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小区社区社会管理实践和思考

时间:2019-05-14 15:4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幸福小区社区社会管理实践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幸福小区社区社会管理实践和思考》。

第一篇:关于幸福小区社区社会管理实践和思考

关于幸福小区社区

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幸福小区社区位于襄樊火车站东北侧,面积13.59公顷,社区内企事业单位23家,居民楼房66栋,居民2412户、5406人,是一个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社区有19个党组织,其中,4个党委,3个总支,1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90名,其中,在职党员318名,离退休党员234名,流动党员11名,下岗党员25名,待安置大学生党员1名,待安置退伍军人党员1名,党员人数占居民人数的10.9%。近年来,幸福小区社区在社会管理探索上,以居民群众文化体育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集民智、拢民心、顺民意、惠民生,走出一条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有力推进了社区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湖北省社区建设最佳示范社区、湖北省和谐社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襄樊市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社区、襄樊市绿色社区、市级“文明小区”、“模范居委会”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在社区社会管理上的一些实践

1、社区组织管理结构日渐清晰。目前,幸福小区社区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设置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以党建联席会为核心的社区党组织,对上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对下全面负责管理社区的民主自治和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全职”变成现在的“专职”,所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全部剥离给社区公共服务站,集中精力、放开手脚全力抓好居民自治工作。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承担着6大类80项具体公共服务职能,其中,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与社会救助、劳动就业与医疗保障、城市管理与公共卫生、社区综合事务等,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政策咨询、认证办理等便民利民服务,让行政服务更加专业、便利、快捷。

2、社区运作机制日渐规范。幸福小区社区党建联席会网络了辖区9个单位的党组织,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完善了各种联席制度,建立起经常化的协调沟通机制,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的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社区居委会通过健全完善定期述职、考核评议、学习教育、财务管理、居务公开、离任审计等制度,提高了社区居委会自治水平,确保了社区工作有章可循。社区公共服务站实行“敞开式办公、阳光式操作、一站式服务”,规范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出服务职能。

3、社区活动载体日渐丰富。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协调下,辖区单位的内部文体设施允许社区居民入内活动。其中,驻社区的军休一所、晨光学校的健身室、图书室、书画室、多功能教室、门球场、操场、篮球场以及投影教学设备等活动设施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拓宽了居民文体活动的空间。社区居委会利用推进“星光计划”,投资20多万元建起星光老年之家,在205平米上设置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残疾人活动室),健身室,党员电教室,书画室。为了让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居委会率先在全市开办了社区老年大学,专门腾出了3间房屋作为音乐、舞蹈教室,并为舞蹈训练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场地。2009年,社区居委会又投资近60万元,对占地5600平米的社区公园进行全面改造,扩大了文体活动面积,绘制了文化宣传墙,扩建了社区演出舞台。今年,居委会又投资近20万元,对社区办公大楼进行改扩建,将调整出来的400平米用于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体需求。

4、社区文体队伍日渐壮大。居委会专门指派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社区文化建设,现已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拳剑队、合唱队、舞蹈队、书画协会、门球队、武术队、交谊舞队、健身球队、健身操队等14支文体队伍,根据群众健身需要今年又新设了羽毛球队,参加各类文体队伍的居民人数已过1100人。同时,居委会还建立起一支文化骨干志愿队伍,通过志愿者的“穿针引线”,把社区文化活动由无序变有序,由盲目变理性。志愿者童隆琴的舞

蹈颇有造诣,经过她的认真编排,军休一所老干部的《和谐军休》舞蹈,在湖北省军区“老兵夕阳红”电视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4、社区文体特点日渐突出。社区公园活动及全民健身,让社区内从早到晚都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每当节庆期间,社区组织的各种文艺汇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同时,社区的各类文体队伍走出社区,参加省市、全国级交流比赛,创出了社区品牌,提高了社区知名度。

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启示

1、剥离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职能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

创新社会管理不外乎四种形式,一是平行形式,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组织,在关系上是并行的,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二是上下形式。社区工作站承担原居委会担负工作,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领导。三是垂直形式。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站室所,其人员、经费和管理均由职能部门负责。四是专干形式。政府出钱聘用社区专干,在社区领导下与居委会成员一起开展工作。不论上述哪种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分离社区的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治,让社区居委会不再扮演政府行政的“腿”,让社区工作者腾出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服百家务,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群众。

2、提升居民社区认同感的捷径是开展社区文体活动。

社区居民缺乏社区认同感的关键在于参与意识不高,而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交流的纽带,可以让许多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群体性活动中。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可以让原本互不相识、互不来往的居民走到了一起,并更能在活动中增进交流,增进感情,推进思想境界的提升。

三、社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服务站的垂直管理上还不够明确。虽然,幸福小区社区实行了“三位一体、议行分离”的管理模式,但是,作为公共服务站的垂直管理主体却没有跟进改革,不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街道办事处都还在惯性操作。而且,随着协管员队伍的进入,政府有关部门通常是绕开街道办事处这一层,向社区指派人员、安排任务、下拨经费等,使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能被弱化。如果不对管理体制进行推进改革,那么社区现有的“三位一体”模式很容易走回以前的老路。

2、协管员队伍还存在管理短板。当前,在协管员的使用、管理、保障等方面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或制度,造成了协管员队伍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在招收招考上,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安排,各个职能部门各顾各的,没有长期的整体规划,只能是哪里缺补哪里、缺哪里补哪里。由于管理的缺失,社区的协管员要求入团入党,也无法上报和接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协管员的热情。

四、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1、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在社区关系理顺后,摆在社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创新领导方式,强化党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上,要发挥好一个作用,要积极发挥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和组织优势,将社区党建与完善居民自治、提升社区服务有机融合。其次要搭建好一个平台,可以坚持通过党建联席会或者其他载体,定期将街道办事处、社区在职党员、辖区单位党员干部和社区党员糅合在一起,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动员、引导、团结党员干部,共同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社区建设。

2、加强社会管理的改革推进,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在社区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下,社区是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协调下开展工作。街道办事处应尊重社区的自治权利,帮助社区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的自治功能。民政、劳动、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重心下移社区,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对有些行政性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委托给社区承担,或者派人进驻社区工作,应与街道办事处联系,通过街道办事处协调后进行,同时必须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做到“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建议人事局、社区办等单位联合制定出社区干部待遇标准,做到因岗定人,因岗定酬,消除社区与社区之间待遇不平等现象,防止自定待遇标准,发高津贴、补贴而欠工资。同时,大力推行激励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定期考核社区居委会和服务站的工作,并予以表彰奖励。

4、健全协管员运转管理。建议由社区办、人事局或者街道办事处制定出台协管员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座谈,开展业务培训,使协管员不断熟悉协管业务,提高协管能力。同时由社区与协管员签定工作责任书,明确协管职责范围,增强协管责任,保证各项协管工作顺利完成。完善协管员监督、考评制度。以群众满意度和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依据,以此调动协管员的积极性,让协管员真正发挥作用。

5、加大社区工作者培训力度。要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上级职能部门或者业务科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操作技巧、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不断满足社区事务日益增长的需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街道办事处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竞赛活动,推进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提高。

6、让社区经济尽快发展起来。受市场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社区在发展经济上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对于没有造血功能的社区来言,社区正常支出难以维持,如果再依靠自身发展经济就更难了。所以,建议上级部门争取、制定一些发展社区经济的优惠政策,或者减免部分税费,好让社区经济组织小步快跑,早日摆脱“贫血”症状。

2011年4月19日

第二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思考.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断显现。作为社会管理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公安机关,如何以全新的思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一个重大而又亟需破解的实践新课题。结合鱼台公安分局工作实际以及对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学习领会,就如何推进我县社会管理创新作些思考和探讨。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鱼台县公安分局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破解长期制约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创造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贴近辖区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管理机制,并取得了一定实效。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逐年上升。主要做法有:

(一)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一是确保组织管理、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督查考核、宣传发动“五到位”,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流管工作合力;二是通过民警采集录入、信息员收集报送、出租屋房主、聘(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主动申报、网络平台收集、成员单位报送“五渠道”,确保流动人口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三是通过访查、互查、清查、倒查、查处“五查法”,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控;四是采取以房管人、旅店式管理、分层次管理、以服务促管理、加强流出人口管理“五举措”,灵活管理方式,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当好“治安保姆”,加强农村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一是联合学校建立留守学生详细档案,并进行分类建档、分类施救,着力做好少数有涉足违法行为倾向学生的教育挽救工作。二是加强与学校和留守学生父母的联系沟通,互通信息,共同施策,形成良好的教育互动氛围。三是加强校园及周边秩序整治,营造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四是将“问题”留守学生列为重点帮教对象,建立定期汇报和定期走访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教和管控措施,同时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监护,及时教育和纠正其不良行为。

(三)开展矛盾大排查,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效能。即由责任区民警、村治保主任联勤联动,充分发挥乡镇、司法干部的专业技能和治保主任人员熟、群众基础好的优势,互动配合,多力合一,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一些复杂疑难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还积极争取到赋予派出所对治保调解主任及成员的建议任免权、考核使用权和工资发放权,有力提高了基层治保调解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四)创建“信息员工作法”应用平台,以情报信息主导打防管控。即以各派出所为单位,在全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中广泛物建信息员,充分发挥信息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获取各类基础信息和预警性、深层次的情报信息,并通过“信息员工作法应用平台”,强化情报信息采集、上报、研判、应用等各个环节,较好地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化,做到了准确预警、防控在先、打击精确,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动权。

(五)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创新网吧管理模式。根据网吧实名制的检查情况对网吧实行分级监管,以2009年以来网吧规范经营程度作为标准,将全县网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层次,实行分级管理动态模式。将管理有序、守法经营、无违规记录的列为一级,对一级网

吧,每季度检查一次,实行无举报不查;将管理不力,偶有违法经营的列为二级,对二级网吧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将管理无序、经常违规、群众反响强烈的列为三级,将三级网吧纳入严控范围,实行不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从严惩处。三级可以相互转化,半年一评,自今年分级监管以来,网吧管理效果明显。

(六)开展“视频巡逻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2009年在全县建成城乡动态监控系统,在城区繁华地段、主要街道、工业园区、居民区、要害部位等违法犯罪高发区域实行视频巡逻。通过“视频巡逻机制”,全县可防性案件逐年下降。

二、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管理理念僵化守旧。求稳怕乱,对上级决策部署生搬硬套、照抄照转,习惯用老思路老办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创新意识;不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面对矛盾问题束手无策;管理方法简单陈旧、管理程序繁琐,重管理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护航轻导航;习惯使用大清理、大整治等粗放式的管理,“头痛治头,脚痛医脚”,鲜有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措施。

二是社会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犯罪的流动性、智能型、职业化特征日趋明显,静态、被动、粗放的管控措施已经难以奏效;取消暂住人口管理收费和特种行业审批后,靠行政约束和经济制裁管理流动人口和特种行业的方式已经弱化;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境外非政府组织大量涌入,但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现象比较突出;互联网迅猛发展,单靠“封、删、堵”方式控制舆情、管理虚拟社会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

三是社会管理机制运行不畅。从外部看,由于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没有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结果往往导致公安机关一家东奔西走、孤军奋战、管不胜管。从内部看,公安机关自身的组织结构、警力配置、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警种之间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导致办事效率和质量不高,执法公信力下降,影响警民关系和谐。

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一)增强“四种意识”,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一是要增强“民本”意识。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到重大的民生问题,公安机关要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不放松,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理顺社会不满情绪,最大限度地舒缓社会紧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期待。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的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切实让群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到快捷、便利、文明、和谐和实惠。三是要增强“互动”意识。最大限度地争取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依托新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管理主体,尊重社会自治,助推社会自律,利用社会资源管理社会事务,充分挖掘和利用蕴藏在广大民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从单一行政型社会管理向互动综合型社会管理转变。四是要增强“成本”意识。要强化警务成本意识,让有限的警务资源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警务资源效能的最大化。要改变大清理、大整治等粗放式的社会管理习惯,摒弃注重轰动效应的短期行为,切实考虑“投入产出”问题,尽可能减少低效警务、无效警务、负效警务,做到精耕细作,务求社会管理质效。

(二)把握“五个重点”,改进社会管理手段。一是把握实有人口管理。要以“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车管人”为有效抓手和平台,加强对“人”这一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的管理,对常住人口按居住地实施管理,对流动人口管理,做到既要依法加强管理,又要提供优质服务,可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让流动人口享受居住、就业、就医、教育等方面的优惠和服务,吸引流动人口积极主动办证,自觉自愿接受服务管理;同时既要加强流入地的管理,又要加强流出地的管理,防止形成管理盲点。对重点人员的管理,要建立以动制动管理机制,在提高发现率、在控率和处置率上下功夫,严防漏管失控。二是把握行业场所管理。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容易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屋等重点部位,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美容美发等重点场所,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物流、快递等新兴行业,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等重点物品,加强日常监管,在防范管理中确定打击重点,在打击整治中发现防控漏洞。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真正做到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大社会治安的安全系数。三是把握矛盾纠纷化解。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情报信息上,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重点人员的新动向,深入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强化综合分析研判,及时上报党委政府,服务决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依托信息员工作法、四位一体联调联处等有效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群众提供多元有序的诉求表达渠道,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要突出初信初访办理,加大解决疑难信访力度,落实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避免矛盾激化。四是把握虚拟社会管理。要改变以往单靠“封、删、堵”方式控制社会舆情、管理虚拟社会的做法,探索“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新途径,强化对虚拟人员、虚拟社区和相关行业基础管理,实现动态实时掌控,实现网上管控与落地查处相统一,打赢网上网下两场战争。要以加强“网民”虚拟身份信息采集为主线,积极推动落实网络网址、网民上网等实名登记措施,摸清网上网下活动轨迹,加强网上虚拟人员管理。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着力提升运营商的自律水平,维护良好网络秩序。要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引导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和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快速反应、综合治理的网上工作格局。五是把握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不仅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提供优质服务,如建立“流动车管所”,方便群众办理车管业务,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理赔机制,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全面推行消防监管错时工作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出入境部门要开展温馨提示服务,防止出国留学、务工人员上当受骗。要抓隐患排查整治,抓制度落实执行,抓业务监督指导,抓责任倒查追究,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安全监管,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发生,减少群众损失和社会影响。要健全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危机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四项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效能。一是建立“社会化”管理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公安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但绝非包打天下的“唯一力量”,要充分借力,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推动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齐抓共管、联合整治、联合行动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格局,实现由“社会管理国家化”到“社会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本位转换。二是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要按照公安机关简政放权、强化监督、依法监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

解矛盾、排忧解难,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社会成员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自我管理的职能,科学界定和划分各自职责,共同履行社会管理主体的义务,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管理主体不再定位模糊。三是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要充分依托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当前重点是要强力推进“大情报”系统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和纠错工作,确保各类社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联动使用。要强化信息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和网络平台的服务应用,在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警务活动中发挥信息化的核心战斗力作用。四是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提供队伍保障。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队伍。要通过实施“育警、励警、强警、律警、惠警”五项工程,激发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队伍和素质保证。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和典型引路的激励导向作用,将创新工作纳入重点目标考核之中,科学设置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同时注意发掘培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亮点,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品牌,引领全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水平。

第三篇:公安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浅谈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时代背景下,应主动顺应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立足职能,因地制宜地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模式,解决当前发展中社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稳定,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既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县公安局积极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清障开道,响亮地提出“打霸除恶等同命案必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重于泰山”口号,强势推进打霸除恶向重点领域、行业、区域和村居延伸。坚持“露头就打、不露头就挖、打早打小、除恶务尽”的斗争策略,动真碰硬,重拳出击,形成了以城区为主,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常态化斗争格局。同时,瞄准“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两大目标,出台优化发展环境举措和服务经济发展承诺,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将服务的触角前移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零距离”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主动把公安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中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全力推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的意识。把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使每一项任务的提出、服务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坚决执行。二是要继续深化打霸除恶专项斗争。围绕“摸排整治”和“打击处理”工作主线,确立“挖老”、“打新、“铲小”工作方针,创新建立常态联动、协作机制、易涉恶场所(行业)定期联系机制、线索摸排机制、专案挂牌攻坚机制和提高打击效能考核培训等长效严打机制。三是要深入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第一警务”的理念,改进户籍、出入境、消防管理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企业涉稳风险等级评估、预防经济犯罪协作配合等机制,开展“保姆式”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立足公安机关的打击职能

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是管理社会、维护稳定的基本职能,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最基本要求。近年来,县公安局把社会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防范“两抢一盗”破案攻坚和“零发案日”“双竞赛”活动、“断油行动”、“断腿行动”、“猎鼠行动”等,设立流动红旗和奖励基金,采取离职追逃、离职破案等超常规措施,坚持每周两次开展专项清查行动,并把“破小案”作为维护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和谐、惠及百姓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指数逐年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公安主业,充分发挥打击职能,全力做好社会治安防范和稳控工作。一是要坚决遏制“两抢一盗”案件多发势头。依托“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以“打团伙、打流窜、打系列、打职业、抓现行”为重点,运用蹲点守候、巡防布控、特情提供、阵地控制等手段,采取以动制静、以快制快的战术,联动联勤,全力遏制“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发。二是要打造立体化动态防控体系。按照“一警多能,合成化作战”的目标,落实“防线”、“守点”、“巡面”的巡逻防控力量,推行“红袖标”工程、“警治联勤”等群防群治工作模式,织牢“城区专业化、农村社会化”“两化”防控网络。三是要深入开展“零发案”创建。充分利用网络、短信平台等载体,落实心防、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动员开展邻里守望、义务巡逻等防范活动,推进“警铃入户、十户联防”、简易红外报警等小技防建设,努力减少和降低各类可防性案件发生。四是要全力打造“天网工程”。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整合社会面技防资源,大力推行以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报警系统

为主要内容的“天网工程”建设,力争实现对所有乡镇街道、交通要道、重点部位全面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善于破解社会管理的难点和新问题

维护社会治安、提供良好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的期待和要求。需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举措。近年来,县公安局全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公安长远发展的难题和瓶颈,推行实有人口、房屋“双实有”的管理模式;制定虚拟社会管控方案,建立舆情观察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会同教育部门建立校园警务室,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在县电视台、电台设立交通曝光台,建立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先后推出“民生警务直通车”、运用“平安大家谈•警务广场”、“警民时时通短信服务平台”、“网上公安局”、“警方微博”等一系列惠民、便民、利民措施,社会管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对基础性、源头性问题深入调研,及时填补管理空白、弥补执法“短板”。一是要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要建立常住人口信息定期抽验、核查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监督检查,落实业主和出租房主的责任,实行案前管控责任倒查制度。建立完善重点人员逐级报备等制度及高危人员信息预通报制度,提高重点人口列管率和控制率。二是要创新虚拟社会管理问题。提高网吧实名登记率、安全管理系统在线率,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网络评论员队伍,跟踪掌握重点人员网上活动情况;建立网上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机制和重特大案件、命案同步上案制度,提高侦察打击、防范控制能力。三是要提升治安行政管理水平。运用“警方微博”、“公安在线”等,走进“虚拟社会”,关注民生、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热点。每周至少开展两次以上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岗”创建活动。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推广娱乐场所分级管理办法。完善“加急服务、上门服务、提醒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等措施,擦亮窗口形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考虑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

只有长期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加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安事业科学、跨越发展。近年来,县公安局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突出科技应用,着力提升信息化治安管控能力。组织实施“大走访”、“百警联村”惠民工程、“百警驻企”安商工程、“百警进社区”便民工程,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全部推行错时工作制,变“全时警务”为“时效警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了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三百”工程的深入实施。在“百警联村”、“百警驻企”、“百警进社区”工作中,深入开展“便民警务日”活动,主动提供便民服务,精心打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品牌,务实高效的服务群众品牌,公正亲民的公安形象品牌。二是强化信息研判和应用。坚持每日收集,每周汇总,每月综合,每季评估、每年深度研判情报信息。及时发现、分析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布预警信息,实现精确制导、精确指导、精确评估,提高情报信息的研判水平。三是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深入开展“立办结案”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完善民警执法档案,健全执法监督及执法考评体系,建立执法质量动态考评网上晾晒平台,创新示范案卷评选机制,提高执法质量,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

第四篇: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阿荣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作者:陈腊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4更新时间:2011-11-1

5阿荣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近年来,阿荣旗明确了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围绕以推进农业党建功能区建设这条主线,从强化部署、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创新载体、发挥作用等方面入手,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党员分类管理”、“流动党员鸢式管理”、“支部加合作社”、“党员致富行动”、“三联三帮四促进”、“双百工程”等活动,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人心、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为加快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主要做法

从“三个创新”入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创新管理主体。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双百工程”“支部加合作社”“双承诺”等主题活动,结合全旗农民富腰包工程,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透明度,建立村级事务公开、公正、公平议事机制,促进了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二是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深化党员“双示范”、“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为党员管理社会搭建良好平台,促其在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中发挥党员服务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下移社会管理的重心,还社会管理的权力于社会和公众,完善村民自治功能,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加快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2、以社会稳定为中心点,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模式,建立“以党委政府为统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旗乡两级大调解工作中心为平台,构建了以综治、司法、信访、维稳为骨干,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互相配合、齐抓共管,集预防、调处、稳控、追责为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者的有效衔接。二是强化外来人口的有序管理和服务。以党委牵头,乡镇派出所、计生服务中心为主管部门,对外来居民摸排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入住信息、工作信息及生活信息,并对子女入学、就业安置等诉求及时给予解决,变防范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为农村社会稳定做实基础工作。三是强力缩小城乡党建资源的差距。结合民营企业家、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三驻村”工程等活动,在全旗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以“三联三帮四促进”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帮联”活动,组织148个机关事业单位、27个非公企业、8个社区分别与148个行政村和4个乡镇社区建立“城乡党建统筹链”,通过开展“四个一”“四帮四促”“三进三查三提高”等活动,切实在全旗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3、以完善机制为切入点,创新管理思路。一是完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把社会管理相关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

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对发生的重大信访问题,强化责任追究。二是建立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将党员科学分类分别实施在职党员敬业奉献、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鸢式管理、弱困党员扶志帮扶、代表党员履职建言,激发各个层次、各个类别党员的内生动力,为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管理人才。三是建立党建宣传教育体系。充分运用农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阿荣旗党建网站、党建信息手机报等媒体,全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引导农民发挥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讨论决定农村的公共社会事务,为加强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1、在整合社会资源上下功夫,凝聚社区创建力量。一是夯实社会管理组织基础。以“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立体化”为目标,在社区推行 “四建四延伸”设置形式,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大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社会管理体系。目前,12个社区党组织建立27个党小组。二是创新辖区共建服务载体。采取多方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开展共驻共建。2011年,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83份,辖区单位为社区解决活动经费4万余元,为弱势群体捐物15万余元,城乡社区联建的“苗木基地”初步赢利1.6万元,增强了辖区内单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交流与沟通。三是开辟网络共建服务资源。依托“阿荣党建网”“阿荣政务网”“向阳社区服务网”等网站,实施社区政策法规性文件、业务流程、动态信息、业务办理结果等全方位公开,建立“网络课堂”开辟特殊群体教育培训平台,向社会延伸服务触角。

2、在科学管理社区上下功夫,提高居民满意指数。一是着眼于提高素质,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及待业青年中挑选优秀人才,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班子成员。并加强社区干部的域内外培训,通过典型交流、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办事、执行政策、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着眼于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社区居务公开。健全社区民主决策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居民代表联系制度及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等,全面推行社区“四议两公开”,拓宽听民声、知民意、纳民智的制度化渠道。三是着眼于居民参与,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广泛发动在职党员、无职党员、退休党员及居民,积极组建了51支志愿者服务队,健全了志愿服务体系,在法律援助、家政服务、敬老助残、留守关注、转化后进等十大服务上发挥作用。

3、在拓展社区服务上下功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注重源头治理,着力化解社区矛盾。坚持“大调解、大走访、大帮扶”工作机制,设立大调解工作岗位。同时,在楼院开展“三员保稳定”活动。目前,社区调解各类民事纠纷案件564 起,调解成功率达96%。二是注重扶贫济困,着力救助弱困群体。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提高社会就业率,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廉租房保障体系建设,普遍设立爱心超市、爱心捐助站及留守儿童“爱心小课堂”,拓展救助范围,提升救助能力。2011年,新安置就业261人,那吉镇医疗保险新增5000人,新建廉租房750套。三是注重心理疏导,着力畅通诉求渠道。整合干部群众调解力量,建立社区调解室、“阳光谈心室”、党代表工作室,开通社区便民服务热线,设立社区举报信箱,畅通社区居民诉求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取得成效

自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以来,阿荣旗充分调动了社会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的热情,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欢迎和衷心拥护,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管理的服务体系。基层党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社会管理的根基所在。近几年,阿荣旗从加强完善社会管理场所建设入手,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社会管理场所,筑牢了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把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整合相关资源,建立管理体系,消除管理“真空”和“死角”,为社会管理提供组织基础。

二是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目标,激发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采取志愿联建的方式,组织退休干部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在农村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目标,实行民主管理,引导村民成立自治性组织,促使群众自己争取自己的利益,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能力。一方面,深入开展“大帮扶”、“大结对”、三联三帮四促进”、“双承诺”、党员一日保洁、一日捐献、社区义工奉献日等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居民救助社会弱困群体的热情。今年全旗党员共承诺为民实事1.4万余件,现已履诺1.25万件;全旗党员干部与弱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1001对,投入帮扶资金累计达到40余万元。另一方面,以“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为总抓手,以“全市充分就业示范旗”创建活动提高就业率,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达到90%、97%和95%以上。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社区服务社会的能力。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机关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依托“十进社区”、在职党员服务在社区、“温馨365工作室”等活动载体,整合辖区单位、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行“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式,在社区重点开展了托老携幼、家政便民、爱心超市、残疾人技能培训等服务,切实增强了社区困难群众特别是退休老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目前,社区建立托老所5个,基本保障了社区空巢老安享晚年。

三、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正不断增加,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公共服务有限,社会管理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管理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社会管理人员馈乏,满足不了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需求。二是参与意识淡薄,社会管理力度不够。部分党组织对社情民意综治维稳情况了解不多,且社会管理和稳定工作比较麻烦,不容易出成绩,致使部分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意识不浓。三是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难度增大。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城市中的自由人增多,并且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区寻找就业机会,暂住人口大量增加,社区对实有人口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四是行政负担过重,社区自治功能不强。社区建设多由政府主导,社区资源主要由政府配置,并且社区居委会承担的更多是某些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事务,而这些导致居委会主要是“向上看”,社区自治功能却被削弱,基于这样的基层权力体制,社区组织往往很难对社区自身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进而很难让社区居民产生归属感。

四、对策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1、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通过开展双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中以身作则,并发挥扶贫济困、化解矛盾、心理疏导等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同时,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党员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记录、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使志愿服务成为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经常性活动。

2、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发展民生事业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要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思路,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城乡对接。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3、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化解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矛盾产生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全面推行流动党员鸢式管理法,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管理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发挥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作用,促进流动党员成为返乡创业、带动致富、遵纪守法的党员典范。要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建立以旗乡两级调解员为主,党员调解志愿者为辅的调解队伍,全力做好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解工作。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抓好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评比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注重与增强社区自治功能相结合。增强社会群众自治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程序,提高社会群众自治能力。同时,基层党组织要重点引导培育三类中介组织,即:休闲娱乐为主的活动类组织、维护群众权益的权益类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服务类组织,依托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自治格局。

第五篇:幸福社区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社区多种力量全面参与消防安全检查

幸福社区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依靠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和寻防队员,充分发挥社会单位管理员、物业保安和居民楼长等基层力量,全员参与消防检查和隐患排查,消除了管理忙去。社区工作人员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社区民警落实每日一查制度,对辖区单位开展督查抽查;寻防队员落实消防职责,每天开展防火巡查;其他多种形式的基层防控力量接各自职责开展消防巡查检查。对检查排查出的火灾隐患,督促单位场所进行整改,整改不了或整改不到位的,社区统一汇总后移交街道安监消防办督促整改。“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各种防空力量充分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效地确保了社区的消防安全。

幸福社区警务室全面落实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内容

近年来,吉林市公安局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消防主推、乡镇街道主责、资源力量整合、全民广泛参与”的总体要求,转变思路,大胆创新,制定出台了《吉林市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暂行规定》,江派出所消防工作纳入公安机关常态绩效考核,切实把监督管理重点落到了火灾事故多发的场所,“三合一”场所和居民小区,极大提升了派出所消防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履行九项职责,使民警在消防监督执法中“担得起”;明确五项检查内容,使民警“能干好”;坚持五项制度、完善三项登记、规范三项档案,使民警“干得好”。“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民警分别沉入三级网格,配合指导乡镇办事处、农村社区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并落实了符合全市实际情况的派出所消防监督模式。

履行九项职责

1、掌握管辖单位消防工作基本情况,及时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主管公安机关报告情况,提出消防工作建议。

2、指导、监督管辖单位落实消防安全领导责任制,健全消防制度,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3、依法对管辖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对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管辖的单位督促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整改火灾隐患,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4、检查管辖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及内部装修,改变使用性质建设工程的消防审核审批情况、竣工后的消防验收情况和备案抽查情况;

5、对管辖范围内新投入使用的和新开业的公共聚集场所,按照规定进行消防安全初步检查,并在《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上签注备案意见,公安消防机构根据备案意见受理申报材料;

6、组织指导管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群众消防意识;在重大节日、农业收获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乡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建议、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

7、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对属于管辖范围的依法进行查处;

8、参与辖区内火灾事故处置工作;

9、法律规定和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其他消防工作。

下载关于幸福小区社区社会管理实践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幸福小区社区社会管理实践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宁区推进小区自治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街道社区服务型 党组织管理服务小区(院落)的 实 施 意 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关于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深入开展全市城镇社区“六园一港......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五大”转变做强管理基石http://( 2011-08-05 17:36:35 )来源:四川日报第06版 □黄进(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相关新闻背景:绵阳涪城区成功做好社会管理的“五零工作法”......

    社会管理创新社区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多年的社区管理工作使我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了一定的,特别是学习胡锦......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深化代访维权职能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项目报告基层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地,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敦化路街道所属社......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和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对妇联组织履行职能提出了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税收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税收实践与思考 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促进征纳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长......

    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

    加强社会管理 给力幸福广东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幸福新城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方案

    幸福新城小区服务管理方案 A1区:中班加强巡查,每小时巡查一次。设立巡查登记记录本,每次巡查要签名登记。加装摄像监视系统。 A2、F区:加强出入管理。住户出入必须用门禁卡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