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时间:2019-05-14 20: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第一篇: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

野夫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最为鲜明。拂尘先生认为它是“力的形式”、“生命的形式”(见1986年第三十六《书法报》),实在很有见地。由于中国书法艺术构成材料的特殊,因此书法艺术的形式的美、气势美、节律美、流动美、形体美等诸因素的交叉组合,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使书法艺术的形式变得既抽象,又具体。但我们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书法艺术上述诸形式美的要素,归根到底还是由线条美决定。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最集中最概括的表现。

一般认为,线条美是一种抽象的美。抽象的美比具象的美更合虚,更高级,更富有艺术魅力。书法正是一种借助线条来反映书法家复杂气质和情绪的艺术。书法中的线条,不仅形美,而且质美。所谓“屋漏痕”、“折钗股”、“银钧趸尾”描绘的不仅仅是它的形,而且是它的力度、气势、质地,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欧阳询“八法”中描绘它如“万岁之枯藤”、“高山之坠石”、“ 千里之阵云”、“长空之初月”、“劲松之倒圻”,也就是描绘了它的形质美。

那么,书法艺术中的线条为什么具有形美质美的基因呢?

英国著名画家荷迦兹(1697—1746)说过:波浪线和蛇形线组成的物体,能“引导着眼睛作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直接地引起秀美的感觉。”西方心理学实验证明:“线条图画中信息最多的部分是各角和锐曲线。”(转引庄志民《审美心理学的奥秘》)构成中国汉字的线条,正具备了这种特点。无论是甲骨文、或篆、隶、草、真、行各体,线条组合变化之多、之复杂,表情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它取万象之意,顺应自然规律,或温柔如少女,或如万岁之枯藤;或拙朴

暗含人伦之理,或屈伸显露生命之机。徐涩处可见生之力的压抑和延伸;流丽处可见畅达之情绪等等,这些线条,或横、或竖、或弯、或曲,交叉组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对立统一,从而使人们根据这些包含丰富情绪、哲理的线条,产生任意的联想和想像,获得审美愉悦。

书法艺术中线条美的构成,出除了构成汉字本身点画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用笔。

中国书法是借助中国特有的工具——毛笔来进行创作的。书法中用笔很重要,它决定着作品线条美。行笔中,有起止、缓急、映带、回环、轻重、转折、虚实、藏露、偏正等,这样就使本来静止的单一的线条通过用笔的变化而变化,使构成作品的线条有了动态感、力度感、气势感,节律感、形体感等,从而使线条具有丰富的生命力,诱发欣赏者的审美情感,激发欣赏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

同时,审美心理说明,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中,运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书法艺术中的用笔,正是使线条在静止不变的背景(宣纸)中显示状态,所以特别容易显示线条的生命感。“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多肉”,而骨力是生命的支架。可见用笔是形成书法艺术线条美的重要因素。

上述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美的形成,使书法艺术有了动态美、气质美、力度美,从而形成了“力的形成”、“有生命的形式”。诚然,艺术离不开情感,这种美的形式出现,离不开书法家的激情。没有情操的线条不会成为艺术的线条的,就如几何曲线那样。

第二篇: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范瑞萍

【内容摘要】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任何一篇唐诗佳作的美都是因为形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从而将唐诗的艺术推到极致,使得唐诗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关键词】 唐诗 形式美 韵律美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能在有限的诗行中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多彩的社会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诗歌要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不但是其独特的形式艺术,同时也在于其动感的韵律。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任何一篇唐诗佳作的美都是因为形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从而将唐诗的艺术推到极致,使得唐诗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

一、多彩的形式美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推陈出新。这里所说的形式主要是指唐诗的语言和言语的形式。唐诗的形式既包括语言文字、词语、句式、语法等语言形式,同时也包括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言语形式。唐诗的形式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形式,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的形式,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作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 的艺术特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了一个典型的形式,至今尤为人们所喜爱。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绝句,一种叫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唐诗在形式结构上,一句一气象,而且颇有讲究。短短四句或八句,其内容高度浓缩,形式臻于完美,内涵极其丰富。数千年的古代文化历史,生成了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的诗歌语言。若是四言诗是汉语大厦的基石,那么五七言是汉语展翅飞翔的形式之一。所以四言诗作为汉语的阶梯一直保留使用至今,但五七言诗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产物,是那个时代人们抒情、吟咏时结出的果实,是汉语的节奏之一种,但它们的结构形式还是整体逻辑形式。

汉语诗歌的形式可谓是世界语言中最奇特的语言形式:汉语最整饬,但其内部形式又出人意料地千变万化,所以又是最自由的。为了达到最整饬的形式,它甘愿打破一般性的语言规范,以求形式对仗和节奏协调,而这种方式又作为一种传统被汉语语族承认。五、七言诗首先表现为整体形象的浑然一体,消弭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界线,没有语法标记确定它们的所属关系。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也叫“互辞”,也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种语言形式是这样的,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像这样的句子很多,如杜牧的《泊秦淮》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若是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就很难讲得通了。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是否仅仅是说主人下马送客,客人上船而别呢?原来,此句是“主人客人下马,客人主人在船”的省略。可见,互文见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

由于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质,古代诗词中词语的组合丰富复杂,又因为格律诗受字数、平仄、押韵等因素的限制,在语言表意日益精工,丰美的同时,唐诗中的省略现象更成为诗词句式上的一大特点了。我们应该看到诗句中特殊的句式用法给诗句带来的丰厚作用。唐诗追求简约之言表繁复之意,省略成分为其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江 2

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在实际欣赏之时要按照句意的需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才能表达意境。杜甫的这两句诗可补充为“映阶碧草自(生)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汝),崔九堂前几度闻(歌)”。可以看出语法成分的省略在唐诗创作中常用,其主要功能是为了达到简洁凝练的表达效果。

唐诗的结构倒置现象,也是内容表达的需要,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妙用倒置的典范,正常顺序应该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为了适应平仄的要求,诗人巧用心思将宾语前置,从而强调了香稻粒的宝贵,碧梧枝的优美,不仅使句法新奇,而且构思新颖,引起了读者美妙的想象,开拓了诗句深邃的意境。又因为诗人所咏的是“香稻”和“碧梧”而不是“鹦鹉”和“凤凰”,这样才合乎《秋兴》的题目,所以运用了倒置的句法,给人以新鲜奇特的语言美感,而且使诗意浓郁,令人回味。

唐诗在形式方面最大的特点即是对仗,所以在古代,儿童学作诗主要是先从对对联即对仗开始的。因此有一些专门指导学童们学习对仗的教材,如清车万育《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其文如①: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可见该书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让学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通过这种对仗学习方式,使学童对律诗的节奏和音乐等形式美有了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

对仗在唐诗中屡屡出现,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②这首诗,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又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 ①(清)车万育《声律启蒙》,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版.p1(清)沈德潜 编;英巍整理《唐诗别裁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1 ②

普遍意义,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对仗在唐诗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整、优美的,读来让人感觉形式之规整、节奏之鲜明,均妙不可言,使得唐诗成为后世格律诗创作的范式,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诗歌苑地中的独特体制与风格。

二、和谐的韵律美

诗词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汉语这种单音节的声调语,最适于运用声音的相似、相异、相错与相间来构建和谐的韵律美。韵律,可说是与我国古诗生而同具的艺术属性。尤为神奇的是从南到北,包括北国的古谣谚,诗经的风雅颂,到江南的楚骚,用韵基本相同。这表明南北之间有着广泛存在的通用语言。它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丰饶的沃土。

韵,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代表美好的事物。律,是古代校正音乐的标准。此外,律,还有规范、规则的意思。那么,“韵律”便可以理解为:能够将文字排列得更加和谐美好的规范。韵律强烈的乐感,可直接入乐,是诗歌美学特征之一。诗的韵律是经过长久的历史演变,不断成熟而臻于完善的。

(1)韵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什么熟读唐诗了也能吟上一两句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唐诗的“韵律”在起作用。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格律中用韵,叫做“押韵”。为什么要用韵呢?是因为有韵的诗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一首诗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能觉察出来的。至于要说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通过平常的汉语拼音也能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

汉语拼音,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o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韵母总是在后面。再看“东”dong,“同”tong,“龙”long,“宗”zong,“聪”co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韵脚在一首诗中有规律的重复可以起到联想的作用,使诗歌中的句与句之间能有机统一的联想起来。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得好:“没有韵脚,诗行就松散了。韵脚可以使你回到前一行,使你联想 4

其他,使讲述的一个思想的几行诗结成一体。”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押韵,古又称叶韵或协韵。古体诗押韵比较自由,韵脚也比较宽,邻韵可通押,不避韵字重复使用,既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即可句句通押,也可隔句押韵,还可以几句才押韵,韵脚可平可仄。格律诗押韵则很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且须一韵到底,两句一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不能用重韵字。韵作用不仅能调节诗句的节奏,而且对诗中的意脉结构起着扣含关联作用,还能体现出声韵的和谐呼应,情韵的回环荡漾的特殊韵味,动听易记,便于背诵和流传,而且可以入乐,有一贯的审美因素。从《诗经·关雎》开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韵的句尾韵:鸠、洲、逑)„„到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句句押韵的句尾韵:号,茅,郊,梢,坳)„„从中可以看到古代诗人就懂得用韵的道理,懂得韵之美。

唐诗音韵的象征功能最鲜明直接地表现在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音响效果的描绘,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双声叠韵词、叠音词的大量使用。李重华《贞一斋诗话》曾对诗词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做过总结性的评论:“匠门业师问余:‘唐人作诗何取于双声叠韵,能指出好处否?’余曰:‘以余所见,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宛转。’”④王力先生认为:“双声叠韵也是一种回环的美,这种形式美在对仗中才能显示出来。”⑤有时候是双声对双声,如白居易《望月有感》“田园零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以“零落”对“流离”,又如李颀《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以“刁斗”对“琵琶”;有时候是叠韵对叠韵,如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以“苍茫”对“展转”,又如李商隐《春雨》“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以“晼晚”对“依稀”;有时候是叠韵与双声互对的,如王维《老将行》“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以“苍茫”对“寥落”; 又如李商隐《过陈琳墓》“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以“埋没”对“荒凉”。

唐诗中双声叠韵的运用杜甫是最精于此道的。现在随手举出一些例子:《野人送朱樱》“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以“细写”对“匀圆”;《吹笛》“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以“律吕”对“关山”;《咏怀古迹》第二首“怅 ③④

宋志芹《俄罗斯诗歌韵脚的结构及其历史沿革》,载《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4年03期

顾易生 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宋金元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p12。⑤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载《光明日报》1962年4月。.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以“怅望”对“萧条”(“萧条”是连绵字,但“怅望”不是连绵字),第三首“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以“朔漠”对“黄昏”。又如被胡应麟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杜甫《登高》诗,其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为重言叠字的象声词,二者纵横交叉,极具气势。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叠韵,“潦倒”双声。如此搭配益显声情之美。杜甫写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壮举,这都不是偶然的。

(2)乐之美

唐诗在声律、韵辙、对偶、节奏等方面很有考究,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很有音乐美。对偶带来了本身结构的均衡对称美以及非对偶形式相比的变化美;押韵形成规律性的重复,由此形成整体音响上的和谐美;声音有规律的高低起伏、长短变化,能产生悦耳动听的效果,构成了抑扬顿挫之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动人的悲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欢快的小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美丽的音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石上流出的清泉声不正是箜篌在演奏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不是千年前的洗衣歌吗?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等,唐时的乐章全用当时士人绝句,配之以管弦和唱,成为筵席演唱最为流行、传唱最久的乐曲。

上古时,“诗、舞、乐”一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以一种独立的面目出现,但它依然与音乐有关,故仍旧称为“诗歌”。唐代出现成熟的律诗,律诗对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写律诗的人按照要求来用韵,通过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旋律美,通过反复地吟诵感受诗歌外在形式韵律美,同时用心体会诗歌的内在情意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古诗的韵脚,不能忽略了这一元素,要不就感受不到古诗的音乐美。但是强调韵脚并不是特别地加大音量,提高嗓门,使劲地突出韵脚。殊不知,强调并不是大声嚷嚷就够了,不是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吗?重音的处理方法也有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诗人在外漂泊多年,怀才不遇时,面对大自然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静”,韵脚是“闲、厌、山”。读的时候也要根据诗里所表达的情感,来确定重音的处理方法。“闲”要读得长而低,借以表达诗人孤独的心境;“厌”要读得长而高,与本句的“相、两”呼应,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山”要读的长而虚,越是突出山的“有情”,越 6

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诗人那种看透了人情冷暖,壮志难酬的抱负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周汝昌《唐宋诗词鉴赏讲座》说:“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⑥所以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古典诗词的发音来处理,这样才能还原诗词的本来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押韵合辙最便记忆,《百家姓》、《汤头歌》这些应用文书,一经押韵就极便记诵。佳诗词,以其声情,意象之美妙,更使人印象深刻,乃至过目不忘。从心理学上讲,韵的有规律的配置,能勾起回忆与心理的预期而活跃记忆功能。诗词的停顿与押韵程式,实际类似信息上的“组块”,构成了最佳的记忆模式。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诗。”就在于其音律谐婉好记而易传。新诗无韵律,因此难以流传。

总结: 唐诗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雄浑大气、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它将我国古典诗歌的文字精练、音韵和谐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唐诗之美,在于其多彩的形式和动感的音韵,尤其是唐诗的韵律,读来朗朗上口,配合乐曲,还能用于吟唱,促使唐诗更广泛的传流。唐诗是国人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注释:[1](清)车万育.《声律启蒙》.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版.p1.[2](清)沈德潜 编;英巍整理《唐诗别裁 》.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3]宋志芹《俄罗斯诗歌韵脚的结构及其历史沿革》.载《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顾易生 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宋金元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p12.[5]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载《光明日报》1962年4月.[6]周汝昌《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千秋一寸心》.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 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 林继中.《唐诗的形式美》.载《古典知识》.1997.4.⑥周汝昌《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千秋一寸心》,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4] 李雅春.《古典诗歌教学探幽》.载《阅读与鉴赏》.2010.04.[5] 梁文娟.《试论李白诗之形式美》.载《文学艺术》.2011.2.[6] 李海莉.《简论唐诗中的音乐美》.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3.

第三篇:速写之线的表现(模版)

速写之线的表现

教学重点:1.线的疏密关系;穿插关系;虚实关系

2.内部实体结构与外部线的关系 3.线的表现力;线面的使用

一、线的分类

衣纹的表象来自人体的结构和自身的质地,产生衣纹的原因:

1.与人体的形体结构相一致,是力的作用,与人的运动或外力有关; 2.由服装本身的样式有关; 3.长期折叠形成的;

4.衣服自身垂力产生的垂感。

人物速写根据衣纹的不同用途可分为四类:轮廓线、衣纹线、装饰线和动势线。

轮廓线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物动作的外部轮廓,轮廓线由于形体的运动,产生了线条的前后穿插,因为穿插的存在,才有了线的造型意义。因此说,轮廓线要注意衣纹的上下前后的穿插。轮廓线左右着造型的准确与否,也影响着整个形象的表现效果,因此轮廓线要准确肯定,要多用流畅的中锋线。轮廓线可分为内轮廓和外轮廓,内轮廓线条聚集,穿插较多,外轮廓结构隆起,几乎没有布纹,线条的穿插也较少。

衣纹线多指关节处的衣褶,在表现衣褶时,要抓住关键的几个进行强调,要找准前后的穿插关系,避免不分前后上下的线条堆积。衣褶也是表现画面疏密效果的关键所在。衣纹线条一般较短,表现要灵活。

装饰线对于动作速写不是十分重要,多指衣服上的布兜、扣子、衣襟缝纫线,服饰图案或一些其它装饰品。这些装饰品的添加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疏密效果和增强画面的审美情趣。装饰线的用线要弱。

动势线多用在动作剧烈的人物造型上,为的是强化动作的幅度和体块的运动方向,多用凌厉而虚弱的线条。

根据绘画观察方法分:主线与辅线

二、线的使用

1、线的穿插关系

表现线与线之间的穿插和呼应关系是使画面有节奏感的重要因素。同时对表现物象的空间感、层次感起重要作用。要做到区分上下,切记不要出现〤线。

(图p57学生动手)

2、衣纹的艺术处理

A、概括与取舍

对有利于表现形体结构,有利于处理各种艺术关系,清晰的自然的部分要取,不太清晰的也要提炼出来,对表现形体结构不利,又无助于艺术处理的部分,无论清晰与否,则要毫不犹豫地舍弃。注意不要出现平行线。B、对比夸张

对比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它在人物动态速写中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疏密对比:

疏密对比是指画面中人物的线、面组合排列的关系。它的运用首先与取舍密切相关,取则密,舍则疏,密则繁,疏则简。疏密来自取舍,对比则是取舍的依据。根据人物动态与服饰特征而定,在大的疏密关系制约之下,再注意到具体的疏密变化,古人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即是此意。(2)虚实对比:

虚实既与疏密有关,也与轻重有关。疏密是线,面排列、并置之远近,虚实则是线、面之有无。古人曰:“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线面的组织安排,要看到空白处,亦即疏处,空白大小不一,疏密自然有变化。

轻重则是虚实的另一个对比概念,主要是指密处——亦即实处的具体变化。轻则虚,重则实,以轻托重,以虚衬实。可以表现形体结构的空间感。(3)长短对比:

长短对比主要是指以线完成或基本以线完成的人物动态速写而言。线的长短与疏密有关之处,短线则密,长线则疏,但这种规律只限于轮廓线,形体内部的疏密,关键在于线的排列远近。整体效果短线过多,画面效果易于破碎;长线过多,画面效果则容简单化。长短对比是指对应关系而言。长多则用短的调整,反之短多就用长的补充,才有线条的变化。(4)曲直对比:

一张画里面曲线多了容易感觉到软弱,直线多了则感觉呆板。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线的运用自然就会有一种轻松感。曲直对比变化的同时也可以构成人物形体边缘上的起伏变化。起伏变化是曲直变化的衍生状态,形体外缘的凹凸、高低不同,可以使线条更具美感和表现力,也使人物动态更生动。

(5)黑白对比:

黑白对比可以使画面效果响亮,加强表现力度,它的对比效果运用,一般有三种类型。a)利用光源的关系,加强局部黑白对比。

b)利用客观物象的固有色度、加强整体的黑白对比关系。

c)运用取舍的原则,人为的艺术处理,加强平面色块的黑 白对比关系。(图p72)

三、线与人体结构的关系

四肢人体图与着衣人物的对比分析(图p141)

衣纹用线具有一定的规律,即朝肩关节、肘关节、腰关节、膝关节等处集中。人体衣纹如同支起一块布,布纹朝最突起的顶点集中(画)

四、速写表现性

速写大致有线描、线面结合、明暗三种表现方式

线条与明暗结合的速写----以线为“骨”,以面为“肉”。即用线肯定的表现形体结构转折,再以面的丰富补充,使之生动、结实、耐看,这种画法的优点是比单用线条或明暗画更为自由、随意、有变化。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2、3、4、5、要应用得自然,防止线面分家,如先画轮廓,最后不加分析地硬加些明暗,很为生硬。

可适当减弱物体由光而引起的明暗变化,适当强调物体本身的组织结构关系,有重点。

用线条画轮廓,用块面表现结构,注意概括块面明暗,抓住要点施加明暗,切忌不加分析选择的照抄明暗。

注意物象本身的色调对比,有轻有重,有虚有实,切忌平均,画哪哪实,没重点。明暗块面和线条的分布,既变化、又统一,具有审美趣味。

(图p61)

练习:四肢局部 胳膊:p58左

P63右

腿:p63右

P60中

P84中

第四篇:廉洁是美

【看看哪家银行的缩写最牛!】建设银行(CBC):存不存?中国银行(BC):不存!农业银行(ABC):啊?不存?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民生银行(CMSB):存么,傻B!国家开发银行(CDB):存点吧!兴业银行(CIB):存一百!北京市商业银行(BCCB):白存,存不? 汇丰银行(HSBC):还是不存!

廉洁是美,是一种无形的美,他把一个人的灵魂变得纯洁,高尚,像刘少奇那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把廉洁带进校园,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好!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曾建春)12月12日上午,洞口县山门镇松坡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了《廉洁从教责任书》,要求教职工严格做到“四不”,即不从事有偿家教;不乱收费,不向学生推荐、推销教学教辅用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在课堂上接听手机,不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至此,该校掀起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热潮。

据悉,该校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廉洁从教,增强教师反腐倡廉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利用教师会议、学生集会、班队活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廉政文化促和谐”为主题的廉政宣传教育活动,自觉做到“廉洁从教,诚信治学”。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把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廉政文化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1、廉政文化进校园,要坚决惩治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这个社会之所以有腐败存在,是因为某些“人民公仆”把钱财看得很重,甚至重于生命。廉政文化进校园,就要用事实教育同学们,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每个学期,校园里依然要收牛奶费、报刊杂志订阅费的,这很好!可是,如果有某某负责老师收了人家的“回扣”,硬说这个牛奶好,那个杂志出色,就损害了同学们的利益,久而久之,同学们会觉得老师书上教的一套,实际做的一套。

2、廉政文化进校园,要坚决杜绝乱花钱。

当今青少年上网玩游戏成瘾,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陈某某曾经是一位优秀生,常常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自从他迷上了电脑游戏,成绩一落千丈,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放学后,一头扎进网吧,玩得天昏地暗,乐不思归。针对这种对游戏成瘾的人,学校开展了一些经典诗文诵。古诗文是一面让人端正言行,洗涤心灵的特殊的“镜子”,这“镜子”发现真、善、美。丰富对诗的内涵的感悟;学校通过诵读形式,这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让那些坏毛病改正过来,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

3、廉政文化进校园,必须取消应试教育

国家义务教育,一所学校每班学生50多,给老师加负担,增加许多工作量,怎能面向全体学生。而如今注重的还是讲究分数,没有分数你就进不了好学校,没有分数你就进不了大学之门。比如:好学校集资费高、民工子女上学难,而且还要找关系等。所以只要学生取得好成绩,学校就给予奖励!于是老师各显神通,倒霉的是学生,减负嘛,越减负担子越重。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因为分数就是父母的面子,就是金钱啊。这样下去,同学们还怎么理解廉政呀。

你的一个亲切微笑,你的一个轻轻抚摸,你的一次真诚夸奖,你的一个关切眼神,都会把爱的种子撒满人间。

热爱、尊重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我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对他们怀有真诚和爱心,要能俯下身来,使自己能成为他的知心朋友。我们要能注重他们的情绪表现,工作必须细致、耐心,且循循善诱。我们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们交往,用宽容和理解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教师的心灵要永远开放,要善解人意。只有用孩子们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才能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近孩子们的心扉,用爱去教育孩子,用爱与尊重去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用爱去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建设廉正校园,让廉正走进校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浇灌给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使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快乐健康的成长。让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让圣洁廉正之风永驻校园,永驻孩子幼小的心灵。

第五篇:什么是数学美

数学美的概念

一、什么是数学美

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既有第一性美的特征,更具有第二性美的特征。数学美不仅有表现的形式美,而且有内容美与严谨美;不仅有具体的公式、定理美,而且有结构美与整体美;不仅有语言精巧美,而且有方法美与思路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美,而且有创造美与应用美。

二、数学美的特征

数学美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对称、和谐,简单、明快,严谨、统一,奇异、突变。

三、数学美感与审美能力

1.数学美感与审美能力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重要因素之一

数学美感是人们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最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功能,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数学审美能力是指对数学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2.数学给了我们什么帮助

(1)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和和谐的境界

(2)数学只是使思维增加活力,使之摆脱偏见、轻信和迷信的束缚

(3)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有序

下载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集中表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什么是音乐美

    浅谈什么是美?什么是音乐美? 说起美,美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词,美的概念有很多,劳动的美,形体的外在美,事物的内在美等等,都是很好的美的体现。总之,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无论是艺术的内容......

    什么是讲文明的表现

    什么是讲文明的表现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什么是讲文明的表现》 在这夏日炎炎的天气里,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疲倦,毕竟每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让我们身心疲惫,但是无论天气再怎么炎热......

    办公室集中整治十种表现自查报告

    办公室集中整治“十种表现”自查报告 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自查报告如下: 一、“十种表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办公室是一个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关键纽带,在工作中经常有碍于情面,怕得......

    浅谈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感受美和表现美 1 绪论 ........................................................................................... 2 2.我们应该帮助幼儿走进他们的......

    发现生活的美表现美的生活

    发现生活的美表现美的生活 发现生活的美表现美的生活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指导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学生却闻“写”生畏,毫无兴趣,往往......

    风筝和线是一对好朋友

    风筝和线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形影不离,有着相同的爱好——飞。 这天,他们又要起飞了。以前都是风筝拉着线的手飞,飞上天之后,再由线领着风筝来回跑动。可这次不行!风筝不知怎么了,......

    倾听是一种美

    团员感悟 倾听是一种美 不知你是否听过清脆的竹子在林间悄悄拔节的声音,是否听过晶莹的露珠从荷叶上悄然滑落的声音,是否听过含羞的蓓蕾在花丛中悄悄绽放的声音„„这一切一切......

    什么是美黑五篇范文

    什么是美黑? 光的波长从大到小的排列分别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 其中,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380-780nm的电磁波,但是人眼实际可见范围为:3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