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3: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稿)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稿)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讲稿)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

大家对温州经济发展要走产业升级道路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

任何一个地区要发展区域经济必须依托自身的优势,那么温州的优势在哪里呢?地理优势?矿产资源优势?人才优势? “温州模式”优势?地理、矿产没有优势;《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温州“人才技术相当缺乏,机制体制先发性优势不再明显”。不但如此,而且“土地制约刚性很强”。

但是,我们拥有一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制鞋、服装、低压电器、工业阀门、汽摩配、人造革、制笔、锁具、眼镜、打火机、印刷等等。温州要依托现有的优势发展制造业并走向产业升级。

任何一个区域要发展制造业,都必须要在以下两种比较优势中,最起码要拥有某一种优势:一是技术优势,二是成本优势。温州目前的现状优势是成本性质,也就是以低成本优势而存在的制造业。而低成本优势主要是由二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一个是因为劳动力比较便宜而成本低,二是产业集群、社会化配套生产而成本低。劳动力比较便宜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的收人提高,这种优势会逐步减弱。但是区域集群经济形成了企业的群体规模,这种优势最终体现为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所以,保持产业集群、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更为重要。国家发改委2007年公布了《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是国家首次出台专门政策促进集群发展,表明了中央对于产业集群的认识。

以温州柳市地区低压电器生产基地为例说明产业集群的优势,2007年统计柳市地区有4200余家低压电器成品或零配件生产厂。有小型家庭作坊式的,也有大型的集团公司,有专业出口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内销为主的大型集团企业,但无论哪种企业都具备了以下同样的特点:

1、社会化大生产。几乎所有生产成品的企业,其产品的大部分零件来自外协,而外协零件生产厂并不是供应给一家企业的,而是整个生产基地共享,这样就可使每种零件因专业化生产而降低成本。

2、相互购买,配套销售或出口。由于低压电器系列品种繁多,一家企业很难同时生产所有系列的产品,而采购商往往需要配套产品及齐全的规格,这就形成了企业相互购买产品,相互配套销售或出口的情况。也就是企业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

3、产品开发速度快、成本低。产品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大大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缩短开发时间,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各个零部件生产企业愿意承担其各自的开发成本。

4、产业集群区域内有利于招募专业技能工人。

5、在产业集群区域内有利于节省生产资金。成品生产企业和外协零部件生产企业同在一个区域,相互知根知底,不必用现款购买所需的零部件,可以欠账。

所有的产业集群都有或者类似于上述的特点。温州如此、中国如此、全世界也如此,只不过硅谷是IT行业产业集群,米兰是纺织机械产业集群,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产业集群地有199个,包括纺织品、制鞋、家具、机械等等。例如,意大利瓷砖产品的80%,产于伊米莉亚-罗马涅(萨索洛市和斐瑞拿市)地区,产量占全球总数的30%,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60%。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是由这些企业集群支撑的。一个产业集群类似于一个生态环境,集群越大、越高度集中,它的产业链就越完善,就越有区域优势。而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是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外加工工序的企业或个体加工户,例如模具、金属切割、拉伸、热处理、电镀、喷漆等等。这些企业数量多,但都不大,而且不可能做大。但这些企业都是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都是产业集群优势的创造者。例如日本丰田汽车的零部件外协率很早就高达70%。在日本,中小企业数量占 1

日本总企业数的99%,提供了77%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5%,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温州全市现有工业单位14万家,大型企业16家,中型企业500多家,其余都是小企业,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9%。

温州市政府应该关注这些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型企业、个体加工户,关注它们就是关注产业链的完整,关注它们就是关注产业优势。

温州市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1、用地方面。虽然土地制约是所有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但“沿海产业带”建设,使我们看到突破土地瓶颈的希望,但这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零部件生产企业、个体加工户还是很难达到土地申请的条件,政府如果意识到它们对产业链的重要性,可以政府建设标准化厂房分割后租赁给它们。它们需求是几百平方、半亩地。

2、小额企业贷款,特别是用于设备更新的贷款支持。产业升级其中一个方面是产品质量提升,而产品质量的提升很大方面是零部件或生产工艺的提升,小型企业、个体加工户的质量提升很大程度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政府对设备更新的贷款支持,会有利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现在温州地下钱庄生意这么好,月息高达6分,反过来说明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好。

3、要减轻企业污染治理的开支,污染当然要治理,但政府要关注治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政府可以考虑改变“谁污染谁治理”的方式,因为许多中小企业、个体加工户自身没有能力来治理污染,政府可以探索“集中由第三方治理,并由第三方向政府负责治理有效性”的道路。温州仰义、巨溪的制革厂因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问题,2008年政府关闭了它们200多家,关闭是关闭了,产业链也断了,温州的鞋厂要去广东福建买皮革,价格、运费都高了,又不能欠账,生产成本就上升了,温州制鞋的区域优势就下降了。(种草的活不下去了,养牛的就麻烦了。韩国环保要求这么严格,照样发展制革业,所以政府要设法减低污染治理的的费用,而不是关了它们)。

4、保护中小企业、个体加工户的合法权益。政府偏重于支持大企业,而大企业也容易建立一些人脉关系,找政府办事情相对也容易一些,而小企业、个体加工户就难了。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政策,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不受侵犯,包括教育我们的干部。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对于保持集群的产业链完整,保持区域产业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当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但大企业如果不依托产业链支撑,所有工序自己做,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其成本优势就会下降,并且这样的企业也容易搬迁。保持产业链完整也可以让大企业留在温州。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温州灯具产业迁移至广东中山,现在已经在那形成产业集群,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不会回来了。

我们当然要支持企业要从OEM升级到ODM,再升级到OBM(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到中国品牌),但产业升级要时间,政府不能逼它,环保问题、劳动合同法执行问题、节能减排问题。逼得太急了就倒闭了,倒闭了还谈什么升级。这两年许多企业家抽出资金去搞房地产、抄股,反过来说明制造业环境在恶化、在萎缩,而房地产、股票是不创造财富的,制造业才是创造财富。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情况又非常严峻,2008年增长一直呈现回落趋势,当月增长速度从最高的3月份14.9%回落到12月份的-11.1%,跌幅达26个百分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更要多给予中小企业一些阳光,以保持产业链优势,这是温州社会繁荣的基础,这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数。

民革 温州检验检疫支部余金钧

参考资料:

1、意大利的产业集群状况及启示(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赴希腊、意大利考察团)

2、《日本创新离不开小企业》<<环球时报>>

3、《日本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与启示》<<中国中小企业 >>

4、《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东南大学 施卫东)

5、国家发改委2007年《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7、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8、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

行规定》

9、温州经贸委《温州工业概况》

10、温州发改委《温州市2008年1-12月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11、温州海关《2008年1-12月份温州地区贸易统计数据汇总》

第二篇: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

学习用,尊重作者著作权

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

王缉慈 1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 100871)

摘要:地方产业集群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应对全球化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关于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面对国内读者,本文旨在四个方面对我国集群研究提出建议(1)研究集群理论的来龙去脉;(2)发达国家关于集群理论的讨论;(3)了解国际会议的研究议题;(4)分析我国研究集群的做法。根据作者的理解,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上对集群研究的反思的一些相关文献。

关键词:地方产业集群 全球价值链建议 多学科分工合作

大量经验表明,地方产业集群1(local industrial clusters)或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s of enterprises)(以下简称集群)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中,一国欲获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中,企业需要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通过伙伴关系的建立,促进信息流动和创造性思维的传递,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由客商、供应商、竞争者,以及诸如大学、专业学校、顾问团、政府等支持性机构所构成的集群会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集群这一主题在国际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对集群(cluster)战略的关注也是世界性的。公共政策领域最新的关注表明,营造地方产业集群是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都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了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其核心是通过区域治理,使增强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利用国际资源相结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力图推动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在第三世界地方公共政策中的实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国际上集群研究一直在进行跟踪,1999年仇保兴《小企业集群》著作的出版[1],2001年我们撰写的《创新的空间》一书问世[2],以及2002年底中国软科学协会“产业集群(簇群)与区域创新发展”宁波会议,都对我国的集群研究起到了促进繁荣的作用。据初步估计,参与集群研究的以及对集群研究有极大兴趣的研究者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他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基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基金等纵向课题以及地方横向课题的支持下,集群研究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据初步了解,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大学已经完成、正在写作和即将开题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至少有七部之多,涉及到的学科有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

根据最近我所读到的国内外集群著作和论文,我产生一些看法,对集群研究的深入进行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集群理论的来龙去脉

国际上产业集群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各个地区借鉴,因此认真学习和跟踪国际上产业集群理论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是这样,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就会脱离国际研究的轨道。因此我建议,我国研究集群的学者要尽可能多地认真读原著和文献。国际上有关集群理论的文献十分丰富,包括学术论文和政府文献,涵盖意大利的(新)产业区理论、波特的集群理论、地方创新系统理论、学习型区域理论以及案例研究等,在我国,大部分集群研1 “集群”(cluster)一词最初见于波特著作《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英文版。这一词汇在汉语翻译时有分歧。王缉慈在2001年《创新的空间》一书的副标题中用“企业集群”,王缉慈在近年的论文中,又一直用“产业集群”,之所以认作“产业集群”,因其有特定产业内涵,又是跨产业部门的一群商务企业和非商业组织;之所以认作“企业集群”,因其有企业群集特征。随着波特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的出版,台湾关于“产业集群”的称谓迅速在大陆传播,为适应大部分研究者的目前习惯,现将集群概念改为“产业集群”。

究者都是以学习波特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3]作为出发点,但是波特的理论有一些缺点,目前国际上有很多新的讨论,需要全面了解和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事集群研究,后来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很重要的,因此需要了解国内已有的研究的观点和问题,填补理论空白,切忌“拍脑袋”式,或重复别人的工作。从具体的一篇学位论文或刊物文章来说,没有必要把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进行大篇幅的重复,而是作摘要的引用,并著名出处,以便自己或他人进一步地研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把文献篇目和页码记下来,进行文献回顾,把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搞清楚,研究理论的来龙去脉,从而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分析,探索新问题和新方法。

二、了解发达国家关于集群理论的讨论

当代集群理论主要关注区域竞争力、在区域层面的创新过程中的产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以及创新的起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把对集群问题的分析从经济方面转到社会方面。大部分研究者以发达的集聚区域的成功经验作为其它区域发展政策的借鉴,解释这些区域的形成,并在区域发展理论和政策上作贡献。对“集群”这一个在80年代中期萌芽、90年代初期建立的理论进行反思的讨论是多方面的,以下仅概括其中的四个方面:

1、对波特集群理论的讨论

 竞争力概念应用过于宽泛:“企业-产业-区域-国家”

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波特将集群嵌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动态竞争理论中去,这一竞争理论包含了成本战略、差异战略、静态的效率以及动态的升级和创新;同时也承认了世界是全球要素和产品市场组成的。从本质上看,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也刺激集群本身的竞争力。他认为这些过程部分地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所以集群理论将网络理论与竞争联系起来[4]。他甚至进一步指出:“集群提供了一种新理论方法去探讨网络、社会资本和市民参与影响竞争的机制[5](227页)。”在波特的著作中,有各种范围的“竞争力(competitiveness)”概念:企业、产业、本地企业集群或区域,以及国家。在波特看来,企业竞争就是集群竞争,就是国家竞争[6]。

 竞争力概念在企业、国家和区域间的类推

一些学者在批评波特理论时认为,由于波特交错使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和“生产力(productivity)”,使得问题复杂化了。实际上,国家间和区域间的竞争方式与企业间竞争方式是不同的,这种在企业、国家和区域间的类推是错误的[7]。

但是,波特的竞争方法和竞争战略,在企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并没有成为普遍的共识。很多学者批评波特提出的关于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专一化这三种竞争战略2过于一般化,相互交叉重叠并难以测度,而不象波特所说的那样简单而有普遍的适用性。巴克雷、帕斯和普热斯科特1988年曾经指出,竞争力这个概念相当复杂,并随着它应用的经济规模尺度不同而不同[8]。还有些经济学家以非常怀疑的目光来看待“竞争力”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当这概念用在企业层面上还有些意义,但是将它提高到经济集聚的层面时就很成问题了[9][10][11]。

 把竞争力简化为生产力

1990年波特提出,“国家竞争力这个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国家经济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是靠竞争力,而是靠生产率(生产力),生产率又是每单位劳动与资金的产出价值,并由产品的质量、特性和生产效率来决定。”[12](第6页)他又明确说明,“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13](第6页)。关于竞争力和生产力的概念时频繁交错使用的,例如“当产业的生产率提升导致国家生产率提高时,该国的出口成长就等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如果这类生产因为缺乏国际竞争力,导2 在这一理论中集群的作用是,通过“竞争钻石”中要素间的互动,三种战略都可以得到提高。

致出口下降,则是该国的警讯”[14](第8页)。最近他将区域竞争力等同于区域生产力[15]。

生产力是区域和本地经济绩效的关键性指标,测度和决定区域生产力是经济调查中重要的课题。如果将竞争力与生产力等同起来,会引起混淆,以为区域的生产力水平高,就是更富有竞争力,或区域竞争力强,就是生产力水平高。将区域竞争力简化为生产力的观点掩盖了竞争力复杂的本质。

 集群理论的过于简单化和一般化

波特的理论试图用来解释所有集群,但各类集群的起源、结构、组织动力和发展轨迹等都大不相同,试图用高度一般化的特性去涵盖所有可能的事情。他还将大相径庭的两个观点——聚集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整合到了一个集群模式中,这两个理论有互为补充的一面,但是也有相抵触的一面。结果,对于不同的分析者来说,不得不各自选择不同的要素去适合不同类型的集群,用不同的方式来对集群和集聚进行经验性观察。

 集群概念的抽象和孤立性

波特的集群理论的根本性的局限是它从其他经济现象中抽象出了集群,集群往往以孤离的、自我封闭的实体出现[16]。集群理论似乎将集群看作是经济体系中的孤岛,忽视了在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中其它形式的发展和增长。换句话说就它没能整体考虑区域系统之间的动态、集群内特有的企业演进轨迹和互相依赖性,以及集群

3外企业的演进轨迹和互相依赖性。尽管波特提及过集群可能衰弱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详细地论述。实际上集群往往是在产业和创新的动态中不断演进的。

2、集聚的负效应和对老工业区的研究

尽管大部分理论研究集中于产业集群对竞争力产生的正效应,但是正如西欧的很多钢铁、煤炭、造船、纺织等老工业区那样,地理靠近的集群可能变成孤立的、内向的系统。因此,集聚也可能正是造成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降低的原因。近十年来很少有理论研究集中在这样的老工业区。最近,对北美、东欧和西欧的老工业区的经验研究 开始增多,但是对亚洲老工业区的研究不多。随着产业活动从北美和欧洲转向亚洲,问题也随之转移到亚洲。因此需要加强对老工业区的研究,也就是研究老工业区的衰退和区域经济的演进,其中“锁定”(lock-in)概念和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是重要的概念。

关于地方化的产业集群失去活力的效应称为锁定效应,格拉伯赫[17]把它分为

 功能性锁定(functional lock-ins): 锁定到本地企业间的关系

 认知锁定(cognitive lock-ins):认为将会有周期性低迷的长期倾向

 政治锁定(political lock-ins):保留原有传统产业结构的很强的制度组织,影响到本地的内生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路径依赖和这三种锁定之一种或三种同时存在,将阻碍产业结构重组。

环境的变化比产业变化要慢得多,当内部的产业结构已经消失的时候,僵化的环境可能还会存在。

3、发达国家“知识创造的集群理论”强调全球性知识流通渠道的重要性

分别来自德国、瑞典和丹麦的经济地理学教授贝谢尔特(Harald Bathelt)、马尔伯格(Harald Bathelt)、马斯科尔(Peter Maskell)合作发表文章,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研究了集群,他们认为,过去大量文献过分片面地强调了本地互动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无论是隐含经验类知识还是编码化知识的交流,都是既可以在地方上,也可以在全球远距离进行的。一方面,学习过程的出现可以根植于本地的行为主体中,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那个社区里,而社区里有“自播”(local buzz)的氛围;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与该环境之外的知识供应者建立交流的渠道而获得知识,这种渠道并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需要进行专门的投入才能建立起来的。因此,知识的创造不仅需要本地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知识交流,而且需要建立全球的交流渠道(global pipeline)。他们批驳了“隐含经验类知识=本地”-“编码化知识=全球”模式[18]。3 Pouder and St John(1996)在整个产业发展背景对比下,勾勒出了集群形成、增长和衰弱理论。Pouder, R.and

梅拉特(Maillat)也提到,在一个地方环境中的行为主体应该和外界信息资源建立系统的联系,以保证

[19]外部的重要的市场和新技术信息流如该环境内,否则,该环境会有淤塞的危险。布热斯那翰(Bresnahan)、加姆巴德拉(Gambardella)和萨克森妮(Saxenian)关于世界很多地方的集群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建立一个新集群背后的理由和支持一个已有集群的增长是不同的。在他们对信息和通讯技术集群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外部效应、集聚因素和结网协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显著的企业家活动、它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它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于这些集群的产生是决定性的。在集群发展的最初阶段,企业家努力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进入集群外部市场的能力。而且,这些集群能够从区域外部吸引专业化的技能。因此,集群关系的开放性和积极寻找大型外部市场是了解成功的集群产生的关键[20]。之所以要强调非本地联系,是因为太靠近的、太排外的、太僵化的本地联系是危险的。这种社会关系将对单个企业或集群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威胁。建立和保持外部联系需要大量的努力和充分的时间,因此需要特殊的投入。

虽然外部联系能支持区域增长过程,但是当外部渠道太强的时候,也可能威胁集群的长期存在。强的外部联系可能控制本地区的环境。因此,本地交流少,结果本地自播就销声匿迹,企业留在本地的理由就不存在了。这种“空洞集群(hollow clusters)”的危险是现实的,企业转移到另外的地方,集群就不能生存了[21]。

4、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建议强调本地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向上攀登

从技术发展的观点来看,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一些地方是创造新技术的源泉,另一些地方则是应用其它地方创造的技术。在技术的创造和吸收方面,制度和政策的作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发展中国家关键是如何发展本地产业集群,并在全球价值链上创新和学习,不断向上攀登[22]。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或遍及全球的片断化价值链(fragmented value chain)、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是指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连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到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生产者和生产活动的组织及其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23]。

全球价值链的组织中,跨国公司的特别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国家创新的体制在技术变化和产品创新日趋频繁、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逐渐表现出不足,技术创新的国际网络变得日益重要。一些地方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应对技术和产品创新日趋频繁、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挑战,往往是因为它们参与生产者主导或客户主导的跨国生产和流通活动,与国际大公司联系,构筑起有能力创新和适应残酷竞争的网络组织。加入全球生产体系,依靠特定商品的出口竞争力赢得地区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地方企业技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只是企业个体的行为,而通常是在本地企业集体所构成的创新网络环境中,通过它们所建立的跨国生产联系而得到实现的。特定产业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加强产业的本地化联系,获得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帮助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的陷阱中走出来,进入以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等“高级优势”为基础的高端竞争轨道。

三、了解国际会议的研究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柔性生产系统的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扩散,以及世界贸易自由化,深刻地改变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方式。全球化改变了大企业的组织方式,价值链进行垂直分离,部分分散在发达国家里,另一部分布局到发展中国家中去。全球化也改变着中小企业互动、与市场联系,以及与较大企业或机构联系的方式,同时改变着它们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人们认识到世界经济中典型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企业的地理集聚或产业集群直接与国家竞争优势有关。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

根据互联网搜索到的信息,2003年9月,在意大利和荷兰各有一个最新的关于集群研究的国际会议,分别由

4,5意大利摩德那大学和联合国大学召开,综合上述两个会议的议题,可以看出,未来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集

群的绩效和竞争潜力,这对于整个经济区域来说是关键性的。

(1)集群的国际专业化和变化格局;在全球经济中集群的形成、动态和竞争优势。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和高速的交通通讯时代,区位还重要吗?当大型全球化企业在世界各地生产各种产品的时候,产业区和中小企业起什么作用?地方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什么因素决定地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这些国际竞争优势如何增强?

(2)集群的转化及其倾向。需要就各个集群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进行个案研究,例如地方系统的结构,等

级(科层)的结构,还是企业之间有劳动分工的分散化的结构,合作行为还是竞争行为,如何进行跨越产业、跨越机构和国际价值链的联系,如何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工艺,提高质量,应用新技术?

(3)集群内的企业的新结构和战略。集群内部的网络、生产格局和专业化如何变化?集群内的企业如何变

化?中小企业如何改变其生产战略和组织结构?如何变化其营销战略?无形资产是否更加重要?集群内的全球和跨国企业对于地方生产系统的变化起什么作用?

(4)在集群发展历史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新的融资方式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5)发展集群的政策措施。包括其中的教育、信息和技术支持、专业化培训和服务如何应对全球化?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这些政策是否相同?

四、分析我国研究集群的做法

我国对集群的研究与国际上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深度还远远不够,集群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参与。

(1)集群研究内容。吸收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把在全球化价值链中创新和学习作为研究的重点。现阶段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 集群的概念和发展机制

 我国发展地方集群的意义

 我国地方集群产生的条件(包括各省市不同的制度文化因素等影响)

 我国地方集群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

 全球价值链及其与地方集群的关系

 集群的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过程

 我国地方集群的治理结构

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地方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 我国地方集群统计和实例分析方法

 国内外集群的地理分布

 我国地方集群战略和政策

 我国地方集群的实例研究

 集群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2)实例分析。我认为对于每一个实例,要真正解释集群的现象,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 这个集群的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国有、民营、外资)、企业规模结构(企业的职工人数、年生产能力或产量)等,以及相关机构(贸易组织、企业商会、同业公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构等)。

 对集群内行为主体(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集群内外行为主体之间联系的分析。如何反映集群的企业之间的联系。

4 这个集群有没有协会等中介组织(这是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有没有组织的活动(例如展览会、各种论坛)以及非正式的交流?

 地方政府对如此多的相关企业有没有进行过共同商讨未来战略或市场开拓、解决共性技术的活动?

 本地是否有与特色产业技术的专业学校?如何发展职业培训?

 有没有相关的公共网站?政府有没有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服务?

 本地劳动分工的现状如何?有没有与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化的市场营销企业、工业设计企业、运输企业、软件企业等?

 国际上该产业(或集群)的发展概况,主要竞争对手?

 最好举出国外企业、本地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技术合作-在技术转移或技术溢出方面的实例。 在分析集群力量的基础上提出集群战略。

(3)集群研究的区域和产业。过去研究较多的80年代以来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之外,还需结合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的发展、纺织服装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部门的发展、传统重化工业和机械工业区的改造等现实问题,进行产业集群的研究。可以拓宽集群研究的产业部门。集群研究不但局限在制造业、重化工业,甚至采掘业等工业部门,而且可以拓展到农业、建筑业、运输业、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尤其是所谓“创意型产业(creative industry)”的集群形态、发展趋势和对策,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集群研究的重点之一,它在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也十分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4)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对于欠发达地区,除工业以外,可以应用集群理论,结合农业、旅游、会展等产业的发展,进行发展集群的探讨。在这类研究中,布热斯那翰、加姆巴德拉和萨克森妮关于建立一个新集群的研究[24]很有参考价值。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外部效应、集聚因素和结网协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显著的企业家活动、它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它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于这些集群的产生是决定性的。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企业家问题、企业进入集群外部市场的能力、对区域外部技术的吸引力、教育和培训等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5)多学科分工和合作。我国目前参与集群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因此多学科分工和合作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建议不同学科的学者加强交流,通过互联网和学术讨论会,加强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联合申请国家重点课题,或国际研究基金,对集群研究深入发展都是很好的途径。我国的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的开通(),无疑会大大促进这一进程。

(6)公共政策研究。我国集群研究的重点应尽早地转入公共政策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国家或地区关于集群发展的政策的出台,更好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篇:车船零部件产业集群思考建议

产业集群已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要形式,有人甚至说,零部件产业集聚决定汽车集团的发展。我省奇瑞、江淮两汽车公司也十分重视集群发展配套企业。近年芜湖、合肥围绕奇瑞、江淮配套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目前,集聚合肥、芜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分别在100家、400家左右,两地都在“xxx”规划中提出规划期要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到300亿元。我市现有规模以上车船零部件企业50余户,主要集中在**开发区、枞阳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桐城、岳西等地。XX年即有8户企业进入全市工业50强。环新集团、船用柴油机公司、板簧集团、迅讯蓄电池公司、金光凸轮轴公司、金科机器公司、**车桥厂等在各自行业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环新集团内企业生产的活塞环、缸套、活塞汽门座圈等主要为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配套;板簧公司、迅启蓄电池公司等相当一批企业产品则为江淮汽车配套。相比较芜湖、合肥两地,我市发展零部件产业集群不具有就近配套优势,此外,合肥、芜湖还拥有更多的科教资源,以及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因此,我市在产业发展上要避免为合肥、芜湖边缘化,必须加强产业研究和规划,发掘相对优势,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

1、把握省内汽车企业整合的机遇,积极参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组。

国务院新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奇瑞进行区域性重组,奇瑞、江淮整合的呼声很高。江淮汽车公司董事长左延安认为整合可从制造资源、配套资源合作开始。整车企业在产品平台、发动机、零部件采购方面发展合作也是当前国际汽车工业合作的新潮流。奇瑞、江淮很可能先从零部件采购平台开始合作。对此,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早作谋划,以应对由此带来的零部件配套企业重组局面。从产业集聚上看,我市枞阳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距奇瑞、江淮总装线都在百公里左右,是零部件企业比较理想的集聚地。政府应重视这一工业园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全市资源的汇聚。借此扩大我市汽车零部件在省内配套的份额,尤其是扩大奇瑞汽车的配套品种。

2、把握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发展电动车配套产业。

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安达尔电动车发展,零部件配套应紧紧跟上。一是围绕安达尔电动车配套,在望江县周边发展电动车零部件产业集聚。二是大力支持迅启蓄电池公司的发展,以蓄电池为重点,发展电动车关键零部件,延伸电动车产业链。

3、强化园区功能平台建设,创造集聚引力。

相关工业园以特定目标客户或产品集聚,建设相对应的功能平台,如枞阳突出省内汽车厂配套为重点,市开发区发挥环新集团、船用柴油机公司龙头作用,以内燃机配套为重点,建设与之配套的销售、物流、技术开发、信息等功能平台,为园区企业服务,增强园区企业竞争力。

4、加强产业研究和规划,围绕发展战略开展产业指导和服务。

一是加强行业联系,积极参加省内汽车产业联盟的酝酿及成熟后的组建工作,争取相应位置。二是多层面建立与汽车生产集团联系和沟通的渠道、平台,从整体上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主机厂的战略联盟关系。三是搭建相关平台,促进技术开发。利用**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的机遇,争取项目,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利用国外中小零部件企业陷身经济危机的时机,引进技术和人才;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细化项目,将市政府与合工大等院校合作协议落实到企业,完善市校合作机制。四是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在担保上,财政贴息上向零部件重点企业倾斜。针对产业集群特点,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针对主板和创业板,分别精选企业和项目,推进有条件的车船零部件企业上市融资。

第四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

第五篇: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截止2011年上半年,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2300余户,提供的就业占42%,上缴的税收占46%。应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产经营形势仍然严峻。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要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做到放水养鱼,持续发展。

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行业贡献大的中小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二、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要遵循市场规律,抓住时机,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扩大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要推动中小企业联合、兼并,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把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奋斗目标。

三、突出地域特色,促进镁质材料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大石桥市拥有镁质材料企业570多家,其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镁制品行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主导产业,没有特色是我市众多中小型镁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以绿色耐材产品为导向,大力发展更长寿、更节能、无污染、功能化的新型绿色耐材。对于推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实行社会化的产权和管理制度,摒弃“小而全”和自我封闭的观念,甘当配角,依附大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从而带动整个镁质材料行业的全面提升。

四、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要落实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加强信用担保和信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培训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利用政府享有的信息平台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利用政府部门的人才储备优势,为企业发展出力献策,提供人力支撑;利用政府的资源配置优势,合理整合土地、资金、设备资源,为企业优化配置各个生产要素;利用公共财政强大的政府采购功能,把中小企业优先作为政府采购对象,让利于民;利用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资源,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化解企业债权债务纠纷,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大石桥市个私协会张家旺

下载(讲稿)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稿)关于扶持温州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几点建议[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州产业集群的状况分析及升级(5篇)

    温州产业集群的状况分析及升级 摘要 温州的集群经济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是温州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区域竞争优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创新路径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创新路径摘要:创新型产业集群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集群,此外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

    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建议

    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建议 一、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的现状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石材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力拉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

    构建安康循环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构建安康循环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作者:查林 一、安康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安康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大任务,安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经济效益......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大全)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2012-07-09 07:08: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 有0人参与 00 依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第......

    关于扶持建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会的建议

    关于扶持建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会的建议 姜言礼 目前,由美国金融风暴引起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冲击,我省的中小企业也普遍感觉到经营压力增加,不少企业出现困......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舟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舟 沈青 杜旋 2008年06月03日17:57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改革开放30年全国诞生了3500多万家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所创造的财富......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建议徐益波当前,服务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层次智力人员、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和高开放度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