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科技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初探
高科技企业员工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初探
高科技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其经营内容的企业群体,也可以说是由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风险投资和人力资本三要素结合而生成的新型企业类型。高科技企业的员工群体因为其知识层次高、学术功底厚、思维开放性强而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员工的管理也普遍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社团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如果能针对其员工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企业的的整体经营水平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激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要存在着一定的人群,也就有激励在或强或弱地起作用。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按时计酬的员工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住饭碗,若有充分激励,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所以,只有通过激励激发人的潜能,才能大大提高人的行为绩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励是为了激发人的需要和动机,使之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人类的行为过程存在如下模式:激励——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激励与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相关,其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动机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刺激人的心理和生理,使之产生需要,进而形成动机,产生指向目标的行为。
激励被引入管理学当中,则赋予它新的含义。管理学中一般认为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着加强、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管理中的激励不仅要研究某种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同时要研究如何促使被管理的对象产生某种特定的动机,如何引导他尽其最大努力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奋斗。激励被视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目的就在于结合人力,运用技术,达到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舒畅,从而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每一个员工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希望个人的素质、业务、体能等各个方面超出一般水平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充分运用这些特性对员工进行目标激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励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明确的激励目标与合理的激励方式相统一,才能达
到预期的激励效果。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这是由管理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其的激励必然要求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了解员工的需求是什么(什么对员工是重要的);用它去交换什么(把满足员工的需求与激励目标的确立相联系);企业所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激励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使员工的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激励方式的选择)。遵循这条思路,高科技企业员工管理中的激励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目标激励。所谓目标激励是指管理者设定具体目标,从而使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受到引导和调动的手段。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的行动具有目标性。一种目标一旦确立,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V·H·Vroom)的期望理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于激发一个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日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该公式可以说明,如果被管理者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该目标的激发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期望的概率低或目标价值太小,则目标的激发力量也小。在管理活动中,善于运用目标激励,对企业员工设立远大的目标,对于激发员工群体积极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去非常重要。
理想激励。理想激励是通过教育和影响等方式,使被激励者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自觉努力和不懈奋斗。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对安全感的需求、对归属感的需求、对尊重的需求、对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而人在这五种需求上,并不是严格递增的,往往会超越层次的局限,即在较低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产生对较高层次的需求。人们都有成功的需要,希望不断取得事业的进步,而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规划的目标。每一个高科技企业在其运转过程之中肯定有其自身的目标,而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全面把握,形成自身的发展思路和核心价值观,从而使员工和企业一起树立远大的理想。
榜样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榜样激励,是指人们从榜样中吸取精神力量,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示范,使人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达到激
励效果。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学习旗帜和样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能够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一个组织的有序运转和良好运行,离不开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高科技企业管理也不例外。管理者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向其员工灌输先进的思想意识和卓越的行为理念,从而对其起到正面的激励效果。榜样激励由来已久,它也可以说是一种最朴素的激励方式,但其效果相当明显。在应用榜样激励时,要严防激励过度。这是因为,按照经济学的效用递减规律,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再通过提高收入来激励就非常困难,此时员工就会更多考虑维持现状、规避自身风险等问题;或者对员工激励过多,荣誉的光环太甚,容易被冲昏头脑,造成决策失误。而有的员工为了避免高位决策失误给自身带来的风险而又丧失开拓进取的动力,满足于现状,丧失了许多企业发展的机会。由此可见,激励过度同样会削弱激励机制的最终效果。
成就激励。成就作为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是许多动机和行为的基础。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已经满足的需要只能提供满意感。需要本身并不能激励员工,对满足需要的期望才真正具有激励作用。成就激励也是如此。对工作成果的个人贡献体验和优势体验的大小,决定着成就需要满足程度的大小。成就激励不是来源于员工成就需要已经满足了多少,而是来源于人们对满足自己成就需要的期望。即,每个人都期望因工作成果中凝结的个人贡献较多而得到更大的满足,每个人都期望因自己比别人取得更好的工作成就而获得更大的满足,正是这样一种期望,使得员工总想取得更好的工作成就。而且,这种期望越强烈,员工受到的激励就越大。人们面临期望和挑战,往往能激发起斗志,焕发潜能,为取得成功而付出不懈的努力。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赋予员工以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激发其成就欲,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因此,在管理中,想办法提高员工对工作成就的期望,就成为对员工进行成就激励的重要途径。
竞争激励。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著名论断。在这一自然法则的作用下,谁举步不前,不思进取,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国家、民族、个人无一例外。在一个有活力的企业里,处处都存在着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但是如何激发并恰当地引导竞争又是企业管理的一
个关键所在。从实践来看,各种激励措施万变不离其宗,统统可归结为“竞争”。当高科技企业为不知如何激励员工而伤脑筋时,不妨回过头来从根源做起,适当地激发并引导竞争逐步建立起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所以在高科技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构建中,竞争激励不可或缺。通过竞争可以对员工产生不甘落后和赶超先进的动力,进而使企业充满活力。因为竞争能够激发其潜能,出现超常状态,使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起来。
在高科技企业员工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中,要把握好四个原则。
激励的科学性。目标的设立要有科学性,即所设立的目标是可望又可及的。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员工要设立有针对性的目标,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就要求激励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目标过大,会使其感到无所适从,遥不可及。对其激励应该做到分步实施,层次分明。首先给其设立一个总的发展目标,然后在总目标的框架下设立若干子目标,各子目标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于操作和实现。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类别,不同阶段,设置长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同时激励应该有针对性。在实施目标激励时必须考虑受激励者的个别差异。员工群体层次、类别各不相同,激励手段和方法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激励的匹配性。目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危机最主要源于激励不足。风险与报酬的严重脱节,是目前高科技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运作负主要责任,因而承担着主要的风险,企业经营的失败,往往主要归咎于经营管理者个人的失败。所以,根据报酬与风险匹配的原则,管理者的高风险必然要求以高的报酬相匹配,否则就必然带来效率的损失。激励的匹配性在于切实贯彻报酬与风险匹配的原则,使员工从内部产生动力,主动加强自我激励,实现激励的最佳方式与效果。
激励的公平性。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觉到他投入工作的努力与由此获得的报酬比例与他感觉到的其他人的投入与报酬的比例相等时,他就会感到公平,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只要公平就能激励人,而不公平就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在构建激励机制时,一方面要体现公平原则,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员工能够感受到公平理念。另一方面,在进行各种评比、晋升中,进一步提高透明性和公开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总之,在企业
管理中,要创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员工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进取拼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
激励的针对性。激励机制要创造,不要简单地加以模仿。管理者可以参照其他组织的做法,寻求灵感。但是,最好的激励机制应该是最符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因此,它是一个组织中全体成员参与创造的过程。虽然高级主管的意见至关重要,但更多创新的机制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的。要允许组织机制不断进化。一个创新的激励机制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而需加以修正。即使是一开始就运作得很完美,也需不断地加以改进。
总之,一个有效的高科技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必须是建立在符合客观实际和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必定是既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又创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励机制能够给予其工作成绩公平的报酬和奖励,增强其成绩感和荣誉感,培养员工群体自主执行各自职务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二篇: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试论企业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摘要】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日趋市场化,人才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建立有效的、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防治人才流失,是企业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 激励方法
近年来,企业人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看作是一种成本,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资源越来越被广大企业所重视,“员工激励”、“人才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已被多数企业所接受,并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已成为持续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建立有效的、科学的人才激励机 制,防治人才流失,是企业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激励机制
1.有效的员工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必将产生良性的企业管理效应。企业的成功一靠人才,二靠机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适合人才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企业有了好的激励机制,才能培养和留住更多的人才,良鸟择木而栖的效应就会得到体现。随之而来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责任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想要的结果才能水到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好的绩效水平不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其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有效发挥。以往国内企业过分强调员工个人因素,认为工作效益完全取决于员工个人素质。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自身的激励水平、管理机制有莫大的关系。-1-
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不可能有良好的业绩表现。
2.有效的员工激励,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句话说得好,人才是激励出来的。其实在企业中有很多人才没有被管理者发现,原因在于没有发现人才的机制,伯乐和千里马的道理用于今天的企业来说,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造就千里马的激励机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可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手段。
二、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在员工需求的基础之上
建立合乎员工需要的、适合企业管理要求的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的员工激励,必须建立在员工的个人需求上,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什么是员工需求。所谓员工需求,指的是员工个体由于某种原因或需要,渴望达成或者得到某种重要东西,而这种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会使其产生紧张感的一种心理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现代管理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众多的需求中,有一种需求会对其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某种或者同时几种需求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当员工个人需求有了实现或者基本实现的可能性,员工才会有工作的动力和较高的积极性。
员工激励之所以有效,原因就在于人们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其面临的压力变为动力。
三、建立有效的、适时的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
有效的员工激励,必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证。这里所指的评价体系包括
绩效评估体系和对激励手段有效性的评价。
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是对员工业绩的充分肯定,是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估、培训奖惩的依据。以员工业绩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再培养和适时的奖惩,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规划的目标,才能起到有效激励员工的目的。而激励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实现自身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创造出高的绩效水平。没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就无法评判激励的有效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员工个人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通过对激励手段的评价,可以随时把握激励方法的有效性和员工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激励政策,达成激励员工的最佳效果。
四、企业管理中相关激励方法选择
现在,随着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有关员工激励的措施和激励的方法已经逐步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有的企业还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激励方法,在普通员工和骨干员工中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常用的激励方法有以几种:
1.基于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
热爱一项工作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为员工创造一份满意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员工工作时随时可以感受到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动能,保全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若环境对员工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员工会有持续的不满。当员工总感觉环境不适时,企业无论怎么激励员工,其激励的效果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都会打质扣。
(2)给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调查表明,按部就班地工作会扼杀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员工在下意识的工作中会感觉到自己对工作的无聊,缺少应有的工作激情。所以让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是当今企业对工作内容设计的一个重点。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从事同样的工作,较长时间后,积极性就会下降。如果适当调整其工作内容,采用轮岗或工作轮换等方式,就会再次提起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另外,对一些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必须经常设立新项目、新科题,激发他们内在的工作潜能,享受挑战成功的喜悦。
(3)提供更多具有选择性的培训机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思想日新月异,人们对新知识的渴望日趋强烈。员工深知在知识经济时代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竞争中就要遭淘汰。所以,员工需要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通过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为实现职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针对员工的这一需要,建立符合职工需要、适应市场竞赛要求的培训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基于在企业内部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物资报酬。在企业里,报酬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员工个人价值的高低。所以,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是有效激励员工的前提。
(1)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政策制定。
薪酬制度有无激励性,首先必须具有公平性和区别性。薪酬政策的公平性体现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政策不是体现某些管理者的特权,而是体现被全体员工所理解和接受,应根据岗位价值、贡献建立对等的薪酬层级,所以应建立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之上。薪酬政策区别性体现的是以功轮赏,依据岗位业绩确定报酬多少,对有较大贡献的员工,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形成对外竞争优势,员工会有优越感,认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但薪酬要适当拉开层次,有层次才可以建立持久的动力。
(2)具有激励性的福利项目确立。
福利制度是员工报酬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良好的福利制度对吸引人才、强化员工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层次的员工、同一层次不同年龄的员工对福利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建立福利套餐制度,是满足企业员工福利需求的有效途径。各种保险、补助、带薪假期、企业年金、期权、虚拟股分红、子女上学补贴等多种福利形式,往往可以给予员工多种选择,让员工在选择中得到满
足。所以,采取弹性福利制度最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3.基于体现员工自身价值的企业文化
体现员工个人价值的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在实现员工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管理目标,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一境界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目标激励。依据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与企业管理目标一致的员工工作目标,对员工本人将产生积极激励的作用,因为目标是员工奋斗的方向,完成目标是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是员工能力和业绩的体现。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定,必须符合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的总体目标,所以设定切合实际的员工工作目标才会产生激励的效果。
(2)鼓励竞争。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比较中竞争,在竞争中比较。要及时根据员工绩效评价的结果作出区别对待的处理,对于企业中的优秀员工,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加以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升迁机会和发展机会;对于企业中一般员工,要从他们的思想意识上加以引导和教育,通过适时的培训的指导,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于不适合在企业里继续工作的员工,应坚决地淘汰,对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在企业内提倡个人竞争,团队竞争,时时想着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可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就会明显低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员工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
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很多,但仅知道方法不行,关键是要让激励方法起到激励作用,而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在企业管理的激励过程中应避免重激励轻约束、激励过程缺乏沟通、盲目激励等现象。关于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只对一般性问题进行了论述,而企业要想建立起自己的科学激励体系,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林荣瑞《管理技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三篇:浅谈企业管理激励机制
浅谈企业管理激励机制
摘 要:激励用于企业管理,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使员工努力去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不同的群体施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和激励策略,进而制定出企业整体激励机制,以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正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激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二)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三)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到进一步发展。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一)制定激励机制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陆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二)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只有把各类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不同类型的员工,在调动他们积极性上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按照从事职业的不同性质,可将企业员工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三种类型。
管理人员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社交能力强、思维敏锐,工作上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这类人员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及自己的管理思想能否实现,其需求层次决定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职务的提升,即对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满足其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二是扩大职责范围,对其信任和重用,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以满足其对信任的需求;三是进行职位交流,拓宽员工知识面,激活组织活力,以满足他们对开拓创新的需求;四是实施基层锻炼,增强他们拥有本岗位的荣耀感,使其感受到现有岗位来之不易,达到激发积极性的目的。
专业技术人员肯学习、爱钻研,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成就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对企业的培训及施展自己才华的机制十分重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公关、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二要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深造机会;三是提升其专业技术职务,将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报告等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提升前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符合条件的被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生产一线的人员文化层次低,工作内容具体单一,体力劳动所占比重大,工作环境相对差。他们讲实惠,期望领导的关心。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目标的最终实现预示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个人收益的增加。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制定出分步实施,并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目标;二是选树模范人物为学习的榜样以引导一线工作人员的行为达到组织目标所期望的方向;三是遇到困难,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四是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增强员工的安全感,以达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五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企业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规范化管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系统、制度方法被建立起来,成为企业对“人”管理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一种更趋“知识型”、“文化型”的柔性
管理也愈来愈被重视,其中“激励管理”已成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下属进行心理分析、能力分析及人性分析,将下属分为几个不同的群体,对不同的群体施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和激励策略,进而制定出企业整体激励机制,最终实现使企业与员工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越来越溶入企业管理的研究方向中,信息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管理的一个重头戏那就是把握信息,赢得未来。在这被西方国家称为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对企业管理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信息,如何掌握竞争对手信息都变的非常重要,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管理因素。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实时化,只有规范合理的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破浪前行。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企业创新 企业制度
0 引言
企业管理技术受信息技术的带动及冲击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环境也日新月异。理论、事物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一定要转变管理创新的思路及理念,具体转变措施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属一关键点,企业若要追求管理创新,首先应创新管理观念。管理者应该多学习目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多观察新事物,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思想融入全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中。因此,应在思想上树立以下观念。
1.1 树立“信息第一位”思想。全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唯有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正确的把握。
1.2 树立“能力为本”思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一定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为本。
1.3 树立“企业伦理”思想。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首要目的,忽视了企业伦理。企业利润的增长多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为前提,造成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就与企业管理的原则及根本相背离,若要创新企业的管理,一定要树立伦理思想,重视道德建设和信誉形象,以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方式创新 1 促进企业从传统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此,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力度,优化企业资源,以更好的获取经济利益。2 注重企业弹性柔性和谐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不只是简单的采取强制的办法“管”,而是必须用创新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而且企业属一有组织的大家庭,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一定要秉承和谐的思想,各成员团结协作,以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3 注重转变企业组织运营的方式。目前,企业内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方式、业务交流等应该摒弃地域环境的限制,注重团队及外部力量的协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赢取企业竞争的主动权,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应该充分把握及利用,有效的整合这两方面的资源,使其互相补充,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外,若要创新企业管理,还需打破组织上的局限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和外界保持沟通及交流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时代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就是打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4 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思想。进行企业管理运营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属企业营销。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就是营销。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中,过长的分销渠道导致信息反馈的速度太慢,企业网络化营销模式一定要建立起来,以打破这种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提升企业的营销及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转变企业的营销模式。过去一般均采用的一对一营销模式,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网络化营销的渠道,企业产品消化也加快了,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节省了企业营销的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在网
络平台上,企业还能与消费者近距离的交流,生产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还可进行个性化营销。利用网络平台,企业能够更广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收集信息资源及客户资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创新。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管理
企业的规范准则就是企业制度,它包括企业的领导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模式制度及经济管理制度等。若要使企业保持活力,企业制度建设力度一定要加强,努力创新企业制度和完成制度的改革。企业制度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要面临的考验很多,信息的变化属于瞬时性的,企业制度唯有与信息发展相适应,改革、创新才能与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相适应,如果企业要创新制度管理,必须对好企业定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企业一定要调整传统的分工,从而和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适应,通过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更为规范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因为知识体系会随信息的变更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地调整,企业需及时组织学习及培训,完善企业制度,唯有创新了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及支持。同时,分配制度合理可行也是创新企业其他制度的保证及基础,所以对于制度的创新,企业需强化改进分配制度。
总而言之,创新我国企业管理的必须要转变思路,创造条件,以和信息社会的变化相适应,从而真正转变企业管理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使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真正服务于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的道路很长,它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要求企业的必须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结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平台及网络平台,真正做到创新企业的制度,最后走出一条崭新的企业创新之路,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之路就是企业的成功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动力,有了创新企业就会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创新才能让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拥有未来和发展。一个企业把握了创新之路的方向盘,就等于拥有开创未来的指南针,创新就等于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找到自己的航标,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航线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未来之路,企业的明天才能会在创新方略的指引下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28-29页.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7-69页.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广东科技,2007,(11).85-86页.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商业研究,2009,(1).73-74页.赵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52-53页
第四篇: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激励员工动机就是要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需要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动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激励对于企业经营至关重要。员工的能力和天赋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对组织的价值,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水平的高低。无论一个企业拥有多少技术、设备,除非由被激励起工作动机的员工所掌握,否则这些资源不可能副付诸使用,所以说“管理深处是激励”。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激励的方式㈠物质激励人们基本上是物质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采用经济性报酬。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然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任何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福利、各种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的奖励。要使物质激励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必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1.制定公平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中,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晋升等因素造成的公平感对员工的激励起着重要作用。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制定一套适合可行的薪酬制度,并公布实施一定时期;其次要和绩效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加强沟通技巧,保证信息反馈质量。最后让员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2.科学设计薪资方案和绩效考核模式。
现代企业在分配上趋向于按劳、按效、按资的多元化分配局面。分配制度上以企业效益为中心,适宜的薪资方案首选岗薪制,把员工的责任、权力与利益结合在一起,加大薪资结构中奖金比例,拉开分配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分配过程中存在的职工薪酬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工资水平不反映岗位劳动差别等突出问题,打破在薪酬改革中形成的新一轮的平均主义,实现“能者多收、庸者减收”。在员工的绩效评核方面要让员工充分理解到,只有组织总体绩效获得提升,员工个人的成绩才能得到充分肯定。因此,企业要全力帮助员工树立依托组织获得发展的观念,迫使员工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最终使企业与职工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实现组织与职工的共同发展。3.重塑企业文化。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担负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人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底蕴,对留住优秀员工,建立一支敢于创新、作风稳健、精诚协作的员工团队,显得尤为重要。4.培训与职业生涯设计。
职工培训是解决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员工不断成长的重要措施。科学系统的培训是开发员工潜能的重要途径。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则使职工与企业成长紧密联系,既可以结合企业发展做出人才需求预测,进行人才储备,以保证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又可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显然,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产生极大价值增值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活动。
㈦其它多种激励方式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2.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当今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3.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企业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
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t4负面激励。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指出,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此外,还有尊重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
三、建立和实施多种激励机制多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企业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臵上,但要经过公开竞聘等过程获得,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国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员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现代企业中也普遍采用,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之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努力学习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论民营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创新
论民营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创新
[摘 要]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中,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产权激励、发展与权力激励和文化激励入手创新与完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策
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人的管理,现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有效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的演变经历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二个标志性的阶段后,便出现了五彩纷呈的管理流派,但其中占主流的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中心问题是重视激励机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一个企业激励机制的好坏将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激励问题不仅为企业所重视,也为理论界所关注,在理论界,人们对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不同的思路展开的,一是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学激励理论;二是在人的理性假设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而获得的经济学激励理论。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演变,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在不断创新,激励理论也在不断创新。
从复杂科学的观点来看,企业是由所有者、经营者、专业人员、工人等有智能的单元组成的。这些单元之间存在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形成企业的层次结构及功能结构,并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而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种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这里面,关键的因素还是人,人是企业的根本,对人的激励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
从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过去企业讲精神激励的多,讲物质激励的少,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企业的激励又转向偏重于物质激励,经济方面的激励成为目前企业激励的主要方式。相对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激励方式,现在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在这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激励的方式也能基本把握员工的需求变化。但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态势,和中国入世给中国企业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如何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下仰仗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实现突破,已成为企业认真研究的问题。单纯的以经济激励为主的激励方式面临着成本高企甚至管理失效的问题,人的欲望的无止境、人的逐利性和金钱拜物教对雇员的影响严重地困扰着许多企业管理者。今天,企业管理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去研究激励问题,并把它运用于管理实践,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既有必要从理论上去探讨激励方式的创新问题,也有必要从实践中不断创新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和需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动、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因此,企业应根据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环境和条件,创新激励机制,及时准确地运用激励机制,把握激励时机,提高人的积极性,将有利于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实
现经营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企业改革基本是从建立激励制度入手的。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积极作用的发挥。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缺陷在于:
(一)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没有超出泰罗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科学管理”水平,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仍然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来看待,缺乏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单纯地、简单地通过物质利益的满足对员工进行激励,忽视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这是其激励机制的一大缺陷。
在有些民营企业中,即使物质利益的激励,也由于民营企业主的失信而难以实现,民营企业主故意克扣员工应得的工资,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对员工激励的随意性(任意性)或非制度性。在有些民营企业中根本就没有企业管理的奖惩制度,管理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随意地对员工进行奖惩,经常是奖得轻而罚得重,承诺多而兑现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有些企业中,虽有奖惩制度,但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同一制度面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为因素很重,非家族成员时常有一种“外人”的感觉。由此便产生了许多令创业者感到棘手的员工“跳槽”、带走客户、盗窃财物、破坏设备、向竞争对手泄露或出卖企业商业秘密以及创业伙伴另立门户等短期、恶性竞争行为。在民营企业中,员工普遍有“打短工”意识,他们对企业没有归属感。
(三)企业决策的专制性。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决策、管理实行的是以家族主义为基础的家长制式的管理,民营企业的家长——创业者一言九鼎,专制独裁,对员工积极的、合理的建议置若罔闻,严重地挫伤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难以满足其参与管理、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和要求。
(四)对员工惩罚的残酷性、非法性。激励和约束是一对矛盾,激励机制同时也是约束机制。目前有些民营企业制定的企业组织行为目标经常是要求员工超法定工作时间才能完成,对完不成目标或任务的员工的惩罚也具有残酷性甚至非法性。不仅有对员工的经济利益的制裁,而且还有人身伤害、人格侮辱等现象。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必须创新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具体而论,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激励机制创新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端正员工生产行为,增强企业内聚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企业内聚力的增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把如何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内聚力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建立在企业员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企业内聚力增强的基础上。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之死或女之容都是以“知己”或“悦己”为前提的。若将其借用到企业管理上,便可理解为:如果企业对员工不“知己”或“悦己”——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员工就不可能对企业产生“死”或“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企业组织行为目标,企业的内聚力逐渐衰弱,离心力逐渐增强,其结果是员工的“跳槽”,企业的破产。
(二)激励机制创新是极大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式,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它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激励机制是以
员工实现一定的企业组织行为目标为前提的,而企业组织行为目标的变化是以企业创新为前提的梯级变化。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会对员工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产生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员工在利益追求动力的激励下,必然会自觉地、积极地通过企业或社会提供的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组织行为目标变化的要求。
(三)激励机制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必须放弃危及其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科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经营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逐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环境,减少熟练工人的“跳槽”,更应该留住企业自己投资培养出来的技术、管理骨干和人才,既要事业留人,也要待遇留人,更要感情留人。因此,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激励机制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创新与完善的对策
民营企业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1.产权激励。产权激励是最重要的激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励手段有精神的和物质的,但主要手段是物质利益的激励。因为市场经济运行有一个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所谓“经济人”是指以利益为动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良好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条件下,经济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正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必定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机制。在微软公司,一个员工工作18个月后,就可以获得认股权的25%的股票,每两年还要配发新的认股权,员工还可以用不超过10%的工资额以85折优惠价格购买股票。这种报酬制度,对员工有长久的吸引力。清华大学以年薪10万美元聘任一批“讲学教授”,吸引国外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或国际公认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与之相对照,我们有些单位对人才资源没有坚持以利益为导向,领导者不是去认真地研究各项激励政策和机制,放弃以利益去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是以危机管理为导向,成天忙于应付、处理各类具体的问题,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地位。
2.发展与权力激励。人的需要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次上,人同时有精神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单位在为员工提供较高报酬的同时,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积极开掘员工的潜力,努力地塑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这个单位一定能不断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人,“情感”是人与人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当员工感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高涨,才愿意归属组织。人们努力工作,为的不只是赚钱,而是希望在工作中成长,期待在工作中得到肯定,盼望透过工作实现自我,发挥影响力。在我国联想集团,有一个“小马拉大车”的用人理论,尊重人就得委以重任,你有十分之才,交给十二分的重担,不管你才大才小,你都能获得略大于自身能力的舞台。小马拉大车,使“小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忽视对员工发展和权力的激励,一切都想用钱来解决问题,结果同样会伤害员工的积极性。
3.文化激励。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领导人倡导、在人们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员工的自觉行为。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无形资产,它的激励作用在于凝聚力和导向力。世界上凡是优秀的组织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激励,其文化的共同点之一,即倡导业绩为先、平等对待员工的文化精神。在同一组织内,无论谁的职位有何不同,只要谁对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谁的贡献大,谁就应该多得。
在具体操作中,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企业管理应坚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制度化和柔性化相结合与民主集中制”三原则。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单靠物质利益已经难以体现人生的价值,人们的需求更注意精神方面。因此,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必须将物质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管理者必须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主动与员工进行感情、思想交流,有意识培养员工的企业荣誉感、事业心成就感,使他们享受在本企业工作的快乐。
建立有效的、明确的奖惩制度。制度面前所有员工应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做到言而有信。同时,应该注重情感式的柔性管理方法,不能死搬硬套制度。对于有些特殊情况,应区别对待,在坚持制度的同时,管理要有人情味。
在企业管理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国外许多企业都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把他们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经验值得民营企业借鉴。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能把员工简单地看作单纯的生产者。任何人都有其独特的方面,企业的创新离不开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管理学理论认为,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无用的管理者。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改革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任人唯贤,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只有实行民主管理,理顺员工职务晋级渠道,通过员工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将蕴藏于员工之中的智慧充分地发挥和运用。
其次,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我国民营企业历来对企业文化不重视,这与其激励机制的缺陷是相关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其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家积极倡导、注重培养的结果。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培养人。它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显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产生以厂为荣的自豪感,实现其人格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员工内在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人才的潜能也只有在“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尊重”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运用道德、舆论等精神力量,努力营造一种人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的工作氛围。在现代经济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准。
再次,企业经营要合法、诚信。合法化经营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民营企业合法经营,才能使员工有工作的安全感,增强在该企业长期工作的信心,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责任感、自豪感,才会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许多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非法经营的短期行为,它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危险,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寿命较短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做到合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
[1]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成思危.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3]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4]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王革非.中小企业22个病案及诊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再谈如何激励员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李汉雄.人力资源策略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8]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9][美]约翰.鲍尔多尼.成功源自激励[M]哈尔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