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0-9-15 10:04:24阅读次数:537文章作者:青岛市地方税务局:蔡自力

为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错综复杂的经济税收形势,青岛地税局在总局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遵循经济税收的内在规律,立足实际,不断深化税收收入科学管理内涵,牢牢把握税收收入科学管理重点,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积极推进收入科学管理的动因

实行收入科学管理,是实现地税收入持续增长的客观需要。当前,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趋势有所加强,近三年就经历了经济上行-下行-复苏的走势。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势必传导和影响地方税收。由此,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收入的科学管理,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周期,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组织收入措施,确保地方税收持续增长:在经济过热时,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重点研究如何促进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做实税基;在经济下行时,则客观地审视经济形势,正确解读国家经济税收政策,挖掘经济、政策和管理增收的潜力,筑牢税基;在经济复苏时,坚持培育税源不动摇,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把“信息管税”贯穿始终,做大税基。

实行收入科学管理,是遵循经济税收规律的必然选择。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当前,我们要适应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和干部队伍素质逐步提升的新形势,遵循经济税收规律,透析经济、税源、税基和税收的内在联系,改变粗放式的传统做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按照从经济→税源→税基→税收的逻辑顺序,科学预测税收走势、科学估算税收能力、科学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组织收入从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税收成本。

实行收入科学管理,是化解税收潜在风险的有效途径。收入科学管理,既是按税收规律办事,也是按税法办事。当前,收入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税源不清、家底不明,导致调度收入没有章法,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二是囿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基层征收单位冒着执法风险满足政府不切实际的要求,虚收、空转、混库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实行科学的收入管理,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组织收入、调度收入,保持税收收入规模与当地经济规模、税源规模相适应,实现税收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税源结构良性互动,促进税收收入良性增长。

二、深刻理解收入科学管理的内涵

收入科学管理,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税收工作内在规律,以有效的税收分析为先导,以科学的税收预测为依据,以精准的税收估算为参照,以全面的税源监控为手段,以严密的税收会计核算为基础,以深入挖掘税收潜力为目的,以积极培育地方税源为重点,以收入质量考评体系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规范有序的收入管理长效机制。

收入科学管理的第一要义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依法规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兼顾经济与税收、增收与减税、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

三、牢牢把握收入科学管理的重点

收入科学管理的重点,包括税收分析、税收预测、税收估算、税源监控、收入核算、潜力挖

掘、税源培育、质量考评,这八个环节构成收入科学管理工作的完整链条。

1.深入分析经济形势,提高组织收入预见性。分析是科学收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收入管理工作的“眼睛”.税收分析的重点,是透析经济税收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日常分析、专题分析、热点分析、宏观税负分析、弹性分析和差异分析等方法,把脉经济税收发展走势,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税收分析要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重点是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经济波动。在经济上行周期,流转税和所得税因其弹性大、增长快,是税收增长的“油门”;经济下行周期,财产类税收比较稳定,是税收持续增长的“助推器”。只有超前分析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准确把握税收跳动的脉搏,从而适时找准税收的增收点。税收分析要分析政策,特别是货币和财税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国家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上行周期,则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只有正确理解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和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政策性增减变化因素。税收分析要分析投资、分析项目、分析产业、分析行业,只有掌握投资、项目、产业、行业的变化,才能牢牢抓住新的税收增长点。

为此,青岛局以《地方税源动态与分析》为载体,积极主动地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报告地方税源状况。以行业分析为主线,分析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这些做法得到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今年以来,我们共向市政府报送了7篇分析报告,均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长的批示。

2.准确预测税收走势,掌握组织收入主动权。税收预测是科学编制收入计划的前提。税收预测的重点,是按照经济税收的内在规律,构建科学的预测模型,量化经济、税源、税收之间的关系,通过研发相关程序实现自动计算、科学预测。税收预测按时间顺序,一般分为年度预测、季度预测、月份预测和旬预测。预测的时间不同,运用的预测方法也不同。如,年度预测一般采用弹性系数法、税负法、重点行业法、回归法等;季度预测一般采用税负法、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业推算法;月份预测和旬预测,一般采用重点企业推算法。

比如,用弹性系数法进行年度预测:经测算,近十年,全市GDP与我们地方税收的弹性系数为1.07.2010年,我市GDP计划增长11%,考虑到物价增长因素(预计为3%左右),则全年地方税收预计增长15%左右[(11%+3%)*1.07]。

3.科学估算税收能力,切实摸清税源底数。税收能力估算是摸清收入家底的核心环节。能力估算的重点,是遵循经济与税收的内在规律,将经济、税源、税基、税收等涉税数据进行归集,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数据间的勾稽关系,由此估算应征税收的规模,并通过程序研发,固化估算模型,实现自动比对、自动估算。能力估算主要分为行业收入估算和税种收入估算。

行业收入估算包括房地产、建筑业、银行和保险业、制造业、交通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等。2009年,上述六个行业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达到77.5%。采用的估算方法主要包括税负法、弹性系数法、税基法和替代税基法。

比如,用税负法估算建筑业税收: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筑业税收的税基。经测算,06-08三年间,建筑业税收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税负)为1.11%(57.31/5140.09)。09年,我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58.9亿元,估算应征建筑业税收为27.3亿元(2458.9*1.11%)。

税种收入估算主要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城建税、预征土地增值税等,采用的估算方法主要包括税基法、推算税基法、弹性系数法等。

比如,用税基法估算房地产企业所得税: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商品房销售额。2009年,我局通过税控U盘监控的商品房销售额为634.9亿元,按2.5%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最低贡献率推算,应征房地产企业所得税15.9亿元(634.9*2.5%)。

目前,青岛局组织人力,研发了税收能力估算软件,在四个基层单位进行成功试点,9月份在全系统上线运行。

4.全面加强税源监控,实现税款均衡入库。税源监控平台是防止收入大起大落的“减震器”。根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有些税种有明确的缴纳时限,有些税种的缴纳时限则相对模糊,为我们科学合理地调度收入预留了合法的空间。税源监控的重点,就是在保证税款安全的前提下,在税源向税收的转化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控制阀门”,适时、适度、适当地调节收入,有效解决收入申报入库自主性与财政预算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实现税款均衡入库。

5.精确核算税收减免,客观评估政策效应。减免税核算是衡量税收政策导向的“尺子”。目前,我国的地方税收减免,共涉及文件近500个,减免原因300余项,减免大类近20类。减免税中有政治,如下岗再就业、民政福利企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税收减免,等等,其目的是“保民生、促和谐”,着力点是社会效应;减免税中有政策,如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综合利用资源税收减免,等等,其目的是“转方式、调结构”,着力点是经济效应。因此,税收减免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综合反映,也是依法治税的内在要求,必然成为税收会计核算的重点。长期以来,税收会计核算存在重收入核算、轻减税核算的倾向,导致减税核算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为此,青岛局今年研发了减免税管理核算软件,对减免税核算数据实现了分单位、分行业、分税种、分经济性质、分经济类别、分减免类型、分统计口径等方式的准确查询,实现分类查询、逐层攒取、准确计量。在选择四家单位成功在线试运行的基础上,9月份在全系统推广上线。

6.着力开展数据比对,努力挖掘税收潜力。挖掘增收潜力,是科学收入管理的重要目标。挖掘税收潜力的重点,是通过征收率的测算,找准管理增收的潜力点,并研发程序、固化模型,实现自动比对、自动计算。税收能力估算的结果,是理论上的应征数;应征数减去实征数,就可以得出待征税收;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税收征收率,据此作为衡量税收征管潜力、查找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的重要依据,从而为管理增收提供“靶子”。

如上文中,我们估算出2009年应征建筑业税收27.3亿元,实际征收23.7亿元,则征收率=23.7/27.3=86.8%,还有3.6亿元的税收潜力;估算出应征房地产企业所得税15.9亿元,剔除税源监控0.7亿元,应征税收为15.2亿元,国地税合计征收(剔除2008年汇算清缴数,含2009年汇算数)14.7亿元,征收率96.7%,还有潜力5000万元。

7.建立收入考评体系,科学评价收入质量。收入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是科学收入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收入质量考评体系的重点,是将收入预测准确率、收入核算准确率、税收增长与税源的吻合度、征收率、征期入库率等指标,作为目标考核体系的重点,以实现税收收入管理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的转变,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协调增长。

目前,青岛局已将税收预测准确率和税收增长与税源的吻合度纳入了全年重点考核项目,规定了详细明确的考核办法。下一步,随着税收能力估算和减免税管理软件的上线运行,我们将把征收率和收入核算也纳入考核体系,从而形成收入科学管理的有力推手。

8.积极培育地方税源,不断壮大地方税基。培育壮大地方税源,既是科学收入管理的终点,也是科学收入管理的起点。根据当前的地方税制,不同的产业、行业、项目,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度有高有低。目前,青岛市二产和三产的税收贡献度(地税收入/增加值,下同)分别为3.2%和7.2%;五大主体行业的税收贡献度,为房地产业30.4%、金融业13%、建筑业9.65%、交通运输业3.89%、制造业1.86%。培育地方税源,要以税收贡献度为重要依据,统筹考虑调整结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避免“引资不增税”现象。在项目引进环节,抓好项目税收预评估,及时估算新增税源;在项目建设环节,抓好项目监管,牢牢掌控新增税源;在项目投产后,抓好跟踪问效,培育壮大后续税源。同时,我们还围绕协税护税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实向地方政府反映税收征管遇到的困难,及时获取

第三方信息,增强信息管税的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学收入管理,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全新命题,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我们地税人勇于破题,积极探索,促进收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实现地方税收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2011-04-18] 来源:揭阳市税务学会作者:杨建雄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全国税收收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税收收入规模连创新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社会税收负担是否偏重的忧虑和税务部门“重数量轻质量”的质疑。通过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有机统一税收收入的质和量,推动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增长,对于促进税收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揭阳市国家税务局近年来加强税收管理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分析税收收入质量的内涵,提出促进国税工作科学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提升税收收入质量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揭阳市国税局在收入任务压力大、经济基础差的情况下,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为切入点,努力探索一条质量和数量齐头并进的实现途径,在完成收入的同时,化解收入压力、防范执法风险。

(一)以经济税收分析为起点,找准制约税收收入质量提升的症结。从2005年6月开始,市局积极探索建立增值税纳税分析制度,在税政管理科设立了专门岗位,按季度从征管软件提取数据,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点面结合对全市宏观行业的企业户数、销售额、出口额、以及缴纳税款、免抵调库数等经济税收数据进行分析,用25份表格对全市增值税税源情况进行立体式扫描,全面提高对全市主要行业生产经营经营情况的了解,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为适应新时期税收管理的要求,2006年该局在充分酝酿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又制订出台了《揭阳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试行办法》,由计划统计部门组织实施。把经济税收分析的范围从增值税纳税情况分析拓展至国税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全部税种,把经济税收分析的重点由进度分析、增减分析转向深层次的税收与经济结构关联分析,积极探索建立反映税收收入质量的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对,兼顾宏观指导和微观分析,客观反映税收总量增减变化特点、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税收增长弹性的基本特性、重点行业和重大税源结构变化等基本情况。实践证明,无论是局部的增值税纳税情况分析还是全面的税收分析,尽管两者有交叉和重复之处,但更多的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税收与经济的相关度,及时揭示税收征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为有的放矢地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以行业税收管理为核心,牵住税收收入质量的牛鼻子。通过深入的税收分析,揭阳市宏观税负偏低、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总结揭示出来了。2004年全市国税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只有3.0%,这固然与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有较大关系,但从国税机关自身来讲,行业税收管理基础薄弱、存在管理漏洞也是不容忽视的深层次原因。五金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制品和塑料制品生产作为全市三大制造行业,工业产值占全市70%、外贸出口占80%,在全市经济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位置,在粤东乃至华南地区也具有较大影响,先后为揭阳市及辖内普宁市赢得“中国五金基地市”、“中国纺织服装基地”等殊荣,但行业税收贡献额度一直在低位徘徊。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揭阳市国税局通过对该市行业分布情况和税收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决定选取这三个作为规范行业税收管理、提高行业税收质量的突破口。从2005年6月至2007年4月,该局相继制订出台了《揭阳市不锈钢制品生产行业增值税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纺织服装生产行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纺织服装生产行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塑料制品生产行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意见》、《揭阳市塑料制品生产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6个行业性税收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这些制度主要抓住我市三大行业的企业规模结构、企业分布状况、基本工艺流程、供销主要渠道、生产关键设备、边角材料销售等关键部位和敏感环节,突出纳税评估主要手段,建立完善监控指标体系,强化经营纳税跟踪监控,从而构建了规范有序、严密高效的一体化行业税收管理体系。2005年以来,全市各级国税部门针对三大行业重点评估企业超过300户(次),查补收入超过3800万元,进项税额转出500多万元。同时各基层税源管理部门也认真执行上级的规定,强化日常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行业税收贡献逐年增长,服装、不锈、塑料三大行业增值税税负率由2004年的3.32%、2.75%、3.38%分别提高至2006年的4.16%、3.73%和3.93%。在抓好重点行业管理的同时,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又先后对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工业小规模纳税人进行了调查清理,对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全市1400户工业用电大户予以专项评估,严格按政策要求将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有效地拉长了一般纳税人的管理链条。同时,该局还将规范化管理的触角从工业延伸至商业领域。逐步开展了对全市成品油销售行业和普宁中医药销售行业的行业专项整顿,清理部分行业税收“跑冒滴漏”现象。总的来说,三年来点面结合和条块结合的行业税收管理实践,促进了行业税收管理秩序的明显好转,对税收收入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以提高税法遵从为基础,培植税收收入质量的稳压器。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只有依法纳税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心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普遍提高,协税护税自觉意识得到增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才能事半功倍,税收收入质量才能稳定和巩固。2005年以来,为探索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揭阳市国税局把弘扬依法诚信纳税精神、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摆在突出位置,注意引导纳税人把依法诚信履行纳税义务转化为自觉行动。一方面,结合潮汕地区社会风俗和人文心理,充分考虑纳税人需求,统筹税收宣传资源,广泛拓展税收宣传渠道,全面开展税收宣传活动。经常性在当地主要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开设税收宣传专栏,积极向纳税人免费编发税收宣传资料,不定期为纳税人举办政策宣讲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税法咨询、税收灯谜、知识竞赛、税收征文、宣传基地等各具主题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该局把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作为优化纳税服务的基点和载体,以“打造一流办税窗口,树立一流国税形象,创造一流税收业绩”为导向,仔细梳理《揭阳市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承诺》,规范办税窗口设置,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施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依托揭阳国税门户网站搭建集政策发布、税务咨询、信息交流、投诉举报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力求构建办税功能齐全、业务流程简捷、内部运转顺畅、监督制约有力、管理服务高效的办税体系。此外,市局还注重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协助市政府一年一次进行纳税光荣户评选,大张旗鼓树立诚实经营、诚信纳税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为守法企业打造最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诚信名片。两年一次联合当地地税部门组成审查委员会,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款缴纳、涉税违法记录等五个方面制定20项量化标准,逐户评定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对A级纳税人优先给予享受放宽发票领购限量、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即时办理税务登记证验证和税收年检等优惠。这些举措大大拉近了征纳双方的距离,同时掌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纳税人争当依法诚信纳税的先进典型,成为协税护税网络的重要屏障,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税收执法风险,对于提高和巩固税收收入质量具有潜移默化又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以绩效评估考核为保障,树立税收收入质量的风向标。税收收入绩效考核是各级税务部门年中和年终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揭阳市国税局在工作中注意摆脱过去考核单纯看任务完成与否的片面做法,把税收收入的质量作为绩效评估和考核的主要标尺,既考查税收收入规模是否保持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增长,又考查征管质量和效率是否不断提高。对于一些单位因为地区性税源变动因素,未能完成当年税收收入任务,但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够不断提高或保持良好的,绩效考核为通过;一些单位虽能顺利完成当年收入任务的,但是税收征管

质量和效率水平不高或出现严重下滑的,绩效考核依然不予通过。在此基础上,市局注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把税收收入质量与补充经费拨付、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评先创优挂起钩来,既把税务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组织税收收入中心工作上来,更把税务人员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凝聚到对税收收入质量的关注上来,确保“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得到不折不扣的遵守和执行。2004年以来,揭阳市国税系统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税收规模从2004年的11.48亿元增长至2007年27.06亿元,国税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也从2004年3.0%提升至2007年4.6%,国税地方库收入额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从2004年18.1%提高到2007年的34.0%。工业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商业增值税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的各种比重也不断向全省平均水平靠拢。同时征管质量和效率也在稳步提升,连续两年征管质量“六率”考核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可以说,税收收入的又快又好增长,正确反映了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的现状,客观体现了税收执法力度加大和行业税负更趋公平的成效,同时也是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重要意义

从揭阳国税工作近年来的实践历程来看,探索税收管理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对于促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税收收入绩效评价模式。以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理念来评价税收收入增长,不仅考虑税收收入规模是否与日俱增,更看税收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税收收入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组织税收收入的手段和途径是否合法合理等,从而形成对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科学评价,突破以往单纯以税收收入规模论英雄、以税收收入计划完成与否论成败的税收成效评价模式,税收收入绩效评价模式更趋全面、客观和合理。

(二)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税收收入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成果,税收收入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估,延伸到政策执行的偏差分析和征管措施的成效分析,能够及时排除和发现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夯实征管基础、堵塞征管漏洞,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有利于缓解税收工作压力和化解执法风险。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在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面临着矛盾交织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面对近年来税收快速增长的态势,外界开始忧虑当前纳税人税收负担是否偏重,会否对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造成抑制;另一方面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政府财政支出膨胀,各地政府对税务部门提出越来越高的税收增收要求,且有“层层加码”的趋向。税收收入质量管理,以科学方法论证当前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及增长潜力,是对社会各界对于税收负担孰重孰轻的争论最具说服力的论证,也能帮助税务部门更好地掌握舆论导向,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和化解执法风险。

(四)有利于全面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外部形象。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把税收工作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的过程。加强税收收入质量管理也要求税务机关采取措施解决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公平合理问题,力所能及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利,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经济税收秩序和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这些服务地方经济和服务纳税人的举措是强化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必能全面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现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积极意义。

三、衡量税收收入质量的主要原则

从揭阳国税工作的实践来看,税收收入质量指的是税源向税收转化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体现了对税收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和国民收入分配活动的满意程度,是评价税收工作成效和判断经济税收形势的主要依据。笔者认为,对税收收入质量的衡量,要遵循以下

四个主要原则:

(一)与经济相协调的原则。经济决定税收,经济的规模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经济的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的结构;同时税收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税收规模的有序增长和税收负担的合理公平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衡量税收收入质量的好坏,不能单纯依据税收收入规模的大小和税收收入增速的快慢,主要是看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组织税收收入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再从税收到经济的税收经济观,使税收增长要体现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税收收入规模和收入结构以及增长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协调性。不能为盲目追求规模而推动税收收入规模非理性增长,也不能为照顾本地区利益而有税不征放任税款流失,削弱税收调控职能的发挥,影响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依法征税原则。税收治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税收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准则。依法治税包括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两方面。由于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税务机关依据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处于税收征纳活动的主动地位,有权对无故不履行纳税义务和各种涉税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惩处,因此从依法征税而非依法纳税的角度来考察税收收入质量更具实际意义。依法征税的原则其出发点是税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税收要求,要求税务机关在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征收税款,禁止随意变通税收要素和违反法定征收程序,更无权在法律未作规定或者法律授权之外增加纳税人额外负担,否则就会对税收收入质量构成损害。

(三)负担公平原则。税收作为一种国家主导和参与的财富分配形式,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使各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其能力相匹配。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层面,前者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当的税收,后者指经济能力或者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等的税收,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缴税,负担能力小的少交税,没有负担能力不用纳税。税收收入质量与税收负担公平具有正相关关系。税收负担和纳税义务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既要防止横向的负担不均,也要避免纵向的分担不公。否则税收收入规模增长越快,越是说明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缺失公平,税收收入质量反而越低。

(四)成本效用原则。所谓税收成本是在现存经济条件和税收制度环境下,国家和纳税人参加税收分配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成本,与税收征纳行为相关的主要有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是税务部门在行使征税权、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履行其纳税义务时发生除缴纳税款的额外履约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等。税收收入是资源在由家庭和企业向国家转移的结果,作为税收活动的结果和产出,在经济资源稀缺性约束条件下,判断税收收入的质量,不能不考虑税款应收尽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从这个意义说,组织税收收入也要用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结构产出,只有成本收益权衡最大化才是富有效率和质量的征纳活动。

四、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从揭阳国税工作实际来看,提升税收收入质量还面临着很多制约性因素。作为粤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揭阳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仍处初步的发展阶段,主要产业均属劳动密集型或资源消耗型行业,产品附加值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从根本上制约了税收收入规模的提高。从国税机关自身的条件来看,国税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管理、考核等机制还不完善,与当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还不够协调,与税收征管业务融合度还不够等等,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着税收质量的提升。根据笔者的理解,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建立完善税收收入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项主要制度。

(一)税收收入信息采集制度。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对税收收入质量全面评估,前提是对与税收收入相关的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这是税收收入质量管理的基础环

节。税务机关应利用日益推进的征管体制改革和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依托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全面采集相关数据信息。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四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定期汇总分析的税收计统业务数据,如税收月(旬)快报、会计统计报表、重点税源监控资料、税收分析档案等;二是纳税人自行申报和办理涉税事宜提供的税收征管业务数据,包括与纳税人相关的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相关的数据信息;三是通过税收管理员上门获取与纳税人生产经营相关的生产经营数据和财务管理数据,如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市场价格、成本构成等;四是税务机关从外汇管理、金融、外贸、统计等部门获取的与经济产业运行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如国内生产总值、工商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等,还包括从工商、银行、劳动、供水、供电等部门获取与企业产销活动相关的微观经营信息。

(二)税收收入质量评估制度。税收收入质量评估是指税务机关综合利用已获取的信息数据,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经济税收协调性、征管效率和征管成本等税收收入质量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形成对税收收入质量的客观判断。做好税收收入质量评估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质量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税收发展指标。包括税收完成情况与往年实绩的时间序列纵向比较,或税收完成实绩与计划预算的偏离分析,以及税收组成中不同税种和不同行业税收的结构百分比横向比较。二是税收负担指标。从地区来说,可以用该地区一定时期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宏观税负率;对行业而言,可以从特定行业税收贡献额占该行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计算行业税负率。分别从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视角合理掌握税收负担的基本状况和变动情况。三是税收弹性分析。税收弹性是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税收弹性大于1,说明税收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税收弹性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税收负担指标一样,税收收入弹性的分析也是对经济税收是否协调的合理判断。四是征管效率指标。例如当前各地税务机关应用普遍的征管“六率”指标,侧重从税收资金的流动情况评价税收收入的质量。

(三)税收收入质量控制制度。税收收入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受地方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亦为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和社会信用体系水平所制约,还与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税收执法水平等密切相关。税收收入质量评估以抽丝剥茧的剖析方式,准确定位当前组织税收收入及税收征管工作的漏洞。税务部门要及时将税收收入质量评估分析的结果及时传递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税务人员。对面上的问题,由本级国税部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部署统一实施。对点上的问题,落实基层国税部门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过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达到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高质量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税务部门在跟踪监控税收收入质量的同时,对地方经济运行要有适度的关注,要及时将排查发现的经济运行的不稳健因素向当地党政部门反馈,并积极就优化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献言献策,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工作质效。

(四)税收收入绩效考核制度。税收收入质量管理依靠的是税务人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不懈努力。为把税务人员观念及行动集中到税收收入质量的关注上来,各级税务部门应逐步完善税收收入绩效考核办法,形成监控有力、考核全面、奖罚分明、正面引导的激励机制。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收入绩效评价和考核过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考察组织税收收入工作推动税收收入规模增长的结果,也要考察强化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税务人员的税收征管工作既保证了税款的应收尽收,又不以损害经济税收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为代价;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充分肯定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探索,又不避重就轻掩盖和淡化存在的问题。要在绩效评估和考核的基础上,落实并兑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措施,增强税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税务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其他管理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依据。

第三篇:科学管理 创新实践(推荐)

科学管理

创新实践 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督导评估教育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校创建于2014年,是由xx中学和xx中学合并而成的,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在县委、县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管理机制,以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就我校三年来的教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普及程度:2010—2011学年,入学率173.8%,辍学率1.7%,升学率95.59%,保留率98.3%;2010—2011学年,入学率196.2%,辍学率2.13%,升学率95.34%,保留率95.65%;2012—2013学年入学率224.7%。

2、办学规模:2010—2011年,学校有52个教学班,2848名在校生;2011—2012学年,学校有60个教学班,有3050名在校生;2012—2013学年,学校有60班,3270名在校生。

3、师资状况:教师总数235人,专任教师218人。教师年龄结构更趋合理,21—30岁有88人,31—40岁有64人,41—50岁76有人,51—60岁有17人;教师学历明显提高,本科学历160人,专科学历65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0人,学历达标率为97.96%;教师职称提高,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127人;?优秀教师不断涌现,2名教师荣获河北省骨干教师称号,65人次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30人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有60余人次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4、办学条件:

(1)校园、校舍情况

2009年,县委县政府投资7000多万元异地新建xx中学,建有教学楼3幢、实验办公综合楼1幢、学生餐厅1幢、学生公寓2幢,地下停车场4个,2011年11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占地面积69326.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1.2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849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1.77平方米。

(2)专用教室情况

网络信息中心、理化生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室配备齐全。图书室藏书11万册,生均33、64册。实验仪器390种,物理仪器24388件,化学仪器19880件,生物仪器4400件。音乐器材300件,体育器材1800件,美术器材200件,劳技器材500件。

5、教育经费:全额下拨,及时到位,合理使用。2010年下拨9969981.28元,工资福利支出6097179.27元,商品服务支出1551124.36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357116.65元,其他资本性支出664561元;2011年下拨10000516.22元,工资福利支出6313128.05元,商品服务支出12212669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000816.30元,其他资本性支出824596元;2012年下拨12120933.95元,工资福利支出7366634.80元,商品服务支出2712017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890714.15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51568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我校参照《xx市中小学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包括校务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等十方面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职责。

从xx年开始,我们实行年级管理责任制,引进竞争机制,从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入手,变革旧的管理模式,由副校长兼任年级主任。xx年,学校取消副校长包年级的做法,建立起: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科研处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教学管理体制;校长——德育副校长——教育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体制,并明确其具体职责。由中层领导担任年级主任,逐步建立起有生机有活力的责、权、利统一的实行年级主任实体负责制。

我校在原有办公室、教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增设科研处和宿管科。学校优化管理运作机制,实行校级领导主管处室制、年级实体负责制、学生分层管理制和住宿生三级联查制,实现了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学校管理工作运转高效,促进了学校有序健康发展。

(二)创新德育模式

我们重视“三结合”教育,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每学期,我校都要召开学生家长会,组织班主任进行家访,架起了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学校、教师与家庭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合作,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与社会联系,聘请xx镇派出所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为全体同学做法制报告,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几年来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2012年6月,我们举办了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邀请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中心资深讲师张青为学校七、八年级4000多名师生和家长做了《感恩,我们要行动》大型演讲报告会,激发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感恩,励志成才,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组建了学生篮球队、田径队、合唱团等团队,还成立了绘画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每年都举办师生读书月、艺术节、运动会、彩色周末等活动,学生200人合唱团每年参加了省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三祖大典”活动和省委主办的“冀台心、两岸情”青年大型文艺交流活动。2012年5月,xx教师合唱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艺演出,在央视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合唱比赛中获得最佳表现奖,被xx经济日报和xx日报报道。2012年6月1日,7年级6班xx同学代表县少先队员与xx市团队一起参加xx省第六次代表大会。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主阵地,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方向。xx年x月,我校推行“高密度、多层次、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高密度”指课前教师在查阅丰富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确定网络资源支撑下的教学预案;课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节省出大量时间,学生活动量成倍增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频率,使教学目标的落实更高效。

“多层次”指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师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

“五环节”指课堂教学以“激情导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训练拓展—分层检测”为主要环节,依托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创设多维度学习情境,导出学习目标,明确探究任务,开展合作交流,进行当堂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分层达标检测。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丰富多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实现了和谐教学,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校实际,更符合学生特点,受到了市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xx年x月,学校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所中学代表xx省参加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获得好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学校,首先要发展教师,我们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我校十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认真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月”活动,评选校级和县级师德标兵,举行了师德报告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对照标准找差距,写出自查总结材料。制定了《xx中学规范教师文明施教的有关规定》,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杜绝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性体罚的现象。

加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落实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通过讲示范课、专题交流研讨等形式,训练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使其脱颖成长为名师,实现骨干教师队伍学历高、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指导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目标。

加强青年教师成长,开展青蓝帮教结对活动,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促使他们快速发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月都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先后邀请30多位知名教育家、县教育局教研员到校讲课,对教师进行理念引领和专业提升。学校提供条件鼓励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外出培训,仅2011年,学校就花费5万元组织教师44人次先后到学校投资5万元先后组织教师44人次到山东昌乐二中、石家庄市、秦皇岛市、保定市、张家口等地参观学习。

(五)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战略,创造一切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学校成立了“校长室—科研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的科研组织机构,完善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题研究,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安排了具体课题,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几年来,100多名教师参与了省市县科研课题实验26项,在国家、省市教育杂志发表教研论文200余篇,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在学校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我校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156台笔记本电脑,在60个教室和11个功能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设备,组建了2个计算机机房,建起了学校网站,实现了“一网三通”,使现代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投资260万元,硬化路面、铺花砖7500平方米,购置苗木500多棵。更换节能灯、装时控装置,改造单扇窗户110扇,改造暖气500片,安装窗帘400多块;购置镀锌板包门199个,讲桌17个。购置实验室桌凳504套。翻新学生课桌凳700套、翻新图书架、仪器柜68个。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办学成效

建校以来,每年的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先后11年摘取全县中考状元桂冠,5名优秀毕业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2012年全县高中预科班招生,我校占xx中学公助生录取人数的76.97%,占xx中学公助生录取人数的77.27%,自费生录取人数的84.6%。仅2011、2012两年,我校就有52名学生被省内外重点高中录取。

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xx市教学工作先进集体”、“xx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先进单位”、“xx市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xx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xx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学校”、“xx市五星学校”和“xx市网络建设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2011年被xx市教育局确定为全县唯一一所“全面提升教育水平,争创全国一流”试点初中,2012年被xx省推荐申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试点学校(全省仅有22所)。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学校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着如下困难和问题:校园周边围墙至今无法合拢,管理难度大;办学经费紧缺,债务压力巨大,限制了学校进一步发展;教师工作细、实不够,仍有等、靠、拖的思想,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教学经验和艺术不够,自我加压不够,听课、反思、写论文等仍缺乏自主自发性,老教师受到职称、年龄等诸多因素影响,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影响到教学工作。这些问题,制约了学校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欢迎各位领导对学校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折不扣的遵照执行。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光临和指导。

谢谢大家!

第四篇: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对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思考

所谓税收收入质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各项税收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客观反映。合法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各项税收收入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它是税收收入质量的灵魂;真实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各项税收收入要遵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课税要素必须明确,它是税收收入质量的基础;可靠性是指税务机关组织的各项税收收入能否直接成为稳定、可使用的政府财政收入,它是税收收入质量的核心。税务机关只有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才能为各级政府提供合法、真实、可靠的财政收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效的税收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竞争,有效地提高税收收入的质量。为此,本文从当前组织税收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分析,客观研究产生异象的各种因素,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问题。

一、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异象

(一)人为调节收入进度。经济发展快、税源富裕的地区和单位,存在有税不收、延缓征收,甚至暗示纳税人零申报、少申报或迟申报,达到延迟税款入库,控制税收收入进

度的目的。而经济发展慢、税源贫乏的地区或单位,则往往存在提前征收、借款交税、违法预收现象,以达到多收税款、早入库,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目的。比如,为赶上收入序时进度,要求销售普通标准住宅的房地产公司预缴土地增值税。

(二)扰乱税收管理秩序。在税款征收过程中,引税、混库最有代表性,“引税”一般采取降低税率或免征附加税种,以及政府用财政资金给予纳税人一定比例的返还,吸引外地税源到当地纳税。“混库”则是将税收收入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缴入国库。比如,将应征收的省级营业税的金融利息收入按一般营业税入库,把省级财政收入转为县级财政收入。

(三)违反优惠政策规定。有些税务机关从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出发或出于团体和个人私利考虑,对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或者对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不办理或不按政策规定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严重影响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际效果,使政策调控落空。

(四)虚收空转。个别税务机关采用捏造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虚假的税收要素,多交税收,然后再通过财政返还的形式将所纳税款退还给纳税人,一交一退之间,纳税人没有损失,入库的税收金额却攀升上去了,形成财政收入的空增长。如,虚报房产原值、占地面积,多申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虚开租赁发票、建筑发票、销售不动产发票;以投资、转让等形式,将大额资产和重点项目在纳税人(主要是国企或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反复交换等等,以实现虚增税收收入的目的。

二、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危害

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种种异象给法律尊严、政府形象、组织决策、民生改善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都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一)削弱税法严肃性。《征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借口,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组织收入原则,是对国家税收法规的蔑视,直接影响并削弱了税法的严肃性。

(二)影响上级部门决策。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税务机关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项税收指标是上级部门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组织税收收入上弄虚作假,反映给上级部门虚假的税收收入指标,直接会掩盖事实真相、混淆领导视线、影响领导决策部署,进而影响地方

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不利民生改善。税收收入质量不高导致财政收入“虚空”,可用财力没有增加,用于社会公益和民生改善的资金没有增加。在“漂亮”的业绩背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没有发展。另外,虚收的税款中有部分是与中央或省级财政共享的,虚收金额越大,流出去资金就越多,这无疑让本来就提肘见襟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比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每一笔税款中,都有60%的份额划归中央。

(四)损害政府形象。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违反组织收入原则,不顾收入质量的做法明显地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一个忽视了科学发展的“跨越发展”,怎能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法制、诚信是政府软环境建设的硬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依据。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擅长弄虚作假,这必然无诚实可言,法制缺失、诚信丧失怎能让投资者放心、老百姓安心。

(五)诱发执法风险。《刑法》和《征管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违反组织收入原则行为的法律责任。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行为定会引发税收执法的风险,而且有税不收、延缓征收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极易引发廉政风险,最终必将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追究。

三、影响税收收入质量的原因

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种种表现,无论从主观行为上分析,还是从客观制度和实践结果上研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大方面:

(一)法制意识不强。近年来,我国立足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税收法治,但仍有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权大于法和情优于制度的错误观点上。有些地方打着发展经济的口号,假借讲政治的名义,以权压法,强行要求税务机关不依法办事,甚至违背法律原则办事。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唯地方是从,按长官意志办事,不敢坚持原则,懂法不守法,执法不依法。纳税人抱着民不与官斗的古训,对违法事件不敢说不,对违法行为不敢斗,甚至还想趁机捞油水。

(二)政绩考核变味。政绩考核注重量的方面忽视质的方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助长了收入“水分”形成。地方领导不顾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片面追求财税收入高指标、高增长,对税收收入指标层层加码,致使税收收入与经济税源严重背离,为了确保完成收入任务,“引税”、“借税”、“虚收”等方法层出不穷。个别税务机关内部考核也侧重收入数字轻收入质量,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任务作为考核最重要的指标。因此,任务宽松的时候,就想方设法藏税,控制收入进度;任务难以完成的时候,不顾组织收入原则,千方百计多收税。

(三)大局观念淡漠。有些地方领导及税务人员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地方利益,不考虑国家利益,只关心小团体利益,不关心集体利益,只注重个人利益,不注重单位利益,只计较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只要有利于本地区、本单位或者本人的事,可以牺牲大局,甚至臵国家法律于不顾。

(四)财政体制漏洞。按照现行的财政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地方税收入全部留在地方,不与中央及省财政分成,这本是有利于贫困地区早日脱贫的好政策,却被有些地方钻了空子。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手段虚收税款,再由财政部门返还给纳税人,因为不与上级财政分成,所以一收一转之间,地方财政没有损失,纳税人没有损失,而财政收入数字却窜上去了。有的地方片面强调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在计划目标管理上,实行组织收入“一票否决制”,强调完成计划任务的刚性,导致一些税务机关将工作重心放在就收入抓收入上,淡化依法治税观念,致使影响税收质量问题的发生。

(五)督察内审不严。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的督察内审侧重于收入指标的完成,忽略对收入质量的督察,侧重于对收入滞后单位的督察,放松对收入增长快的单位的督察,导致“一俊遮百丑”的观念盛行,只要能完成任务,就是尽到税务干部天职了,至于采取何种手段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来督察。

四、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途径

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更是依法治税的实践需要。为此,我们要从牢固确立法制意识的高度出发,突出组织收入原则的严格化,考核指标的科学化,财政体制的完善化,内部督察硬性化,走出一条税收收入质量全面提升的新路子。

(一)强化法律宣传。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法律责任的宣传,把依法治税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征税人、纳税人以及用税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全力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进一步强化税务干部税收执法风险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的程序和法定的课税要素征税,不得作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或者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行为。加强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提高纳税人权益保护意识,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作出的违法行为要敢于说不,并且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二)科学修订政绩考核指标。当前应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改变“重发展轻法治”现象,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为税务部门依法治税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政府官员的考核,不能光看GDP和财政收入数字,更要着重看财政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税收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经济社会、历史检验的税收实绩。同时,要不断加强税源的预测和分析,提高税收计划的科学性,保证收入任务与税源状况不脱节。

(三)完善财政体制。现行的财政政策为虚收空转提供了便利。笔者认为,对采取虚收空转等手段虚增财政收入的,一经查出,取消地方税收入不与上级财政分成的优惠,加大虚收空转的成本。也可以在税款入库时,按比例与上级财政分成,然后再通过转移支付将上级财政收到的份额返还给贫困地区,前提条件是检查确认无虚收空转现象。另外,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地税机关的征收经费,不能让征收经费成为地方控制税务部门征税的工具。

(四)贯彻组织收入原则。要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越是税源吃紧、任务繁重,越是要坚持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变通税收政策,不得混级混库入库税款,不得违规设立税款过渡账户,不得违规异地转引税款,不得违规减缓免税,不得虚假代征代扣税款,不得违规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防止税收执法风险。

(五)加强督察内审。督察内审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根据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需要,建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督察内审专业团队,把政治可靠、业务熟练、作风扎实的人员充实到督察内审队伍中,通过督察内审工作查前培训、实践锻炼、学习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督察内

审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督察内审专业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把对税收收入质量的督察作为督察内审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坚决查处违反组织收入原则的行为,切实保证税收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篇: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关系探析及其思考

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关系探析及其思考

摘要:人本管理是蕴涵在科学管理中,是科学管理的发展、更高级阶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强调“软”管理, 创造环境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 积极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倡导终身教育观等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策略,以迎合管理国际化的趋势。

关键词: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关系;思考

一、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内涵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突破传统的经验管理,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提出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科学管理主要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是按照科学的原则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不仅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认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对于管理者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 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事业的发展不仅给员工带来较丰厚的工资, 而且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使得管理者和员工相联系在一起。科学管理理论坚持了竞争原则, 提高了提生产效率。竞争原则体现为给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动作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奖惩的标准, 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一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 而且超过越多越好。于是, 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 员工的进取心就永不会停止,生产效率必然也跟着提高。当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 内容比较窄, 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二)人本管理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行为科学学派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强调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相对于“物本管理”而言的,是指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把人当作最重要的资本,尊重人、关心人,一切管理活动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我们研究的人本管理中的“人”,泛指全社会的人,不仅包括组织内部的员工、管理者、股东,还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和社区成员等,即与企业有着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人本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与终极目标。其实质是始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作为管理主体, 围绕如何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人本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 它把管理的着重点从对“物”的管理转向了对“人”的管理, 将“利用人”的工具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互结合, 使组织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依靠人、开发人、尊重人、关心人、提升人、成就人。

二、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一)人本管理蕴涵在科学管理中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 也不是生来俱有的, 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 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 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 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 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 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

(二)人本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发展

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是管理方法论中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前者是管理学对科学方法的引进, 以最优化、标准化、数量化为特征,其效用是实在的确定的;后者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 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展开管理活动, 其效用是不实在不确定的。两者分别体现了理性的和感性的思维方式, 似乎是互不关联, 甚至是相反对立的。但仔细考察研究管理方法论的发展历史可知, 科学管理虽先于人本管理产生, 其中却已孕育了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不仅发生于科学管理, 亦发展于科学管理,两者是分不开的。在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学之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形成了一个生产力的革命。当效率提高至一定水平停滞不前时, 一方面,必然会试图去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促使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另一方面,既有的较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也使进一步考虑人的因素成为可能。于是, 人本管理便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蓬勃发展, 尤其是在以知识经济为主

导的当代, 企业成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主体, 而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则更要求企业重视人的作用, 实施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凸现出来, 并在这种动态结合中不断深化和成熟。

(三)人本管理是科学管理的更高级阶段

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是随着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从管理的实践上看是没有严格的、明确的界限的。科学管理中也有一些人本的思想,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和对人的认识的发展,科学管理必然会发展为人本管理。科学管理阶段,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而人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则是利益相关者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是管理的最高级阶段。

在科学管理中,强调管理者和工人的亲密合作,对工人进行培养、教育、激励。但是,这两个阶段的目标最终都是企业利润,而判断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组织的目标.三、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关系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势在必行,为此,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借鉴吸收当代世界先进管理思想,尤其要认真研究、学习组织中个体、群体与组织层面的行为规律,实施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策略,以迎合管理国际化的趋势。

(一)强调“软”管理, 创造环境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即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其次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只有高智商而缺乏高情商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工作的。具有高情商的领导者会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异化的发展需求给予呵护和关心, 能尊重职工的人格与个性, 对职工有很强的亲和力, 这就是现代管理中倡导的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它的本质就是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 帮助人实现愿望和梦想, 让人体验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而情感管理应该建立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 科学管理与情感管理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上,标准化管理是属于“硬”管理, 主要用来约束职工日常的工作行为。情感管理则是“软”管理, 主要用来体现领导者的人文关怀。领导者除用真心去关爱职工, 在政治上信任依靠、工作上支持、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外, 还应拓展情感管理的内涵,既尊重职工的价值和自由, 给予职工最大的信赖,尽量满

足职工的合理要求, 努力创造团结、和谐、乐观、向上的整体氛围。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 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 这样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当代团队式工作条件下, 人的自我价值已不再仅仅是权利和等级, 而在于创造和工作。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 使每一个员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机制在管理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既有利于实现管理工作目标, 又有利于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没有激励, 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 而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可见, 正确有效的激励, 能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由于激励是以人的心理作为出发点, 同时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会随着激励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 激励要有针对性, 激励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可采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竞争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教育激励、荣誉激励等。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用分配机制激励人,用好用活用足绩效考核工资,合法合规合情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用负向惩戒机制鞭策人对职工在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狠抓制度落实进行责任追究,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的措施。

(三)加强团队建设, 积极吸引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

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倡导团队精神,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应该紧紧依靠职工的集体行为, 让职工参与管理与决策, 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实行参与式管理, 使职工管理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 再转向自我管理型。职工参与式管理, 实质上是体现了领导者对职工的信任、尊重与期望, 正是这种高度的信任与期望, 使员工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员工才会更关注企业的发展, 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的管理献言献策。企业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 各个工作人员之间, 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职工参与式管理, 更有利于发挥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 自觉以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协作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 在工作中相互支持, 相互帮助, 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

(四)倡导终身教育观

加强教育培训是一个企业的最大福利,因此,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至关重要,一定要从企业工作特点实际出发,因人因岗,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结合本行各职能部门的实际,设置知识普及型、知识提升型、知识更新型、技能增强型、个性提高型、与时俱进型、超前突破型等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员工学习提高的需要。加强理论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员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加强政治宣传,让员工了解具体政策,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加强职业道德引导,让员工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不断学理论、学典型、学先进、学业务、学文化、学服务、学管理的良好局面。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辅导讲座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2]管之明.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冲突[J].管理科学,2003,(7).[3]程承坪.论现阶段我国管理模式取向[J].管理科学,1998,(5).[4]刘霞.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J].公共行政,2004,(8).[5]姚作为.人本管理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 ,(12).[6]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下载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当前税收收入现状(一)税收计划分配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是“以支定收”、“基数递增”的分配方法不合理。每年国家下达的收入计划任务都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需支出......

    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

    关于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几点思考(共五篇)

    关于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几点思考 随着税收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计划任务型税收管理模式,正累积着越来越大的税收风险。坚持收入原则,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已成为各级税务部门保......

    税收收入分析对影响收入质量的思考

    税收收入分析对影响收入质量的思考 收入核算科 税收收入质量指的是税源向税收转化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体现了对税收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和国民收入分配活动的满意程度......

    浅谈黄金矿山科学管理与集约经营

    浅谈黄金矿山科学管理与集约经营 2009-1-14 14:35:36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 270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以及矿业市场的繁荣,矿山......

    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实践与思考

    乘十八大东风,大力发展职业培训的思考 今年以来,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市人社局2013年工作重点,全力推动实现“蓝......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

    班集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程和先进教育理论思想的引领下,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启发下,在各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理念: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