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04:0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火〔2011〕2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有关进展情况及时报我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二O一一年七月四日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落实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就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火炬工作是依靠科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

1.火炬工作有力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火炬计划工作开展二十多年来,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全国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建设与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创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探索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的一面旗帜。通过对火炬计划的深入实施和开拓创新,我国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建设载体、培育主体、推动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创新服务和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火炬工作构架。

2.新形势下加强火炬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步入攻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在技术体系、产业形态、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待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特别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创业的发展路径、组织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新形势下,火炬工作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模式的需要,是调动地方产业化力量、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应该继续高举火炬旗帜,把加强火炬工作作为依靠科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3.明确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的思路。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火炬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按照“深化改革、加强统筹、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注重集成创新要素资源,注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发展一批具有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加速推进技术转移和技术市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不断开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开创火炬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

1.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开展“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工作,加强对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的指导。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任务,完善高新区考核评价体系,将高新区纳入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

2.着力建设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和产业基础,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实现科学布局和有序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按照专业特色和产业链关系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培育体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以国家高新区为主要载体,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要抓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作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建设一批对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3.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供技术源头。加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区域孵化服务网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加强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探索依靠市场机制促进科技企业做强做大的新模式。加强特色产业园建设,形成集成优势,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

(二)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培育

1.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加强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支持,提升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群体和具有原创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

2.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3.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继续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推动企业强化创新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配套,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链建立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加速推进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1.完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引领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加大力度发展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国际化发展机构及其他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分类指导,实现骨干服务机构在高新区的重点布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培育科技服务新兴业态。鼓励公益类科技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市场化条件下新的管理模式。鼓励各地方和高新区通过服务外包等形式,探索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创新发展的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树立服务品牌。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各类服务联盟,开展国际业务,促进科技服务机构的市场开拓、优化整合、做好做强。

2.加强现代技术市场建设。加强技术(产权)交易所等技术交易机构和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发展和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建立全国技术交易指数、技术交易评估报价系统、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活跃技术交易。探索建立技术市场信誉体系,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技术市场向社会发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财政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交易机构挂牌、拍卖、招标等公开交易方式,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探索建立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绿色通道。

3.强化需求导向的技术转移机制。深入开展“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依托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创新服务网络(创新驿站),集成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与合作渠道,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服务。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鼓励高新区和产业集群加强产业技术中试与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技术熟化、工程化、集成化与转移;开展高新技术及产品应用推广示范,以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

(四)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

1.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推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技术转让、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税收优惠政策和科技兴贸相关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和评估。推动国家高新区先行先试有关创新政策,并适时推广。积极推动地方探索出台促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发展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2.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环境。落实“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

方案”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高新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以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各类投资、金融和相关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鼓励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公开转让。扶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3.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环境。根据需求积极开辟国际合作渠道,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国际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的能力,部署和建设一批国际化发展服务平台。加强与世界先进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合作机制。大力吸引国际研发机构入驻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国际联合研发和产业化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国家高新区设立海外发展服务机构,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4.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开展火炬文化建设活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树立火炬品牌形象,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统筹,强化火炬工作组织与管理

1.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形成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政府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围绕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统筹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计划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探索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资源在国家高新区集聚的机制。坚持精简高效和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赋予国家高新区有利于其发展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职能。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计划的实施,着力加强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服务复合型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引导国家高新区积极建设“人才特区”,完善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环境条件和事业平台。加强火炬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促进科技管理部门与高新区之间干部交流。

3.做好管理基础性工作。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重大决策、重大议题持续开展战略研究,扶持相关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发展。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管

理人员和相关机构的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强化总体设计、完善工作流程,进一步做好统计、评价、督察、信息交流等工作,建设和管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专门业务平台。

4.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火炬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火炬工作,制定工作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部门应建立本地区火炬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科技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部门要加强对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工作指导。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作的通知

国科高函【2011】197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和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作交流座谈会精神,全面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发展水平,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理清发展定位和目标

1.产业化基地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努力服务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产业化基地要坚持创新驱动,把自主创新贯穿于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扶持模式;要坚持共同发展,强化聚集、辐射、带动功能;要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3.产业化基地必须确定一个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包括现代服务业领域),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产业化基地要有相对明确的空间范围,原则上不突破地市级边界。

二、进一步做好认定工作

1.完善认定程序。申请认定的产业化基地所在的省级科技部门负责初审,确定推荐意见后行文报科技部高新司;科技部高新司组织评审,形成评审意见;省级科技部门根据评审意见,组织完善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定后行文报科技部;科技部综合平衡后,择优认定。

2.明确认定条件。在主导产业领域,综合实力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销售额占国内同类产品的比重不低于10%,企业销售收入总额3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3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家;创新要素聚集,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和成果转化优势,经认定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不少于3家、省级以上科技中介机构不少于3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建立了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

3.规范名称。审定认定的产业化基地的规范化名称格式为:“☆☆国家★★产业化基地”。其中,“☆☆”为申请基地所在的地方人民政府的规范化地域称谓,“★★”为申请产业的称谓。2011年6月前认定的产业化基地名称,我司将另行发文确定。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支持

1.做好统计和评价。每年1月31日前,省级科技部门组织本地区的产业化基地,按要求报送上一的统计报表。科技部高新司将组织绩效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较差的产业化基地,予以整改;对整改未通过或者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产业化基地,予以撤销。

2.加大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产业化基地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择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推荐中单列指标;结合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支持产业化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中介体系完善和创新型企业培育。

3.2012年起,经认定并保持国家级资格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必须参加复核工作,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加强指导和扶持,促进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专此通知。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顺府发〔2009〕23号

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2008〕55号)和《印发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府办〔2009〕10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区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区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促进我区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

2.市场导向,强化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我区劳动力意愿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3.整合资源,注重实效。按照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

4.政府引导,劳动力自主。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突出我区劳动力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创业,充分调动我区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行就地转移一批、农业内部消化一批、创业带动一批等多种形式,扩大转移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从2009年起,今后5年全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60%以上;参加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把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制订相关政策,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奖惩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促进就业创业的资金投入,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重支持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技能鉴定以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宣传发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促进我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优惠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对优秀就业人员和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政策激励、辐射带动等多重效应,激发广大市民的就业创业热情。

(四)区政府每年对各镇、街道进行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全区就业工作情况,每年初区给各镇、街道下达就业计划,把控制登记失业率、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情况、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落实促进就业资金和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等作为具体工作目标,纳入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考核达标的镇(街道),按考核分数的高低,由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通过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镇(街道)促进就业的责任,促进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管理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建设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重点加强和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拓展服务职能,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新三化”(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水平,为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

(二)加强基层劳动服务站建设。以2008年经过投入改造的31个村(社区)劳动服务站作为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的示范点,以示范点作为样板,进一步推进基层劳动服务站建设,按照“新三化”的要求,在“八统一”(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账、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人员配备)、“六个有”(有领导管、有专人做、有窗口场地、有电脑设备、有招工信息栏、有服务热线电话)和“六个到位”(机构、经费、人员、领导、责任、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在2011年前全面完成全区基层劳动服务站的改造,把全区基层劳动就业服务的平台建设推上新台阶。

(三)全面推行人性化就业服务。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定期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逐一跟踪、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等人性化服务,全面掌握本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状况。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意向,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并推荐就业,开展动态跟踪服务,确保其稳定就业。加强对本辖区“零就业家庭”和贫困家庭户的就业跟踪服务,做到“出现一户、服务一户、扶持一户,解困一户”。

(四)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要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引导组织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培训、介绍和技能鉴定服务。建立健全定点机构组织培训、用人单位自主培训、政府部门支持并监管培训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四、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扶持政策

(一)继续执行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奖励金政策。凡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企业300元/人的奖励,对招用大龄就业难人员(即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500元/人的奖励(详见顺府办发〔2005〕13号)。对政策规定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职介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等促进就业的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

(二)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关注、全面参与为导向,大力推广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绿色园区、灵活创业、服务市场等促进本地人就业的灵活措施。通过加快社区工作坊和日班生产线建设,实现每年有500~8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引导开发“绿色园区”,力争每年解决800~12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灵活就业的服务性市场方式解决失业人员就业,每年争取实现300~500人就业,通过开发这些就业的新载体,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加快推广建设社区工作坊和日班生产线。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加强与企业合作,承接企业部分生产加工环节,利用闲置仓库、厂房等场地建设社区工作坊,或在企业内部专门为就业困难群体开设生产车间(班组)。为方便本地人照顾家庭需要,提供日班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工作制度,以及1000元左右的工资待遇,解决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推动北滘镇率先在村(社区)建立全覆盖的社区工作坊或日班生产线,为全区提供示范基地。

区、镇(街道)两级要加大对就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对解决20名以上、30名以下本区劳动力就业的就业基地,区、镇(街道)两级各一次性给予2万元补助作为启动经费,对解决30名以上本区劳动力就业的,各一次性给予3万元补助作为启动经费。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群体并为其参保的,一次性给予企业1500元/人的社保补贴和500元/人的岗位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

为充分调动就业基地及其员工的参保积极性,对就业基地员工参保可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文件精神,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先行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然后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促进就业基地的持续发展。

2.加快推广建设“绿色园区”。根据“宜农则农”的原则,大力推广伦教街道新塘村“绿色园区”促就业的模式,挖掘农业促就业潜力,让部分村民通过从事农业种植实现就业。

2009年,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力争开发“绿色园区”或“农民创业园”一个以上。如土地承包期未到期的,必须做好开发“绿色园区”规划。对确因土地问题无法开发“绿色园区”的镇(街道),必须结合实际创新就业模式解决本地人就业难题,如“跳蚤市场”、“灯光夜市”等新型就业模式。

对平整开发闲置用地、低洼地以解决本村村民就业的,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具体补贴标准为:对闲置用地、低洼地等进行整治开发,建成“绿色园区”或“农民创业园”的,区、镇(街道)两级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启动经费补贴,区级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已享受基塘整治或农业园区建设补贴的不再安排)。

3.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再就业。各镇、街道要创造条件,积极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杂散工市场、家政家电服务市场或“跳蚤市场”,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通过灵活就业方式解决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达50人以上,区、镇(街道)两级一次性各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上述两项财政补贴办法另行制定。

(三)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1.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采取与本区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一批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并组织有就业实践需求的本区户籍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半年。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试点工作首先在容桂街道进行,逐步向全区铺开。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顺德区户籍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办理工商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2年以内的,自其首次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收费;凡与招用的顺德区户籍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险种、标准和程序按《佛山市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佛劳社〔2006〕246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我区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

(一)完善培训政策。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镇、街道结合本辖区失业人员培训需求和市场就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地方特色的技能培训规划,配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规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地方财政也要积极加大投入,鼓励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所需资金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二)加强优势专业和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培训机构与中介机构、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以及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联办、独办、参办等形式,优化配置培训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工种,满足市场用工需求。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发展社会化培训网络,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依托现有就业培训基地,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各种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培训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培训服务水平。

(三)积极实施“菜单式”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我区劳动者实际,确定一批培训项目、技能模块、时间安排和培训数量,供我区劳动者自主选择。对特殊的行业和工种,可以先由相关村(社区)、企业提出需要培训的“菜单”,经审定后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探索镇村挂钩培训模式,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各镇、街道指导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培训课时,强化实操训练。区相应在原标准上提高本区失业人员免费培训补贴标准。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创业培训、扶持政策和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在区建立创业辅导专家组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广泛发动和组织行业专家及有丰富经营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者,不断壮大培训讲师团队伍和创业后续辅导服务团队。

(二)建立创业培训奖励机制。广泛征集创业培训项目(金点子),每年评选出5个经创业培训学员选用且带动就业效果良好的优秀项目,对项目开发者(单位)给予每项目2万元奖励,所需经费在就业再就业经费中统筹安排。

(三)加强创业学员后续跟踪辅导服务。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经创业培训实现创业的学员给予1年期的免费后续跟踪服务,着力提升学员培训后的创业率和经营稳定性。

七、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妥善处理非正常失业问题应急事件

(一)区、镇(街道)成立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造成失业问题的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机制,提高失业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二)对非正常失业问题应急事件实行属地负责原则。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上失业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所在的镇(街道)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必须在1小时内向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口头报告,并在24小时内向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书面报告有关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失业问题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同时并报区政府(区应急办)。

(三)对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下失业突发事件,主要由事发地所在的镇(街道)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协助。

(四)对发生因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减员或破产倒闭导致100人以上失业突发事件,由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区失业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及时动员企业提供相应岗位,为倒闭企业失业员工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妥善处理失业问题应急事件。

主题词: 劳动 就业 意见

第四篇: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中经评论.北京)

1、国家应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强宏观管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控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实施计划,制订政策,在组织保证、技术措施、人财物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行政策倾斜,从深度和广度切实引导、鼓励、扶持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获得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二次大战后日本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从“技术借用国转变为技术输出国”,并先后成为技术中心和经济中心,占世界人口2.1%的日本,却生产出占世界15%的产品,80年代末,日本的人均产值为2.5万美元,超过了美国(2.1万美元)。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教授提出美国在1927一1978年间生产增长的40%归因于技术创新。

应当看到,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尚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无论从技术引进吸收能力,自主开发能力和组织管理配套发展等等,远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大中型企业有两种创新模式,一种谓“技术中心”;一种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种模式都是以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促进企业走科技内涵发展的道路。技术创新主体在企业,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单纯依赖引进洋人的设备是不行的。在引进的同时关键要强化吸收,还必须走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道路。要鼓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走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要创新就必须有基地和场所,要有企业的科研开发机构或厂办研究所。技术创新其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泛指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实际上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内部管理、经营、决策等许多方面也都存在着创新的内涵。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机制的正常运行,才能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的综合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3、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科研一开发一生产一科研开发一生产”的循环科研生产体制,促进科研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向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攻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适用技术的研究,克服脱离实际的为科研而科研、毫无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行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推行股份责任制。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枝与经济两张皮,科研与生产相脱离的现实问题,现在是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科技战线、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期盼着这一天早日来临,可以这样设想,如果高校,科研院所有60%以上的科研成果与企业搞好对接,实行技术转移和联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达50%以上,不仅企业和高校院所双方获益匪浅,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

4、以高新技术区为基地,以创业服务中心的高新技术孵化为新的增长点和辐射源,以火炬计划的实施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地园区的辐射功能。

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技术幅射和产业化辐射,以形成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带。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高新技术区基地的这种幅射功能和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目前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美国称“企业孵化器”)近100家,对其中80家的统计表明,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670家,毕业企业825家,而世界上共有孵化器近5000家,仅北美就有孵化器750家,并以每周兴建一家的速度增长,欧洲企业孵化器总数达2334家。由此可见,我国高新技术区孵化器的总量仅为世界的1/50,且孵化和幅射功能远不能和国

外相比。

为此,必须在开发区的周边地区,强化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功能和幅射强度,同时在接受幅射的基础条件下,鼓励发展经济规模,发展大企业(集团)、大产业,提倡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优势互补,综合配套、高效集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特色优势,形成综合性的组装配套,促进集成化的发展格局。

5、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运转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资不抵债,企业运转步履艰难。部分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多条件欠佳,企业效益虽然不错,有一好遮百丑之嫌。高新技术企业的指标难以认真考核和推敲。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面广量大,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社会基础。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因此,国家应采取相应措施,一要严格控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条件,防止鱼龙混杂;二要对不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认真清理;三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四要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工作,培植新的增长点。

国家除重点抓好计划项目发展模式和高新技术区的基地模式,还必须把高新技术区外高新技术企业放在重要位置,在政策扶持、宏观引导、统筹协调等方面应当一视同仁,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促进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利结构调整,形成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6、建立所的科技投入机制,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一项重要保证措施。

我国现行的科技投入机制,存在许多敝端,一是投入资金短缺,科研开发经费比例失调,二是短期行为导致企业管理者不愿花大的投入,投入的渠道主要依赖上级拨款和科技优惠政策,三是投入机制运转不良,许多地方和部门科技发展基金出现呆帐,资金滞留,基金无法运转。改变这种状况,建立新的科技投入机制势在必行,这种新的技术投入机制,主要是企业自身科技投入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目前,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的科技投入只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左右,高新技术企业也只有2一3%,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投入为3%,经济发达的国家投人为8一10%,说明我国企业的科技投入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科技投入主渠道也应是企业本身,政府有权对企业的科技发展基金实施监督管理,关键要立法,使企业的科技投入机制依法实行管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比例以2一3%为宜,小企业乡镇企业以1.5%为宜,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达到4%以上。

7、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体系和发展机制,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瞄准中国的市场,国外的大型工业装备和工业产品及其它的日用生活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是很自然的,这既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自身的需要,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依赖进口,我们也必须在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我们也必须瞄准国际市场,加大力度把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为此,我们应当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体系,形成科技一经济一外贸三位一体的国际贸易发展机制,以减免关税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大量出口创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及产品和技术的合理流通。

8、建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机制,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

人才队伍的建立我国已有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企业的科技人员比例逐年上升,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但发展高新技术,对科技人员的层次要求高,包括基础理论、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一般层次较低的科技人员难于胜任,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机制,才能与之相适应。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人才的渠道有三种,一是招聘和引进,二是企业自身培育,三是国家

计划分配。无论哪一种渠道,企业在选用人才方面应当谨慎从事,选用人才也是一门学问,要讲究科学和合理,不拘一格,任人唯贤,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让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

要建立高新技术人才的发展机制。主要应建立人才的竞争机制和人才的激励机制。这两种机制实际上是相辅相存的关系,企业只要赏罚分明,公平合理,科技人员一般都容易接受,持欢迎的态度,这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的科技人员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希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既要勇于当伯乐,也要善于当伯乐。建议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实行招标、公平竞争,并通过招标、竞争上岗。企业一般应从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贡献份额中按5一10%的比例提留,用于设立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按奖励基金的30一50%予以重奖,其他科技人员视不同情况予以奖励。科技人员的非职务发明和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可实行参股的形式,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1-04-22 10:51:00

发稿人:基层财政管理局

索引号:SJ012-D0114-2011-003

【 字体:大 中 小 】

为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财政工作体系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乡镇财政日益壮大,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财政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对全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在思想认识、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省乡镇财政在服务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财政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我省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更好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按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立足我省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围绕加强“两基”建设任务和“抓指导、促改革、重管理、强监督、建机制、带队伍”的工作思路,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公共财政管理要求,与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建立乡镇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基本建立与城乡结合型财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建立起以财政收支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理财能力、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机构队伍、工作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健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服务发展的能力,推动我省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解决与乡镇财政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二是改革创新,规范管理。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财政工作与时俱进,推动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省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各具特色,在坚持统一管理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实际,在具体管理模式、措施和要求方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7

三、着力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

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乡镇财政职能。要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服务发展职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乡镇财政主要职能是:

收入管理职能。组织财源建设,培植乡镇财源;组织协调乡镇财政收入管理,组织协税护税工作;负责乡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资产资源性收入等征收工作,管理财政票据。

分配资金职能。统筹分配乡镇财政性资金,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负责编制财政预决算草案,组织执行乡镇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组织制订本级经费开支标准定额;批复部门单位的预决算;参与上级安排乡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资金分配;对乡镇财力进行综合平衡。

监督管理职能。负责监督管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监督检查各项财税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负责乡镇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监督管理政府投资或参与投资的项目资金;参与监督管理由上级管理但在乡镇区域内实施的专项资金;组织对公益项目的检查;监督管理乡镇资产;监督管理乡镇政府性债权债务;监督管理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协助监督管理乡镇范围内的会计工作。

落实政策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负责或协助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负责或协助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负责或协助相关资金管理。

服务发展职能。参与制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负责财税政策咨询辅导,指导单位申报政策扶持项目资金;组织或协助财政扶持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负责调查统计乡镇区域内公共产品供需情况,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负责组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负责会计培训、财务辅导。

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特点,做好其他财政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四、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一)健全乡镇财政机构队伍。乡镇财政机构队伍要与新形势下履行职能的要求相适应,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健全乡镇财政机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乡镇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机构模式、人员编制,配置和充实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机构、岗位不健全或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人员偏少和结构老化等问题。

(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由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有利于事业发展、工作开展和人员管理的原则确定。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乡镇财

/ 7

政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镇财政人员调配机制、准入机制、交流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在定期组织专项政策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乡镇财政干部三年培训规划,通过省、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三级共同努力,力争达到每三年时间对全省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遍。要根据财政“六五”普法要求,制订实施乡镇财政干部“六五”法制培训规划。全面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

(四)增加乡镇财政机构经费投入。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乡镇财政机构建设,保障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乡镇财政机构建设的投入,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建设经费,合理配置办公用房和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乡镇财政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财政服务大厅建设。每个乡镇财政机构都要设立财政服务大厅,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乡财县管、会计集中核算、为农服务事项和财税法规政策咨询等有机整合到财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要不断改善服务大厅的办公条件,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将乡镇财政服务大厅打造成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平台。

五、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一)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统一性。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财政性资金,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全面实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安排支出预算。全面推进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要以县为单位,统一乡镇公共财政预算的编制政策、编制要求和编制格式。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逐步推进财政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要以民生政策落实和基本运转保障为重点,完善预算共编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要从单位开始,逐级编报。对支出规模相对较大或涉及多个支出科目的单位,必须按单位分科目编制。预算编制要全部细化到款级以下。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探索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性预算分开编制的办法,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规范预算执行。要健全预算执行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收入预算执行的组织协调和分析监测,既要确保应收尽收,也要防止和杜绝吸税、引税、垫税、空转等现象。县级财政部门要在月度终了后及时向乡镇财政部门提供财政收入报表。要规范预算调整。乡镇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的追加(减),要按规定程序办理,乡财县管地区要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要规范预算支出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地区,全面实行支出预算用款计划制度,加强月度用款计划的审核管理,凡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对人员经费等支出可以采取均衡用款办法,对项目预算支出要按项目进度用款。资金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要逐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完善财政直接支

/ 7

付制度和授权支付制度,健全支付审批制度,加强支付的审核管理。乡财县管地区,要完善县对乡镇的集中支付机制,完善乡镇财政申报、县级财政审核拨付、县乡共同监管的机制,具备条件的地区,要推进支出预算用款计划制度。提高支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县乡财政部门要科学调度库款,保障资金均衡支付。

(四)加强财政决算编制。完整、真实、准确地编制财政决算。规范年终清理、年终结算和年终结账工作,加强决算审核汇总工作,维护财政决算的严肃性。

六、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

(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本级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和上级下达资金以及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上级下达资金,包括上级下达并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的资金以及由上级直接管理但用于乡镇辖区内的资金。

(二)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机制。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财政账户体系管理,严格收付方式和收付程序,严格内控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严禁库外设库、账外设账、坐收坐支及违规大额提现等。要进一步规范财政代管资金管理,县级财政要研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三)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管机制。所有财政资金必须纳入单一账户体系或乡财县管账户体系管理,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的跟踪监管机制,研究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机制。根据财政资金的类型和特点,实行分类监管。财政涉农补贴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平台管理;纳入乡镇本级预算管理的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平台、乡财县管平台、会计集中核算平台管理;研究建立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和监管平台;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要进一步加强专户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机制。要建立健全对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机制。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全程参与监管。建立健全项目进度台账制度、按月监管制度、决算审核制度等,项目资金的支付实行县级财政或乡镇财政直接支付制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逐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由上级直接管理但用于乡镇辖区内的专项资金监管工作。要建立县乡联动机制,县级财政部门是主体,乡镇财政部门是关键,省、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督促。各市、县要选择部分项目开展监管试点,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县级财政部门要做好信息送达、公开公示等工作,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项目实施、资金支付和项目实施绩效统计评价等环节,建立起有利于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作用的机制。乡镇财政要做好巡查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建立项目跟踪监管台账,定期统计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

七、加强乡镇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加强法治财政建设要求,以乡镇财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明确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责、规范执法流程、强化执法责任,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

/ 7

(二)加强基础数据库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全面掌握预算单位基础数据信息。加强乡镇财政决算和月报、季报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健全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推进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研究建立资产配备标准等基础制度。

(三)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控制度建设等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做好收支管理工作,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岗位制衡。要进一步健全票据管理、印鉴管理、网络管理、定期对账、定期互审等制度,保障乡镇财政人员和资金“双安全”。

(四)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各地要严格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统一会计账簿设置,规范科目使用,规范会计核算。要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五)建立健全乡镇资产管理制度。乡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承担资产安全完整、规范使用和有效运转的责任。要研究制定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资产出租出借和收入管理制度、资产采购制度、使用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制度等,规范和加强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

(六)规范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达标和创优机制。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乡镇财政档案管理的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促进乡镇财政档案规范管理。

(七)加强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要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我省“金财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内部局域网建设和县乡财政内网连结工作,乡镇财政的所有业务工作要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要在2012年前实现县乡内网联结,逐步构建县乡一体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乡镇财政与同级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网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八、深化乡镇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一)深化乡镇财政改革。要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苏南地区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全面建立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苏中地区要扩大改革实施面,2011年底前全面到位,实现乡镇全覆盖。苏北等地区要深化乡财县管改革,探索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乡财县管的有效实现形式,合理配置县乡财政职能,改进县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继续推进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征管改革,规范征缴行为。加大乡镇财政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乡镇财政政府采购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改革。

/ 7

(二)健全乡镇财源建设管理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乡镇经济和财政的长远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好财政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支持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全面推进协税护税、综合治税工作,特别是个体及零散税收征收。及时了解掌握税源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税源台账,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个体及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

(三)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和保障机制。要根据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和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要在合理界定县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规范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收入范围,统筹县域财力,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经济薄弱乡镇的转移支付,要保障乡镇基本运转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要进一步减轻乡镇对上级下达项目的配套压力。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努力程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以奖代补。要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和绩效管理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乡镇财政保障水平。

(四)健全乡镇债务监管机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加强乡镇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要完善控制和化解乡镇债务的政策制度,探索清理化解乡镇债务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对乡镇债务的监管,研究制订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加强对债务的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九、强化措施,确保乡镇财政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这项工作作为强基工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安排部署,确保全面实施。市、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局(处、科)牵头,预算、国库、综合、监督、人教、信息中心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市、县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省厅备案。

(二)加强工作指导,健全管理指导体系。各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指导力度,指导辖区内乡镇财政按照本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各省辖市财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各县的乡镇财政管理指导工作,各县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乡镇财政的管理指导。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指导体系。乡镇财政作为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基层一级财政,工作上有特殊性,在管理指导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县及县以上各级财政部门都要有管理指导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赋予相应职能。要完善乡镇财政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联系点工作机制,发挥好联系点的作用。

(三)加强检查督促,务求取得实效。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力度。要抓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发挥好典型引导作用。要加大激励力度,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行动迟缓、消极应付的给予批评;对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把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进行考核,6 / 7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加强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保持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性。乡镇财政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掌握一定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权,各地要把乡镇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经常不断地开展廉洁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加强道德修养,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倡导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良好风尚,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勤政廉洁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

已被浏览:569次

/ 7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在高新技术领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部署,制定......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关于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卫妇社发[2006]4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 妇女儿童占我国总人口三分之二,妇女......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定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表日期: 2011-10-17 文章来源: 崆峒区人大 浏览次数: 24 各乡镇人大、人大街道联络处: 为了全面贯彻全区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信访......

    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会计工作至关重要。为全面提升......

    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 沪委发[2009]9号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高校毕业生登记未就业(失业)可领取临时生活补助、大学毕业生见习补贴标准从15元/天提高至39元/天„„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关于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大 中 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 时间:2010-12-30 20:24:52 浏览81 人次 豫安委„2010‟22号 各省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