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4 04: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第一篇: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林静1王三红2

1. 湖南科技学院心理中心湖南永州425100

2. 湖南省消防总队永州支队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目的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湖南省消防总队某支队110名官兵进行测试。结果47人(42.7%)有轻度以上抑郁;20人(18.2%)有轻度以上的焦虑。25岁以下年龄组比25岁以上年龄组的抑郁情绪表现明显,且差异显著。结论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应加强疏导,防止严重心理问题发生。

[关键词]消防官兵;抑郁;焦虑

The analysis on Firefight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uring Olympic Security

Linjing1wangsanhong2

1.Center for Psych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00,China

2.Fireman detachment Yongzhou , Hunan, Yongzhou 42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e of firefighters.Methods Self-evaluation Depression Scale(SDS)and self-evaluation Anxiety Scale(SAS)were adopted for 110 firefighters in Hunan fire forces.Result 42.7% of our subjects had mild depress and 18.2% had mild anxiety.The group of lower than 25years old showed more depress than the group of over 25 years ol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Firefighters demonstrate obviou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uring Olympic Security.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and dredge, to prevent the occurring of serious mental problems.[Key Words] Firefighters;Depression;Anxiety.消防部队肩负着防火灭火和抢险求援的神圣使命,其“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官兵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久而久之也难免产生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作为灭火求援第一线的消防官兵,尤其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笔者近期对湖南省消防总队下属某支队8个基层中队的消防官兵做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了解消防官兵的情绪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9月对湖南省消防总队永州支队8个基层中队的在岗消防官兵110人进行调查,年龄在19~36岁之间,全部为男性。

1.2方法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为测查工具,对被调查对象进行测试。按照中国常模结果[

1、2],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本测试结果数据全部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消防官兵的抑郁与焦虑症状检测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抑郁检出率为42.7%,焦虑检出率为18.2%。其中39.1%为轻度抑郁,2.7%为中度抑郁,0.9%为重度抑郁;13.6%为轻度焦虑,1.8%为中度焦虑,2.73%为重度焦虑。

表1抑郁与焦虑症状检测率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合计(%)

抑郁43(39.1)3(2.7)1(0.9)47(42.7)

焦虑15(13.6)2(1.8)3(2.7)20(18.2)

2.2 不同年龄组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比较(见表2)对25岁以下及25岁以上年龄组消防官兵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抑郁情绪方面,25岁以下年龄组抑郁情绪表现明显,且差异显著。而两组被试的焦虑情绪差异不显著。

表2不同年龄组抑郁、焦虑情绪比较

项目是否XP

抑郁25岁以下37338.0720.004

25岁以上1030

焦虑25岁以下14560.4280.513

25岁以上63

43讨论

由于消防职业的特殊性,社会生活环境、军事训练以及灭火救援环境的影响,对消防官兵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部分战士在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发生异常。张万英[2]、张卫[3]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消防官兵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消防官兵的9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一般成人。本调查结果显示,消防官兵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42.7%和18.2%,说明他们的消极情绪发生率占有一定比例。有个别官兵表现为中、重度的抑郁或焦虑情绪。国内外很多研究曾表明,军人无论在平时还是演习期间焦虑症和抑郁症发生率均较高,是军人心理卫生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此次调查发现,25岁以下年龄组比25岁以上年龄组的人员抑郁情绪更明显。由于战士多为19-25岁青年,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青春过渡期,这时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快速而不稳定,心理问题特别容易产生。消防部队生活紧张单调,步调一致,上下级关系明确,倡导执行与服从,讲究纪律严明。这对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平衡阶段的年轻人,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在奥运安保这个特殊的时期,执勤、出警、训练、上级检查等工作紧张而单调,而且在此期间没有正常休假,他们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导致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是再所难免的。如果疏导不力,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较长,极易发展为精神障碍,不仅给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许多问题,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等重要工作。

4措施

近年来,军队的心理卫生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外对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日渐增多,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对不同的军兵种,不同的作业任务环境下的军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消防部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特色的消防部队官兵心理档案,动态监测官兵的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学引入科技练兵之中,为消防部队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目的。本文结合消防官兵职业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消防部队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让每一个官兵都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并学会基本的自我调节

方法,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如讲授应激的控制,焦虑、抑郁的应对及愤怒情绪的宣泄等内容。

4. 2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行为训练。在面临危机、灾难、创伤和其它危急事件时,若有一个特殊的危急事件应激管理小组,可以为全体官兵提供心理支持。目前消防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应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入手,对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官兵进行及时疏导,防止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大、中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学知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疏导和团体训练技能,为基层官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从而为防止非战斗减员,提高战斗效率发挥有效的干预作用。同时,组织开展日常的心理行为训练。如目前军内常用的飞跃自我、战胜恐惧、勇往直前、生死关卡、合力冲击、相互依存、同心同德等,通过情境模拟训练、技能形成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使官兵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4. 3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消防官兵的业余生活。通过活动调适法,用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来驱散不良的负性情绪,用活动的过程来充实空虚的生活,用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问题的领悟和认知的提高。并且良好的部队与社会的沟通联系,能给战士带来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4. 4提高指挥员的心理素质,拓宽心理疏导渠道。首先,每个基层带兵干部都应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做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作为基层带兵干部,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战士言行,鼓励战士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第三,要经常观察战士的心理变化,善于及时帮助和他们鼓励说出内心感受、苦闷和矛盾,或是通过书写、运动、哭泣等,发泄被压抑的情感,让其获得心理上的舒懈。第四,着力构建和谐警营,正确处理官兵关系,帮助战士理顺兵兵关系,让官兵有一个轻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效降低战士适应不良的发生率;第五,加强与战士的家庭联系,建立部队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兵网络,共同帮助战士渡过心理不适期。

4. 5做好战士的心理素质筛选工作。利用心理测评系统,对消防战士的心理素质进行测查,选择出可能遭受潜在精神创伤事件的个体或群体,进行必要的准备并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应激训练。特别是对具有焦虑个性的个体提供认识帮助,增加他们对他人的信赖感,减少认知和躯体的焦虑,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担忧和恐惧,从而能够耐受高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195~198

2.张万英。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2006,14(6):689-690

3.张卫。消防战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2):964-965

第二篇:工伤抑郁情绪管理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1.名称:健身健心,你我同行——抑郁情绪管理小组编号:

GWU—G01—201110(YJP)2.对象:虎门工伤康复中心工伤康复者名额:

10人 3.地点:二区作业治疗室人手编配:

2名社工

4.日期: 2011年10月13日、17日、20日、24日时间:

18:30——20:30

5.招募及宣传方法: 社工一对一走访;张贴公告;请求医护人员帮助宣传

6.理念:工友遭遇突如其来的工伤,除了导致身体残障外,更使他们部分社会功能瞬间缺失,他们面临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环境的变化、工作内容及方式的变化、角色地位的变化,极易产生烦燥、恐惧、抑郁等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生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情绪隐忧值得重视;另外,康复科虽然有成熟的医疗康复内容,但是在心理康复以及社会康复方面却有很大的限制,所开展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力度不够,使得他们的不良情绪不能很好疏通。

2.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改变非理性信念,学会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 本小组将运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认知技术、情绪技术和行为技术等多种治疗方法以及秉持发展性模式中的启发组员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点,注意寻求各种资源为小组服务,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等原则理念来开展。7.目的:

(一)整体目标:帮助工伤康复者掌握几种排遣抑郁情绪的技巧,转变负面的思想,抒发心中的郁结,促进工友身心健康成长。

(二)具体目标:⒈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⒉正确的认识情绪的产生;⒊掌握快速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⒋运用有效工具获得正面情绪状态;⒌通过卓越的思维方式管理情绪。

8.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困难1:是否会有小组成员不敢坦露心声,碍于面子,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说不出口?

解决办法:在小组活动时尽量鼓励每一位组员发言,也可以在私下与有顾虑的组员进行接触,了解真实原因。困难2:是否会有小组成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不高,如何使他们每次都能参与?解决办法:尽量使每次小组成员活动的主题都能够真正符合小组成员的目标和共同意愿,让他们看到工作者确实想为他们解决问题与困惑;同时,在每次小组活动中,鼓励每一位组员的积极参与。

9.评估方法: 1.组前评估:通过小组开始前的个别面谈的方式进行,从而达成三个功能:评估、筛选、建立关系。

2.组后评估:1)组评估可以通过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主要是以组前评估使用的量度工具再进行测试,然后比较事前事后的测试结果,显示组员的变化。

(2)组后评估的三个功能:1).收集组员对小组内容、工作手法、工作者表现等的意见,借以改善服务素质。2).巩固组员在小组过程中学习所得,把组员的转变归因于其所付出的尝试和努力,增强组员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动机。

3).预防问题复发。

10.财政预算:(见附表)11.程序安排:(见附表)

督导意见

负责社工

督导人员

业务负责人

姓名

杨佳萍

签名

杨佳萍

日期

2011-10-12

小组财政预算

小组名称:健身健心,你我同行——抑郁情绪管理小组活动日期:2011年10月13日、17日、20日、24日 项目(数量*单价)

收入

支出

香皂(10盒*4.00)

40.00元

小方巾(10条*3.00)

30.00元

糖果(1袋*20.00)

20.00元

小番茄(1袋*5.00)

5.00元

糕点(1袋*30.00)

30.00元

总计

125.00元

盈余(+)/ 亏损(-)

程序安排

小组名称:健身健心,你我同行——抑郁情绪管理小组小组编号:GWU—G01—201110(YJP)

节次/日期/时间

内容

所需物资

负责人

备注

第1节

活动主题:你好,工友!——认识团体(2011年10月13日18:30——20:30)

一、工作人员自我介绍 5分钟

二、介绍小组概况

5分钟

三、小组成员之间的初步认识:圆舞曲(面对面的自我介绍)10分钟

四、拟定小组协议书并签名

10分钟拟定规则并增进团体信任感

五、小游戏:经典演绎

20分钟使组员相互认识,活跃小组气氛

六、小休并喝水

5分钟

七、运用伯恩斯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初步评定组员的情绪状况

10分钟

八、分析测量的结果

20分钟

九、认识什么是情绪

10分钟组员讨论

十、总结导致抑郁情绪的愿因组员讨论

10分钟

十一、结束活动并布置任务(反思、总结),宣布下次活动的主题及时间、地点。15分钟

音箱设备、背景歌曲、卡纸一张、马克笔、经典电影台词纸条十张、两份量表各十份、便签纸、签字笔

杨佳萍

目标: ①获得初步相识的一般经验,体会与人初步交际的各种感受; ②培养小组气氛;

③了解澄清期望,定立团体契约; ④初步了解情绪的产生

第2节

活动主题:it’s me!—认识自己

(2011年10月17日18:30——20:30)

一、深化组员之间的认识:叠罗汉(名字接龙)

10分钟

二、分享环节:组员对第一次活动和在活动后的几天里的感受及评价

20分钟

三、再次做一遍量表,组员自己分析自己的状况是否有所好转,原因是什么?

20分钟

四、观看残障人士的励志电影短片

30分钟

五、分享环节:电影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10分钟

六、头脑风暴:以小组为单位,分成两组,每位组员将自己最近一周发生的导致自己消极情绪某件事情写在纸上,纸条打乱,由成员抽取纸条,并对该事件讲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给予当事人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令其领悟转变认知,抑郁的情绪也许就能得到缓解。10分钟

七、结束活动并布置任务(反思、总结),宣布下次活动的主题及时间、地点。10分钟(任务:对病友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回去后自己思考回味)

两份量表各十份、电影短片、音箱设备、便签纸

杨佳萍

目标:1.引导成员深入觉察自己的情绪。2.让成员了解情绪的引发受认知的影响。

第3节

活动主题:你的烦恼我最懂——分享

(2011年10月20日18:30——20:30)

一、活跃小组的气氛,增进组员之间的熟悉程度: 互相按摩(太阳穴、肩膀)

5分钟 热身游戏——口是心非

20分钟

二、每位工友都讲解下自己受工伤以后的心路历程

30分钟

三、学习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30分钟

四、结束活动并布置任务(反思、总结),宣布下次活动的主题及时间、地点。15分钟

卡纸、便签纸

杨佳萍 目标:1练习情绪的自我控制;2.鼓励及帮助组员学习和表达他们的情绪和感受;3.增强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寻找小组的共同点,突出小组的治疗因子

第4节

活动主题:我们重新准备好了

(2011年10月24日18:30——20:30)

一、加深印象:回顾前几次活动所学的应对抑郁情绪的技巧 10分钟

二、放松训练

30分钟

三、增强信心:我还能做什么30分钟 开场:你能做什么?你的能力在哪里?事实上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可能有上百种之多,所以认真地探索你的技能,你会惊讶自己竟然如此多才多艺。就下列题目,请组员在空白纸上填写:

(1)在纸上列下你曾经成功完成的事情,并于其后想想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并将之列下。

(2)回顾你所曾受过的教育、培训,在这些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技能,将它们列下来。

(3)再想想你平时常常从事的活动,列下这些活动需要的技能,继续扩充你的技能表。

(4)请回想一次你在工作上所曾经历的一次高峰经验(意指很快乐、很感动的一刻),分析在这经验中显现出你的哪些能力,把它列下来。

3.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表,同时互相讨论与这些能力有关的职业有哪些。

4.最后社工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切勿妄自菲薄,轻视自己的能力。

四、自我激励

10分钟

所有组员及工作者围成一个圈,并且紧紧握住旁边人的手,大家大声地跟着工作者一起说"我们是勇者,我们无所畏惧,勇敢迎接生命对我们的挑战,我们不怕!不怕!不怕!.....,"重复几次,然后大家把手向上举。

五、组员总结及讨论(也可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或评价自己在这个小组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个人)

20分钟

六、工作人员总结并颁发小礼品

10分钟

小礼品十份

杨佳萍

目标: 1.巩固前几次活动的成果 2.树立和增强组员的自信心和自尊3.为整个小组的活动做一个总结 4.进行小组的评估

第三篇:一例妻子要求离婚导致服刑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咨询案例报告(定稿)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妻子要求离婚导致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咨

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__ 所在单位:

一例妻子要求离婚导致戒毒人员焦虑、抑郁情

绪的咨询案例报告

张峰鸣

新疆教育矫治(戒毒)管理局

摘要:求助者马某是一名在所戒毒人员,打亲情电话时得知其妻子要求离婚,抛下女儿出走了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低落,焦虑万分,担忧,悲观绝望,无助,出现失眠、头痛。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吸毒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对妻子的要求不能绝对化,其情绪基本好转,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咨询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抑郁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戒毒人员马某某,男,34岁,已婚,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回族,初中文化程度。因吸毒于2012年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法1年,该戒毒人员身高1.63米,身材比较瘦小。有妻子和一女儿,母亲和哥哥,父亲在其早年就出世。从小家境贫寒,结婚生子后为了养家就外出到米泉市一饭馆打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父亲因劳累过度而死。

心理测验结果:

1、EPQ:E44;P56;N71;L43;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抑郁质

2、SCL-90:总均分为2.1分,抑郁2.8分,焦虑2.3分,强迫症状2.1分,敌对2.7分,恐怖2.3分,精神病性2.6分

3、SAS:标准分63分,为中度焦虑

4、SDS:标准分68分,为中度抑郁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多来心情低落,焦虑,常暗自流泪,失眠,头痛,总想着妻子要求离婚之事。

个人李述:一个月前,该学员打亲情电话时,电话中母亲告诉我妻子因承受不了别人的冷言冷语及家庭的困难,抛下女儿出走了,并提出要和我离婚,在得知这消息后,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活着没有意义了。

我现在落到这个地步真是后悔极了,我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守寡的母亲好不容易将自己拉扯大,又举债为自己娶了老婆成了家,生了个女儿。说实在的,我很爱这个家,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能让老婆孩子生活的好一些,我到米泉打工挣钱。可就在打工期间我结识了一伙损友,在他们的引诱下我染上了吸毒的恶习。

本来是为了打工挣钱,自己在几个同伙的唆使下染上吸毒。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自己对不起老婆孩子,更对不起年迈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而我现在却成了这样,钱没有挣上,人却进了戒毒所。母亲为此气病了,还差点送了命,现在在社区也抬不起头,见了人都躲着走。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自己在戒毒所,老婆要和我离婚,抛下女儿出走了,孩子无人照料。为此心中更加焦虑和苦闷,夜里很难入睡,头痛,越想越觉得对不起母亲和孩子,不能安心改造,悲观失望,觉得很累,活着没意思。我现在怎么也想不通这个道理,我对妻子这么好,可她怎么能这样对我,现在干脆女儿和家不要了,自己死活也没有想通这个道理,现在只要一想到这种境况,心情烦躁,想摔东西,想找人发火,也不想吃饭。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也不想与人说话交往,想到这些烦心事气的睡不好觉,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快二个月了,自己感到明显的比以前瘦了很多。

大领导的得知情况后,多次找其谈话,但效果不明显,大队咨询师建议其找所心理咨询室咨询,故前来求询。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面无表情,精神萎靡,说话声音低沉,在谈话过程中,一直低着头,情绪低落,有时沉默不语,说话时偶尔有哭腔,面容显憔悴,此外,咨询师还注意到,求助者在叙述妻子抛下女儿离家出走时,情绪反应强烈,充满怨气。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马某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马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马某有重性精神病。

根据马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焦虑情绪,其问题的产生是由妻子抛下女儿离家出走并要求离婚遭受挫折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良情绪持续一个多月,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反复想自己对妻子那么好,自己入所后妻子就抛下女儿离家出走并要求离婚。母亲年老体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即要遭受儿子入所后的精神痛苦,又要抚养自己的女儿,感觉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同时又怨恨妻子。

2、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苦闷,烦躁,暗自哭泣,食欲下降,不想与人说话交往,睡眠不好。鉴别诊断:

1.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的诊断要点是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情绪低落或兴趣减少,并且持续两个月以上。该求助者的情绪问题主要以焦虑

为主,抑郁只是伴发症状,且程度较轻,故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求助者吸毒入所后家庭出现变故问题。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和哥哥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自卑,个性内向。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A、帮助求助者接受因自己入所,妻子留下女儿出走的事实,降低情绪反应,改善睡眠;

B、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纠正其不良归因倾向和认知偏差,并和妻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处理与妻子的婚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习面对现实,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起来,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才能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求助者入所后,家庭出现变故才导致的痛苦、焦虑、抑郁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我入所后她不应该抛下女儿离家出走”,“我对她那么好她不应该和我离婚,她应该照顾好家”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和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他的自我挫败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戒毒所咨询全部免费

八、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再教育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9月2日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 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 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SAS:标准分63分,为中度焦虑 SDS:标准分68分,为中度抑郁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

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求助者入所后老婆抛下女儿离家出走

不良情绪C:心情烦躁、焦虑、抑郁,吃不香睡不稳。

不合理信念B:妻子不应该跑,并提出离婚,应该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在家中照顾孩子。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 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9月9日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 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

同时,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仍比较强烈,一再追问妻子走后孩子到底 应该如何处理。咨询师表示理解与接纳,但没有正面回答;

B、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他与妻子的婚后生活,曾经有过的冲突、解决的过程和事后的感觉,打破求助者心目中认为妻子应该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在家中照顾孩子。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C、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他与妻子交往的过程,打破求助者心目中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责任的自我中心倾向,目的仍然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D、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 有关的产生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

a)我入所了,她应该照顾好家,照顾好孩子,而她却抛下孩子离家出走了,这太让我伤心了。

b)入所前我对他那么好,为了她和孩子过的好一点,我才外出打工,如果她要和我离婚,我的家庭彻底完了。

c)我为了让她过的好一点,我才外出打工挣钱,所以她不应该和我

离婚。

d)如果不是因为想让她过的好一点,绝对不会外出挣钱而染上毒品的。

e)她是我合法的妻子,她应该忠实于我,应该照顾好这个家。E、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 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 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其妻子就他们的婚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 婚姻的真谛。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2年9月16日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通过亲情电话与妻子进行了近一小时的电话沟通,得知其妻子是因为他吸毒入所这一年来,承受不了社区里人的冷言冷语,生活上的拮据,父母的不理解,孩子入学后遭受同学的歧视,因长期经受不起这种精神打击,才想抛下女儿离家出走,并要求离婚的。交谈结果对求助者触动很大,并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但仍然探问与是否真的应该和妻子离婚的问题。咨询师表示接纳和理解,仍然没有正面回答;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 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 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合理信念:

a、每个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是因为自己的吸毒给妻子带来那么大的伤害。

b、勇敢的面对现实,安心戒毒。

c、要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

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e、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减期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 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与妻子电话沟通一次,谈话内 容自行决定,如果情绪不够稳定,则暂不打电话。第四次咨询:时间:2012年9月23日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妻子通了一次电话(实际上,妻子也不是真的想与其离婚,只是长期经受不了各种压力,离不离婚现在主要是看他在戒毒所的表现),对自己以前不理解妻子的行为表示道歉,同时表示尊重她所做出的任何决定,自己一定积极戒毒。妻子表示愿意考虑与其离婚的事情。求助者的情绪有些起伏,但显然和初始时的负性情绪有本质区别,属正常反应。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 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鼓励求助者自己决定与妻子关系的取舍。指导求助者深刻 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 含义;

D、做SAS测验,标准分为48分。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经好转,白天学习劳动也不再走神了”

2、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认识到只有

安下心来踏实戒掉毒瘾,得到减期,早日回家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以良好的表现,换回妻子的谅解。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

3、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标准分得分由62分降到了48分,说明焦虑情 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四篇: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

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这个话题。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焦虑是不是生病了?实际上,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状态,人在紧张、期待以及对某件事不能够确定的时候,会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状态下,其实这就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一、父母为什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要面对各种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能力的不足与无法满足的自我欲望,因此,处于焦虑的情绪当中就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焦虑情绪更容易被激发,甚至被放大。焦虑是对于很多事情的不确定,害怕失败、犯错,或因此而受惩罚,期待无法获得满足。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都在不断犯错,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因此,孩子犯错原本也是一种正常状态,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却特别容易激发父母内心中的那些不可控、恐惧、忐忑等焦虑的情绪。

父母通常会用特别强烈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者帮助孩子尽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此时,父母越焦虑,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承受能力、耐受程度就会越低。很多父母明知孩子还小,很多东西还不懂,但是孩子一旦犯错仍然容易暴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有时还会动手。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父母内心的恐惧、忐忑以及对自己的不满非常多,他们就特别害怕看见孩子呈现出来弱小、无力的状态。因此,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也会更加严苛,甚至会出现暴怒的情况。

那么,父母打孩子是不是一个问题?其实,谁都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但是如果父母打孩子的情况十分频繁,而且是和孩子相处中的常态,这就不一定是孩子顽皮、不懂事,而很有可能与父母内在的焦虑有关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爱惹事、不想上学,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对父母是一种配合和呼应的状态。当父母特别焦虑、需要情绪释放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父母因为自己犯错而发脾气、摔东西之后,情绪得到了安慰。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因为表面上孩子犯错是给父母添了麻烦,但是父母内在的焦虑情绪恰好因为这样的麻烦被激发,而后有了发泄的过程。所以,孩子犯错反而成为父母内在焦虑情绪释放的出口。当孩子发现自己犯错有这样的功能,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总是惹事生非。因此,如果孩子外在的主要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也就是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无论孩子得到多么正确的引导或者疏导,回到家里,他又会不自觉地扮演父母情绪的“垃圾桶”。所以,我们经常说,处理孩子的问题一定是要对应其整个家庭。

父母的焦虑情绪还会使其不断与孩子产生冲突。孩子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安慰到父母,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被父母理解、尊重、欣赏、公平对待,渴望通过自己某些行为、情绪的表达,让父母看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然而,焦虑的父母往往关注的仅仅是自己有多么生气、丢面子、害怕,而无暇顾忌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个时候,孩子不被父母所理解的失落,就会让他们去完成一种对自我的坚守,比如不好好学习、不上学、离家出走等,甚至有一些孩子还会出现自残自伤的行为。所以,孩子本身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

当孩子的矛盾、冲突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同时被激发,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暴跳如雷,而当孩子在父母暴跳如雷之后,呈现出委屈、悲伤、“好孩子”的状态时,父母又特别自责,同时通过对孩子过度补偿的方式来安抚孩子,比如想买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在和父母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会不怕犯错,因为犯错受惩罚之后还会有巨大获益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不能被纠正。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自律等良好习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父母一定要及时觉察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二、父母要学会觉察自己焦虑的信号

父母要学会从不同维度去觉察自己的焦虑情绪。首先,要通过身体维度进行自我观察。身体的症状与情绪有着内在的关联,敏锐地捕捉身体的症状,能够很好地觉察自我的焦虑程度。

其一,胃口不好。无论是不爱吃东西,比如,即使一天没吃饭,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依然提不起兴趣;还是特别爱吃东西,比如,明明不饿就是停不下嘴,不吃点什么就觉得心慌,这些情况都可能与内在的焦虑情绪有关。因为人从出生开始,获得安全感的第一途径就是嘴,嘴上得到满足了,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嘴对于人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情绪发射的“信号站”。如果突然胃口不好了,我们就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焦虑情绪。

其二,睡眠障碍。有的人睡眠时间特别短,长时间无法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并且醒了之后很难再入睡;还有的人睡得特别轻,隔壁有人咳嗽一声都会被惊醒,这是因为人处于警戒状态下,哪怕是睡着了,听觉也会特别敏锐。尽管我们的身体是在睡眠状态下,但其内在的戒备和防御机制并没有停止工作。而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如临大敌、时刻保持戒备?一定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另外,如果一个人总是做噩梦,或者在梦中不是从楼上掉下来,就是考试时笔写不出字、想上厕所却打不开门、想拨电话又拨不出去等,这一定是情绪焦虑的体现。

其三,身体莫名疼痛。如果身体出现非器质性原因导致的疼痛,去医院检查也没事,那么这些疼痛就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某种情绪的信号。这样的疼痛就是肌肉过于紧张所导致的身体感受。出现这些疼痛,千万不要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因为它会慢慢积攒直至爆发。所以,及时观察身体的疼痛症状,是及早发现自身的心理状态或者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情绪对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关键。

其四,心慌心悸频繁。无故出现心慌心悸,也可能是焦虑情绪的影响。在焦虑症中,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症状,叫“惊恐发作”,就是自我感觉心脏要停跳了、喘不上气来,但是到医院检查后却发现心脏没有问题,之后身体也没有不适,这就是非常严重的焦虑症的症状。

其次,要通过行为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反复检查车门、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等,这类反复行为如果频繁出现,代表着内在的焦虑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强迫其实就是害怕出错,所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害怕与客观实际没有必然的关联,它是来自内心的不安和忐忑。我们容易通过能够快速确定的事情,来安抚内在的不安全感。而如果焦虑的程度过于强,这件事情又不确定,人就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n次的行为反复。

最后,要通过情绪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情绪波动大,没事就心情不好,或因为一点小事就心情不好。有一位妈妈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去健身房,在公共区域收拾东西的时候,另外一位女性觉得他们占的位置有些大,就斜着眼看了他们一眼。那位妈妈突然感觉自己遭受了巨大的羞辱,顿时情绪爆发,不仅和那名陌生女性大吵了一架,还把自己的儿子给臭骂了一顿。类似这种原本没有必要生气、悲伤、开心,却引起了巨大情绪波动的情况,其实都和内在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关联性。另外,爱指责别人、对家人包容度差等,也都可能表示我们内在的焦虑达到了一个峰值,需要及时自我觉察。

三、父母要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人生经验、成长环境中面对未来的生活。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因为自己的人生经验,而忽略了现实客观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比如父母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电子游戏产品,没有发达的媒体信息渠道和通讯方式,电子产品在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当中占据的位置不是很重要。然而,如今的孩子身处网络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孩子和朋友、同学交流的媒介。此时,父母如果过于放大电子产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危害性,并且一定要把它从孩子的生活当中摒除,这其实就是切断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们的某些交流渠道或共同话题。所以,父母要辩证地看待电子产品。孩子只要一拿起手机玩游戏就停不下来,其实这与电子产品是无关的。因为人一旦在享受某件事的时候,就会停不下来,即便没有平板、手机,也会有其他的娱乐项目让孩子停不下来。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是父母无法回避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利弊共存的,时代的特殊性对于当代孩子的影响也容易让家长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比如,家长可能会认为现在的孩子获得快乐的渠道太少、价值感太低、太容易沉迷于网络事物等,而忽略了这些客观情况背后孩子内在需求的表达。其实这些事物本身并不具有破坏性,父母一看到孩子看手机、玩游戏、追星,就觉得孩子出问题了,这也是过于敏感的焦虑反应。只有正确面对、认识和接纳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才不会形成巨大的冲突。

四、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有什么样的土壤,就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在沙粒中长出的就可能是仙人掌,在水中长出的就可能是莲花,在土里长出的就可能是玫瑰……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家长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土壤”当中的养分就是家长的人格状态,或者叫做家长的素质。有的孩子常在学校打架、不认真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家长采用打骂的处理方式,结果只能是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或者使孩子产生重大的心理创伤,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到他成年以后,会以叛逆、自残、自惭、啃老、不赡养老人等特殊方式来“回馈”父母。

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直接关联性。比如脾气暴躁、易怒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容易出现几种极端的性格:第一种是特别胆小、怯懦,总是处在心惊胆战的状态中。第二种是攻击性很强,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在家被父母责备打骂,无人倾诉,在外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他们也会按照父母表达愤怒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第三种是平时特别温顺、胆小、少言寡语,但是会突然做出让父母和老师大跌眼镜的事情。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他的爸爸平时在家脾气很不好,常对他拳脚相加。所以,这个男孩平时特别胆小,在班里也处于不爱说、不爱动的状态,老师对他的评价就是很自卑、安全感很差。有一次,这个男孩和班里另外几个男同学发生了摩擦,他竟用打火机把那几个男同学的书桌、书包等物品都点燃了,引起了一场不算小的事故。所以,这样的孩子平时看起来“蔫儿”“怂”,只是由于他压抑了自己愤怒、恐惧的情绪,当这些情绪压抑不住的时候,其爆发出的力量就会特别强大。

如果父母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情感关系、事业发展不顺等因素,而表现出比较冷漠的人格状态,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没有积极面对生活、面对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互动的能力。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一种“认罪者”的状态,也就是非常容易自责,不管什么事,都认为是自己做错了,总是在进行自我检讨。一个人擅于自省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是如果一件事情不管是否与自己有关,这个人总是在自我检讨,那就说明他的内心背负了很多负面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认罪者”的状态?因为当父母不与孩子进行交流、不向孩子表达情感的时候,在孩子的眼中看到的就是父母不高兴、不开心,而且他本能地会认为父母的不开心、不高兴是因为自己没做好,或者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于是孩子就会进行自我检讨,然后拼命想做得更好。如果这样依然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回应,这时孩子就很有可能出现放弃自己,甚至自我惩罚的状态,比如自残,通过身体的疼痛来与自己的内在情绪产生非常强烈的关联性。孩子并不会认识到,父母的“冷漠”是他们性格上的局限性,而只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另外,父母过于焦虑会导致对任何事情都过于要求完美。我在做心理咨询过程当中,遇到一名29岁的女性,她是一位会计师,工作不错,也已经结婚生子,但她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生活得特别辛苦。此外,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特别希望与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好的,所以会过度承担原本不该自己做的事。而作为父母,如果在人格状态当中过于焦虑,过于强调避免出现错误,孩子就会配合父母避免错误的出现,从而过于严格要求自己。可是人无论多么有本事、知识多么渊博,难免会犯一些错,而出现问题或犯错时,如果我们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就会进入强烈的自我谴责、自我怀疑。而这样的孩子,无论外在呈现的状态多么好,其内心却是一直处于自我质疑的状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霸”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他一直在以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督促,甚至压迫自己。在现实层面上,这样的孩子即便资质不错,成绩很好,他仍然会觉得这个成绩并不是因为自己好,反而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必须用成绩来掩盖自己的不好。这个时候他就会有一种自我暴露的恐惧感,从而以更加严苛的标准来对待自己。

如果父母的情绪处于一种比较抑郁的状态,即对什么事都没兴趣、不自信等,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攻击性很强、自暴自弃等状态。有一位父亲,因为自己在童年时家人突然遭逢意外,所以一辈子都活得小心谨慎,特别低调。但是,这样的小心谨慎让这位父亲原有的一些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这其实也就等于他压抑了自己,所以他的人格状态十分抑郁。同时,他也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处事方式来要求孩子,比如要低调、做事不能张扬、不能大喜大悲等。这位父亲的女儿现在三十多岁了,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但是她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状态时,仍然觉得别人欺负她、笑话她、瞧不起她,她几乎跟班上每一个同学都打过架。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悲伤,因为她自身原本没有任何问题或错误,只是因为父亲的抑郁状态,导致她过于被压制、管理,产生了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的情绪,从而让她感到很愤怒。当这种愤怒的攻击性释放时,她就会和别人打架;而当这种愤怒在内心压抑时,她就会跟自己较劲,从而使家里的生活一团糟。

五、父母如何合理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

父母如果不能优先完成自我内在的成长,尽管看很多的育儿书,甚至参加各种关于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的学习班,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也只能作为知识储备在脑子里,而并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一旦焦虑的情绪被激发,他们会立刻崩溃,之前所做的全部努力也会因为这一次的崩溃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合理安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首先,要真实、勇敢地面对自身的局限性。人生无常,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控制和左右的,比如生死、疾病、意外。所以,父母也要真实、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小、无能为力以及生活的无常。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以应对生活中无常的事情。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平时生活、心理建设特别好的人,在疫情当中就相对没有那么恐惧和慌乱。

其次,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宽容地面对自己及他人。只有允许自己不够好,才能有成长的空间,也才不会和自己及亲人较劲。谦逊本身也是一个能够让焦虑更好地得到安放的品质;能够宽容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允许犯错,这也是成长的转折点。唯有对自己和家人宽容,才能发展出感恩等优良品质。

最后,要为自己设定有效、可行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个人如果活得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太过随波逐流,这时内心的不确定性就会让你生活得特别虚无。而这种虚无特别容易让人坠入一种忐忑、焦虑的状态中。所以,给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然后保持坚定的信念,真实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这个目标就会实现。

当父母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拥有谦逊、宽容的生活态度,同时对生活有信念、有目标的时候,焦虑的情绪才不会影响自身生活,孩子才有可能更愉快地成长与学习,这样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

关于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第五篇:ASCO2014:癌症成人幸存者焦虑抑郁管理指南

ASCO2014:癌症成人幸存者焦虑抑郁管理指南

ASCO更新了泛加拿大成人癌症幸存者心理困扰(抑郁、焦虑)相关的筛查、评估和护理实践指南,对其在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成人癌症幸存者中的应用做了调整。修订后的指南报道于JCO杂志,作者为 Andersen 等。

该指南适用于年龄不小于18岁的任何分期的连续癌症患者,与其其肿瘤类型、疾病分期、治疗方式如何,以及健康护理服务者,包括内科医师、外科医师、放射肿瘤学医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主要护理人员、护士以及其他参与照护的人员有何不同,以及患者、家属及护工等因素如何等因素无关。

由ASCO高级指导工作人员和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pan-加拿大指南进行方法学回顾和内容审查。专家组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Barbara 博士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Julia 博士等领衔。

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处理,ASCO借鉴了关于癌症患者社会心理应激筛查、评价和治疗的泛加拿大实践指南,后者建议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评估。ASCO还建议医务人员找到可用于处理这些障碍的资源。鉴于患者常常不依从针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随访建议,指南还建议常规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对于抑郁和焦虑,新指南没有推荐优选药物或方案,而是强调通过定期筛查识别高危患者,以及仔细考虑治疗。所有癌症患者和癌症幸存者在其护理过程中都应定期接受有关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评价;合理的治疗需要支持性护理服务和持续的跟进评估。

指导原则修订版指南的最终推荐意见如下:

所有癌症患者和癌症幸存者均应在护理全程中定期接受抑郁和焦虑评估。评估应使用有效的经过验证的手段。根据症状水平,推荐不同的治疗路径(见下文)。癌症患者不能识别和治疗的焦虑和抑郁会增加生活质量恶化的风险,以及疾病相关性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风险。遵照指南推荐,卫生保健服务者应首先了解研究机构和社区的可利用资源,以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支持性护理服务对于预防并减少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在诊断前、之后定期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对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筛查,应由一个临床小组共同对评估结果负责。若对自己或他人有造成伤害的风险,严重的抑郁症或焦虑,或存在精神病症状则应立即转诊至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或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师。

推荐的评估工具包括九项个人健康问卷(PHQ)—针对抑郁症和七项针对广泛性焦虑症(GAD)—焦虑量表。修订后的指南也列出了其他可用的评估工具。

抑郁:护理路径/筛查和评估

使用PHQ-9 量表(两个项目)进行初始评估,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兴趣缺失、沮丧或无助(抑郁情绪)。若评分指示患者存在兴趣缺乏或抑郁情绪,则需完成剩余的PHQ-9 量表评测。其他患者则不需要进一步完成整个PHQ-9 量表评测。

PHQ-9 量表评分如下:无/轻度症状评分为1到7分;中度症状为8到14分;中度到重度为15分到19分;重度症状为20到27分。中度或更严重症状患者应接受进一步的诊断评估,以确定抑郁症状的自然史和病程以及是否存在情绪障碍。

无/轻度症状患者应接受护理路径1(支持性护理和预防)的治疗,并应转诊到支持性护理服务(见下文)。

中度症状患者应接受护理路径2治疗(心理学和心理社会学干预)。可选择的低强度介入方法包括个体指导下的基于认知-行为治疗(包括行为激活和癌症解决)的自助干预,抑郁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社会学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如果合理)。

中度至重度或重度症状患者应该进入护理路径3,包括个体感觉或精神病学干预。这种临床情境下,高强度的干预措施包括个体知识行为治疗或人际关系疗法、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所有中度或严重症状的患者均应转诊至支持性护理服务。

焦虑的筛查和评估护理

患者应利用 GAD-7 量表进行初始评估。GAD-7 量表评分结果如下:无/轻度症状得分为0到9分;中度症状评分为10到14分;中度至重度评分为15到21分。对于那些无/轻度症状的患者,应给予转诊护理。对于轻度症状患者的干预包括教育、主动监测及低强度介入或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自助、心理干预或药物干预(若合理)。

对于中度到重度或严重症状患者的高强度介入措施包括: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心理治疗或适应放松治疗、药物治疗或二者相结合。所有中度或重度症状患者应转诊接受支持性护理服务。

抑郁和焦虑的护理服务

应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如下教育和信息:

 癌症患者的常态压力 特殊性减压策略(例如,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信息支持的来源/资源(患者图书馆,可靠的互联网网站)机构或社区提供的支持性护理服务(例如,专业小组,信息讲座,志愿组织)财政支持(例如,住宿,交通,健康/药物获益)焦虑或抑郁恶化时出现的抑郁症症状和体征,抑郁症的护理路径,或有关焦虑障碍的症状和治疗信息

睡眠卫生和疲劳的自我管理

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的信息(如,体力活动、营养)

跟进和持续的评估

修订版指南指出,对抑郁症患者缺乏跟进直到转诊或遵照推荐意见完成治疗的动机的情形非常常见。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焦虑症患者,谨慎避免胁迫刺激是病理学主要特征。因此,建议对抑郁症患者每两周或每月或直到症状缓解、对焦虑症患者至少每月一次或直到症状消退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  

 跟进和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社会心理学转诊的依从性,以及对这些服务的满意

度。

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病人担忧的副作用,以及症状缓解满意度等进行评价。

如果依从性较差,则讨论并构建一个方案来规避障碍,讨论目前障碍较小的替代性的干预措施。 

 如果治疗减轻症状的效果和满意度差,即使有良好的依从性也应于治疗8周后改变

治疗程序(例如,增加心理或药物干预,改变特定的药物治疗,如果治疗未证明有效则转诊到特殊性的心理治疗)。

 对于焦虑的患者,如果焦虑症状得到控制或主要的焦虑来源不复存在则考虑逐渐减

少抗抑郁药物治疗。

专家小组认为,虽然临床医师可能无法防止一些慢性或癌症晚期的临床效应,但他们在减轻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后遗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识别和治疗焦虑或抑郁症状将有助于降低癌症的治疗成本。

下载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安抚新生幼儿焦虑情绪

    怎样安抚新生幼儿焦虑情绪孩子新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孩子适应力的问题。在心疼和无奈之余,父母更需要用正确的态度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父母应该避免“三不要”:不......

    如何应对考研面试紧张焦虑情绪(精选)

    如何应对考研面试紧张焦虑情绪 万学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 目前考研成绩和国家分数线都已经出来了,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准备复试了。考研复试的重要一关就是面试,面试是考查个人......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摘要:本例是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一例焦虑情绪的个案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使......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背景 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班级工作中如何疏导学生的抑郁情绪?案例

    案例: 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年级,班级共有57人(男生为30人,女生为27人)。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本班中的学习委员吴慧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没有从前主动了,上一次的月......

    焦虑厌学,情绪失控典型案例及分析

    典型案例二:焦虑厌学,情绪失控 李女士走进咨询中心的时候,咨询师明显可以感觉到她那种心急如焚的状态,虽然在电话中已经有过沟通,但当面对这一对母女的时候,咨询师还是感受到了两......

    中考考生的焦虑情绪,该如何调整?

    中考考生的焦虑情绪,该如何调整?即将面临中考,考生出现焦虑情绪是属于正常情况,龙文教育专家指出,适当的焦虑感可以让考生保持警惕,但是过渡的焦虑会使情况变得糟糕,严重者考试失利......

    由学业压力引起焦虑情绪的案例报告

    因学业压力引起焦虑情绪的案例报告 摘要:案例中的大学生受高考失利和转专业后不适应的影响出现了焦虑情绪,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心理测验,合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