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监管方式 力促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转变监管方式 力促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涟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兰平
4月26日至4月28日,四大家组织赴宁乡、双峰、冷江、新化等县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用过实地考察参观,我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也对自身工作产生了些许思考。
纵观我市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现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品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市食品药品企业诚信建设和产品质量保障水平不足,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活动时有发生;餐饮业整体水平不高,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网络不够健全,农村地区的食品监管存在盲区。
监管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是监管的有效保障。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既要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又要立足党的中心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好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值得我们每一个食品药品监管者去思考。根据我市实际,笔者认为应着重实现监督管理方式的“四个结合”,加大对食品医药企业监管监管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服务的水平,才能使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增强管理实效
近年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激增,而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单纯依靠监管部门去管理,难以保证监管效能。因此,必须将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帮助企业推进内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一)推动企业树立先进理念。鼓励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安排行业专家开展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为内容的讲座,确保产品安全,努力提升经营效益,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自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明确企业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安全制度上墙,责任人公示,强化企业自律是保障药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健全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为食品药品企业建立诚信档案,树立一批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诚信经营典型,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信用意识、品牌意识。
(四)以各类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通过市、乡、村三级联创的要求切实提升对薄弱地区的监管力度,并借机开展食品药品示范店示范街创建活动,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并进行推介,达到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作用,着力带动其他企业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二、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提高监管效率
(一)强化日常监管,对药品生产企业执行GMP、药品经营企业执行GSP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升药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稽查打假和专项整治力度,定期开展以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中药饮片、麻醉药品、学校食堂等多形势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震慑违法分子。
(三)加强与公安、法院、工商、质监等多部门的配合,建立
监管联动机制,对通过网络、电视广告等渠道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防止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
(四)构建现代化的监管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在线监管的模式,建立较完整的食品药品信息数据库,对食品药品经营市场情况做到全面掌握,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和层次。
(五)进一步适应机构改革的浪潮,切实加强与编制、质监、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和衔接,确保人员到编到岗,工资和经费按时到位,不影响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监管经费的投入力度,配备必需的执法装备、检测设备,为公正执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环境。
三、专业队伍与社会性队伍监督相结合,消除监管肓区
(一)切实完善监管网络的建设。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方针,切实加强对辖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建设,保障工作人员、经费、制度的到位。
(二)切实提升监管队伍的战斗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监管人员履职能力的提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保食品药品和监管队伍“两个安全”。
(三)实行“举报假劣药品有奖励”和“消费者如购到假劣药品我局先行赔付”等两项社会承诺,并邀请社会监督员进行配合,加大社会参与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覆盖优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益广告的推介,并抓住各种主题活
动的机会深入社区。街道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形式使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参与监督的良好局面。
四、监管执法与规范服务相结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推行政务公开。通过网站、媒体等渠道对外公开职能职责、办事项目和办理流程等监管信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二)依法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等工作效能,尽最大努力缩短办事时限,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三)加强对我市食品医药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回春堂药业”、“中华医药园”等一批优势企业的引导,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技术指导、规划设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一批规范化栽培、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倾心打造“药疗、药膳、药茶、药酒、药浴”五大品牌。
(四)加强项目引进,招商引资,为我市食品医药产业提供高标准、高规模的竞争环境,从政策、技术上给予支撑,并完善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尤其是搞好现阶段回春堂药业的“中药现代化工业园”建设项目,鼓励建设技术先进、低碳环保、低成本、高效益、现代化、国内一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中成药研发和生产基地。
合理处理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与监管的关系,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不懈地努力,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培育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医药经济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为此,我市药监部门将充分利用
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发挥政策引导、监督管理、服务帮促等职能作用,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转变发展方式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田建荣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是这位地球母亲,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才有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但是,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的环境承受力更是有限的,不可以任意地挥霍与破坏。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已经越来越不堪负重。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我们居住的地球温度在不断上升;北极海冰消失速度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地球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温室气体已经成了全人类所要共同面对的最紧要问题,人类正在承受过度向地球索取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近年来,我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今年西南地区大旱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和新疆6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刚性上升。尽管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我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导致未来的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在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基本国情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合理利用新疆各种资源
新疆土地面积虽然辽阔,但是由于水资源稀缺,优质耕地资源少,土地集约程度和利用程度不高。随着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增长,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新疆是资源相对富集的省区,目前已发现矿种138种,探明的储量有94种(119个亚种)。但勘查程度较低,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和重要能源资源接替基地和国家能源安全大通道,新疆要发展,资源保障是前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是关键。
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已拉开帷幕,新疆将迎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新机遇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担负着自治区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应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并举、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快结构调整并重,统筹土地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和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
切实管住和用好土地资源
新疆应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深入开展“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管理和服务。
一要继续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约束要硬、责任要明、激励要实、监管要严”的要求,组织开展2010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签订工作,将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耕地 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最大限度缓解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多利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原则,严把土地闸门,严格控制用地。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加快盘活闲置、空
闲土地,继续引导用地单位充分利用“四荒”国有未利用土地搞建设,大力提高土地保护和利用水平。
二要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服务保障工作。今年,自治区初步安排200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上项目30项。要 优先保障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网、能源资源开 发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重点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南疆铁 路库尔勒至阿克苏二线、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20多个在建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的用地服务保障工作;按照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的原则,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期“落地”开工。三要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坚持土地开发整理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倾斜政策,重点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以伊犁河谷地为重点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按照以水定地、节水增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规模效益,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粮 食安全。
切实找到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新疆要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管理工作力度,抓紧抓好重大地质勘查项目,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实施“358”项目,推动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实施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阿吾拉勒地区铁矿、塔什库尔干、乌拉根等重要矿集区整装勘查。继续开展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成矿带的铁、铜(镍、钼)、铅锌、金、稀有金属等重要矿产地勘查和重要成矿区矿产远景调查,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持续供应能力。扎实推进深部找矿工作,围绕铁、铜镍、铅锌、金等优势矿产,在已发现重要矿床的深部及其近外围做好示范阶段的工作,继续做好彩霞山铅锌矿、喜迎金矿和查岗诺尔铁矿的勘查,启动蒙库铁矿、白山钼矿、哈图金矿的深部找矿工作。通过深部找矿,确保提交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增一批矿 产资源储量。
二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西煤东运”资源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争短期内完成勘探工作,确保自治区确定 的“„一主两翼‟铁路竣工之日、就是„西煤东运‟生产基地建成之时”目标的实现。
三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优化矿山开发布局,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景观和地 质遗迹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大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力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双赢。
切实维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新疆将进一步强化依法监管工作,严格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认真开展2009土地卫生执法检查工作。2010年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第一次覆盖全国,并依据15号令全面实施问责。要加强土地供需情况的跟踪研判和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法批地供地、侵犯农牧民利益的行为。
二是继续开展地质勘查项目专项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层越界开采、“圈而不探、圈而不开”、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严重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等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开垦国有土地的监督管理,规范开垦行为。四是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维护正常的土地管 理秩序。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转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合理保护和珍惜地球资源,更好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12.5转变发展方式
12.5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释放发展潜力,争取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以提升产业中高端竞争力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初步研究成果,有可能、有潜力形成中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四个领域: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提升空间的产业、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产业、国家直接大量投入支撑的产业。当然,哪些产业能够形成长期竞争力,最终将取决于市场竞争。
三是以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改善民生。这既是发展的宗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有效扩大内需的需要。重点解决覆盖不全、碎片化、难接续、水平低等问题。建立全国联网和功能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四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轮子,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在当前情况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完善土地制度,加快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五是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是进一步增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力度。这既是应对国际压力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要制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行动纲领和分阶段实施方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道德规范等手段,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形成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转变监管方式,确保用药安全
转变监管方式,确保饮食用药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是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努力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一些地区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转变监管方式,确保饮食用药安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了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抓住发展机遇 强化监管流通环节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医药进出口已经走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得到了全面恢复。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下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也持续了上半年的良好态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医药进出口跟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外贸领域“调结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思路相吻合。
面对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和重大需求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要抓住机遇,积极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在监管薄弱环节和长效机制建设上求突破。狠抓生产源头治理,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安全监管,依法安全生产,严把质量关口。狠抓流通环节监管,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秩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我国食品药品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忧患意识,监管治理食品药品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了一定出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网络散布区域的限制性,监管医疗机构药品的局限性,经营企业的复杂性,对于强化这些薄弱环节的监管也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权责一致的理念。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二要牢固树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理念。要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权力滥用。要做到实事求是,稳步推进。要强化内部有效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理性化水平。三要牢固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诚信服务是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职责就是为保证食品药品质量,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抓好市场监管和诚信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切实做好监管工作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监管理念,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是新的监管形势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的新课题。
要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首先必须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监管理念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一句话,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食品药品稽查部门,一是要把“人民稽查为人民”作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药品稽查执法的目的就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二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监管理念,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地方医药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转变稽查观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四是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监管理念,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五是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监管理念,在全面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同时,重视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和基层用药用械单位监管,重视稽查执法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
四、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监管机制发展
创新监管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发挥监管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突破局限,推进监管机制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相关执法部门
沟通,努力争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系统内与系统外执法资源的整合,形成各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和谐执法的格局;二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联网”的要求,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在乡镇一级增挂食品药品办公室,落实好专兼职人员;三是要树立大稽查观念,加强部门之间和上下之间稽查联动,形成打假合力,增强打假实效,打破科室(队)内部之间职能界限,人员进行横向沟通协作;四是要推行案件“五分离”(即立案、调查、审核、处罚、缴款)制度,提高稽查人员发现案源能力、现场执法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和独立主办案件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督网运行机制,落实举报奖励政策,调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举报积极性,扩大案源线索,降低执法成本。
实践证明,要想创新监管方式,我们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要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现在和未来,才能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指明新的前进方向。
五、监管全民健康,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宗旨所在。人民利益比天大,为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监管全民健康就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要做到心里面装着人民,思想上想着人民,工作上依靠人民,在尽心尽力维护、保护着人民的利益,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紧紧抓住发展不放,牢牢坚持为民不松,把两者统一起来,就是要在认识上、作风上、情感上、方法上来一次彻底的快速转变,归根到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转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上来,转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队伍建设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五要五不要”工作作风,以“八新”目标为标杆,努力建
设争先创优、文明和谐机关。实现食品药品现代化监管方式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 行业的发展来自于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对于行业文化建设的加强。本文从以上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发展行业。
一.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探讨
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并将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重大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实践,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长期探索,现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经济增长方式难
1以全面涵盖的,也就是说,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并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这就要求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使国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使经济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落到实处,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也才能有效加强文化建设,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以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巩固树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行业文化建设方法
一个行业的文化发达程度和特质内涵,深刻地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也就深刻地影响着该行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
构建物质文化,夯实物质基础。物质文化,即通常所说的硬件设施,包括内向和外向两个方面。作为交通行业的内向物质文化设施建设,主要应该抓好行业文化宣传平台建设、行业文化活动平台建设、行业文化知识平台建设。外向物质文化设施建设,应该打造好公路沿线平台和对外宣传平台。
构建制度文化,提供有力保障。制度是行业管理的核心,也是行业核心价值观在行业管理中的体现,具有约束导向作用。要着力构建有效工作保障制度、良好行政管理制度、强有力的廉政制度和多层次的职工关怀制度。
构建精神文化,凝聚精神动力。精神文化是行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核心理念系统和应用理念系统。要着力树立先进思想理念、培育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行业特色文化品牌。
行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行业之中。优秀的行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行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行业的组织功能。
文化管理代表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调适、辐射等多方面的独特功能,行业文化同时也是行业
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行业文化总是随着行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行业文化建设是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行业文化由于其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成为行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但当行业战略发生较大调整,行业文化由于变革的缓慢又可能制约行业战略的实施,因此,行业文化必须与行业战略相适应。加强行业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行业发展战略。只有紧紧地将文化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行业文化建设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
行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既存在于民族社会文化之中,又因各行业的类型、行业性质、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行业文化的共性是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的综合体,反映了社会环境对行业文化的影响。然而,行业文化又是行业基本特点的体现,是一个行业独特的精神和风格的具体反映,并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其他行业,形成自己的具体特点。每个行业应根据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塑造适合自己需要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是行业形象的内在根基,行业形象是行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行业形象是行业内外对行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行业状况的综合反映。行业形象是行业在与社会公众(包括员工)通过传播媒介或其他方式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行业形象有好与不好之分,当行业在社会公众中具有良好形象时,消费者就愿意购买该行业的产品或接受其提供的服务;反之,消费者将不会购买该行业的产品,也不会接受其提供的服务。因此行业应将文化管理和形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行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领导群体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行业的其他人,形成了行业新的文化模式。领导群体对新文化的塑造可以起到很好的倡导和总结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