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1: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第一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

神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7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2008年11月28日)

11月19日至20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省发展改革委、省外经贸厅作书面发言。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省政府负责同志,各地级以上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人民团体、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及佛山市顺德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我市在会上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发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是在我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和经济特区设立28年来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各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汪洋同志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当前经济特区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全面部署了经济特区率先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各项工作。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的指导性,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乃至全省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黄华华同志对开创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出了“六个突出”、“六个走在前面”的要求,并就确保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文章由韩版牛仔裤(http:///)收集

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完全符合广州实际,完全符合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对于我省继续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乃至全省建设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提供动力、增添活力。

(一)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0年来,广州发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新精神,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率先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实现了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机制转换到制度创新、从政策推进到法律规范、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推进改革和发展模式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日益增强。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为在新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赋予新的使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期新阶段,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广州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路子,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不断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既得利益格局障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极化作用。要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先行一步,争当体制创新的先锋;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先行一行,争当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发展的标兵;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为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先行一步,争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加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基本建立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公开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正规范的民主法治环境,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提供制度保障。

(三)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开,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率先建成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二是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是积极开展社会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完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构建专业管理相对集中、综合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四是按照提升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空间,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五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着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畅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六是着眼于促进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划国际化,深化穗港澳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密切政府间沟通协作,推动产业融合错位发展,全面加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环保及社会管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四)把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难局作为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契机,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央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省委汪洋书记强调指出,当前的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凡事预则立、变则通。实践证明,偏紧的经济环境往往是出台改革措施的有利时机。有效克服当前的经济难局,客观上为我们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因势利导、沉着应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权。要立足当前,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加大以基础设施与高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巩固和扩大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要着眼长远,紧紧把握挑战中的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依靠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全新的路径。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把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一)11月28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意见。

(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

(三)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研究提出我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四)在开展“学习借鉴香港等地社会管理先进经验”调研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实施意见》。

(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广州文化事业单位27项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新成立的文化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其他各项改革的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抓紧修订完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制定《政治协商规程》。规范人大代表议案审议决议或决定的实施程序,制定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批评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制度。

(七)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港澳做事规则促进规则合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营造制度新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快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则国际化的可操作性意见和措施。

(八)抓紧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九)抓紧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主题词:贯彻 经济特区 会议 意见

第二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穗字〔2009〕19号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2009年1 2月11日)1 2月5日至7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全面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会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完全符合我国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国力量,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总结的今年经济工作重要经验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明确要求上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突破重点难题,努力实现我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上新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新进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新突破、民生福祉有新增长,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迈出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

二、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与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消费政策,把拉动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等信贷消费,全面启动会展和假日消费,高水平开展市场运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亚运经济综合效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合理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支持亚运场馆、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引导和激活民间投资;巩固与央企等国内大型企业战略合作成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户我市。进一步稳定外贸出口。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进一步强化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与研究,密切跟踪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果断出台相应对策措施。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大力推进广州科学城、生物岛等创新基地建设,特别是中新“知识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贯彻实施《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按照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原则,加快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工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行政绩效评估制度,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和做事规则国际化,加快建设服务资料由牛仔裤品牌(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 型政府。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经济营运和监管机制;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策环境,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地方金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继续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基层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立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适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四)加强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家庭工业、社区服务业和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五通”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改善北部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深入实施“惠民66条”及17条补充意见,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稳定就业形势。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加快建设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坚持不懈推进“平安广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市民群众安全感。建立健全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段的对敌斗争。

三、举全市之力,精心组织和办好广州亚运会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精心组织和办好广州亚运会”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好广州亚运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强调,要以筹办亚运会为契机,开展“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主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大的努力,扎实做好亚运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和谐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

(一)以“大干”促“大变”,全面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坚持以人为本办亚运的理念,围绕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空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推进灰霾治理,力保亚运空气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促进水环境明显好转。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认真做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促进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稳步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深入推进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努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亚运盛会顺利圆满举行。高标准做好亚运会各项赛事组织、工程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亚运场馆新建、改建及配套工程,力争建造一批能代表时代特征、岭南特色、广东风格的建筑精品。推进场馆运行阶段的各项工作,加紧场馆、设备及其运行保障体系综合测试,组织好测试赛、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礼宾服务、通信及服务配套等一系列筹备工作。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各项亚运安保工作方案,千方百计保证亚运会筹备和举行期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精心做好亚运会期间城市交通组织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惩价格违法和扰乱市场行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证亚运食品安全供应。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扎实推进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继续开展以“争当好市民、当好东道主”为主题的“亚运广州行”和“亚运中国行”、“亚运亚洲行”宣传推广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提升广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做好亚运筹备工作的新闻报道,宣传广州作为主办城市的良好形象。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资料由牛仔裤品牌(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一)认真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贯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市委将于明年1月召开九届八次全会,全面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报道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要抓好督查督办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贯彻落实情况。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抓好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的落实。时近岁末,各方面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各级各部门要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紧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认真对照年初市委全会的安排,认真梳理、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通盘考虑、及早部署,提前谋划和安排好明年的重点工程项目。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困难家庭,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实。继续落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安康的节日。

资料由牛仔裤品牌(http://www.xiexiebang.com/)收集

第三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字〔2007〕7号 【发布日期】2007-09-26 【生效日期】2007-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穗字〔2007〕7号 2007年9月2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粤发〔2006〕3号)精神,全面振兴和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医药强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中医药强市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政策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以建设中医药强省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以企业为主体,构筑面向临床、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医药创新体系,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建设中医药强市,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明显增强,中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大型城市的前列,中医药工作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建成5所省级名中医医院,6所市级名中医医院,3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10个省级名中医科,20个市级名中医科,20个镇卫生院中医专科,1个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获国家级科研成果1项以上,省、部级科科研成果3项以上,市级科研成果10项以上;到2008年,广州市的农村中医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再建1个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30所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技术骨干,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壮大中药产业规模,全市中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0%左右;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培育出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和一批技术领先、管理规范、品牌突出、竞争力强的中药知名企业,打造享誉全国的中药生产基地;培育中药大品种,培育出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和一批年销售额超亿元、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的中药知名品种,打造中药名药梯队;发展中药现代流通业,培育一批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的中药零集连锁“名店”,建造年销售50亿元以上,实现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现代中药物流中心,形成辐射中南的“大市场”网络;加大中药研发投入,重点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的额5%以上,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在通过国际认证进入国际药品市场方面实现零的突破,使中药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二、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水平

3.建设一批名中医院。以现有条件较好的中医医院为基础,建设高起点、有特色、有优势,人才、管理、服务、设施一流的中医医院。发挥名院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形成“榕树效应”。对被列为省名中医医院建设单位的广州市中医院、花都区中医院、番禺区中医院、从化市中医院、增城市中医院等5间中医医院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重点建设市中医医院,通过迁建和加强内涵建设,使之成为广东省中医医院,发挥其在广州市中医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院的发展。完善中医医疗网络建设,每个区、县级市必须设立1所中医医院。

4.打造中医名科。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提高专科(专病)学术水平为重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的“名科”。

5.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先进技术设备条件,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和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要结合医院的整体规划,借助综合性医院综合实力强、资源丰富等优势,建立中医特色浓、优势明显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科。加强对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全市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的建设,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防治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6.加快培养和引进中医药骨干人才。重视发挥名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新型的中医师承制度。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采取临床研修、在职学习、名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较高资质的中医师,传承老一辈名中医的医德医风和临床经验,造就新一代名中医。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通过专科专病进修、专题研修等多种途径,为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中医药骨干。依托广州市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培养熟练掌握中医临床技能的医生。建立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为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加强基层中医工作,夯实中医发展基础

7.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以创建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龙头,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业务建设。在巩固荔湾区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成果,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再建1个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将中医药特色全方位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中,逐步建立一个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络,综合性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为依托,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同步,与广州市中心城市功能地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需求相一致的新型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8.加强农村中医工作。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为契机,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投入,分类指导,把“创建”工作与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和建立、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到2008年番禺区、从化市、增城市进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市行列,广州市达到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水平。

四、以打造“名厂、名店、名药”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9.做强做大中药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中药企业。积极支持广药集团整合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巩固其全国最大中成药制造基地地位,使之成为全国现代中药产业的旗舰。在进一步提升已有老中药名厂竞争力的同时,打造新一批中药名厂,形成广州中药名厂梯队。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装备、生产技术、管理模式,通过联合、兼并与重组,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具备高水平研发能力、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成长能力,在国内具有相对领先优势的高技术企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格局。

10.大力发展中药物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逐步改变医药经营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形成跨区域的大型医药分销企业集团。重点支持医药连锁店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成为广州中药“名店”。医药物流技术要从以人工为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形成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

11.大力促进中药新药、名优中成药研发及产品化。针对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常见病、亚健康等,开展具有知识产权的、疗效确切的、质量稳定的、剂型先进的传统中药、现代中药、天然植物药和保健食品,重点支持“名药”的二次开发,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大品种。

12.积极推广中药生产的关键技术。促进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技术、膜分离和浓缩技术、喷雾和冷冻干燥技术、微波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动态逆流自动控制提取技术、质量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新技术、新装备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现代化。

13.大力推行中药材产业化GAP种植。运用“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的模式,大力开展地道药材、大宗药材的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以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药材和濒危野生药材的规模化种植。严格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的管理。重点支持板蓝根、广藿香、九节茶等一批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化种植并通过国家GAP认证。

五、以整合科技资源为重点,大力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14.加强中医药理论研究。支持中医药学科带头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继承和创新中医药学,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加快中医药现代化,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15.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广州地区名老中医验方的整理与开发。收集、研究广州地区名老中医相关资料及验方,全面系统地整理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和临床经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和交互式网络平台,利用共享数据库,寻找疾病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同时,分期分批对部分确有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小的传统验方作进一步开发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加快名老中医验方的推广应用。

16.集中科技力量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组织协调,集中资金,整合力量,围绕中药现代化重大关键性技术、中药先进制造技术、疗效显著的新药开发、重大疾病及健康问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和原创性科学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17.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及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研究开发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技术和产品,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加快中医药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开展中药国际药品注册、国家认证及跨国经营的企业综合试点。建立全面质量控制模式和技术监督网络。

18.构建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十大平台。建立传统中药、现代中药、天然植物药、保健食品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平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平台,药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平台,中药活性物资筛选平台,中药质量控制平台,中药工程技术平台,中药临床评价平台,标准实验动物的支撑技术平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和为中药研究、生产、开发、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提升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六、实施品牌文化工程,弘扬中医药文化

19.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于弘扬岭南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以建设好荔湾区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契机,充分挖掘岭南中医药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全市中医文化建设。选址建设一个集中中医药历史博览、成果展示和科技交流于一体的大型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白云山和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实施品牌文化工程,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公众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中医药保健意识,为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扶持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饮食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名城。

七、以国内国际合作为重点,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加强中医医院的跨地区合作。支持广州市各级中医医院与国内知名的中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内知名中医医院的优势,加强在专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我市中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21.加强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合作。鼓励中药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建立中医药出口基地。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中药企业成为我市中药出口的骨干企业。鼓励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的出口。确定一批具有技术、产业、市场优势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到海外建立中医药生产基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吸引国内外的医药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省外智力资源在广州设立中药研究机构。加强与国际植物药研究机构、生产企业的合作,掌握国际医药法规和市场信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积极参与国际注册和国际认证,提高中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22.以医带药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开拓中医药产品、企业走向世界的渠道,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大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在国外办中医院,实现“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加快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积极寻找国外医疗合作伙伴,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把中医药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八、切实加强建设中医药强市工作的领导

23.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中医药强市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全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和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规划制定。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市、区和县级市、医院共同投入,筹集9.6亿元,用于中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适当增加预算安排,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24.改革和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各区、县级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权责明晰、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中医药管理体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穗字„2011‟7号 2011年3月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决策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北部贫困镇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家居城乡“首善之区”,现参照国家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下简称“双到”)的做法,结合广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方力量,把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和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来抓,集中力量打一场农村大发展、大变化的攻坚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北部贫困镇、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为目标,以提升北部贫困镇发展能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家庭收入为目的,创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由扶贫到村向到镇、到村、到户、到人相结合转变,提高扶贫的针对性;由单一扶贫向扶贫与济困相结合转变,整合各种资源,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则以济困为主。实施扶贫帮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形成“市负总责、区(县级市)抓落实、工作到镇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北部贫困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二、帮扶对象

(一)户的层面: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作为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象。

(二)村的层面:将市委农村基层办核定的年集体收入不足8万元的379条贫困村作为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象。其中,从化市的吕田、温泉、鳌头、良口镇和增城市的派潭、正果、小楼镇和花都区的梯面镇共8个北部贫困镇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作为广州市本级组织的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象。

(三)镇的层面:将温泉、吕田、良口、鳌头、小楼、正果、派潭、梯面8个北部贫困镇作为对口帮扶对象。

三、目标任务

(一)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标:从2010年底开始,用2年左右时间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到2012年底,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

(二)对口帮扶北部贫困镇发展目标: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其中中心学校的教学设施与环境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和功能布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要求。确保到2012年底,实现北部贫困镇的镇容镇貌有一个大的改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从化市的吕田、温泉、鳌头、良口镇和增城市的派潭、正果、小楼镇等7个北部贫困镇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由广州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市辖各有关区及国有企业,采取结对帮扶形式实施“双到”工作;从化、增城市其他镇(街)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由从化、增城市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采取结对帮扶 1

形式实施“双到”工作。

白云、花都、番禺、萝岗、南沙区等有农村的区原则上按照市的统一要求和标准,组织实施区内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也可以根据本区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帮扶对象范围和提高帮扶工作标准。

贫困村帮扶内容包括:坚持解决低收入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帮扶促进贫困村的持续发展。1管理进村。指导贫困村制定和落实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促进贫困村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建设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2发展经济。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及信息服务,引导贫困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集体收入。3建设惠民设施。帮助贫困村推进自然村“五通”(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工程建设,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路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造,改善人居环境。4文化进村。帮助贫困村建设或改造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开展组织电影下乡、免费医疗体检服务下乡等活动。

贫困户的帮扶内容包括: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主要诉求的基础上,实施分类帮扶的措施。1就业帮扶。扶持贫困户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种养技能和就业技能;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创业等信息和机会,帮助解决有关问题。2物质帮扶。加强宣传、协调,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面、及时享受相关政策;通过提供专项生活补助、物资援助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度过生活难关。3保障帮扶。资助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生活养老保险,保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资助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保障住有所居。4教育帮扶。开展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对考上大中专院校、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资助。

(二)实施“一个区帮扶一个镇”的对口帮扶举措。

参照国家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做法,按照“一个区帮扶一个镇”的原则,由海珠、荔湾、黄埔、萝岗、越秀、天河、番禺、花都区等8个区分别对口帮扶温泉、吕田、良口、鳌头、小楼、正果、派潭、梯面镇等8个北部贫困镇,具体为:海珠区-温泉镇,荔湾区-吕田镇,黄埔区-良口镇,萝岗区--鳌头镇,越秀区--小楼镇,天河区-正果镇,番禺区-派潭镇,花都区-梯面镇。对口帮扶的主要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帮扶各镇完善急需建设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居民健身场所等体育设施,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设施,福利院、老年人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设施,肉菜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设施。

市规划局抓紧组织编制各对口帮扶镇镇区概念规划、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修建性详细规划。在重点加强对口帮扶镇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负责加快推进自然村道建设,力争基本元成户籍人口100人以上、规划保留型的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市城乡建设委负责加快推进农村路灯建设,力争农村路灯覆盖率达到70%以上;市水务局负责加快推进自然村通洁净水、农村“二次改水”工作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农民自住危房的改造任务;市农业局、市水务局负责加快推进连片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连片农田和鱼塘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努力打造“名镇”、“名村”。

各有农村的区、县级市要结合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和梯次推进中心镇发展壮大,分别选择1-2个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镇和村,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成为具有广州特色。的“名镇”、“名村”,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一年出成效,两年实现目标”。具体由市城乡建设委会同各有关区(县级市)研究制订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五、进一步扶持山区镇发展的配套政策

从化市吕田、温泉镇,增城市正果、派潭、小楼镇和花都区梯面镇等6个山区镇是我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帮扶对象,在实施对口帮扶和扶贫“双到”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推动山区镇加快发展。从化市鳌头、良口镇继续享受中心镇的政策,按照中心镇的规划要求加快建设。

(一)大力培育“造血”功能。山区镇重点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在符合规划和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也要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此,一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的用地问题,一方面硬性规定每年“戴帽”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给山区镇,另一方面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经营者建设必需的临时性的配套设施,并纳入规范化管理。二是制订实施财政、劳动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到山区镇投资建设道路、水、电、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兴办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其他工商业企业。三是加大对山区镇一村一品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专业合作等措施,推动一村一品迅速向产业化发展。四是加强项目带动、项目开发,有计划地把广州市重要战略性物资储备、大宗商品储备基地从城区向北部山区转移。五是在山区镇开展“农民以承包土地换社保,以宅基地换住房”试点工作,为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创造条件,达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引导农民“进城”的双赢目的。六是整合资源,扩大宣传,提高山区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招商引资氛围。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到2012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扶持山区镇专项资金提高到每镇每年1500万元;二是争取山区镇享受中心镇的扶持政策,在税收返还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三是逐步取消社会事业和项目建设的镇级配套资金负担,具体由市农业局(市委农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梳理、研究后提出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四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抓紧实施基本农田补偿制度;五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山区镇公共交通。

(三)有关民生政策对山区镇实行倾斜。一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开展城乡学校间的对口帮扶,大力培养人才。二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本市职业技能培训券的申领发放要向山区镇倾斜,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自身就业意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扶贫覆盖面,免收贫困家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费。三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资助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减轻缴费负担;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提高村民医疗救助水平。四是提高对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由市本级每户补助2万元提到4万元;积极探索集中建设五保、低困保障房,积极推进农村危破房、泥砖房的适度集中连片改造,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水平。

(四)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捐建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捐建项目可以冠名,实行直接挂钩帮扶,参与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探索组织专业的农村社工以带薪或者志愿者的形式驻村,推动农户之间的生产互助合作。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热情;探索实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的力量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六、加强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市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成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任成员,负责全市市内农村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农业局(市委农办)负责人任主任,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10名左右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综合统筹、指导协调、检查督促、情况收集、整理上报、考核验收等日常工作。各有关区(县级市)要参照市的做法,成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具体承担部门。从化、增城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切实加强领导、沟通、协调、服务,确保农村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落实资金,加强保障。市和各有关区(县级市)要将市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广州市本级财政2011、2012年按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安排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用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挂钩帮扶贫困村“双到”工作(按每条村投入50万元)、加大山区镇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免除山区镇社会事业镇级配套资金、提高山区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以及按照“项目竞争、激励先进”的原则,扶持北部贫困镇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和2012年市本级财政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切块资金的预算安排压缩10%,转移支付给从化、增城市,通过项目安排的形式,专项用于北部贫困镇对口扶贫开发建设。市发展改革委掌握用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统筹资金、市慈善会和“慈善日”募集的慈善资金安排一定比例扶持北部贫困镇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在预算资金和项目安排中加强对北部贫困镇、贫困村给予倾斜。2011年,海珠、荔湾、黄埔、萝岗、越秀、天河、番禺、花都等8个区分别对口帮扶温泉、吕田、良口、鳌头、小楼、正果、派潭、梯面8个北部贫困镇投入的帮扶实物工作量(包括对口帮扶的每条贫困村投入50万元实施扶贫“双到”工作),分别按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确定;以此为基数,2012年投入的帮扶实物工作量,按照被帮扶镇的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同步增长。萝岗、番禺、花都区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做好本区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双到”工作。增城、从化市每年按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不少于1%安排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北部贫困镇建设和每条贫困村投入50万元实施扶贫“双到”工作。白云、南沙区每年按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本区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双到”工作。企业按每条村投入50万元实施扶贫“双到”工作。

第五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全力做好亚运筹备工作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全力做好亚运筹备工作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委员会(意见)

穗委〔2010〕9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全力做好亚运筹备工作的意见

(2010年9月29日)

9月7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更好地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和汪洋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特制定如下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亚运筹备冲刺阶段各项工作。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备工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的关键时刻,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汪洋书记发表重要指示,对亚运筹备工作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汪洋同志对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办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不光是广州的大事,也是国家和全省的大事;办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筹备工作,确保赛会取得圆满成功,努力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联动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特长,真正把全市各方面力量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举全市之力办好赛会。按照省“三会“领导小组要求,加快完善以竞赛为核心、以场馆为单元、以赛区为重点、以专项指挥组和属地党委政府为保障的运行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减少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确保指挥组织坚强有力、迅速到位。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统筹指挥赛事运行和城市服务保障,开闭幕式指挥中心、安保维稳指挥中心、赛事指挥中心、内宾接待指挥中心、外宾和港澳台侨贵宾接待指挥中心、宣传文化和媒体及志愿者服务指挥中心等6大专项指挥中心分工负责、协调合作,15个赛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确保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责任机制落实到位。强化亚组委各部门与各专项指挥组的对接,加强场馆团队与属地政府协调配合,实行属地政府与场馆团队工作力量、资源保障、运行机制统一调度、实时联动,细化场馆运行与城市运行对接环节,确保赛会运行和城市运行保障指挥一体、无缝衔接。加强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运行工作整合,增强团队整体协作能力。加强与省直部门和周边城市的协调沟通,尽力争取各方对亚运期间交通、环境、安保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赛事期间安全有序。

三、进一步深化测试演练,加强磨合抓紧查改。加强统筹协调,抓紧制定赛时指挥、场馆运行、安全保卫、城市运行、重大活动等总体测试演练计划,系统组织专项测试与综合演练。进一步加强对赛事组织、场地器材、设施设备、信息技术和赛事指挥中心的演练,对场馆运行、赛时指挥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进行再磨合、再完善,切实提高场馆运行效率和管理质量。进一步加强亚运安保“扁平化”指挥运行机制及涉亚重大活动、重要场所和重点设施的安保指挥方案和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亚运安全保卫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体制机制,确保没有盲区死角、不出纰漏。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行、食品安全、水电油气供应等城市运行保障工作综合演练,确保赛会期间城市运行保障设施安全有序运行。要争取主动、严谨细致,全面考虑赛会需要,以实战标准组织演练测试,科学分析评估各项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工作方案,为最后组织实施各项措施提供切实依据。

四、进一步加快城市硬件建设,确保进度完善细节。按照符合比赛要求、满足观众需求、便于赛后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推进比赛场馆及城市硬件建设。抓紧制定亚运筹备临战阶段工作总表,倒排工期时间,明确责任单位,由亚组委牵头负责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移交验收工作,市城乡建设委牵头统筹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整改工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工程进度,加快场馆及场馆临时设施验收移交工作,加快亚运专用车道设置及道路升级改造工作进度,加快安保围栏等场馆临时设施建设,确保按时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二是抓查漏补缺,结合人居环境综合考评、市民群众意见、场馆验收移交和测试演练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整改任务书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整改工作,加快落实建设工程、临时设施、电力设施保障人员,10月底前全面完成检查验收、查漏补缺、整改提高工作。三是抓细节提升,下细致功夫查找细节、检测细节、完善细节,特别要抓紧检查场馆设施设备、交通指路标志标牌设置、道路沿途景观与周边建筑和灯光设计的协调等情况,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个环节。

资料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五、进一步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深入动员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召开专题会议,对开展“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引导市民增强主人翁和东道主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文明礼仪,坚决杜绝不文明、不和谐、不友好行为。各企事业单位、街镇、社区、农村、学校要继续积极开展亚运文化活动,为市民群众全面参与亚运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各窗口行业和亚运服务人员,要加强文明举止教育培训,弘扬讲文明、守秩序、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广大赛会志愿者要积极进行赛场文明引导,真诚地进行微笑志愿服务。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都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服务亚运,充分展现文明礼仪之邦的气度和热情友好的东道主风采。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争当服务亚运先锋。

六、进一步抓好重大活动筹办,精心组织强化保障。进一步细化完善开闭幕式运行指挥,加强开闭幕式仪式、珠江巡游、焰火表演等各项活动与开闭幕式运行指挥体系无缝对接,确保开闭幕式方案设计完美转化为精彩的开闭幕式演出仪式。抓紧做好开闭幕式场地及设备设施调试整改工作,全面做好开闭幕式交通组织和安保工作,有针对性地细化和完善开闭幕式仪式、珠江巡游、焰火表演等各项活动交通组织和安全保障具体措施,突出应急反应能力,做到指挥高效、保障有力,确保开闭幕式万无一失。进一步完善开闭幕式设计方案,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开闭幕式演出排练和综合演练,认真细致做好开闭幕式排练场地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完美体现“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理念创意,确保开闭幕式圆满成功。周密组织实施亚运火炬传递活动,抓紧公示火炬手选拔结果,细化完善火炬传递沿线交通组织和安保工作方案,确保亚运火炬传递活动安全、有序、文明、热烈。

各级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主题词:第16届亚运会 意见

资料由牛仔裤品牌收集

下载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