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5阅读材料1: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王笃勤 博士
(原载《中小学外语教研通讯》 2001年第1期)
内容提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众说不一。本文从学习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入手,结合前人和自己对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的研究提出:要培养真正的语言自主学习者,须将策略培养纳入正常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策略培养
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开始引起全球性的重视,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Broady & Kenning, 1996),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Legutke & Thomas, 1991)。过去的20几年人们对学习的研究,对策略的研究以及自主学习的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教育应该培养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学生,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策略培养是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共同目标
语言教学的开展以人们如何学习为依据。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然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本身是一种目标定向(goal-oriented)的行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语言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不以人们掌握了多少词汇,能够背诵多少语法条文为标准,而是看人们是否能够熟练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方法技巧,即学习的策略。语言学习的这一目标称为语言学习的程序性目标,即达到自我管理学习过程,也就是学习自主(learner autonomy)。
随着交际教学的普及,随着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加深,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已经得到公认。但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也就是说,策略的培养是教学的任务之一,另外Edge 和 McDonough(1995)也都将策略的培养纳入外语教学的目标。因此,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应用水平,同时还必须使学生能够通过校外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对应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学习策略的培养是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一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策略的使用上不仅比差生丰富,而且要灵活地多。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他们能够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策略的使用,及时评估学习效果,并适当调整学习安排,也就是说他们比差生更具学习自主性,而这种学习的自主性表现在策略的使用上。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就策略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Barnett(1988)对学习法语的学生进行的认知策略的培训,Carrel(1989)进行的“语义网”策略的训练,Kern(1988)运用“有声思维”进行的认知策略的培养,O’Malley & Chamot(1988)利用认知小组、元认知小组和控制组进行的策略培养都证明了策略培养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上的作用。在国内,董奇(1988)所做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王笃勤1997 –1999年在北京46中所做的元认知策略培养以及郑敏(2000)在首都师范大学所做的元认知策略培养等都表明,策略培养,尤其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水平,优化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呈p<0.01显著。这不仅说明了策略培养的有效性,而且说明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行策略培养的可行性。
三、学习策略的内涵
学习策略指促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交际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认知策略:分类、映象、重复、图表、联想、表演、模拟、精致、总结、记笔记、语义网、列表、归纳、演绎;词汇学习策略,听说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如跳读、览读、推理、词义猜测等),写作策略以及语法学习策略等;
2)元认知策略:拟订计划、确定目标、过程监控、策略和效果评估等;
3)情感策略:自我鼓励、焦虑抑制、情绪调整等;
4)社会交际策略:提问、合作、移情等。
元认知又称“认知的认知”,以认知策略为基础,包含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操作。元认知知识指学生对各种认知策略内涵、作用以及操作的了解,学生对作为语言学习者自身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各种学习活动的了解。元认知操作指学习计划的制定、确立目标、选择注意力、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问题讨论、寻求帮助、材料查询和对学习效果、活动中的表现以及策略运用的评估。研究发现,策略的培养应该从初学者开始,认知、元认知并举,课堂培养以认知策略为重点,通过学前的目标制定、随堂和阶段评估等手段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管理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四、策略培养的实施
以往的研究不仅给策略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提供了比较合理的策略培养模式,如Jones et al(1987)的策略教学模式(The Strategic Teaching Model),Chamot & O’Malley(1994)的语言学习认知培养模式(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Herman(1988)的互惠教学模式(The Reciprocal Teaching Approach),王笃勤(1999)的元认知策略培养
(Meta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等。综合以上策略培养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策略培养一般应分五步:
1)展示(presentation);2)示范(teacher’s modeling of strategies);3)训练(scaffolding); 4)评估(evaluation); 5)扩展(expansion)
展示阶段向学生交代要训练的策略;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可以了解策略的具体操作,也可了解策略的作用;训练阶段一般是从控制练习到半控制练习,到自由练习,从单一策略训练到策略综合运用;每一训练阶段都应有对策略培训效果的评估,根据评估情况提供进一步的训练(在扩展阶段完成)。在策略培养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策略培养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策略培养应该照顾到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3)策略培养应该采用显性的培养模式;
4)策略培养应有恰当的培养材料;
5)策略培养应该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结束语
俗话说“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Give a man a fish, you feed him for a day;teach a man how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外语教学所培养的不应只是会背单词、背课文和语法条文的“书袋子”,而是能灵活使用语言进行各种交际的语言操纵者,更重要的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课堂教学及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不只是语言知识和策略知识,而更重要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交际能力的同时应加强策略的培养,尤其是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培养,使外语教学成为真正意味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书目
Broady E.& M.M.Kenning.1996.Learner Autonom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s.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Published by Association for French Language Studie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Carrel P.L., B.G.Pharis and J.C.Liberto.1989.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for
ESL reading.TESOL Quarterly V 23/4 647-652
Chamot A.& J.M.O’Malley 1994.The CALLA Handbook: Implementing the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Legutke M.& H.Thomas.1991.Process and Experien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Longman Group UK Ltd.McDonough S.H.1995.Strategy and Skill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Edward
Arndd
董奇 1988 《中学生阅读能力与元认知的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1988年博 士论文
陈英和1997 〈〈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熊川武 1997 《学习策略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王笃勤 1999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LanguageClassroom in China.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硕士论文
威廉斯 等 2000《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郑敏 2000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to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第二篇:外语教学中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
中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
摘要:在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外语习得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和外语学习成果成更比。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积极促进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学习者;策略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人才的外语(本文专指英语)素质的要求与日俱增。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外语都是主要的学科。外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外语学习是一种时代趋势。目前,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学生的外语成绩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工具性的,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成为当前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于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了研究。文献1对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见解,但文章侧重于本科阶段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对外语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甚少;文献23对如何激发外语教学中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但是其提出的某些建议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对外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在对外语学习的研究中,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习得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它也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最早研究外语学习动机的Gardner和Lambert,从社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学习动机经典模式。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他们的研究受到一定的挑战,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外语学习动机更多地和学校教育融合,着重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策略,教学的中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人格,身心健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表明外语学习动机和外语习得成正相关。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2、学习动机和外语学习动机
“传统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4 现代教育心理学却赋予了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如沃尔福克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外语学习动机就是直接作用于学习主体,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学习外语既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还可以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3、外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近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有:自主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和期待价值理论(expectancy value theory)。自主理论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自主学习即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自主理论确立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期待价值理论认为主体进行某种任务的动机来源于他对这种任务成功的概率的估量以及任务本身所赋予的价值的判断。对成功的期待也体现了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4、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 4.1、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对学习动机研究贡献最大的是Gardner和Lambert,他们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5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目的和利益,如出国、工作需要、英语考试等,而具有的英语学习需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外语学习的自主性,而具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则较为被动,坚持时间较短,达到既定目的后就没有这种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学习动机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融合型动机的形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体验学习的乐趣。
4.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学习本身就是动力,它建立在自我需要上,如学生为了提高和充实自己而努力学习。外在动机指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是为了它的工具性和利益性,并非对活动本身有兴趣。如部分应届毕业大学生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出国深造和获得好的职位。内在动机持续时间长,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学习者相对被动。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工具性的外部动机转为提高自身的内在需求,是目前外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4.3、整体动机、情景动机和任务动机 “Brown(1994)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情景动机(situational motivation)和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6整体动机指对外语习得的整体定向和一般态度。情景动机是学习者习得外语的动机随着外在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任务动机指学习者对完成具体任务的动机,这种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外语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外语成绩和外语习得成正比。因此,在日常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因材施教。
5、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有专家认为,在语言习得中,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所有因素中,动机所起的作用约占3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5.1、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无论哪个门学科,优异的学习成绩离不开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有自主学习的热情,而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学生刚开始接触外语时,会对它有种天然的兴趣,但如果老师教学方法不当或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就会逐渐失去这种学习兴趣。“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的,非下苦工不可”。7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成就感,学习动机也会减退。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启蒙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外语对外语有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课堂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外语本身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充分享受到外语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为兴趣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持之以恒。另外,外语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语言艺术、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促进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5.2、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在基础教育中,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又一因素是学习方法不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外语学习风格和方法进行分析,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并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外语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花大量时间让学生齐读课文,这既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无法及时纠正发音错误、语调和语速。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如设立英语角、商务会议,英语竞赛等练习时选择与生活有关或者与专业有关的的话题,使语言交流真实化,生活化。另外,教师应该利用自己所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策略。5.3、让学生获得合适的外语学习策略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理解和调控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节学习过程。学生成功掌握各门学科都需要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外语习得更是如此。“授之与鱼,不如渝之与渔”。实践证明,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的习得,学生不仅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外语学习成绩。所以,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并使用合适的外语学习策略。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正确使用相应的外语学习策略?通常,教师会在授课中直接向学生讲解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具有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或者在布置作业时对完成方法的要求,让学生自然地习得学习策略。总之,教师应该帮助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外语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充分感受到学习本身带来的愉悦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外语学习动机。
5.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创造轻松、愉悦的外语学习环境
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或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8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附心理,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甚至他们会从教师肯定的眼神和关切的询问里获得外语学习的力量和动机。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鼓励以及关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将对教师的好感转为外语学习动机。另外,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及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良好的外语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创造性思维,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人本主义理论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尊重学生人格和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自主性学习,和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基本一致。
5.5、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成就感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就感主要是针对那些外语成绩不好的、被人看不起、缺乏学习信心的学生。这些学生应该从身边的教师、家人、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关心和尊重。由于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到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肯定与鼓励。如,外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在数学方面成绩优异,或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性格特征,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外语学习成就感的需要。
5.6、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通过考试和检测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教师及时的反馈信息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进而通过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肯定的反馈信息会能让学生受到鼓舞,对外语学习充满信心。“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9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进步微小,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表扬学生,尽量不要批评学生,让他们树立外语学习的信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疑惑。
6、结束语
我国多年来的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能自主地掌握外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动机对学生外语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动机的强弱和外语教学的成果是成正比的。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学习外语的内部倾向,只是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职位需要;这些外部的诱因是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的。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外语学习兴趣。另外,虽然有的学生具有学习外语的内部动力,但如果缺乏真实,活跃的外语学习环境,也不能真正习得外语。外语教学中,构建真实的外语习得环境,使外语学习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才能促进外语学习动机的形成,外语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晓旻,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58—65.
[2] 付天军,付晓丽.新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8):116—118.
[3] 方芒.论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J].吉首大学学报,2003,(4):120—123. [4] 李应龙,何祥勇.教育心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2. [5] 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8. [6] 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7.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8] 邹长虹.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170—172. [9] 李应龙,何祥勇.教育心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4.
第三篇: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
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
英语新教材的语法知识很“精要”,面对如此精要的语法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其“精”者、“要”者尽量不要拉下,否则 语法知识就会被骨中抽髓、干瘪消瘦;另一个方面更不能重操旧业,乱加补品,那些“营养品”会使好不容易减肥的语法知识又肥胖臃肿起来。注意以上两点,牢记“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去钻研教材,我们就不难准确把握其语法 点和其他变化规律了。
如教学语音。知识方法:什么是元音字母,什么是元音音标,哪个元音字母在单词里重读时通常读哪个音标,非重读时又读什么,有哪些特殊情况。
能力培养:根据已有知识的发音要领,能准确推测和自然地发出同类词的读音。
注意的问题:不但要清楚每个音的发音部位,而且要注意发音时口形、气流的变化过程,使之既有分步的思想,还要一气呵成。如〔u〕这个音,口形必须有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逐步做到“字正腔圆了。”
但把握知识点仅是教学内容问题,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目标问题,那就是注重实践性。注重实践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英语语法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际操 作中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这样做可使理论和实践在学习和运用两个流程中得到双向流通,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实现 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讲授语法知识不宜从抽象概念开始,而应从具体材料入手,让学生在英语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如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不宜一开口就讲怎样加“s”,怎样加“es”;哪些词是规则变化,哪些词是不规划变化;还有不可数名词。这样讲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充分利 用本教材的特点,从实际操作着手,把课文中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句子,再加上一些稍有变化但可以听懂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讲出来,或在稍加 指点的情况下做出来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做学生会感到具体易懂。
在时态教学中,每涉及一种时态,开始我们只讲它的动词变化和有明显特征的词。比如,讲现在进行时,我们只指出有一种常用的时态的结构是be+ving形 式,它常与listen,look,now,Whatareyoudoin g?等词或句子一起出现,然后联系课本,联系现实生活大量地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开始只练不讲,逐渐点滴地指一指。最后等大家对本句型能不假思索 地说出来的时候,才进行一番必要的总结。
二、将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英语语法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粮仓”,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 运用于语言实践。当然这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太难了。我的做法是:
首先要放开手脚,提供机遇。充分利用新教材比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不要放过每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词、半句话,再加上手势,动作。只要能表达思想,就要把它利用起来。
其次是化难为易。在初一年级,第一步我只提出十个常用动词,有意识地强调每 天必用的最少次数,它们可以在动作的帮助下代替其他动词。它们是:be,h ave,do,come,go,getlet,ask,like,put。如have可以代替buy,borow,lend,throw,carry 等。随着学习的深化,可以逐步增加。但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感到不难。同时我们也规定这一阶段必练的重点句型。如Letme(us)dos th,I′dlike……Iwanttodo……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把学生从想说英语而又怕说错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学习四辩初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
纵观全场,我们不难发现,对方一直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下来讨论今天的辩题,他们把实践无限的美化,错误的认为参于实践就能获得成长,其实成长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实践只能为再学习提供源材料,就好比你做实验,是为你做实验报告做思考与总结提供依据罢了。
再来看对方是怎么评判应该更注重,假设1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注重的是交际、配合、实践经验,所以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这显然是一种循环论证,凭什么人才更注重的就是实践经验了呢?
再说了,当代社会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社会适应能力才是人才的评判标准,而自学能力才是你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具体表现。请大家明确,一个人自学能力的高低,不是在于他能在实践前做多少知识储备,更不是从事实践本身,而是他实践之后能否通过再学习促成自己的成长。
假设2因为“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给予的注重程度远远不够,所以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这是何等苍白无力的标准,难道“学习”的作用可以被替代,只看实践不看学习,这是第一层的以偏概全。现实当中,65%以上的大学生为了参与社团活动、兼职等实践活动毅然选择了旷课、逃课,把学生的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这难道不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作法吗?这是第二层的以偏概全。
一个错误前提还加上一个片面的评判标准,那这套论证逻辑到底具有几分的可信度呢?
相较之下,我方的论证更加严谨、细腻。分别从社会与人个2个层面,教育的本质是自学能力、大学生的求知特性、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实状态中学习与实践的本末倒置、对再学习的混然不知5个点进行了论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今天我们只想告诉大家,大学来之不易,珍惜学习的光阴,不要到时悲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学习仅仅当成是从前人那里获取知识、撑握规律的过程,请认清再学习的部分才是我们能力的提升,才是我们最最应该注重的。
相信来到这里的都是爱辩论的人,都能明白,准备辩论赛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享受比赛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然而,不管谁胜谁负,不管是对方辩友还是所有的观众,请别忘记思考每个辩题背后的意义,请别忘记赛后的思考与总结才是我们前进的脚步,请别忘记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够让我们不断成长。
第五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文的探索。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给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