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6。26

时间:2019-05-14 20: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6。2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6。26》。

第一篇: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6。26

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

——关于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汉川市政府办公室

一、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依托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集群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一是产业块头增大。我市纺织服装集群从染纱制线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块头不断增大,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企业43家,2004年总资产达1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骨干企业有3509纺织总厂、裕华化纤、宏基、裕丰、博奥、洁丽雅等,纺纱规模达75万锭,主要生产涤纶丝、巾被、化纤丝、棉纱等产品,年产量过7万吨。

二是企业扎堆发展。马口镇形成了纺织企业聚集的“洼地”,园区精纺业从2001年9家7.9万锭猛增到2004年38家60万锭,相关从业人员达到2600人,不仅辐射到168家个体私营企业、17个专业村,而且带动了庙头、马鞍等地纺织企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轻纺第一镇”。目前,马口镇纺织服装产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3%、利税的80%。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实现销售产值10.5亿元,销售收入10.3亿元。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 —1—

染沙制线的传统,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纺织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形成了以化纤、纺织、织布、印染、制线、服装及包装、印刷、纺机、配件等一条龙的产业集群。

四是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纺织服装产业占市属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达22%。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3%。共吸纳社会劳动力1.6万人就业。此外,还拉动了交通运输、建筑、商业等产业的发展。

二、我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作法

(一)兴建园区,打造发展平台。抢抓国家“压锭改造”政策的机遇,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利用马口镇的纺织优势,兴建纺织工业园,打造发展平台。马口工业园区建于2002年,是湖北省第一批38家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之一,也是我市规划建设“三大工业区块”的重点项目。园区总体规划1316亩,第一期规划面积716亩,已开发建设完毕。目前正实施第二期开发,启动了规划路硬化工程,配套建设了下水道、人行道,完成了马口110KV变电站改线及二期增容工程,基本上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的承载功能、辐射功能和吸纳功能大大提高。

(二)招商引资,壮大集群经济。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沿海纺织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同时瞄准武汉“退二进三”纺织企业,每年深—2—

入开展“访百引十”活动,去年引进宏丰、凯丰、嘉华、凯迪、中海、华泰等纺织企业11家,今年元至五月,又引进企业7家,注入资金达2亿元。园区现落户纺织企业32家,装机规模60万锭,年可创产值20亿元。马口镇已成名符其实的湖北轻纺第一镇。

(三)优化结构,推动升级。依托精细纺织,以裕华化纤、生力纺机等为骨干,配套发展上游产品;以博奥、宏基、裕丰等为骨干,进一步扩大纺织规模;以鱼鹤、天马、洁丽雅等为骨干,配套发展面料、服装、毛巾等下游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大力扶持有实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壮大企业块头,做大做强,仅今年上半年,马口镇有9家纺织企业扩能均在1万锭以上。

(四)紧盯市场,出口创汇。鼓励纺织服装加快产品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洁丽雅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洁丽雅商标”是国家驰名商标。嘉华服饰是一家出口创汇企业。今年以来,我市支持企业紧盯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行情,抓住国家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的机遇,投资800多万元,开发了几款深受欧盟、日本、韩国等市场欢迎的产品。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是从行业属性看。纺织服装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 —3—

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从产品结构看。目前纺织业尽管处于市场饱和状态,但从产品质量和结构上看,发展还很不平衡,纺织业仍然有着巨大空间。由于市场上纱线档次逐步拉大,高支纱、高支密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纱线产品仍然销路好、利润大。

三是从外部环境看。从今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尽管纺织品市场仍将面临经常性的贸易摩擦,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增长趋势,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回落,2005年纺织行业的外部环境将优于2004年,行业整体将保持良性增长,增幅不会低于20%。

四是从自身发展实际看。我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明显。首先,地域优势。汉川紧邻大武汉,水陆交通便捷,融入武汉城市圈后,对于承接武汉纺织企业转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劳动力资源优势。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市拥有劳动力资源62万余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2万人,可满足一定的用工需求。同时,由于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一个传统产业,造就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第三,市场优势。汉川纺织服装产品通过华中市场,辐射到全国各地,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4—

个省市,还出口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四,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纺纱制线是汉川的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已由过去30—60S系列产品发展到60—90S,甚至更高档涤纶系列,而且做到了纺绦、纺棉、纺针织系列高档产品。

四、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生产要素协调。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为我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针对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现状,合理调度电力供应,加强银企协调,破解资金难题,引导劳动用工,促进纺织服装行业强势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聚集。加大扶持马口纺织业的力度,切实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制订优惠政策,打造纺织业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沿海纺织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同时瞄准武汉“退二进三”纺织企业,进一步壮大马口纺织企业实力,促进纺织服装大发展。力争2—3年内,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过30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家120万锭,其中,过3万锭规模的企业15家,包括博奥、蓝天、鑫源、惠丰等,过10万锭企业2家,包括3509纺织总厂、宏基公司。

三是推进产业升级。国内纺织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纺织产业要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从传统粗放型增长转 —5—

向集约型增长,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依托精细纺织,以裕丰、惠丰、洁丽雅、天马等企业为骨干,壮大织布、巾被、染纱、服装和包装等产业,更加凸显集群效应。要培植骨干企业,大力扶持有实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壮大企业块头,做大做强。要加快产品创新,切实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高支纱、高支密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造精品名牌。

四是大力扶持产品出口。我国纺织业是典型外向型经济,随着配额取消,国际市场势必进一步扩大,而我市纺织产品多是实行转口贸易。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外向发展,力争更多企业获取自营出口权,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五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针对我市纺织企业联系不紧、各自为阵的实际,政府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联合纺织服装企业对外争取市场,塑造知名品牌,对内统一质量标准,解决行业事务,避免恶性竞争。

(叶新安执笔)

—6—

第二篇: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近几年来,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强劲,成为拉动宿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纺、丝纺、麻纺、织布、织绸、针织、服装、服饰、家纺、印染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项目的集中度、企业的集聚度、产业的集群度名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前列。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近320户,其中棉纺企业69户,毛纺企业17户,混纺企业30户,丝纺企业39户,服装企业155户。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73亿元、销售收入112.18亿元、税收2.93亿元、利润3.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4.61%、15.25%、9.11%和8.21%;从业人员6.22万人。各类技术人员3000人,资产总额近300亿元,全市共有棉纺(化纤)150万锭,毛纺8万锭,绢纺3.5万锭,自动缫3.2万绪。

(二)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纺等企业相继落户,基本上涵盖了产业的所有门类。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纱产量14.44万吨,增长25.13%;布4935万米,增长4.22%;印染布10377万米,增长579.57%;生丝4878吨,增长15.55%;蚕丝及其交织品2241万米,增长14.13%;服装5893万件,增长35.13%。

(三)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纺织服装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2只,专利28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业园等招商引资企业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箭鹿集团等本土企业进口设备比例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纱、普通面料等发展到高支纱、精纺面料、品牌服装,棉纱的支数最高达到120支,毛纺支数最高达150支,绢纺支数最高达300支。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南北产业转移,投资45亿元的翔盛粘胶、投资40亿元的恒力工业园、投资16.5亿元的海欣申禾、投资15亿元的晨风服饰二期、分别投资10亿元的阿吉兰集团、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型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鼎织带、新康辉实业、宝娜斯针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逐步投产达效。同时,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总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2%,位居全市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出口市场已由单一的亚洲市场扩展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六)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坚实,特别是泗阳县纺织服装产业更为明显。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44户,纱锭总规模达150万锭,泗绢集团绢丝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华威棉纺、华泰棉纺等为企业为龙头的颇具影响的棉纺产业集群。另外,宿城区的毛纺、宿迁经济开发区的织带基地都具备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仍仍以中低档为主,结构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意识差,品牌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自主科研开发的能力薄弱,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标的培育重视不够。

三是大型骨干带动能力较弱。纺织服装企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纺纱企业达10万锭以上的企业廖廖无几,大型服装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四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劳动力培训不到位。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流于形式,员工的技能培训主要落在企业身上,增加了企业成本。

五是作为我市一个千亿级产业,缺乏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从事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测、鉴定,生产和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措施

宿迁市初步确立了“十二五”的产业目标模式,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将形成千亿级规模。为了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及“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设立发展基金。从市新型工业化资金中切块,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和补贴(贴息),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和贴息,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落实国家对纺织服装业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允许纺织服装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逐年增加对纺织服装业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的额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

(二)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推进战略。选择部分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攻坚力度,力争每年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项目落户宿迁,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水平。建立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制定上市目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上市。

(三)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用足用好省产业升级引导资金、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鼓励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创新水平,提高单位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对纺织染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造,带动营销过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进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支持企业专业化ERP开发应用及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细分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走出传统的接单经营模式,打造强势品牌,实现服装产品品牌经营;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应在品牌创立、品牌管理与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企业整体规划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应符合品牌战略要求。

(四)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产品鉴定、检测、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产业研发、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市场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管理创新服务、进出口服务等方面,加快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等需要。

(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协调力度,加强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产业发展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矛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产业劳动力和高层次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大力整合现有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模式,为企业“定制人才”。

第三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

第四篇: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积极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家,2017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5.8%.(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积极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14年位居中国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14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达到一定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产指导,宝隆、鸿泰等企业都高薪聘请了南方专家进行技术管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端的产品结构,在传统纺织业遭受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冲击的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种丰富,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其中,台儿庄区海扬王朝公司生产各类高档特细精梳纱线500余种,全棉、混纺及弹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余种,“海扬”牌色织牛仔布和棉本纺布均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市中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注册商标12件,其中,金田服饰公司“劲仔”品牌荣获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服饰已开设专卖店50余家;海之杰公司针(梭)织中东长袍、世纪公司婴幼儿口水巾、宝源公司婴儿爬爬服等,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劲。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纺织服装产业予以精准扶持。台儿庄区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促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的争引,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力支持海扬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协助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引导联润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挂牌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中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攻坚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品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了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强基础、培龙头、扩规模等多元化发展举措,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产业仍在低位运行。纺织服装企业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同质化问题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小作坊状态,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产品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受以上原因及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财税贡献还不突出。

(二)自主品牌建设缺失。市中区虽然为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但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企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自有品牌、自主开发比重较低。山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一直存在短板,多数企业只重视外贸订单,产品出口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够,只是通过引进设备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偏弱。银光精纺制品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路一直较为单一,近期受沃尔玛超市订单锐减影响,导致企业2017年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了下降。

(四)要素制约比较明显。银行贷款收紧、附加条件增加以及续贷不及时导致企业运行困难,有的企业为了资金救急选择短贷长投,其中隐藏较大风险。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建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实现目标压力较大。纺织产业用工缺口较大,如海扬服装有限公司行情虽较好,但由于招工难,导致熟练工缺口100多人,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高端管理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结合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现对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搞好产业引导。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枣庄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出发点,围绕建链、补链、强链,高标准制定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将纺织服装的定位从乡土型、传统型向既拥有自己特色与传统且又精致、时尚、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变。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业政策,积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全面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孵化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

(二)突出搞好技术创新。加快科研、商贸、物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保障,培育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以现代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效、清洁、生态发展。积极加强与枣庄学院、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将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的主体。

(三)突出搞好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定位,以塑造我市纺织服装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以构建品牌营销体系为载体,大力实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实现我市从纺织服装生产大市向品牌强市的转变。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实现从OEM(原产地加工)到ODM(原产地设计生产)再到品牌营销升级,逐步进入市场营销的高利润环节。引导企业与国内大企业集团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突出搞好人才培养。聚焦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大局、按需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支持引进具有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人才、智力的培育和引进,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人,跟随外来专家学习,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深度。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组织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

第五篇:潮南纺织服装: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集群产业模式(范文模版)

潮南纺织服装: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集群产业模式

来源:作者:时间:2012.10.2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孙会长谈到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服装行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对人的责任,即提供最大的就业机会。

2012“中国潮南内衣家居服装节”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隆重开幕,本次展会成果显著,从现实出发,为前来参加服装节的各大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订单。长远看,本次展会为潮南区域纺织服装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升级,深入研究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峰论坛盛大召开。潮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刘永铭,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依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任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斌为论坛致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创新办公室主任李瑞萍主持论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孙会长谈到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服装行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对人的责任,即提供最大的就业机会。其次是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要提高节能创新产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综合来说,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能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建立环境友好性的产业链,积极协调政策体制对行业的发展影响。孙会长强调潮南纺织服装产业需从三点切入:一是品牌战略,做区域品牌的构建。二是价值观的引导,建立在更高的价值水平上,增强企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三是人才战略,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专业人才。

在论坛上,前沿顾问首席管理专家徐斌先生以“内衣家居服市场突破和品牌创新”为题,精辟的分析了目前纺织行业中的三个特点,即市场够大、品牌够多、竞争够激烈,品牌之间缺少差异化,定位不清晰,相互模仿严重。“趋势”是徐先生给出的一个关键词,从男正装到休闲装,再到运动装,到现在的童装,每个系列都经历了良好的发展阶段。这便是趋势使之然,在大好的趋势下,更要打造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同时在市场运营方面,形象、产品、服务、管理、理念力求统一。

汕头市曼妮芬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平以自身企业为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品牌成长的驱动”问题,吕总阐述了技术创新对于品牌成长的巨大作用,他说:“品牌是企业的资产,对于品牌的研究更加广泛和系统,已经从管理营销的范畴提升为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升品牌的手段已经从服务提升、名人代言、渠道扩张转变为技术创新、行业标准建立的阶段。三流的企业是价格的竞争,二流的企业是产品的竞争,一流的企业是品牌的竞争,超一流的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装新是品牌成长的强大驱动力。”

汕头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会长、汕头移动公司总经理关苏华女士以“潮南纺织服装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为主题,结合汕头实际发展情况,分享了其个人见解。汕头市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汕头市发展的重点战略,势必给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好机遇。

关总认为,依托潮南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借助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服务能力。抢占电商先机,势必会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电商对于线下的市场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潮南的纺织服装企业要做大做强,电商之路势在必行。

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副行长陈赐雄先生做了题为“发挥产业金融在经济转型期的服务推动作用”的主题演讲,陈行长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现阶段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应改变原有简单的依靠占压资金、人力、物力的经营模式,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打造集群化的产业模式,完善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跳出潮南,发展潮南,扩大企业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主持了关于 “技术创新与设计的品牌驱动力”面对面圆桌对话,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院长李晓慧,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秀丽,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邦伟,汕头市曼妮芬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平在对话中展开了激情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将本次高峰论坛推向了高潮。

下载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6。2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全省纺织第一市6。2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提高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的

    关于提高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的 调研报告 作者:李 成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0为全面了解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我县棉花生产资源优势,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健......

    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5篇)

    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纺织服装产业在一个地区内高度集聚,形成工业群落或工业区以带动区域特点凸显的贸易大市场,继而推进一个地区经济大发展已成为国内纺织经济的发......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以棉纺、丝绸、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行业为主,在丝绸、女装、化纤、针织、印染、家纺等领域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较......

    第98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工作总结

    第98届广交会纺织服装馆摊位共计4245个,参展企业2342家。纺织商会在商务部和大会统一领导和布署下,经过全体参展会员企业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纺织服装展区的各项工作。现......

    第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工作总结

    第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工作总结 第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工作总结2007-02-06 09:51:40第届广交会纺织服装馆摊位共计个,参展企业家。纺织商会在商务部和大会统一领导和布署下......

    2009-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会

    2009-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会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承办单位浙江海宁市人民政府《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协......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普宁市作为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经......

    金坛市纺织服装产业上半年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五篇)

    金坛市纺织服装产业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行业运行特点 上半年,我市纺织服装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用工紧缺等严峻形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