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综述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摘要:知识经济已经到来,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未来成长的动力。自知识管理1998年引入中国以来,学术界与企业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均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三方面综述了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字: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 综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战略模式,企业已经由以制造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转型为一个以智力资本为基础的价值体系,通过知识的积聚、创新和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整合。对一个企业来说,未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因此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其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决定组织成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98年是中国学术领域的“知识经济年”,自1999年,许多国外的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开始被翻译出版,国内开始大范围的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知识管理的实践。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重点课题,国内学术届关于知识管理掀起一个高潮,企业界的实践也推向高潮。中国的企业也在积极进行知识管理的实践,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的共识,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
知识管理引入中国已经超过十年,2009年中国国家标准委颁布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标准(《知识管理 框架》GB/T 23703.1-2009),2010年底,知识管理国家标准的剩余5个部分全部正式颁布,将于2011年8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的知识管理行业已逐步进入成熟期。部分中国企业组织在知识管理实践方面已取得了卓越成绩,他们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业界提供研究、学习、借鉴的标杆案例,从而推动知识管理在更多企业/组织应用、并为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价值。
二、知识管理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情况
(一)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
1、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可分为几大类: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人力知识(know---who)。其中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表述出来的知识,也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显性知识,而后两类知识即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则难以用文字明确表述隐形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如何去获取企业外部及内部的知识,进行分类、储存、检索、信息传递及分享,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是让员工应付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认识到事物的多元性及矛盾性,通过不断学习,找出最适合的决策方案。
国内外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我们可以简单化处理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
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人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这些人在传统上,要么是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和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要么就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组织理论家那样在组织的水平上开展研究。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
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刨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挤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被企业界接受。
2、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内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认识。广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包括
对知识、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活动等诸要素的管理;狭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则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其中, 狭义的知识管理即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应该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所谓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含三方面的涵义:(1)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2)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3)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 即对知识变换的管理, 体现为知识的应用或创新的过程。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目前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已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变换的管理, 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尤其是对知识变换的管理, 目前更是处在理论探索阶段。
3、知识管理的实施措施
冯俊文指出,一个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调整公司结构,将公司
建成知识型公司;建立能够为公司员工进行交流的设施和环境,尤其要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施的网络;公司设立知识主管;建立透明、公开、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创造有利于每位员工创造力发挥的文化氛围。郭强把知识管理的实施措施归纳为:建立知识共享机制、设立CKO、测度知识、了解知识工作特性、开展知识管理活动。陈锐认为,知识管理的实现,须将CIO 体制改造为CKO 体制,在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管理同知识管理的无缝结合, 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再造企业文化,选择与应用恰当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罗丹认为, 发达国家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确立企业对知识的需求;对研 究与开发活动作大量投资;把教育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基础手段;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 将人力资本结构化;了解客户, 与客户共同发展将知识资本化进行直接运营;改变组织结构, 实行水平管理。
4、知识管理的研究总结
近十年主要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企业”、“图书馆”、“系统”、“实施”和“策略”
等方面,虽然诸如“应用”、“模型”、“评价”、“隐性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等主题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势头,但总量仍旧不多,而且与五个主要的研究主题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其他如网络、体系、战略、平台、机制、工具、知识共
享、组织等主题的研究也明显总量不多。这表明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不够平衡与全面。
知识管理是一个广阔且极具价值的研究领域,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有价值主题还
很多。虽然近年也出现了对诸如知识管理平台、机制、工具、知识转换等有价值主题的研究,但从文献上来看,数量明显偏少。还有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主题却明显研究薄弱。如对企业、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很多,但对高校和政府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团队建设等微观领域的研究力度也明显不够。另外,就某一研究主题上来说,也存在研究不平衡与全面的问题。如对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虽数量上已经比较多,但真正深入到知识管理系统核心问题的研究却很少。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管理在企业、高校、医院等领域中的构建研究,近两年才陆续出现诸如系统的模型、模式、技术、实施等问题的研究,但数量极少,还有很多领域尚处于空白状态。
(二)知识管理的实践情况
当前,跨国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已经由以制造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转型为一个以知识、智能及技术为基础的价值体系,通过知识的积聚、创新和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整合。对一个企业来说,未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
近几年中国知识管理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知识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内知识管理市场规模的大幅扩张,知识管理市场也在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国内知识管理市场也正在从混乱走向清晰,从模糊走向细化。纵览当下在中国知识管理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有IBM、EMC、Autonomy、蓝凌、AMT、TRS等。
但是,根据国际知识管理协会联合若恩在对中国知识管理现状的分析表明,目前中国还极度缺乏针对知识从业者的多层次专业培养和能力鉴定体系,这也是目前制约中国知识管理发展的最大瓶颈。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关注不够。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其管理者更多关心的是公司上市、股票涨跌、销售业绩、生产状况等短期效益。第二,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与自身业务、经营目标相脱节。我国目前不少企业把知识管理工作和实际业务相脱离,变成了“为了知识管理而管理”。第三,中国企业尚未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中国企业目前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因此给企业的知识共享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企业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需要稳定、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持,因为知识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都是存在着某种价值的,企业内这种价值的交换如果缺乏制度的保证,就难以让公司员工放心、踏实地去分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第四,中国企业缺乏专业的知识管理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于员工在智力上的要求远远胜过体力,而目前中国的知识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企业在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时候,或者根本没有专门人员和机构对其负责,或者只是在形式上有这样一个机构或者部门,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现象还是由于很少有中国企业真正将自身未来的发展定位于知识驱动型企业,因此也就没有把知识管理工作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考虑。
三、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中国知识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收获了教训。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研究者对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实践的丰富和技术的进步,笔者认为中国知识管理已经进入升级换代的阶段。
(一)学术界理论研究与企业界实践更加紧密
知识管理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里不同专业的专家们从各个
角度研究知识管理的问题。最近几年,关于知识管理的实践也如火如荼。但在研究和实务的中间有一条鸿沟:实务的不知道研究者在做什么,他们也没有去向研究者那里获取知识的习惯和渠道;研究者不知道实务界在头疼什么问题,所以不免会闭门造车。
但这种状况在改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正与实务界更紧密的合作,从客户的问题入手,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方法对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更符合中国企业现状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发起的中国知识管理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湖北大学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强调了与企业、实务界的互动与合作。
(二)基于不同职能的知识管理的探索
随着中国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基于不同职能的知识管理探索会越来越多。企业中研发部门与市场部门、档案馆与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部门、客户服务与财务管理等的知识管理实施内容完全不同,而且差别较大。例如行业的图书馆、档案馆、文档处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主要是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如何发挥作用、提高这些信息和知识可用性;企业客户服务部门的知识管理主要是产出知识、建立知识产出的流程和传递机制满足于求助的客户(电话、邮件、即时通讯方式上的)、自己的工程师、售后服务人员等。
不同部门和职能遇到的知识管理问题将会探索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这将成为几年内知识管理实施的一个趋势。
(三)知识管理实施开始重视知识管理规划
作为组织的一项基础管理职能,知识管理涉及到组织的战略、文化、员工、流程、制度、IT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知识管理实施过程涉及因素较多,成功的知识管理实施必须有一个科学、客观的知识管理规划。
在初期的知识管理实施中,许多项目的过程没有规划。或虽然名义上有规划,但实施规划却是有IT软件厂商提供,其规划的内容只能是围绕软件功能转,不能成为一个客观、科学的知识管理规划,无法真正指导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越来越多的知识管理实施企业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规划对于组织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的规划是知识管理实施的指南和纲领性文件,它需要吸收国内外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规避之前同行业企业和机构出现过的问题和风险,深入分析本机构的现状、目标和知识管理路径,预见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预案。知识管理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分析,最主要的是战略、知识员工、流程和制度、IT技术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对前三者的分析是基础,在对前三者分析的基础上自然会得出知识管理对于软件和系统的需求,保证项目的成功。
(四)个人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员工和知识型组织的重要推动力
在任何类型的企业中,最有价值的都是知识员工,而且知识员工在企业所占的比例也在持续提高。知识管理的最终实现也有赖于知识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认可并参与其中,知识管理必须理顺社会、组织和知识员工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知识员工选择通过个人知识管理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保存、传递、利用和创新全过程的管理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力。组织知识管理实施应该借重这种力量,通过激发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兴趣来促进组织知识管理的发展,达到组织与知识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邱均平,马海群.再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0(10).
【2】尹继东. 知识管理的主要层面和特点.企业经济,2000(7).
【3】陈小玲.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1(5).
【4】冯俊文. 企业知识管理. 软科学,2000(1).
【5】陈洁,丁源.近十年知识管理的研究文献及分.生产力研,2008(9).
【6】左美云.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知识经济,2006(5).
【7】中国知识管理网,http:///2010kmbp.
【8】张新武.企业知识管理柔性战略研究[ D ].上海: 同济大学,2002.【9】郝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M ]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1989.
【10】李华为,董晓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O02.
【11】江文年,孙丽娟,张敏,华宏罡.企业知识管理实战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2】刘冀生,吴希金.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
第二篇: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曾阐明知识已是一种生产的要素,而且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但是,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仅有20%的企业经验知识被保存和文件化。换句话说,企业组织内外仍有非常多的和企业获利及竞争力有关的知识被隐藏起来而不自知。因此采用知识管理手段把遗失的80%知识充分应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便是知识经济下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蓝凌软件总结)时至今日,国内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不仅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工具,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正呈现出一种务实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热烈的知识管理概念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知识管理实践。这种转变从我们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的调查中就能看出端倪。
1.1 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明显增加
在“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变化”方面,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就“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来说,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在业务中被自如应用”等,某种程度上已经有效地将知识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运作中,如青岛啤酒、天狮集团、宝钢集团等;有24%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得到战略关注”,比如华为公司、摩托罗拉中国技术公司、西门子中国、招商证券等;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但没有处于战略高度”;也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而“从来没有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比例只为5%。
1.2 知识管理对组织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增强
从调查中发现,知识管理对于机构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正在增强,认为知识管理对于机构当前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非常高”和“较高”的分别有6%和38%;而认为知识管理对于机构未来战略目标和绩效的影响度“非常高”和“较高”的则分别上升到13%和53%,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对而言,大部分机构还没有制订明确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在这方面,我们发现一个对比数据:相对于已经有71%的被调查者认为机构“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而言,只有36%的被调查者表示机构“具有明确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但是,有88%的被调查者认为机构有必要制订知识管理战略规划。这说明国内企业对“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必要性”的认同度正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国内机构在知识管理的建设目标方面,对于“提高干部员工能力”、“加速创新”、“增强沟通和协作”和“沉淀知识、降低风险”这四个方面的认同度最高。
1.3 知识管理逐渐呈现应用深化和多样化趋势
目前,知识管理的市场逐步扩大,在应用层面也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知识管理的业务融合度会越来越高
这里面有两个维度的体现,一个是行业维度,金融、地产、传媒等不同行业对于知识管理需求特点是有差异的,具有行业特征的知识管理应用会得到深化;第二个维度是业务领域维度的,营销业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不同业务领域的知识管理也是各有差异的,不同业务领域的知识管理深化也是一个趋势,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关于知识管理和业务结合的应用案例,如客服知识管理、营销知识管理等,国内这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知识管理不仅是锦上添花,也能为企业雪中送炭,如一些大型呼叫中心、电话营销、电子商务企业将知识管理作为提升业绩的核心手段,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2)知识管理专题项目越来越多。
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不再仅仅是做一些尝试或混搭在某个其它主题的项目之中,经过几年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投入专项应用资金实施知识管理应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如研究院、设计院等)、集团型企业的应用尤为明显,同时也能看到许多企业开始设置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
(3)知识管理的实践更加多样化、务实化
按照传统的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统一管理,具体实践更多是企业文档管理、专家经验管理,并辅以知识评测工具,实施结果往往是知识库变成了垃圾资料库、专家库流于形式。在未来年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更加务实,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开展知识管理实践,形成了点、线、面三种应用方式。
“点”应用:一些企业认为知识管理全面实施风险太大,而以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的知识管理应用为切入点更有意义,如产品知识管理、客服知识管理、营销知识管理等,通过点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管理的理解、积累实施经验,为企业全面应用奠定基础。
“线”应用:该模式强调跨部门、跨业务的知识管理应用,重视知识的动态性,常常结合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来实施,如地产企业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基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知识的统一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沉淀知识、分享知识,在有效管理项目经验的同时提升项目的执行能力。
“面”应用:即面向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而这种模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资产管理,即梳理、明确企业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将这些知识做为企业核心资产进行严格管理;二是实践社区COP管理,为员工提供一个开放的知识分享和创新平台,员工通过灵活、方便、熟悉的手段沉淀知识、分享知识、创造知识,再从中整理出企业核心知识,从而实现企业知识的闭环管理;三是组织学习管理,目前越来越多企业将传统的培训管理和知识管理有效融合,创新出新型的组织学习模式,如企业大学、岗位知识地图、行动学习、潜入式学习等,这也是“面”上知识管理的重要应用方向。
(4)在知识管理IT支撑方面更加丰富化、集成化、架构化
在应用呈现方面,不再是简单的文档查询,而是提供更丰富的多维度知识查询、知识订阅、知识推送、知识搜索等功能,并可以在知识门户或业务系统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减少员工使用知识的代价。
在应用功能方面,大量引入互联网WEB2.0技术,如多维分类、标签等,使员工通过更为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知识管理系统不再作为孤立系统建设,需要提供双向接口服务,一方面提供知识沉淀服务,方便其它业务系统及时沉淀业务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另一方面提供知识分享服务,方便其它业务系统获取所需的知识。
在底层架构方面,知识管理的应用深化使知识的主题性、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单一的文档库结构设计已无法满足需要,需要进行基于主题的、多属性的知识仓库的结构设计,而为满足海量知识存储、并发访问性能的要求,一些企业引入企业内容管理(ECM)平台作为知识仓库底层平台,如IBM FileNet、EMC Documentum、微软的SharePoint等。
1.4 知识管理实施推动面临的关键挑战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企业在知识管理的风险意识方面,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比如:缺乏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没有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管理失去驱动力;没有把知识管理与企业日常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大家一忙,把知识管理给忘了;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缺乏交流导致用户缺乏了解;没有时间学习/复杂的系统;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用户无法看到个人的收益;缺乏管理层的认识和配合;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技术实施上的失败等等。
那么,在种种风险中,哪些是符合“2-8原则”的共性的而且是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有五大挑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1)缺乏高层的理解和推动;(2)没有融入业务流程;(3)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4)知识管理优先级不够;(5)缺乏激励共享的诱因。
为跨越这五大障碍,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需要渐进解决四个问题: “想不想”的问题: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高层,高层“想不想”做知识管理这个事情,有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支持知识管理这个事情。而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07%的被调查者表示“缺乏高层理解和推动”。 “会不会”的问题:解决了“想不想”的问题之后,机构需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36%的被调查者表示“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是推动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因此,在“会不会”这个问题上,适时、适当的引入外脑是很重要的。
“能不能”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融入业务流程”、“知识管理优先级不够”被认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障碍,认同率分别达到48.48%和41.15%,而这两点也是经常导致企业“不能”知识管理的重要原因。比如:由于没有融入业务流程,就会让员工觉得知识管理工作和日常工作没什么关系,是另外的一件附加事情,积极性不高。那么,在“能不能”这个方面,如何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建设规划、如何结合业务流程进行知识梳理、如何建立真正适合工作需要的IT平台,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议题。
“愿不愿”的问题:即使企业能够解决“能不能”的问题,但还是会碰到更大的一个难题,就是“愿不愿”的问题。而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35.94%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激励共享的诱因”也是一个主要障碍。因此,配合知识管理建设的绩效和激励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需要在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转变方面下功夫。
逐步解决“想不想”、“会不会”、“能不能”、“愿不愿”这四大问题,知识管理实践才能从思维观念上的“意识到”,到工作中的“行动到”,知识管理才能真正内化成为企业的行为模式和工作习惯。
第三篇: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与实际相脱离,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周易》被冠为群圣之首,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就在于它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原理,奇特的思维模式及在实际中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易》起于占筮,而理、数象占是《周易》的四大要素。占筮又是象、数、理的综合应用。因而《周易》占筮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象数体系。蕴藏着令人难解的巨大信息库,提取出可以预测未来,展示现在,追索过去。因此可以说“占筮”是处于超时空高层次理论。当然这里所说的“占筮”是一种基于《易》中深奥的宇宙原理及河洛之学基础上的知识体系,而并非指某一占筮高手或江湖术士的“占卜”而言。
有些人困于易占中一些奥妙不能用现代科学去解释,认为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就是“迷信”,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因为现代科学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分析、证实、推理”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与《周易》的整体观方法是有区别的。如果按照分析实证的方法而不是用周易的整体方法去研究易经及其象数理论,就可以得出无法解释的结论,但这不能说明易占本身的错误。
《周易》占筮几千年而不衰,这种深远的文化现象,证明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古代军事、政治及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时至二十一世纪今日,其天人合一、阴阳动变的思维模式,又成为国际上一些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西方的科学家不仅把它用于自然、科学、经营、管理等领域中去,而且将它作为探讨解决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预料《周易》中世界宇宙模式将成为打开人体科学及生命科学奥妙的有力工具。
建国后由于“左”的思想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及意识形态。各类周易书籍被禁锢不见天日,这样一来《周易》就与封建迷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不敢跨越的一道鸿沟。改革开放后《周易》虽然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但也是阻力重重,不断有人在各种报刊上批判、嘲讽、攻击。这就人为的给挖掘、研究、整理周易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制造出了极大的思想障碍。谁也不敢轻易涉足,又怕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虽然有部分专家学者顶着压力出版了《周易》专著,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是高谈阔论。理论上的研究和说明,真正涉及实践应用却少之又少。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科学高度发达、人类高度文明的社会里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再次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而《周易》又是我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瑰宝”我们却不能大张旗鼓、名正
言顺的去服务于经济、社会,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悲哀。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讲述:“当前要特别注意反对那些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
江主席的讲话,就充分的肯定了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我们深感欣慰。在二十一世纪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为了向世界传播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及东方文明,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周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重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周易》的热潮。然而在我国仍有部分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相互论战:“《周易》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特别是:理、象数两派相互指责,这就给后来研易者造成一种困惑:《周易》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要给一部几年争议颇多的古典著作一个准确的价值定位,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应本着“古为今用”除其糟粕、吸其精化,以辩证的思维来研究周易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古往今来在研究《周易》的专家学者就分为:义理派、象数派。义理派着重于理论的研究,象数派着重于实践应用。两者水火不相容,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本人认为:理论是一种学说与方法的基础依据,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也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成果。实践是理论的结晶,没有实践检验,理论纵然百分之百的正确,也只能纸上谈兵、束之高阁。理论为根据,实践为果实,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本人生活在基层,直接面对的实践应用,因此我认为实践应重于理论。近些年来国家一在强调科研院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尽快的成为实践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不是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吗?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目前在我国《周易》的实践应用仍被一些人不予认可,其中包括部分地方官员。尽管实践应用在当前社会仍遭成重重阻力,但以它神奇的超前预测功能及顽强的生命力,在政治、军事、天气、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令世人折服而久盛不衰。这就给人们重新思考给这部古典名著的价值定位提出了问题,推翻戴在它头上种种不合理的帽子,还它朴素的唯物的本来面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势在必行。
二十一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是总的趋势,我国更是抓住了这难得的大好时机,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企业是主力,虽然我国企业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壮大及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优胜劣
汰的自然法则也尤显突出;企业的发展总体是成绩显著,但也不能不承认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做市场调查,盲目的一哄而上,导致某一种产品过剩及滞销,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是企业的经营者及管理者素质低下,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导致亏损倒闭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杜绝或减少企业在经营中的经济损失。答案是肯定的,只有在古老的《周易》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人在二十余年潜心研究特别在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每个人先天命局不一样,富贵贫贱存在差距很大,每个人根据自己命理格局高低来决定所从事的事业,在有利的时间,有利的地点,有利的环境发展,成功率较大,反之失败者具多。在对六十余家企业预测中防止被诈骗的十二家,挽回经济损失高达六百余万元,产品与命局不符的三十余家,减少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为企业指点有利的方位销售产品十余家,经济效益六百余万元。当然预测也不是万能,命局再富,天时地利再好,坐在家里等,天上也不会掉馅饼,只有先天命运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上建功立业,锦上添花。
自十二世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快速发展以来,刑事犯罪如:凶杀、贩毒、抢窃、贪污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五花八门犯罪活动,呈逐年递增趋势。尽管党和政府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打击力度,但是总有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党纪国法,继续干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这就给建立和谐社会带来不利因素。本人在研究《周易》对人的先天命局是否存有犯罪的信息标志有一定的突破,有的人一出生下地就有犯罪标志,有的人是后天偶发性的犯罪,犯罪的大小也可以在先天命局中查找出来。近十余年也为二十余位已经跨入犯罪边缘的人预测指点,挽回了社会影响及家庭悲剧,利国利民。预防犯罪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研究周易一些专家学者仁人志士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为建立和谐社会,振兴中华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四篇:国内期刊知识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
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
二、关于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
合法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也叫做“内刊”,它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而非法出版物一般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没有国内明确的主管单位,通信地址不祥,常常以XXX信箱收稿,印刷出版地都在大陆以外。以便逃避查处,当然不可能有邮发代码了。
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有的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为: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21辽宁省,22吉林省,23黑龙江省,31上海市,32江苏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东省,41河南省,42湖北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43-7772/R,它明显是非法出版的刊物,由于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它的序号后四位7772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又如:《中国教育研究》国内刊号:CN98-0315/G4,国际刊号:ISSN1727-0499,由于前2位98不在10到65范围内,故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盗版者也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
如果一本期刊的地区代码超出以上范围,则肯定是非法期刊。但是,目前不少非法期刊在扫黄打非活动后“汲取教训”,将错误刊号改得非常逼真而难以辨认,这时就可以直接向其刊号的所属地的新闻出版部门询问真实性。
ISSN国际刊号效验法。按国际标准ISO 3297规定,一个国际标准刊号由以“1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两段4位数字,中间以一个连字符“-”相连)组成。在前缀ISSN与数字之间应空一个字距。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如:《西南教育》的国际刊号为1SSN 1810—1198,其中前7位为单纯的数字序号,最后一位为校验位,其数值根据前7位数字依次以8~2加权之和,以11为模数计算得到。国际标准刊号((ISSN)校验位数字的计算方法如下((以《西南教育》为例):
((1)1SSN的前7位数字为基数,如1810119;
((2)取8~2为各位数的加权因子,8765432;
((3)对应各位相乘得:8 56 6 0 4 3 18;
((4)乘积相加:8+56+6+O+4+3+18=95;
((5)以模11除和数95/11得8余7;
((6)以11减去余数11-7得4;
((7)将所得余数加到1SSN的第八位((校验位)检验即可准确判断该期刊是否为合法期刊。《西南教育》ISSN的最后以为是8,而余数为4,则可判断该刊为非法期刊。
再如《中心理卫生杂志》的ISSN为1000-6729,依次计算为:8+0+0+0+24+21+4=57,57除11得5余2,11-2=9,与效验位(ISSN最后一位)9相符合,则为合法期刊。
注:如果差数为10,校验码则以大写英文字母“X”表示。如果余数是“0”,则校验码为“0”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但是,一旦非法期刊刊号的杜撰者也知道了这一效验法,就能制造出符合效验规则的国际刊号,这时向当地新闻出版部门查询才是最准确的方法了。
期刊网络查询法。一是期刊目录查询,如“中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版,“国家期刊奖目录”,“中国期刊方阵目录”等,一般的,知名期刊都曾获得过一些国家的奖项。作者投稿最好选择知名期刊投,不要轻易投一些陌生期刊。二是数据库查询法。目前国内有五大学术期刊数据库:①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②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研制开发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④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⑤维普资讯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但该数据库目前还收录了不少非法期刊,准确性较前4种低。非法期刊十不允许收录与广告的。一般的,作者对期刊感到陌生,对期刊名称感到古怪的才有需要进行相关的查询,一些知名学术期刊往往都是众所周知的。网络查询法可以将部分非法期刊拒之门外,在必要的时候才向新闻出版部门核实,以便节省人力财力。
温馨提示:希望广大教职工谨慎对待各种各样低层次的刊物约稿,辨清刊物真假,切勿上当。
四、中国刊号管理部门 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其实国内刊号是非常紧张的,目前一个省和部委每年最多3个号,中央直属单位1个号,教育学术部门5个号。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家侨办,解放军总政治部。一般期刊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类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科委报国家科委再到新闻出版署。侨刊报国家侨办再到新闻出版署。
五、关于核心期刊的认定(我院目前以第二种为认定依据)
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现在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已经是2008版。
■第三种 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限于理工科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
六、“ISBN”与“ISSN”
ISBN码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简称 ISBN),是为因应图书出版、管理的需要,并便於国际间出版品的交流与统计所发展的一套国际统一的编号制度,由一组冠有“ISBN”代号((978)的十位数码所组成,用以识别出版品所属国别地区或语言、出版机构、书名、版本及装订方式。这组号码也可以说是图书的代表号码。国际标准书号有助於简化图书发行及管理手续,便於出版品统计及国际交流。世界各地的出版机构、书商、及图书馆都可以利用国际标准书号迅速而有效的识别某一本书及其版本、装订形式。不论原书是以何种文字书写,都可用电报或电话传真订购,并以电脑作业处理。本文来自58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登录网站进行阅读和查询。
ISSN即国际标准期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简称ISSN),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ISDS International Centre)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期刊”是指任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刊物,它们通常以一定的刊名发行,以“年月日”,“年月”或数字标明卷、号、期数。市面上常见的期刊、杂志、丛刊、年刊等大都属于国际标准期刊号的编号与编码范围。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ISSN,一个 ISSN 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 ISSN。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ISSN。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 ISSN 也不会被其它期刊再使用。
第五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化管理,也随之出现了有学校管理的、也有学生公寓的建设者——开发商管理、还有完全委托给社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等多种多样的服务管理模式和形式。本文主要根据这些特点,就展现学生公寓育人的作用。在明确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服务,管理与服务的管理以及什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怎样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关键词】管理服务育人
一、管理与服务
1.什么是管理
许多管理学家,针对各自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地域职位,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站在自认为科学的、合理的角度上,对“管理”这个概念,都有过系统、详实的论述和概括。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厂长、总经理或经理,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不乏取得成功经验的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但赋予“管理”明确定义的,即:是什么对(与)什么的关系的,即便是在泰勒、法约尔和杜拉客这些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和大师”的魔笔下也没有。或许是西方理论思想与东方理论思想差异的原因,亦或是管理本身是一个抽象、复杂、广泛、类多、型异的因素。然而,他们却对“管理是什么”?给予了不同形式的说明。
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指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泰勒和法约尔的观点,只是说明了管理活动的过程,而并没有回答其结果。随着管理学发展的深入和管理理论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研究管理学的理论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管理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结果。朱则荣在他的管理是什么的一节中,是这样说的:“管理是对一个活动过程进行组织,让行动变得更有效、成本变得更低,并让结果更加令人满意”。这一定义,从其活动的过程和目标上理解,比较形象地对“管理”做出了解释。但从内容上看,又似乎过于单纯,而显得不够完美。学者王国锋先生,把“管理”从字面上,站在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上,进行了认真的解剖分析之后,对管理给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他说:管理是指“客体通过主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活动”。这一定义,从表面上看,似乎显得抽象了一些。但内容上,他却比较深入和客观地反映了“管理”这个广泛的活动作用。管理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什么是服务
“服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经常可以感受、感觉或享受得到了。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要求和愿望也越来越高、越来月多的因素,也是当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因素。对于什么是“服务”或“服务”是什么,许多人都能从其形式上说出个一、二、三来。但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却没有。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也在不断地谈及这个概念。因为在所有书山书海中都没有找到。各种“管理”类的书比比皆是,而问及服务类的书却没有。这是因为,“服务”它不是单纯的,它是与管理紧密相连的,它是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管理活动的衍生行为。
在辞典里,“服”,即“服从”、“听从”;“务”,即“活动”、“劳动”、“劳作”。服务是指为了集体或别人的利益的工作。从词义上看“集体”“利益”“工作”,这一解释或定义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服务”的意识的。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产物,现代社会环境中,随着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出现,“服务”已不在是“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的反映了”。大到生产建设加工企业,小到小商小贩的热情招呼与上门等,这些已不是社会什么特定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一个概念的出现或意识的反映,应该是社会某一现象的反映。根据这些基本特征,服务实际就是“一种为了达到或满足他人的需求或意愿的行为活动”。
3.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管理是目标形式的活动要求,它的过程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施时,这个目标尽管有反复的因素存在,但原则方向不会变。而服务是目的形式的活动要求,它的过程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管理的过程是组织、计划、控制的过程,它可以有多个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制度的约束机制上的;因此,管理具有约束性。而服务只有一个目的,它是建立在自觉、自发、自愿基础上的,具有自觉性;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就是管理过程活动的反映。管理不仅要牺牲自己,还要牺牲他人;而服务只是牺牲自己。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是绝对统一的,他们不存在矛盾。服务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
二、什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古典管理科学家泰勒说“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告诉我们:管理活动是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就已经存在了的。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的人类,基本是以群落、部族乃至于家族为生存单位的,这个时候没有国家、没有工业企业,自然也就没有经营管理。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是以头领为组织和分工的,这个头带领的这个群体,不仅是要管理好这个群体,更主要的是要为这个群体服务的。这个以头领为组织的生活形式,就是一种服务管理形式,这种服务管理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目标,却具有某种目的性。这种目的性的所有过程活动,就是一种机械性的“育人”形式,这个育人很简单,就是“服从”或“听从”。人类社会经过上千年演变和发展过程之后,进入今天这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时代,“管理”已经是一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要的活动形式了。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小到城市、集体单位、家庭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一个领域、一方领土的安稳与否,就反映了这方领导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的平安与和谐,就反映了这个单位、集体和家庭的人文意识。这些都是“无形”的“育人”形式的催化剂。
1985年,我在“谈士兵的管理”时,就提出和认为:“管理是一们科学,管理是一们艺术”。科学理论的形成,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现象的发现和领悟而产生的。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在其他领域早有学者专家定论。但在管理科学里面我们认为就是:在领导或管理者大脑里运行并制作的组织、计划、方案,通过实施后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就是科学。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或实施者都十分踊跃和乐意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就是艺术。一个底层军官,要使手下100多个士兵服从、听从很容易;要使100多个士兵个个都遵从、信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军队就是一部高端机器,它集中了人类制造的最尖端电子科技内容。要想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作为使用(管理)者,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和精心地维护他。士兵是人,人是任何高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一个人一个思维,一个人一个思想。当每一个士兵都能紧紧围绕在一个军官身边,感觉需要你、离不开你、甚至于绝大多数认为没有你不行,就是管理科学和艺术在这个军官身上的体现。返回来,一个管理者将自己各次工作计划方案通报和安排给下属,每次都得了到绝大多数员工愉快执行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且皆大欢喜的欢欣鼓舞之时,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表面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很简单。但他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同时,必定首先考虑了人的因素,然后才是质量目标和效果。正如赫胥黎所说:“只要我们具有能够改善事物的能力,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利用它并训练我们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来为我们人类至高无上的事业服务”。
三、怎样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便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时期。他们以为在大学,除了离开父母以外,还会像中学一样,有班主任老师的直接管理、认真指导、亲切关怀和照顾;殊不知,一切问题和矛盾都需要自己来处理和解决。他们还会以为,在大学里跟中学一样有饱满的课程和作业时间,殊不知,大多数时间都由自己安排和控制。面对这一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大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发源地。而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多,所学的知识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时间都滞留在学生公寓(宿舍)或在公寓——校舍——食堂的时空里。我们都清楚,教书育人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大学校园管理的一个部门——学生公寓服务管理中心,怎样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呢?
1.领导要重视
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社会责任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中,出现偷盗、人身伤害、火灾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屡见不鲜,服务管理形式并不乐观。但让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已经不断引起了各高校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说,现在重视还不晚还来得及。但光是学校领导重视还不够,更主要的是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要重视,要把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当着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宿舍也是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育人场所,不要让这些基本的教育内容出现空白。因此,领导要重视,要关心学生宿舍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领导重视,要关心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更要重视,要把握好相应的政策,要认真领会学校领导、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意图。不仅在思想上要重视,在行动上、行为方法上都要重视。要抓好员工队伍建设;要深入实际,注意监督、检查,要把握好重点;要把做好学生宿舍服务管理工作,当作一项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2.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现在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有的归属于学生系统、有的归属于后勤系统;而有的学校则干脆把学生公寓,交由地方物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不论归属于哪个系统,都是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这套机制,首先是要完善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制度,以作为学生宿舍服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时,不能单纯的考虑在控制、约束和限制的意识上。学校毕竟是一个单位,而不是一个国家。所有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人性化的原则,即教育、引导、说明的原则。以充分体现育人的思想。其次,要有一套好的协调机制;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不单是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的事情。学校相关部门都有权利和义务,都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一旦出现问题,凡是相关部门都不应该推卸,都要有主人翁的思想和意识。三是要有一套好的信息沟通机制(这里的信息不单是通信),要对各类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不能只听信单方面的意识或意见,要保持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可心度。四是要坚持教育和处分想结合。对违犯原则或造成影响较坏的,给予处分时,要掌握好处分的形式和效果。对于处分对象,要给予跟踪查返,以达到处分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地批评教育。(对于大学生宿舍交由地方物业管理的形式,这里不加评说)。
3.要培养一支有素质的服务管理队伍
员工队伍的思想政策素质和品行素质,是学生宿舍服务管理的关键。现在各高校在学生宿舍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上或绝大多数是社会聘用员工。这些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很多问题和矛盾不能从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因此,要加强对他(她)们的培养教育和疏导。一是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尽量或最大限度地给这些员工创造学习、培养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思维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自身,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讲授一些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告诉他(她)们要敢于承受来自学生当中的各种压力、阻力和抵制力。三是员工队伍要自身加强学习,要关心国家尤其是有关大学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意识。要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要多问多请教。四是要树立良好的品性行为;在执行上级指示和落实规章制度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语言、行为方面要以身示教。要事事处处表现出,我们既是服务员、也是监督员,还是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
4.要牢固树立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
集体主义思想,是人们工作事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首要前提。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从事学生宿舍服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集体思想、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学生宿舍的工作,决不是监督、约束的问题,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宿舍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以学校的意识为基准点,以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一项工作。从上到下都不能也不应该有过度意识、短暂意识和临时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宿舍的安稳,关系到学校的安稳,关系到一个区域的安稳。
5.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执行上级指示,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员工的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这里的作风不仅仅是时间观念问题,而主要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做到:检查督促及时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反映问题及时可靠;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在个体形式上,着装形象要得体;语言行为要文明;在服务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拨”的氛围,要让学生感觉到,在学生宿舍生活期间,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6.要关心理解学生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形式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也难免不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情绪。一个人一个思想,一个人一个观念。我们的管理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服务工作。对待问题要热心、对待困难要关心、对待意见要用心、对待情绪要细心、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亲人来看待,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育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烦琐、具体的过程,它不象搞科学研究那么单纯,不行可以重来。而育人不行,没有重复的机会。管理是一们科学,是一个活动,是一种思想;而服务是一们艺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是为了促经济、促效益;那么,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就是为了促稳定、促人的健康成长。管理和服务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只有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泰勒著,韩放编译.科学管理原理.[2]法约尔著,李永先编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3]王国锋.什么是管理.[4]林昊.不要相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