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新模式(推荐)
南通崇川区:构建“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新模式 崇川区是江苏省南通市的主城区,是南通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近年来,崇川区委坚持以人为本,紧扣服务惠民,创新社区工作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有力促进了和谐崇川建设。
[具体做法]
依托实施社区整合、推进核心工程、密切联系群众、打造服务品牌、加强社团建设、规范社区管理等社区建设“六项行动”,崇川区着力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构建了“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心”——即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领导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街道、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以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建设,在社区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担负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责。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其他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是协调指导关系,从体制上保证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两体”——即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引导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社区公共事务。2008年以来,崇川区采取新建、改建、购买、置换、整合等多种途径,先后投入近十亿元,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形成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已建成127家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9大类60多项服务功能有机融合,为社区居民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
“三会”——按照党组织一体化设置、党员一体化管理、党组织活动一体化开展、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服务资源一体化共享“五个一体化”的要求,社区党组织下设“三会”: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由原来的社区党建联席分会演化而成,有效整合社区各类资源;由社区内富有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推进辖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党员服务群众联络委员会由社区党组织成员与各类型特色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服务群众团队负责人构成,负责组织和发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为了深入推进“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与“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相配套,我们还相应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配备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按照一个城市社区覆盖3000-3500户的标准,对一些规模较小或服务中心紧邻的社区撤并整合,全区137个城市社区撤并为100个左右。调整优化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设置,按300户/人的标准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所有社区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构建社区专干包干服务管理责任网格体系,实行“132”工作制,即每名社区专干包干1个责任网格,服务和联系300户左右居民,负责条线和网格区域综合服务两大方面工作,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
二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大特色党组织的组建力度。通过采取多元划分标准,将支部建在项目上,依托社区党组织建立了22个项目党支部,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将支部建在楼宇上,社区成立了31家商务楼宇党支部,全区还建立了“创业型”、“服务型”、“文艺型”等特色党小组1031个。培育和发展了1000多个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把党组织建到成熟的社区活动团队中,木兰艺术团党支部、平安巡逻队党支部、义工联合会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在社区遍地开花,建立团队党支部72个。
三是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范围,由社区直属党员向社区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延伸。对社区直属党员,实行党建目标管理,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楼道、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岗、党员经营户等活动,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在职党员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大力开展“百千万连心行动”,即联系百个社区、千家企业、万名群众。社区干部每人包干联系服务300户左右居民,街道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个社区、1家企业和30户居民群众,区级机关干部以及市、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人联系1个社区、1家企业和10名群众。建立党员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组织党员进行“8+N”岗位认领活动,设立社区政策宣讲服务队、义务联防服务队、民事调解服务队等8支义工服务团队,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岗位,即“N”,如“知心奶奶”岗位、爱心家教岗位等。非党员、无职党员、在职党员和机关干部等对象认领上述服务岗位。
[初步成效]
通过创建“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模式,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纵向领导和横向协调,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大党建格局,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今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省、市领导先后来区调研、指导,高度肯定了崇川社区党建工作。《组织人事报》、《南通日报》等媒体对崇川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给予了报道。
一是明确了职能。通过广泛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社区建设体制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等对象的职能,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属性、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属性、社区服务中心的公共属性,不断放大基层党组织服务惠民、凝聚人心的功效。
二是建强了队伍。通过撤并社区,全区137个城市整合为100个左右,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每一个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人数增加到10人左右,有效增强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力量。与此同时,每一个社区都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做到社区党务工作落到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激发了活力。通过创新社区干部考核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准入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定期选拔社区工作者进入事业编制特别优秀的同志破格提拔到街道领导岗位等措施,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活力。通过完善街道、社区工作协调机制,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了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促进了和谐。坚持把服务惠民、促进和谐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社区党建全渗透、社区资源全整合、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服务全方位,构建了覆盖全社区的区域性党建组织网络。通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形成了“江海志愿者”、“知心奶奶”、“爱心家教”等特色服务品牌,成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致力打造社区党建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部署,街道近期就新时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总结提升街道党建工作主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打造“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更上新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35”党建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创新三种模式,实行五步工作法。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坚持一个核心(党支部),依托一个平台(社区建设),运作一个机制(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创新三种模式就是“三加三促”:支部+社区,党建带社建,社建促党建;支部+“两新”,党建拓领域,引领促发展;支部+支部,党建聚合力,共建促和谐。实行五步工作法就是“五事五心”:一是坚持支部决策定事,提出目标要得天时服务党委工作中心;二是坚持党员大会议事,制订措施要顺民意以人为本符合民心;三是坚持务实为民办事,推进工作要合地利务实创新处处用心;四是坚持社区群众评事,服务群众要明白办事办实事事出公心;五是上级考核问事,工作效果要耐检验双向定责问责任心。
街道在努力探索完善“135”社区党建模式的过程中,积极打造三个品牌。一是品牌项目,全面启动“书记创新项目”,推动“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党建工作的务实开展。二是品牌支部,进一步深化“一居一
品”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品牌支部和支部品牌。三是品牌岗位,深入开展党员“五个带头”实践活动和“党员示范岗”活动,提升党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三篇:夯实社区党建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党建
促进社会和谐
——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有幸参加了社区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对社区党建整体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对策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社区党建基本状况
街道下辖11个社区,所属3个社区党委、8个社区党总支、9个直属党支部,共2903名党员。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街道以搞好城市管理、服务社区居民、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街道经济为目标,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狠抓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有力地推进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街道先后荣获省第六、七届文明单位、省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党组织、“五个好”街道党工委等多项殊荣,社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世界花园社区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1、组织健全,社区党建基础扎实 一是班子建设好。建立由街道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各社区党委(总支)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班子的团结,确保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党工委委员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形成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党工委委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组织结构优化。通过社区调整,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党支部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此外,积极探索社区党支部设置形式。根据社区党员不同年龄、业余爱好、地域界限合理调整社区党支部,便于党员之间集中交流,开展活动。
三是宣传氛围浓。高度重视社区宣传阵地建设,投入近万元建立党风廉政文化长廊,起到了警示作用,营造了廉政氛围。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社区都建立起了党建工作宣传栏和党务公开栏,部分社区还设立了党员论坛和仪事园地,着力改善了社区党建宣传阵地建设滞后的面貌。
四是基础设施健全。近年来,街道以实施“星光计划”为契机,采取以区街投入为主、国家专项资金资助、驻街单位支持的多种投资方式,大力推进社区基础建设。大部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米,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员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水平,社区“四有”问题基本解决,为推进社区党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创新载体,社区党建内容丰富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全面推行了党员“三会一课”、政治学习日制度,解决社区党员学习难集中的问题。实行社区党支部任期目标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与社区党务干部的任用、奖惩挂钩。坚持灵活多样、小型分散的原则,利用电化教育的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坚持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党员,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工作,促进他们立足自身实际为社区建设多作贡献。积极同非公企业联系沟通,先后成立了8家非公企业党支部,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深入开展党员“一人一岗”活动,街道已有近2000名党员认领了治安巡逻、文明创建、政策宣传、便民利民服务、党情民意调查等15种类型的岗位,通过服务居民群众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社区党员通过佩戴党徽,在服务岗位、居住处所设立标识牌,公开姓名、职责、联系电话等形式,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树立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
二是社区党建活动内容丰富。各社区党组织突出围绕服务、文明、安居、文体、民心“五大工程”,结合党建工作“一区一品”、“一人一岗”、“七个一”、“七联手”等活动的开展,动员和组织广大社区党员积极参加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帮扶困难群众、关心青少年成长等各类为民、便民、利民 活动,产生了社区的“党员爱心互助”、社区的“爱心帮扶指导站”、世界花园社区的“团结军鼓队”等一批深受居民群众欢迎、颇具社会影响的党建活动品牌。
三是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依托街道文化工作站,组织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例如,将辖区内热爱文艺的群众组织起来,举办了首届秧歌大赛;各社区相继开展社区节、邻居节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深受居民喜爱。
3、拓展内容,社区党建范围广泛
一是党建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通过慈善超市、就业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信息战等平台,大力开展面向社区党员的党内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二是共驻共建活动不断深化。从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建联席会(分会)”和“社区党建资源共享协作会”的职能。积极开展市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探索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的共同利益所在,构筑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流动党员摸底工作,完成《流动党员证》发放工作。从源头抓起,健全接收程序,杜绝下落不明流动党员的产生。春节期间,各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真情关怀”主题系列活动,通过 各种形式的关爱、慰问和教育活动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自2002年11月,街道社区成立全省第一个党委以来,党建工作一直处在铜官山区的先进位次,在全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折射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1、党建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
一是部分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大量存在,并与不断推进的社区党建工作发生着冲突和碰撞。二是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四是部分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整天忙于生计,对社区党建工作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再多花时间支持 社区党建。
2、党建活动经费不足,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然而,由于机制问题,投入到社区的财力、物力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显得明显不足。一是责权利不统一,工作难度大。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街道社区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功能得到强化,对应的上级部门不断增多,涉及社保、治安、计生、绿化、城建、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职能、权利下放,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畅,失去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可。二是社区活动场地少。随着“党员社会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社会人”,社区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社区可开展活动的场地却较少,难以满足群众的日常要求。三是随着社会各项体制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任务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社区组织人员少,待遇低。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铜官山区规模较大的社区居民人数已达到10000多人,党员人数也已超过500人,社区工作者数量较少,难以支撑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平均在500多元左右,与其承担的任务极不相适应,而且社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专职的,还有一部分是考录的从大中专毕业生,都需要用这些工资 养家糊口,这样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辖区单位党建意识淡薄,共驻共建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这主要是由于辖区单位的社区意识还不够强,主动联系社区的主动性不够高。少数单位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不高,总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党组织的事情,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无关,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参与。有关部门在一些区域性工作中对辖区单位的工作考核力度不够。社区党组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导致对辖区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4、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党员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社区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党员类型不尽相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社区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工作是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的一个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各社区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离退休党员对此项考核不接受、不配合,普遍认为作为离退休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适时参加一些组织活动,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就可以了,在社区党员中考核无任何意义。同时,一些社区党总支普遍认为在考核中,许多标准不是太合理,有些分值偏高,特别是按时足额缴纳党费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对这项考核,无论是社区工作者党 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再就业党员、流动党员、行为不便党员,在考核加分时标准都应是一样的。
三、建议
以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街道的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由小见大,对今后铜官山区的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街道社区是人口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农村,具有大学以上文化和技术专长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社区。人口和人才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求知、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且这种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街道社区党建必须尽快研究的一个课题。再次,街道社区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大量“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把握好基本方向和着力点。要以“五个好”目标为总抓手,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要健全社区组织网络。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规划,整体部署,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把党组织向小区、楼栋、“两新”组织延伸,努力构建横向纵向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组织体系。二是切实担负起对“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按照“同步筹建、属地为主”的原则,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社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全部调整组建为社区党委。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建议成立独立的党支部;对没有党员或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按照地域或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明确有关党组织负责联络,成立联合支部或行业支部,同时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树立社区“大党建”思想,在继续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拓展。要加强与辖区内党组织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内外并举合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局面。四是加强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街道社区所属党员要坚持实行“直接管理”,教育引导街道社区所属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驻社区党员要实行“双重管理”,要采取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定期 将他们在社区的表现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辖区单位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流动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党员要实行“协助管理”,要结合实际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为流动党员安好家。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实行“委托管理”,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培训和支持他们带头再就业。对离退休党员要实行“共同管理”,离退休党员的行政管理可保留原单位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由社区党支部担负起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
3、改善社区基础建设,夯实社区党建平台
采取区政府投一点、街道自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直部门帮一点、社区单位助一点的“五点”投入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环境,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落实三项措施:即随着部分政府部门职能职责向街道社区的转移,把部分收费权利向街道社区移交,用于社区党建管理;将区政府用于绿化、环保、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逐步向社区党建上投入,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积极探索在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按比例)、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社区党建活动经费通畅不竭。研究制定有关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创新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实行优惠政策,让利于民,鼓励市内 外区内外、各所有制领域、各行业的各类主体和参与者敢于积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努力构建内外并举全力推进社区党建的工作局面。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社区党建的意义,报导各种典型,介绍社区党建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广泛地、经常地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人人了解社区党建,人人支持社区党建的社会氛围,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建,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要将宣传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讲究宣传的方式方法,力争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调动各方力量,使宣传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5、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将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要及时研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采取区级领导包、责任单位和部门包、辖区单位包的形式,建立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制定,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社区党建工作领 导责任体系。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领导小组,加大督办、检查和验收的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篇: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要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驱动力。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强化牵头负责意识和协调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要配强社区党建工作力量,采取公开招聘、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加强培训等途径,优化班子结构。
二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要根据社区各个阶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院落党小组中开展争创“内部团结好、民主管理好、遵纪守法好、提供服务好、完成任务好”的“五好领导班子”活动;在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创“文明经营、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履行义务、优质服务”的“五星级党员经营户”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关单位联系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员联系社区困难群众活动,切实帮助社区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等,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要增加社区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加强社区党建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建设、发展和稳定。因此,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健全服务网络,实行定期登门走访、群众评议等制度,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探索社区党员目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人民网 [2009-12-2 17:14:4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我们坚持把加强农村社区党建作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着力点,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注重探索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大局,健全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体制机制是保障。兖州市把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摆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区党建领导小组,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了农村社区会战指挥部,组织部长牵头挂帅,强力实施突破。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作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区内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了运转有力的农村社区党建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镇街、部门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标准化考核和专项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加快农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保障了社区党组织正常运转。以“城乡联建创五好”活动为载体,组织市直部门、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行党务干部到联建社区挂职锻炼,在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促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致力社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在组织设置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一是村企联建新型农村社区。对大企业驻地及周边的村庄,我们采取以工带农,将企业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党总支,将周边村党组织划归其管理,引导企业资金、技术、项目等向农村延伸,由企业对驻地村及周边村进行搬迁改造,建设新型社区。如:将新兖镇小马青村、大马青村、官庄村和华勤集团联合,组建了新马青党委,企业出资对3个村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新马青社区。企业利用旧村搬迁节约的土地建起了华勤工业园,并成功与倍耐力、固特异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合资合作,今年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实现了企业和社区建设的大发展。再如,我们把新兖镇吴村党支部挂靠太阳纸业党委管理,在企业的帮助下,规划建设了太阳吴村社区,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了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社区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是合村并点一步建成型农村社区。对位于煤矿采煤塌陷区涉及压煤搬迁的村庄,我们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发展共同利益为纽带,实施联村共建农村社区。如兴隆庄镇前小疃等“四村合一”道沟社区,打破原有村党组织架构,组建社区党总支,参照城市社区党建模式,在楼宇、楼道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使原来以村为界、垂直管理的几个村拓展为共建共享的新型社区组织。社区党总支成立后,统筹抓好社区及医疗、警务、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发挥社区区位优势,统筹资金建设了商业一
条街,大力发展餐饮、零售等三产服务业,增加了社区居民收入。三是合村并点分步实施型农村社区。对距离城区和厂矿企业较远、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但短时间内又不宜实施合并的村庄,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民群众要求,出台“农民主体、政府补助”的社区建设形式,由政府扶持先行启动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周边村聚集建成农村社区。如:距离兖州市城区30公里的小孟镇,启动实施了南门村、后孟村等“七村合一”中心社区建设,并建立了社区联合党总支,在“起步村”先行建立社区党支部,统筹抓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形成了以中心村为主体、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围绕提升社区群众生活质量,拓展农村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两大重点。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重点,采取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统筹建设、一体推进。在服务中心建设上,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对建成达到标准要求的,市财政给予最高150万元补助;在中心功能设置上,一方面,设立党员服务大厅、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代表议事室、远程教育规范站点等,突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功能;另一方面,设立农业、医疗、就业、治安警务、计划生育等服务站室,突出对群众的服务功能。同时,对新农村建设、新型乡镇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等扶持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将党员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室、警务室、生活农资超市、健身广场等一并规划。今年全市新建的牛楼社区等10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均超过2000平方米,全部达到了“七大功能、十有标准”,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购物在家门、休闲娱乐有场所、义工服务进住户,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社区才有的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导农村社区党组织转变观念,注重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着力为群众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牛楼社区党总支积极与曜晖太阳能等驻社区企业党组织沟通协调,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后优先录取到企业工作;社区公共设施等资源无偿向企业开放,组织企业党员进社区过组织生活,引导鼓励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企业党员与社区党员,在联动中互学互促、共同提高。此外,由社区和企业共同组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起了良好的共驻共建关系。
着眼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工程,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建设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推动农村社区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立足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着力探索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社区党员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管理、激励保障新机制,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夯实了基础。一是拓宽选拔培养渠道,优化社区干部结构。坚持统筹城乡干部和人才资源,打破村庄、地域、行业界限,通过社会招聘、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方式,先后选聘56名致富能人、企业管理人员、退休干部到农村社区任职,充实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创业人才“双百工程”,择优选拔40名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创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工作,为农村社区党组织积蓄力量。二是强化教育培训管理,增强党员发挥作用的能力。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社区为我搞服务,我为社区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社区党员干部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建立社区党员联系社区事务责任制,广泛开展“义务奉献日”等活动,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达成“社区是我家”的归属意识。同时,针对社区外来党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对驻社区党员,建立管理台帐,实行“双重管理”;对流动党员,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系制度,实行“跟踪管理”,确保党员教育管理不脱节、不落空、不断线。三是健全激励保障
制度,增强党员发挥作用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了党员诉求受理、党员恳谈会制度;支部成员轮流主持接受党员咨询、听取意见建议,疏通党员诉求渠道,增强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完善了党员议事、党务公开、党内监督等制度,真正做到了重大情况及时向党员通报、重要决策征求党员意见、重要事项执行情况请党员监督,激发了党员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主体作用。在极易引发矛盾的旧村拆迁工作中,我们将拆迁意义、政策和流程交给被拆迁区党员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修改完善。广大党员了解拆迁、支持拆迁,协助做好群众工作,在已完成的金村、范庄、五里庄等十多村的整体拆迁过程中,没有引发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文明拆迁、和谐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