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时间:2019-05-14 18: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第一篇: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摘要] 目前我国理论研究不足阻碍财政竞争问题的有效治理,为此,本文通过对财政竞争理论综述,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现状分析,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效率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地方财政竞争;财政监督;制度外税收竞争

随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建立财政分权体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改善政府效率实践的重点。地方财政竞争与我国以前高度集中财政管理体制相比,代表着各级政府自主理财意识的复苏,它意味着我国财政分权已经使各级政府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竞争代写论文。随着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环境的改善,我国地方财政竞争将进一步规范,效率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分权体制下财政竞争:一个理论综述

最早在理论上阐述地方财政竞争思想是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Tiebout),在《地方支出的纯粹理论》提出了“以足投票”理论。他认为人们愿意在地方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全国寻找地方财政支出与税收的一种精确组合,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人们之所以在某一区域工作和居住,接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是因为政府服务与税收符合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正如施蒂格勒指出的,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本地居民,同时在一个国家内代写硕士论文,不同的人们有权利对不同数量的公共品服务投票选择①。

蒂博特之后,对于财政竞争的研究多从财政支出和税收竞争两线展开。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扑向底层的竞争”理论。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和各地区广泛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鼓励投资,为了吸引资本的流入,各个地区政府主动减少自己应得的投资收益,这种税收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使得地方服务的产出水平低于有效率的产出水平。为了吸引企业投资而采取的低税率,地方政府需要维持一个低于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支出水平,特别是在提供那些不能为企业提供直接收益的项目上。奥茨(W.Oates)认为在各个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中,没有谁可以获得好处,最终都会陷入非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之中。

高登和威尔森(GordonandWilson,2001)也认为,人员和资源流动或者流出某一地区,不仅仅取决于该地区的低税率,而且要看该地区的公共支出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即便税率相对较高,但如果本地的公共服务更好,也可以吸引人才和资源的流入。他们的研究还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代写经济论文,就是随着人员和资源在地区的流动性的增强,分权制将强化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方面的竞争,从而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对于财政支出竞争效率问题,公共选择学派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作为地方政府决策主体的官员,分权化导致地方官员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在财政支出决策中易产生道德风险,企业与地方官员的寻租和腐败行为的结果不是福利最大化而是政府预算最大化。但是税收竞争可以增进福利,限制政府预算消费,因此税收竞争被看成一种有效的,旨在对高税率的内在压力的制约不充分的制度性约束的补充,这种税收竞争促进了税收制度的趋同,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成本。诺贝尔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更是指出税收竞争是“扑向顶层的竞争”,是限制了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且不是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二、我国地方财政竞争现状及问题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在税收竞争基础上,又通过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吸引外来资源,扩大税基,从而使地方财政竞争逐步转向税收竞争和支出竞争并存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财政支出在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中占到了主导地位,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其问题也不容忽视。

1.财政支出比重过大,监督不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从总体而言是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总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地方财政支出的高比重反映出地方财政资源配置的自主程度提高,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财政体制存在着内在矛盾,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公共品供给责任,虽然分税制改革以后,经济权限似乎得到了明确划分,然而社会责任主要采取中央与地方分担方式,中央把支出责任给地方,地方则向中央要钱,正常的转移支付被轻视;地方利用信息优势欺上瞒下,通过预算外收支及体制外收支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监督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受传统计划体制影响,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中,财政支出预算约束软化问题十分严重。很多地方根本不按《预算法》行事,实行赤字预算或随意追加预算支出。缺乏真正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资金使用中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在支出项目决策方面,我国历来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支出预算基本上是按照基数法加增长的方法编制而成的,这种方法由于是在承认既得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容易把以前决策的错误进一步累积,影响了支出安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项目专家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等等,我国常常由长官意志决定,无法反映公众的真实需求,造成支出的低效率或无效率。

2.制度外税收竞争有欠公平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是财政资金来源基础,也通常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现象普遍存在,既有因中央差别性税收及地方合法税收权限引起的制度内税收竞争,也存在制度外税收竞争。

制度外税收竞争是税法规定的税权范围内,制定的差别税收政策。使用的手段主要包括差别税率(额)、减免税、不同的起征点、个别税种是否开征、差别税目、不同的纳税期限等。制度外税收竞争形式灵活,因此决定和影响其效率的制度外因素十分复杂,如税收征管力度、征管人员素质、税收计划、地方行政干预、办税服务水平等都可能。此类竞争形式隐蔽且多样,性质上也存在较大差别,既有合理、合法的竞争,又有不合理甚至非法的竞争,如擅自减免税、有意放松税收征管力度、包税、买税、税收“先征后返”、税收奖励、减免费等。税收竞争不易监督,容易产生地方政府官员的道德风险,滋生腐败,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的形象。而且各地在不规范的税收竞争的执行与操作中存在很多盲区,难以保证财政收入合理使用。

三、提高地方财政竞争效率的对策

根据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对地方财政竞争效率的分析,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有利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钱颖一,魏加特,1995)。但是这个结论有三个理论前提:(1)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拥有自主权,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不进行干预;(2)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充分流动,允许“以足投票”;(3)地方政府面临预算的硬约束,即不可以发行货币和无限制贷款。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政的分权实际造成的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和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好的制度前提。但是我国财政体制的分权受到集权政治体制的影响,对企业和地方金融机构还存在直接和间接的控制关系。正如Bird(1998)指出的,地方政府的企业家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一方面,政府过多地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并过多地依赖企业税源阻碍了民间投资和创新,这反过来又制约了政治体制的分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的所有权必然导致沉重的企业补贴,因为中小企业的破产率总是很高,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其经营风险。

1.地方财政远期目标:适度收权

我国地方财政竞争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而且给腐败及政府决策的低效率提供了温床。因此,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体制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课题。

之所以地方政府经济上适度收权,是要求地方政府退出微观经济活动领域,主要是放弃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直接控制,从企业家式政府转变成市场维护型政府。这样做可以为财政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地方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应地要逐步切断地方政府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依赖,逐步培育地方自有税基。但是,经济上过度分权对经济造成的危害并不意味着回归集权体制是可行的。适度收权的提出是相对于过度的地方经济自主与集权的政体之间的矛盾而言的,所以在经济权利收缩的同时,逐步推进政治的分权化也是必要的,政治分权化可以塑造最终的政府监督人,从而解决财政监督的缺位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已经证明,在委托人缺乏监督效力或存在委托人缺位时,代理成本会非常高,以致于整个体制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因此,财政支出改革的核心在于塑造一个最终监督人群体,对政府财政预算有强有力的决定权,这要求有相应的政体改革措施,即适当的人事任免权的下放是必要的。

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地方财政有明确的财权和事权。因此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应该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使地方人大具有开征地方税种和安排地方税税率的权利,以法制化、程序化的税收竞争代替制度外税收竞争。另一方面,让纳税人真正行使监督权利,利用地方人大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进行合法监督,并实施奖惩,更进一步的是通过地方直选来真正落实纳税人的监督权。

2.地方财政改革近期对策

政治分权作为一种远期目标是必需的,但近期内还缺乏实施的条件,这不仅是因为路径依赖的约束,更重要的在于政体改革涉及到权利变更,存在很大的改革成本,因此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职能和财政监督体制的逐步调整,来提高政府的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1)调整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把地方政府定位在地方公共品的供给角色上。近期内在不调整现有的事权政府间配置结构的前提下,改革地方政府的事权结构,即鼓励或强制地方政府逐步退出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可以先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局对各地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然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制定政府所有权拍卖名单、价格、次序与规则,在各地产权交易所对政府所有权进行拍卖,购买者必须承担该企业的债务及就业责任。拍卖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于当地社会保障支出。(2)改革财政监督体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财政支出管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财政监督的不到位造成的,尽管改革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财政监督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财政监督缺位是纳税人没有真正行使监督权利,政府部门的行为规范很大程度上依靠关于自律,而这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一个有效的政府离不开人民的约束,政府官员必须对人民负责。所以,财政监督制度的改革必须围绕财政公开化原则,从纳税人监督和财政体系内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约束。

参考文献

[1]王加林。地方财政———跨世纪改革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徐斌。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J].当代财经,2003,(12)。

[3]黄春蕾。当前我国国内横向税收竞争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1)。

[4]刘汉屏,刘锡田。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J].改革,2003,(6)。

第二篇:论区域竞争下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土地问题

论区域竞争下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土地问题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人口众多人均所占有的资源相对较少,对中国而言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地方政府为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与获取晋升激励越来越注重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此想尽了各种办法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外资与企业的进驻。在各地政府激烈的竞争中,运用低价出让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成为了一种常态。在运用低价出让土地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土地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配置,若没有如何进行改进便成了这边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土地的行为形成原因

(1)分税制度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

1978年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这一时期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当地众多的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作为很多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的所有者,地方政府往往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来保护企业所已经占有的市场,从而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而1994年开始,国家进行了以 财政收入权力集中但财政支出责任不变为特征的分税制度改革。分税制度改革明确区分了中央独享税种类如消费税, 地方独享税种类如营业税、所得税, 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种类如增值税等。同时还建立起了独立国税和地税的税收体系, 前者负责征收中央独享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后者只负责征收地方独享税。国税系统的建立强化了税收监管, 大大压缩了地方政府原来通过转移收入来扶持本地企业的空间。上述税制和征税方式两方面的调整, 与同一时期逐渐展开的地方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改制一起, 使地方政府难以继续沿用之前转移本地的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收入避免中央集中的做法。在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纷纷转制的情况下,大量的下岗员工的生活保障成为地方政府所需负担的财政支出大大增加。各地政府在财政收入大量减小,而财政支出日益增加的状况中,寻找出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的出路就成了各地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2)不完善的土地征用制度

各地政府可以轻易将土地作为竞争筹码也源于中国的土地制度。就土地征用制度来看, 1986和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6明确指出: “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 可以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 而且征用的土地, 所有权属于国家, 用地单位只有使用权并且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 需要使用土地的, 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的土地。”上述规定虽然明确了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的必要条件是为了公共事业, 但在法律法规上, 对公共事业或者公共利益的范围却没有明确规定, 这样便为地方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利,留下了缺口。就土地征用补偿方案来看, 中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农村征地补偿范围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前两项的补偿标准分别为该地前3年平均产值的6至10倍和4至6倍, 两项之和, 低限是10倍, 高限是16倍, 特殊情况下最高也不得超过30倍。相关法律规定, 第一项给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项给安置单位, 农民个人只能得到数量最少的第三项, 即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助费, 而土地自身升值部分, 则没有列入补偿范围。这使农民获得的土地补偿不仅可能无法保障农民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有时甚至难以维持现有生活水准。正是因为在土地征用上地方政府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从农民那里获得土地, 才使得地方政府用土地的低价出让来吸引企业成为可能。

(3)低价出让土地能获取的巨大利益

各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土地以吸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进驻,是在权衡获取一次性土地出让金收入或损失土地出让金而获取稳定税收收入、产业集聚及制造业溢出效应带来的其他收益之间的结果。在现实中不难看出各地政府显然都更倾向于后者愿意用低价出让土地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产生这种选择结果的原因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而中国处于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工业水平较低工业主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对于这些中低端制造业其对于成本的控制十分严格且缺乏区位性特质有较强生产区位调整的可能性,低廉的土地价格会成为其选择生产地的重要参考。因此各地政府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惜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或零地价出让,也是基于以上考虑。对于一个经济人来讲,舍弃一定是为了获取,地方政府愿意舍弃土地出让金并承受征用农民土地所需事先花费的征地费用和开发该片土地的费用,是基于对于工业企业进驻带来的后续回报的看重。对于制造业而言, 从土地出让到企业形成生产能力虽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但一旦生

产能力形成, 增值税收入就会增加, 而且往往会保持稳定乃至上升的势头。事实证明地方政府在制造业投资竞争中所获好处不仅限于制造业投产后产生的较稳定增值税收入,还包括本地制造业发展产生的集聚效应以及其对服务业的推动产生与之相关的营业税和土地等收入的增加或称为制造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因此, 如果能通过提供廉价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到更多制造业投资, 将不仅可带来增值税收入, 也会间接增加地方服务业部门的营业税收入, 并增加服务业用地需求,从而带来更高商住用地出让金收入。因此, 地方在工业用地出让上的盘算,是只要吸引到投资后直接带来的未来增值税流贴现值和其对服务业推动后间接带来的营业税收入流贴现值, 以及土地出让金收入能超过地方的土地征收和建设成本, 那么低价出让土地给工业企业就是有利可图的。当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吸引工业企业投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其所带来的政绩激励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二、低价出让土地产生的问题

第三篇: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及其防范

地方财政风险及防范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含义

所谓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二、特点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综合性。地方财政风险是由社会各种风险转化、综合而成 , 呈现出综合性特点。当社会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 , 便迅速转化为财政风险。如自然灾害将导致财政减收增支, 金融风险最终转化为财政风险等。同时,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府机关所需要的经费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开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导致其功能严重失调。因而,地方财政风险不应只看成是地方财政部门的风险 , 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甚至整个国家的风险,对社会各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地方财政风险地域层次性。从横向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财政收不抵支,赤字突出是中西部地区财政运行的显著特点。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相对于财政收入增长过快,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所存在的财政风险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从纵向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省、地(市)、县、乡四级政府之中,其中县乡两级财政风险程度较高。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财政危机。

(三)地方财政风险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地方财政既存在显性风险又存在隐性风险,但更多地表现为财政隐性风险,甚至一些财政显性风险也会通过人为的手段被处理成隐性风险而成为潜在的隐患。由于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财政风险处于隐蔽状态 , 这就造成各部门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意识不强 , 从而加剧了财政风险的累积和膨胀。如果地方财政风险的积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化解,最终将会引发财政危机,导致地方经济萎缩,引发社会动荡。作为兜底财政,财政所存在的风险是最为严重的社会风险。

(四)地方财政风险的诱因是全方位的。由于财政在经济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风险不仅包括源自财政系统内部的内生性财政风险,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领域转化到财政领域的外生性公共风险。在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来自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风险都有最终集中导向政府财政的趋势,从而使得地方财政风险的诱发空间无限扩张。

(五)地方财政风险的双向传导性。由于财政系统的开放性和与整个社会经济的互为依存性 , 整个社会的公共风险在向财政风险转换的同时 , 财政风险也会向社会经济领域逆向传递,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其造成的破坏性极大。

(六)地方财政风险的可克服性。尽管财政风险在经济生活中属于客观存在,但并非不可克服。由于经济生活中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 , 因而使得财政风险的发生在本质上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其属于可能性范畴,只要我们对财政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预测,事先采取有效措施,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七)地方财政风险的复杂性。这主要是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有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经济体制转轨未完成的因素,又有现行财政体制的问题,还有地方政府对其债务,缺乏管理的原因。

三、表现形式

(一)债务风险 1.显性直接债务风险

地方财政的显性直接债务主要包括国债转贷而形成的债务、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粮食亏损挂账和乡镇财政债务。2.隐性直接债务风险 隐性直接债务主要是指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3.显性或有债务风险

这主要是指由政府公开承诺、担保而形成的债务,其中包括由地方财政部门担保转给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债转贷资金。

4.隐性或有债务风险

这主要是指政府没有承诺和担保的债务,但这些债务一旦出现危机,政府从公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必然会加以干预。政府干预就意味着政府要投入资金,承担责任。从地方财政来看,这种债务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未弥补亏损和对供销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

(二)收入风险

财政收入风险,它是因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需要而给地方财政平衡带来的风险(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而收入的增长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而减慢,进而减少)。集中体现为财政吃紧,其内在意义是财政经常性预算平衡难度大。主要表现如下:

1.地方财政收入总量风险。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 2.地方财政收入质量风险。财政收入的质量主要用税收收入与预算内非税收收入各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来定量分析。3.地方财政收入结构风险。税源结构过分单一

(三)支出风险 财政支出风险,它是因收入短缺而造成地方财政基本职能的部分丧失所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如下: 1.财政收入规模不能满足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

2.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失衡,财政支出不堪负重,严重制约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比如政府部门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教育、卫生、农业和公检法经费等法定支出不能按时足额拨付,严重影响政府职能实现和社会稳定运行。由于受经济规模、质量、结构及体制的制约,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增幅虽小,但又必须为政府运转、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特别是深化改革、社会转轨的过程中,诸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改革和措施,以及财政供养人口逐年增加等因素,都使地方各级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因此,财政负担过重,增支压力大、刚性强,收支矛盾突出是地方财政支出风险的集中表现。)

(四)赤字风险

地方财政的赤字风险主要来自于县乡两级。由于县、乡财政税源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而经常性支出却呈刚性增长,财政入不敷出的矛盾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相抵盈余12182.77亿元,31个省区市的财政却出现高达17638.09亿元的“赤字”。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没到年底又出现了“大窟窿”。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地方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正式公布完毕,记者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5个省市财政收支实现盈余,剩余的26个地区皆出现负债,且最大“赤字”规模为其收入的近5倍。2010年,四川省赤字规模为2681.5亿元。2010年中央安排的赤字总额为10500亿。)法条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五)地方财政承担的公共风险

这种风险类似于隐性债务风险。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风险主要包括地方自然性风险、地方国有企业风险、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和地方社会保障风险,它们是地方财政的隐形风险,也就是所谓的“财政兜底”风险。如果依靠风险主体本身无法化解,最后都会向财政集中。

(六)地方财政制度风险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了地方财力小,事权重的格局。在地方上,由于国家没有对地方财力分割做出明确规定,出现了上级政府截留本应该转移支付给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付资金的情况(P107)。上级政府利用其行政优势或借开发区之名,随意改变企业隶属关系,扩大税源,导致下级政府税收减少。税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导致企业个人偷税漏税少缴税不缴税的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减少政府税收收入。地方财政出现“空转”风险,有些地方出现虚假入库,虚开税票等现象。有些地方政府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现象,就是在今年就征收下一年的税收的现象。

五、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压力大

六、防范和解决财政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多种途径回收地方公共企业的资本,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偿还债务。这些途径包括向国内外民间资本出售一些公共企业的股权、资产,一些公共资源产权,以及实施企业重组等,以充实地方财政资金,并建立债务清偿基金,逐步和稳步地偿还地方财政所拖欠的工资、工程款、社会保险金。

(二)大力清欠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明确被担保企业偿债责任,限期偿清债务或提出清偿办法。实在无力偿债的企业,在保持地区经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施企业破产(企业破产比政府破产风险更小),资产变卖所得先行偿债。

(三)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参与大型公共工程建设 , 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压力。比如,国外普遍流行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 BOT(建设——运营——转让)、BOOT(建设——运营——维护——转让)等方式,就可以结合我国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偿还债务。再如市政债券,以工程名义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避免地方政府盲目发债。还可以运用彩票筹集建设资金,我国彩票已经运用于发展体育、福利等方面,可以尝试用于筹集地方建设资金。

(四)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风险共担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利益分享制度,但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风险共担制度,导致“风险大锅饭”, 这在财政领域非常普遍。为此,要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要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和责任与风险进行明确的界定 ,特别是要清晰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风险责任 , 防止下级政府随意地向上级政府转移自身应承担的债务风险和其他风险;要建立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债务报告制度,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建立政府财政风险预算及其评估制度,对于可以量化的政府债务 , 应进入政府的预算安排,以便对未来的债务和其他风险有一个科学的制度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对地方债务加以 约束、防范、监控和化解。

(五)将政府债务管理纳入预算,指定滚动预算。

(六)健全地方政府财政报告制度。

(七)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八)通过法律体系实施对高风险地方政府的干预。

(九)明确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关系。

四、结论

以上的分析表明,看P140

第四篇: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慈利县杉木完小 卓金花)

摘要 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之风吹遍全国中小学,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因此,在教学中作出了一些尝试,采用这种方法丰富课堂,也从中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乐趣同事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当堂训练 学生 教师 检测

我们认为,classroom是要讲的,没有老师的讲就没有学生的学。先有老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教是课堂的主旋律。教是为了不教,教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永远不放心学生成了我们的心结。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去理解知识,至于运用、练习更多地是课堂之外的事。But in fact,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No use, teaching is failure.在上四年级的第一节课时,我做了以下尝试:上课铃响了,我精神饱满的走入教室,以笑容面对学生,以丰富的表情开始上课。“Hello!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MissZhuo ”同时把我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在做自我介绍。我继续说:“You can call me MissZhuo.卓老师Miss Zhuo 卓老师,understand? 明白吗?”学生点点头,“Please read after me, 跟我读,Miss Zhuo.”通过我的动作和一点中文提示,学生听懂了我所说的话,并说出了第一个英语单词。“OK!”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再次自我介绍说:“Hello!I am Miss Zhuo.”重复几遍之后,我鼓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一个、两个……学生活跃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这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刺激,又简单上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之后,我点名并伴以手势(双手掌心向上)说,“……, stanpup,please.”“Hello!……”引导他回答,“Hello!Miss Zhuo.”然后示意他坐下,并说:“Sit down, please.”接着我就和学生探讨了为什么学英语以及英语应该怎样学等问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重要性。最后让他们欣赏了英语歌曲《ABC song》。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洗”了一遍耳朵,他们感觉到英语并不难学。他们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就听懂了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和老师配合得很好,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使今后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因学段、学科、课型的不同,这一经典模式可作变通处理,比如小学:看一看(study by yourself)、做一做(exercise)、议一议(teach)、练一练(classroom training)。再如语文和英语,因为教学目标与理科相比更为多元,就变为“分散学分散教(Scattered learn scattered teach)”,即学一点、教一点;再学一点、教一点,一节课一般要进行3轮“先学后教”,最后

才“当堂训练”。毕业班其是高考前的复习课,才去的则是大循环的“Learn to teach, classroom training”:第一节课读书(Namely self-study),第二节课考一考(Namely detection),第三节课更正、讨论(Namely teach)。但不管怎么变通,都没有超出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理念。有人惊讶了:按照这个模,教师岂不是太省事了——As explained in class a few minutes, even some will speak only four minutes, class, is that let students self-study is that let students do their homework, even teachers.问的好,所以必须钻到每个细节后面才能看清楚。不要小看这1分钟,课堂之所以能够留给学生大量时间自主学习,就是因为在这里做足了文章。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环节至少要花五、六分钟,乃至十几分钟。如课文主题,学生只要把课文读通了,自然就会知道.你一上来就讲,他再去看课文有什么意思!我觉得一上课,就直接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The teacher only written permission target, accomplish know fairly well, teaching to have direction.然而,许多老师并不懂如何准确制订目标,只是“class fuddle。”self-study is the basis of the entire class.这一步没有搞好,后面的检测错误率就高,出现的问题就多,教学难度就加大。虽然只有五六分钟,但搞好了,效果要超过老师讲半个小时。教师的唯一任务,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钻进书本去理解知识。如果这几分钟没有让学生好好看书,那这堂课就完了。

自学完毕,教师一个字不讲,立即转人“检测”:模仿例题做习题。Some will ask:学生能看懂教材吗?老师不讲他们能理解得了吗? 这一担心是多余的。实际上,每节课的内容,有80%是旧知,新知只占20%左右。有80%多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只有20%的内容学生看了例题还有不懂、不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检测,Let the students found himself understand error, error.“检测”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检测”中的运用还是初步的、简单的,其题目不能太难,主要是课本上的习题,量不能太多,一般为2—3道。不能叫学习好的学生,而要叫2—3名后进生板演——因为他们暴露的问题最多,最有典型性。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独自练习。老师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千万不能辅导。有的老师一看有的学生做错了,就着急,忍不住辅导,一辅导整个课堂气氛就变了,学生就不紧张了。而这个教学模式的精义,就是要让学生高度紧张地学习,让他们动脑,动得紧张得不得了。有些题目,可以只做其中的一两。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只要求移好项,其他步骤都省了,这就节约了时间,本来只能做1道,现在可以做2道了。Here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that the teacher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 exposed problems Adjust lesson plans, "the second in

preparing.” “检测”是“后教”接而根本的依据。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直到这时,教室里基本上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但老师的大脑应该在高速运转: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叫哪些学生上台更正才更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于是进入一堂课的高潮:后教,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名为“后教”,其实主角仍然是学生,教学形式主要是学生教学生,所谓“兵教兵”。老师只是做节目主持人,说‘你来’、‘你来’。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鼓励学生上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答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更正、纠错,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几个乃至4个人以上更正,这个更正错了,让那个来。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 This also is cooperative learning,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不能边更正边讨论,否则容易重复,浪费时间。更正完了才组织讨论。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找出规律。首先是要有序。不要一道题一道题地讨论,而要一类一类地讨论。比如3个人做了同样的2道题,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而是先对比看3个人第一道题的first step,对不对,为什么。如是second、third直到最后一道题的the last step。这样就有比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学生的讨论与

老师的教要结合,所谓“教”,主要是指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结论后,老师要板书。老师不要下结论,而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来,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不会时才简要指点几句,而且“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的习题,把错误归类,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或者抛出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与,但要先请前者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的表演。这样的讨论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个学生的神经,它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上的偏见、错误。

“Classroom training”于是水到渠成。“Classroom training”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点,知识于学生就还是“死”的、是“夹生饭”,教学就是不合格的。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练习。训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做,绝对不许抄袭。The most important,老师不要当场批改作业,一批改就影响其他同学,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心做作业。批改的任务放到课外,如有错误,要让学生当天就纠正。

这就在整体的制度层面,推动着每个教师慢慢走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第五篇:竞争县财政局长自荐书格式

竞争县财政局长的自荐信

尊敬的××县长:

您好!

目前,有少数干部非凡是个别科局级主要领导,乐于居功自傲,不善学习,不求上进,损害了干部形象。责任不到位,工作不落实,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贯彻。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薄,廉洁自律做得不好,工作不负责任,疏于治理,甚至失职渎职。

今年,我们已全面实施“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实施好“十五”计划,要做的工作很多。根据我县的实际,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分忧。一是加大二是积极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监管。今年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逐步把所有收入与支出列入预算治理,通过实行部门预算,促进部门财务治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理财水平,增强财务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和部门行为。三是进一步深化政府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切实抓好经济发展软环境整治工作,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一些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有的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部门和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的部署和决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者消极抵制,敷衍应会,推诱扯皮。这种“中梗阻”现象,直接导致政令不畅。因此我主账要树立经济建设的大局观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在乡镇工作多年,现任县财政局副局长一职,当过乡党委书记,对财政工作熟悉,对财政局内部的事务也了如指掌,这几年分管行财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扪心自问,我有高度的责任心,我始终认为实干出政绩,我也完全自信我能信任财政局长的职位。请县委、县政府,常委考验我。我保证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不辜县长你的栽培。

下载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竞争论文[5篇材料]

    论竞争论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

    竞争合作驳论

    1. 对方辩友强调竞争包括不合理、不择手段的竞争 我方认为是合理的、良性的竞争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所以不存在对方辩友所说的问题。况且难道就不存在恶性合作吗?难道对方辩友认......

    《论和谐竞争》心得体会

    学习《论和谐与竞争》的心得体会 通过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范建巡《论和谐竞争》的廉政课,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作为一名党员,我应牢记了党的宗旨,党员义务......

    论企业竞争战略

    论企业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者SBU战略,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烽火猎聘专家认为企业竞争......

    论竞争杂文随笔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领域,任何方面,都存在着竞争。竞争是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的天性,是积极向上的动力。人类产生了,竞争就产生了;事物产生了,竞争就产生了;矛盾产生了,竞争就产生了。......

    房地产蓝皮书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房地产蓝皮书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中新网5月5日电 2011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今日举行,《房地产蓝皮书》副主编尚教蔚副研究员,就房地产发展“十......

    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 摘 要:政府执行力在维系政府组织机构的生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

    学习《论新疆效率》心得体会

    学习《论新疆效率》心得体会 今天,和同事们一同学习《论新疆效率》有关内容心得颇多,曾经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工作餐会的形式与企业沟通交流的特殊方式而感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