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时间:2019-05-14 15:2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第一篇: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摘要:“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西部大开发最高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据此,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包括生态人文主义、公共理性精神、内在人文素质三个基本内容。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精神需要普及化、大众化,这就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

关键词:西部 大开发 人文环境

一、西部大开发与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地位

20世纪未的1999年6月,***同志在西安公开宣布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关键战略之一。定名“大开发”,意义非比寻常!时间倒数1千年、2千年、3千年,除了新中国当前,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哪个人提出过这样的主张。“大”的意思自然是“全”,它蕴含“整体的”、“全面的”、“无所不备的”等众多意义。历史上局部性的西部开发曾发生多次,但是与今天的“大开发”在层次上不可比。我想叫“大开发”,大概原因就在这里。“开发”,当然是指在特定的世界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西部朝着历史的善的方向发展,根本上是指西部综合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潜能等的开发。这样看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历史选择活动,是一项开放式的系统工程。西部人特别荣幸,荣幸大有作为,能够亲手参与到转动历史、创造未来的跨时代行动中来。可是,这项工程是如此复杂,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次吃螃蟹”。社会-文化系统是个开放的巨系统,转动历史的合力来源千头万绪,各种因素、变量及其关系错综复杂,究竟从哪里下手?回答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科技先行、市场化先行、教育先行等等。既然有众多答案就值得辩论,以减少歧见,留下真知。本文不打算逐一讨论每种可以设想到的意见。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系统是有层次性、有序性和机制性的。具体到任何一种社会系统动力学模式而言,文化的变量,如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recognized environment)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p76),因为正是文化变量使得社会合理化、制度合法化、行为规范化。如果我们忽视了文化变量就等于漠视社会运动中最基础性的东西。本文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从整体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人文环境状况是控制西部大开发深入持久发展的瓶颈,人文建设是西部开发工程大厦的社会地基也是其拱心石。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上来,有广泛的依据。

其一,根据历史批判理性,我们应当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恪守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没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创造的人文环境,就很难培植出西方近化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1600年-1900年之间中国却变得大大落后于西欧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停留在过去人文观念上无所事事、缺乏创新。处于中西盛衰消长之际的明代是关键时期。当时人文新陈状况如何呢?明代思想家中王阳明(1472-1529年)的影响最著,但他与同时代的西方人文主义大师比起来显得未免寡浅。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个性化、异端化倾向颇重的思想家,如王廷相(1474-1544年)、吕坤(1536-1618年)、王艮(1483-1540年)、何心隐(1517-1579年)、特别是李贽(1527-1602年)等,但他们的思想种子最终的结局象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样不能形成气候。因此传教士传到中国的科学、西学终究未能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森林。两相对照,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先导及其肥沃士壤,就没有社会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漠视进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规律,我们会再次步入实践的误区。

其二,根据科学批判理性,自然科学万能论、科学主义都是独断论,都是违反科学史实际和科学家实践活动本性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不同学术传统,尽管二者时或平行、时或交叉、时或环动、时或渗透,但是毕竟二者有不同的对象、出发点、价值观、信念、方法、规范和模式。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两种传统的关系方面,目前我们极易犯范畴误置的毛病而流于取消(人文学科)论、对立论、主次论等。放眼审视人性和文化史,不难发现人类有其固有的人文独特性难题,事实上原子弹爆炸了,基因工程发明了,宇宙飞船上天了,科学技术进步了,可是人类社会和精神问题解决了多少?有趣的是,科技落后会带来各种问题,但是科学每一次进步,也会提出哲学难题;科学越进步,提出和带来的社会和哲学难题也就越多越复杂[2]。当有人把自然科学视界之外的东西看作无有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在掩耳盗铃式地漠视人文环境,而这种看法实际上是给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帮倒忙。设想人文不在场的局面是什么呢?只能是技术乌托邦或者什么都没有,这种乌托邦史无前例,后也无来者。也许出于某种超越智慧的安排,让人类兼有科学与人文,让科学与人文并存而互相规范、互相促进,这正是人类的福社。只知道需要一条通?盏愕拇蟮溃恢烙写蟮囟舐凡拍艽嬖冢馐窍涟模煌牡览恚鞑靠⒅繁囟ㄓ兴览抵蟮兀飧龃蟮鼐褪侨宋奈滞粒徊还庵秩宋奈滞潦俏扌位肪常妆挥行蔚亩髡诒巍?/p>

其三,根据社会批判理性,社会是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存在系统,我们必须确认和发展社会主体,因为社会主体才是历史的决定性的力量源。社会主体何以有如此力量呢?又何以能发挥此种力量呢?乃是因为有人文价值系统的整合作用、纽带作用、定向作用。新思想、新思潮、新价值等对社会意识有巨大的规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其作用力之大有时出乎意外,正是在这种作用中,社会主体得以建构、发用。历史上的伟大乱担抟徊皇瞧窘韬虾蹩蒲缘睦砺凵缁嶂魈遄上质档氖贝导魈宀诺靡猿晒Φ摹H宋墓勰疃陨缁嶂魈寰哂泄乖旌屯骋蛔饔茫蟆暗馈保驼庋桓黾虻サ淖郑谢褡寰裢骋坏酵谎恼苎Я煊颉⒕窳煊蚝退嘉煊颍幌蟆按缺敝诜鸾蹋安┌敝诨浇蹋际堑炝⒏髯宰诮躺缁嶂魈宓幕炯壑的碳痢0蛩固姑羧竦乜吹搅巳宋乃枷爰叶杂谏缁岬闹匾δ埽倒挥心囊晃豢蒲Ъ夷鼙鹊蒙夏潞蹦隆⒎鹜印⒒蕉匀死嗟挠跋欤』褂腥绲贝腍·D·梭罗(1817-1862年)、A·李奥帕德(1887-1943年)、J·缪尔(1838-1914年)三位环境思想家在今日世界思想史上的巨大影响也是人文思想之重大社会功能的明证,相比之下,再伟大的科学发现也难以直接使公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体,比如牛顿定律、爱因斯坦质能转化方程都是重大科学发现,可是它们能否将社会凝聚起来呢?本此,西部大开发如果缺少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充实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体,圆满成功将是难以想象的。

二、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内容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最高的难题就是“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西部社会环境一般,自然环境脆弱并且持续恶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陈旧不合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极不平衡的。衡量西部大开发成就高低的根本尺度就是促进三元要素发展的同时而保证三元要素处于可持续的、良性化的动态平衡式关系状态。这就需要更新人文观念以做为支撑,但是西部人文思想环境的普遍现状如何呢恐怕不容乐观。如果我们认同制度乃是特定思想意识流动的凝固化,那就更不容乐观。要真正从人文环境建设上完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动员,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西部大开发人文精神内涵的研究,只有进步的、有科学根据的人文价值体系才能作为社会动员的引导。西部开发中的人文精神应能营造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应能担纲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终极信念和原则。环境存在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又包括社区环境、领域环境等和其它亚文化环境以及个人内环境。社会环境总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从环境本体结构出发,相应地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环境建设起码似应包括下列几项规定性内容:

之一,泛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人文主义精神。我们碰巧处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生态棗信息文明形态的转型阶段,中国的社会棗文化体系最终将是生态一信息文明的一种形态,历史不允许我们光是跟进近现代西方发展之路,跟进意味后进,所以必须超前一步,因此中国每一步发展都必须参照未来。西部大开发的长远影响非常重大,必须超前地在这个伟大的行动中打进未来文明生长因素的楔子。特别是鉴于西部生态环境恶劣脆弱、又对全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实际情况,西部大开发每走一步都应留有余地,为未来发展开拓和构建空间条件。这就要加快科学的未来学和作为人类科学转型新范式而出现的环境学科群的研究,充分吸收当代国外环境哲学、生态人文主义、生命哲学、科技伦理等的最新成果,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智慧也要吸收,建立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指导性的、能使人与自然统一和洽的泛生态化人文精神和发展价值评估体系。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科技产业结构向绿色化方向调整和开拓是西部开发的必然选择,这样的选择也决定了西部人文建设朝泛生态型的观念、思想转变是必然的。

如果没有超前的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和环境哲学思想做指导,结果会怎样呢?美国西部开发是个因生态思想滞后于行动而遭到自然报复之典型的教训。美国西部开发是完全凭借自由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开发之初西部是大于美国本土6.5倍的所谓自由的“处女地”,这场长达200多年持续至今的以自发性为主导的拓荒和开发过程,根基就建立在公共土地政策之上,土地通过契约或政策进入市场化,开始没有谁想得更远――替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永久负责。所以开发早期,他们粗暴对待土地、野生动物特别是食肉动物和环境,社会上普遍浸透的是盲目乐观甚嚣尘上的征服环境、获取利润的道德观。既然认为土地不是大自然的而仅仅是人类财产占有形式,那未珍惜土地和资源也就谈不上实质性的进展,于是滥用土地和资源在在俱有。美国西部开发的农业开发阶段(1750——1850年)、工业开发阶段(1850——1950年)的前半期的〈从1950年以后才进入科技开发阶段〉人文环境如何?想想20世纪初的情况就可知一斑。直到20世纪初,“美国白人态度”仍是相信:美国资源用不尽,完全市场化前景无限好,个人利益和竞争至上是人类的福音,工厂化、城市化是高级文明标志,印第安等“野蛮”部落没有文化,征服自然是上帝的特许,自然听人摆布而无须遵从等等[3](p277)。结果如何呢?尾随着西部农业、工业现代化而来的是30年代西部大平原上的持续干旱以及频率越来越快、侵害规模越来越大的沙尘暴[3](p266)。这些灾害既有自然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资本主义唯生产力利润主义文化对“自然”的疯狂入侵造成的。迫于30年代的西部环境恶化,美国人明白了自然模式值得遵从,大自然自身存在着内在形成的不可人工替代的生态经济体系;美国政府才从实质上加快了20世纪初以来开始的环境和资源保护行动,但是这已经使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根据美国西部开发的教训,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人文建设中确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人文主义价值原则为基本内容的重要意义可以说不言而喻。

之二,公共理性精神。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特别漫长,专制主义、权威主义、本位主义等严重妨碍了中国历史社会内在创新机制的发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原型是宗法血亲制度及其从属物。宗法硬核使得中国社会结构长期得不到充分发育,社会关系僵化、机械、单调、松散,社会力量薄弱。部分封建主义社会意识已成了物化的思维意识形态结构而积淀残留下来,并渗透到各个方面。此种条件下的学术、文化也处于分裂的、阻隔的、扭曲的状态。这种局面残害了学术生命的健康和独立尊严,使得中国思想传统常常不得不置身生活世界之外,进而使得中国高度社会化的公共理性发育不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流通、配置不畅通,类此的简单化的社会思想状况绝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这一现代化社会系统工程的需求。

因此,首先我们要正视和超越自已的传统。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领域予盾十分突出,人文学科丧失整体性,道德的、制度的、政治的等原则多不相干、难以统一,只知一家一派而不知有公共理性,这是学术和生活圈孤立、单

一、闭锁造成的。儒家核心在于伦理学,但儒家始终解决不好政治与伦理关系,有些陋儒停留于“忠孝”拉扯;也始终解决不好伦理与经济之关系,儒家知道“义利”关系乃社会上首要问题,可是就是解决不了,总免不了落入两极对立;在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上就更显无奈,两千年封建帝国的历史的确陷在“隆礼重法”的二难泥潭之中难以自拨。其结果社会不社会、国家不国家、个人不个人;经济不经济、道德不道德;法治不法治,伦理不伦理!象墨家、道家、法家、经学家、理学家、玄学家、宗教家、实学家等等,学术的逻辑整体性都缺乏通透,更欠缺专门针对社会公共理性的严密理论。

相反,西方传统有所不同,所以其次,我们在批判西方近代工业资本主义文明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一定要广泛吸收他们的优点。西方社会自古是多元化结构形态,社会的、国家的、个人的、法制的、宗教的、政治的、科学的、制度的、商业的等等,尽管不平衡,但都得到较大限度的自由充分发展而形成比较自足自备的社会体系。他们的长处在于富有公共理性。他们的经典学术就总体上而言具有通透性、一致性、交叉性。比如柏拉图(427——347年)有本代表作,叫《理想国》,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人的综合性哲学认识之书,也是关于社会普遍公共理性之书;在亚里氏多德(384——322年)那里,政治和伦理研究密合周到,所以他能确定公共、正义作为社会主题和原理,并将其与德性理论统一起来。近代西方的思想家如亚当·斯密(1723——1790年)、休漠(1711——1776年)、康德(1724——1804年)等的学术思想无一不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公共理性精神。当代美国哲学家罗尔斯(1921—)写了一本有名的《正义论》,也是将道德与经济、制度等的融洽互动作为理论理想。西方传统文化号称有法制、科学、宗教三大支柱,巧妙的是这三者却既紧张又亲和,乃相反相成、相互制衡、相互推动的关系,因此西方文化一再呈现出创新、突破、跨跃的特性,反映西方文化在结构上比较合理。当然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本身也是需要公共理性作为接纳框架的,比如“自由”这个东西,在西方文化中是依托理性和法制,有较强的历史性、整体性、规范性、公共性,但是对于缺乏公共理性觉悟者,“自由”必然是孤立的、放任的和抽象地存在于社会情境之外的。

再者,建设公共理性精神需要现代意识。关于公共理性领域问题的研究,当代国外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我们可以拿来、吃透,创造出适应自已的新产品。国外经济哲学、人学、道德哲学、文化哲学、行为科学、法哲学、社会哲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取得的成果都是我们借鉴消化的对象,在这方面下学术功夫,是克服我们社会公共理性觉悟匮乏的最重要渠道。

之三,内在人文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理性化、规范化,同时也要求人们内在行为――心理的、精神的诸方面水准的提高,也就是说要内外主客一齐俱到。众所周知,中国哲学思想很早就踏上了内在化和“合内外”之路,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心性论心理思想的高潮,精神哲学是中国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中国古人在心灵生活、心灵境界方面有着世界公认的不可忽视的成就。儒、释、道都是重要的关于精神生活的资源。儒家关于修心养性和慎独诚明的教导、道家关于万物一体的超越体验、理学家关于安身立命的理论、佛学的解脱觉悟方法等都可以大加发明,裨益现代人可能遭遇的精神飘零虚脱。西部开发圈中12个省、市、自治区,生活着50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已提高精神素质的文化资源,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多加交流、互动、发展。过去边疆文化以其开放交流而给中华文化输入了很多活力,今天相信还会大有收获。就陕西周边来说,这里是西周立国兴邦的筑基之地,曾为礼乐文明渊薮。西周在政治、外交、风俗、教化、人格各方面都崇尚礼乐精神,这给西周兴盛提供了活力。后来有秦一代首先解放思想,以公利主义为杠杆,向君主法制化转轨,使得国力强盛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的强盛可以说是克服地域局限,通过文化制度突破获胜的典型例证。中国封建社会西汉、唐朝两个波峰都在这里建都垂治天下。汉唐两代,武威四方而文功独胜,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达到颠峰,政治外交和文化开放,封建社会的人文塑造取得了高度成就。这份传统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得好,就会为现代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素质建设提供动力。延安曾经为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在偏僻落后条件下克服困难实现文化、人文素质先进发展的丰富经验。考虑到今日世界发达文明都可以说是海洋性资本主义文明母体的繁植,经济与社会进步一般都从沿海向内陆扩散这条现代化规律,而陕西和西部处于内陆,人文素质就更具有战略地位。缺少了人文素质水准,西部社会就会从缺少魅力变得更缺少魅力;提高了西部人文素质,等于占有文化优势,西部社会等于坐而增加价值。

当然,传统文化的优势条件不是西部开发获胜的充要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大开发显然是处于世界全球化和后现代转型期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课题,所以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有个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有些需要话语形式的现代转换,有些需要从内容上转换,还有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匮乏的则必须从世界文明史中吸取移植。在现代化转换过程中,广泛吸收西方心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和其它精神学科的精华和方法论,是重要环节。另外我们在接受世界学界对中国精神文明史颂扬的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决不止是物质文明有优长,他们也有渊源流长的精神文明成果,象希腊科学精神之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价值观、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现代性浪潮、后现代主义新观念等,西方都捷足先登,其中值得鉴取的地方十分丰富。吸纳西方人文素质成果,从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发达不止是船坚炮利、法治制度先进的时候算起,我国已做了至少一百年,到目前仍不能说成功,但这不能是我们抱悲观失望的理由,只能说明我们在深入研究并加以民族化、本土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做得不足。

上述之

一、之

二、之三三点,不能涵盖西部人文建设全部精神内容,但这三点个人以为是西部人文精神内容中最重要的“三纲”,沿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三、如何使新人文精神社会化、大众化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人文精神之现实化依赖于社会化过程。一定社会的人文精神从总体上有所提高才是人文精神环境成熟的标志。而总体上提高,有待于“社会化教育”。这里的社会化教育是指公众教育,指全社会都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教育概念偏向于孤立化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把大学的学位教育作为终点。教育、学校、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没有受到认真对待。结果呢?学校与社会脱离,教育被打成两橛子。实际上,公众是社会运动潜在的主体,是社会最伟大的实践能量的载体。中华民族公众自古也都是热爱新思想、热爱高尚的新价值的,我们却多有疏忽了,逐渐断送了这些优势。全体公民、社区公众、各种职业劳动者等等,他们本应该充分享受优良的公共教育机会,接受到高级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关顾。但是施教者未做到,到头来学校教育面临社会庸俗腐败时缺乏抗体,大学教育对社会应有的前导作用的功能残废;而社会呢?公众大多处于盲目蒙昧状态,面对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选择能力,全社会理性化的内在机制始终难产。这种局面不改变,新人文精神传播不开、扎根不了,西部大开发可能是陆地行舟。今天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回头看看西方,在西方社会化教育曾经一直是宗教组织、教会的辖管领地。宗教本来就是特殊精神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先天的具有这方面效能。宗教通过入教、集体仪式,培植大众的“亲和力”、“聚议性”。宗教交流生活有利于提高世俗生活中大众的开放度、超越意识、社会境界、公共秩序感。人们常常说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即法制、科学技术、宗教,而正是宗教的社会作用使得西方公共意识合理化、道德自律成为自觉行动、社会凝聚力得以茁状成长。相对于东方,我们固然可以说西方文化是个人本位主义的文化,但是千万要记住,这个说法只是相对的。实际上西方社会意识、公共识意也远比东方发达,只是对于他们自已的文化,个人与社会意识在进展上不平衡,大多情况下个人意识更突出一些,遮盖了其社会公共意识成就,倒不是说西方缺乏社会公共意识!东方社会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关系抽象、单调、简单、人情化,功能不发达,就象缺乏社会分工体系也就缺乏社会合作整体性一样,同理个人意识缺乏也就制约着社会意识的发达。拿美国作个例子就可看清这一点,1994年美国人向教育和慈善机构捐款达到1628亿美元,而且绝大多数是私人捐的[4](p138);在美国把业余时间献给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志愿者是中国社会的数百倍也许还?恢梗∥艺饫锸撬得鞣⒋锏纳缁嵝枰ü缁峤逃嘌⒋锏墓惨馐叮饩鸵游幕峁股喜樵颉⒄叶圆摺N沂遣皇窃诠拇底诮袒坎皇堑模∧呛苣研械猛ǎ∫蛭泄酚刑厥庑裕拦敲拦歉鲅樱鞘怯伤睦肪龆ǖ模砦颐且惨谎V泄笊淌逼谑钦毯弦唬宰诮涛幕荆墒俏髦艿轮胃锪苏庵肿诮涛幕哟艘院螅泄筒辉侔醋诮袒宦纷呦氯ィ慰鼋裉烊澜缱诮桃踩找媸チ宋羧帐⒖觯晕胰衔诮袒谥泄狈ψ匀焕犯荨?/p>

有意义的问题倒是虽无宗教,有没有代行宗教那种社会化教育功能的替换方案?有的,在美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教育正逐渐补充或替代宗教教育职能。1920年代前后中国就有人讨论宗教功能代用品这一问题。蔡元培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梁漱溟倡导伦理代宗教,贺麟说发展礼教充抵宗教,等等。事实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阶段,社会化教育开展得并不差。儒家是个例子,儒家礼学有些宗教渊源,但到了孔子开创儒家学派时,他很清楚鬼神超出了人类智识范围,所以他只是自觉地利用之搞“神道设教”,裨益风化。儒家在中国社会文化层面影响最巨最深,这是与他们发明的教育方案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教育目的是“以道教民”,实行开放式的“有教无类”方针,收纳生徒不拘年龄、职业、等级。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办私学的人之一,由于其私学承诺社会公共伦理责任,又面向公众,所以恰是这种“私学”反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普及性的公共教育基础。后来儒者更广泛地立私塾、廷训、经堂、乡校、书院等,愚夫愚妇、渔牧陶樵等来者不拒。陕西关中书院和关中乡学、南方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儒家知识分子得以融入大众、嵌进社会;大众得以下学上达,儒家精神成为公共意识形态。儒家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化教育之路的开拓;北宋以降,儒家对抗释、老,靠的仍然是这个方案。不过,由于经济的原因,儒家教育社会化仍不充分,多是局限于士人阶层以上家系,因为广大劳动者、平民阶层无经济、无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常常是间接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濡化而吸收到儒家人文观念。

今天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创新与普及,是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行动服务的,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承继了丰厚的遗产,但新内容、现代性内容是主要的。不过,说到社会教育实施机制和模式,我们可以鉴古鉴西。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人文教育必须成为当前社会中主导教育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教育,使新人文精神大众化、普及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培植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社会人文环境成熟,西部大开发才真正具有深层社会文化基础。在这场社会化教育运动中,大学应充分发挥作用。美国的J·杜威(1859——1952年)曾说:学校不应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应成为典范的社会,应成为社会改造者[5](p6)(p13),这话对我们今天很有价值。

做好适应西部大开发新人文精神之社会化这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城市里可以从社区教育着手试验;农村里可以搞好村治,通过乡学、学会、夜校、书院等多种渠道入手。各级行政、教育、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司法、立法、文化、社团部门都应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公共教育资源,让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成为公众普遍意识,成为百姓人伦日用的常道常识。

[注释]

[1] [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M].肖晨阳等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2] 谢阳举.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3] [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4] [新加坡]许通美.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M].李小刚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5] [美]J.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学校与社会进步[A].华东师大教育系等编译.现代西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参考文献]

① [奥地利]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A].邢贲思.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自然科学卷)[C].林康义 魏宏森等译.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7.②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③ [英]C.p.斯诺.两种文化[M].纪树立译.北京: 三联书店,1994.④ 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⑤[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杨通进译.青岛: 青岛出版社,1999.⑥ Holmes Rolston,Environmental Ethics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philadelphia,1988.⑦[美]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 三联书店,1997.

第二篇: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再者,建设公共理性精神需要现代意识。关于公共理性领域问题的研究,当代国外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我们可以拿来、吃透,创造出适应自已的新产品。国外经济哲学、人学、道德哲学、文化哲学、行为科学、法哲学、社会哲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取得的成果都是我们借鉴消化的对象,在这方面下学术功夫,是克服我们社会公共理性觉悟匮乏的最重要渠道。

之三,内在人文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理性化、规范化,同时也要求人们内在行为――心理的、精神的诸方面水准的提高,也就是说要内外主客一齐俱到。众所周知,中国哲学思想很早就踏上了内在化和“合内外”之路,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心性论心理思想的高潮,精神哲学是中国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中国古人在心灵生活、心灵境界方面有着世界公认的不可忽视的成就。儒、释、道都是重要的关于精神生活的资源。儒家关于修心养性和慎独诚明的教导、道家关于万物一体的超越体验、理学家关于安身立命的理论、佛学的解脱觉悟方法等都可以大加发明,裨益现代人可能遭遇的精神飘零虚脱。西部开发圈中12个盛市、自治区,生活着50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已提高精神素质的文化资源,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多加交流、互动、发展。过去边疆文化以其开放交流而给中华文化输入了很多活力,今天相信还会大有收获。就陕西周边来说,这里是西周立国兴邦的筑基之地,曾为礼乐文明渊薮。西周在政治、外交、风俗、教化、人格各方面都崇尚礼乐精神,这给西周兴盛提供了活力。后来有秦一代首先解放思想,以公利主义为杠杆,向君主法制化转轨,使得国力强盛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的强盛可以说是克服地域局限,通过文化制度突破获胜的典型例证。中国封建社会西汉、唐朝两个波峰都在这里建都垂治天下。汉唐两代,武威四方而文功独胜,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达到颠峰,政治外交和文化开放,封建社会的人文塑造取得了高度成就。这份传统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得好,就会为现代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素质建设提供动力。延安曾经为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在偏僻落后条件下克服困难实现文化、人文素质先进发展的丰富经验。考虑到今日世界发达文明都可以说是海洋性资本主义文明母体的繁植,经济与社会进步一般都从沿海向内陆扩散这条现代化规律,而陕西和西部处于内陆,人文素质就更具有战略地位。缺少了人文素质水准,西部社会就会从缺少魅力变得更缺少魅力;提高了西部人文素质,等于占有文化优势,西部社会等于坐而增加价值。

当然,传统文化的优势条件不是西部开发获胜的充要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大开发显然是处于世界全球化和后现代转型期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课题,所以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有个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有些需要话语形式的现代转换,有些需要从内容上转换,还有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匮乏的则必须从世界文明史中吸取移植。在现代化转换过程中,广泛吸收西方心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和其它精神学科的精华和方法论,是重要环节。另外我们在接受世界学界对中国精神文明史颂扬的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决不止是物质文明有优长,他们也有渊源流长的精神文明成果,象希腊科学精神之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价值观、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现代性浪潮、后现代主义新观念等,西方都捷足先登,其中值得鉴取的地方十分丰富。吸纳西方人文素质成果,从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发达不止是船坚炮利、法治制度先进的时候算起,我国已做了至少一百年,到目前仍不能说成功,但这不能是我们抱悲观失望的理由,只能说明我们在深入研究并加以民族化、本土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做得不足。

上述之

一、之

二、之三三点,不能涵盖西部人文建设全部精神内容,但这三点个人以为是西部人文精神内容中最重要的“三纲”,沿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三、如何使新人文精神社会化、大众化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人文精神之现实化依赖于社会化过程。一定社会的人文精神从总体上有所提高才是人文精神环境成熟的标志。而总体上提高,有待于“社会化教育”。这里的社会化教育是指公众教育,指全社会都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教育概念偏向于孤立化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把大学的学位教育作为终点。教育、学校、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没有受到认真对待。结果呢?学校与社会脱离,教育被打成两橛子。实际上,公众是社会运动潜在的主体,是社会最伟大的实践能量的载体。中华民族公众自古也都是热爱新思想、热爱高尚的新价值的,我们却多有疏忽了,逐渐断送了这些优势。全体公民、社区公众、各种职业劳动者等等,他们本应该充分享受优良的公共教育机会,接受到高级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关顾。但是施教者未做到,到头来学校教育面临社会庸俗~时缺乏抗体,大学教育对社会应有的前导作用的功能残废;而社会呢?公众大多处于盲目蒙昧状态,面对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选择能力,全社会理性化的内在机制始终难产。这种局面不改变,新人文精神传播不开、扎根不了,西部大开发可能是陆地行舟。今天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回头看看西方,在西方社会化教育曾经一直是宗教组织、教会的辖管领地。宗教本来就是特殊精神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先天的具有这方面效能。宗教通过入教、集体仪式,培植大众的“亲和力”、“聚议性”。宗教交流生活有利于提高世俗生活中大众的开放度、超越意识、社会境界、公共秩序感。人们常常说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即法制、科学技术、宗教,而正是宗教的社会作用使得西方公共意识合理化、道德自律成为自觉行动、社会凝聚力得以茁状成长。相对于东方,我们固然可以说西方文化是个人本位主义的文化,但是千万要记住,这个说法只是相对的。实际上西方社会意识、公共识意也远比东方发达,只是对于他们自已的文化,个人与社会意识在进展上不平衡,大多情况下个人意识更突出一些,遮盖了其社会公共意识成就,倒不是说西方缺乏社会公共意识!东方社会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关系抽象、单调、简单、人情化,功能不发达,就象缺乏社会分工体系也就缺乏社会合作整体性一样,同理个人意识缺乏也就制约着社会意识的发达。拿美国作个例子就可看清这一点,1994年美国人向教育和慈善机构捐款达到1628亿美元,而且绝大多数是私人捐的(p138);在美国把业余时间献给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志愿者是中国社会的数百倍也许还?恢梗∥艺饫锸撬得鞣⒋锏纳缁嵝枰ü缁峤逃嘌⒋锏墓惨馐叮饩鸵游幕峁股喜樵颉⒄叶圆摺N沂遣皇窃诠拇底诮袒坎皇堑模∧呛苣研械猛ǎ∫蛭泄酚刑厥庑裕拦敲拦歉鲅樱鞘怯伤睦肪龆ǖ模砦颐且惨谎V泄笊淌逼谑钦毯弦唬宰诮涛幕荆墒俏髦艿轮胃锪苏庵肿诮涛幕哟艘院螅泄筒辉侔醋诮袒宦纷呦氯ィ慰鼋裉烊澜缱诮桃踩找媸チ宋羧帐⒖觯晕胰衔诮袒谥泄狈ψ匀焕犯荨?/p>

有意义的问题倒是虽无宗教,有没有代行宗教那种社会化教育功能的替换方案?有的,在美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教育正逐渐补充或替代宗教教育职能。1920年代前后中国就有人讨论宗教功能代用品这一问题。蔡元培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梁漱溟倡导伦理代宗教,贺麟说发展礼教充抵宗教,等等。事实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阶段,社会化教育开展得并不差。儒家是个例子,儒家礼学有些宗教渊源,但到了孔子开创儒家学派时,他很清楚鬼神超出了人类智识范围,所以他只是自觉地利用之搞“神道设教”,裨益风化。儒家在中国社会文化层面影响最巨最深,这是与他们发明的教育方案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教育目的是“以道教民”,实行开放式的“有教无类”方针,收纳生徒不拘年龄、职业、等级。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办私学的人之一,由于其私学承诺社会公共伦理责任,又面向公众,所以恰是这种“私学”反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普及性的公共教育基矗后来儒者更广泛地立私塾、廷训、经堂、乡校、书院等,愚夫愚妇、渔牧陶樵等来者不拒。陕西关中书院和关中乡学、南方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儒家知识分子得以融入大众、嵌进社会;大众得以下学上达,儒家精神成为公共意识形态。儒家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化教育之路的开拓;北宋以降,儒家对抗释、老,靠的仍然是这个方案。不过,由于经济的原因,儒家教育社会化仍不充分,多是局限于士人阶层以上家系,因为广大劳动者、平民阶层无经济、无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常常是间接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濡化而吸收到儒家人文观念

今天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创新与普及,是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行动服务的,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承继了丰厚的遗产,但新内容、现代性内容是主要的。不过,说到社会教育实施机制和模式,我们可以鉴古鉴西。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人文教育必须成为当前社会中主导教育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教育,使新人文精神大众化、普及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培植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社会人文环境成熟,西部大开发才真正具有深层社会文化基矗在这场社会化教育运动中,大学应充分发挥作用。美国的J·杜威(1859——1952年)曾说:学校不应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应成为典范的社会,应成为社会改造者(p6)(p13),这话对我们今天很有价值。

做好适应西部大开发新人文精神之社会化这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城市里可以从社区教育着手试验;农村里可以搞好村治,通过乡学、学会、夜校、书院等多种渠道入手。各级行政、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司法、立法、文化、社团部门都应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公共教育资源,让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成为公众普遍意识,成为百姓人伦日用的常道常识。

[注释]

[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M].肖晨阳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谢阳举.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新加坡]许通美.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M].李小刚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美]J.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学校与社会进步[A].华东师大教育系等编译.现代西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参考文献]

①[奥地利]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A].邢贲思.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自然科学卷)[C].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②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③[英]C.p.~.两种文化[M].纪树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4.④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⑤[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杨通进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⑥HolmesRolston,EnvironmentalEthics:DutiestoandValuesintheNaturalWorld,philadelphia,1988.⑦[美]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第三篇: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王亚洲

指导教师卢 夏

摘要: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而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是这个宏伟战略的重点和基础,也是一个难点。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西部大开发的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精神需要普及化、大众化,这就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只有把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问题处理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人文环境发

Discuss that Develop the Medium Humanitie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Greatly Western Region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WANG Yazhou

TutorLU Xia

Abstract:For promoting the social economy moderate the development completely, Chinese government in 2000 start constantly carry out western region develop greatly-the scale in this mankind's history is biggest, biggest development in difficulty strategy, to insure western region the near 400,000,000 people lead up wealthy life.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will be this grand strategic point and foundations, also is an a little bit difficult.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is invisible environment that conceals in the social essence.The western region big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ities spirit absence may fall into the Utopia plan.Develop the problem that the tallest hard nut to crack lie in“ person, nature, economy” three dollars' relate to greatly western region, the humanities spirit demand that develop greatly western region is universal, popularize, this is for the demand innovationeducation system, developping the acculturation education outlet.Only develop western region to the medium humanities environmentconstructionproblem processing greatly good, develop the strategy and then can can launch smoothly greatly western region.Key words: Modern design;Humanization;Person the machine engineering learn

20世纪末的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西安公开宣布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关键战略之一。定名“大开发”,意义非比寻常!“大”的意思自然是“全”,它蕴含“整体的”、“全面的”、“无所不备的”等众多意义。历史上局部性的西部开发曾发生多次,但是与今天的“大开发”在层次上不可比。我想叫“大开发”,大概原因就在这里。“开发”,当然是指在特定的世界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西部朝着历史的善的方向发展,根本上是指西部综合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潜能等的开发。这样看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历史选择活动,是一项开放式的系统工程。可是,这项工程是如此复杂,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次吃螃蟹”。本文重点论述文化环境的良好转变对西部开发的重大影响和意义,如果我们忽视了文化变量就等于漠视社会运动中最基础性的东西。

一、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总体的表现。从整体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人文环境状况是控制西部大开发深入持久发展的瓶颈,人文环境的建设是西部开发工程大厦的社会地基也是其拱心石。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上来,有广泛的依据,也有其重要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当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遵守历史统一的原则。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没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创造的人文环境,就很难培植出西方近化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1600年-1900年之间中国却变得大大落后于西欧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停留在过去人文观念上无所事事、缺乏创新。处于中西盛衰消长之际的明代是关键时期。当时人文新陈状况如何呢?明代思想家中王阳明的影响最为著名,但他与同时代的西方人文主义大师比起来显得未免寡浅。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个性化、异端化倾向颇重的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种子最终的结局象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样不能形成气候。因此传教士传到中国的科学、西学终究未能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森林。两相对照,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引导及其肥沃士壤,就没有社会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漠视进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规律,西部大开发就将步入实践的误区。

(二)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科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自然科学万能论、科学主义都是独断论,都是违反科学史实际和科学家实践活动本性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不同学术传统,尽管二者时或平行、时或交叉、时或环动、时或渗透,但是毕竟二者有不同的对象、出发点、价值观、信念、方法、规范和模式。当有人把自然科学视界之外的东西看作无有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在掩耳盗铃式地漠视人文环境,而这种看法实际上是给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帮倒忙。设想人文不在场的局面是什么呢?只能是技术乌托邦或者什么都没有,这种乌托邦史无前例,后也无来者。也许出于某种超越智慧的安排,让人类兼有科学与人文,让科学与人文并存而互相规范、互相促进,这正是人类的福社。

(三)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社会主体作用的重要意义

社会是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存在系统,我们必须确认和发展社会主体,因为社会主体才是历史的决定性的力量源。社会主体何以有如此力量呢?又何以能发挥此种力量呢?乃是因为有人文价值系统的整合作用、纽带作用、定向作用。新思想、新思潮、新价值等对社会意识有巨大的规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其作用力之大有时出乎意外,正是在这种作用中,社会主体得以建构、发挥作用。相比之下,再伟大的科学发现也难以直接使公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体,因此,西部大开发如果缺少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充实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体,西部大开发的圆满成功将是很难实现的。

二、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内容

要真正从人文环境建设上完成西部大开发的重任,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精神内涵的研究,只有进步的、有科学根据的人文价值体系才能作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引导。西部开发中的人文精神应能营造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应能担当西部大开发的社会信念和原则。

(一)西部开发中人文主义精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碰巧处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生态——信息文明形态的转型阶段,中国的社会文化体系最终将是生态——信息文明的一种形态,历史不允许我们光是跟进近现代西方发展之路,跟进意味后进,所以必须超前一步,因此中国每一步发展都必须兼顾到未来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长远影响非常重大,必须超前地在这个伟大的行动中制定未

来文明生长因素的楔子。特别是鉴于西部生态环境恶劣脆弱、又对全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实际情况,西部大开发每走一步都应留有余地,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吸收当代国外环境哲学、生态人文主义、生命哲学、科技伦理等的最新成果,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智慧也要吸收,建立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指导性的、能使人与自然统一融洽的泛生态化人文精神和发展价值评估体系。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抛弃一切该抛弃的,使其服务西部建设中去。

(二)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公共理性精神

要使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这一战略得以顺利展开,还必须打造以其适应的公共理性精神,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特别漫长,专制主义、权威主义、本位主义等严重妨碍了中国历史社会内在创新机制的发展。使得中国高度社会化的公共理性发育不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流通、配置不畅通,类似的简单化的社会思想状况绝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这一现代化社会系统工程的需求。因此,针对我国高度社会化的公共理性发展的不成熟,我们要从以下两点分析:

首先,我们要正视和超越自已的传统;再者,建设公共理性精神需要现代意识。关于公共理性领域问题的研究,当代国外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我们可以拿来、吃透,创造出适应自已的新产品。在这方面下学术功夫,是克服我们社会公共理性觉悟匮乏的最重要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应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这一现代化社会系统工程的公共理性精神。

(三)西部大开发中精神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西部开发圈中12个省、市、自治区,生活着50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已提高精神素质的文化资源,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多加交流、互动、发展。过去边疆文化以其开放交流而给中华文化输入了很多活力,今天相信还会大有收获。考虑到今日世界发达文明都可以说是海洋性资本主义文明母体的繁植,经济与社会进步一般都从沿海向内陆扩散这条现代化规律。缺少了精神文化素质水准,西部社会就会从缺少魅力变得更缺少魅力;提高了西部的精神文化素质,等于占有文化优势,西部社会等于坐而增加价值。

当然,传统文化的优势条件不是西部开发获胜的充要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大开发显然是处于世界全球化和后现代转型期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课题,所以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有个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有些需要话语形式的现代转换,有些需要从内容上转换,还有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匮乏的则必须从世界文明史中吸取移植。吸纳西方人文素质成果,从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发达不止是船坚炮利、法治制度先进的时候算起,我国已做了至少一百年,到目前仍不能说成功,但这不能是我们抱悲观失望的理由,只能说明我们在深入研究并加以民族化、本土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做得不足。

以上的三点研究,不能涵盖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全部内容,但这三点个人以为是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沿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三、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发展与对策

适应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的建设依赖于社会认知的过程。只有社会的人文精神水平从总体上有所提高才是人文精神环境成熟的标志。而总体上提高,有待于“社会化教育”。这里的社会化教育是指公众普及精神文化教育,指全社会都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

(一)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教育的现状

我国社会化教育的基础相对于西方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开展。长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所强调的教育概念偏向于孤立化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把大学的学位教育作为终点。教育、学校、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结果导

致学校与社会脱离,教育被打成两橛子。实际上,公众是社会运动潜在的主体,是社会最伟大的实践能量的载体。中华民族公众自古也都是热爱新思想、热爱高尚的新价值的,我们却多有疏忽了,逐渐断送了这些优势。全体公民、各种职业劳动者等,他们本应该充分享受优良的公共教育机会,接受到高级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关顾。但是我们的教育者未做到这点,到头来学校教育面临社会庸俗腐败时缺乏抗体,大学教育失去了对社会应有的前导作用的功能;而在我们如今的社会中,公众大多处于盲目蒙昧的状态,面对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选择能力,全社会理性化的内在机制始终得不到改变。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新人文精神传播不开、扎根不了,西部大开发将很难开展开来。

(二)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要实现社会化教育

今天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创新与普及,是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行动服务的,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承继了丰厚的遗产,但新内容、现代性内容是主要的。不过,说到社会教育实施机制和模式,我们可以鉴古鉴西。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人文教育必须成为当前社会中主导教育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教育,使新人文精神大众化、普及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培植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社会人文环境成熟,西部大开发才真正具有深层社会文化基础。在这场社会化教育运动中,大学应充分发挥作用。美国学者J·杜威曾说:“学校不应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应成为典范的社会,应成为社会改造者[5]”,这话对我们今天很有价值。

总之,要做好适应西部大开发新人文精神之社会化这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城市里可以从社区教育着手试验;农村里可以搞好村治,通过乡学、学会、夜校、书院等多种渠道入手。各级行政、教育、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司法、立法、文化、社团部门都应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公共教育资源,让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成为公众普遍意识,成为百姓人伦日用的常道常识。

结 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展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的建设,只有西部的人文环境建设好了,西部大开发才有了其发展的坚实基础,西部大开发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这才是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最终目标。

致谢

在本人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导师卢夏老师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与帮助,使我顺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还有我同宿舍的好友们给我的论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特在此向这些老师、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2] 谢阳举.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3).[3] 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4] 许通美.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5] J.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6]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7]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8] C.P.斯诺.两种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94.[9] 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11] Holmes Rolston,Environmental Ethics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World[M].Newyork:Prentice-Hall Inc.,1988.[12] 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7.[13] Victor Papanek.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M].London:Thames & Hudson,1985.the Natural

第四篇:人文环境建设

一、营造干事创业的人文环境

事在人做,业在人为。鸡东的事业是全县人民共同的事业,鸡东的发展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县范围内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创业的人文环境,引导和激发全县人民的创造力,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各尽所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新境地。这里的关键是用好用足现有人才,我们县域内的各类人才,不论是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人才,都是我县最宝贵、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注重引资的同时,搞好引智引才,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我县的持续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努力从机制、政策、环境上,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人文环境。

二、营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

积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县、营造规范公正法治环境的必由之路。

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权限,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法定权力、履行法定职责,决不能超越法律之外或之上。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收费、检查、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修改和完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有关内容,依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主体不合法、越权执法,防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要树立执法为民、亲民执法、公正执法理念,防止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要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推行执法问责制,严格执行《影响行政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乱用行政权和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

依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司法干警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文明司法理念,严防“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及执行不力等司法不公问题。要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作用;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建立健全公正司法环境的考核评估机制,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司法公正。

三、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离不开诚信的社会环境。要按照《“诚信鸡东”建设工作方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坚持以“重承诺、守信誉”为重点,创建诚信政府。党委、政府依法、民主、科学作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不准任何单位、任何人言而无信。政府与企业签定的协议要严格遵守,承诺的事情要坚决兑现。要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连续性,不能因班子成员变动或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以“重合同、守信用”为重点,加强企业诚信和商业诚信建设。税务、工商、质监、金融等部门以及政法机关要密切配合,一方面树立诚信企业的正面典型,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一方面严惩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事件,让失信者得不偿失。

坚持以“重公德、守信义”为重点,开展公民诚信建设。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规范公民诚信行为,提高公民的信用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要建设联合征信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社会信用信息网,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要完善诚信监督惩戒机制,加强安全、稳定等工作,全力打造诚信鸡东、平安鸡东、生态鸡东,促进社会和谐。

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投融资领域,实行国民待遇。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一律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标行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县所有企业,投资不论先后,经营规模不论大小,经济成分不论公私,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注重环保和安全,都要平等相待,依法保护。

要进一步完善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济行为,治理不正当竞争,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坚决打破地方和行业封锁,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异地创业的地方保护主义及歧视排斥政策,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举措,对进入我县市场的所有客商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金融、劳务、会计、律师、公证、审计、评估、咨询、人才、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五、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一些部门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推诿扯皮等服务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甚至刁难勒卡问题。按照“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继续深入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无偿代办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

备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行力。要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行政审批“一条龙”、“一站式”服务,逐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能。

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信息,保障企业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继续搞好“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建立健全改善发展环境专项举报制度以及改善投资环境责任制,认真落实《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问题;坚决破除中梗阻现象,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营造良好环境涉及各个方面,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优化环境人人有责,优化环境永无止境。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的模范带动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努力为我县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完成好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本文将从西部地区现状、西部大开发赋予企业的机遇、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等方面,论述企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等各方面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西部十省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6.88%。全国已发现的160种矿藏在西部地区均有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仍是不争的事实,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仍在逐步扩大。不仅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17%下降为1997年的14.8%,人均GDP、人均收入、吸引外资额与东部的差距也逐年拉大,在观念、知识、信息、教育、技术和体制方面也与东部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西部大开发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

1、优惠的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是一项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为西部发展提供启动资本,并以其他非直接投资的方式,如优惠贷款、低税率等,降低西部地区市场主体的运行成本。还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西部创业,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放宽外资对企业的持股政策。

2、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西部大开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交通部重点规划建设8条公路通道,总规模约1.5万公里;铁道部在“十五”期间,西部铁路预算将达到1.8万公里;通讯、广播电视、水利开发等也在酝酿之中。地方政府也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3、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和建设。中央已确立“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陕西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300万亩,造林合格面积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平方公里;甘肃计划从现在到2010年,种树种草8,000万亩;内蒙古启动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五大生态工程;青海将突出抓好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干旱地区、龙羊峡库区和柴达木盆地等6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企业资金缺口将得到改善。西部公司由于股本偏小,加上交通、通讯设施和资源利用条件的局限,影响了其筹融资能力。随着政策向西部倾斜,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利于资本向西部集中。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国家财政和来自国内外的投资企业也将对西部注入巨资。

5、先进技术、经验和优秀人才将大量涌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良,西部丰富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创业的软、硬环境将越来越好,这无疑会吸引更多企业到西部发展,更多人才到西部创

业,他们同时也将把大量高新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崭新观念带入西部。

6、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西部开发有许多有益的开发经验可以借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探索,东部地区已积累大量成功经验;国外有许多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可资利用,如美、日等国强调科技因地因时地选择开发重点的经验,两德合并后对东部地区开发的经验以及巴西、意大利的经验等。

二、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战略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经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迫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本企业及其竞争对手进行仔细分析,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审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同时考虑到市场资源的供应和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从长远的观点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并以此目标统一指导企业各个层面的行动,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此,不仅要充分研究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发潜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的整体创业团队精神等,还要深入研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所拥有的资源、产品状况和发展战略、投融资环境、客户信息和政府信息等。而为这些研究提供服务的会计就是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一改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而忽视环境变化的弊病。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概括起来,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1)以外部信息为核算重点,以取得长期战略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

(2)注重分析研究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多样化信息。(3)强调价值链分析法,既强调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也强调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同业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4)不仅重视对财务资料的分析,更重视对其他相关的非财务资料的分析研究。(5)以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6)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编制的起点,统领企业各项工作。(7)注重企业整体性,提倡团队精神。

三、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

1、恰当评估本企业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定位。

首先,必须正视企业的优势。如新疆、宁夏等地区,企业拥有丰富的煤、气、油资源,资源优势是明显的,进一步加强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可谓抓住了自身优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科研力量集中,原有的军工企业基础较好,对发展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技术企业有利;西安、重庆高校集中,科研资源优势明显,企业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其次,要充分看到企业的不足,如产品单一,设备老化,资金、技术、人才匾乏,内部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等。正确审视这些劣势,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加以改进,对短时期内不可避免的则努力通过其他工作加以弥补。只有正确把握自己的优、劣势,正确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2、结合西部大开发良好的软、硬环境,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投资硬环境和工商、税收、管理、人才、机制、社会保障等投资软环境将大为改观,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目前所处的竞争地位为起点,明确今后较长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和应该达到的各项目标:包括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资金的融通和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市场的占领和开拓等。

3、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认清市场定位并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使命,只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跟踪研究市场消费动态,根据顾客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性能,才能使企业保持恒久的发展活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看作是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定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最终产品凝聚了相关作业上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取舍,关系到企业竞争地位的优劣。另外,要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包括对方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它与企业发展潜力关系巨大),产品构成(尤其是价值链构成,它与竞争优势关系密切),市场占有及开发状况,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状况,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等。在西部大开发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方面有优势的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市场。战略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而市场的不断拓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佳证明。为此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开发的道路,企业不仅要在西部求发展,在中国求发展,更要到国际大市场中去不断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光有资源、技术、优质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市场营销才是产品驰骋市场的助推器,能否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市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以优质产品夺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出新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策略和服务策略,开拓市场、巩固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处在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企业,其内外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这些变化,并不断改变策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收集、加工、整理、分析、报告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相关企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库。战略管理会计师则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对战略信息库进行筛选、加工、分析、总结,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众多信息进行再处理后报告给决策当局,为企业总体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服务。谢娟

下载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自然环境建设 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提及校园环境建设,人们立刻会想起:投资盖教学楼、修界墙、建筑办公楼„„等一系列举措,但是我以为:校园环境建设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园自然环......

    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措施

    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措施 宁江区实验中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环境,是一个长期工作,我校积极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具体的保障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

    辨证法论文--再论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自然辨证法概论论文 再论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刘玉林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甘肃 兰州730050) 指导老师:扬 莉 [摘要]: 社会科学的发展依托于科学技术发......

    实验中学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规划

    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规划 宁江区实验中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

    十二五西部大开发中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西部大开发中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一、建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

    论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团队建设[精选]

    论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团队建设 摘要:本文从项目团队的概念入手,对有关项目团队管理的理论进行论述,分析项目团队的特点,阐述项目团队的管理理论,对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进行分析研......

    研究基于茶道精神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论文[本站推荐]

    1.中国茶道精神的内涵中国是饮茶古国,也是饮茶大国,有着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便是茶道精神。茶道精神是指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品格修养之道。.自古......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张永志〔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要素流向和体制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分析,分析六盘水经济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提出六盘水实现跨式发展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