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9:1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第一篇: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关于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从逻辑角度来说,构建中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首先应该解决构建什么和怎样构建等基本思路问题。本节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根据已经显露的端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笔者认为,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应该是以基层法定社区为载体,多元管理主体相统一,多元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其基本特征主要有:

1.基层法定社区管理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模式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我国城市传统管理体制的主体模式是单位管理,此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模式不可能再是单位管理,应该是基层法定社区管理。这是由经济社会变革所决定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使基层法定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的最基本载体。笔者依据相关统计资料粗略估算,目前,就全国大多数城市而言,主要依靠基层法定社区组织来管理服务的成年市民已占其成年市民总数的60%以上,而主要依靠工作单位来管理服务的成年市民已降至总数的1/3乃至更少。即便对于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来说,由于传统单位体制的衰落,也促使他们从“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与此同时,越来越明显的居民利益社区化趋势客观上要求基层法定社区进一步发挥社会管理之基础载体的功能。

在肯定和认同社区管理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新型管理的主体模式的前提下,还应该看到,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新型管理之最基本载体的应该是基层法定社区而非自然社区,应该是基层法定社区体系而非其中的某一环节。关于基层法定社区的含义,本书第一章已经论及。简单地说,它是在自然性社区基础上,出于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具有明确边界和法定组织管理机构,且有一定法律地位的基层社区,是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辖区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所构成的社区体系之作为我国城市新型社会管理的最基本载体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由社会管理的操作性所决定的,因为社会管理是一种实际行动,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过程,客观上要求其基本载体必须具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和法定的组织管理机构;它是由社会管理的结构性所决定的,因为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

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机统一,客观上要求其基本载体应该是基层政权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辖区共同体的统一。

2.新型社区管理主体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群众性自治为主体的多元力量的有机统一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要求,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主体无疑是由多元力量所组成的。其中,中共党组织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榄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领导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基层政府组织是新型社区管理主体系统中的主导力量,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尤其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非社区管理的唯一主体。基层社区群众性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社区民间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等)是新型社区管理主体中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积极支持这些组织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是新型社区管理区别于单位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有必要提及,由于历史因素和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仍然会通过管理职工发挥社会管理主体的一部分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也是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系统的组成因素,只是不再充当社会管理的最基本主体的角色。

3.新型社区管理手段具有多元性

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与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客体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管理手段是法律、道德、利益协调、社会保障、社会舆论等等手段的有机结合。其中,法律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段,发挥着教育、威慑、惩罚作用。道德作为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它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它通过教育和舆论反复不断地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高尚与卑鄙等评价,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维持社会安定有序。利益协调的重要性主要根源于利益主体多元化乃至利益过度分化的社会事实,这就决定了合理协调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成为新型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与此相联系,社会化社会保障是新型社区管理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之一。尤其应该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以保障数千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需要;构建覆盖各类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社会化保险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需要;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救助体系,以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构建社会公共福利服务体系,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等信息传输载体迅速普及,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从而促使社会舆论在社区管理手段中的地位作用明显增强。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舆论得以在很快时间内迅速形成,使社会公众自发形成的舆论对官方舆论构成了冲击和压力,使消极性舆论极易发挥对社会管理的负面作用。因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对社区管理和社会整合发挥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控制其消极作用,是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最重要任务。

第二篇:结合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结合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团建工作新思路

浮山后社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东北部,占地面积约为2.56平方公里,已迁入居民近1.3万户,近4万人,有4个社区居委会。目前,社区内18-35岁的青年6354人,团员1332人,中小学生 2672人。驻社区单位22个,中学1所,小学2所。为构筑“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浮山后社区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个核心、三个工作体系”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即:坚强有力的社区党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工委);充满生机的社区自治工作体系(社区委员会);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适应市场需求的社区服务工作体系(社区服务中心)。以“一拨就灵”受理热线为代表的服务品牌,在提高服务工作效能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社区一家人”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品牌社区正在形成。

几年来,浮山后社区团工委紧紧围绕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结合管区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努力创新社区团建工作的新思路。

一、大力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团建工作。在居民区建立4个社区团支部,加强对社区内流动团员的管理;以在社区服务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中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为切入点,指导驻社区的新经济组织建立团支部;将社区内的小规模个体、私营经济组织集中归拢起来,建立社区商会,通过这一形式,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并以此为基础,在个体从业人员、进城务工青年中建立团支部。

二、不断加强社团组织建设。以青少年兴趣爱好为基础,依托社区委员会,充分发挥社区少工委和红领巾理事会的作用,先后成立了社区青少年“足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书画协会”等社团组织,选拔一批热心公共事务、有一技之长、在社区中有较高威信的青年人负责各社团组织的日常工作。由社区团工委则定期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对抗赛、表演赛等活动,丰富社区青少年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社区理念以及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进取精神,使社区团建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团建工作同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我们研制了“社区e家”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在浮山后社区建成了国内一流、具有一定规模和开放度的集政府管理、公众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社区e家”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由“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和“社区e家”网站两部分构成。社区团工委在日常团员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系统,采用团员“电子信息卡”的形式,取代了以往手工登记团员基本情况的方式,在网上实现了团员社区报到制,为实现团员的流动性管理和全程服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我们在“社区e家”网站中开辟了青少年专栏,并同相关网站做了友情链接。通过专栏,我们及时宣传团务知识和有关信息,调查了解社区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发布社区团的活动信息,招募志愿者,开

展网上文化交流和技能培训,举办社区文化体育节等活动,为青少年交友、学习、参与社区管理事务提供了舞台。网络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使我们的团建和团员管理工作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解决了我们辖区地域广阔、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社区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居站分离 议行分设 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沧浪亭社区工作站试点工作的思考

为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提高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双塔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于2006年4月以沧浪亭社区为试点,创新思路,以居民自治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探索居站分离、议行分设的社区管理新体制。

一、社区体制改革的概况。

1、理顺关系。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在行政体制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工作下沉社区后,居委会被动“行政化”。新的社区管理体制按照“居站分离”的理念,将承担政府工作的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归入政府管理,成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工作平台,受街道办事处领导,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检查、监督、评议。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充当政府机关、社区单位与居民之间的桥梁,调动社区资源进行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群团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互联、互补、互动,共同创建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幸福社区。

2、事务分类,明确职责。按照“居站分离、议行分设”的理念,把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进行界分,建立“一会一站”的社区管理模式。一是议事分室,从形式上分离。为了便于管理、便于自治和认同感,将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区活动室进行了一一分离,社区工作站设有行政事务服务大厅、社区居委会实行办公室最小化、社区活动室最大化,形成了行政楼、自治楼、活动楼三位互联、互动的机制。二是事务分类,从内容上理顺。对社区居委会原来承担的14类64项社区事务工作进行科学分类,明确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实现政府管理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的同步协调发展。三是资源分享,从宏观上整合。社区工作站的成立承接了政府下达的36 项工作,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使政府下达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资源得到了统一管理和配置。同时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三者办公活动经费分块划拨和列支,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单位、办公场所、活动场所、使用经费等社区资源三者共享,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分配。四是人员到位,从工作衔接上理顺。为了便于社区工作的衔接,使行政事务向社区工作站平稳过渡,对原有社区工作者进行了重新整合,社区工作站以原来的“三大员”为主,由街道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社区居委会以原有社区工作者为主,并将根据条件逐步向属地化发展,选举产生。五是有效管理,从工作考核上落实。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实行同步考核,社区工作站以街道和有关部门业务考核为主,接受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监督和评议;社区居委会以居民满意度为指标,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监督考核为主,每年对居委会委员的民意测验不少于2次。

二、社区体制改革的成效

1、创新了“居站分离”的组织体系,解决了行政事务由谁承担的问题。过去的社区居委会,身兼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80%以上的精力用于应付政府交办的各项行政事务。现在社区工作站的创建承接了政府下达的30多项工作任务,大大减轻了居委会的负担,使社区居委会有时间、有精力致力于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等公共事务,成为政府与居民、社区单位沟通的桥梁。现在他们每天走街串户,了解社情民意,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了各种特色活动,有教育培训、书画展示、老少同乐等。

2、创新了“议行分设”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如何自治的问题。“议行分设”理顺了政府与社区关系,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也在理顺关系中增强。现在社区居委会的居务、财务定期公开,使居民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社区居委会的居民委员每天轮流值班,老少同乐苑的装修议事会使居民的参与权得到了保证。

3、创新了工作平台,解决了社区居委会的地位问题。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一个工作平台,工作人员实行合同雇员,公开招考聘任,其职责更为明确,不像以前社区居委会那样精力有限以自治组织作为借口敷衍了事,政府下放的任务、资金、人员下达工作站的渠道畅通,各种临时突击性任务实行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提高了政府的行政能力。

三、社区体制改革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1、如何协调好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习惯性地把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的办事机构,完成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成为了“政府的腿”,社区居委会也把“习惯性”当作“理当然”。“议行分设”的社区管理体制使社区居委会存在着“权力”分散的错误认识,对社区工作站存有一定的芥蒂。而且随着行政职能的分离,负担的减轻,其工作空间扩大,社区居委会有些不知所措。而社区工作站因为承接了各种政府职能,工作强度、工作要求逐步增强,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推诿现象。因此在推行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识,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其次社区工作站站长要选好人,工作站长承担着了整个站内工作的安排、资源的整合以及与社区居委会关系的协调,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站的工作绩效和居站的关系。

2、如何协调好上级有关部门与“三大员”之间的关系问题。

社区原有“三大员”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由上级有关部门划拨,人员的管理存在着以部门管理为主、街道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而且部门强调“三大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忽视协同合作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使“三大员”在意识上存在独立于社区以外的思想,很难适应工作站的工作模式。因此,有关部门的垂直管理直接影响了工作站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居站的关系.

3、如何协调好社区工作站内部关系问题。

新体制建立之初,社区工作站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站成员又以原有“三大员”为主,即社保协管员、退管协管员、计生协理员,其工作经费、薪资待遇实行“费随事转”,由相关部门下拨。而站内的其他人员从社区居委会工作者中分流,享受的是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工作站成立后取消了原来“三大员”工作的单一性,承担了大量的临时突击性任务。因此工作经费问题、人员薪资问题影响了站内关系,影响了站内工作的开展,亟待解决。

4、如何协调好社区工作站与居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居民在传统管理体制下,认可了原有居委会工作模式。社区工作站的成立是一种全新的组织体系,居民对他有一种观望情绪。要协调好社区工作站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得到居民的认可,重要的是让居民得到实惠,看到社区居委会与工作站“不是一分了事,而是更加协调,”“不是工作分离、而是更为互通”,而是“居民办事更加便利,服务更加周到,活动更加丰富”。

沧浪亭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分设试点工作的起步,强化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和工作站的行政事务功能,有利于培育发展社会各类组织的互联、互补、互动的体制和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相互支持、配合、相互衔接、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共同创建幸福社区。

第四篇:构建新型农贸市场的思考

构建新型农贸市场的思考

资料介绍

在目前的市场中,除了新型的百货超市和连锁专卖店外,农贸市场仍是市民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由于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商业业态日益受到如生鲜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的冲击,如南城百货、联华超市等,而到农贸市场购物的消费者以及租赁经营的商户对市场设施、布局、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的创新变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新型农贸市场,是摆在我们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要想使农贸市场在创新中求发展,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2009-07-04 我只爱艳 第 1 次编辑 已奖励 6 个地产币

构建新型农贸市场的几点思考

在目前的市场中,除了新型的百货超市和连锁专卖店外,农贸市场仍是市民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所之一。但由于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商业业态日益受到如生鲜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的冲击,如南城百货、联华超市等,而到农贸市场购物的消费者以及租赁经营的商户对市场设施、布局、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的创新变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新型农贸市场,是摆在我们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要想使农贸市场在创新中求发展,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几个概念问题

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和肉菜市场的含义是很相近的,但经营的业种有所不同。集贸市场是综合性的市场,泛指一切集散性市场;农贸市场以经营农产品为主,其他日常用品和杂货行业为辅的市场,多数在城市;肉菜市场可以包括农贸市场,它以经营肉类和蔬菜为主,以其他副食为辅的市场,多数在城镇和农村。基于公司现有市场的经营模式和业种配置,多数市场属于农贸市场。认清这几个概念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发展混乱和错位。

二、农贸市场的属性和地位

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一样具有众多属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主要的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农贸市场的拥有者和商品经营者追求租赁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使其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二是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它同时具有社会性和很强的公益性。也正因如此,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的功能相比,社会价值的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所以在经营上,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使区域的农贸市场竞争力更大。

三、制约农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贸市场作为一种传统的商业业态,存在很多制约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有硬件的因素,也有软件的因素。这些因素无论在大城市发展成熟的市场还是在中小城镇发展滞后的市场都具有很多共性,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市场基础设施陈旧:很多农贸市场建设年限已久,建筑物显得十分陈旧,加上管理不善,致使市场变得“脏乱差”;场内摊档位十分陈旧,有的甚至是临时搭建的台位;市场的水电设施和排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营的需要,它已经成为影响市场形象的关键因素。基于

以上基础设施陈旧、排污能力差、经营和购物环境差,使部分市场的人气和经营效益每况日下,竞争力也越来越差,使很多消费者流失。

2、市场收益率低:农贸市场带有很大部分公益性质,也受到区域性的限制,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是投入大、收入小,致使市场日渐破败,甚至改造升级后其经济效益不升反降。农贸市场的盈利模式单一是致使市场收益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农贸市场的经营收入是以租金收入为主,由于市场租金提升有限,市场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使市场的租金收入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提升。

3、市场竞争加剧,新型商业业态分走客源:随着城市大型超市、购物广场、连锁专卖店、生鲜超市以及便利店的增加,以及部分农贸市场实行“农改超”经营模式,它们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服务,整洁的环境,齐全的商品吸引着大批经营户和消费群体,这对传统农贸市场,特别是购物环境较差的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4、专业的管理制约农贸市场行业的发展:一流的管理队伍一直是目前市场缺少的,经营者的管理和发展水平是制约农贸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农贸市场行业是一个“夕阳”行业,对农贸市场的认识是很低层次的行业、工作环境脏乱差、发展前景有限,导致农贸市场长期以来吸引不了专业的人才及团队进驻,没有了一流的人才,一方面使市场的经营缺乏战略性规划,另一方面使市场管理人员难以正确理解落实公司的发展措施,即执行力度不够。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传统农贸市场将逐步退出市场舞台。目前,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区在城市商业发展规划中已不再规划新的农贸市场,而以其他新型业态取而代之,对已有的农贸市场都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比如:新型街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改超等等。

在短暂的时间内,农贸市场在城市里仍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而在城镇、市郊等区域发挥主导作用。从长远看,农贸市场升级、转型、甚至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国内农贸市场的历史演变,总结先进地区品牌市场、创新型市场的做法,农贸市场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多元化主权主体、复合化混业经营、专业化特色彰显、连锁化品牌扩张、综合化市场服务、电子化交易方式、地区化兼并重组。但这种形式还需要时间的演变。

五、创新型农贸市场的操作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的农贸市场属性、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作为农贸市场的经营者,转变保守、凝固、夕阳的思维,对创建新型农贸市场是十分重要的。但求变时,农贸市场都要符合地方政策、遵守国家法规、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更要统筹考虑农贸市场产权人、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关系。

第五篇: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王亮

加快村改社区转型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不仅要从村改社区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富裕居民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更加注重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经验,在强化村改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多做文章。积极探索村改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村改社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我省的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对农村社区、村改社区的认知方面,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旧框框中,认为农村社区党组织就是村党支部的简单翻牌,在职责定位、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个别基层干部担心个人权力丧失,既得利益受到威胁,对合村建社区有抵触情绪,全社会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的氛围尚未形成。其次,在成立农村社区、村改社区后,党务工作者来源比较单一,多数是从村干部过渡而来,一些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合力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由于能力所限,工作起来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农村社区、村改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班子成员难产生。党务干部素质不够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农村党建的思维定势,难以实现从农村党建领域向农村社区党建领域的跨越。二是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首先,农村社区运行不顺畅。由于对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操作程序、转居后的运作模式等研究不够,无论是在管理体制、管理程序、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还是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等方面,都与原来的村委会没有大的区别。另外,农村社区成立晚,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制,导致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支持力度不到位。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社区党组织独立解决问题难度较大,须依赖于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但上级对农村社区党建的支持和帮助相对较少。其次,驻区单位协调机制不健全。由于农

村社区与驻区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并且绝大部分驻区政府部门在行政级别上高于社区级别,对企事业单位更没有管理职能,驻区单位即使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但较多的仍停留在参加理论研讨这一层。因为对驻区单位没有完整的协调制约机制,无法形成社区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合力。最后,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虽然在全市实行了农村社区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但还不同程度存在定位不清、目标不明、考核不严,重考评过程、轻结果运用等问题,造成了社区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二、构建和谐社区的新型党建工作模式,要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突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功能,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功能

1.强化组织堡垒,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科学设置社区党组织。应按照农村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要求,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二要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重视对农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教育要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帮助社区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三要强化社区干部管理力度。要加强农村社区党员的分类管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与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同时,应建立农村社区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群众来监督、评判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让能者上、庸者下。

2.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实行农村社区党组织帮带化。把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支部+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良好格局。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采取由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领办、群众自愿联合的办法,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以大户带小户、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把农村社区内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组织起来,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人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实现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二是实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按照办公区域、服务区域、活动区域等类别,整合办公室、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党校等活动阵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配置设备,充分满足社区党组织活动需要。同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民事代办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把活动场所建成服务科学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平台。三是实行农村社区经费保障多元化。各级党委要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返回为辅、社会各方支持为补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3.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宣传激励机制。立足实际,大力宣传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使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成为自觉行动。要加强典型宣传,表彰先进。逐步建立农村社区干部的工资及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时,拿出一定名额从农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注重选拔优秀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挂职担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一步提高其政治地位。

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驻机制。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加强农村社区内党组织的相互协作,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形成共建共驻的良好氛围。同时,农村社区与驻地单位应建立协调、双向交流互动机制,社区为驻地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驻地单位为社区提供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可在县(市、区)、镇(街道)、社区三个层面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围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方面的工作,定期沟通情况,解决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既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各种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健全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大力推进社区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完善以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区组织互动合作的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为牡丹江市委党校

下载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5篇)

    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张兴荣〔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建设新型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 建设社......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构建新型和谐社会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构建新型和谐社会 ——中桥社区2007年度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中桥社区位于苏锡路东侧,中南路以南,紧邻中南新村,中桥三村,新村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合集5篇)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确立党员社区属地化服务的原则 社区党委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始终牢记,共产党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

    构建创新型检察机关的思考[五篇材料]

    构建创新型检察机关的思考【内容摘要】创新型检察机关是通过主观判断、思考、论证,得出不同于已有事物的新发现、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的一个过程。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检察工......

    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范文]

    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构想。 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这个战略......

    职业学校构建新型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职业学校构建新型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一、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大......

    新型社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基于这一要求,我认为,建......

    构建和谐社会与管理体制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与管理体制创新 汪志强 2005年第6期 ——特别策划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