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湖泊污染现状和治理对策
武汉市湖泊污染现状和治理对策
摘要:城市湖泊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更是被称为千湖之城,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武汉市的上百个湖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本文参考大量资料展现了当前武汉市湖泊水体的现状,指出了武汉市湖泊保护中的若干问题,如污染严重、水域面积急剧缩小、湖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当前已有的政策提出了湖泊污染治理的一些对策。
Abstract:Urban lak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ity.Whuhan is usually calle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Lakes”,however,The thousands of lakes in Whuhan have got polluted and damaged in to varying degre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This article is a try to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lakes in Whuhan,point out several problems confronted in lake-protecting and raise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关键词:城市湖泊武汉市污染治理
一、武汉市湖泊水体现状(代前言)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其后为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150~1450mm。长江和汉水两条河流穿城而过。全市范围内有河道40多条,大小湖泊140多个,市郊有水库273座。全市总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水资源总量7484.4亿立方米,其中客水资源量7450亿立方米;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20.9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供水面积743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100%。
1武汉市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基地,全市有大量的工业企业,排污大户众多,其中武钢、晨鸣、青化等六家企业污水排放量占到了全市总量的45%以上,这样的情况导致除少数城郊湖泊水质较好(如梁子湖、斧头湖、鲁湖等)之外,绝大多数城内湖泊均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特征,如东湖、南湖、沙湖、墨水湖等。
因此武汉市湖泊水体主要呈现总量丰富,水域面积大,多数城内湖泊污染严重以及过境客水量占绝大多数的特征。
二、武汉市城市湖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污染严重 1 《武汉城市湖泊水环境现状及综合治理途径》,汪常青、吴永红、刘建彤
目前武汉地区正面临着“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尴尬境地,武汉市湖泊原来大多与江、河相通,兼具供水、调蓄、养殖、景观、灌溉等多种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家具和湖泊污染状况日益恶化,琥珀的自然属性不断削弱,原油的城市应用水水源地功能基本丧失,绝大多数虎皮均受到严重污染,呈现富营养化态势,一些湖泊已经达到严重的过富营养程度。例如东湖原为清澈见底的洁净湖泊,由于受污染严重,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天气闷热时,死鱼现象频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南太子湖成了开发区纳污水体。从1995年开始,又有部分污水由墨水湖改道排入南太子湖,致使南太子湖水质情况进一步恶化,面积6000亩的南太子湖水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超V类标准,并对毗邻的三角湖的水质形成压力。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两点。
首先是企业排污。长期以来,各城市将两江当作天然的大排污沟,有的将污染重的企业安排在本江段下游。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上游下泄的污染使武汉深受其害。特别是汉江的污染对武汉的威胁最大。除此之外本市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是严重滞后的,很多达标企业出现反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水治理还有“死角”。
其次是生活污水。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4971.0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431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76%。2我市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映强烈。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域船舶流动人员和常住人口日生产垃圾、粪便近300吨,而垃圾收集量仅为20吨,粪便几乎都是直接向两江倾倒。
可以看到当前武汉市湖泊正在受到非常严重的污染,甚至已经开始直接渐渐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威胁到武汉人民的用水安全,如果放任其继续发展后果将是显而易见的。
2、湖泊萎缩水量锐减
20世纪50年代,武汉市市区有湖泊127个,全市范围内的湖泊共有218个,总面积达到879km3,然而到了90年代武汉七个中心城区的湖泊只剩下35个,现在更是只有27个,10年净减少湖泊面积50002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吕诗景
多亩,湖泊在萎缩及隐性消亡,连武汉人为之自豪的东湖20年内也减少了0.73km3,“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3这其中除了一部分是经过审批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之外,一些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擅自填占湖泊或扩大批准的填湖范围导致大量湖面被填。
3、湖泊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近几十年来,城市湖泊不断的被淤塞、污染以及大规模围垦与填湖造地,致使湖泊与哪有的调蓄容量急剧减少,江湖联通的格局遭到完全的破坏,湖泊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急剧降低,填湖建房等行为也影响了水分蒸发、湿度等气象学因子,可能诱发局部灾害性天气。
围垦与填湖建房的行为将湖泊滩地与深水区、湖泊与江河认为的割裂开,造成原有的营养物质输入输出收到严重阻隔,湖泊原有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循环都收到破坏,因为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资源的变化,种群种类都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鱼类繁殖与栖息都受到干扰,同时填湖缩小了生物的生存空间。
三、当前武汉湖泊保护遭遇的困境
湖泊在消失,城市在流泪。为了遏制住湖泊面积锐减的势头,武汉市接连制定了20多部地方性法规,并成立了市委书记带头的“铁腕治湖”小组。然而,填占湖泊、污染湖泊依然在偷偷上演。武汉的湖泊保护就是这样陷入了困境。
为挽救正在迅速消失的湖泊,2002年3月,武汉颁布实施了《湖泊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对湖泊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将武汉所有湖泊都列入保护名录,明确表示要打击围湖建设、填湖开发等行为。条例还要求水务部门实施湖泊执法巡查制度、湖泊审批听证管理办法等,制定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设立湖泊保护蓝、绿、灰“三线”,并对湖泊进行勘界立桩,严厉打击非法填占湖泊行为。随后的2005年,武汉又颁发实施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10年又出台了《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3 《武汉城市湖泊水环境现状及综合治理途径》,汪常青、吴永红、刘建彤
武汉市也一直高调宣称要用“铁的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推进湖泊保护与治理。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曾在一次会议上,痛陈湖泊面临的四大突出问题:垃圾围湖现象十分严重;环湖无序开发屡禁不止;湖泊水质污染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湖泊长效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为此,他专门组建了湖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要求杜绝蚕食、填占湖泊行为,真正还湖于民,“让湖泊走近市民,让市民亲近湖泊”。
然而十年过去,这些现象却并没有获得根本上的遏制,在高调护湖却填湖不断的怪圈背后,是地方和部门利益在作祟。例如在武汉市水务局起草“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的过程中,经过市政府会议多次讨论,目前尚未最终定稿。各区的领导不希望自己辖区内的湖泊被划入线内,因为湖泊周边的地块都是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区政府宁愿将湖填埋卖钱而不愿花钱保护。由于规划迟迟不能确定,一些政府部门的利益掺杂其中,很多开放商就有了空子可钻,利用各种法规漏洞侵占湖面,大打擦边球。
除了政府利益之外,湖泊保护还涉及到周边农村的利益。很多湖泊原先是属于周围农村的集体财产,这些农村在湖泊上养殖作业,给湖泊生态环境带来威胁。而且,水务部门要开展相关湖泊整治得事先征求所在村的意见,武汉市水务局曾经对沙湖设立岸线碑,却遭到沙湖村的反对,要求支付100多万元的占地费,水务局没有答应沙湖村要求。后来,许多界碑遭到了破坏。
除了各方的利益博弈之外,湖泊管理中还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更增加了护湖执法的难度。武汉市水务局是武汉湖泊的主管部门,按理说应该承担起保护湖泊生态的责任,然而事实上武汉市水务局在湖泊保护的问题上并没有实际的管理权和执法权。目前武汉市政府把湖泊保护的权利下放给了各区政府,这样的管理模式造成各级、各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十几个部门同时参与管理,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片混乱。例如,水务局主要负责监督协调、宣传和服务,农业局负责湖上的渔业执法和渔业资源保护,林业局承担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环保局负责湖区的环境监测和排污管理,城管局负责查处填湖和湖边违建行为,还有规划、园林、土地等等部门分别参与各自领域的湖泊管理。看起来似乎分工明确,但是实际运作起来各个部门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结果导致整个系统充满漏洞,责任、权限都无法界定。监管部门如水务局,即使抓到违法填湖等行为也因为没有执法权只能警告驱赶。
另外,现行的《武汉湖泊保护条例》对于破坏湖泊的行为处罚过轻,远远不及其所获得的利益,这也造成了各种破坏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四、针对武汉市湖泊现状的治理对策
鉴于武汉市湖泊当前的现状,以及在以往的保护工作中所面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在一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改进和努力。
1、完善政策法规
虽然从2002年到现在武汉市已经出台了20多部针对湖泊的法规,但是目前看来仍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污染和非法填占的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法规并不完善,给违法者留下了太多的漏洞,现在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将湖泊保护置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让湖泊保护有法可依,这些法律不仅仅应该包括包括政府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法、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与惩罚措施等,还应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规范公众对于湖泊保护的参与方式调动公众护湖的积极性。除了完善性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增强法规的严厉程度,对于随意排污、非法填湖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当这种处罚的强度超过非法所得利益的时候违法行为自然就会有所收敛。
2、建立一支独立的可监督的执法队伍
目前的湖泊管理十分混乱,区政府、水务局、城管、环保等部门掺杂其中,职责不明确,执法不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由各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行政执法队伍,赋予其足够的执法权,同时由几个部门共同进行监督,这样既可以保证其执法的规范性,更可以对各方利益进行制衡,避免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湖泊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除了污染湖泊的生态重建等弥补性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预防和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因此政府应该增加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根据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基金,除此之外还应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帮助企业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支持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提高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
4、发展水经济
除了以上各点外,政府还应该着眼于未来,借助本地科研优势和环境优势,发展一批以水为基础的重点经济产业,这样一个产业链条一旦建立起来,不仅可以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湖泊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自发的意识到湖泊保护的重要意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大一部分也可用于湖泊保护本身。
五、结语
城市湖泊的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武汉市乃至更多其它城市当前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与否关乎城市的未来,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着眼于眼前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城市湖泊的有效保护,本文中由于笔者水平和眼界有限,只能在比较浅的层次上观察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向,也并未提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案,但是相信大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和知识水平,以求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湖泊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徐协国,景德镇陶瓷学院
2.《救救湖泊——武汉市主城区湖泊现状及保护、发展浅议》,作者系武汉市建设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
3.《湖泊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武汉市的借鉴》,赵健,中南民族大学
4.《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
5.《“先污染、后治理”是湖泊污染治理失败的根本原因》,杨树清,韩国海洋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
6.《武汉城市湖泊水环境现状及综合治理途径》,汪常青、吴永红、刘建彤
7.《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吕诗景
第二篇: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地膜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然而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大量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对新疆农田地膜污染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叙述,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疆 农田地膜 对策 前言:
目前,新疆农田环境质量较80年代前大幅下降,其中地膜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白色污染”,影响和制约这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地膜污染问题,必须从地膜生产和使用着手,分析农田地膜污染现状、起因及其对农田土壤的危害机制,探讨防治对策,保障和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正文
一、新疆地膜应用现状与特点(1)地膜使用量、覆膜面积持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多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01年地膜覆盖面积2100万(667m2),地膜用量约9 万吨;2006年上升到2600万(667m2),用量达到11.6万吨。目前,地膜栽培面积常年保持在3400万(667m2)左右,年使用量在13万吨以
[1]上,增长速度非常快。
(2)地膜覆盖的作物种类不断增加
自上世纪80 年代新疆引进地膜栽培技术,最初用于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蔬菜、花卉种植,经过几十年生产实践,地膜栽培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扩大到西甜瓜、加工番茄、甜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和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栽培种植。目前,北疆地区种植药材也利用地膜覆盖技术,其中以棉花的使用面积最大,几乎100%为地膜棉。覆膜栽培已成为促进新疆农业增产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3)大量使用超薄地膜
由于覆膜种植成本较高,农民为节约成本而使用0.008 mm以下的超薄膜,据测算使用0.006 mm 农膜与使用0.008 mm 农膜相比,节约农膜近1 kg/667m2,降低成本13 元/667m2 左右[2]。因此,农民大量使用0.004~0.006 mm 的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极易破碎,经过一季覆盖后,大都光解风化成片状或絮状,即使是人工捡拾都非常困难。
二、新疆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特点与危害
(1)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
地膜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或降解。新疆地膜应用已有近30 年的时间,由于缺乏有力的回收措施,致使土壤中残膜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2006 年新疆农田地膜残留和污染治理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4.68 kg/667m2,其中尤以棉田污染最严重。研究人员最新调研结果表明,常年种植棉花的耕层中平均残膜量为17.69 kg/667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 倍[3],而且随着覆膜年限越长,污染越严重。(2)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
残膜一般在土壤可以留存200~400 年,长时间的累积污染是残膜污染的最大特点。根据研究人员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覆膜5~10 年的棉田耕层中残膜量为11.6 kg/667m2;10~15 年为20.63kg/667m2;15 年以上的地块高达27.31 kg/667m2,残膜数量竟达到上百万片之多。由于新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耕翻尺度深,残留地膜在0~30 cm 的耕作层均有分布,且分布比例差异不大,甚至在30 cm 以下的土层仍有少量残膜。研究人员在调查中还发现面积较小的残膜一般呈现片状,而大块残膜一般以棒状、球状和圆筒状等不规则形态存在,在土壤中分布形式多样,主要有水平状、垂直和倾斜状分布。(3)残膜污染的危害
地膜残留地膜在土壤耕作层和表层将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产生阻碍,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残膜还可能使土壤通透性降低,破坏农田土壤空气的循环和交换,影响到土壤微生物正常活动,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同时,由于回收处理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被弃于田边、地头、水渠、林带中,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以及沟渠堵塞。
三、防治地膜污染的措施(1)制定政策,强化管理
由于地膜的国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地膜生产厂家采用的标准也不统一,给农民选择产品和市场监管部门查假打劣和残膜回收再利用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定地膜生产标准和地膜残留标准,如《农用地膜生产规格标准》、《农膜收购验收细则》、《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对地膜的生产使用和残留量要有明确规定,使残膜污染防治工作走上法制轨道。(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要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的原则,把组织农民群众治理废旧地膜污染作为政府行为和职责。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横幅标语、专题讲解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残膜对农作物和环境的危害,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引领广大农村地区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道路。
(3)应用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减少用量
一是推广一膜多用技术,即选用厚度适中、韧性好、抗老化能力 强的地膜产品,在第一年使用后基本没有破损,第二年可以直接在上面打孔免耕播种,既减少地膜投入量,又减少土壤耕作的用工,达到省时、省工、环保的目的。二是膜侧栽培技术,即将地膜覆盖在作物行间,作物栽培在农膜两侧,不仅可抗旱保墒、保温,还能方便干净地回收或清除残膜。三是轮作倒茬栽培技术,通过作物轮作倒茬以及农作制度的改变,减少地膜总覆盖量。如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污染危害。(4)推广适时揭膜技术,提高回收率
对各种地膜覆盖作物应做到适期揭膜。如头水前揭膜技术,通过比较证明,头水前揭膜与不揭膜的的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差别不大,对作物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很小。同时头水前揭膜由于膜尚未老化,不容易破碎,膜上没有淤泥,很容易将膜揭掉,省力省工,大部分残膜可回收。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农机化研究所设计,新疆红旗机器厂制造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日—MSM-3型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在去年试运行的墓础上进行多项改进,1999年6月2日在农二师30团试验取得成功。该机自重820kg,设计精巧,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由三人操作,地膜回收率达85%~94%,不伤苗同时又可对棉田松土除草[4]。(5)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5]。适期揭膜有地膜韧性好易回收、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抑制田间病虫害和便于后期田间管理的优点,因此应该大力推广此项技术。同时, 对不能适期揭膜回收的地方,与机械回收相结合,在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集中采用机械回收。(6)开发降解膜
降解膜的开发利用是覆盖栽培的一大技术课题。怎样使降解膜具有可控性,具有与普通膜同样的增效作用,降解中不产生毒害, 降解物对改良土壤有益,需要走“科研+ 企业+ 推广”之路。可生物降解地膜按照降解机理和破坏形式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两种[6]。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是在不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通用塑料基础上,添加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或生物降解促进剂、加工助剂等,经混合制成。目前,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主要由通用塑料、淀粉、相容剂、自氧化剂、加工助剂组成。其典型品种为聚乙烯淀粉可生物降解地膜。
我国降解膜研究已取得重大成果,1996 年贵州省降解塑料厂生产厚度14 Lm、诱导期为60 d 的降解膜;2001 年上海市崇明县丽君绿色餐饮有限公司和上海农科院试验的可降解育苗钵,在埋土30 d 后的当茬作物生长发育期间能够大部分被作物降解;2002 年汽巴精化有限公司提供的降解膜试用效果良好,但由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降解膜配套的栽培技术不能有效衔接,降解膜尚未推广应用于生产[7]。(7)扶持回收加工企业,促进资源再生利用
目前,各地的废旧地膜收购点和加工企业很少且利润较低,各地政府应予以政策支持,扶持回收加工企业发展,给废旧地膜回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如将废旧地膜初加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和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及加工;落实国家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税收政策,在国家允许的政策范围内,积极完善资源再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采用地膜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温保墒进而增产丰收的目的,但与此同时,留在土壤中的残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长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质变坏,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困难,苗木发育迟缓,最终造成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残膜长期堆积,有可能完全破坏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大片良田变成寸草不生的沙漠。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仍是防止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土壤残膜留量,同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究可降解无污染的绿色地膜。
参考文献:
[1]苏海英.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188(5):28~30 [2]周明东,秦晓辉,赵前程.新疆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 2010, 18(6):2~5 [3]杜小明,徐刚.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农业工程学报,2007,15(5):12~15 [4]沈家涛.棉田残膜回收机机理.新疆农业科学,1999,3(2):18~20 [5]陈贵君.农用地膜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河北农业科技,2007,8(2):8~10 [6]温耀贤.功能性塑料薄膜[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62 [7]王献志,盛祝梅,叶国明,等.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330~331
第三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湖泊科学
关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和“重大新药创制”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由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环保总局为组长单位,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九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国家将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予以支持。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饮用水安全,二是流域性环境治理,三是城市水污染治理。他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 技重大专项,要围绕国家环保目标,通过研究,提出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改善中国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实 施重大专项,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要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 阐明中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 术,并通过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由八十六位在中国环保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环保智囊团”今日亦在京成立。这个“智囊团”,由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
“十一五”期间,建设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下简称“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16个 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该专项实施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水专项目标定位于为 水环境改善、水体污染物减排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水专项实施任务与国家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有机衔接,与地方治污工 作密切结合,紧扣《纲要》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合力推进,积极推动专项的启动,目前专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水专项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纲要》要求,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体污染物减排国家目标为导向,在河流水环境整治、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监控预警等五个主题开展研究,分三个阶段(2007-2020年,共15年)予以实施。
目前,水专项在围绕《纲要》要求的基础上,与国 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近期我国水体污染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在专项重点任务设置上,注重了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的创新和集成,从 而为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在水专项项目示范地的选择上,注重与近期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地方重大污染控制计划相衔接,重点考虑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水库)在内的国家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镇发展密集地区。
第四篇: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
【发布单位】8180
4【发布文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
【发布日期】2002-01-18
【生效日期】2002-03-0
1【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三十一号)
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已经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施行。
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2月9日
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
(2001年11月30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2年1月18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湖泊的保护,防止填占、侵害湖泊,维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具体湖泊名称见附录。
法律、法规对风景名胜区内湖泊的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湖泊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按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综合整治、科学利用的原则,加强湖泊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湖泊的保护、管理、监督。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湖泊的日常保护、管理、监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湖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区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保护、管理、监督。
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湖泊保护和管理工作。湖泊的管理单位为湖泊保护的责任单位。
第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利于保护湖泊、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依照城市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湖泊保护规划,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本级人民政府批
准后实施。江岸、江汉、(石+乔)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范围内的湖泊(以下统称
中心城区湖泊)和跨区湖泊的保护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其他区
范围内湖泊的保护规划,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有关部门编制,并报市水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
湖泊保护规划包括湖泊水资源规划、整治计划、调度计划和开发利用规划。未经市人民
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湖泊的利用功能。
第六条 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湖泊进行勘界,划定湖泊规划控制范围,设立保护
标志,标明保护范围和责任单位。中心城区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分为水域、绿化用地、外
围控制范围。
第七条 湖泊保护的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合理利用湖泊,负责湖泊规划控制
范围内的绿化和湖泊水面的保洁工作,对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水行政
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填湖。第九条 中心城区湖泊水域和绿化用地除按照规划建设排水泵站、污水处理设施、园林小
品及相关的市政设施外禁止占用,禁止建设其他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外围控制范围内的建
设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
其他区湖泊除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外,禁止占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
计应当尽量避免占用湖泊;因特殊原因确需占用湖泊的,应当由建设单位报市水行政主管部
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
第十条 湖泊的开发利用应当按照湖泊保护规划和湖泊利用功能,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湖
泊的综合效益。
中心城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应当有利于市民游览、休闲;其他区范围内的湖泊在服从防洪、灌溉、排涝的前提下,可以发展养殖、旅游等事业。
第十一条 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应当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
施。未设计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得批准兴建;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者不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得投入使用。
在中心城区湖泊行驶的船舶禁止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体的燃料。在湖泊水域范围内
开展游乐、运动等水上活动,应当符合环保要求。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组织开展湖泊综合整治工作。
建设单位经批准在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的,应当严格按批准的方案进
行;工程设施建设对湖泊造成影响的,应当与工程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整治。
第十三条 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绿化工作应当按照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中心城区
湖泊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进行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形成滨湖绿化带;其他区湖泊的绿
化工作由责任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 禁止在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从事采石、爆破等侵害湖泊的活动。
第十五条 禁止向湖泊排放未经处理或者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标准的工业
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中心城区湖泊范围内新设排污口。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关
闭现有排污口的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本条例施行前,中心城区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已有的不符合湖泊保护规划的建
筑物、构筑物和设施,不得改建和扩建,严重影响湖泊保护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
依法予以拆除。其他区的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的改建、扩建,应当
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批准,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执法巡查制度,加强对湖泊的经常性保护管理,发现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对举报填占、侵害湖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湖泊水域范围内违法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由水行政主
管部门责令停建,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责令承担所
需费用,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恢复原状或者不采取其
他补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责令承担所需费用:
(一)违法填占湖泊的;
(二)在湖泊水域范围内进行采石、爆破等侵害湖泊活动的;
(三)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的。
对利用机动车辆或者其他机械违法填占湖泊、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的,依照前款规定
从重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
为,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向湖泊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向湖泊排放未经处理或者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的;
(三)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者不使用
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的;
(四)在中心城区湖泊行驶的船舶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体的燃料的;
(五)在中心城区湖泊外围控制范围和绿化用地范围内违法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在其
他区湖泊的规划控制范围内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批准的方案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第二十二条 责任单位不履行保护职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由其上级主管
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子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湖泊保护管理工作中
应当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批准填占湖泊的,由市或者区人民政府对批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
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批准填占湖泊,造成损失的,批准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附录:武汉市保护湖泊目录
所在区湖泊名称
江岸区塔子湖
江汉区西湖、北湖、换子湖、机器荡子、菱角湖、后襄湖、小南湖
硚口区张毕湖、竹叶海
汉阳区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跨蔡甸
区)
武昌区内沙湖、水果湖、四美塘、紫阳湖
洪山区南湖、野芷湖、杨春湖、晒湖、外沙湖、严西湖、严东湖、汤逊湖(跨江
夏区)、野湖、张家湖、黄家湖、马子湖、静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木鹅湖、车墩湖、五加
湖、严家湖(跨鄂州市)、东湖
东西湖区东大湖、杜公湖、黄塘湖、巨龙湖、月牙湖、小罗寨、内牛栏湖、外牛栏
湖、内黄龙港、外黄龙港、黄狮海
蔡甸区什湖、东湖、西湖、小L湖、仇山湖、官莲湖、桐湖、沉湖、三角湖(跨
汉阳区)、万家湖、白湖、许家寨(跨汉川市)、龙家大湖、脚鱼湖、金
龙湖、塌湖、金鸡寨、小金鸡寨、北河港、南河港、瓦家寨、长洲寨、小
茶湖、崇仁湖、南沧湖、北沧湖、汤湖、西边湖、烂泥湖、川江池、菱角湖、东边湖、万家
湖、竹林湖、牛尾湖、黄陵小湖、中山湖、状元湖、柱木湖、小官莲、东
北湖、万湖、独沧湖、金堆湖、笔砚湖、下善湖、王家涉、张家大湖、龙
湖、南边湖、肖家湖、石鱼湖、新垸湖、石洋湖、大小星湖、鲁家湖、铜台湖、狗港、漩海湖、后海、南寨湖
汉南区柜子湖、泥湖、湾湖、东湖、廖家湖、金鱼碑、小碑、潭子湖、五十湖、四十湖、前拦湖、青草湖、杀牛湖、子林湖、太白湖、鬼神潭、三合背
江夏区梁子湖(跨鄂州市、黄石市)、豹湖(跨鄂州市)、斧头湖(跨咸宁市)、上涉湖、鲁湖、金口后湖、道士湖、郭家湖、神山湖、西湖、杨蒋湖、乾
湖、王浪湖、前湖、解放湖、宋家启、下涉湖、菱米湖、三个湖、茶湖、大洋湖、东湖、毛坝湖、鲤湖、汤逊湖(跨洪山区)
黄陂区洮子湖、任凯湖、墨家湖、新教湖、汤仁湖、长湖、李家大湖、小菜湖、安汊湖、汤湖、朱家湖、西寨湖、小盘龙湖、盘龙湖、马家湖、项家汊、胜家海、金潭湖、张斗湖、庙斗湖、北湖(跨新洲区)、什仔湖、后湖、童家湖(跨孝感市)、武湖(跨新洲区)
新洲区涨渡湖、柴泊湖、七湖、安仁湖、朱家湖、陶家大湖、武湖(跨黄陂区)、三宝湖、鄢家湖、兑公咀湖
第五篇: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
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湖泊的保护,防止填占、侵害湖泊,维护生态环境,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 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具体湖泊名称见附录。
法律、法规对风景名胜区内湖泊的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湖泊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按 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综合整治、科学利用的原则,加强湖泊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湖泊的保护、管理、监督。各区水行政 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湖泊的日常保护、管理、监督。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湖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区管理机 构负责日常保护、管理、监督。
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
好湖泊保护和管理工作。
湖泊的管理单位为湖泊保护的责任单位。
第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利于保护湖泊、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依照城市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湖泊保护规划,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本 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江岸、江汉、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范围内的湖泊(以 下统称中心城区湖泊)和跨区湖泊的保护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 其他区范围内湖泊的保护规划,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有关部门编制,并报市水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湖泊保护规划包括湖泊水资源规划、整治计划、调度计划和开发利用规划。未经市人民政府 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湖泊的利用功能。
第六条
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湖泊进行勘界,划定湖泊规划控制范 围,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范围和责任单位。��
中心城区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分为水域、绿化用地、外围控制范围。
第七条
湖泊保护的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合理利用湖泊,负责 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绿化和湖泊水面的保洁工作,对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填湖。
第九条
中心城区湖泊水域和绿化用地除按照规划建设排水泵站、污水处理 设施、园林小品及相关的市政设施外禁止占用,禁止建设其他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外围控 制范围内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テ渌�区湖泊除国家重 点工程建设项目外,禁止占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应当尽量避免占用湖泊 ;因特殊原因确需占用湖泊的,应当由建设单位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同 意后,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
第十条
湖泊的开发利用应当按照湖泊保护规划和湖泊利用功能,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湖泊的综合效益。
中心城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应当有利于市民游览、休闲;其他区范围内的湖泊在服从防洪、灌 溉、排涝的前提下,可以发展养殖、旅游等事业。
第十一条
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应当建设相应 的污水处理设施。未设计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得批准兴建;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者不使用 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得投入使用。
在中心城区湖泊行驶的船舶禁止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体的燃料。在湖泊水域范围内开展 游乐、运动等水上活动,应当符合环保要求。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组织开展湖泊综合整治 工作。
建设单位经批准在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的,应当严格按批准的方案进行; 工程设施建设对湖泊造成影响的,应当与工程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整治。
第十三条
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绿化工作应当按照湖泊保护规划的要求进 行。中心城区湖泊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进行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形成滨湖绿化带;其 他区湖泊的绿化工作由责任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
禁止在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从事采石、爆破等侵害湖泊的活动。
第十五条
禁止向湖泊排放未经处理或者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省、市规 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中心城区湖泊范围内新设排污口。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关闭现 有排污口的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本条例施行前,中心城区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已有的不符合湖泊 保护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不得改建和扩建,严重影响湖泊保护的,由市人民政府 责成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拆除。其他区的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的改建、扩建,应当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批准,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执法巡查制度,加强对湖泊的经常性保护管理,发现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对举报填占、侵害湖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 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湖泊水域范围内违法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建,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责令承担所需费用,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 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恢复原状 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责令 承担所需费用:
(一)违法填占湖泊的;
(二)在湖泊水域范围内进行采石、爆破等侵害湖泊活动的;
(三)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的。
对利用机动车辆或者其他机械违法填占湖泊、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 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向湖泊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向湖泊排放未经处理或者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的;
(三)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者不使用污水 处理设施,投入使用的;
(四)在中心城区湖泊行驶的船舶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体的燃料的;
(五)在中心城区湖泊外围控制范围和绿化用地范围内违法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在其他区 湖泊的规划控制范围内未经批准或者不按照批准的方案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第二十二条
责任单位不履行保护职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 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湖泊保 护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 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批准填占湖泊的,由市或者区人民政府对批准单位 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批准填占湖泊,造成损失的,批准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