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9:1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是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谢旭人局长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征管模式。国家税务总局会计师宋兰指出:实行管理员制度与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全面变革的一次新的尝试;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遵循征管工作的内在规律,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必然;是检验税收征管能力的试金石。无论是总局提出的新的治税思想,还是市局提出的深化征管工作的意见和要点,都把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督、控管摆到税收征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实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管理的治税思想,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指出了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税收收入的增长,税源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税收的实现,一要有税源,二要靠科学的管理。这一治税思想彻底摒弃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靠层层下指标、压任务,靠行政命令式的“催收催种”的组织收入方式,提出了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增加税收收入的新思路,朝着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治税思想,符合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内在规律,既是对税收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也必将不断在实践中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反思

近年来,全市国税部门通过抓信息化建设、抓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去年以来实施的分类管理,使各项税收征管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税源管理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基层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户籍管理措施不力,漏征漏管现象依然突出;税收负担不均衡,个体税负偏低;税源监控手段单

一、能力不强,纳税申报不实;征管信息体外循环,数据失真,偷、逃税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分类管理水平的尽一步提高。

从2006年初,我们对开发区局所辖的部分“A类”企业的调查分析情况看,其中尤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双零申报”的企业较为典型,其主要表现和特征有以下四点: 一是注册资金高,经营项目全。被调查的35户A类长期“双零申报”企业,其注册资金全部为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实际经营资产或者投资额达到千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登记注册资金和实际投资额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池,企业借贷款注册和实际注资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从这些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的项目看,一般是从生产、加工,到批发、零售、仓储服务等等一应俱全,近乎于产供销“一条龙”。二是地址、电话、人员“三不靠”。被调查三分之二企业的登记注册地、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员,与时俱变。有的登记挂靠的是村委或是别人的家庭电话;有的企业联系人实际上

是中介机构的人员。

三是月月零申报,长亏不倒。被调查的35户企业,月月保持“零申报”的纪录。其中连续三年的7户,连续两年的11户。屡赔屡干,并不吝花钱常年代理申报。

四是独居A角,养尊处优。类似企业为数不少,由来已久。然而,一旦被一古脑地纳入A类管理,一方面极易成为重点税源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发票控管的盲区和死角。隔三差五出现的失踪户,已成为A类中的另类。另一方面,还会使行将成型的A类管理模式出现变异,甚至轮回为催报催缴、走逃户管理的老路上去。同样,更会使申报率、处罚率等项业绩考核指标再度成为竞相关注的焦点。

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有的出于地方招商引资的利益驱动;有的伺机拆迁占地圈钱;有的吃空名套取养老保险;也有的千方百计试图成为一般纳税人等等。总之,其谋惠动机,不一而足。“假A类”数额居高不下,由此产生的疑虑,已不再是杞人忧天,必须认真地加以反思。尤其要从深化分类管理的机制、架构和实效上适时加以改进。

三、深化分类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优化分类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做好分类管理的前提。瞄准重点,确保多种税源的可持续增长,是分类管理的主要矛盾。也是解决其它矛盾,采取一切措施的不二法门。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税源个体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也给长期基于粗放经济下的税收监管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以税收贡献率和税收负担率,科学界定分类标准,适时采取优化措施,加以微调,才能避免宽泛失序、事倍功半。

同时,按照征收、管理、稽查专业化管理的分工要求,分权制衡,协调配合,突出抓好运筹,有利于提高效能,也符合未来的征管发展方向。但由于目前三大系列职能分工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交叉重复、相互脱节、推诿扯皮、衔接不畅等问题。征收环节与管理环节职责既独立又交叉,职责界定划分有简单化和粗放的倾向,特别是管、查之间,管理上的日常评估和稽查上的检查缺乏明确的界限,以评代查、注销检查时常交叉。二者之间在管理选案移交,稽查反馈建议的各项衔接也不紧密,造成实际上的脱节。因此,需进一步明确征、管、查的专业职能。具体而言,征收环节职能属税务机关的服务前台(窗口),主要为利用办税服务厅或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等受理纳税人申报、购买发票、税务登记、申请减免税等涉税事项;管理环节的主要职能即履行税源监控职能,了解掌握税源变化等基本情况,进行税法宣传、办税辅导、催报催缴、纳税评估以及税务资格认定等。除稽查事项外,凡税务机关针对具体纳税人的具体执法行为均由管理环节牵头负责;稽查环节应按照征管法的规定专司打击偷逃抗骗税的稽查,发挥强力稽查的震慑力。

(二)细化分类管理的手段与方式,是做好分类管理的保障。传统的任务管理模式和执行方式,如何与精细化、扁平化的管理架构和要求相对接?一直是改革进程中所不容回避的突出命题。以现有和有限的人力资源,更多的应当体现在日常能动的纳税评估上,反

映在以评促管、以评增收上。换句话说,也只有善于运用纳税评估这一“常规武器”,从源头上实现管理工作的人机互动、评查互动,才能使分析监控有所依托和凭籍;才能使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步步趋于“三统一”。具体而言,对大企业要全面落实《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办法》,重点监控其物流、资金流、关联交易、税负变动趋势等内容,按季开展监控分析,并写出物流、资金流、关联交易及收入预测分析报告;选准对象,定向开展约谈评估,并注重如何切实提供一个便捷的“绿色办税通道”;对中小企业分行业建立监控办法及监控指标体系,主要通过行业纳税予警和行业评估等手段加强管理;纳税评估应严格按照《纳税评估规程》操作,对发现的疑点及违法行为进行核实和处理;对小规模企业通过从综合征管系统及其他软件中提取信息,通过调查分析通报小规模企业的纳税情况,并提出专项管理措施;对个体业户实行大中小、临界点业户和低于起征点户分类管理,对大户推行建帐建制。

(三)注重分类管理的执行过程,是做好分类管理的关键。现代《执行学》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式,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尤其是臻于完善的两级考核,更应充分关注对日常业务流程的跟进和应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推动规范税源监控管理的必要保证和有力措施。本着“重点与一般兼顾、激励与制约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税源监控管理考核办法,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过程控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考核机制,做到分类管理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两级考核还应不定期到各基层管理环节进行督导和检查,将检查情况纳入过程讲评与考核。对工作不力或在税源预测、分析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责任和违法行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各级税源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动性。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素质,是做好分类管理的基础

纵观当代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无不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税收管理亦不例外。培养高素质的税收管理员队伍是保证税收管理员制度和分类管理实施的基础。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进行和企业改制的逐步深入,企业的分立、合并、重组、整体资产转让、内、外资的融合,企业的经济成份更加多样,性质更加复杂,经济业务更加多元化。企业规模愈来愈大,集团公司、协作企业、分支机构、甚至跨国经营愈来愈普遍,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搞好分类管理,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依法尽职的意识,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从一定意义上说,税源监控质量的高低,与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直接相关。所以,要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力度。要将培训的着力点放在学以致用和岗位实践上,特别是根据税收和企业财会应用软件的特点,重点提高国税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会计电算化和涉税信息数据应用和财会知识应用水平。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践已经证明,人才兴,国税兴,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员队伍是发挥分类管理效应的坚实基础。

第二篇: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党的建设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xx县现有6个社区,均在县城所在地xx镇。社区居民28856人,105个居民小组;设社区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5个,直属党员453人,在职党员2330人。近年来,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区,社区党员身份进一步趋于复杂,给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员管理的新路子,根据社区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实效性和服务水平,激发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教育的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工作

1、构建网络,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等组织机构,建立了县委(组织部)—指导、协调委员会--联席会—社区党支部—党小组五级网络运行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对对社区党员的领导。

2、调查摸底,建立党员台帐。

我们对社区党员的数量、类型、居住、工作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登记造册,把社区党员划分为五大类:一是社区内的在 职党员;二是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三是社区中的下岗、待岗职工、“两新”组织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五是社区直属党员。针对这五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实行党员资料信息化管理,建立党员资料数据库,实行党员动态档案管理。并结合地域相邻、行业分布、方便活动等实际情况,把社区党员编入到相应的党小组,实行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活动。

3、分类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一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双向反馈”制度。按照“提高质量、活动适量、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各社区党支部在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在职党员进行分组,设臵了政策宣传组、治安巡逻组、绿化美化组、帮贫扶困组、文艺表演组等20多个活动小组。同时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五带”活动,即“带头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带头参加社区开展的学习宣传活动,带头参加社区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带头参加社区帮贫扶弱献爱心活动,带头在经济发展中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建立了五项制度,即“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在职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考察党员干部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社区在职党员定期例会制度,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从而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在职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是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灵活管理。离退休党员整体素质比较高,他们所关心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治安、卫生等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在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特点,灵活管理,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于身体健康、闲散在家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向他们部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协助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如离休党员韦自恭,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他离休不离岗,担任了xx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在挽救失足青年、维护社区治安、家庭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党员林树鸿,德高望重,平时喜欢吹拉弹唱。经新兴社区党支部牵线搭桥,他组建了xx县三月三剧团,平日里组织社区的老年文艺爱好者,积极排演节目,经常巡回各社区进行文艺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是对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从关心思想意识入手,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定岗”;畅通就业信息,扩大社区党员的就业帮扶范围,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找岗”;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根据驻区单位要求,为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创岗”。

四是对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进行“结对管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有针对性地对流动党员进行上党课、结对子、教育考核,并将流动党员参加社区党建的情况与为其提供的服务挂钩,加大流动党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同时,把退伍战士党员群体和个体、私营企业 中的流动党员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以点带面,从整体上推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2008年以来,我们在六个社区中开展“共产党员门店”经营评比活动,树立了一批党员模范经营户,调动了党员文明经商、守法经营的热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是对社区直属党员进行“全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直属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他们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保安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等,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影响力和政治导向作用。实行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从政治思想、执行纪律、组织观念、发挥作用等方面对直属党员提出要求,并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

(二)情系社区,心怀群众,党员分类管理教育初见成效 党员分类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法。分类管理暨改变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党员上职责不够明确的状况,增强了管好党员的责任感;又改变了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改变了党员行为标准过于笼统、难于衡量的状况,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

1、情系社区,党员“社区意识”不断增强。

广大社区党员充分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了四种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作为党员自觉在社区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身正气,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党建意识。社区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增强了党 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丰富社区的文体生活。四是进一步强化了表率意识。社区党员率先树立全面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优良的社会风尚,处理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起到模范作用。

2、情系群众,党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党员义务巡逻队的作用,建立完善社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文体活动。三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辖区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目前,社区志愿者党员队伍日益扩大,开展了敬老助残、定期为社区老人义诊、打扫卫生、理发、洗衣服等服务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新难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社区党员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构成了社区党员管理工作中的新难题。

(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多样化。近年来,由企业分流的职工党员、原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和院校毕业的党员、以及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的党员陆续转入社区管理,其比例逐年上升,有的社区已接近半数。这些党员来源不同,年龄差距较大,构成了社区党员队伍的多样化。

(二)党员思想状况复杂化。由企事业单位转入社区的党员,相当部分心态较为复杂,对管理模式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下岗、失业和内退的职工党员存在有抱怨情绪和失落感。个别党员因工作无 着落,生活困难,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观念、理想信念、纪律意识出现滑坡。考虑现实困难多,考虑履行党员义务少,党员意识下降。他们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都迫切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

(三)党员学习时间差异大。“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有的在私营企业工作、有的开个小商店,有的是打工人员,他们把组织关系挂在所在社区的党支部,由于工作忙,对社区建设关注不多,参与意识不强,对于支部组织的活动常要因工作冲突只能请假。下岗、退休做临时工的党员白天需要外出工作,时间随意性较大,参加党员活动、接受党校教育时间安排上有困难。而高龄党员晚间活动又不方便,形成时间要求上的差异。

三、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弊端

新情况和新变化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考。

(一)教育管理内容层次不清楚。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安排上必须区别层次,有的放矢。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样性。管理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教育管理采用集中统一的办法,统的过多,强求一致,安排学习一个计划,组织教育一次大课,就必然出现“一锅煮”的大呼隆现象。

(二)教育管理目标不明确。在管理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制度规定上,必须实事求是,合理可行。在社区党员中,在职的与退休的、在企事业单位的与个体经营的、身体健康的与体弱多病的、居住稳定的与在外流动的,相互差异很大,用一个标准、一个制度要求,很难达 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因人制宜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符合实际,制度规定易于落实已势在必行。

(三)教育管理对象分类不细致。在管理教育的对象上,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为此,必须从党员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等差异出发,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做好六个结合:

1、把强化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基础相结合

一是要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是社区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的问题,通过全面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待遇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解决有人、有能人办事的问题;二是要加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政府投入、社区共驻共建等方式,努力解决党员活动阵地的问题;三是要进一步理顺社区“两委”工作职责,党委要重点强化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同时在选配社区“两委”班子时尽可能实现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彻底改变“两委”职责不清、无人愿干社区党务工作的现状;四是要统筹解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通过加强财政预算、党建挂帮单位支持、社区单位资助等渠道,努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2、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建立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相结合,重点建立五大机制:

(1)要建立完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社区党建资源共驻共建。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 保社区党务工作者素质、活动阵地、活动经费等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始终坚持属地原则,通过党建议事会和社区党建议事协商会等载体,将辖区党组织、挂帮单位党组织紧密联系和衔接起来,实现社区党员教育资源互补共享。

(2)要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机制,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离退休党员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保持革命晚节”,从而让他们离休离职不离党;对外来流动党员,主要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使他们在务工经商中自觉体现党员先进性;对下岗失业党员和无业党员进行国情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使他们下岗失业不失党性原则;对社区“两委”中的在职党员,主要进行党规党纪、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的教育,使他们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对社区其他无职党员,主要是进行社区建设理念和共驻共建意识方面的教育,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克服呆板单一的做法,把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做到入情入理入脑。

(3)要建立完善党员履职督导评估机制。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是否取得成效,最终要通过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履职来体现,而能否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党员履职监督评估机制。对社区党员要在全面掌握其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设立 “计生服务管理岗”、“爱心救助帮困岗”“失足人员帮教岗”、“社会治安巡逻岗”等岗位,搭建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平台,通过全面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并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同时建立“党员自述、群众论述、社区党组织评述”的“三述”督导考评工作机制,对 履职好的先进典型进行评定和表彰,并以此作为党员评议的主要依据之一。

(4)要建立完善党员争先创优激励机制。社区党员既是居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同时也是普通居民群众中的一员,要通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比表彰、制作“共产党员之家”、“共产党员门店”门户牌等多种方式,激发社区党员的政治热情和荣誉感,促使他们积极争先创优。

(5)建立完善贫困党员关怀机制。对比较贫困的党员家庭,要建立贫困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和帮扶工作。同时落实国家在就业和再就业、安居工程、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向贫困党员倾斜的政策措施,使贫困党员真正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3、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创新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相结合 社区党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单纯依靠“三会一课”等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多样化的需求。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通过集中开展党性党风宣传教育、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辖区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拓展党员教育管理视野;三是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如“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增光彩”、“党员先锋示范岗”等主题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接受洗礼。

4、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加强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相结合 流动党员因其流动性大而成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也是制约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难题。当前,针对流入党员,一是社区要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制作流动党员服务卡等方式,争取其主动“亮身份”;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流入党员摸底调查,掌握流入党员基本情况,并根据其基本需求,配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满足流入党员基本需求;三是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流入党员发挥作用的基础平台,如在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扶危帮困等方面引导流入党员积极参与,争取其“树形象、作表率”。针对流出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千方百计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手段,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出党员的沟通与联络,及时了解流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

5、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 当前,社区成为各种利益、矛盾的交织地,居民群众评价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成效主要是看他们所反映的与其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解决,看党员在解决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中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党组织一定要团结带领社区党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事情入手,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区域发展几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与处臵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 由于社区党员结构的复杂性和教育管理能力欠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个别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退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突出表现在未能完全履行党员义务,拒绝参加党员活动,甚 至极个别党员基本丧失党员条件。为此:一是要加大挂名党员的清理处臵力度,对党员住址变迁、基本情况清楚的挂名党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居住地党组织;对长期无法联系、本人又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的挂名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进行处理。二是要强化不合格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对党性意识退化的党员,要通过强化组织帮教、党员结对帮助等措施,促使其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对完全丧失党性意识的社区党员,要严格根据党内组织程序清除出党。

第三篇: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

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街道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社区党建的基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多年来,东华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辖区党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我们的做法,做一简要介绍。

一、随形势变化,合理分类,为党员分类管理打下基础。过去,街道党员人数少,类型比较单一, 多为办事处机关在职和离退休党员及居民区纯居民党员,在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的增多和组织关系的转入,街道社区离退休党员的数量日益增多,党员的流动性也日益加大。到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党建内容的变化,社区所辖在职党员身份的亮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街道党员队伍中又增加了在职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的成份。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城市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由企业分流的职工党员、原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军转自主择业和院校毕业的党员、以及在新经济组织中就业的党员陆续转入街道社区管理,使党员的队伍不断加大,类型更加复杂,进行合理分类,因人施教已是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把党员分为6大类,一是街道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员;二是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三是社区中的失业下岗、待岗职工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五是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六是社区内居住的在职党员。针对这六大类党员的不同特点,以社区大党建为着眼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 1 强教育管理。

二、因类施教、强化管理,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1、强化对街道机关所属党员的教育,提高对社区管理的水平。街道机关在职党员、社区专职干部党员是街居工作的骨干力量。对这部分党员教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街道、社区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加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学理论、明责任、强素质,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机关周四理论学习日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双提”活动,强化这部分党员的执政意识观念、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鼓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对本属的党员干部通过有针对的培训和轮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且具备基层群众工作和现代化社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本领。三是街道党工委注意在发展党员中,向社区基层倾斜,把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来,并把政治素质好、全局意识强、政策水平高的干部配备到街道党务工作的岗位上,逐步改善街道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2、加强对属地在职党员的教育,增强社区工作的合力。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需要,为调动辖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社区分别建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实行一帐两卡(登记帐、联系卡、反馈卡),方便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各类专业化的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组织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

3、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为社区工作增光添彩。退(离)休党员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心话题比较集 2 中,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治安、卫生等社会问题。对这部份党员的管理,我们着重关心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形式多样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身体健康、闲散在家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街道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经常向他们部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动员他们参加各类党员志愿者活动,协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同时根据他们的要求,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科普活动,让他们在继续得到党组织关心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余热;对身体有病行动不方便的党员,根据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确有困难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管好子女争做“五好家庭”,按时交纳党费。社区党支部还委派身体健康党员做联络员,通过定期走访,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和支部的工作要求,掌握其思想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通过组织及时帮助解决。

4、拓展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按照“抓组建、抓管理、抓活动、促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成立了医药研究所党支部和家家亮党支部。为加强对其党员的教育管理,着重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通过开展向企业献言献计,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真正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政治核心,努力做到企业经营和党员的组织生活两不误。其中的家家亮党支部,被区委授予2005“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5、加强流动党员教育,为城市社区建设聚合力量。目前,城市社区内的流动党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流动性强;二是流人和流出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接转手续;三是流动党员对所有社区的归属感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立足于实践和探索,用新思路去解决遇 3 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通过直管、协管等方法,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各社区支部分别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采取集中教育管理的形式,将长期在该社区经商、打工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二是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管理。原则上按照流动党员以流人地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原则,对组织关系的接转,预备党员的教育考核,参加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定。三是有针对地对流动党员进行上党课、结对教育,加大流动党员对所在社区的归属感。

6、关心帮助下岗失业和待岗人群中的党员,重点从帮助生活和关心思想变化人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再就业观念,同时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引导带动其他人员就业,做再就业的排头兵。并在他们中开展了过一次组织生活会、作一次思想汇报、掌握一门技术、找一个合适岗位、为社区建设作一份贡献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党员形象,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制度作保、初见成效,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我街道不仅对党员实行了分类管理,并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员管理培训工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党员管理教育“一刀切”、“一锅煮”的状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以前部分退休党员由于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活动难保证,实行分类管理后,活动时间适应不同党员的各自情况,使组织生活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在管理教育的内容上,不同对象有不同要求,使党员易于接受,并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这方面在退休党员身上反映得特别明显,一些退休党员,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到地区后,感到惘然失落,无所适从;一些党员退休后思想滑坡,产生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些年高体弱身体有病长期卧床不起的党员,感到自己无法履行党 4 员职责,已成为不称职的党员。对党员分别提出责任目标后,使大家感到,退休后应继续发挥余热,做到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他们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者活动,并涌现出不少的先进典型人物。如东华路社区的党员孙元贞多年义务为辖区疏通下水道、党员顾秀泉义务为北人字街32号院看守大门、党员何淑兰义务照顾孤老、党员国敏英夫妇义务带领大家锻炼身体等,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

当然在党员的分类管理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很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2006年9月4日

东华街道党工委

东华街道党工委

关于对党员管理、培训工作制度

一、各支部要建立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待业党员、非公企业党员、预备党员的管理制度

1、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凡党员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到固定单位工作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到外地单位。外出到非固定地点,不便转组织关系的,必须将外出时间、地点、事由向所在党支部登记,并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思想及学习情况,支部应定期用书、信向其沟通情况。外出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可转临时组织关系。对于无正当理由外出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进行教育,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可根据党章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劝其退党或除名。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及时登记,党员人数多符合成立支部条件的,可成立流动党员支部,纳入党工委直管,人数少支部进行代管或协管。

2、(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根据(离)退休党员年龄大、身体弱、参加组织活动不方便等特点,党支部可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于身体较好的(离)退休党员,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工作;对于身体较好、外出工作的党员,按外出党员管理办法执行;对于长期卧床不起或行动困难的党员,党支部要关心他们,指定联络员,定期上门活动,也可采用健康党员与病卧党员结对子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在职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

根据在职党员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时间少的特点,党支部要利用公休假日,组织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且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参加的公益活动,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下岗失业党员,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实行再就业,并带动周围群众实现就业。

4、预备党员的管理、培训 党支部对预备党员要进行一次系统的短期培训。每季度对预备党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每半年要派专人同预备党员谈话,了解其思想、工作、学习情况。预备党员每季度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预备党员要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在预备期满时,要提前向支部提出转正申请报告,所在支部要按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二、强化党员、干部的培训

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一年不少于两次培训,内容和时间可按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统一组织实施或自定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培训结果参与年终民评。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核

1、党支部要制定好发展计划,要注意发现和充实积极分子队伍,根据积极分子的具体表现,确定重点和发展对象;

2、对于列入发展的积极分子要派专人负责培养,定期谈话,指出优缺点,并做好每季度的考核写实;

3、党支部每季度要对积极分子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4、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要定期做出鉴定,并及时填写好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党工委每半年检查一次;

5、党支部平时要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对积极分子要严格要求,要有目的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要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保证新党员质量。

第四篇:民办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日前,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三审正式通过,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民办幼儿园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为中国民办幼儿园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

一、社会力量办幼儿园 各级政府不得限制!

2017年,营利性幼儿园在中国首获官方认可,除了可以进行IPO、上市,其主管部门变更为在工商部门登记。

解读: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幼儿园的审批权放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幼儿园可以自己定价学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自主确定

实行分类收费政策,规范民办幼儿园收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通过市场化改革试点,逐步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办学成本以及本地公办教育保障程度、民办幼儿园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收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自主确定。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管。

解读:这一条,可认为是对幼儿园经营上的利好,对于存量幼儿园资产来说,提价是其未来主要业绩增量渠道,分类收费政策之后,民办幼儿园,尤其是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可实现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由民办幼儿园自主确定,故幼儿园收费可依照市场调高收费或者调低收费。

2017年开始,幼儿园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二大类!

2017年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幼儿园的,修改幼儿园章程,履行新的登记手续,继续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幼儿园的,在依法依规进行财务清算、财产权属确认、缴纳相关税费等程序后,办理新的办学许可证,重新登记,继续办学。国家只是在税费优惠、用地、收费等方面,将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

解读:

1、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将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2、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扩大办学资金来源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利用幼儿园现金流发行ABS等创新金融工具将更加活跃

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适合民办幼儿园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办理民办幼儿园未来经营收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提供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租赁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解读:对于办学的资金来源,有了更多鼓励和引导,未来ABS、融资租赁等方案,在办学上或将出现较灵活的运用,对于办学者来说,可认为是融资方面的利好;对于资本方来说,也有了更多、更正规的渠道来进行办学方面的融资。政府向民办园购买服务

民办教育迎来市场化时代,有利于民办教育企业的业务开展。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鼓励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

幼儿园的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

1、非营利性幼儿园政策解读:对幼儿园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与公办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在土地政策上,民办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享受公办幼儿园同等政策,按划拨等方式供应土地。

2、营利性幼儿园政策解读:按国家按科教用地管理的政策供给土地。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协议方式供地。需要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但其他税收优惠仍然维持。

解读:从政策来看,不管营利还是非营利,民办幼儿园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从市场准入到师资力量、教学方向、学生资助,都有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而营利与非营利的主要区别,就是看赚的钱是拿来给股东分红,还是继续投入幼儿园建设运营。部分社会资本考虑到回报问题,会考虑开办营利性幼儿园。此外,现有民办幼儿园多数以取得“合理回报”为办学目的,并且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产。而且,现有民办幼儿园也享受了土地、税费的大量优惠。因此财务清算规则是各校关注的焦点,也是最终决定幼儿园分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表示,现有民办幼儿园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财务清算规则由省级政府制定,教育部鼓励各地于2017年9月1日前出台。

第五篇:实施税源行业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范文模版)

自2005年以来,随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为了加强税源管理工作,国税系统县级以下税源管理部门孕育而生。两年来,我局按照“属地管理,划区分类,户事相宜,权责相应,人机结合,动态监控”的原则,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优势,建立税源管理机制,强化税源管理责任的落实,促使税收征管效能的巩固提高。对税源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以促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加强了税源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了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行为,初步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税收任务也上了新台阶,圆满完成了收入考核目标。

一、实施税源行业分类管理的背景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税源管理的征管模式已形成,新的征管模式的运行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对增加税收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

但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外部因素,也就是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税源流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造成税源管理不精细的问题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与之变化不相适宜的以下几方面的内部因素,也是实施税源管理精细化的主要障碍:一是税收政策因素,目前税收政策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使得税源管理实际操作难度加大。比如对福利企业、免税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管理、废旧物资、农产品收购等其他抵扣凭证的管理、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的管理等问题,都是目前一线税源管理实践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二是税收管理中的弱点问题,如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税收管理员管事不管户,忙于事务性工作和上级安排的零时性工作,有些税收管理人员管户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落实执行相关的税收法规和制度,加之一些政策执行上的困难,使得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多以被动的应付、静态的事后管理为主,对纳税人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多变的经营行为很少能够做到事前、事中进行主动、动态的分析监控,管理理念和方法仍然十分粗放,造成管理不互位。比如漏征漏管户、长期零、负申报的纳税人大量存在、小规模纳税企业低申报现象严重、违反税收政策的隐蔽性偷税案件的不断发生等。三是管理机制问题,主要是内部各部门职责不明或者相互脱节,外部其他部门配合不积极,同一纳税人税种之间的管理衔接不够,没有形成税收管理的合力,从而造成税源的流失。例如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减免税审批按规定是税源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查、政策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实际中往往存在税源管理部门认为有审批环节把关,调查流于形式且不真实,而审批环节仅仅就资料审资料的进行审批,与了解和熟悉纳税人情况的管理部门沟通不够,容易形成管理的盲区。四是信息共享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纳税人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真实性相对较差,而我们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过分依赖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不够,信息不对称,纳税人隐匿收入、少报收入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从而造成税收的流失。

二、实施税源分类管理的实践及成效

税源分类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在当前已经成为一项由多级、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多种形式,如按行业、按规模、按税种、按纳税人社会信誉等级、注册类型、类别以及特殊对象等等,这些方法也不是单纯的使用其一,往往是几个标准结合使用来划分。比如税种中分行业、行业中按规模等等。

1、积极探索,做好行业分类管理准备工作。在税源管理中我们基本是围绕着上述分类,主要是根据行业分类来进行的,这样既便于税收管理员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管理侧重点的差异有效地开展工作,也方便对同行业同等类型纳税人相关信息的横向比较。我县目前税源管理是以生产、经营大类行业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全县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制定方案。明确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我们结合所管辖的税源,运用相关指标和方法,选择相同或相近行业,分析行业特点,研究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针对不同行业确定不同的管理重点。二要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在确定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开展调查,了解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他的特点,生产经营模式和活动的规律,从中探寻出与税收相关联的关键点和环节,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三要梳理剖析信息,寻找主控、辅控指标,开展纳税评估。根据典型调查总结建立同一行业共性的控制指标和预警峰值,结合纳税人个性特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纳税评估。充分利用行业规律查找实际税源与潜在税源存在的差距,进而探索薄弱环节和形成原因。四是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是社会活动,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必定有一个固定的链条。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好,就应在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把纳税人放在这个链条中进行全方

位管理。即利用链条中的相关信息,来了解把握该纳税人信息,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通过上述准备,为行业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2、科学分类,实施按行业税源管理模式。我县行业税收分类管理情况为:将3708户(其中注册登记10户)纳税人进行归并分类,实行按组分行业进行管理,具体划分为:水电行业(包括发电和供电)46户,商贸行业(含批发、零售、购销)64户,加工行业(包括矿产、这产品加工及其他加工修理)49户,化工免税行业(包括制药、化工生产、化肥、林业种植)46户,建材及制造纺织行业(包汽车配件生产、酒类生产加工,棉纺工业、水泥生产)22户,房地产业及所得税(含非增值为主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利息所得税)12户,对出口退税实行购进实耗法,规定超过规定数量收购,未经实地验货而自行填开发票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对增值税企业分析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异常,究其原因,并及时督导整改;对企业所得税实行辅导稽查,结合汇算清缴,规范企业建账建制,强化户籍管理;对车购税严格执行最低计税价格表,对应税车辆核实征收。对砖瓦窑实行窑室容量定税法;对煤球加工、预制构件等行业实行耗电量定税法;对粮油加工业实行设备功率定税法,对茶叶行业实行季节性核定法;对修理修配业实行定额发票预征法;对摩托车经营户实行以票控税法。由于人员缺乏和管理员素质以及行业规模小,户数多等原因,我们的行业分类基本按大类或相近归属进行,没有做到更细。各管理组根据自己的管理对象具体再划分行业小类,建立分户台帐。

3、明确行业分类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实施行业分类管理,有利于实施精细化管理,从当前形势看也是值得推广和探索的有效税源监控途径,要做好这项工作,对税收管理人员实施税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基于上述行业分类前提下,我们认为搞好行业分类管理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依法、规范;二是科学、有备;三是深入、灵活;四是有力、有效。就是要求管理员在对税源实施管理活动中,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行为;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做好相关信息的储备和分析;深入纳税人生产经营各环节、灵活分析和掌握纳税人相关涉税行为,才能达到有力、有效的实施税源监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通过行业税收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管理员担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涉税工作的调查员、税收信息的采集员、纳税申报的评估员、纳税服务的服务员、征纳双方的联络员等“六员”职能。最终实现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格局。在税源管理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分类管理新方法、新思路,把税源管理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后的税收征管工作,及时掌握税源变化规律,有效地堵塞了税收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4、实施行业分类管理的成效。从两年的分类管理来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一是增加了税收收入,我们划分的十大行业分别由17个管理组48名管理员进行税源管理,除水电行业(自然降水量减少)和制药化工(受市场疲软)影响收入略有下降外,其余行业税收收入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同步增长,特别是分类管理后,商贸行业和汽配、纺织行业税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弹性系数都超过了1%。二是确定了区域行业税负预警值,建立了初步的行业评估指标,并在局域网站互动平台中进行发布,以便于税源管理部门掌握最新税负峰值,为强化纳税评估奠定了基础。三是加速了行业税源管理的精细化进程,建立了企业基础信息台帐,涵盖内容有:企业基本情况,主要产品及购销市场,资金周转及财务核算情况,销售收入及实现税金,发票使用情况,违法违章处理情况,纳税信誉等级,纳税事项记录等指标及相关内容,基本做到税源管理基础数据“一口清”。

三、加强税源分类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既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重点,也是税收征管的难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方式越来越灵活,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大,加强税源管理工作就显得越来越复杂和重要。笔者认为要加强行业税源基础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更新税源管理理念。经济决定税收,税源管理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质量,就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这个宗旨,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真正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我们实施行业分类管理,首先要在执法理念上,必须由原来的只重视收入计划完成,逐步向以税源管理为重点的转变。工作中不能单纯的以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论英雄,更要关注对税源的管理水平如何以及服务水平优劣,以税源管理质效的高低作为评判征管质量的主要标准。

2、加强税源分析和结果运用。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行业税源数据监控资源,把分析的结果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加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其在纳税评估、日常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施行业分类管理后,要突出对行业管理中共性和个性问题的分析,对动态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再孤立地把纳税人当作单户看待,而是把单户纳税人看成是同类中的一员,行业中的一员,把个性问题与行业规律进行比较,通过对同类、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行业规律,运用数据分析设定不同行业税负率预警值,确定上限和下限,对超出预警值的企业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和评估,求真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约谈举证或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在此基础上由个案评估向开展行业评估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同时,加强行业税源收入分析,不仅为税收计划执行和分析提供参考,还能为领导提供组织收入的决策依据,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反过来指导税收管理人员加强税源管理。例如通过掌握行业纳税人财务、税收、经济指标与本地区同行业或其他地区同行业数据等全面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传递到税源管理一线,减轻一线人员查找相关信息的工作量和困难,从而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实施管理。这一点,也是在今后工作中应该逐步得到加强。

3、建立良性互动体制。在现有条件下,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提高税源管理能效,必须全面收集、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传统的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已不能满足需要。要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及日常管理以及税务稽查良性互动体制,在分类管理中,必须做到管、征、查各部门之间的有机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合力效应,但要突出税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税源管理的重任。税源管理部门要对重点行业的重点税源企业,推行领导管户责任制,从税收管理员到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直至县局领导,要层层把关,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不能把所有责任都甩在税收管理员一人身上。

4、提高科技信息运用手段。当今,信息步伐日新月异,信息是我们税收征管的耳线,在目前纳税人资金流难以有效控管,仅靠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信息又难以确保真实性的情况下,只有把纳税人放到行业和产业链中,全方位采集其货物流和部分资金流信息,结合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如企业基础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从行业主管部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等职能部门获得的第三方信息,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将这些外部信息与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一窗式管理信息相比对,剥茧抽丝寻找疑点和线索,从而加强对企业纳税申报信息的监控力度,最终提高对税源管理的监控手段。

下载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行机关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机关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自2003年起,上海市杨浦区开始探索在机关绩效考核工作中引入第三方公众评价,问“绩”于民。如今,“问绩于民”已经成为杨浦区机关绩效考核的特色。......

    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

    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25日宣布,对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分为Ⅰ类、Ⅱ类、Ⅲ类账户,不同类别的账户有不同的功能和权限。新的分类出来后,老百姓的银行账户......

    实行全员评估的实践及思考

    实行全员评估的实践及思考 赵洪岩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特别是纳税评估系统上线运行以后,为更好地发挥纳税评估作用提供了坚实的......

    关于实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实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的实践与思考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推进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建设,强化......

    关于实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实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的实践与思考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推进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建设,强化......

    关于实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实行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的实践与思考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推进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建设,强化......

    实行党支部建设星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党支部建设星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机关基层党支部是机关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机关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服务于科学发展,是机关党......

    坂田街道关于出租屋实行分类管理的意见

    坂田街道关于出租屋实行分类管理的意见各社区工作站,机关各部门、街属事业单位、驻街单位:为了防范和消除出租屋各类隐患,落实出租屋综合管理责任,规范房屋租赁行为,提高出租屋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