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在基层国税机关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的思考
对在基层国税机关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的思考
黄世永(作者单位:徐州市国税局)
近年来,国税系统大力推进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经费审批、银行帐户管理、其他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审计和政府采购管理等一 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工作逐渐从“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及其他各项税收事业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目前国税系统基层国税部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表现在经费预算笼罩在闭门造车的境地;固定资产管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 象没有彻底改变;政府采购因管理单位与核算单位、使用单位的分离只流于形式,且财务管理大多数发生同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上,监督力度往往达不到设想的目 的;财务审计力度不大,仍然停留在事后的审核中;经费分配使用上仍然存在着不规范、不均衡、不透明现象等等。
要想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笔者结合多年来工作实践和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在基层国税机关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谈一些认识。
一、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和“两个务必”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面向”(面向征管、面向基层、面向多数人)的要求,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借鉴 企业财务核算的经验,在不改变各部门职责的情况下,实行县(市、区)级国税部门的财务扎口管理体制,做到管钱与用钱的分离,核算与开销的分离,消除同级行 政部门之间的横向管理,从预算、收支、核算等方面实施资金运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逐步从过去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发展向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核算转变,确保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透明,努力提高税务经费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不改变基层各单位支出管理权原则。即各单位对上级批复的预算拥有支配、使用、管理的权利。
2、不改变基层各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职责原则。即各单位在编制综合预算、执行综合预算、财务管理和监督、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不变。
3、不改变内部职能部门职责的原则。即内部职能的资产管理、经费的使用、行政事务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内容保持不变,做到各负其责,责权明确。
4、体现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分级核算、下管一级”原则。即本级财务部门由上一级财务管理、下一级财务部门由本级财务部门管理的管理体系,财务核算在上一级财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5、强化预算管理、确保税务经费有效使用原则。集中统一核算要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制度有约束、使用有保障,同时确保经费预算上的合理性、经费分配上的公开性、经费使用上公正性、支出水平的公平性,从而提高税务经费的使用效率。
6、积极稳妥的原则。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对此,要统盘安排,尽可能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的全面一些,做到未雨绸缪。同时要在积极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推行。
三、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取消”:取消各基层国税分局所有的银行帐户,由财务部门在银行设立单一帐户,基层单位被撤销帐户的存款余额全部转入财务部门帐户。取消帐户后,各 基层单位除单位食堂帐户外一律不准在银行或信用社开设其他收支帐户,特殊情况如须开设帐户的,应由单位提出申请,财务审计部门审查批准后,由财务部门统一 开设。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除了没收全部资金外,还应按照有关相应规定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两直达”:一是收入直达。即各基层单位所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直达财务专用帐户,包括本部门收取的各项收入、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下级单位上缴的款项以及 单位取得的各种往来款项。二是支出直达。各基层单位的日常支出直接由报帐员到财务核算中心报销;上缴或下拨的款项由财务部门直接拨付。
“三设立”一是设立中心主任、审批岗(一把手或分管局长负责制)。其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财务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和监督各 岗位会计严格执行《会计法》,严格按照国税系统财务管理办法,及时、规范地做好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工作。二是设立主管会计(审核)岗。其职责是 掌握税务预算的编制和对下预算的批复,具体组织统管会计做好资金结算、财务处理和支出项目、范围的审核。三是设立统管会计(出纳)岗。其职责是负责帮助指 导基层单位报帐员编制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办理会计核算,发放全局人员的工资、津贴等统一支付的款项,并实施会计监督;负责各种票据的使用、发放及核销验 收工作;负责资金结算。
“四集中”:一是集中办理资金结算。基层的资金收支结算业务由各单位报帐员集中到财务部门办理,单位其他人员不得经管财务收支业务。二是集中会计核算。撤 消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不再进行会计核算,由财务部门负责各基层分局的凭证审核、资金核算、登记会计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同时,财务部门定期向基层单 位提供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统一办理财务公开。三是集中发放工资、津贴等。市、县局为每一位干部职工在银行设立工资帐户,按月将个人工资、津贴拨入各工 资帐户。各基层单位应于本月2日前将当月干部职工有关增发、扣款项目,人员变动、晋升职务(级别)、调整工资等变动事项,抄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调整 发放数额。四是集中会计档案管理。取消原先由各基层分局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自行保管的做法,而由财务部门对各基层分局会计档案全部统一保管、编目、立 卷、归档、以便查帐、审核和管理。
“五建制”:一是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各基层分局按照年初上级局下达的经费预算收支指标和项目支出,并由上级局按照预算安排组织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力 度。二是建立审批制度。各基层单位所有支出必须按规定程序签批。对于基建项目、服装制作、票证印制、汽车、计算机等大宗物品采购,一律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进 行公开招标。三是建立会计凭证审核制度。所有会计凭证必须先经财务部门会计审核,才能作帐务处理,通过审核使原始凭证符合“一统两线五有”的要求。“一 统”,即收入必须合理、合法,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款收据;“两线”即严格按收入直达财务部门帐户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五有”,即所 有凭证要有合法票据,有结算清单,有经办人、证明人及单位负责人签字,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有政府采购中心办理有关手续。四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 购、票据领用结报、办公用品管理、现金管理等制度。基层报帐员兼管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政府采购项目在财务部门的牵头下统一采购,基层单位无权实施政府采 购。同时建立各种票据和办公用品的领、发、存的签字制度,做好《台帐和结报手册》登记工作。五建立现代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按照“监督同级,下审一级”的原 则,逐步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业务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内部审计机制,强化对集中统一财务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四、实行集中统一财务核算具有深远的意义
1、有效控制经费支出。实行统一财务核算管理,对各单位各项支出严格审核把关,不必要的经费开支达到了有效控管,同时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和统一招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压缩各项经费支出。
2、规范了财务管理。实行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规范了银行帐户管理,切实推进财务管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
3、强化了会计基础建设。实行统一会计核算,使国税部门健全了会计管理制度,严肃了会计纪律,确保了会计基础材料的真实可靠。
4、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压缩了基层国税部门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重点保证了基层国税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正常开支,有效解决了经费使用上的“上松下紧”的现象,提高了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5、促进了廉政建设。强化和严格财务支出审批和程序,使各项经费收支的合法、合理性得到了有效控管,并从制度上杜绝了收入未按规定及时全额入账、挪用 公款炒股或经商办企业、以及越权审批、“化整为零”报销等违法违纪行为,使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由事后转为事前监督,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提高了监督制约水平,有效地消除了不廉行为的发生。
第二篇:对基层国税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基层国税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永仁县国家税务局
随着预算制度的改革,行政运行经费的紧缩,“三公经费”的削减,基层国税机关后勤管理中的一些矛盾日渐显现,为加强国税机关的后勤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县国税局基层工作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对基层国税机关后勤管理的认识
基层税务机关的后勤管理是指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物质保障为基础、以维护税收职能正常运转为目标,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综合性和复杂性。后勤管理涵盖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基本建设管理、房产及维修管理、水电管理、食堂管理、车辆管理、医疗卫生管理、其他服务管理(接待服务管理、生活服务管理等)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诸多内容,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经常表现为突发、偶然、随机性大,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做起,点多、面广,但又非常具体实在。
二是服务性和稳定性。税务机关后勤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局中心工作的完成、活动的顺利开展、干部队伍的稳定等,而且涉及大量的服务,有形、无形资产的购买和使用等;不仅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制度的、行政的管理手段,对税务机3-
许多新科技、新知识、新观念、新手段已融入到后勤管理的各个领域,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善于学习新的管理知识,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后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从后勤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服务性、稳定性、实效性以及和谐性等特性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加速后勤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后勤工作摊子大、头绪多、业务杂,要实现管理规范、科学有序的工作目标,必须加强后勤人员素质培养,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打造一支“讲政治、守纪律、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律于己”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要注重培养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确保后勤人员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努力做到领导满意、大家满意的良好效果。
(三)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税务机关后勤部门的工作既有管理任务,又有服务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服务是立足之本,管理是成事之基。要以抓重点、抓规范、抓具体工作为工作思路,加强内部管理。对社会治安、车辆安全、综治维稳等工作进行摸底排查,细致分析,增强预见性;对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小额固定资产的-4-
处理、资产划拨与核算等方面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执行,细致管理,切实降低责任风险。具体做到“三个确保”:确保人员在位,随叫随到;确保设备完好,随时能够使用;确保器材、用品正常使用,不影响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创建节约型机关
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必须始终把节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创建节约型机关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用“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来端正后勤部门的服务和管理态度。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物资的购置、使用和管理计划,规范办公用品及设施的配备、采购、领用,切实管好家、理好财,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要严格控制经费预算管理,坚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合理安排各类支出,并提倡旧物利用。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节能、节水、节材,降低办公成本,创建节约型机关。
(五)创建特色后勤文化,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在后勤服务工作中,要切实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服务意识,创建以真情关爱为核心内容的、有税收特色的后勤文化。注重人文关怀,要真心待人、真诚奉献、认真干事、情倾税收、情连工作,着力创建“情感管理”机制,在逢年过节、干部职工生活上有困难时或遭受突然变故需要援助时给予-5-
关怀和帮助。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主动热情地解决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对于一些超越政策规定的要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化解矛盾,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第三篇:加强基层国税机关政务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国税机关政务管理的思考
国税机关政务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项税收职能正常运转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国税机关实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使命,深入推进省局、市局制定的十项改革任务和十项重点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政务工作无小事。税务机关政务管理是税务工作的基石,处于税务工作的中枢位置,对于确保各级机关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协调高速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机关政务管理涉及到上级和下级的关系、部门之间的配合、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只有搞好综合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政令畅通,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国税部门,进一步树立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政务工作是税收中心工作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政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和税收工作息息相关。只有落实好政务管理各项制度,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形成联动机制,发挥全局整体的工作效能,确保圆满地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
二、基层国税机关政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一是概念不明确。有的同志将国税机关行政管理与办公室标准化建设或后勤保障、搞好接待等工
作等同起来,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单纯抓好相关科室的工作。二是责任不明晰。有的认为规范行政管理是一把手的事,与自己无关,或者认为那是办公室抓的事,是后勤摊子上的事,致使各职能科室在行政管理上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重视程度不同。少数干部职工重视税收业务,忽视行政管理,总认为做好税收业务是实,做行政管理是虚的,是上面的事情,而完成任务“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的观念不同程度的存在,使得行政管理措施在落实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不全面、工作运行紊乱等现象。
(二)工作落实上有偏差。一是重意志办事,忽视制度管人。有的同志在接受工作任务之后,沿袭老的工作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很少想到管理制度,总是采取“求快”方法进行处理。二是重平衡协调,忽视系统管理的导向性。如在评先表优、奖惩处罚等方面,往往尽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而忽视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舆论导向。三是奖罚机制重物质,轻精神,重正面激励,轻负面惩处。四是重制度完善,忽视贯彻落实。往往是制度规范完善后,就“制度上墙、装订成册”,而不能在日常工作中长期贯彻落实到位。
(三)管理手段上欠科学。一是人治管理、人情服从仍占一定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其决策快、效率高、约束少的优点,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质差异或不稳定,带来了工作随意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二是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制订出台了许多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不实用、不适用、用不长、用不好。三是精细化管理不深。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管理措施不细、协调配合不当等问题。
(四)管理机制上缺活力。一是激励评价机制不全面。就工作现状上来说,很多人宁可去进行个体户征管或到办税服务厅坐八小时,也不愿意做行政管理工作,主动申请到办公室的人少之又少。目前对内部行政管理其他工作内容上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吸引人不能不说是个缺陷。二是检查监督与考评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管理一些岗位职责界定中权责还不是很明晰,以及执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苦乐不均、甩手掌柜的现象也没有有效避免,相互观望停滞不前或者得过且过的思想也就制约了行政管理难以创新或突破。三是文化引导还没有真正深入。往往偏重的是表层行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忽视深层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文化引导,还没有形成稳定积极的良好作风和氛围。
三、加强国税机关政务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理念科学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是推进国税部门内部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也就是要紧紧把握税收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国税部门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实践。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 的要求,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实施人本管理,统筹规划好税务行政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项目,实现相互支持、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管理工作格局。
(二)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专业化。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素质建设重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才能做好政务管理工作。要注重理论联合实际,既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也要学习税收、经济、法律以及业务岗位知识,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工作本领。二是建立竞争激烈机制。把能干、愿意干的税务干部提升到重要岗位,尊重个人志向、爱好,发挥个人的能力水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激发干部队伍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摄影、健身、演讲等娱乐和教育活动,推动各项文化活动普及化、经常化,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艺术修养,达到国税文化精神与载体的有机统一。
(三)完善制度体系,实现管理规范化。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对政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健全从政务服务到事务管理,从外部协调到内部运转等工作制度,加强制度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实现政务管理制度化,对各项政务管理按照制度办事,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努力建成“有章可循、有
规可依、有错能纠、有违必处”的制度体系。
第四篇:关于基层国税机关关联企业管理的思考(推荐)
关于基层国税机关关联企业管理的思考
李长平
关联企业税收管理对于基层国税机关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课题。关联业务往来,由于企业间关系的特殊性和税收政策的专业性往往成为企业偷逃税款的避风港,可以说关联企业管理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关联企业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是当前基层国税机关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关联企业管理的现状。
以笔者工作的汨罗市局为例,2009年共有270户企业进行关联业务往来申报,申报关联交易额为412114万元,占全部交易额比例为53.32%,2010年共有294企业进行关联业务往来申报,申报关联交易额为 667713万元,占全部交易额比例为 60.76%,通过审核发现各类申报错误600多户次,督促企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940多万元。关联企业数量多,交易额大,所占比重也大,税收管理存在很大难度。
二、关联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底子不清。全面掌握情况是税收管理的基础,而在基层国税机关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及时掌握关联企业的相关情况,摸不清关联企业的底子,更谈不上搞好关联企业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一是业务不精。关联企业管理对基层国税机关来说是个新课题,企业所得税管理专干和税收管理员对关联企业管理的业务不精,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人力不够。由于关联企业管理工作量大,而基层一线的管理人员偏少,年龄偏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人力明显不够;三是管理难度大。由于关联企业数量多,交易额大,企业之间关系特殊,涉及的税收政策又专业又多,管理难度很大。
(二)责任不明。因为关联企业管理是个新课题,基层国税机关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往往导致在关联企业管理中存在责任不明确、互相扯皮的现象,管理专干和税收管理员不知道该干什么,什么是自己必须做好的事情,一旦出现管理上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追责。
(三)监管不严。日常监管是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税收管理的关键所在。基层国税机关由于业务不精和人力有限,往往对关联企业的转让定价、关联交易物流、存货变化情况、申报纳税调整等情况监管不严,难以从源头上堵塞税收漏洞。
(四)申报不实。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关联企业申报业务不熟,对关联企业的相关政策不了解,客观上导致关联申报不实;一方面由于企业老板利用关联企业的关联业务往来转嫁税负,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主观上导致关联申报不实。
三、加强关联企业管理的建议
(一)摸清企业底子,做好“基础”文章
在关联企业税收管理上,首先是及时掌握情况,澄清底子。一是要加强对国税干部的关联企业管理知识培训,使得管理专干和税收管理员熟练掌握关联企业管理的业务知识,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督促企业及时将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的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税务机关;三是通过一年一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关联企业纳税申报掌握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的情况;四是通过日常巡查、涉税审批核查等日常管理活动随时掌握关联企业纳税申报掌握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的情况。
(二)强化管理责任,做好“规范”文章
一是要全面落实责任,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政策法规部门管理专干等都明确了具体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到岗。二是设计专门审核表,对申报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填报数据是否准确等关键要素逐项进行把关。三是制定专门考核办法,将企业的申报质量、相关岗位人员的审核质量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
通过以上措施,力求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独立企业,所有企业从经营管理机制、经营场地、人员使用上要与其相关联的利废企业分开;二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管理,通过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配备专职财务人员,使企业做到按要求设立账簿,完善物流、资金流凭证及其他形式要件;三是规范资金管理,使关联企业之间原则上要全部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减少现金支付关联交易货款,同时关联企业之间要做到不代垫或代收货款。
(三)抓好监督管理,做好“扎实”文章
一是规范关联企业转让定价。关联交易定价往往成为企业间规避税收的主要手段。部分企业经常利用自行开具收购发票的便利抬高货物进价,拉开进销差价,以达到利废企业降低税负少缴税款的目的,为此必须制定关联交易定价规则,对“一对一”回收公司的价格构成作出统一规定,并督促企业将关联交易的定价情况及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二是监控关联交易物流的真实性。为了确保企业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对于部分重点关注企业的关联交易货物,要求税源管理部门进行实物查验;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要重点核查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
三是掌握关联企业的存货变化情况。要及时掌握企业关联交易情况,对关联企业定期进行存货盘底,并对重点监控企业实行财产监盘。
四是把住关联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为了有效防范关联企业逃避纳税,在关联企业日常税收管理中要做到 “四个必核”:企业票种核定核查时必必须对比分析关联企业的相关情况;在进行企业纳税评估时必须评估分析其对应的关联企业的关键指标;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必须要求企业报送关联申报数据和同期申报资料;在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同时检查域内关联企业。
五是强化关联企业税收纳税调整。再生资源行业由于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由回收公司自行填开,部分企业往往利用这一便利虚抬进销价格已达到利废企业多抵扣税金的目的。为此,要定期对关联企业的存货、进销价格和资金往来账户进行审查,发现存货账实不符、进销价格高于市场行情或同类企业同类货物价格或存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督促企业进行自查自纠;拒不自查的,税务机关实施特别纳税调整。
(四)搞好关联申报,做好“落实文章”
为确保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申报的申报率和申报质量,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搞好清理摸底。每年元月份必须要求税源管理单位安排专人对辖区内的关联企业和应当报送同期资料的企业进行清理摸底;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和培训辅导。在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箅清缴培训班上扎实搞好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申报的宣传发动和政策辅导和申报业务培训;三是上门督促辅导。对于关联企业和同期资料申报企业,安排税收管理员上门进行督促和业务辅导;四是层层审核把关。对于关联企业报送的关联申报数据和同期申报资料,实行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政法规科两级把关审核;对重点企业由主管局领导实行审核把关。
(作者系汨罗市局局长)
第五篇:基层国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风险与对策思考
基层国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风险与对策思考 财务工作是国税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关系到税收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个税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国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应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支出控制为重点,把发挥税务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和减少税务管理成本作为理财目标。但目前,在基层国税机关,尤其是县级国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化解。
一、基层国税机关财务管理的风险表现
(一)预算风险。一是预算收入小于实际收入的风险。基层国税机关的经费主要由中央财政拨款、增量经费、基层补助费以及地方财政补助组成。地方财政补助在基层国税机关经费中所占比重不可忽视,有的地方甚至具有主足轻重的地位。但地方财政补助具有明显的不可预见性,随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变动系数很大。二是预算支出小于实际支出的风险。在基层国税机关没有统一的预算编制方案,支出预算项目也不全面如对“个体税收”、“企业所得税”等一些中心工作的奖励,编制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即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增(减)量调整预算法,且普遍存在上年完成数+增长率的模式,支出预算往往缺乏准确性和效率性。
(二)执行风险。主要是支出超出预算的风险。就是基层国税机关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由于缺少严格的报告、审核、审批、责任追究等制度,造成支出管理漏洞,从而支出无法控制,造成经费亏损,形成风险。
(三)管理风险。一是资金风险。一方面由于现金限量、盘点、日清月结等管理不严,形成资金安全风险。一方面,由于没有严格的借款还款制度,形成资金债务风险。二是核算风险。尽管目前基层国税机关已普遍使用国税系统网络财务管理软件2.2版,但只是简单的改变了过去手工记账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实现全面核算和系统分析的作用,如工资模块还不能有效运用。同时,一些核算项目缺乏明确的开支范围和各项目之间的结构制约,如“协税护税”、“维修费”等,有的地方甚至在“会议费”等其他费用中列支招待费。此外,有的地方不按规定计提和扣缴个人所得税,等等,这些都可归为核算上的风险。
(四)执纪风险。主要是可能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的风险。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制度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就有可能发生。表现在基层国税机关财务工作的重点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特别是税务管理成本的分析、审计、监督等不到位,从而出现执纪风险。
二、控制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及思考
(一)全面预算,控制预算风险。
一是健全预算组织管理。基层国税机关应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机关分管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总体预算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负责。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设定和批准本机关及主要部门的预算目标,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分歧,审批预算期内对预算的重大调整。
二是改进预算编制方法。要围绕税收工作中心,根据不同预算项目发生特点和规律分别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注重绩效管理的原则。在公用经费上以保障运转和费用控制来编制,在人员经费上以绩效考核来编制,根据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出发点。常用的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动态预算和零基预算,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来编制预算,使预算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
三是预算编制要留有余地。要根据基层国税机关特点和社会综合信息,进行预算编制,考虑的因素应包括:宏观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地方政府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控制等;微观因素,即基层机关上的收支情况。预算应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留有余地,决不能搞赤字预算。预算应当具有制度的效力和严肃性,不得任意增加或削减预算。但实际情况导致原预算无法正确反映税收管理工作要求时,必须通过严格的审定程序经基层国税机关领导集体决策后方能变更。
1.单项预算费用在一定金额如3000元以上的,由部门拟定预算计划,机关分管负责人审核,提交机关集体研究决定。
2.单项预算费用在一定金额如3000元以下的,由部门拟定预算计划,机关分管负责人审定。
3.追加项目支出或提高支出标准的,由部门拟定追加计划,机关分管负责人审核,提交机关集体研究决定。
四是集中管理收入。在基层国税机关,应集中管理收入,统筹安排资金。要实现各项收入在县级国税机关集中,特别是有些地方税务分局(所)还存在乡镇等地方政府补助,所有这些应统一集中到县级国税机关,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统筹安排。
(二)支出控制,化解执行风险。
一是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对批准的预算,要分级归口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有关制度规定及定额标准,实行指标控制。购置大型固定资产、基建维修等,要事先报主管部门审核,机关分管负责人批准执行。专项安排支出预算;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必须经机关负责人批准执行。各职能科室预算内的开支,要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由财务部门审核后执行。涉及开支计划调整,在预算范围内的由财务部门审批;超预算或计划外开支,要由有关科室提出书面报告,交财务部门审核后,由机关负责人批准执行。二是实行三级审核与三方会审。各项支出报销凭证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由财务部门审核, 机关分管负责人审批。同时实行三方会审制度,即单项支出在一定金额如3000元以上的支出项目,由财务部门审核,监察室复核,机关负责人审批或授权审批。充分发挥两权监督的作用,减少支出管理中的漏洞,确保税务资金的安全、完整及其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凡单项支出超年初预算(或追加预算)的单位(部门),要究其原因,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经济制裁。可以建立经济赔偿责任制,凡支出超支的,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分别按一定比例对超支部分进行赔偿。
(三)规范管理,控制管理风险。
一是规范资金管理。要规范银行账户的设置,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设置银行账户,杜绝不经审批乱设银行账户的现象;要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准确地预计现金的收、支、余,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应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对非重要项目、工作的资金安排上应尽量暂时不付或缓付。要建立现金限额制度,确定各部门现金最高存量,并坚持现金盘点,做到日清月结,确保现金管理的安全。要严格控制借款,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借款,特殊情况下借款必须经机关负责人同意,并要签订还款或扣款计划。
二是规范核算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完善国税系统财务网络管理软件,实行信息共享,重点强化财务分析功能。加强项目核算,牢固树立成本效益意识、节能减排意识,以发挥税务资金最大效益为第一位,一切从实际出发,凡事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针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制定费用开支办法,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入手,把钱用在刀刃上,做到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动。在项目核算上,分项目拟定支出原则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在人员经费项目上,要定员、定额,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的发放标准。在会计核算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进行核算,不得变通执行。对会计核算,要实行二级审核,既会计人员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的正确性,会计科目的适用性、金额的正确性等,财务部门负责人重点审核会计核
算是否全面、准确,特别是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四)强化监督,控制执纪风险。
一是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财务培训是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控制执纪风险的重要保障。对基层国税机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就是要培养财务人员对职位的适应性。要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真正明确自己的职务行为,熟练掌握专业工作技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在培训上,不仅要培训财会专业技能,还要加强会计理论素养的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要培训财务人员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还要教育财务人员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仅要培训财务人员团队精神,还要培养财务人员主人翁意识和富有激情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二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综合管理、项目操作、审核监督、合同执行等岗位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做好政府采购信息、方式、合同、检查等管理工作;要准确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将采购预算落实到每一个项目。要严格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权限,依法集中采购。
三是认真开展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执纪风险关键环节。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财务清理和检查、财务日常稽核等。要树立税务管理成本理念,通过财务监督,有效地考核财务管理的成果,揭露矛盾,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资金运动规律、支出变化结构、增支或节支的原因。坚持公开财务经费管理情况,实行民主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