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仪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和谐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礼仪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礼仪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和谐文化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中相互交流情感信息时所借助的某种原则和方法的综合,它与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相联系,反映着社会文明风尚的程度,既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思想。“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繁多的仪式和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尊卑等级、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规则,有了内容比较完备的礼仪体系。透视这浩翰的礼仪体系,无论是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包含着最为关键的要素,即“和谐”。
礼仪文化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礼仪文化的本质还是从其发挥的功能来看,以“和”为中心的礼仪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并构成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形势与社会背景下,礼仪文化建设既要汲取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要寻求创新性的发展。
赋予礼仪文化以时代内涵
礼仪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文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礼仪文化的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这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时礼仪文化又不断地被总结、提升、传承和发展,反过来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科技、文化、教育都日益趋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礼仪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古代传统礼仪以“致中和”为主体,推崇仁敬、正义、诚信、辞让、慈孝,在此基础上,新型的礼仪文化更为注重民主与文明。一般而言,礼仪文化的内容有三个来源: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所包含的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二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三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现代礼仪文化既要继承中华礼仪传统,同时也要在与其他文明的学习交融中不断推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矛盾、价值观冲突、道德失范等问题,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礼仪文化及观念的树立,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礼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礼仪标准与要求,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发扬光大。
多渠道推进公民礼仪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礼仪是有关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当代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而言,公民礼仪素质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推进。
家庭教育是礼仪文化的启蒙阶段,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极为重视,将礼仪教育视为
少年儿童的必修功课。孔子就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朱熹曾在《童蒙须知》中从礼服冠履、言行步趋、洒扫涓洁、写字读书等方面对儿童礼仪作出过严格规定,明代王阳明也将学习礼仪列为儿童每日的必修课程。虽然当代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礼仪教化已不及古代社会繁琐和严格,但礼仪教育仍然是家庭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渗透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推进公民道德教育,要求从儿童启蒙阶段抓起,将礼仪内化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规范化阶段,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单位以及社区予以引导推进。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外,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单位和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可以组织职工或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篇:赞美是一种礼仪
赞美是一种礼仪
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人处在一个大环境里不可避免的要与人接触,与人接触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重要的法则就是学会赞美别人,赞美也是很有技巧的。
很多时候,任何人接触靠的就是第一印象,如果你能在第一次会面时抓住别人的优点适当的赞美一下她,那么我想她对你的印象一定很好,赞美并不是阿谀奉承,它是一种从内心而发的认可。
第一点,赞美一定要真心实意,不能敷衍了事,真话和假话一听就能分辨出来。
第二点,赞美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盲目的去夸赞别人。
第三点,赞美要从小事开始,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
第四点,赞美要因人而异,不能把优点强加到她没有的优点上。
第五点,赞美一定要看清对方的立场,千万不可以雪上加霜。
古往今来,赞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学会赞美别人,是一种生存技巧。
愿意赞美他人,并且能平和地接受他人的赞美,是社交中一种重要的礼仪。它表现了一个人的坦荡胸怀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宁夏咏歌传媒庆典http:///
第三篇:优雅是一种和谐
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1、(指物)优美雅致。优雅动听|环境优雅
2、(指人)优美高雅。姿态优雅|举止优雅
近义词:典雅 高雅 优美
反义词:粗鲁 粗俗
如何做一个优雅的女人
在生活中,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应该是女人一生中的崇高境界。
优雅是表现风度举止的一种方法,它是自然的、有个性的、简洁的、调和的、知性的,还有是宽裕的,绝对不单指外在的美丽,而是顺应生活各种不同状况的反映出来的内心的一种智慧。内心没有优雅的话,不能说是真正的优雅。
首先,她必须是一个善良而大度的人,因为善良,她的眼底才会闪现温柔,清澈的光芒。她的表情才会柔和,因为大度,才不会因为斤斤计较而产生刻薄的表情纹,并且在天地间存一份慈悲心,她要有学识,有才华,这样她才会有不俗的谈吐,且因智慧增加而少了愚钝木讷,与之交往才不会觉得言语无味,也就是古人说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要有品味,懂得穿着打扮,懂得色彩搭配,懂得心灵与外形的协调。知道在怎样的年龄穿什么样的衣服,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谓之得体。品味还在于对朋友的选择,对精致生活的细节体现。记得有位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一部老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生活怎么能凑合呢?”
她还要有温柔沉静善解人意的个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固然夸张,但是也要有主见有思想,世间事大多沉沉浮浮,如老人说的:“人有三起三落。”当家庭出现各种变故时,她要能独立面对,沉着以待。而不是一旦有事就哭哭啼啼,如怨妇般,毫无益处。更有甚者,便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她还必须是个勤劳持家的人,家居的管理非常重要,要体贴家人,只有家人都开心了,她才会真正快乐。她要有时间打扮自己,体贴自己,细致的化妆,早晚的保养,服饰的搭配,年龄越大花的时间也将越多。“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没有不漂亮的女人,只有不打扮的女人”。
她还必须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用以在漫长的人生中陪伴自己,人最终是孤独的,这样她就不会寂寞,不会因为寂寞而逐渐萎去。
优雅的女人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是美丽并不等于漂亮。漂亮是一种天生丽质,它属于先天性的特质,所以它是有时间性的:漂亮属于年青人,没有漂亮的老人!然而美丽是没有年龄限制的,美丽在于后天的培养:少儿有少儿的美丽,老人也有老人的风采。美丽的内涵是:心灵纯净,身体健康,气质高雅,谈吐不俗。
所以,优雅暗含着一种对世俗的抗争,抗争着不做一个低俗的人。而要具有这种抗争能力,女人必须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尽显女性的温柔与妩媚,在工作中帼国不让须眉,在任何场合都要将自己最优雅的一面展示出来。
同时,优雅一定要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的。弱不禁风的女人无法优雅起来,林黛玉型的美,只可远远的欣赏。强健的体魄不仅是男人的本钱,也应该是优雅的女人的优雅的本钱。
做优雅的女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保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这是优雅的女人优雅的基础。
优雅的女人还应该像一口井,深不可测,并不是男人看一眼就能一目了然的,她会给男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肤浅的人是算不是优雅的,即使打扮得花枝招展,表现得温柔可爱,让人一眼看穿,那就没有优雅可谈了。所以,女人要学会深藏不露,让别人只能看到冰山一角!张扬的女性是算不上优雅的。
优雅的女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足够多的亲和力。如果一个女人身强力壮,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但永远是一副女强人的形象,那也决不是优雅。优雅的女人是那种能和大家亲密地交流,能永远保持着微笑的人。微笑是一个人永恒的魅力,它是优雅的一种外在表现!
那么怎样的才能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呢?
有一句名言:“一夜之间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但三代也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位绅士。”是的,绅士不是一夜之间造就的。同样,女人的优雅也是模仿不来、着急不得的事,它不同于时髦:时髦可以追、可以赶,可以花大钱去“入流”。优雅却是一种恒久的时尚,它是一种文化和素养的积累,是修养和知识的沉淀。从一个女人优雅的举止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文化教养,让人赏心悦目。
所以,要做一个优雅的女人,首先必得增长自己的知识,将优雅之树的根深扎在文化的沃土之中,这样才能使它枝繁叶茂。因为优雅的女人,必定是心灵纯净的人,净化心灵的最好办法是吸取智慧,吸取智慧的最好办法是阅读。“书中自有好风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破万巻书的人,心中不会存有一池污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同样,知识可以培养女人的优雅。所以,要想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就要多读一些书,尤其是一些励志的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大有裨于个人的谈吐;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读书可以使人从自我的境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喜欢读书的人,永远都是不俗的人,只有不俗的人才有资格做优雅的人!
优雅的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优雅的女人不是依附的小鸟,不是攀岩的凌屑花。优雅的女人就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鲲鹏,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而事业则是这一切的基础。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用来支持她的品味。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做一个优雅的女人,也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是一种幸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幸福。幸运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幸福却是大家都可以追求的。优雅的女人一定是幸福女人,追求幸福就是追求优雅。
优雅的女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得注意保持自己优雅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在家庭中保持优雅。成了家的女人,每天都是有做不完的家务,总是里里外外地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洗衣煮饭,所以,在家庭这种环境中,女人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不要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洗衣婆的形象,克服说话大大咧咧,动作随随便便的作法,和先生朝夕相处,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否则这个女人是与优雅沾不上边。
当优雅成为一种自然的气质时,这位女性一定显得成熟、温柔!
以上虽不能完全囊括一个优雅女人全部,可这些是一个优雅女人所必备的条件。愿以此文送给所有女士共勉。
没有哪个女人不想成为优雅的女人,而许多人又常常苦于找不到优雅的秘诀,或抱怨缺乏应有的条件而信心不足。优雅,真那么难吗?其实,做优雅女人并不难,不需要很高的条件,秘诀是从身边的小处做起。没有过度的装饰,也不流于简单随便,坚持独立与自信,热情与上进。由中国红变成亮眼蓝的羽西曾言:快乐就是成功。她说人在可以站着的时候,就一定要坚持站着,而且还要保持着漂亮的样子,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女人要保持自己的优雅。
优雅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内心,智慧、博爱,还有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一个容貌美丽的女人未必优雅,而优雅的女人一定“美丽”,因为她的知识和智慧让你信任,她的细腻与关爱让你依赖。而这智慧、细腻、关爱,你会从她充满迷人女人韵昧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体味。
优雅还包括一个女性对美的独到的见解和追求。倘若整日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无论怎样也是同优雅联系不上的。所以优雅的女人,她的着装永远都是不张扬而富有格调,那感觉就像静静地聆听苏格兰风笛,清清远远而又沁人心脾。
优雅女人的气质像竹,亭亭玉立高贵脱俗,即使是身着一袭布衣,你也会从简单朴质的外表下捕捉到这种不凡的感觉。优雅的女人要有充实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除了外表之外的境界。
优雅的女人又是懂得爱的女人,她爱自己、爱老人、爱孩子、爱朋友、爱同事、爱工作,更知道如何去爱生活。她明白男人需要爱,有时是理解,有时是关怀,有时是温柔,有时是刁蛮,有时是平淡,有时是火的热烈,有时是水的柔情。优雅的女人,情感是细腻丰富且理智的。当然,优雅的女人还应当有情趣,她会有偶尔的恶作剧;会采来山野的小花装饰生活:会在情人节的日子给爱她、她爱的人一份惊喜;会自己读书打发一个音乐与茶的下午。
如果说女人似水,那么优雅的女人就可以水滴石穿,用智慧获得爱与尊严。外在的美随风易逝,肤浅也耐不起寻味,而优雅的女人用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智慧,让自己永远是一棵有101种风景的花树。
第四篇:选举是一种文化
选举是一种文化
-------------------------编辑整理: http://www.xiexiebang.com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宜宾都市网新浪
日本又要面临选举,这对日本人来说也许是家常便饭了。而且这次是众议院选举和东京都知事选举在同一天,都是12月16日。在日本,选举是一项产业、是一种文化。从身边的事情说起吧。前些天发现家里的信箱里多了一张众议院议员的名片,上头还有这位议员的签名,写着“请多关照”,这事颇有意思,在中国,恐怕难以见到哪个当官的往老百姓的信箱里发名片。信箱里还常有一些选举宣传单等。在日本,选举的运营搞得像商业活动似的。选举时期,要生产多少议员招贴画,多少宣传车要开上街头,议员事务所忙起来还要招很多临时工……街头议员们的招贴画一个个都是那么意气风发,看上去与俊男美女无异,设计大头像是一门艺术呵,印刷招贴画的生意火了。有的会社专门做选举的生意,贩卖选举用品,如演说用的小喇叭、披在身上的条幅、宣传车的装备等。东京都选举的形象大使是人气少女组合AKB48的三位成员,据说这是为了鼓动年轻人去投票,谁在网站上宣言“我去投票”,就能得到电脑壁纸,选举恍若商业促销活动。16日选举日恰逢人气组合“岚”开演唱会,因此政界人士忧心忡忡,担心年轻人都去看演唱会而不去投票了。
选举的产业化、商业化,让人难以判断日本这个民主主义国家到底是民主过头了,还是政治走向颓废了。
在日本,政治家是一种职业。前些日,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独自站在东京都武藏野市的街头演说,寒风中几乎没有听众,但他还是说个不停,街头演说是日本的政治家必须练就的“武功”,不管是否有听众,你都要慷慨激昂地说下去。据说,此次日本众议院选举,菅直人的地位岌岌可危,有可能被拉下马。就算是前首相,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是日本政界的残酷现实。选举前一段时间,在车站前,常能够看到候选议员一个人拿着大喇叭慷慨激昂地进行街头演说,也不管自己的政治信条是否让民众听进去了,看上去挺孤独的……偶尔也会看到比较有号召力的议员在演说时有不少人围观,人们用手机拍照或者上前热情握手。那些议员像是随时有失业的危险,他们扯着嗓门演讲就是为了保住饭碗。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进次郎是相当有人气的议员,这得益于他和父亲一样——首先是个煽情的“演员”,选举是一场重头戏,你要学会当一个好演员。
选举是政界的力量对比和重新组合,近一两年日本政坛的风云变幻让人应接不暇,石原慎太郎和桥下彻这一老一少组合起来了,每天都能制造出新闻来。眼下日本的政党太多了,而且是朝夕变幻,数了一下,现在有12个,要分几个给中国就好了。好几个政党参加众议院选举根本就是来打酱油的。对于这次众议院选举的结果,应是没有什么悬念了,自民党将回归政权,安倍晋三再度担任首相,这就是日本,政坛风云突变,卷土重来的机会有的是。在中国人眼里,安倍是个靠右的人,但是在日本人心中,他是能够让日本大步迈上正常国家轨道的人,也就是能够为日本在国际上争取利益的人。选举,是日本老百姓说了算,所以外人恐怕不好评说的,就算你喊了“日本人民要警惕呵,别选安倍晋三”,也没人睬你。日本人选择自民党,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自民党人才多,根基稳,再加上有了三年在野的经验,现在应该更老道些了。
说一说少数民族参政问题,在美国,少数民族参政是很平常的时,在日本,每年归化的人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群体人数日益增多,但是基本上是默默无闻,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却是难以实现,参政似乎是很遥远的事。人们总是普遍指责日本社会闭锁、日本政界狭隘,确实有些归化的原韩国人在竞选议员时就被哄“滚回韩国去”,日本政界似乎很在乎血统性。华裔活跃在日本政坛更是凤毛麟角,眼下只有莲舫一人。
日本华人参政水平远不如美国华人,这里有人数上的差别,在日华人七、八十万,美国华人有数百万。应该承认还有认识上的差距。有些在日华人认为,参政的目的就是要为外国人说话,甚至只想为华人说话。这样的想法就等于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你要想选上议员,你首先得有为地域做贡献之心,而不是单单为自己的小群体说话,以至与政府对着干,抱着愤然之心情去参政,恐怕是行不通的。要是华人当上议员之后,一天到晚只想着在日本多建几个中华街,那肯定要被轰下台的。另外,日本的选举有着太强的个性,议员世袭多,地盘和出身很重要,选举时节,求神拜票也很重要,非土生土长者难以领悟这种文化,无法渗透其中,就算有能力也无从下手去参政。
第五篇:物理是一种文化
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首先,物理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的决议《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上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为物理学的飞速发展插上了双翅,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以至于人们将20世纪称誉为“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呢?有一种流行的说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其实,这句话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21世纪是物理科学全面介入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只有与物理相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慧。
物理学之所以被公认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瑰宝。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慧,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这就是物理智慧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当今,物理学的触角已经伸向众多领域,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以致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眼光去界分什么是物理学了。1995年在我国厦门举行了第19届国际统计物理学大会,会上交流论文的涉及面十分广泛,诸如植物的花序、DNA药物系统、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存储等等,光看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像是物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呢?几年前,美国《今日物理》杂志,曾就此问题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他们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学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学。这话乍听似觉偏颇,其实不无道理。因为在今天看来,物理学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智慧,“代表着一套获取知识、组织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步骤和方法,把这套方法用到什么问题上,这问题就变成了物理学”。
再次,物理还是一种文化。从广义来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样,物理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中所创造的大量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也就构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性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出“善”;另外,物理学还在人的情感、意识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为物理学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物理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
物理学是求真的。物理最讲究实证,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说:“不论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论你多么聪明,更不论你名气有多大,只要与实验不符便是错了,简简单单,这就是科学。”可以说,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修正错误、不断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学是从善的。物理学致力于将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帮助人们不断认识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趋于高尚。这是物理学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因而物理学的本质是从善的;另外,物理学家的行为也是从善的。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和以她为代表的杰出物理学家:“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更大。”他们那种严谨求实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热爱人民的情怀等等,对于后人无疑是一份尤为珍贵的人文财富。
物理学是至美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罗马哲学家普洛丁又说过: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学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属于科学美,主要体现于简单、对称和统一;对称则统一,统一则简单,它们构成了物理学的基本美学准则。翻开物理学的篇章,可以发现到处都跳动着美的音符,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仅以统一性为例。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首先发现,在自然界的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着下列引人注目的关系,宇宙半径/电子半径≈1040;宇宙年龄/强衰变粒子寿命≈1040;氢核与电子的电力/氢核与电子的引力≈1040……在上述比数中,宇宙这个最大的系统与基本粒子这个最小系统之间,竟然珠联璧合达到了如此完美的统一,充分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美,一种动人心弦的壮丽的美。正是这许多美不胜收的事例,激发起人们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与敬畏,难怪爱因斯坦会说:“宇宙间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我们对物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能对自己所任教的物理作一番全方位的审视与剖析,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们看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从而会更自觉地去挖掘和开发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使我们感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美好的禀性,从而更加钟爱物理,更有激情地去从事物理教学。笔者以为,只有真正热爱物理的物理教师,才能做到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物理、应用物理,而且还会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悟物理、欣赏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