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摘要] 当今形势下,农村市场是我国整体消费市场获得升温的突破口,解决好农村市场需求问题,对启动内需,促进整个经济的回升,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仅拥有1/3左右的消费品份额,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它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扩张潜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前提条件。由于购买力与其相关的市场份额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和地域性特征,同时消费环境和消费习俗也因地域差别而有不同,因此根据地域性进行市场细分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客观要求。本文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指出该市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消费市场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
积极稳妥地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农村流通领域改革与发展、农村稳定与繁荣的重大举措,对于刺激总需求,拉动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社会生产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居民消费, 而消费反过来又推动经济的发展。经历了20 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之后, 我国经济开始由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化, 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换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占人口总数70 %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额还达不到占人口比重30 %的城市居民的消费总额。如果将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九五”时期50 %的水平, 将会增加3 500 多亿元的消费品零售额, 整个国民经济也将新增8 000 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 农村市场的启动, 消费需求的增长, 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它通过市场机制将社会资源有机地配置在一起, 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市场体系之中或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初具规模, 无论是有形市场还是无形市场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从国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来看, 城镇市场的发展迅速, 市场化程度远远高于农村;而农村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市场化程度普遍低下, 这就使得我国市场化程度呈现不均衡的状态。此外, 我国有8 亿多农民, 这是我国最大的市场主体, 又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因此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就不能忽视农民的参与, 轻视农村市场的开拓。只有农民参与市场的程度得到提高以及农村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才会加快。而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快, 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利于消除城乡市场分割, 实现城乡一体化
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保持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没有广大的城乡经济交流,没有有效的市场连接, 中国城市与农村被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体制分割开来, 城市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处于自我循环之中, 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被排斥于城市经济发展之外, 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没有被乡村广泛吸收,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着自身的封闭型特征。这种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既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城乡市场, 也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而开拓农村市场是打破城乡分割格局,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首先, 农村市场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了交换其产品的场所。乡镇企业的兴起, 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其次, 农村市场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旅游餐饮业、信息服务业等等。再次, 农村市场的发展, 促进了以市场为轴心的小城镇的形成。而在农村发展小城镇,然后向标准化的城市过渡, 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费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广大农民的消费观念有所更新,追求现代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共同愿望。过去短缺经济时代形成的约束型消费已逐步转变为拓展型消费,“过好日子”,“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二是农民购买力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的增加形成了现实购买力。耐用消费品由千元级向万元级乃至几万元级发展,“穿衣讲高档,吃饭讲营养”的生活现象已不少见。嫁女娶媳礼品已由过去的小四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开始向大四件(电视机、摩托车、电冰箱、VCD)转变。三是农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追求精神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农民用于衣食方面的消费已大大减少,而用于文化娱乐、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大大增加。不少农民已不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而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图书、报刊、VCD 等进入家庭的现象相当普遍,少数农民还参与到旅游、甚至出国的行列。四是农村市场如雨后春笋,不断壮大成长,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市场质量也大有提高。五是消费渠道逐渐增多,消费信息不断加快。过去那种仅靠国有商业或集体供销社渠道供求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代之以国有、集体、个体等经营方式,厂家直销、展销等形式也空前活跃。消费的花样、内容也比过去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开始转向现代化、网络化,使消费信息灵通快捷。
(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重重困难和诸多问题。主要表现:
1、农民消费效益不高
消费效益是单位消费支出的消费成果。农民经常花钱较多, 得到的消费成果却较少。(1)适合农民的消费品不多。许多企业只把眼光盯在城市消费者身上, 片面开发多功能的高精尖产品, 广告促销、售后服务仅仅针对市民, 而非农民。因而产品价格较高, 不适合农村消费者。(2)农民的消费习惯不良。迷信消费和人情消费普遍存在, 令农民骑虎难下。农民的食物结构不合理。粮食消费比例太大, 畜产品比例太少, 不能保证营养的平衡;动物食品消费多集中在节日和生日, 造成了营养的浪费;烟酒消费的比重逐年上升, 而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却较少。
(3)缺少消费知识。农民普遍缺乏营养学、烹饪技能、衣着搭配、卫生保健、家电使用维修等知识, 即使有了消费的经济条件, 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
2、消费市场秩序混乱
消费市场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活动屡禁不止,乱涨价、乱收费、乱摊派限制了农村消费;农村市场监管薄弱,许多农民信息闭塞,缺乏必要的商品消费知识,辨真识伪的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制假售假者大有可趁之机。从吃穿等日杂用品到种子农资、医药建材、电器、机械等什么都有假,伪劣产品、过期产品充斥农村市场,害得农民苦不堪言,想买不敢买,严重影响了农民购买商品的积极性。
三、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到杜森贝瑞的相对收入假说再到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消费理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
(1)收入 消费被认为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2)前期的消费 由于人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的改变比较慢,消费的支出被认为具有不可逆性,前期消费将影响到现期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3)持久收入 人们现期的消费支出并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研究预期收入;财富,不动性财富或者耐久性财富不是未来的消费来源,而是对未来一些突发情况的一种预防。(4)物价水平拥有财富阶层的消费行为对他们货币价值的未来变化是非常敏感的,通货膨胀对储蓄率的变化有直接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农村市场的研究,事实上演变为农村市场主体即广大农民需求的边际分析。因此,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因素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了各种社会因素。
第二篇:XX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XX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来,“三农”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如何助农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XX区农村消费现状
目前,农民消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二是农民生活资料。在农村生产性消费方面,据调查表明:
2000年全区农村生产费用支出为387元(占总支出的16.42),2001年为428元(占总支出的19.14),2002年为597元(占总支出的20.25)。说明近几年双桥农村的生产性消费相对稳定,略有上升趋势。在农民生活性消费方面,近几年的支出及构成情况如下表:
项目
2002年(元)
2003年(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34
4242
2其中: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与通讯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其他商品和服务
1309
150
3112
290
118
123
1138
260
122
180
383
从上表可以看出: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合计的比例2002年为55.84,2003年为50.83;居住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合计的比例2002年为8.66,2003年为10.7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合计的比例2002年为12.37,2003年为15.81。此三项消费仍是近年农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构成。此外,衣着、居住、医疗保健、消文教娱乐用品费增幅较大,2003年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5.39、28.07、221.42和32.06,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费用的大幅提高,反映出农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从城乡比较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2年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9.48,2003年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1.9。因此,整个农村的消费水平是较低的。
二、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农民增收难是制约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瓶颈”。2002年XX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711元,2003年为2869元,无论从横向、纵向比较,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在于:
1、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仅成为生产的主体,而远未成为市场的主体。单个农户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是较低的,他们有很多事情想办却办不了,即使办了也办不好,只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引入千变万化的市场。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比较效益不高。长期以来,农民只能靠出售初级农产品来维持生计,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很难享受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收益。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连接起来,并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较为彻底地改变前述状况,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二)现有农村市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不规范。目前,大部分农村居民与外界互通有无仍靠传统的方式——赶场来实现,一是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二是缺乏完善的市场体系及消费环境,致使农村消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也给拉动农村消费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四)国家政策对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与城镇居民不平等致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停滞不前,严重影响消费增长。
三、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正确引导农村消费观念,培养消费意识。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消费观念,使农村市场不断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二)发展合作经济,切实助农增收,解决根本性问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入社入股的合作经济组织,把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连接起来,并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收益,这也是国际公认的一条农业发展经验和客观规律。
(三)完善农村生产、消费市场建设,培育消费环境,搭建现代化平台,搞活农产品流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生产必须有大流通与之匹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助农增收,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载体,是推动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可以为
第三篇:XX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XX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来,“三农”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如何助农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已成为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XX区农村消费现状
目前,农民消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二是农民生活资料。在农村生产性消费方面,据调查表明:2000年全区农村生产费用支出为387元(占总支出的16.42%),2001年为428元(占总支出的19.14%),2002年为597元(占总支出的20.25%)。说明近几年双桥农村的生产性消费相对稳定,略有上升趋势。在农民生活性消费方面,近几年的支出及构成情况如下表:
年 度
项 目
2002年(元)
2003年(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34
4242
2其中: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与通讯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其他商品和服务
1309
150
3112
290
118
123
1138
260
122
180
383
从上表可以看出: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合计的比例2002年为55.84%,2003年为50.83%;居住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合计的比例2002年为8.66%,2003年为10.7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合计的比例2002年为12.37%,2003年为15.81%。此三项消费仍是近年农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构成。此外,衣着、居住、医疗保健、消文教娱乐用品费增幅较大,2003年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5.39%、28.07%、221.42%和32.06%,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费用的大幅提高,反映出农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从城乡比较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2年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9.48%,2003年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1.9%。因此,整个农村的消费水平是较低的。
二、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农民增收难是制约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瓶颈”。2002年XX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711元,2003年为2869元,无论从横向、纵向比较,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在于:
1、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仅成为生产的主体,而远未成为市场的主体。单个农户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是较低的,他们有很多事情想办却办不了,即使办了也办不好,只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引入千变万化的市场。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比较效益不高。长期以
第四篇:2010年四川农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导语:网络购物越来越时尚多样,而问题也不断出现。3月10日起,新浪女性与慧聪邓白氏研究联合发起“女性网友网购满意度调查报告”,共2985网友参与此项调查。
当问及2009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村受访者“对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时,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占到90.3%(详见图1)。对于今年国家继续推行的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80.3%的受访者表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表示没有帮助的仅占3.7%,另外有16.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2日讯(记者 安显韬)围绕2010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 “消费与服务”,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四川“3.15”消费与服务专题调查,在农村消费市场方面,重点调查了“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当前农资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家电下乡”产品的群众满意率达90.3%;受访者希望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主要是加强“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监管、增加补贴产品种类型号和提高补贴金额等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消费信心、消费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2009年“家电下乡”产品的群众满意率达到90.3%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受访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知晓率为85.4%,2009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受访者占农村受访者总量的42.8%。
当问及2009年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村受访者“对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时,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占到90.3%(详见图1)。表示不满意的受访者主要认为产品存在“质量差,故障多”和“虽然有补贴,但还没有其它不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经济实惠”两方面的问题。
受访者最希望今年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监管
当问及受访者“‘家电下乡’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时,希望进一步“加强补贴产品的质量监管”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高,占43.3%;其次是“增加补贴产品种类和型号”,占34.1%;第三是“提高补贴金额”,占30.9%(详见图2,此题为多选,相加不等于100%)。这反映出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家电产品档次、质量、种类等方面都在提升,相应地希望国家优惠政策更能适应农村居民生活的变化。
受访者认为当前种子、农药和化肥等三类农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较多
调查中有18.8%的受访者认为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都没有质量问题”;认为“当前农资产品中质量问题较多”的是“种子”、“农药”和“化肥”,分别有42.2%、39.0%和36.8%的受访者选择(详见图3,此题为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家庭消费能力增强,八成受访者认为国家政策提振了消费信心
调查显示,60.3%的农村受访者认为自己或家庭的消费能力更强了,认为消费能力“差不多”的占34.7%,只有5.0%的认为“更差”。对于今年国家继续推行的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80.3%的受访者表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表示没有帮助的仅占3.7%,另外有16.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
第五篇: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党的十七大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社会统一认识,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我们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就农村消费问题在我市部分乡镇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村消费现状
多年来我们以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在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消费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但与城市消费市场相比,仍存在“份额小、差距大、层次低”等现象。
1、市场份额太小。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我市消费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乡消费品市场均实现较快发展,但总体表现为“城市快,农村慢”特征,占全市人口一半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比重的三分之一。
2、与城市差距较大。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090元,比去年增长了9.9%,仅相当于城市居民2004年的消费支出,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2000年的水平,落后了近10年。
3、消费层次较低。广大农村居民正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健康、时尚”的享受型消费迈进。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亦明显落后。空调、热水器在农村刚刚起步,家用电脑使用屈指可数,而在城镇这些都已迅速得到了普
及,并正在向更高层次的家用汽车迈进。从产品的质量档次看,农村居民使用的一些家用电器,基本上是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被城镇所淘汰的低档次产品;农民对非实物的服务性与享乐性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所占比重仍然极低。
二、制约我市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
1、农资生产成本高,挤占了农民的消费空间。近年来,我市农资价格紧随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涨幅突破两位数。2008年农民人均购买农资支出为749.39元,增长12.32%,大大高于同期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其结果是因生产费用增加,而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实惠。巨大的农业生产成本压力使得农民只能尽量降低生活消费支出。
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目前全市只有部分乡镇集中供水、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与垃圾。一些地方电网设施落后,电压不稳,电视信号弱,阻碍了手机、电脑等新消费热点的培育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普及。同时,农村集贸市场规模小,配套设施差,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市场带动作用很弱,基本上是以私营个体小店、小铺为主,许多小商户没有固定有序的进货渠道,商品流通低组织化,导致货流不畅、成本过高、售后服务差、伪劣假冒严重、蒙骗消费者等现象经常发生。
3、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2008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012元,而同期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4138元,与此同时,城市居民还享有农村居民仍无法享受的多种福利,如公费医疗、社会保障等,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城乡居民实际的收入差距可能会达到4:1。有的贫困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不够支付子女的教育费。医疗支出也成为许多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负担。2008年我市农村医
疗人均支出297.91元,占总支出的4.9%,大病号家庭则占总支出的30%左右,一个家庭要是有人得了重病,就会拖垮一家人。据了解,实行“新农合”后,某些医院及医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多对患者倾向于用好药、贵药,次均住院费、次均门诊费均有所上涨。农民要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预期收入缺乏保障,生、老、病、逝的各项费用都由个人承担,因此他们除了维持基本生活费支出外,剩余的钱必须存入银行以备后用。
4、消费观念落后,消费结构失衡。受传统消费意识、消费习俗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民的畸形消费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封建迷信盛行,算命、烧香拜佛、殡葬、大修大建祠堂等浪费了不少钱财,影响了生产性的费用支出。二是婚丧嫁娶过度消费、举债消费,大量钱财主要用于“盖新房,娶媳妇”,粗略统计我市农村青年男子娶妻平均要花费3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建筑与装修新房。三是受过度节俭观念的支配,农民把节衣缩食视为美德,奉行“收支相抵、略有节余”的消费观念,极少“超前消费”。
三、激活我市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消费能力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搞好技术培训,是农民扩大农业生产、提高劳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建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农闲期间,组织公务员、专家、科技人员和行业协会人员就农业、畜养、园艺、法律、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培训,激发农民自身潜能及自身的聪明才智,从而自主性、创造性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建设新农村。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2008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投入资金12亿元,但因农村建设资金长期投入不足,欠账太多,仍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建议各级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设施的建设。一是在农村免费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装置,做到村村通电视。二是在已规划建设好的新农村,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开通农村自来水工程;没有建设好的村则由村民自打水井,由政府资助安装电动水泵,切实解决农民用水安全问题。三是将普及卫生厕所列入议事日程,可因地置宜推广使用“粪便化解器”;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立“村集、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全覆盖。四是拓宽流通渠道,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鼓励企业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部分社会责任,采取以连锁经营或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为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完善农村的家电维修服务网点,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五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努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力争得到显著提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巩固并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成果。我们预期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将会出现一个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的消费高潮,以及掀起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提高生活质量有关的建设高潮。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水平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应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提升消费信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力度,按照个人负担、集体补贴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建议各乡镇
可根据情况,用活中央的土地政策,收回65岁以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扩大经营规模,并对交出土地的农户发放一定的养老保险金。其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降低住院门槛费用。再次建立起由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共担的农村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保险公司可根据实际,为农民提供所需的人寿保险、子女教育保险、新建房屋住宅保险、扩大规模经营的自然灾害险等。农村保险应与其它商业保险有所区别,保险公积金主要应作为农民中长期发展农业和农民生活、生产解决资金贷款困难之需。
4、建设文明乡风,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
建设文明乡风,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服务农民的重要内容。一是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更新消费观念,激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换取生活的改善;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档次和生活质量。二是引领新一代青年农民领略新的消费时尚,由单纯的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消费扩展到更多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如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服务性消费,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三是采用民办公助方式,大力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乐队、腰鼓队、民间艺术团,提倡自编自演,这有利于壮大乡土文化生命力,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5、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我们应在切实落实国家送家电下乡这一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我市农村消费特点,加大对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力度,顺应农村市场的需求,加快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
新余钟宜菲
2009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