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思考

时间:2019-05-14 15:1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思考》。

第一篇: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思考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

作者:李守勤

【关键词】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着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决定了检察机关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肩负重大责任和使命。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管理的提出及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2月,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7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表现为,社会管理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交叉错位和断层缺位现象并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影响社会管理效率的提高,而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中央、国务院正是在深刻分析、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法理基础及现实意义

(一)参与社会管理是检察权属性的应有之义。从检察权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检察制度是国家政权架构与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救济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检察权作为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个案的处理来维护利益的平衡,而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检察制度将检察权认定为一种行政权,赋予其社会管理职能;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检察制度将检察机关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本身就肯定了其社会管理属性。

(二)参与社会管理体现了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和公民实现人权的基本保障。社会管理是重要的政府职能,涉及到多领域、多部门和公民切身利益。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检察机关通过准确适用法律来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保障社会发展呈现良性趋势,其“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完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

(三)参与社会管理与检察监督具有趋同性。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为整个社会运行提供法制、秩序和公正的保障,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广义的政治管理范畴参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它作为一种对社会公共管理的间接方式,通过约束监督公共权力,保证其沿着法治轨道运行来实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秩序和人权保障,不仅是法治进步的标志,也是检察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势,两者在目的价值上具有共同追求。

(四)参与社会管理具备了回应型法的特征。法律的目的就是更全面有效地回应社会的需要。回应型法的特征表明,法律应对社会改革发展起到指导、保障和推动作用,也就是说法律要针对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作出适当的回应。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体搭建实现公平利益的平台,在关注个案和个体法益的同时,更加关注背后的体制性因素和深刻社会意义,为实现社会体制转型和社会的普遍正义发挥积极作用。

(五)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检察机关虽然并不直接承担社会管理责任,但是检察权的社会管理属性,决定了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主动应对社

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路径

(一)以执

法办案为中心,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深刻认识用刑事法律手段促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依法打击影响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犯罪以及侵犯农民工、农村留守老弱妇幼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人身权利的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努力做到严到位、宽适度、求精准、重化解、讲效果,切实减少社会对抗。积极查办和预防社会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办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建议,充分发挥预防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着力加强对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的监督。坚决监督纠正执法不严、放纵犯罪,以及动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刑讯逼供等执法违法、侵犯人权的问题。加强对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等问题的监督,巩固和完善纠防超期羁押长效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建设,努力形成促进社会管理的合力。

(二)完善专群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健全“三问”工作常态化机制和民意收集、研究、转化机制,完善落实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等制度,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检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变等案上门、坐堂办案的作风,着力加强执法办案中的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深入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着力构建便捷、顺畅、高效的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民生检察服务热线、民生检察联系点和联络员的作用,积极开展送法下乡、巡回检察等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广泛开展检察开放日、回访当事人等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实现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三)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增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结合执法办案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加强对突出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建立健全处理涉检信访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涉检信访评估预警管理系统”,着力推进涉检信访工作由“治”到“防”的转变;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事申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探索以调解、和解的方式处理,最大限度地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建立健全不批捕、不起诉等说理机制,加强心理疏导,依法释疑解惑;建立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完善规范量刑建议、附条件不起诉、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和刑事和解、刑事协商、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等机制,增强运用法律政策为黄蓝战略顺利实施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能力。

(四)完善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充分发挥打击和预防犯罪等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监督,加强对服刑在教人员特别是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两新”组织、新兴媒体的服务管理。紧密结合执法办案,注意及时发现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机制的对策,及时向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不断延伸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建设的触角,协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完善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在全面推进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专业化建设、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以检察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系统整合、提升、优化现有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着力构建集立案、办案、审批、查询、监督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网上监督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一案三卡”、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制度,全面落实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实施细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不断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为山东省广饶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第二篇: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汪耕云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是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服务人民群众、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密云县人民检察院不断探索检察职能延伸机制,深入到乡镇、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矛盾发生的源头,在促进密云县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密云县人民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深入研讨检察职能延伸的内涵、意义和发展方向,确保检察职能延伸实践探索的正确方向和有序推进。

论文关键词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社会管理

一、检察职能延伸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向

2010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积极实践和探索,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切实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动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密云县检察院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检察职能延伸机制,积极探索和尝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使机制成为立足县域发展大局、执法为民的检群互动平台,实现了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使群众诉求制度化、畅通化,增强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内容

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北京市检察工作实际,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2011年5月16日制定了《关于探索建立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机制的意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高检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力下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联系和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更好地服务“十二五”时期密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密云县检察院在积极总结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推进检察职能延伸的各项机制建设。

(一)规范检察联络室工作,推进检力下沉见实效

2011年密云县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联系基层人民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了检察联络室、联络点的工作。

一是规范了检察联络室的职能范围:检察联络室负责接收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配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及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受理、发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和检察宣传;协助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做好有关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监督并配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收集当地党委、政府和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意见和建议。检察联络员协助检察联络室开展工作,每月至少确定两天由两名以上干警到派驻地点开展工作,向社会公布工作时间。

二是通过检察联络室工作,充分发挥“六员”作用,积极延伸和拓展法律监督职能。即发挥联络员作用,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发挥信息员作用,协助维护农村稳定;发挥参谋员作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发挥服务员作用,密切检民关系;发挥监督员作用,扎实开展好法律监督工作;发挥宣传员作用,不断深化检察职能。

(二)探索多渠道联系方式,实现检察职能向基层延伸

一是创新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机制,以“三队三送”的形式实现检察职能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延伸。为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修复社会关系等,通过成立“三队”,即党员帮扶队、法制宣传队和预防职务犯罪宣讲队,开展送帮扶基金进户、送法进校园和送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进社区、单位、农村等“三送”活动,推进“法律六进”及“听呼声、走百家、送服务”活动。

二是架设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平台,以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为载体实现县域全辐射的效果。检察院与县纪检委、县预防办联手建立全县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综合运用视频资料、图文展板等各种形式先后对辖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了廉政和警示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依托检镇(街道)共建模式,实现检察职能向乡镇等基层延伸。密云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检察职能延伸新途径,在院领导就检察职能延伸到辖区乡镇调研的基础上,以签订《检镇(街道)共建协议》的方式,建立检镇(街道)共建模式,发挥“四个作用”:即发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作用,形成大预防工作格局;发挥检察机关监督作用,适时介入乡镇建设重点项目;发挥检察联络室作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发挥检察宣传作用,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三)整合检察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接机制

为认真贯彻北京市委、密云县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关于政法系统融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进网格、听呼声、走百家、送服务”为民实践活动要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在总结以往联系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以检察联络室为主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接机制,努力做到融入网格管理工作镇街全覆盖。

三、结合新形势检察工作,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方向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提升,为了保证机制运行的实效性和长效性,需要对机制运行模式、运行标准、机制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构想。

(一)构建科学发展检察机制的基础

科学的机制都是在总结以往群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将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创新性工作机制,具备检察工作机制的必备要素。因此,这一机制的体系建设和发展符合检察工作的必然规律。

1.机制基本要素

检察机关的机制必须符合检察工作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任何机制必然具备两大基本要素:一是立足检察职能。宪法规定我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履行各项法律监督职能,深入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正确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本事就是一种社会管理活动,是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检察工作机制不论从内容、形式如何发展和变化,都不能离开检察职能的基本要求,这是保障检

察机关工作内涵的必要性;二是坚持执法为民。“为民”是检察干警的最终使命和价值取向,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工作任务。检察工作要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心的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使检察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组成员包片,处室联系乡镇,干警联系群众”机制的本质是检察职能延伸机制,它当然具备立足检察职能和执法为民的两大基本要素。

2.机制发展要素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生命力是发展,它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实现两个“同步”,即与县域经济发展同步,围绕密云县“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和“三个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与检察工作发展同步。检察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立足于“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才能保持检察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经验,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二)探索检察职能延伸机制的方向

科学的机制必须构建在实践基础的平台上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具有强大的适应力,才能具有创造性的发展力。为了保证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长效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内涵,必须在遵循检察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制度规范,体制健全,执行到位,监督完善的机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公诸。质量管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1992.[2] 林志航。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http://,1996.[3] 栗伟。白酒品评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酿酒,2002(5):11-12.[4] 宋书玉。白酒计算机品评技术的发展[J].酿酒科技,http://.cn2011(8):125-126.

第三篇:浅谈推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路径

浅谈推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路径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由此可见,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共同协作、务实推进。作为检察机关,更应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而有力的法治保障,本文立足于检察机关的职能进行分析,以明确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机关,法治保障

一、检察职能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1.检察职能的定位。《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第一百三十一条又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可见,国家根本大法明文界定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即将法律监督职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主要通过四个途径:一是职务犯罪侦查权,即由检察机关侦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以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和实施权利的合法性;二是审查批捕权,即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批捕权,对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防止权利的滥用,正确地履行监督职责,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三是公诉权,即检察机关公职人员代表国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提起控诉,并在审判时出庭支持其主张的权力,以修补被损害的社会秩序,解决社会冲突;四是诉讼监督权,即检察机关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以保障国家法律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全过程中得到统一正确实施。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上述途径,立足于行使法律监督权,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检察机关本身就属于社会管理的职能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

2.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检察职能的发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体制的日益进步和完善,社会管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范围普及化,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系统工程,任何主体越位、错位、缺位,任何范围被漠视、遭冷落、被替代,势必影响创新工作的实现。只有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相互协调,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能有序进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得到缓解,保证国家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廉洁性,保障公民权利的顺利实现,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二)检察职能的本质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前提

检察机关的职能在于惩治犯罪、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本质是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并且让创新工作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归根到底是为满足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开展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因此,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

二、发挥检察职能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社会管理主要面临如下形势:(1)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积聚的社会矛盾类型多元化;(2)社会利益阶层的表达和潜在的利益冲突有加剧的趋势;(3)普遍存在的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党委政府及国家工作人员已经成为这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检察职能的发挥应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原则下,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不相适应的执法理念

1.监督能动性不强。在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中,普遍存在着重配合、轻监督的倾向,注重与公安、法院搞好关系,忽视监督的力度,往往以口头纠正的方式提出监督意见,不能引起被监督者的重视,损害检察机关的权威性。

2.维权人民性不够。表现在告权不及时、忽视被告人的陈述权、辩解权和要求提供法律帮助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不深入;对辩护人有冷漠、拖延的现象。司法实践中,检察人员往往持有强烈的犯罪控制观,决策部门与公众舆论也更加倾向于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特别是犯罪率的不断上升,社会各界要求严惩犯罪的呼声下,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则有所忽略。超期羁押、影响被告人律师会见权等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人权的维护,给检察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重查处、轻预防,大部分检察人员存在就案办案的思想,不重视预防犯罪、综合治理的作用,不注重将办案工作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

3.强调诉讼结果,忽视诉讼效率。检察机关大多数案件以处理结果来衡量工作业绩,不少检察干警存在过分追求诉讼结果的观念,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和诉讼效率的降低。

(二)不尽全面的涉及范围

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扩散,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跨区域犯罪、流动犯罪日趋突出,检察职能未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入开展检察职能的范围狭窄,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出现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目前我市外来人口众多,城中村的治安乱点等问题未得到解决,滋生了各类犯罪及其他社会问题,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广度不够。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范围仅限于诉讼活动,而大量没有进入诉讼程序的社会矛盾纠纷,由于不经过检察机关参与审查,很难进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尤其是行政执法机关,代表国家管理方方面面的社会事务,掌握国家最活跃、最全面、最具体的行政执法权,关系到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各种利益,本应成为检察监督的重点,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缺位,使检察监督出现了“空白”,致使违法行政,损害公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的行为是有发生。

2.力度不够。目前,检察监督仅仅是一种诉讼程序的监督,只能对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法律并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实际处罚权,使检察监督权变得软弱无力。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有的单位虽然觉得有道理,但就是不采纳、不落实,检察机关催促也无济于事,对法院判决的抗诉法院拖延再审,检察机关也无可奈何;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公安机关立而不查,怠于取证,致使案件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结而不诉,检察机关也缺乏相应的手段。

3.深度不够。检察机关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只局限与已经暴露出来并已造成一定危害结果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问题较多、突显社会矛盾纠纷的一些领域却缺少具体的监督依据,造成苗头性问题未能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

三、检察机关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析

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提升检察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为此,我们需要在发挥检察职能下从几个方面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紧抓检察职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作为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与时俱进的检察职能,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监督主要体现在: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事执行监督。检察机关应该改变以与公安、法院搞好关系为重的工作作风,加大力度,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新思路,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如立案监督方面,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对不该立案而立案的案件也要依法监督,坚决纠正非法插手经济纠纷的问题。侦查监督方面,及时发现漏犯要求公安机关追捕,强化对诉讼活动中严重违反程序、侵犯人权问题的监督,坚决纠正滥用和随意改变强制措施的现象,依法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审判监督方面,加强对徇私枉法造成的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判无罪案件的抗诉,重视对不服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申诉案件的复查工作,注意纠正违反法定程序、侵犯诉讼权利等问题。执行监督方面,监督纠正判决后不依法交付执行和以钱抵刑等问题,注意保护当事人和在押人犯的合法权益。检察人员应当立足于刑事诉讼中的这几个环节,牢固树立法律监督的意识,依法监督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合法行使职责。

2.加强能动司法观念,监督社会管理。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推进,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司法公平、公正、公开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机关要正确履行检察职能,提高执法水平,必须要有创新的能动司法理念。这要求我们执行人员不能只着眼于办案,还应当着眼于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注重司法工作的良好法律效果,还要服务于大局、服务于政治、服务于人民,在服务大局中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便民、亲民、利民的司法理念。同时,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解决问题,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纠正,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合法的权益,这样才能有效监督、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法治保障的大环境下开展。

(二)延伸检察力度,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积极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将相当一部分社会矛盾还原到社会解决,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努力构建司法与行政相衔接的格局,注重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工作交流机制、职能互补机制,充分发挥司法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引导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有关组织的工作联系,及时给予指导,齐心协力推进社会管理;着力建立特殊人群帮教机制,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涉案未成年人、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探索具有检

察特色的模式,有效维护社会管理;重视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将司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时间前移,利用司法的指引功能,促进社会管理。

(三)加强检察调研,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分析制度。检察机关要通过加强对各类犯罪案件情况的综合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反映在司法领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完善对社会问题所产生的危机信息进行预警工作的机制,为党委、人大、政府依法决策提供前瞻性、有价值的参考。要切实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摸底,特别是审查矛盾比较尖锐的重大敏感案件,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事先研判,准备在前,应对有方,防止因工作措施不当影响社会矛盾化解,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2.采取综合性的宣传形式。针对社会不同群体,检察机关应充分利用检察建议、检务联络工作站、网络平台、媒体报刊等形式和措施,拓展和延伸法制宣传工作,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使公众了解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工作规定和法律允许公开的有关内容。

总之,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持社会稳定,更要在新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运用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大局。

第四篇:“上海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上海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刘旭光

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3年第06期

2012年11月7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了“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研讨会”,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以及上海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辐宽为研讨会致辞。来自市人大、政协、公安、检察院、法院、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共分为两个专题:“惩处规制网络犯罪,净化虚拟社会空间”以及“创新检察宣传模式,引导网络舆情环境”。每个专题主题发言完毕后,分别由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殷啸虎教授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新闻办省部级新闻发布评估组组长孟建教授做专家点评。最后由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叶青教授做总点评。点评专家一致认为,在惩处、规制、净化网络虚拟空间、积极引导舆情方面,上海市检察机关积极实践,提高自身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能力,承担起良好社会秩序维护者的责任,并且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旭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他认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上海检察机关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上做出的成绩表示祝贺,并提出了要积极努力的工作要求,要不断提高队伍组织素养,密切关注分析网络舆情,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五篇:检察机关参与平安建设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检察机关参与平安建设的思考

作者:梁昌全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梁昌全(1974-),男,汉族,湖北监利人,刑事司法专业法学学士学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摘要】2013年,“平安中国”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提出,第一次明确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关注的新议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的神圣职责。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是检察机关必须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检察机关;平安建设

2013年1月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指出,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5月31日,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社会和谐稳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充满安全感幸福感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小康社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平安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的福祉,平安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的神圣职责。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是检察机关必须思考的课题。

本文拟简要阐述平安建设的内涵、起源、目标任务等,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就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谈谈笔者浅显的看法。

一、平安建设的内涵、起源发展、目标任务等

(一)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

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二)平安建设的起源、发展

1990年,江苏省扬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1999年3月,公安部在江苏省建湖县召开公路巡逻民警队建设座谈会,部署在102、107国道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2000年,各地公安机关在巩固102、107国道创建平安大道成果的基础上,以104、312国道(总里程7186公里)和高速公路(共计1.6万公里)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

2003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从当年起到2005年底,在全省范围开展“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在2003年中央综治委“南昌会议”推出平安建设的经验后,平安建设在全国城镇乡村迅速展开。

2005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意见》阐述了平安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强调平安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在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重点开展好平安县(市、区)活动,进而开展建设平安市(地)、平安省(区、市)活动,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是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使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防止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发生。四是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努力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五是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

二、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

(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积极妥善处理来信来访

检察机关要让人民群众有理有处讲,有冤有处申,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必须做到百分之百接待,百分之百受理,百分之百答复,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及时处理集体上访,妥善处理上访老户。要充分利用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要注重发现可能造成突发性事件的苗头,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加大办理控申案件力度

对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案件,经审查认为确有错误的,应立案复查,依法提起抗诉。要将息诉工作贯穿于办理申诉案件的始终,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坚持能调则调、先调后抗,和谐执法、柔性办案,注重通过调解实现息诉,最大限度促使当事人双方和谐结案,及时妥善化解进入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

3.依法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检察机关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后续工作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解决。其次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既要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真正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既要坚持疏导方针,又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不能违背政策乱开口子,还要明确指出一些行为的违法性。最重要的是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群体突发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1.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检察机关要针对当地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打击的重点,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适时联合法院、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两抢一盗”、命案攻坚、扫黑除恶、破坏投资环境等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涉枪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等,对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立足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全面把握、区别对待、严格依法、注重效果的原则,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较小的初犯、偶犯、过失犯、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因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引发的,犯罪嫌疑人真诚悔过、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轻微犯罪案件,依法决定不批捕或不起诉,以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3.依托办案化解矛盾

检察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和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在依法办案的基础上,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加强释法说理和教育引导,注意办案方式方法,将执法办案与解决矛盾冲突、协调利益关系相结合,克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及时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等工作,达到消除怨气、解决纷争、握手言欢的效果,努力使执法办案的过程变成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三)依法严厉查办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积极预防重大安全事故

1.依法查办渎职侵权犯罪

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查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重点查办违法强制征用土地、违法强制拆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渎职侵权犯罪;重点查办违法批准和放任非法开采、破坏性开采,放任非法违法生产,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渎职犯罪。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职

务犯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给予严惩,决不姑息迁就,该逮捕的坚决逮捕,该判刑的坚决判刑。

2.积极预防重大安全事故

检察机关要增加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公布重大责任事故背后渎职犯罪的查处情况,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公布反渎职侵权典型案例,提高公众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认知度。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教育、建议、纠正、警示和惩治并重的法律监督体系,使检察机关在介入重大事故调查,查处渎职犯罪过程中能得到党委政府及各行政部门的广泛认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事故预警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

1.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法律监督职能,切实发挥执法办案在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以监督促管理,切实把功夫下在监督上,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结合办案,认真分析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漏洞和制度缺陷,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2.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集中整治,促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强化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积极参与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配合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管理工作。认真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工作方式,成立社区矫正检察官办公室,加强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

4.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帮教

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引入法律关怀的暖流,以挽救和教育为主,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要采取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办案方式,积极推行亲情会见、分案起诉、诉前引导、案后帮教等帮扶措施。大力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选派优秀检察官担任法制副校长,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要进一步协助公安机关整顿学校周边秩序,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完善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机关必须和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特别是要和法院、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协作配合,构建完整的政法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才能推进平安建设纵深发展,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下载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通过思想......

    试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探讨

    试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探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开始被纳入党和政府进行社......

    试论检察机关推进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试论检察机关推进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论文摘要]近年来,笔者所在院把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既不突......

    试论检察机关推进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试论检察机关推进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

    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0727(最新)

    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未成年人保护为视角On the Procuratorate Participate in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View ofthe Protection of Juveniles潘申明 向凯......

    检察机关参与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的思考

    检察机关参与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的思考 【摘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社会化预防,从检察机关的专门预防到社会化预防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强化检察机关......

    社会参与学校安全工作机制

    社会参与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分工机制 各级执行机构要真正负起责任,把各自负责的安全工作认真落实下去,一是建立健全校内安全系统。责任主体是学校。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

    央行工会如何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央行工会如何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