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转变工商管理方式方法的三点建议
关于如何转变工商管理方式方法的三点建议
2013-10-17 10:38
一、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基层工商要积极开展“加强从政道德修养、保持思想作风纯洁”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做到坚定政治信仰、反对意志涣散,坚持执政为民、反对脱离群众,坚持真抓实干、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勤政高效、消除庸懒散贪,坚持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
要把基层工商干部队伍建设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自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切实为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用自身行为塑造工商机关勤政廉洁的公仆形象。
二、创新团队管理机制,着力提高管理效能
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的营销手段广泛应用后,工商行政管理方式方法势必趋于技术化、复杂化。比如,调查取证会涉及专业技术与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取缔无照经营、捣毁制假售假窝点等,往往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协作执法才能完成。着力提升管理效能,必须创新团队管理机制,把分工与协作结合起来,把组织目的与个人特长结合起来。
所谓团队管理创新,就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人性,人的需求、动机、情感倾向等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基层工商机关负责人要运用各种管理艺术,及时协调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和心理冲突,促进成员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合作、团结帮助,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把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团队的整体合力。
具体而言,可以开展弘扬军人精神主题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达到纪律严明、作风过硬。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公道正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担当,这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领导班子成员要从干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做起,敬畏法律,依法办事;要讲究管理艺术,建立成员间健康融洽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发挥干部的潜能;要注重学习,积极学习时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重视目标导向功能,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目标管理之所以成为有影响并且被广泛采用的管理方法,是因为目标本身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设定科学的管理目标,并通过恰当的考核体系保证目标的实现,是新时期基层工商机关转变管理方式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关联课题。基层工商机关的管理目标设定,要切实体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宗旨。不能满足于生拼硬凑的“创新”,不能满足于会议布置,不能局限于市场主体的增减或者办案数量,而应将目标设定在是否实现市场有序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上,设定在是否向监管服务对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上,设定在是否杜绝了腐败,杜绝了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上。
第二篇:园林绿化的三点建议
园林绿化的三点建议
当今中国,城乡绿化蓬勃发展,人们对绿化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城乡绿量达到了较高水平。目前,正值春季园林绿化施工的高峰期,从一些城乡绿化建设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注意做好城乡绿化的长远规划。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随处可以看到百年的欧式园林,但我国很多城市在园林建设上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缺少长远规划,只注重眼前的绿化效果,能称得上“经典”的园林作品凤毛麟角。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了“今天栽、明天毁”的现象,对公共资源和生态资源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和破坏。因此,在做城市发展规划时,应将园林绿化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做到一起规划、一起设计、同步建设,对已有的园林绿化成果应尽量保护,而不是去毁坏。
第二,园林绿化设计要体现艺术性。每一条街区、一座居民小区、一处庭院都应该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以此体现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所以,在园林绿化设计和建设中,应该彰显出不同的特色和景观效果,而不应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第三,园林绿化应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应用。目前,一些地方在绿化上一味追求外来名贵树种,以此表现树种的多元化,但却忽视了当地适生树种的应用。外调苗木甚至国外进口大树的行为,一方面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一方面是树木适应性差,成活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有害物种的入侵和病虫害的发生,得不偿失。而本地乡土树种不但栽植成本小、成活率高、病虫害少、圃量相对多,而且绿化效果也不差,比如椿树、榆树、楸树、槐树等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效果就很不错。
信息整理:园林英才网转载于网络
第三篇:事业单位监管的三点建议
事业单位监管的三点建议
2014年4月1日起,修订后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开始实施。新细则由重“登记许可”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引入了社会监督,转变了监管方式,这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新时期的事业单位监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事业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一是做好培训,促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政策。组织事业单位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变“被动接受登记管理”为“主动依规依法办事”,变登记管理“客体”身份为责任落实“主体”身份。强化其“主体”意识,促使其主动学习,自觉依法开展活动,按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相关登记和报告公开。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自律管理。事业单位要及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制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工作、信息公开、责任落实等各类规章制度。一要改变目前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行政化、结构单一化的局面,加快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二要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二、强化事业单位履责的社会监督
一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以“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为基础,结合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共同开辟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发布平台。事业单位法人公开、资质认可、执业许可、行政执法、绩效管理、投诉举报处理等登记管理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畅通网络、电话等多种方法渠道,接受群众的投诉监督。
二是设计事业单位法人信用公示制度。登记管理机关在完善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报告公开和实地核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出台事业单位法人信用公示制度,督促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主体积极履行义务和责任,规范业务职责和范围。充分运用信用约束机制,强化信用监管、协同监管,确保社会监督行之有效。一是事前充分征集事业单位意见建议,进行广泛科学系统论证,结合各地区实际开展实施。二是信用公示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确保事业单位法人信用信息的及时准确。三是确保信用公示制度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开展,同时建立信用申诉机制,保障事业单位法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建事业单位法人信用应用平台。监督管理机关加强与质监、财政、审计、金融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送事业单位法人信用信息,协同各相关部门将事业单位法人信用信息作为其开展业务、实施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事业单位法人“黑白名单”;借鉴金融系统的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对失信事业单位法人加强约束,进行重点监管,并根据失信程度进行相应制约。对依法开展业务活动、积极履行登记义务的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相应鼓励。
三、强化监督管理机关的实质监管
(一)提高登记效率。监督管理机关进一步提高登记效率,缩短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一是制定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办事指南,明确登记流程、所需材料等事项。二是在保证审批登记基本要求下,坚持“从简、从快”原则,尽量为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人员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力度推行网上审批登记。充分利用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的审批登记平台,进行登记审批。同时,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的相关培训工作。
(二)创新监管模式。在由重“登记许可”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后,要相应创新监管机制,将监管工作“化虚为实”。一是把好登记“第一关”,虽然监管重心转变,但登记仍然是事业单位监管中的重要环节。在登记中要理清事业单位法人的各项登记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在控制监督管理机构总编制的情况下,减少登记相关人员,用来建立一支专门的监督检查队伍,并将其培养成精干高效、秉公执法的专业队伍。
(三)强化监管权威。积极按照条例及细则严格管理,维护其权威性。细则修改前,事业单位监管是“严进宽管”,修改后是“宽进严管”。但目前监督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手段有限,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的权威。一是严格执行条例及细则规定。要加强法制意识,打消个人或部门情面顾虑,严格按照规定,将处罚落实到位。二是加强与组织、审计、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方面,积极与组织、审计部门配合,在组织人事上加强约束;对于事业单位法人方面,则加强与金融、质监的配合,在组织机构和社会活动上加强约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监管 信用体系 社会监督
第四篇:浅谈怎样转变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方法
浅谈怎样转变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方法
在农村,科学发展观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农民群众热切盼望基层党员干部能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直接服务。免征农业税后,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将减轻50%左右,时间可腾出4个月左右。这为基层干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基层政权执政能力建设,直接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利时机。我觉得农村工作转型的着力点应放在“三个创新”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上。
三个创新
一、在思路上要创新。基层干部在领导农村工作方面存在几种情况:(1)凭上级发号施令去领导;(2)凭个人的经验和习惯去领导;(3)凭地方关系去领导;(4)凭势力和武力去领导;(5)凭说大话、侃大山去领导;(6)凭开会发文件去领导。正确的思想方法,应该是用脑子去领导,用科学和智慧去领导,使科学发展观具体化。学习研究新政策,审时度势讲策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吃透上情、弄通下情、了解外情,找准结合点,做好“结合”的文章,因地制宜,理清并坚定经济社会科学的发展思路。
二、在领导体制上要创新。乡镇这一级,目前有两个弱化:一是在管理手段上严重弱化,二是在服务手段上严重弱化。但它又是夹在县和村中间,说它是一级政府,但功能严重不全,让它去服务又缺乏科学的手段。因此,可以探索县一级“直通”村一级的快捷机制。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将乡镇大部分干部派到村一级任职,成立乡镇派驻村的联络点,重心下移抓村(组)。选派到村任职工作就是成功的例子。②将乡镇大部分干部分成社会治安组、计划生育组、经济发展组、社会服务组等,实行“一条线”的领导体制,使人力资源和行政资源得以充分优化整合。③也可试点探索乡镇作为县(区)派出机构对待。有的途径是不需要上级发文,直接就可以实施的。
三、在方法上要创新。主要是学会抓重点、抓亮点、抓特色、抓典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群众效仿的例子和学习的榜样。当前要做到“六多”:一是要多说服教育。乡村干部必须有一张“好嘴”,善于散发和宣讲一些客观资料,让群众去理解、判断。要把党的政治优势,即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坚持对农民做思想工作,不放松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包括必要的管理和约束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觉悟。如把中央1号文件等惠农政策宣传到农户,就是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办法。二是多进行示范引导。在农村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只能依靠榜样的力量,因势利导,舍此,别无他途。决不能强迫命令,况且强迫命令根本无效。三是多提供服务。包括经营销售、信息、科技、资金、政策、法律、文化等服务。四是多把能人组织起来。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组织,如公司+农户、党支部+协会和各种营销中介组织等,把群众中的优势整合起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五是多引导农民合理流动。通过培训,维权、有序输出劳动力,拓宽生存发展出路。六是多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指导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在规划、指导、扶持和服务上做文章。
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一般号召与示范引路的关系,着重在示范引路上下功夫。必要的宣传号召可以激发群众的热情,但切忌大而化之。群众最讲现实,必须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学,帮助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实行能人带动、科技带动、基地带动、市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现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双培双带”就是一条好途径,把党员培养成能人带头致富,把能人培养成干部带领致富。应大力宣传、推介这方面的典型,把群众都吸引在典型户和示范户周围。
二、正确处理好加强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着重在村民自治上下功夫。村民自治的用意从根本上来讲,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实践和历史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效地开展村民自治,只有在党支部、党员干部带领
下,通过有效的工作方式,才可能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如,目前在农村最关键的一个政策,兴办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群众的事群众办。党支部、党员干部不带头是搞不成的。但是,绝不能包办代替,那样就要违法违纪。社会治安的村民自治、计划生育的村民自治等,都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的途径,尽管目前困难重重,但方向目标是不会变的,村民自治这种促进社会发展的民主政治方式不会逆转。
三、正确处理好内在动力与外部扶持的关系,着重于内在动力上下功夫。一方面,在乡村集体经济和工作经费严重困难情况下,一定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要会干事,干巧事。要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办不花钱的事。如科技培训,建立协会,驻村(组)联络感情、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提供致富信息,宣传政策法律,跑腿为群众代理办事,调解矛盾纠纷,寻找致富门路等。同时在服务中,运用市场手段,合理获得报酬,增强集体经济积累,不断增强自身服务功能。同时要科学地运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适当兴办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上级对乡村目前的实际困难要给予帮助支持。如乡村合理的债务化解问题,乡村干部工资报酬较低的问题,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要倾斜基层,大部分要发给乡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乡村干部在艰苦的环境下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十分缺乏技术人才,县(区)要把科技人员派往一线,帮助乡村培训骨干,抓点示范。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道路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尽快改变农村社会落后面貌。同时,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同与“农”字有关的企业联姻,借助外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正确处理好强化责任与提高能力的关系,着重在提高党员干部能力上下功夫。乡村干部承担着无穷无尽的责任,整日处在矛盾的焦点,必须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一要从强配备农村干部。选拔懂经济会技术的人员,充实乡村两级。二要大规模培训干部。转变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学什么,就要教会干部干什么,要牢固树立为民执政的观念,职务就是责任的观念,群众呼声就是命令的观念。养成遇事同群众商量的习惯,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要加强先进性教育。先进性不光有先进的理论和高尚的品质,更要有先进的具体行动,使农村干部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有领先致富的一技之长,有带领群众发展的真实本领,始终保持争先恐后的先锋精神和扎实苦干的先锋作风。四要按照正确政绩观要求,建立乡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制,增强干部的责任心。考察干部时,不能光看一时的经济指标和表面现象,还要看其留下或形成了什么样的“摊子”。把为民服务办事多少、体制与制度的建设、创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等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并进行量化、细化,奖优罚劣,促进干部克服短期行为,立足长远打基础,奋发有为做贡献。
第五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三点建议
文章标题: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三点建议
一个单位党组织的凝聚力如何,体现了这个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过硬,也是这一单位风气好差的关键所在。它既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目的,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次加强作风建设调研活动中,大家对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1、领导干部要善于和
干部职工交朋友。徐谦书记在市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是群众工作作风。”当好一名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学会做群众工作,要经常深入到干部职工中去,在思想感性上贴近他们,跟他们谈心交友,特别是要多找那些平时跟领导接触少的同志谈心,可以谈思想、谈学习、谈工作,可以拉家常、谈生活,注意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和普遍关注的事情,关心他们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这种“关系”拉好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了,人家就愿意听你的,工作自然就好做了。
2、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发现机关的好人好事并予以表扬表彰。人不仅有着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着精神方面的要求,其中一点就是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被别人被社会特别是被组织上所肯定。一个单位总会出现一些好人好事。如果这些好人好事不为领导所重视,有的人就会感到我做了好事别人也不知道,就可以无所谓起来。相反,如果领导及时给予肯定并能在适当场合给予通报表扬,不仅是对做好事人的鼓励,也是对大家的鞭策,可以肯定以后做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多,一些人还将会从偶尔做件好事转为有意识地多做好事,这样机关的良好风气也就逐渐形成了。
3、领导干部要经常组织并积极参与单位的活动。可以说,能不能经常组织一些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动,体现了一个单位是否具有生机活力,因为人们不仅需要工作,同样需要休息和联系。延安时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机关还经常组织球赛、舞会、文艺演出。领导干部必须关心干部职工的生活,经常组织一些花钱少有意义的活动,如春天去踏青、夏季安排歌咏球类比赛、秋天去乡村、冬季组织到福利院、聋哑学校献爱心,既活跃大家生活,又增强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善于引导大家安排好八小时以外和休息日。
我想,做好以上三点,不但领导干部的作风改进了,机关的凝聚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有力推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三点建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