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第一篇: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税务机关既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是国家重要的社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优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努力承担社会管理职责上有新贡献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和收入分配的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主动承担好社会管理职责。

(一)坚持应收尽收,保障社会管理财力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国家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相关的支出将迅速增长,需要充裕的财政收入。这就要求税务机关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促进税收核心业务建设,大力加强税收征管,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为推进社会管理和实施民生工程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坚持应惠尽惠,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以落实税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惠尽惠,发挥出“乘数”效应,努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明显加强。继续抓好各项税收调控措施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落实,推动传统企业符合“两型”要求。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和“两个率先”发展税收政策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依法行政,优化税收法治环境。把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公开办事,作为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要认真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以及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使税法能得到有效执行和普遍遵从。从风险应对入手,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税收执法体系、严密的税收内控机制和健全的法制保障体系,有效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执法责任考核,认真展开执法督察和执法监察工作,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整治税收秩序,营造一个法治、公正、优质的税收环境。

二、着力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在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大局中有新作为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践中,国税部门要从理念和行为上主动融入“服务型政府”的大系统中,结合构建税收征管新格局,通盘考虑,整体布局,建立新型的纳税服务新体系。

(一)创新服务机制,不断适应社会管理要求。建立组织到位、制度落实、职责明晰、信息反馈与责任追究、奖惩考核同步的纳税服务机制。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引导,从为纳税人提供职能性服务、权益性服务、程序性服务出发,对税收工作的各环节精细分工,明确工作职能和服务标准,制订一系列税前、税中、税后的全程性服务规范。完善配套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以能够反映纳税服务工作规范程度和质量标准的数据模型为参照,以纳税人和社会

各界对服务的满意度为衡量,对整个纳税服务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阶段性的科学评价,奖优罚劣,从而达到推动纳税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二)拓展服务内涵,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税收领域的各个角落,积极探索既有利于“两个减负”又方便、快捷、高效的形式,在“一站式”服务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网上办税这一“无窗式”服务。进一步推进信息管税,构建政府、社会信息共享体系,减轻纳税不必要的资料报送。健全纳税人维权机制,落实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纳税人制度,畅通、规范纳税人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纳税人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征纳矛盾。

(三)加强信用管理,不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抓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及其后续管理。将有纳税信用不良记录的纳税户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在发票领购等环节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在现有欠税公告等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失信纳税人公告制度。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工具公布失信纳税人“黑名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供公众随时查询,接受全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进税收信用的社会治理,建立税收信用破产惩罚与商业信用挂钩机制,使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全面渗透。

三、不断创新税收管理方式,在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

税收征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要把提高税务管理质量作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机制、手段,实现税收管理效能最大化。

(一)实施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按照纳税规模、行业、入库税种等标准,兼顾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大企业税收专业管理模式,制定中小企业税收专业管理办法,积极推行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程度。强化各税种专业化管理,重点抓好增值税抵扣管理和申报评估工作,加强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和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优化服务“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措施和管理机制;建立出口退税执法质量监督和退税风险监控体系,强化出口退税标准化管理。

(二)推行一体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反映税收与经济相关度和征管质量情况的税收考核机制,坚持考核收入计划与考核收入管理并重,考核收入数量与考核收入质量并重。大力推行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明确界定税收征管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联动,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之间横向的综合协调机制和各层级之间纵向的任务分配机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整体效能,切实解决多头管理体制带来的基层国税机关和纳税人负担过重的问题。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强涉税信息采集,建立手段科学化、渠道多元化、指标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机制,细分各项采集指标,严把征管基础数据采集关,强化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认真做好市州级税收数据分析利用平台的试运行工作,充分利用平台在数据查询统计、收入分析预警、征管质量监控和报表生成等方面的功能优势,切实提高征管工作效率。加强税控设施应用管理,广泛宣传和开展发票有奖活动,加大对商家不开发票行为的查处力度,堵塞税源管理漏洞。

四、不断完善内部行政管理,在保持税务系统和谐稳定上有新举措

税务系统点多面广,队伍庞大,税务内部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分析研究影响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的主要因素,积极寻求创新和规范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在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满足其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时刻把干部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加强心态调适,满足合理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对税收事业的归属感。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公正透明地提拔使用干部,扩大干部交流面,让各个级别层次的干部在机关与基层、业务与政工岗位之间进行适当的轮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搞物质奖励,又融合一些价值、感情、环境、事业等人文手段,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激励人,用环境激励人,为干部职工提供具有发展空间的环境以及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发挥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作风,使作风建设全面深化、整体推进,确保作风建设成效稳步提升。把作风建设同部门考核、岗位考核和评先选优相结合,以良好的作风助推税务机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积极贡献。始终用群众路线统揽信访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开展向纳税人公开述职述廉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活动,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12366热线平台的作用。完善特约监察员制度,注意倾听意见和建议,及时沟通反馈情况,补强薄弱环节。

(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高度重视信访举报案件的受理,对信访案件必须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该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要赶快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做出承诺,不能视而不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稽查、法规、征管等部门的配合,落实好“一案双查”规定,针对违纪违法案件易发的岗位、环节和人员,以及干部职工比较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严重侵害纳税人利益的案件查处力度,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力,有效预防税务干部职务犯罪。

(四)加强社会危机管理。各级税务机关要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定期的税务危机自检机制。加强干部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使其初步掌握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危机管理的职责,一旦发生危机,从容应对。建立危机预测机制,在制定政策、出台征管措施前做好调研工作,评估政策措施出台后对纳税人可能造成的影响,模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工作做的更细致,通过事先预防来杜绝事后的危机,制定相应的指引,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减少矛盾和摩擦。完善舆情处置程序,健全舆情处置机制,加强舆情监控,快速、稳妥地处理舆情引发的危机。

(作者系 湘潭市国税局总经济师 陈亚杰)

第二篇:对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检察机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进一步关注民生保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新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打击、监督、教育、预防和保护的职能作用,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犯罪,特别是少数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另一方面,要有效落实刑罚,对犯罪分子不能一棍子打倒,要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坚持以改造为目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腐败问题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腐败案件能否彻底查既影响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一定要顺应群众的呼声,坚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特别是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行为、严重危害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行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问题,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让群众感觉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二、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管理手段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解决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整合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学习社会管理创新好做法、好经验的同时,深入分析我们遇到的问题,找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要以便民、利民为主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 1

事。进一步创新检察机关服务社区的机制,拓宽便民渠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以检察院联络员等形式,为社区群众提供贴心式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巩固、完善与社区矫正工作、被害人关爱工作的联系,提升检察工作质效。

三、要紧紧围绕转变作风,乐于、善于做好群众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促进社会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即通过强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质效,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因此,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要把以民为本、服务为先作为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寓社会管理于服务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理顺群众情绪。要坚持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说群众的话、讲群众的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延伸触角,下沉检力,真正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第三篇: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些思考

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些思考

张巳初

民生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一个五年周期的核心问题,也是老百姓最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这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所在。当前,社会矛盾比较多地集中在农村,而农村也是社会管理当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对于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简单想法。

一、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载体依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不断增强,参与村街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要求也日趋强烈,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培育各种协会、合作社、联合体和学会等多种形式的管理和服务主体,引导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为老百姓所接受并且发展比较好的组织形式。过去,它通过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发挥比较多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而现在面对新的形势要求,还要赋予这些农民合作组织更多样化的职能。一方面,组织农民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生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提高农民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民主管理

意识,培养新型农民。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农民喜闻乐见、贴近农民生活的活动,以此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对于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村街重大事项,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汇集民意,反映诉求,真正落实村民自治机制。

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强支撑

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比较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还严重不足,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等还是制约农民生活改善和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瓶颈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在保证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力度。一是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二是推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导,采取“公共招标、合同管理”的办法,加快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三是鼓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兴办社会事业,拓宽筹资渠道,特别要引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将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社会事业专项规划,按照人口和行政区划的配置标准,合理布局中小学、就业服务中心、卫生院和养老院等社会事业机构,整合资源,推动整体发展。

三、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时期,仅仅依靠原有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社会管理已不太现实,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新生力量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村干部和村官入手,不断开阔选人视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要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的限制,吸引一大批符合条件的私企业主、城市下岗职工、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员、退伍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优秀人才,使村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完善。这些优秀人才不仅为农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提升,有助于形成倡导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第四篇: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通过参加“**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北京大学研修班”,个人感到受益颇丰,开阔思路,启发思考,就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谈点想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转型发展,治理方式也要变化。回顾乡村治理方式经历三个阶段:

1954年9月,颁布政社合一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2年之后,人民公社调整并确立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

1982年,用宪法确立了乡镇村治理模式,设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这种农村基层组织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乡村治理期待转型。

目前的村两委承担了整个村庄的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简单的治理体制与面临多元结构转变的村庄,已经不相匹配。传统治理模式之困主要表现:体制单一与事务多元的冲突;体制固化与村庄变化的摩擦;治理形式与村民理念的断裂。

乡村治理转型趋势:一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转化刚性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共同利益促进群体合作。二是构造多元治理体系,弥补体制单一不足。培育社会组织,弥补单一治理体制不足,缓和村民与村庄治理的矛盾。积极发展民主,民主决议制度要成为满足村庄多元治理的一种渠道。加强党的领导,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三是注重乡村治理文化,解决“失根”危机。当前,以“失根”为表现的农村文化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干扰了乡村有序治理。重塑乡村治理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宣扬“服务型”治理理念,搭建“服务型”治理文化培养平台,特别是搭建好村民决议平台。

我认为,我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应以完善创新组织体系为目标,推动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以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以协商民主组织为参与机构的新型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体系。真正实现村庄治理转型,达到村庄“善”治的目的。

第五篇:对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522来源:仙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者:吴天中(2011-09-06)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中央一贯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需要用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来说,就是要让群众享有数量充足、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和药品。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原则,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的各种难题,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应急体系,实行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治理,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保障群众饮食用药的安全。

一、关注民生,破解难题,推进食品药品科学监管

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 借助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群众关注的就是需要我们着力加以解决的。今年我们结合平安建设“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努力查找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难题予以破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积累性的特点,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系统抓,合力抓”的思想,要坚持不懈地抓,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有新进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破解监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要推进科学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公共安全的基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影响政权稳定。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制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当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事件仍处于多发阶段,社会诚信普遍缺失,要抑制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诚信,更加凸显制度设计和监管者有所作为的重要性。监管部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导者,必须牢固确立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执法监管的理念,通过建立科学实际的食品药品安全奖惩机制、监督质量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监管者的责任。

二、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工作格局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环节多,面广,技术要求高,并与每个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国内这些年监管实践证明,仅靠政府部门,难以解决食品

药品安全的问题,而要发挥各方作用,构建“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惩戒”全社会防控体系。一是要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都将食品药品安全摆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突出位置,我省颁发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将其纳入到官员目标考核中,进一步推动了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格局。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明确界定各监管部门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健全监管网络,将监管组织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明确职责、机构、经费和人员;定期评估和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二是要落实“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机制,确保监督措施到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既要严格按照政府职责分工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和监管真空,又要注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避免出现监管盲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监管,处处有人负责。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如举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奖惩制度等,规范各相关部门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配备功能齐全的执法装备,使之具备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打假机制、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清晰、无缝衔接、运转高效的监管体制。三是要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前提条件。应紧紧抓住落实企业责任这个关键,夯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加大对企业法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于发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违法企业和违法行为的公开曝光力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退出机制,通过信用等级的分类,确定监管等级及监管频次,并褒奖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营造共同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推进强制退出机制,对经常违法、严重违法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和经营者责令其强制退出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协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协会规范本行业组织及从业人员的商业行为、维护行业内部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环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四是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继续加强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村群众食品药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等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质量

台州市委三届十六次全会《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数字台州”建设、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当前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

品流通领域的秩序还有待完善,涉药企业数量的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管队伍更显薄弱,如何让有限的监管资源产生最大化的监管成效,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一是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制度。通过药品信息化管理平台,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信息能够及时的汇总到局管理端数据库中,通过对流通领域药品实时数据的控制,做到辖区内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为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下一步的餐饮服务监管中,也应健全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确保餐饮服务的安全可追溯。二是保证GSP规范落到实处。药品经营企业需要通过GSP认证,在通过认证后往往又不能长期保持规范性经营,容易形成认证做一套,日常经营又一套的情况,GSP规范的精神是将质量管理贯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从购进药品到库存保养到销售终端都在企业的GSP管理平台中完成,而GSP管理平台则能提示企业何时做、怎么做。在信息化系统的协助下,企业能克服原来经营模式中人为负面因素,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将GSP工作落到平时、落到实处。三是引导诚信经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应发挥导向作用,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药品经营企业均为个体私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守法诚信、服务群众的理念较为缺乏。我们要帮助企业克服侥幸与惰性心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自觉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并非完全出于主观故意,而是没有真正养成规范经营的好习惯,我们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对企业进行线上监管,无疑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督促,有利于企业逐渐养成规范经营的习惯,使规范经营成为一种常态,提高企业总体和长远管理质量,提高企业业主的诚信意识。

下载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衡阳市政府副厅级干部、市公安局局长 徐发科 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工作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主旋律。各级公安......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谢松保 2011年第3期 ——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加强社会建......

    对基层派出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派出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山王镇派出所 徐天福 为贯彻中央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公安机关结合深化 “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

    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对全市信访工作的思考

    信访在创新社会管理中 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社会管理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

    试论对律师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论文摘要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为更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带有......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朱建璋 2009年是农村改革发展之年。最近,省委和宁波市委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先后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和建立......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区***街社会管理体制工作的几点意见思考***街分别有4个社区:**、**、**和***社区,8个村委:**村、**村、**村、**村、**村、**村、**村、**村;在当前,我街道正处于......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