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社会管理理念思考保健食品监管视角
会销人网中国保健品会议营销行业第一资讯平台,更多内容请浏览会销人网!
用社会管理理念思考保健食品监管视角
文章转自《会销人网》
今年5月30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7月5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分析现阶段食品药品监管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研究监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把握规律、创新机制,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加快步入科学监管的发展轨道。至此,全国药监系统纷纷开展了关于加强和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工作的探索。恰逢《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处于研究完善时期,在此浅谈自己的想法,以做交流。
对社会管理的理解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一般来说,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是政府社会管理;二是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而现代社会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与协调、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这是社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
保健食品监管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家药监局内部调查,截止目前,全国个别省、l/2的地市、3/4的区县保健食品监管职能调整尚未到位,大部分职能已经到位的地区没有组建单独的执法监督机构,半数以上职能已经到位的省级监管队伍没有划转,执法人员尚未到位。即使是大部分已经完成职能交接的省(区、市),监管部门缺乏执法监督、检验检测、技术评价队伍,处于有职责无队伍的状态,保健食品监管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给基层监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保健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会销人网中国保健品会议营销行业第一资讯平台,更多内容请浏览会销人网!而另一方面,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急需加强监管。根据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的调查,保健食品行业主要问题有:
一、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二、非法生产问题突出;
三、保健食品原料标准缺失,保健食品原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缺乏协调机制的分段监管职责致使违法有机可逞;
五、网络销售等新销售模式给监管带来新课题。用社会管理理念构建保健食品监管体系
用社会管理理念构建保健食品监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合理规划监管职能,一旦发现监管盲区积极研究快速促进问题解决;二是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作用,站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立场上,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第三方以及社会公民力量来完善监管。
当前提出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是一贯做法,“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该如何实现需要在可操作层面进行研究规划。但我们相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信不会停留在口号上,必定会落实在行动上。在全国药监系统开展的加强和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工作的探讨中,一个讨论主题给我很大触动——“我们在为谁监管”,无论答案如何,相信不会偏离规范发展的目标.衷心希望亟待出台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能为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法律保障。
文章转自《会销人网》
第二篇: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中央一贯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需要用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来说,就是要让群众享有数量充足、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和药品。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原则,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的各种难题,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应急体系,实行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理,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保障群众饮食用药的安全。
一、关注民生,破解难题,推进食品药品科学监管
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之一,群众关注的就是需要我们着力加以解决的。今年我们结合平安建设“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努力查找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难题予以破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积累性的特点,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系统抓,合力抓”的思想,要坚持不懈地抓,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有新进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破解监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要推进科学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影响政权稳定。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制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当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事件仍处于多发阶段,社会诚信普遍缺失,要抑制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诚信,更加凸显制度设计和监管者有所作为的重要性。监管部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导者,必须牢固确立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执法监管的理念,通过建立科学实际的食品药品安全奖惩机制、监督质量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监管者的责任。
二、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工作格局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环节多,面广,技术要求高,并与每个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国内这些年监管实践证明,仅靠政府部门,难以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而要发挥各方作用,构
建“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惩戒”全社会防控体系。一是要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都将食品药品安全摆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突出位臵,我省颁发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将其纳入到官员目标考核中,进一步推动了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明确界定各监管部门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健全监管网络,将监管组织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明确职责、机构、经费和人员;定期评估和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二是要落实“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机制,确保监督措施到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既要严格按照政府职责分工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和监管真空,又要注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避免出现监管盲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监管,处处有人负责。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如举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奖惩制度等,规范各相关部门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配备功能齐全的执法装备,使之具备对重大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打假机制、快速处臵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清晰、无缝衔接、运转高效的监管体制。三是要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前提条件。应紧紧抓住落实企业责任这个关键,夯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加大对企业法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于发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违法企业和违法行为的公开曝光力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退出机制,通过信用等级的分类,确定监管等级及监管频次,并褒奖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营造共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推进强制退出机制,对经常违法、严重违法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和经营者责令其强制退出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协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协会规范本行业组织及从业人员的商业行为、维护行业内部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环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四是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继续加强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村群众食品药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等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台州市委三届十六次全会《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数字台州”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当前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秩序还有待完善,涉药企业数量的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管队伍更显薄弱,如何让有限的监管资源产生最大化的监管成效,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一是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制度。通过药品信息化管理平台,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信息能够及时的汇总到局管理端数据库中,通过对流通领域药品实时数据的控制,做到辖区内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为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下一步的餐饮服务监管中,也应健全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确保餐饮服务的安全可追溯。二是保证GSP规范落到实处。药品经营企业需要通过GSP认证,在通过认证后往往又不能长期保持规范性经营,容易形成认证做一套,日常经营又一套的情况,GSP规范的精神是将质量管理贯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从购进药品到库存保养到销售终端都在企业的GSP管理平台中完成,而GSP管理平台则能提示企业何时做、怎
么做。在信息化系统的协助下,企业能克服原来经营模式中人为负面因素,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将GSP工作落到平时、落到实处。三是引导诚信经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应发挥导向作用,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药品经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守法诚信、服务群众的理念较为缺乏。我们要帮助企业克服侥幸与惰性心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自觉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并非完全出于主观故意,而是没有真正养成规范经营的好习惯,我们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对企业进行线上监管,无疑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督促,有利于企业逐渐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使规范经营成为一种常态,提高企业总体和长远管理质量,提高企业业主的诚信意识。
第三篇:用社会管理理念统筹食品安全工作
用社会管理理念统筹食品安全工作
随着“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曝光,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民生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课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社会性风险之一
食品安全包括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两方面,前者指食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后者则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不造成危害,本文从质量视角探讨食品安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然而,受生态环境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未根本转变,食品安全风险类型多、分布广、隐藏深、危害大。其中,“添加泛滥”和人为污染已成为系统性社会性风险,近年发生的“问题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均因非法添加所致;同时,因微生物和化学性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高发,近年我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出现反弹趋势。尤其在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鲜肉和肉制品和酒类等重点品种,食品安全风险聚集。与此同时,食品领域违法犯罪高发,成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2010年全国共查处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食品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立案查处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1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民众对食品行业的信任严重缺失。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因此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我国当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集中、突出地暴露出来。当前,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易发期”,食品安全面临如下深层次社会矛盾。
1.食品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产业呈现“多、小、散、低”的局面,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不足。我国目前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4.8万家,其中80%为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主体约323万家,有证餐饮单位约210万家,无证照的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则难以计数。农业生产更为分散,种植养殖环节还主要依靠2.4亿农民散户生产。
2.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意识不强。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就越重要。然而,当前许多食品企业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淡薄。有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故意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近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河南“瘦肉精”猪肉案件,都与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直接相关。
3.食品领域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足。回顾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件,事故责任人在主观心态上少数是故意,有些是恶习,更多是无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其不可能对所有社会不良现象加以规范,加之举证的困难,许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游走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在“法不罚众”的社会心态下,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迟迟不能入刑。
4.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混乱,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部分,但至今仍没有统一、完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的食品标准间还存在交叉、重复、缺失、标龄长等问题。例如我国现有农药残留限量仅800多项,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00多项,欧盟有14.5万项,日本有5万多项。
5.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我国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药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于是,本应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职权被分割为多个环节,出现职能交叉、衔接不畅。此外,质检、工商等监管部门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市、县级政府面临有责无权的尴尬境地,现实中很难做到无缝隙监管。
用社会管理理念统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还是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当站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高度,加快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机制、方式、环节和手段转变,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1.在监管主体上,从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食品安全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而是全社会共同治理出来的。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食品企业自律,引导其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提升社会监督水平,政府应稳妥、准确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同时,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基层可选聘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公益心较强的热心人士作为食品安全特邀监督员,并在农村药品监管网的基础上,探索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掌握动态信息。社会“共治”的目标是企业更负责,协会更有为,民众更理性,媒体更客观,专家更准确。
2.在监管机制上,从政出多门向统一高效转变。在保持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动态协调机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并明确办事机构。同时,完善例会工作协商、定期信息通报发布、案件举报与协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将传统科层式的工作流程转换为扁平化的政策协调,有效解决政出多门、职责不清和相互推诿的分段监管弊端。二是全程监管机制。食品产业链和产品生命周期长,涉及环节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上下游的食品安全,存在“短板效应”。例如“地沟油”事件就涉及发展改革、卫生、环保、食药等多个部门。因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特别是加快食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如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成立食品安全执法大队,实现各环节无缝执法。三是区域联防机制。食品安全风险具有跨地域流动性,我们熟知的阜阳奶粉事件、海南“毒豇豆”事件都具有该特征,可通过区域联防机制解决监管边界不清的问题。如安徽等华东七省联合上海成立了“7+1”食品药品监督稽查联防协作区;福建等建立了泛珠三角9省区食品药品监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应对跨省区的食品风险。
3.在监管方式上,从行政管控向公共服务转变。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是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力度。必须以城乡基层为重点,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将政府在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方面的职能下沉到社区,探索建立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综合平台,推进“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二是加大企业食品安全引导和服务力度。监管部门应每年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提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鼓励大型食品企业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加大“农超对接”等政策实施力度,将经济发展与安全监管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4.在监管环节上,从事后应急处置向源头风险治理转变。食品安全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应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一要抓排查,全面做好食品安全风险源普查工作,经常性、滚动性地开展风险排查,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既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又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二要抓监控,根据风险等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分层次管理,使监管资源与风险等级相匹配,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集中到风险高发的环节和领域。三要抓沟通,加强与公众风险沟通并合理引导舆论监督。通过风险沟通策略的改进和风险教育的开展,促使人们更为理性地认知食品安全风险和看待食品安全事件,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及时公布案件查处情况,营造有利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舆论氛围。
5.在监管手段上,从单一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一是运用经济手段,强化政策导向。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制定我国食品产业规划,调整食品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食品企业技术改造。严格行政许可,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关和退出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和管理能力,落实食品安全的企业主体责任。二是运用技术手段,强化监管支撑。专业化是现代政府监管的重要特征,也是提升监管效能的途径。应严格技术标准,以安全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并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在提升国家、省两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有必要在“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明确市、县食品安全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各级政府据此安排投资和预算,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三是运用宣教手段,强化安全意识。政府应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建立公益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平台、跨部门的统一信息发布平台以及科学的风险沟通平台,引导公众安全消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篇:对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522来源:仙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者:吴天中(2011-09-06)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中央一贯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需要用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来说,就是要让群众享有数量充足、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和药品。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原则,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的各种难题,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应急体系,实行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理,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保障群众饮食用药的安全。
一、关注民生,破解难题,推进食品药品科学监管
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 借助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群众关注的就是需要我们着力加以解决的。今年我们结合平安建设“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努力查找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难题予以破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积累性的特点,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系统抓,合力抓”的思想,要坚持不懈地抓,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有新进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破解监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要推进科学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影响政权稳定。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制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当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事件仍处于多发阶段,社会诚信普遍缺失,要抑制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诚信,更加凸显制度设计和监管者有所作为的重要性。监管部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导者,必须牢固确立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执法监管的理念,通过建立科学实际的食品药品安全奖惩机制、监督质量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监管者的责任。
二、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工作格局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环节多,面广,技术要求高,并与每个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国内这些年监管实践证明,仅靠政府部门,难以解决食品
药品安全的问题,而要发挥各方作用,构建“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惩戒”全社会防控体系。一是要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都将食品药品安全摆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突出位置,我省颁发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将其纳入到官员目标考核中,进一步推动了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明确界定各监管部门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健全监管网络,将监管组织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明确职责、机构、经费和人员;定期评估和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二是要落实“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机制,确保监督措施到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既要严格按照政府职责分工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和监管真空,又要注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避免出现监管盲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监管,处处有人负责。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如举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奖惩制度等,规范各相关部门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配备功能齐全的执法装备,使之具备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打假机制、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清晰、无缝衔接、运转高效的监管体制。三是要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前提条件。应紧紧抓住落实企业责任这个关键,夯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加大对企业法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于发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违法企业和违法行为的公开曝光力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退出机制,通过信用等级的分类,确定监管等级及监管频次,并褒奖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营造共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推进强制退出机制,对经常违法、严重违法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和经营者责令其强制退出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协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协会规范本行业组织及从业人员的商业行为、维护行业内部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环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四是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继续加强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村群众食品药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等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台州市委三届十六次全会《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数字台州”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当前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
品流通领域的秩序还有待完善,涉药企业数量的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管队伍更显薄弱,如何让有限的监管资源产生最大化的监管成效,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一是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制度。通过药品信息化管理平台,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信息能够及时的汇总到局管理端数据库中,通过对流通领域药品实时数据的控制,做到辖区内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为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下一步的餐饮服务监管中,也应健全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确保餐饮服务的安全可追溯。二是保证GSP规范落到实处。药品经营企业需要通过GSP认证,在通过认证后往往又不能长期保持规范性经营,容易形成认证做一套,日常经营又一套的情况,GSP规范的精神是将质量管理贯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从购进药品到库存保养到销售终端都在企业的GSP管理平台中完成,而GSP管理平台则能提示企业何时做、怎么做。在信息化系统的协助下,企业能克服原来经营模式中人为负面因素,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将GSP工作落到平时、落到实处。三是引导诚信经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应发挥导向作用,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药品经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守法诚信、服务群众的理念较为缺乏。我们要帮助企业克服侥幸与惰性心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自觉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并非完全出于主观故意,而是没有真正养成规范经营的好习惯,我们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对企业进行线上监管,无疑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督促,有利于企业逐渐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使规范经营成为一种常态,提高企业总体和长远管理质量,提高企业业主的诚信意识。
第五篇:2011.6.16用科学监管理念统领食品监管工作(演讲稿)
以人为本科学监管
全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全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台湾“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使我们的健康、生命安全一次次受到威胁,并处于危险之中。
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贵!
我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而食品安全则是生命健康最有力的保证。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如何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抓。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强调,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食
1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的政府诚信一点点丧失,使我们的监管工作一次次陷入被动。守土有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我们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我们必须做到、做好。为确保食品安全,1月27日,河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集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会议指出抓好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和地区形象的基本要求。充分表明了省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性,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进一步强化责任,科学监管,从严从重打击违法行为,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三,我们要扎实工作,科学监管,全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中心,进一步细化分工、强化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以创新监管机制为突破口,以人为本,监管与服务并重,科学监管;以徐水白酒和肉制品为重点,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照省政府提出的“五个一批”要求,建立企业档案,分类整治,深入开
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徐水白酒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对全县白酒企业进行全面整合提升,有效规范白酒生产秩序。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企业94家、小作坊32家,责令停产整顿食品企业77家、小作坊16家,暂扣生产许可证69个,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22个、吊销1个,取缔违法生产加工小作坊5家,端掉食品黑窝点3个。严厉打击了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加工秩序,进一步提高了我县食品质量水平,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食品安全需要你我的参与;食品安全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阳光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牢记使命,落实责任,科学监管,全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