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2:0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一篇: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11-10-14信息来源:海洋与渔业局

东港市地处黄海北部辽东半岛北端,南濒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与朝鲜半岛相望,是我国黄海北部一个沿海、沿江、沿边的重点市。

一、海洋自然资源:全市大陆海岸线长93.3公里,其中人工岸线80.22公里,自然岸线11.7公里,河口岸线1.38公里;江岸线长29.5公里;岛屿岸线32.5公里。海洋资源共分八大类:

1、海洋渔业资源:我市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辽宁省的重要渔业生产基地之一。根据《黄渤海区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近海海域渔业生物有218种,常见的鱼类有50多种。主要经济贝类有杂色蛤、四角蛤蜊、文蛤、凹线蛤蜊、红螺、玉螺、毛蚶等,主要经济鱼类有蓝点鲅、小黄鱼、黄姑鱼、梭鱼、牙鲆鱼等,主要经济虾类有对虾、白虾、鹰爪虾、虾姑等。

2、海岛资源:我市海域的浅水近岸型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28个,岛屿总面积

5.9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32.5公里。其中鹿岛和獐岛是我国海域最北端的两个岛屿,也是我市境内两个最重要的岛屿。两岛地理形势相近,东北西三面为陡崖,南部为细沙松软的海滩,岛上山青崖秀,海景引人入胜。

3、浅海资源:全市3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374.5

万亩,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06万亩。自1993年开发浅海养殖业至今,已开发养殖面积342,235亩。

4、滩涂资源:全市滩涂面积36万亩,已开发利用188,000亩。

5、沿岸养殖资源:我市对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18,300亩,还有稻田67万亩,其中40%可用于开发稻田渔业。

6、海洋港址资源:我市境内有商港1个(大东港),客运港1个,国有、集体渔港25个,另外还有个体渔港、自然停泊点20余个。以大东港为中心的商港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8个万吨级泊位,大台子渔港国家已批准对外开放。

7、滨海旅游资源:主要有“一泽三岛”。一泽指位于大洋河口的芦苇沼泽(大孤山苇塘),是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3467公顷,是辽宁省的第二大湿地,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中国海域最东端、黄海海域最北端的一个保护区。为湿生、水生及滨海盐生三大类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目前共发现46科303个物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是人类观察野生鸟类自然活动的良好境地。三岛指大鹿岛、獐岛、小岛,三岛与大孤山文物保护区和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隔海相望,是理想的滨海渡假旅游境地。

8、潮汐能资源:鸭绿江口西口最大潮差6.23米,最小潮差1.75米,平均潮差4米,可建设装机容量640KM、年发电量176万度的潮汐能发电机组。

二、开发现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人均收入水平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海洋经济五大产业共创产值41.6亿元。

海洋渔业初具规模。到2002年海淡水养殖总面积达到88万多亩,其中海水养殖总面积达64.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1.1万吨,其中海水产量达18.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3.9亿元,其中海水渔业产值达11.6亿元。2002年港湾养殖面积11.8万亩,产量2.5万吨;滩涂贝类养殖面积18.6万亩,产量4.2万吨;浅海养殖面积34.2万亩,产量3.6万吨;设施渔业5.8万平方米,产量647吨;海洋捕捞产量8.2万吨。全市人均水产品产量达330公斤,渔业人均收入2,187元。

海洋食品加工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冷冻食品加工厂90家。2002年水产品加工总量11万吨,产值达15.4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2002年创产值2.7亿元。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560万吨,产值1.4亿元;港口客运量9.2万人次,产值1.1亿元。

滨海旅游服务业2002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8万人次,实现产值0.38亿元。

海洋能源化工业2002年实现产值2.6亿元,其中滨海发电8.96亿度,产值2.4亿元;海盐产量1.1万吨,产值180万元。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东港市“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资源为基础,以提高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保证,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全面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滨海旅游服务业、海洋能源化工业,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 “海陆结合、条块结合、远近结合、发展与保护结合”的办法,加速海洋经济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进程,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海洋经济体系,建设“海上东港”,推动全市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三、发展目标。

(一)海洋产业产值:海洋经济总产值到2007年达到66亿元,其中,海洋渔业18.57亿元;海洋食品加工业3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7.73亿元,滨海旅游服务业2.1亿元;海洋能源化工业7.6亿元。202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海洋渔业30亿元,海洋食品加工业6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24亿元,滨海旅游服务业6亿元,海洋能源化工业30亿元。

(二)海洋产业产量:到2007年海洋渔业产量29.3万吨;海洋食品加工业产量22万吨;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港口吞吐量115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9.6万标箱,货物运输35.5万吨,旅客运输35万人次;滨海旅游服务业接待旅游人数190万人次;海洋能源化工业中海盐产量2.14万吨,滨海发电24亿度。到2020年海洋渔业产量42.65万吨;海洋食品加工业产量40万吨;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港口吞吐量240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25万标箱,货物运输量70万吨,客运量60万人次;滨海旅游服务业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海洋能源化工业中海盐产量5万吨,滨海发电量60亿度。

(三)海洋产业结构

东港市海洋经济结构与布局总的方向是实施三大战略,主攻10个重点,构筑起海上经济新格局。

三大战略是: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品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为主攻方向,实施创知名品牌战略;发展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创建企业集团,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十个重点是:海洋第一产业即养殖业和捕捞业要主攻名优高效养殖、新的养殖资源开发、远洋渔业三个重点。名优高效养殖大力发展浅海底播增殖,筏式养殖、虾池综合开发和设施渔业,要有计划的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强度,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扶持群众渔业向外海和远洋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即海洋食品加工业和海洋能源化工业要主攻海洋食品、海洋医药保健品和海洋化工业和发电业四个重点。将对现有106座冷冻加工厂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海洋药业;海洋化工业围绕海盐生产,开发烧碱和液态氯生产,大力发展风能和港口火电业;海洋第三产业即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服务业要主攻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服务、海洋贸易三个重点。海洋交通运输业借助于大东港优势,带动我市的仓储物流服务和临港工业经济的发展。滨海旅游凭借海、岛、港、山、水、景等资源优势,突出海文化和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把百里海岸建成为集看景、探奇、赶海、登山、垂钓、游泳、访俗、尝鲜等内容于一体的“海洋旅游民俗园”。2007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为:1:2.02:0.53。2020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要调整为1:3:1。

(四)海洋环境。

2007年,我市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质达到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基本建成。

2020年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标准,均达到I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环境和灾害预报系统建成。

四、发展前景

(一)海洋经济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

海洋产业在巩固和完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海洋能源化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服务业,积极开拓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利用等海洋高新产业,逐渐形成协调、完备的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滨海旅游服务业、海洋能源化工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体系。

1、海洋渔业

(1)海洋捕捞业:发展外海捕捞业,2007年远洋捕捞产量达到1.5万吨,占现有捕捞产量的18%;增加近海增殖数量和品种,在稳定对虾增殖规模的前提下增加海蜇、梭子蟹等品种的增殖放流。

(2)浅海养殖基地建设: 2007年养殖面积要达到40万亩,产量达到8万吨。2020年养殖面积要达到130万亩,产量达到42.65万吨。

(3)滩涂贝类养殖基地建设: 2007年滩涂贝类要发展到19.4万亩,产量要达到7万吨。2020年养殖面积要达到30万亩,产量要达到15万吨,产值要达到9.5亿元。

(4)港湾养殖基地建设: 2007年港湾养殖面积要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要达到3亿元。2020年面积12万亩,产量4.4万吨,产值4.2亿元。

(5)设施渔业基地建设: 2007年养殖规模要发展到14万平方米,产量要达到1200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2020年规模要发展到20万平方米,产量要达到5500吨,产值要达到1.8亿元。

2、海洋交通运输业

我市的海洋交通运输业目前已形成以大东港为中心,以遍布全市沿海渔港为辅助的海洋运输格局。2007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产值要达到7.7亿元,2020年要达到24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要积极开辟国内外客运和货运航线。要广辟融资渠道,加快中心渔港的建设

步伐。大东港规划到2010年新建泊位6个,其中规划建设:5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多用途泊位、散杂货泊位各1个,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万吨级油料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1200万吨,集装箱达到15万标箱,产值达到7亿元。中心渔港2007年规划建成年吞吐能力12万吨的码头,并配套冷藏、修造船、服务等设施,满足2000条大马力渔船的停泊需要。要积极利用和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以能源、外贸运输为主要内容,重点建设粮食、集装箱、油料和客运等专业化码头,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东港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围绕大东港日益扩大吞吐能力,重点发展以仓储、物流、临港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临港经济。

修造船业要在目前维修建造渔船泊基础上,加大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整合目前分散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和生产规模。

3、海洋食品加工业

2007年海洋食品加工产量要达18.3万吨,产值要达25.6亿元。2020年加工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达到60亿元。

海洋食品加工业要向深加工、高创汇、高附加值和鲜活运销方向发展。要全面提升我市海洋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季节加工向常年加工转变,由加工本地产品向即加工本地产品又加工外地产品转变,由加工单产品向加工多品种转变,由产品的简单粗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4、滨海旅游服务业

2007年计划接待游客190万人次,产值2.1万元。2020年计划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产值6亿元。

滨海旅游服务业要内外结合,双向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河、海、泉、岛和水库资源优势。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人文景观建设为重点、以新、奇、特为宗旨,大力抓好大孤山古韵文化区、大鹿岛景区、獐岛景区、小岛景区、欧洲风情园、椅圈温泉、鸭绿江口湿地等景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北井子客运码头和孤山进港路建设,搞活旅游市场,争取创办2—3家旅行社,鼓励兴办与景区相配套的游乐项目,增强景区吸引力。搞好旅游纪念品开发,组织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5、海洋能源化工业

2007年海盐产量要达到2.1万吨,发电量24亿度,产值6.8亿元。2020年海盐产量5万吨,发电60亿度,产值30亿元。重点是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大力发展滨海风电业。

(二)、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前景

根据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信息和服务、海洋矿业、海洋环境等五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兴产业。

海水利用:海水利用要重点研究从海水提取镁、钾、溴等多种化工原料工作。由于从海水提溴需加热海水,因此可考虑综合利用华能电厂冷水的余热,开展海水提溴产业,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市的海盐资源,加强对海盐的综合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工程:一是加强海洋生物的药物开发。现在已从海洋生物体内分离出若干种相当有价值的医药和农药。从鱼粉加工过程中提取的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五稀酸和六稀酸,这种材料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保健药的主要原料,有较高价值,我们要鼓励科技、企业界合作开发这些资源。二是要将生物工程技术用于水产养殖,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如何从生物工程角度,有效控制

鱼、虾、贝等养殖品种的病害,同时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养殖品种,提纯扶壮,提高养殖品种的产量、质量和抗病能力。

海洋信息服务:要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开展海洋咨询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海洋救捞、海底管线敷设、海洋土木工程、海运服务等业务。

海洋矿业:根据地质部门的调查分析,我市海域地质构造具备油气矿藏特征,具有很好的找油前景,要适时争取国家开展调查勘探工作。

第二篇:单细胞蛋白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1

单细胞蛋白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曾智科刁治民徐广王坚肖前青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西宁81008)

摘要: 本文概括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单细胞生物特性、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原料、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生产原理;阐明

单细胞蛋白开发价值、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望了生产前景。

关键词:单细胞蛋白小球藻真菌

单细胞蛋白亦称微生物蛋白,缩写为SCP,主要是从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微型藻等单细胞生物和具有简单结构的多细胞生物中所提取的蛋白质(广义的还包括细胞体)称为单细胞蛋白质,目前工业化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几乎都是来自酵母菌。早在1967年5月25日美国应用科学与工程顾问委员会对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出的报告书中就提到:在开展人类新的食用产品方面,单细胞蛋白质在开展人类新的食用产品方面,是目前最有希望最有前途最可行的。单细胞蛋白具有营养高(据测定,一般单细胞蛋白蛋白质含量为40%-80%,其中酵母类45%-55%,霉菌类30%-50%,细菌高达69%-80%,藻类60%-70%)、成本低、产量高、原料广等特点,特别对于缓解世界面临食物短缺、环境污染和能源缺乏等问题尤其显得重要。单细胞蛋白的种类和特点

1.1 真菌蛋白

1.1.1酵母蛋白

1.1.1.1菌种

酵母属中绝大多数菌种都能够用来生产SCP,主要有以下菌种:酵母属、球拟酵母属、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圆酵母属等。

1.1.1.2特点

营养丰富:粗蛋白质45%~60%含有几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其中赖氨酸5%~7%,蛋氨酸+胱氨酸2%~3%,还含有丰富的VB1,Vnz,Ve6,VB12、和烟酸、泛酸、糖类等。

1.1.2其他真菌蛋白

1.1.2.1菌种

地霉属、曲霉属、根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和伞菌目的霉菌等。

1.1.1.2特点

营养价值接近酵母蛋白,但没有酵母蛋白口感好和安全性高,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

1.2 藻类蛋白

1.2.1藻类种类

主要有小球藻属、栅列藻属和螺旋藻属等。研究、利用最多的是螺旋藻。

1.2.2特点

小球藻为绿藻门自养型单细胞藻类,是第一种人工培养的微藻。小球藻富含蛋白质、脂质、多糖、食用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理作用。小球藻光合效率高,且易培养。

1.3 细菌蛋白

1.3.1 菌种

常见的有甲烷极毛杆菌属、氢极毛杆属以及放线菌属中的分枝杆菌、小球菌、甲基极毛杆菌等非病原性细菌和光合细菌。目前生产细菌蛋白的菌种主要以光合细菌为主,包括似真细菌的红螺细菌、绿硫细菌、着色细菌及似藻的蓝细菌。

1.3.2 特点

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丰富:含有60%以上的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B2、叶酸、生物素的含量是酵母的几十倍。此外,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酸Q10、抗病毒物质及促生长因子等。最近研究表明细菌蛋白可对抗癌症细胞,这为细菌蛋白的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原料

1)糖类包括造纸废液、淀粉废液、甜菜渣、甘蔗渣、糖蜜废液、棉籽饼、木材水解废液、玉米淀粉渣、果渣、饴糖渣、各种农作物的秸秆。特别是秸秆,因为秸秆产量大、来源广,我国每年达7 亿t 以上。所以,以秸秆作为原料生产SCP 具有广阔的前景。

2)醇类主要包括酒精废液、白酒糟、啤酒糟、果酒渣、甲醇、乙醇等工业废液和废渣。如能依托酿酒厂来制造SCP,则既能降低污染又能获得SCP,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类主要包括石油原料, 如柴油、石蜡、正烷烃、天然气等以及煤炭的干馏产物,如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等。

4)有机酸类主要包括工业废液类醋糟、醋酸、生产味精的废液。

5)氢、无机碳主要生产氢细菌蛋白,氢细菌属于自养菌,可以利用无机碳作为唯一碳源,以分子氢作为能源,进行化能自养型生长。生产蛋白含量极高的SCP。自养产碱杆菌是当前氢细菌中被研究最多,最优秀的SCP生产菌,这种菌体蛋白质含量高达70%~80%。

6)光能和无机碳源主要指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微生物,如小球藻、蓝藻等。3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流程

3.1 生产特点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原料来源广泛且多、生产周期快、效率高、单细胞蛋白营养丰富、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易被杂菌污染等。

3.2 生产流程

菌种的选育,可获得高产菌种。菌种的活化、扩大培养与进一步扩大培养,得到大量菌株。发酵原料的预处理、发酵培养基的配置及灭菌,为发酵作准备。大型发酵,可在大型发酵操作,注意调节Ph、温度、溶氧和削泡等。代谢产物和细胞的分离再经过干燥获得单细胞蛋白。4 SCP的用途

4.1动物饲料

可作为鱼类、猪、鸡、鸭等家禽以及牛、羊、马的饲料,能提高肉、蛋、奶产量。

4.2 食品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解决食品短缺就开发了酵母蛋白。单细胞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40-80%,远远超过一般的动植物食品。而且单细胞蛋白质里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糖和脂类,这也是一般食物所不及。正是由于单细胞蛋白具有这些突出的优点,所以SCP 具有诱人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4.3 其他

酵母本身可为药,如用之为治疗消化不良,SCP 可用于抗癌细胞,此外可供合成纤维、粘合剂、农药等。SCP的安全性

绝大多数生产SCP 的微生物是营腐生生活,广泛的原料来源有可能使SCP 带有某些重金属、农药残留物等有毒物质以及有害病原菌。SCP 虽然营养丰富,但核酸含量较高,如酵母为6%~11%,细菌为10%~18%,螺旋藻4%~6%。核酸在牲畜体内消化后形成尿酸,因家畜无尿酸酶,尿酸不能分解,随血液循环在家畜的关节处沉淀或结晶, 引起痛风症或风湿性关节炎。在人体内产生尿酸,引起结石病、肠胃病、痛风。因此,在生产SCP 的过程中如何除去核酸是开发SCP 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常用化学和热处理方法降低。

第三篇:天然气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我国能源和城市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上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在能源结构调整上花了很的力量,采取了很措施,能源结构得到改善,由依赖煤炭的单一的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煤为主,多源互补的能源生产体系。

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由原来的96%已经下降到目前的71.0%,甚至在2015年可望调整到60.9%,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有根本性和改变。

我国城市燃气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发展人工煤气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液化石油气得到极快的发展,到90年代末期以后,天然气有了更大的发展。

可以看出:人工煤气的发展的势头在减弱,比例减少,液化石油气目前仍占主要位置,而城市燃气中天然气的比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全国城市利用天然气规划情况

2.1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从广义上讲,是将我国西部的大气田,即陕甘宁、四川、青海、新疆气田蕴量丰富的天然气,经长输管线输送到需要天然气能源的东部市场。到1999年底,西部地区累计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已超过1.57亿m,其中:川渝气区5787m,陕甘宁气区3415亿m;青海气区1472亿m;新疆气区5043亿m。)并且随着天然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投入,天然气探明资源逐年将会有较大的增长。

1997年建成投产了陕京输气管线,管线全长860km,1999年的输气量为6.8亿m,经过在榆林增建加气站,提高输气压力后,2000年底达到30亿m的输气能力。近期内,计划再建设三条“西乞东输”输气管线:

(1)青海涩北至甘肃兰州的输气管线,向西宁、兰州地区供气。全长953km,输气能力20亿m,总投资约25亿元,3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01年10月建成。

(2)重庆忠县至湖北武汉的输气管线,向湖北、湖南地区供气,全长783km,管径Φ711mm,设计压力6.4Mpa,输气能力30亿m,总投资约30亿元。国家计委于2000年8月正式批准“忠-汉”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建议书。中外合作建设,预计2001年开工,要求在2002年建成。除忠-汉主干管之外,另外规划了三条支线:武昌-黄石;枝江-荆门-襄樊;潜江-长沙。管道走向见。

(3)新疆塔里木至上海的输气管线,途经九省一市,向走华东地区供气,全长约4000km,输气能力120亿m。长输管线投资约400亿元以上,包括上、下游其它相关项目的建设,整个工程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目前,国务院部署的“西气东输”工程,是特指由新疆塔里要到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输气项目。2001年4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签订照付不议合同及对外招商引资。2003年建成陕西靖边到上海的天然管线,开始送气。2004年全线贯通。

长输管线的起点为新疆轮台南部的轮南首站,终点为上海西郊青浦县的白鹤镇,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九省一市。轮南-武威全长1993km;武威-靖边全长592km,;靖边-郑州全长692km,;郑州-上海全890km。另外在郑州-上海段规划了三条支管线,即安徽定远至合肥支线、常州至浙江杭州支线、南京至芜湖支线。

长江跨越将是本工程中关键项目,经过安徽芜湖、南京西侧板桥及南京东侧三江口三个过江方案的充分比选,初步确定三江口为首选的长江跨越地点。“西气东输”主输气干管的管径确定为Φ1016mm,全线同径,输气压力为10.0Mpa,材质X70,管道有内涂层。

为了充分确保“西气东输”的可靠性及满足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的需求增长,计划在2007-2008年从陕西靖边到上海再建设一长复线,输气量为80亿m/a,管径DN800。

此外,在已建成的陕京管线上增建加压站提高输气压后,供应河北、山东两省,并保证对北京的供气量,管道走向见,计划在2002年建成。陕京管线并向宁夏和内蒙古延伸供气。

最近从重庆利用川渝天然气向贵州遵义及贵阳输气项目正计划实施。33333333333

2.2俄气南供

引进俄罗斯天然气项目即将启动,规划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300亿m/a,中国境内利用200亿m3/a(其中东北地区100亿m/a,环渤海地区100亿m/a),输送到韩国100亿m3/a。2001年3月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可靠性研究报两国政府批准,2005-2007年建成投产送气,2010年满荷运行。

恰杨金气田和科维克金气田联合向中国和韩国供气,两气田天然气在新乌奥扬汇合,从满洲里进入中国。陆上管线加蓟县到淄博支线管道总长度4961km,其中俄罗斯内1960km,中国境内3001km。

2.3进口LNG

为改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缺少能源的状况,拟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引进国外液化天然气资源进行LNC项目的试点。一期规模:LNG300万t/a(约天然气37.4亿m3/a);二期规模:LNG200万t/a(约天然气24.9亿m3/a)。前期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计划在2005前建成一期工程。管道全长506km,管径DN600。

在中期(2010年前),有可能在闽东南或长江三角洲地区各进口LNG200~300万t/a。

2.4近海天然气登陆

(1)建设山东胶东半岛天然气管网渤海西部气田在1998年1月开始向天津供应1亿m/a(一期)。近年又在渤海西部发现较大储量的油气田群,累计储量为503亿m,计划向山东龙口供应天然气,规模为4亿m/a,估计可望在2005年前建成送气。管线全长190km,管径400mm。

(2)东海春晓气田向浙江供气

东海平湖气田已向上海供气4.5亿m/a。近年来勘探开发形成的东海春晓气田,已经国家评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2亿m3,可望增加至400~450亿m。计划在宁波登陆,结合“西气东输”到杭州市的输气干线,东海天然气管线将由宁波向西和向南发展。预计在2005年建成,供气量16亿m/a。

(3)南海气田向海南和广西供气

我国南海蕴有大量天然气资源,除已在1996年向香港和海南省供气34亿m/a以外,目前在南海西部已探明天然气资源量有2565亿m,可向海南省和广西供气。全国城市利用天然气规划预测

经过天然气规划的实施,近期2005年内将有148个城市,7000多万人口,可望使用天然气,用气量约200亿m/a;到中期2010年,将有270个城市利用天然气,天然气量为414亿m/a。届时城市用气将占我国天然气利用总量的31%左右,接近或达到目前世界城市利用天然气的水平(23%~50%。世界平均26%),城市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2.0~3.0%。

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内,我国城市利用天然气,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将成为我国城市燃气发展上一个重要转折。3333333333333

第四篇:简欧风格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简欧风格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1、发展现状: 现代简欧风格是欧式装修风格的一种,这种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欧式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简欧风格一方面保留了古典欧式中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简欧风格多以象牙白为主色调,以浅色为主,深色为辅。对比拥有浓厚欧洲风味的欧式装修风格,简欧风格更为清新、也更符合中国人内敛的审美观念。现代简约和古典欧式兼备的简欧风格,豪华而不失优雅,有着和谐、舒适、浪漫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简欧风格装修主要是遵循以少胜多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环保、可更换、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这就是它的最突出的优势所在,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备受人们推崇。正因简欧大气、更贴近于自然,也符合国人审美,所以近年在国内发展较快,但仍未普及。

2、前景展望: 作为日常居住,首先要考虑到日常生活的功能,不能太艺术化、太乡村化,应多一些实用性功能。而休闲性质的,则可以相对多元化一点,可以营造一种与日常居家不同的感觉。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是一个居住空间的要求,舒适且高品味的设计是人们的一大追求,风格的追求成为主导,人们越来越渴望给心灵一个栖息之地。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也变快了,无形之中生活中的压力也增大了,这些压力往往来自于工作和复杂的环境空间。然而单纯的线条语言、独立的色彩风格,取代传统的复杂装饰设计也已成为必然,现代简欧的装修风格设计可以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回到家里就可以让你放下所有包袱,让心灵重获自由,让你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所以现代简欧风格必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五篇:Iulrzw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

增强。

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我国GDP总量只有2165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到2.6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按现行汇率,人均GDP约2000美元。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32亿元,2006年,剧增到3.93万亿元,一年新增的财政收入已达到10年前全年的财政收入水平。到3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202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在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区区1.67亿美元,即便是到亚洲金融危机暴发的1997年,外汇储备也只有1398亿美元。中国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2006年全国高校在校研究生110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1739万人,当年入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达到580万人,毕业生超过4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储

蓄总额超过17万亿。

中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2001年加入WTO后的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年均28%,到去年底,总规模达到1.76万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850亿美元。全球500强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到去年底,累计对外投资达到733

亿美元。

(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何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呢?概

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以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商品化改革为契机,中国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开始从以吃穿用为主的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主的小康型转变。199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83万平方米,到2005年,就达到55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4%。200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608万辆,汽车销售量208.9万辆,其中轿车61.2万辆;到2006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4985万辆,汽车销售720万辆,其中轿车销售380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2.4倍和5.2倍。2000年电话普及率为20部/百人,2006年达到63部/百人。固定电话和

移 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7亿户和4.61亿户。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明显加快。

房地产业、汽车业高速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向上传导到采掘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促进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瓶颈制约不断缓解。与2000年相比,到2006年底,原煤、水泥产量增长约1倍,粗钢产量增长2.3倍,达到4.2亿吨,发电装机容量6.2亿千瓦,一年新增装机容量1.1亿千瓦。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第二,户籍限制放松,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历经30年,到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提高7.3个百分点(17.9%),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20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7个百分点,到200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3%,年均提高1.3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4.1亿增加到5.6亿。年均增加2143万人。以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为特征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间的铁路、公路建设,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快速

发展。

第三,国际化进程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至2006年,六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435亿美元,累计出口33542亿美元,进口2964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8240亿美元,进口1196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54%和40%。贸易顺差3900亿美元。外商投资进入,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提高了中国各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刺激了经济增长。第四,改革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

障,宪法对产权的保护及

物权法的出台,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法律保障。近几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其次,银行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内控能力增强,银行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大为提高。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

到加强。最后,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利率、汇率、税收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保证了经济平稳快

速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

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第一,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就能产生巨大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6平方米,居民家用轿车只有10辆/1000人左右。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假定未来15年,人口年均增加750万,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20年,人口总量14.2亿,城市化率达到55%,则届时城市人口达到7.8亿,比2005年增加2.2亿,仅这部分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对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和相关产业产生的巨大

需求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

一步提高。

第三,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长期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超过40%,今后即使有所降低,也不会低于30%,以30%的投资率足以支撑7%~8%的经济增长,如果投资效率提高,甚至可以高于这一增速。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

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

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不少。

一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大,而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耕地总量已降到18.3亿亩,人均只有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石油、铁矿石、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8%、45%和26%。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外需拉动为主,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以高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而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造成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较重。2006年,万元GDP能耗1.21吨标煤,只下降

1.23%,没有完成4%的约束性目标,二氧化硫排放2594万吨,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

1431万吨,增长1.2%,都没有完成下降2%的规划目标。今后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是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务工人员变为稳定的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条件等。同时,要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计,避免产生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必须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

缩小这三方面的差距,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第四,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包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户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改进收入分配,确保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第三步

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载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 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工业实力得到迅速提升,而改革开放的实施更是使中国工业经......

    中国复合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中国复合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中国的复合肥产业整体相对过剩,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国内大建复合肥生产企业,在不到lO年的时间,中国的复合肥企业日益剧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1五篇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2006】舟山以千岛立市,海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其中住人岛屿98个,分别占全国岛屿......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精选5篇)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

    浅谈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范文模版]

    浅谈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 ——六陈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理学 学号:201110800043 姓名:甘德荣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

    猎头公司现状和前景

    中国猎头行业的现状与前景“猎头”在英文里叫Headhunting,在国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方面把它翻译为“猎头”,所以引进大陆后我们也称之为猎头,意思即指......

    塑料光纤现状与前景展望5篇

    塑料光纤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简要叙述了塑料光纤的历史,研究现状,并对塑料光纤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光纤传输,塑料光纤,POF,传输损耗,传输带宽正文: 1. 前言 人类已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