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发展规划
冯官社区发展规划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温馨社区和以人为本,从社区基本情况出发,紧紧抓住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人民满意、人民高兴、人民拥护为根本出发点。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形成特色的思路,立足高起点,探索新途径,以管理智能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系列化、建设特色化、指导科学化为目标,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契合点,努力建设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绿色文明的新型社区,实现社区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跃升。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要建立制度,完善有关政策,广泛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加与社区工作,动员社区党员、私企职工和在校学生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二、建立一批高质量社区工作者队伍。重点是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整合有效资源,将村后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放到合适岗位,形成“一帮一带一扶”的模式,充分锻炼其工作能力。这样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形成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在推进社区建设中扮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扩大社区民主,实行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根本。社区建设要紧紧围绕民主政治建设和保证社区居民自治,健全民主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要采取必要的民主形式,开辟民主渠道,保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内重大事务的管理、决策、监督。
四、将环境保护列为社区重要议事内容。由主要负责人分管,有健全的创绿领导小组,有全套的创绿计划和工作思路。积极搞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管区产生污染源单位的监管力度,各类污染源必须按标准得到彻底治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坚持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环保并定期举行培训,形成“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的良好氛围。
五、面对今年机械制造业不景气的局势,继续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即服务企业、服务投资者、服务项目),组织村“两委”一班人对村内私营企业主进行逐一走访,座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企业主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主提供融资担保,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篇: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为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全民终身教育,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步伐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全面推动社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http://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区
建设,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二、基本目标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全体社区市民为教育对象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系列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保障社区成员受教育权利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两个文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社区要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下列目标:
进一步推进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组织教育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
有计划地发展各类市民教育,实现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基本构建社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实现纵向社区、共建单位,贯通的全方位覆盖教育;实现学者有其校的多种方式、途径的创新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楼群,为最终建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市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社区。
三、主要任务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1.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
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主管社区教育的副主任、委员、社区共建单位负责人、辖区学校、单位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和聘任街道、市有关教师为成员。委员会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
社区教育委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室”,具体负责制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研究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等;推进规划的落实,对社区教育进行指导、联系、服务;组织培训社区教育的有关人员等。
2.建立社区教育协会
依照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协会,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群众组织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协会作为社会参与的群众组织,主要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宣传、推进社区教育。会员包括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志愿者等。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干部、社区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街道主管干部组成。
3.设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
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要在多功能、服务型、开放式特别是在提高市民素质
教育开发上,发挥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为加强协调和统筹,负责制定社区教育计划,指导组织社区教育培训,编写教材,协助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实施对文明市民学校的组织指导。
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1.健全三级纵向培训网络
一级为社区党校;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
二级为社区居委会文明市民学校。朝着三个自我的方向,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建设。
三级为社区其它的市民培训学校,“学生假日学校”、“市民各类培训班”。实现教育培训实体五有即健全的组织管理、适用的教育场所、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用的市民教材、必要的教育投入。
2.建设各类教育指导服务小组,健全横向网络
发挥特色优势,健全五项教育工
程,在五个指导服务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建设,合起来分别为:普法教育、健身教育、妇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社会文化、婴幼教育、青少年教育、成年人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http://教育、老龄教育、特殊教育、外来人口教育,在街道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成不断完善的专兼职教育的横向网络。
形成适应社区市民多种需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和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灵活的大教育体系。
1.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市民实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
2.发挥基础优势,为社区适龄人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
3.统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利用市技工学校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体,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力量和社会力量办学
实体作用,提供多样的职业文化教育培训;
4.充分发挥三级学校的作用,并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会经济生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普及等培训服务;
5.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协同社区内中小型企业推进教育制度的建立,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6.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外教育活动;
7.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指导小组作用,针对专门人群、专项需求,提高胎教、特教、家教、外来人口教育、妇女教育、医疗保健、婚姻教育、老龄教育等专门教育、专项教育的水平。
推进具有时代特色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21世纪成为人人皆学之区奠定基础。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社
区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选聘、兼课、培训方式,使之成为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化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
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社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部门,设立社区教育研究室,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并与社区教育协会的工作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取得研究成果。与市中学合办不定期《社区教育》小刊,做好经验交流、理论成果推广以及咨询服务工作。
四、保障措施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和市、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的学习贯彻、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窗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宣传窗重点栏目要增加社区教育的宣传内容。
探索社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纳入到社区干部干部、骨干居民、学习型典型家庭示范户的学习之中。
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
实现社区教育的三个纳入:即纳入社区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区社区建设的计划、纳入文明社区创建计划。
实现对社区教育计划的三个督查:即人大、政协代表的法律督查、社区居民代表的民主监督、街道及上级的工作督查。
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结合社区教育实际,每年安排社区教育经费,每年递增8%投入,采取向单位赞助经费,市民个人投入,上级补助和社区自筹,用于增加设备、改善条件、开展教育培训及咨询等。
加强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
区科普、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深入进行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社区人口素质等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辖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其他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单位等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社区成员开放必要的教学场地和活动设施,为社区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服务。要在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建立稳定的三大教育教育基地。
依据上级街道、市的有关标准,适时评选社区教育的先进楼群、先进家庭示范户、先进个人,抓好典型,表彰先进,全面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附件:社区十大教育培训工程
1、大力开展下离岗市民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市民掌握1项实用技术。在培训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以培训为手段,提高市民上岗技能素质。、大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主要的知识培训,市民每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每年达到3000人次。、科普知识培训。按照现代新科技知识培训市民,每年计划完成200人以上培训的骨干培训目标任务。
开展岗位技能证书培训。推荐市民,向街道或市劳动与就业中心推荐培训人员,以专业的单科教育,取得证书培训。
2、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每年至少有一个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并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标准组织实施。
3、开展计算机和外语培训。联合社区有关单位,对市民开展计算机培训,学习办公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软件,每年培训不少于50人。同时,对青年人开展英语培训,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利用节假日对中、小学生开展上述活动。
4、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为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
社会的认知能力,增长社会知识,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1—2次的青少年社区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做出安排部署,年底撰写活动总结。
5、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劳动,文明经商,力争培训率达到80%以上。
6、坚持开展法律、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教育。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橱窗等形式加以宣传。
7、开展文明生活教育、心理和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意识,反1 2 下一页
第三篇:健康社区发展规划
一汽金色欧城社区2010年建立健康社区发展规划
我社区将“建立健康型社区”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维护和促进健康不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的事,而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加强社区行动,开发社区资源,动员人人参与,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发展的重要策略。社区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为社区健康目标服务,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社区健康教育已向社区健康促进发展。按照街道有关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现将我社区这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健康促进的核心是把社会的健康目标转化为社会的行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从整体上对社区群众的健康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其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涉及个人、家庭、群体身心健康,贯穿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各个方面。因此,她是一项多部门合作的综合体现。搞好社区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取得社区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争取社区卫生机构、社会团体及各单位的协作,动员社区每个家庭和群众的积极参与。
1、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网络
社区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分两类:一是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教育纵向网络;二是动员社区各单位协同参加,由社区领导牵头,教育、卫生、新闻、财政、环保、社区群众团体等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教育横向网络。网络实行双轨管理:一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组织和业务指导;二靠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干预。两条渠道,对口管理。建立健康教育目标岗位责任制,纳入有关工作的考核内容。社区健康教育所是两轨的结合点,负责全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监督与评价。
2、发挥家庭作用,实施健康教育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区生活中最为普遍和最基本的群体。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每一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既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对象,也是社区组织与动员的重要力量。家庭妇女,在家庭健康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培训家庭保健员、开展评选卫生文明家庭等活动,是家庭动员的较好形式。
3、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
人人参与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健康教育成败的因素。社区人人参与,一方面是指社区领导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规划的设计、执行与评价的全过程,包括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评估社区资源,研究活动策略及具体活动的实施与评价;另一方面是指社区的成员把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作为维护自身和社区健康的行动。形成人人关心社区健康,个个参与健康教育的风气。
二、社区资源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能源和基础。只有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精神和自助、互助能力,实现在相互合作和互惠互利基础上的资源共享,才能使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持续发展。有关的社区资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包括社区健康教育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居民中自愿无偿参与社区健康教育行动的志愿人员,或能够积极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社区居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并参与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能提供援助的领导干部和职工。社区健康教育人力资源靠我们的不断开发。
2、物力资源:包括社区现有的文化场所、设施;或开办健康教育学校所需的教学场地及教材等。
3、信息资源:包括社区信息部门的有关信息情报,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的建议,决策及活动实施后的信息反馈。
三、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
四、把建设“健康社区”作为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基础调查,配合卫生创建活动,做好健康知识传播和技术指导工作。动员社会各行各业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汽金色欧城社区
2010年1月10日
第四篇:社区民主建设发展规划
社区民主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镇社区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氛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
1、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新体制需要,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镇现有社区规模作合理调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2、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建立社区服务网点,解决社区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图书室;让社区有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让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3、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管理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4、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
5、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四、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按照“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在2007年底以前全面完成所有城镇居委会的规模调整,实行“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体制。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所有社区都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制度,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学习和参加社区活动制度,逐步把企业离退休党员、社区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探索建立起一套社区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
社区民主建设发展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五篇:社区三年发展规划
社区三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全市城市社区建设,构建和谐晋城,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
(一)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需要,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城镇现有社区规模作合理调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在3年内使全市80%以上的城市社区有建筑面积不低于30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使80%以上的城镇社区有不低于15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00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200个,使社区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00个;建立100个社区图书室;使90%以上的社区有居民文
化体育活动场所;9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管理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中介组织运作、社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
(六)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力争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
四、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按照“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完成所有城镇居委会的规模调整,实行“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体制。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所有社区都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制度,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学习和参加社区活动制度,逐步把企业离退休党员、社区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探索建立起一套社区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进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适应社区工作者队伍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到2007年使交叉兼职的比例达到50%以上。
2、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营造“热爱岗位、情系社区、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业务培训。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县(市、区)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座谈、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授课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建立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保障机制。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含社区专职工作者津贴)纳入市和县(市、区)财政预算,并使社区专职工作者享受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确保其工资福利待遇达到当地城镇人均生活水平和最低职工工资标准;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达到省里规定的标准,并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给予提高。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到2007年,全市至少组织15000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4、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在2006年以前,将晋城城区和高平市区所有社区的电脑配置到位,初步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立即着手开发晋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在政府领导下,有效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力争在2007年建立起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认真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方案》的要求,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包括“五室三站一场所”(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劳动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和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改造建设的内容之一,搞好规划,分步实施,限期落实。晋城城区和高平市政府所在地的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每150户25M2标准配置;阳城、沁水、陵川等县政府所在地按每100户20M2配置;其它乡镇按每个社区不低于100M2配置。改建和新建小区的配套服务用房采取政府出一点、开发商按规定提供一点、税费减一点、单位和住户支持一点的办法,按集中、实用、方便居民的原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落实到位。到2007年,全市80%的社区的配套服务用房达到规定的标准,并有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
2、抓住和利用第二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机遇,全面拉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3、广泛集聚本地区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赠,积极吸引外资,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于部分因客观原因造成无法配齐管理服务用房的社区,各县(市、区)应通过购买、置换、承租、改造等方式予以解决。
4、整合现有资源。调剂、利用驻区单位现有各项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五)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投资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到2007年,晋城城区、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基本建成以街道(镇)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县(市、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备好社区专(兼)职计生干部,落实好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
育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协会小组,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七)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社区警务改革力度,按照“一区(社区)一警(警务室)”的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结合实际调整民警责任区,实行“一区(责任区)一警(警察)”、“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实现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切实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落实普法措施,建立流动普法站,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教育,有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组织要在所辖社区设立接待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加强市容、环境治理。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八)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
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确立创建目标,落实创建措施,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城和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建设向高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城区要在推进民主自治、深化社区建设上狠下功夫,推动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争取在2005年底建成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在2007年前将晋城市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其余各县(市)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3年内,争创1-2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2-3个“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通过典型示范,推动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全市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凡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和全市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的,由市政府分别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规划精神,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召开会议,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本规划的全面落实。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在社区建设中统揽全局、宏观管理的领导职责,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本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城区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社区建设作为今后几年城市工作的重点,统筹安排,统一实施,务求实效。
(二)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工作平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社区,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群众。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市社区建
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领导成员及其成员单位实行定点联系社区制度,做到“帮扶有目标,活动有计划,内容有落实,成果有体现”。
(三)完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各项优惠政策,推动社区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实体,努力实现失业人员的自谋职业和再就业。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实现社区建设制度规范化、管理法制化,把政策引导、行政监督、指导管理落到实处。
(四)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补贴)等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和社区工作的需要逐年有所增加。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有奖募捐资金的投入,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