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
温州市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
时间:2009-03-13 15:47来源: 作者: 点击: 381 次
温州市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创建文明村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的有效载体,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文明村创建质量,加强文明村创评表彰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温州市文明村是市委、市政府授予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能在全市发挥示范作用的村的荣誉称号。
第三条 评选表彰温州市文明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围绕建设“三个温州”总目标,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主要任务;充分了解村民的愿望和要求,坚持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事情做起,不断满足村民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评选标准
第四条温州市文明村评选标准:
(一)生产发展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地域优势充分发挥。
2.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经营行为,努力培育和发展村域经济,农工贸总产值居本县(市、区)领先水平。
3.认真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发展节约型、生态型、高效型、市场型现代农业,耕地生产利用率高。
4.随着农业产业的成形和壮大,不断促进农村农民工人化。
(二)生活宽裕
1.村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处在本县(市、区)前列。
2.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民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集体资金每年有较大比例用于公益
事业。
3.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交通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4.开展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无青壮年文盲。
5.具有一定形态的商业服务网点。
6.建有村文化园或面积不小于50M2、有相当图书藏量和阅览报刊的文化活动室。
7.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不小于400 M2,配有相当的运动健身器材。
8.逐步施行社会保障,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增。
9.医务室面积30 M2以上,医生有执业资格,药械来源符合有关管理规范。
10.孤寡村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1.村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民生活城市化,衣、食、住、行、娱呈现新农村居民格调。
(三)乡风文明
1.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深入开展“三个主义”、牢记“两个务必”和形势政策教育。
2.加强道德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三德”教育经常化;“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3.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防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婚丧、生育、升学和建房等没有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等铺张浪费现象。
4.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
5.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干部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村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群众有安全感。村干部无严重违法违纪,村落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严重经济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违法违规网吧经营,无邪教活动。
6.村民的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7.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8.社会风尚良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文明、丰富多彩。
(四)村容整洁
1.制定并严格实施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法用地。
2.村庄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
3.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
4.给水、排水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有合格农村生活饮用水源,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6.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用设施逐步配套。
7.重视绿化,平原村、半山区村和山区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20%和15%,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村民庭院绿化好。
8.厕所卫生化改造率达到90%,村内建有相应的专用公共厕所。
9.生活废弃物处理有专人负责,保洁制度健全,环卫设施完善,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实现区域集中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具有相应的生活污水(粪便)收集和处理系统。
10.村辖区内主要河湖、饮用水源等水体水质、空气和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1.塑料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无明令禁止的重污染企业。
12.清洁能源(如电、太阳能、天然气、煤气、沼气、风能等)利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3.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群众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14.划入禽蓄禁养区的村,按要求完成关停禁养工作。规模化禽蓄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率≥90%,禽蓄养殖场污水处理率≥80%。
(五)管理民主
1.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建全,村“两委”关系融洽,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勇于开拓。
2.加强民主建设,“四民主”两“公开”村民自治机制健全。
3.村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和谐。
4.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村民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民议民决制度完善。
5.村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群众满意度高。
6.村辖区的企事业等单位,符合条件的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并开展活动。
驻村各行业基层站所、各种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规范
行业行为,增强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六)创建扎实
1.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村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
2.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运行有力,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
3.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广泛开展文明村民、文明家庭、文明路巷、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军民共建、拥军优属等活动。
4.整个创建活动注重过程,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并使之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得实惠。
5.创建工作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
第三章评选和命名
第五条 温州市文明村的评选。实行“提档升格”原则,参加温州市文明村评选的村,须是被命名并坚持创建一年以上的县(市、区)文明村。
第六条 申报程序。各县(市、区)文明村依照温州市文明村评选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经自查达到申报资格的,可自愿向当地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市、区)文明委。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简称市文明委〕提出书面申请,县(市、区)文明委初查同意后予以填写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文明办。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市、区)文明办〕制发的《温州市文明村申报表》,然后由县(市、区)文明委向市文明委推荐申报。
第七条 温州市文明村的考核。市文明委接到申报后,统一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部门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村,通过公示后,由市文明办提出评审意见,提交市文明委审议通过,报市委、市政府联合命名。
第四章奖惩
第八条 温州市文明村,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并通报表彰。
第九条 对温州市文明村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适量的物质奖励。首次命名的温州市文明村给予每村2万元的创建经费补助;每届期满复评合格的温州市文明村,给予每村追加0.5万元的创建经费补助。各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第十条 温州市文明村的创建,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而取得文明村荣誉称号的,经查实即予撤销荣誉称号,收回荣誉证书和牌匾,追回所发奖励性经费,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具体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管理
第十一条 温州市文明村的日常指导、监督,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所在县(市、区)文明委负责。
各地文明委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帮助他们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创建工作的发展,并及时向市文明委汇报创建动态。第十二条 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做好创建规划、活动组织、检查自评等工作,抓好日常管理,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档案。
创建工作档案材料(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等)详实、分卷合理、形成系统,能总体反映行政村概况,获得荣誉情况,创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其成果等等。
第十三条 市文明办要加强对全市面上文明村创建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温州市文明村创建工作检查。
第十四条 温州市文明村实行届期制,每年评选命名(或保留荣誉称号)表彰一次。每届期满后,获得(保留)荣誉称号的村须参加复评。
第十五条 复评的温州市文明村,发现创建工作停滞不前、出现突出问题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批评、警告或限期整改;创建工作退步、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
基于“提档升格”原则,温州市文明村为当然的县(市、区)文明村。要撤消温州市文明村的县(市、区)文明村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文明委。
第十六条 被命名(或保留荣誉称号)的村,在届期内悬挂由命名机关颁发的荣誉牌匾。届期已满,被撤消了荣誉称号的村,由命名机关主管部门委托推荐部门收回荣誉牌匾。荣誉证书作为荣誉历史凭证由村保留。
第十七条 被撤销温州市文明村荣誉称号的村,不得参加下一届温州市文明村评选。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以后的评选。对重新命名的温州市文明村的创建经费补助,参照复评合格的温州市文明村施行。
第十八条 温州市文明村如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县(市、区)文明办报备;出现重划、重组、撤销、分立、合并等情况的,温州市文明村荣誉称号自行终止。以上情况县(市、区)文明办均应及时书面报市文明办。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印发的《温州市创建文明村工作标准》及2001年市文明办印发的《温州市级文明村评分细则》同时停止执行。
第二篇:龙庭乡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
龙庭乡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创建文明村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的有效载体,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文明村创建质量,加强文明村创评表彰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龙庭乡文明村是县委、县政府授予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能在全县发挥示范作用的村的荣誉称号。
第三条 评选表彰文明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围绕建设“三县一中心”总目标,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主要任务;充分了解村民的愿望和要求,坚持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事情做起,不断满足村民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评选标准
第四条 龙庭乡文明村评选标准:
(一)生产发展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地域优势充分发挥。
2.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经营行为,努力培育和发展村域经济,农工贸总产值居本县领先水平。
3.认真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发展节约型、生态型、高效型、市场型现代农业,耕地生产利用率高。
4.随着农业产业的成形和壮大,不断促进农村农民工人化。
(二)生活宽裕
1.村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处在本县前列。
2.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民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集体资金每年有较大比例用于公益事业。
3.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交通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4.开展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无青壮年文盲。5.具有一定形态的商业服务网点。
6.建有村文化园或有相当图书藏量和阅览报刊的文化活动室。
7.有公共体育场地,配有相当的运动健身器材。8.逐步施行社会保障,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增。
9.有村级医务室,医生有执业资格,药械来源符合有关管理规范。
10.孤寡村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1.村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民生活城市化,衣、食、住、行、娱呈现新农村居民格调。
(三)乡风文明
1.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
2.加强道德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3.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防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婚丧、生育、升学和建房等没有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等铺张浪费现象。
4.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
5.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干部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村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群众有安全感。村干部无严重违法违纪,村落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严重经济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违法违规网吧经营,无邪教活动。
6.村民的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7.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8.社会风尚良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文明、丰富多彩。
(四)村容整洁
1.制定并严格实施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法用地 2.村庄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3.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以上。
4.给水、排水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有合格农村生活饮用水源,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符合相应技术标准。6.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用设施逐步配套。7.重视绿化,平原村、半山区村和山区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20%和15%,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村民庭院绿化好。
8.厕所卫生化改造率达到80%,村内建有相应的专用公共厕所。
9.生活废弃物处理有专人负责,保洁制度健全,环卫设施完善,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具有相应的生活污水(粪便)收集系统。
10.村辖区内主要河湖、饮用水源等水体水质、空气和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1.塑料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无明令禁止的重污染企业。
12.清洁能源(如电、太阳能、天然气、煤气、沼气、风能等)利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13.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群众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14.划入禽畜禁养区的村,按要求完成关停禁养工作。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率≥90%,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率≥80%。
(五)管理民主
1.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健全,村“两委”关系融洽,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勇于开拓。
2.加强民主建设,“四民主”两“公开”村民自治机制健全。
3.村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和谐。
4.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村民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民议民决制度完善。
5.村务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群众满意度高。
6.村辖区的企事业等单位,符合条件的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并开展活动。驻村各行业基层站所、各种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增强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六)创建扎实
1.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村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
2.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运行有力,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
3.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广泛开展文明村民、文明家庭、文明路巷、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军民共建、拥军优属等活动。
4.整个创建活动注重过程,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并使之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得实惠。
5.创建工作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
第三章 评选和命名
第五条 申报程序。本县辖区行政村依照龙庭乡文明村评选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经自查达到申报资格的,可自愿向当地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镇文明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填写龙庭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文明办)制发的《龙庭乡文明村申报表》,然后由各乡镇文明办向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文明委)推荐申报。
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具备申报资格:
(一)计划生育符合率不达标;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达标;
(三)主要领导干部严重违法乱纪的;
(四)严重违反环保和土地法律、法规的。
第六条 文明村的考核。县文明办接到申报后,统一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部门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村,通过公示后,由县文明办提出评审意见,提交县文明委审议通过,报县委、县府联合命名。
第四章 奖惩
第七条 龙庭乡文明村,由县委、县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并通报表彰。
第八条 对龙庭乡文明村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适量的物质奖励。首次命名的龙庭乡文明村,给予每村2万元的创建经费补助;每届期满复评合格的龙庭乡文明村,给予每村追加0.5万元的创建经费补助。
第九条 龙庭乡文明村的创建,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而取得文明村荣誉称号的,经查实即予撤销荣誉称号,收回荣誉证书和牌匾,追回所发奖励性经费,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具体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管理
第十条 龙庭乡文明村实行分级管理,由县文明委主管,各乡镇协助管理。当地乡镇应加强对文明村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帮助他们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创建工作的发展,并及时向县文明委汇报创建动态。
第十一条 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做好创建规划、活动组织、检查自评等工作,抓好日常管理,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档案。
创建工作档案材料(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等)翔实、分卷合理、形成系统,能总体反映行政村概况,获得荣誉情况,创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其成果等等。第十二条 县文明办要加强对全县面上文明村创建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龙庭乡文明村创建工作检查。
第十三条 龙庭乡文明村实行届期制,每年评选命名(或保留荣誉称号)表彰一次。每届期满后,获得(保留)荣誉称号的村须参加复评。
第十四条 复评的龙庭乡文明村,发现创建工作停滞不前、出现突出问题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批评、警告或限期整改;创建工作退步、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查明情况,建议县委、县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
第十五条 被命名(或保留荣誉称号)的村,在届期内悬挂由命名机关颁发的荣誉牌匾。届期已满,被撤销了荣誉称号的村,由命名机关主管部门委托推荐部门收回荣誉牌匾。荣誉证书作为荣誉历史凭证由村保留。
第十六条 被撤销龙庭乡文明村荣誉称号的村,不得参加下一届龙庭乡文明村评选。经过认真整改,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以后的评选。对重新命名的龙庭乡文明村的创建经费补助,参照复评合格的龙庭乡文明村施行。
第十七条 龙庭乡文明村如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县文明办上报备案;出现重划、重组、撤销、分立、合并等情况的,龙庭乡文明村荣誉称号自行终止。以上情况各乡镇文明办均应及时书面报告县文明办。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2005年印发的《龙庭乡文明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停止执行。
第三篇:舞钢市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行)
舞钢市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文明村评选管理工作,促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文明村创建水平,实现我市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在2020年达到60%左右,根据河南省、平顶山市《文明村镇评选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村是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列,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较高,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村。
文明村是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经市文明委组织考核,由市委、市政府命名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三条
创建文明村必须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
— 1 — 照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工作理念,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主题,以深化评选先进典型、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活动为基础,推动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促进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开启转型发展新征程,谱写舞钢出彩新篇章”提供基础保障。
第四条
创建文明村要在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考核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市文明办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文明村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条
全市所有行政建制村,均可作为文明村评选对象参评。采用星级评定的方式,共设置六个方面的评选标准,用六颗星分别对应不同的标准.每个村根据不同的情况可获得1-6颗星,对应六个星级。
第二章 标 准
第六条 舞钢市文明村评选标准: 1.两委班子健全有力。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公道正派,自己致 — 2 — 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村两委各项制度健全,能够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运行良好,群众满意度高。
2.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自觉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配合交通道路、新上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全年无堵门断路、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现象发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村经济发展水平或速度超过全市行政村平均水平。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或增幅超过全市行政村平均水平。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房面积、汽车、电脑、大型农机具等拥有率超过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3.文明道德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全力落实“出彩舞钢”建设的新要求。建立道德讲堂,组织开展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订立完善村规民约,发挥 “一约四会”和孝善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崇尚科学,有效遏制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4.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制定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布局合理,— 3 — 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工作,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医疗、环卫等基础设施完备,维护情况良好。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无占道,无旱厕,推进改水、改厕、改圈等工作,无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脏乱差现象。节约和保护耕地,无违法用地、无乱占乱建现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达到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标准。
5.社会秩序和谐安定。加强社会管理,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有关部门规定要求。民事调解组织健全,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定期开展群众普法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强,能够依法表达自身诉求,依法依规解决矛盾。全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非正常上访、越级集体上访和极端上访行为。无群体性事件,无公共安全责任事故。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无虐待和拐卖妇女儿童、遗弃老人现象。
6.科教文卫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达到有关部门规定要求。加强与外出务工农民的联系,对其开展文明礼仪、道德素养和就业技术技能等培训。科 — 4 — 技投入不断增加,有计划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广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建设。拥有一批文化能人和文艺活动骨干,经常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各类节日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形成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有序,无庸俗低级的文艺演出。认真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村卫生室达到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村居民。积极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有关部门规定要求。
第七条
市文明办根据以上条件,参照省级文明村测评体系,制定市级文明村测评体系和考评细则。
第三章 申报评选
第八条
文明村评选工作由市文明委相关成员单位牵头组织,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
第九条
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高度重视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市委、市政府将把文明村创建情况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工作和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
市级文明村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第一季度由各乡镇、街道集中申报,条件成熟者,每月都可申报,每月都可组织验收。
第十条 凡申报前12个月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村,不得申报参评:
— 5 — 1.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严重违纪违法; 2.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3.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4.发生赴京、赴省非访、集体访等重大信访事件或群体性事件;
5.脱贫攻坚工作未完成既定任务的;
6.被列为严重失信主体或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7.发生影响恶劣的“黄赌毒”案件,邪教、非法宗教活动或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极不相符的其他事件;
8.违反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政策或发生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
第十一条
市级文明村每年评选表彰一次。
第十二条
市级文明村的评选程序:
1、自评申报。申报村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的,按照评选要求,向乡镇、街道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2.定星推荐。乡镇、街道根据申报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申报村的评定星级,乡镇、街道自行表彰的文明村报市文明办备案,评定的六星级文明村,由乡镇、街道推荐上报市文明办。
3、评审命名。市文明办根据乡镇、街道推荐意见,组织有 — 6 — 关部门对上报的六星级文明村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合格的村,按照六星级文明村公示制的要求,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公示无异议的,由市文明办上报市委、市政府予以命名表彰奖励。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推荐舞钢市六星级文明村需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1.乡镇、街道推荐意见;
2.获得乡镇、街道文明村称号的命名表彰文件; 3.获得相关奖励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检监察、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情况证明。
第四章 奖惩
第十四条
获得三颗星以下的文明村”只评星不表彰,被评为四星级、五星级、六星级的文明村统称为市级文明村。四星级、五星级文明村由乡镇、街道表彰奖励;按照市级表彰分配计划评定为六星级的文明村,由乡镇、街道推荐上报市文明办,经市文明办组织复审,达到标准的,报请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第十五条
六星级文明村的奖励按照“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进行,享有以下奖励政策:
— 7 — 1.年终一次性奖励村两委班子工作经费5000元。2.年终一次性奖励村建设资金50000元。
3.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在获奖当年,每人每月增加绩效报酬300元。
4.户籍、居住均在六星级文明村的考生在中招中第一志愿降3分录取。
5.户籍、居住均在六星级文明村的学生,考上市区内普通高中的,每生一次性奖励500元,考上全日制大学本科的每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每生一次性奖励3000元。
6.户籍、居住均在六星级文明村的考生,在全市教师招考、事业单位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开招考笔试中给予考生加1分奖励。
7.户籍、居住均在六星级文明村的适龄青年,报名参加征兵工作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征用。
8.户籍、居住均在六星级文明村的70岁以上老人,当年在所在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一次。
9.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购买项目、支农资金奖补、公益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帮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第十六条
奖励的村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原则上用于村志愿服务站、文化体育设施(要配备相应的老年体育设施和适合 — 8 — 老年人阅读的图书)、道德讲堂、宣传栏、文化墙、公益广告等建设,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监督落实。
第十七条
市文明委对各级文明村具有监督权,发现不合格或发生有本办法第三章第十条情形之一的文明村,可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或建议撤销其荣誉称号。
第五章 指导管理
第十八条
文明村的创建和评选,要常态化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群众的监督,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而取得文明村荣誉称号的,经查实给予撤销荣誉称号,收回荣誉证书和奖牌,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第十九条 被撤销文明村荣誉称号的,两年内不得参加文明村的评选。
第二十条
文明村原则上实行分级管理。全国文明村由省文明办负责管理;省级文明村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平顶山市文明办负责,省文明办不定期抽查;平顶山市级文明村由我市文明办负责管理,平顶山市文明办不定期抽查;舞钢市级文明村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管理,市文明委组织相关单位不定期抽查。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文明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 9 — 第二十一条
市文明办要指导、督促做好文明村创建档案工作,建立专门档案,及时分类归档,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管理。
第二十二条
文明村如变更名称、变动隶属关系或因故撤销建制的,要向承担管理职责的文明办上报备案。对重组、合并的文明村,要重新申报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乡镇、街道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级文明村评选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以往制定的有关办法和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148号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金彪 2014年9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应当坚持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监管、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建立
—1—
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
市发改、公安、财政、人力社保、国土资源、规划、住建、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审计、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订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会同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
第七条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业务指导与服务工作;
(二)受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负责编报全市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村道技术改造建设计划,负责统计、上报、下达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计划的实施;
(三)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农村公路,纳入公路养护管理范围。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全面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
(二)制订并落实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程、养护、路政、安全及资金管理等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机构和机制;
(三)规定所属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实行工作考核;
(四)组织协调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五)依法确定村道两侧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
第九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工作,负
—2—
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二)具体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制订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编制、修订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审核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
(四)依据核定的行政等级,具体负责将新建农村公路纳入相应的养护管理范围。
第十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担所辖行政区域内县道的养护管理、乡村道养护的行业管理以及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监管工作;
(二)具体履行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职责,负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编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四)做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养护作业单位(责任人)有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服务;
(五)做好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所辖行政区域内村道建设、乡村道养护与管理的实施主体,主要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做好乡、村道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建立乡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协管机制,协助做好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具体履行村道公路路政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村道公路畅通,依法做好村道两侧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负责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实施管理;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养护作业责任单位(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同的约定,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作业,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定进行规范作业,—3—
确保公路通行和人身安全;
(三)服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的指挥、调度,做好农村公路的有关应急抢险工作。
第三章 养护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工作,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市场化分类运行机制。
第十四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及以上针对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交通量调查和数据库管理工作,编报各类养护报表和各类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
第十六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第十七条 路基各部分应当保持完整,各部分尺寸保持规定要求,无损坏变形,处于完好状态。
第十八条 路面养护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措施,及时处治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保持路面平整良好、横坡适度、路容整洁、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
第十九条 桥梁、隧道保持状态完好,桥面平整,无明显桥头跳车,伸缩缝和泄水孔无堵塞,栏杆、扶手和引道护栏(柱)无损坏;隧道洞内洞外排水畅通,无渗漏水现象,照明、通风等设施开启正常。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好,里程碑、百米桩齐全,定期做好绿化管护工作。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主要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包括路面大中修、临水临崖安全设施、危险边坡处治、桥隧维修改造以及水毁修复等养护专项工程,下同)和农村联网公路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议计划。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库及项目储备制度。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工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做好下列工程管理工作:
(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计划管理,维护计划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市场的监督、管理,制订农村公路建设市场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
(三)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督促工程任务完成;
(四)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设计审查、预算批复、交(竣)工验收;
(五)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设计审查、预算批复。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交通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村联网公路等村道建设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按期完成计划。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应急抢修机制,及时抢通、修复水毁,并加强水毁抢修路段的管理。
第五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县乡道公路、公路建筑控制区等路政管理区域的路政巡查和执法检查,依法及时制止、纠正和查处各类违反公路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
村道的路政管理职责,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参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
—5—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县道不少于10米;
(二)乡道与村道不少于5米。
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是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不得向通行车辆收费。
第三十条 农村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当规范、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乡道公路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村道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的指导工作。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完善所辖行政区域内县乡道指路体系建设,确保指路信息准确。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在施工路段设置施工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管理到位。
第三十二条 发生在农村公路上违反路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公路安全协调机制和管理网络,并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和检查等工作,采取措施预防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置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6—
第三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
第七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以县乡自筹为主,省级补助为辅。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筹措并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县级中央燃油税返还经费(原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部分)应当全部纳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三十八条 农村公路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实行分级负责、逐级监督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安全保障(应急抢险、应急演练、隐患治理等)、日常养护与管理及考核等工作。
第八章 工作考核
第三十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市农村公路工作的检查考核,考核对象为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对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公路工作的检查考核,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工作考核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订。
第四十一条 市级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考核优良的单位予以一定奖励,用于县(市、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7—
第五篇:温州市物业管理办法
温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全文】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物业管理企业愈来愈需要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国内优秀的物业管理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温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全文,欢迎阅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温州市行政区域内的的物业管理、使用、维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治、专业服务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物业管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 温州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称市物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房产管理局(以下称县级物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物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物业管理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物业主管部门,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
第六条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 物业的所有权人(含共有人)为业主。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四)参加业主大会,行使投票权;
(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八条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九条 业主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业主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拒绝履行义务。
第十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人数不足20人,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可以不成立业主大会,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区域由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下列标准划分:
(一)物业管理区域以规划部门确定的建设范围为准,但已经自然形成独立物业管理区域且无争议的,不再重新划分;
(二)分期开发或者有两个以上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区域,共同使用一套配套设施设备的,应当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但已经自然分割或者习惯形成多个相对独立小区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物业管理区域;
(三)地理上自然连接的不同物业管理区域,经各自的业主大会同意的,可以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第十二条 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五)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六)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七)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物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一)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60%以上的;
(二)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已满两年,且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总建筑面积30%以上的。
第十四条 业主大会筹备组由业主推举的代表和建设单位、居民委员会的代表5-9名组成。建设单位、居民委员会代表各1名,业主代表3-7名。业主代表推荐的方式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筹备组成员名单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公告期不少于5日。公告期内业主对筹备组成员有异议的,筹备组应当予以核查。异议成立的,应当重新推荐成员;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向提出异议的业主作出解释。
第十五条 筹备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首次业主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
(二)拟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业主管理规约草案和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方案草案;
(三)确认业主身份,确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数;
(四)确定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产生办法及名单;
(五)做好首次业主大会的其他准备工作。
筹备组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召开15日前,将前款(一)至(四)项的内容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征求全体业主的意见。
第十六条 管理规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物业管理区域物业共有部分的使用和维护规则;
(二)业主合理使用物业专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
(三)物业屋面、外墙、门窗及户外设施保洁和装修规则;
(四)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公共秩序的权利和义务;
(五)业主分担物业管理区域各类费用的方式;
(六)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临时管理规约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管理规约由业主大会通过后生效。
第十七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可以在筹备组公告的期限内就物业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提出修改意见,筹备组应当充分听取业主的意见。
第十八条 首届业主大会会议的筹备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建设单位应当在房屋竣工验收后1个月内,按照下列标准将筹备经费存入物业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帐户:
(一)建筑面积5万㎡以下(含)的,筹备经费为2万元;
(二)建筑面积5万㎡以上10万㎡以下(含)的,为3万元;
(三)建筑面积10万㎡以上20万㎡以下(含)的,为5万元;
(四)建筑面积20万㎡以上的,为8万元。
业主大会筹备组可以申请支取筹备经费,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3日之内划拨业主大会筹备经费。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后,业主大会筹备组应当将筹备经费的使用情况向全体业主公布,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筹备经费的结余部分应当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业主大会换届经费或者纳入物业维修资金。
第十九条 业主大会筹备组在确认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业主人数及总建筑面积时,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提供资料。
业主人数,按照专有部分的数量计算,一个专有部分按一人计算;但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以及同一买受人拥有一个以上专有部分的,按一人计算。单个物业登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有权人的,自行确定一名业主为投票人。
专有部分面积,按照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面积计算;尚未进行物权登记的,暂按测绘机构的实测面积计算;尚未进行实测的,暂按房屋买卖合同记载的面积计算。
第二十条 业主大会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业主或者业主代表因故不能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
第二十一条 业主大会决定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以及决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决定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决定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第二十二条 业主大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召开。经物业管理区域内20%以上的业主提议,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第二十三条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业主,同时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
业主大会筹备组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做好业主大会会议记录。
第二十四条 业主大会的决定,应当在作出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应当抄送全体业主。
第二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在常住业主中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成员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最多不超过15人。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
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模范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二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及时了解业主、非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四)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五)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向物业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一)业主大会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
(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三)业主管理规约;
(四)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续筹方案;
(五)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名单;
(六)解聘或者续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决议。
业主委员会备案的内容发生变更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重新备案。
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依法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出具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备案证明和业主委员会印章刻制证明。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刻制和使用印章。
第二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主任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副主任召集。有1/3以上成员提议,应当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
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过半数成员出席,作出决定应当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业主委员会可以邀请业主代表、社区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二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需要讨论、决定的事项,应当于会议召开3日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听取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建议和意见。
业主委员会应当做好业主委员会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成员签字并加盖业主委员会印章。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将决定事项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
以业主委员会名义发布信息,应当经业主委员会集体决定,并加盖业主委员会印章。
第三十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制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和档案管理规定,并建立活动档案,供业主查询。
第三十一条 业主有权就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项向业主委员会提出询问,业主委员会应当予以答复。
业主委员会应当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布经费收支、使用等情况,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第三十二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物业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业主委员会超越职权作出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由签字同意的成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收受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利害关系业主提供的报酬或者其他利益;
(二)本人、配偶以及近亲属在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工作;
(三)以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大会名义提供担保;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
第三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业主委员会会议通过后中止其成员职务,并提请下次业主大会会议决定终止其成员职务:
(一)不履行业主义务、不遵守管理规约,情节严重且拒不改正的;
(二)一年内三次无故缺席业主委员会会议的;
(三)存在本办法第三十三条情形之一的;
(四)其他原因不宜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的。
业主委员会中止成员职务的,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记录归档。
第三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成员职务自行终止:
(一)不再是本物业管理区域业主的;
(二)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提出辞呈的;
(三)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丧失工作能力的;
(四)因违法犯罪等原因不能履行成员义务的。
第三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成员职务中止或者终止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本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向物业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职务中止或者终止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自公告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管的财务凭证、档案资料、印章以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财物等移交业主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每届任期为3-5年,具体任期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确定。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任期届满2个月前,召集业主大会会议,完成换届选举。
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换届的,物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督促业主委员会在任期届满之前完成换届选举。
业主委员会自行解散或者任期届满仍未换届的,物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业主成立换届筹备组,召集业主大会会议,完成换届选举。
第三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任期届满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管的财务凭证、档案资料、印章以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财物等移交新一届业主委员会。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拆迁安置前,应当制定临时管理规约,作为物业买卖合同、安置合同的附件。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拆迁安置时,应当向物业买受人、被拆迁人出示临时管理规约,并有义务作出说明。
物业买受人、被拆迁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拆迁安置合同时,应当书面承诺遵守临时管理规约。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被拆迁人签订的房屋销售、拆迁安置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主要内容。
第四十二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期限,应当自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之日起至首届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日止。
第四十三条 物业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交付使用的,因物业质量不合格发生的法律后果由建设单位承担。
物业服务企业接管物业时,应当对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相关场地进行查验,并作相应记录;发现与竣工验收资料不符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向物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整改合格后,方可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第四十四条 在办理物业交接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资料,由双方在交接验收单上签字盖章,并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7‰的比例配置并无偿提供物业管理用房;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均为非住宅的,按照物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的3‰的比例配置并无偿提供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与新建物业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其位置、面积应当在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予以载明,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集中配置、合理设计、方便使用。建设单位不得提供违法建筑、共用部位、已分摊的众用面积和不便于物业管理使用的房屋作为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十六条 物业管理用房应当有独立产权并具有正常使用功能。房屋主管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核查并注明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后的物业管理用房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由物业服务企业无偿使用。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其用途。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施行前的物业管理用房,产权归属及其使用收益按照《温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48号)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有、使用和处分建筑区划内依法属于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共用设施设备和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四十九条 业主大会决定物业管理区域实行委托管理的,应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择优确定一个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提供物业服务。
第五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不得转让或者以出租、挂靠、外借等形式变相转让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
第五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参照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服务,定期听取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接受业主的监督。
第五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交接验收手续。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有关资料。
第五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聘请专业机构承担电梯维护、消防设施设备养护等专业服务,但不得将该物业管理区域的全部物业服务一并委托或者转交给他人。
第五十四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3个月,业主委员会应当召集业主大会决定是否续聘。决定续聘的,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重新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决定不续聘的,应当重新公开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以书面方式通知该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全体业主。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合同双方没有作出是否续聘决定的,原物业服务合同继续履行。
第五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不得擅自解聘物业服务企业,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由业主大会决定。
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决定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应当在3个月之前书面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告全体业主。
第五十六条 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退出物业管理区域,并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配套设施设备、相关场地、物业档案资料和其他财物,配合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交接工作。
第五十七条 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和考核,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配合物业主管部门建立信用档案。
第五章 物业服务收费
第五十八条 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收费标准与服务项目、服务水平相一致的原则,由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根据《温州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普通住宅物业服务可以实行分项目收费试点,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收费公开透明的物业服务收费机制。
第五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示物业服务项目、服务等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业主的委托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项目,服务报酬由双方约定。
第六十条 物业服务费应当按照业主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计算,按时足额交纳,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六十一条 物业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前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物业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业主后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由业主承担;但建设单位与业主约定由建设单位承担物业服务费的,由建设单位承担。
物业管理区域内未出售或者未安置的空置物业,物业服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六十二条 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物业服务企业有权要求业主限期交纳,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业主交纳;业主拒绝交纳或者逾期仍未交纳物业服务费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六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单位可以按照自愿、公平的原则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委托代收协议,委托代收有关费用并支付相应的手续费。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第六章 物业使用和维护
第六十四条 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规定。
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按照有利于物业安全使用、公平合理、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正确处理供水、排水、通风、采光、通行、维修、装饰装修、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相邻关系。
第六十五条 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下列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损害业主共同利益:
(一)公共门厅、管道井、楼梯间、过道、消防通道;
(二)道路、场地、绿地、屋顶;
(三)其他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
因物业维修或者公共利益,业主、物业服务企业确需临时占用、挖掘,应当征得业主委员会和直接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临时占用、挖掘时,应当采取措施保障通行安全,并及时恢复原状。
第六十六条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外,应当征得利害关系业主同意。
物业服务企业发现业主、非业主使用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十七条 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企业;非业主使用人应当同时提供业主同意装饰装修的书面意见。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书面告知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
第六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加强对物业装饰装修活动的巡查,发现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在装饰装修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行为人未按要求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物业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物业维护、修缮、监督等工作时,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应当提供方便。
需要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提供方便的,应当事先通知,并就相关具体事项与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协商。
第七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车位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停车需要。
车库、车位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建设单位应当向全体业主公布车库、车位的处分情况。业主要求承租空置的车库、车位的,建设单位不得以只售不租为由拒绝出租。车库、车位出租的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物业主管部门制定。
未首先满足业主停车需要的,建设单位不得将车库、车位出售、赠与、出租给物业管理区域外的单位和个人。
第七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物业管理区域停车实际,制订临时停车方案,报业主大会决定。
利用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或者场地停放车辆的,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交纳临时停车费。临时停车费除用于维护停车场地设施和停车管理的必要开支外,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用于物业管理的其他需要。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临时停车费单独列帐,独立核算,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第七十二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防空地下室平时用作停车位的,应当向全体业主开放,建设单位不得出售。
防空地下室平时用作停车位收取的停车费,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用于防空地下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停车管理的必要支出。具体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物业、人防主管部门制定。
物业服务企业依照有关规定管理防空地下室的,应当做好平时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防空地下室处于良好状态。
第七十三条 大型车辆和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住宅小区。进入住宅小区的车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慢速通行,遇到行人和非机动车应当避让;
(二)禁止鸣号,防止发生噪音;
(三)在依法设置或者划定的车库、车位内有序停放,不得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不得损坏绿地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不得阻碍消防通道。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进入住宅小区的车辆的管理,发现有违反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七十四条 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活动,应当首先征得相关业主同意。
合法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得收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用于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用于物业管理的其他需要。
合法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得收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单独列帐,独立核算,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第七十五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
第七十六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共有设施设备,经相关专业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移交相关专业单位负责管理。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同时将相关技术资料移交相关专业单位。
本办法施行前已成立业主大会的物业小区,由业主委员会会同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前款规定负责办理移交手续;未实施物业管理已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牵头,参照前款规定组织办理移交手续。
已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在办理移交手续时,发现共有设施设备运转不正常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业主委员会或者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应当将设施设备修复正常、消除隐患后,方可移交专业单位管理。
专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接管物业区域共有设施设备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接收管理。
第七十七条 相关专业单位在接管物业区域内共有设施设备后,应当及时做好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转和全体业主正常使用。
相关专业单位因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等需要,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绿地及其他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应当预先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相关专业单位应当确保通行安全,并及时恢复原状。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与支持。
第七十八条 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专项维修金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由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保修期间的物业保修责任。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修,也可以自行组织维修。
建设单位在物业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一次性向物业主管部门交纳保修金。
物业保修金交存、使用、退还、管理和监督办法,由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物业的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及时进行维修养护或者通知责任人及时维修养护。
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消除隐患。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同意,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代为维修养护,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七章 附则
第八十一条 业主大会决定自行管理物业、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物业的,依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温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