施9万平方米的“两项公寓”建设;出资150万元为集体宿舍安装了700余台空调,改善单身员工的居住环境。
(二)合理调剂工会经费,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健康生活需求。为进一步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从2006年起,工会出资在员工中开展了全员健康体检工作,并根据中,及时征求员工意见,将全员健康体检从开始的3年一轮调整为现在的2年一轮,同时不断优化体检项目的设置,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知识的宣讲,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的健康保健意识。目前年投入员工体检费用约250余万元,受检5000余人(次)。2009年,在特殊岗位员工5日疗养的基础上,推出了3年一轮的全员2日疗休养制度,深受员工的欢迎,“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员工疗休养资金500余万元。
(三)不断完善扶贫帮困机制,凸现帮扶工作人性化管理理念。全面落实《杭钢集团公司困难职工帮扶办法》,充分发挥生活困难补助、医疗困难补助和帮困基金等三大保障机制的作用,“送温暖”活动实现经常化、动态化。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帮扶力度,逐步提高帮扶标准,2010年将一次性困难补助的最高标准从3千元上调至5千元,更大程度的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同时,积极改进帮困工作方式,变以往困难员工的申请帮助,为工会组织的主动帮扶;建立健全困难员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实行特困家庭定期补助制度,更加凸现帮扶工作的人性化管理。
(四)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充分发挥四级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作用。每年组织车间及以上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上千次,排查督促整改各类隐患千余项。同时,广泛开展安全劳动保护知识竞赛、安全短信编发、安全小品创作、千人签名等活动,积极推行积极向上的员工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劳动卫生监督档案,对特殊岗位员工建立职业禁忌岗位的进出体检制度。集团公司实现十余年内在职员工无新增职业病。
三、不断深化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大力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全面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以劳模评选、“创争”、技术比武运动会、文化娱乐等活动为抓手,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成长成材提供舞台,帮助广大员工实现体力和智力、业务和技能、道德和志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一)注重典型引路,有效促进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员工中有18 人次分别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行业及省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金锤奖、省技能带头人。同时,坚持每年评选表彰集团公司十大劳模和十个工人先锋号,并通过企业报、局域网、工会网站等渠道广泛宣传先进一事迹,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搭建各类人才的竞升平台。今年先后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岗位人员职位聘任管理办法,设立了首席技术专家、主任技术专家、技术专家、技术主管职位和首席技师、主任技师等职位,拓宽了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由工会牵头组织开展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也在钢铁业各单位启动。同时,“创争”活动的持续开展,有效提升了班组的团队学习力和创新力。两年一届的员工技术比武运动会,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广泛的技能培训教育,使员工技能在比武中得到提升。2010年第八届员工技术比武运动会,有3000人次参加了近70个项目的比武。
(二)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依托体协、文联、艺术团广泛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杭钢图书馆是“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同时,有5个二级单位图书馆被授予省“电子书屋”。去年,举办有近2千名员工参加的第六届员工体育运动会。在第十四届省运会,获4金2铜,16个前八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在今年的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隆重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红歌会系列活动,有34家单位的500余名员工参加演出;同时组织员工合唱团80余人参加省红色经典歌曲合唱大赛,荣获一等奖,展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员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