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分重点工作及“2008食品安全责任年”食品监管工作汇报
水西工商所部分重点工作及
“食品安全责任年”工作情况总结
水西工商所在县局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近段时间开展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段时间部分重点工作及“食品安全责任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我所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4.2万人口,已注册登记的企业64户,个体工商户1064户,其中食品经营128户,占个体工商户的17.8%,我所一直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我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2008年“食品安全责任年”的要求和我所具体实际,我所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定工作方案,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作好安排部署;三是划定责任片区,明确责任,把任务落到人;四是层层签责任书,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制;五是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与食品经营者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578份,并要求全部张贴在醒目位置;六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政策、规定及其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及防范意识;七是加大对食品经营者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力度,打击非法经营;八是加大食品市场的巡查密度和力度,净化食品市场;九是通过创新农贸市场监管体制和动态档案监管模式来提高对食品经营户的监管效率;十是加强对肉类市场的监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肉类市场,采取先行索赔制度,凡未经检疫的生猪一律不准上市销售,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严查奶粉市场
从9月12日地区局转发省工商局《关于加强婴幼儿奶粉市场监管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到11月3日县局关于认真组织学习《黔西县工商局关于钟山工商所奶制品市场查处不力的通报》的通知,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共有二十道“金牌”发出。水西工商所在县局领导下,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集中清查和整治行动。从9月12日至18日,1
以国家通报的22家生产企业的69个批次婴幼儿奶粉为重点,对奶粉市场开展了全方位清查;9月19日至21日,以国家通报的含三聚氰胺的24个批次液态奶为重点,对液态奶市场开展了拉网式清查;9月22日至28日,开展了国庆节前问题奶制品市场专项整治;9月29日至10月6日,对市场销售的属于国家通报中含三聚氰胺批次产品全部实施下架退市和封存;10月10日至11月10日,按照中央六部门通知要求,对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所有奶制品实行下架,经监督检查和检验合格并加贴“经检验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标志后才能上市销售。
经过一个多月的清查,共下架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517.6公斤,液态奶3549盒(规格为250ml)。并要求大型超市、商场对不合格批次奶粉、液态奶名单进行张帖公示。扣留不合格三鹿奶粉246公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调解、处理奶粉投诉1件,退给消费者¥:25元。帮助消费者退回不合格奶粉125公斤,帮助批发商召回不合格奶粉190公斤,要求经营业主提供检验报告42份。
三、继续加强开展市场监管和维护农民的利益等一系列专项整治
1、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与农资经营户建立了“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健全了种子化肥备查留样制度、实施了农资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同时针对农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进行市场规划,并免收一切费用,为农民销售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2、认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饮食餐馆、娱乐场所进行整治,并在高考期间加强了市场巡查和食品检查,确保了校园周边的健康环境,为学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饮食环境,保证高考的正常进行。
3、认真开展了非法用工专项整治,我所通过对辖区内的餐饮、宾馆、企业及其他行业进行非法用工专项检查,严格查处在用工过程中的一切违法违章行为,为严肃我所辖区的用工环境作了保障。
4、继续开展商标保护和针对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专项行动,在此项行动中,对辖区内的两个注册商标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并建立了商标保护档案,确保了商标持有人的利益。
5、开展了以保健品、药品、美容化妆品等广告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了查验制度,要求建立进销货台帐,维护了这类市场的有效秩序。
三、构建和谐工商,创新市场监管体制
水西工商所位于黔西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基础初具规模,商品交易活跃。辖区内有农贸市场和1064余户的宾馆、餐馆以及大量的外来经营者,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经营者素质差距较大。工商所以往的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能有效地履行工商监管、服务职能,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工商,真正“摒弃五种思想、树立个观念”,做到“四个统一”。我所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全所职工集中讨论,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集广思益,创新了农贸市场监管体制和辖区经营户动态档案监管系统。
1、创新农贸市场监管体制
我所辖区的东山农贸市场,建立于2002年,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商品批发覆盖28个乡镇,现有经营户27户,食品经营品类繁多、随着我县经济的日益发展,外来人口及移民大量进入,流动较大,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市场情况复杂,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搞好农贸市场的监管、服务工作,是我所全体干部职工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农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所采取了逐个排查解决,研究制定新思路、新办法,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创新了农贸市场监管体制。首先,与农贸市场管理处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和农贸市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次,针对农贸市场经营户亮照经营的问题,我所向县局领导进行汇报,县局刘局长多次来我所实地调查研究,最终提出了悬
挂农贸市场行业分类亮照显示牌的方式,解决了农贸市场经营户长期不能亮照经营的问题,使消费者能更放心地购买食品和对经营者的监管,真正做到了“食品经营人人监管、食品经营户户监督”。同时对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了努力。
第三、我所协调相关部门,在我所设立临时办公点,对农贸市场的食品经营户进行身体检查,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身体不合格的经营户坚决要求不能从事食品经营行业。
2、创建经营户动态档案监管系统
为了能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技术在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方面的运用,建立透明、便捷、高效的市场服务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针对水西工商所的实际情况,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所创建了经营户动态档案监管系统。
水西工商所辖区经营户中约有40%是外来经营者,人员流动大,营业执照登记、变更、注销频繁,辖区内众多的食品经营户和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也使得食品经营监管的困难重重。原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经营业主的统计工作往往达不到标准要求,这又是我所在日常监管服务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通过请示领导、所内研讨、咨询电脑技术人员,最终开发了便捷易懂的动态档案监管系统。
动态档案监管系统,是将“人脑记忆”及“书面查询”改变为“电脑记忆”和“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我们通过分行业、分片区的方式,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随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使查阅者对经营者各方面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有利于向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有利于实现局机关和工商所的“监管联动”。上级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工商所目前的行业、经营户及其基本情况,也有利于对基层工作作及时指示和监管。
我所创建的动态档案监管系统,目前也投入使用,现在主要是用于食品监管,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系统也需要进一步开发。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所将认真执行、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水西工商所
二○○八年十二月二日
第二篇:食品经营监管上半年工作汇报
食品经营监管上半年工作汇报
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县政府食品安全各项会议精神,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有力地促进了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2021年上半年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重点
一是以农村和集镇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点、农村食品批发市场、小食店、小摊点、学校食堂及周边环境监管为重点,抓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酒、饮料、儿童食品、保健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
二是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三是在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上加强日常监管;四是加大农村自办宴席、流动厨师的监管力度,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为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和经济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检查。镇、村两级人力、财力、物力三到位。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对照与各村、居、中小学、镇直部门等签订的《食品安全责任书》逐一进行核查落实。今年以来,开展了对村级负责人、协管员、组级信息员、流动厨师班子、个体工商户的全面培训,使我镇农村流动厨师班子培训合格率、执证上岗率达100%。同时,为加大宣传力度,我镇开展了上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制定宣传展板,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食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从而进一步营造了“人人懂知识,个个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食品卫生安全集中检查和整治
对全镇食品安全进行了2次集中检查。在学校9月份开学前夕,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及学校周围店铺开展了专项检查,确保了学校周边食品市场的安全,让家长放心。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打击了非法添加非使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维护了食品市场秩序。由于监管工作到位,专项整治有力,影响广泛,反映良好,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三)强化检查,加强整治力度
在食品卫生安全调查的基础上,对全镇范围内的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综合整治。以农村和集镇容易发生问题的种养殖业、加工、销售、餐饮环节为重点,抓好食品加工企业、集镇交易市场、学校食堂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整治工作,依法清理和规范食品生产销售行为。抓好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狠抓农资打假工作,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的专项整治,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
总之,食品安全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绝不可以有一丝马虎。全力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常抓不懈,因此,在明年的食品安全工作中,将再接再厉,依法监管,促进全镇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篇:金湖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汇报
金湖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们金湖质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一系列指示、部署和要求,始终把“从源头抓质量”作为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严格落实,推动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有了明显好转,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将有关监管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县现有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了59个产品单元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100%,与1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了责任状(原为11家,其中1家在我局的帮助和指导下,于今年8月份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承诺书签订率实现了100%;我县另有5家生产食品相关产品的企业:食品用塑料包装用品企业4家,其中3家获得了3个单元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1家企业正在申办之中;还有1家餐具洗涤剂企业也获得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辖区食品质量安全
1、强化认识,明确责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我们顺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形式、适应新职能,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群众生活,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表现形式,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初步建立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于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是加强领导,强化认识。在全体质监人员中强化食品安全情系千家万户、事关大局的认识,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食品质量安全。
2、构建严密的监管网络。
针对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的实际情况,为预防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我们按照上级要求,首先构建了严密的监管网络体系。一是明确责任,健全组织。为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制,党组与科室、局长与科长,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针对我县食品生产企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状况,我们实行了辖区责任制,将责任落到科室、到具体人员。同时,在各职能科室实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范围,做到了层层责任明确;二是严格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严格巡查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辖区分管负责人,并根据企业的违法情况,进行教育、要求整改或处罚。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抽调专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仅处罚生产厂家并按要求追究辖区负责人的相关责任,从而进一步强化全体质监人员的责任意识。
3、建立严格的监管责任制
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全面实施了“两书三进四定”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两书即局党组和各职能科室的《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目前已经同50家企业全部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三进,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实施巡查、回访,清楚地掌握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巡查制度,认真填写企业巡查情况记录表;四定,即实施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责任的管理模式。监管责任人负监管第一责任,具体负责所监管企业的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年审、巡查、回访、不合格处理等,并不定期的进行汇报。
其中的2家已经符合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另有1家已经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余7家经过改造已经符合有关的规定,经过检查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6、是全面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工作。
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3家食品包装物企业,我们采取不间断的巡查和暗访、回访等方式,对企业及产品进行跟踪,并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全面加强企业的电子监管工作。今年1到9月份,我局共出动监管人员300多人次、120多车次,对全县的5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食品包装物企业和10多家在册的小作坊进行巡查、暗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下达整改通知书,帮助企业整改,截至目前,共巡查企业230多家次,发现问题28个,下达整改通知16份,回访企业16家,移交稽查部门4家。同时积极做好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自查报告工作。目前已经按照续时进度,完成了1到3季度29家企业的33个产品单元的自查工作。
7、是开展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单位申报工作。
今年上半年为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我局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食品生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通过申报示范企业,全面提高企业对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经过企业申请,现场评审,公示等阶段,最终“江苏省农垦米业有限公司宝应湖米厂”等5家企业获得了“金湖县食品生产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这一措施,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亮点和加分点,为“食品安全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举动,也受到了省、市局的肯定。
8、加大帮扶力度,促进企业提高
为企业搞好服务是我们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们
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开展专项整理,制定整顿方案,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卫生规范要求的企业进行整顿;近期,我局将在已有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工作:认真对照《关于发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目录的通知》(金政发[2008]3号)和省局发布的《江苏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要求》等有关规定,对于在监管过程中达不到条件或者不再属于监管范围的对象,将发布文件进行吊销或者注销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同时报送县政府进行备案。
二是加强帮扶指导,帮助企业提高水平;在今后的监管中,我局将进一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采取“重教育、轻处罚”的工作原则,对于存在轻微问题的企业:先对企业进行教育,同时下达责令整改的通知书,要求企业进行当场整改或者限期整改,同时对整改的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三是加强巡查,防止问题发生;今后的工作中,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年初制定总的巡查工作计划,将巡查情况分解到季度、到月;然后每个月将巡查的工作开展情况详细分解到周、到日、到具体人。每个月将巡查的情况书面报告给市局有关处室和县食药安委办。
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今后一方面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确保我县食品产品质量安全。
第四篇: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思考
2006年省局组织的食品调研报告评比中获二等奖
提 要 本文从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矛盾出发,分析产生原因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关键控制点,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四条思考性建议。
按照___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安排,我局对全市食品安全和监管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理清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三者的关系对开拓监管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内在联系
本文所称食品监管是指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对应政府层面;食品产业是指食品的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对应经济层面;食品安全是指公众消费食品没有危害,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对应消费层面。监管层通过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达到消费安全的目的,同时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流向和规模;食品产业的规范化程度。
或解决效果不理想。国发〔2004〕23号文件仅从宏观上划分了食品监管职能,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到的“几项重要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现在依然是“群雄逐鹿”的监管模式。
食品监管体制的多头性,产生了“监管博弈”,出现群监群管、监而不管、不监而管、不监不管等现象。没有达到监管层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解决社会矛盾的目的。因而产生监管模式与产业发展、安全保障间的不相适应。
食品监管体制上的不明确性导致监管矛盾,制约食品产业发展和影响食品消费安全。
(二)食品产业发展不先进性
据调查,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约6200余家,其中大规模生产经营企业约20家,中等规模企业约180家,其余为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三小”门店占到96.8%,这其中还不包括无证无照的生产经营户。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在城郊结合部,尤其是在农村较为突出,占到62.5%。我市大中型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以规模为主,缺乏产品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中抵抗风险能力较差。
现代食品产业的重点是生产行为,但在生产中主要存在:食品标准不统一或缺失,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高,加工食品中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化学添加物等问题,对如何走上科技含量高,工艺水平强,生产环境优,安全系数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产业化道路提出了严峻条挑战。同时,生产经营者素质低,自律性差,在遇到政府监管部门出现监管漏洞或管理松弛时就会造假、售假,做出违法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大量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是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主要生产地和倾销地。
食品产业发展的不先进性加重了食品监管负担,影响食品消费安全。
(三)食品安全现状不稳定性
主要表症为,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低于理论消费能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能力购买相对安全食品的消费者仅占总消费群体的20%。在购买食品时,城镇消费者多考虑食品质量,农村和边远山区消费者多考虑食品价格。生产经营企业在经过各种标准认证后,会把生产运行费用增加到产品成本中(是否真的增加了产品成本,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这里按企业通常做法理解),形成生产经营合格食品与消费者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市场的需求导致不合格和不完全合格食品的大量存在。不合格食品对消费者的危害或潜在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可行性的统一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食品安全现状的不稳定性也增加食品监管负担,阻碍食品产业发展。
三、对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协调思考
在逐渐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如何保持食品监管、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动态平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初步探讨三者内在关系和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思考性建议。
(一)加强食品监管综合领导能力。在现行体制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代表政府管理食品安全工作,因此要加强食安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职能,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配合到位,形成监管合力。
第五篇: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部分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部分
“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两句古语阐明了食品安全无以复加的重要性。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首要问题是生物污染。因为除某些食品含天然有毒化学物质外,我国对食品中的化学因素,像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强制性的限量标准。如发现这些物质在食品中超量,多数属违规所致。随着我国对食品生产中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食品中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在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发展中国家对肉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被污染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严峻挑战,人人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我国也存在同样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00~2002年,每年食源性疾病的平均发病人数为70.29万人:在1992~2001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达50.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28.6%,原因不明的占10.9%,其他占9.6%。
尽管如此,食源性疾病患的发病数字实际上均为本国真实数字的冰山一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在95%以上。
食源性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中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另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多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他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
所有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有毒食品一但去除,就不会出现新的病人。但是因为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染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及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的患者,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引发第二代、第三代病人。这也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控制难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是必要条件。任何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从业人员随随便便,不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严格操作也不会生产出合格产品来。由此反映出从业人员管理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方面应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并根据自身企业生产情况制定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计划和要求。
不良行为和不良卫生习惯都能导致食品污染。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洗手。
手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媒介,经常保持手的清洁对食品从业人员至关重要。手在一天生活中接触东西多,梳头、穿衣、提鞋、剔牙、抠鼻、挖耳、翻书、数钱、上厕所等都离不开手。手能把存在于粪便、鼻腔、皮肤和其他部位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大家知道,皮肤的表面分布着非常密集的毛囊和皮肤腺体。皮肤腺体的分泌物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菌在这些腺体和毛囊腔中能得到适宜的生长和迅速的繁殖。皮肤排泄物将细菌从毛囊和皮肤腺体带到皮肤表面,污染皮肤。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皮肤分泌物中继续生长繁殖。国外科学家做过试验,将手指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后细菌生长茂密,证明手上有无数细菌存在。如果一个人的手在第一次按印之后便进行了洗手,然后在第二个相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常可见仅有少数几个细菌。若洗手后,实验者的手不摸任何东西,过10min或15min后,再用他的手指在第三个培养基上按印,可看到细菌的数量与洗手前的数量非常近似。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实验者手中的细菌是被不洁的空气污染所致。国外还有学者证明,尽管经过了短暂的洗手,且洗手后的细菌数是低的,但手指上残留的少量沙门氏菌,几小时后便迅速繁殖起来,造成食品的沙门氏菌污染,这些试验对食品行业和饮食服务机构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在这些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生产经营人员常接触生食品,然后又去摸已做好了的熟食品,这样就使致病性微生物得以传播开来并危害公众健康。
食品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手抓头发是手指的另一个重要污染途径,常常污染各种被操作过的食品及半成品。指甲也是手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指甲中所藏的致病微生物、灰尘等均能传播到食品中,污染食品。若洗手时不刷指甲,要消除这种类型的污染是困难的。
认真而经常的洗手将减少污染,足够的时间和认真的刷洗是洗手的两个基本要求。洗手时,至少应刷洗30s,认真刷洗手则需1min或更长时间。
洗手宜用温热水,这是由于生理学和去污功能的原因,一是温热水对人适宜、二是皮肤的脂肪性分泌物和其他分泌物更易在温热水中被洗掉。
国外有些工厂规定食品从业人员不得使用润肤膏之类的皮肤保护品,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较多的香料,这些香料易迁移到食品中。如果在每次洗手后,手能彻底的干燥,则在工作时间内是不需要涂护软膏之类的物品的。
皮肤打湿后,有许多种干燥的方法。最理想的方法是电吹风干燥法。圈桶纸巾和普通消毒方巾亦在许多工厂被使用。然而,它们用后都被扔掉,需要配备装废纸的容器,并经常保持清洁。
目前,大多数食品企业仍用普通毛巾来擦手,这些毛巾被污染后,不仅对食品是危险的,对工人自己也是危险的。如果用普通毛巾擦手,应做到人手一条,用后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食品卫生设施的设置位置对食品厂是极其重要的,若洗手设备难以找到或使用不便,则工人就很可能不洗手。洗手间的位置应设在方便和从业人员必经的地方,特别是位于生产加工区从业人员入口处的洗手间有较重要的价值。食品厂工人洗手必须用肥皂,且肥皂宜用固体的,而不宜用液体皂,因液体皂易受到污染。手上的肥皂应洗尽,以免带入食品中。
正确的洗手程序为:(1)用水湿润双手后擦肥皂,充分起泡,双手交叉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秽;(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重要岗位人员还应用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3)最后用一次性纸巾或用经过消毒的手巾擦干,或用热风吹干。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还应注意对手指甲的检查,不得蓄有长指甲,以防止指甲中存留的污秽污染食品。
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时必须彻底洗手:
(1)、工作开始前;
(2)、大小便以后;
(3)、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4)、打电话后;
(5)、接触初级食品原料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6)、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7)、洗手后经过2h继续加工时。
对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应该经常用75%乙醇液擦手进行消毒。
2、勤于洗澡理发换工作服。头发上还有大量的细菌和化学护发品,都将会对食品造成多重的污染。头发是很容易脱落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脱落一百多根头发,所以在食品加工的全过程中,都要求员工特别是包装、罐装和进行产品内包装的人员,将头发放在发网或帽子中,避免头发脱落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头发整理应在工作前和洗手前。洗手后或在食品加工区内均不应再换头发。
工作服是用来防护食品受到员工身上其他衣物所造成的污染,工作服本身就是要做到清洁,所以要求在员工的更衣室中设置对工作服进行消毒的设备或设施,另外员工在更换工作服时会带出其他衣物上的对食品造成污染的粉尘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更换工作服的动作造成的扬尘量将超过200,000个/次。另外食品生产的员工还要穿工作裤,一定要在更衣室的座位上进行更换,而不应在更换时将工作裤踩在地上造成污染。
另外工作服应该得到及时的清洗和更换。虽然表面上工作服不直接接触食品,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中工作服还是会出现接触食品或者间接接触食品的情况,在这情况下工作服的清洁程度也将对食品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大量的手工操作无法避免工作服与食品的接触,原则上要求员工每班都应该更换清洗干净并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工作服受到了大面积的污染,也应该立即更换,防止出现再次污染的情况。当工作服出现破损,更应该更换工作服。
工作服穿着范围控制,不同清洁要求的区域应该配备不同品种的工作服,工作服的颜色和款式在相关的区域当中应该得到严格的区别和限制。这对于生产现场人流的控制也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不同清洁区域的工作服的设计也要求与清洁的程度密切相关。
还应注意不要穿着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食品加工场所。在粗加工间等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的场所使用的鞋及其他用品等,也不能穿戴进入清洁的食品加工间。进入生产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上述各项规定。
3、在生产区域外设有专门的饮水区域,向员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这样可以避免员工将私人的引用水杯带入生产区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4、食品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应化妆、涂抹指甲油或喷洒香水。员工应该避免留长指甲,长指甲中将带有许多的污垢,这些污垢将会污染到食品,另外长指甲也很容易戳穿手套造成污染。化妆、指甲油、香水可能带有重金属,色素等的危害,他的脱落并且混入食品,对食品安全将是有害的。
5、禁止随意携带和使用玻璃制品。破碎的玻璃制品非常可能对进食者造成直接的伤害。在食品生产区的玻璃制品都应该得到相关控制,这些制品包括,照明的灯具、玻璃窗、玻璃杯、玻璃容器等等。对于擅自将玻璃制品比如说饮水用的玻璃杯随意携带进入生产区,并且任意的使用,都很有可能对食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6、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禁止坐在设备和工作台面上,这也是为了减少出现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由于食品生产过程中,许多的设备和太面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和工作台面都将会被视作与食品接触面来对待。
7、在生产区域吸烟、吐痰、咀嚼或吃东西、抓挠皮肤、打喷嚏或咳嗽、大声说话唾液喷出。这是比较常见的行为,员工的这些行为将对食品造成直接污染。在洁净区要求员工佩带口罩。
8、要求食品生产人员在加工时禁止佩戴珠宝首饰和饰品。食品从业人员的衣服应清洁、整齐,无装饰品,如珠宝、金银饰件和其他饰品等。食品从业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或工作前,注意检查制服上松动的扣子和标志,以防口袋中的物品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械中。
9、车间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竟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感冒、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并妥善治疗。
10、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又不影响食品的卫生。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其浓度。用热水消毒时,水温应达到80℃以上。
11、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晰,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纯化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
12、生产车间和其他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及时清洗消毒。
13、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必要时进行消毒。
14、车间内的更衣室、工作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食品生产企业人员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维持生产经营环境整洁,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创造好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好才经济效益。只有企业发展了,我们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益。时刻牢记我们的企业精神:“哥俩好,好,从点点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