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福之道学习感想
孝福之道学习感想
“孝心一开,百慧皆开,百福皆来”、“百善孝为先”。人之善,从孝顺父母开始!孝顺父母,要求敬重父母、对家庭负责,不会动不动就发妻儿的脾气,从而家庭和睦,也就能想到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孝顺父母,要求光耀门楣,给父母争气,坚决不做有违良心道德之事而使父母蒙受羞辱;孝顺父母,要求友爱兄弟姐妹,从而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朋友,更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孝心一开,则责任心、感恩心、恭敬心、羞耻心、仁爱心等,相揩而至!孝顺父母,要做到:勤、俭——以养父母之身;爱、敬——以养父母之心;愿、行——以养父母之志;慈、悲——以养父母之慧。只要我们有愿心在,坚持大爱,不计回报地付出,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好这些!“孝福之道”,运用孝道的智慧奉事父母,让父母幸福安乐!对企业而言,以孝修身,能让员工对人生幸福有正向思考,唤醒员工的感恩心、责任心、恭敬心等;以孝为基,能打造企业或校园“孝福”文化氛围,让员工忠诚、管理有序,有效推动业绩稳定和持续性发展。“孝福之道”,消除浮躁,感化罪恶,让心灵更加宁静、淡定、致远,更加积极进取,善待生命,让社会更和谐,人间充满爱。
“孝心一开,百慧皆开,百福皆来”。人生有三种福德卡:消费卡,透支卡,储蓄卡。不去积极争取,则为消费卡,每天只有耗费而没有增长;不为好而为坏,损人利己,或者明知好而不为,则为透支卡;只有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尽可能地发光发热,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为他人提供服务,则成为储蓄卡。福德越厚,说明你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多,你所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
我们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积累一定的财富,那么财富该从哪里来呢?财富从大爱中来,财富从德惠中来!唯其无私,方成其私!否则——“货悖而入,必悖而出”。钱是要挣的,但首先要想到为他人谋福利,“你所能得到的财富与你能为他人作出的贡献成正比”。
在当今这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火山般爆发,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莫衷一世!殊不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读阳平声(wéi),而非去声(wèi),天诛地灭,是并列结构,就是天地诛灭,通俗一点讲就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啊!” 可见文化的功用极其重要,尤其是传统经典,特别地,我们的“孝之道”(孝启善心,孝发修为),直接渗透于人际交往中,形成待人接物的良好准则,为社会和谐、有序、良性地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周老师教我们的“感恩羯磨会”,带给了我们全新的看问题的方式(它包含了感恩他人、自我批评和自我暗示等)。也许大多数人都承认——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可是人究竟是怎样成为自己的敌人的?这个敌人到底有多强大?要渡过这些问题,只有向内看,一定要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长期的不良思维习惯可能已经让你自己变得自私和狭隘。
羯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她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澄澈透亮、开朗达观,让我们的思维逐渐地跨越时空超越众生,考较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非常感恩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孝福之道”和“感恩羯磨”,让很多的人生道理纷纷呈现在我们面前,功德无量!
2012年8月15日
第二篇:孝福之道学习总结
《孝福之道》学习总结
这次的成都学习对我来说感触颇大,不像之前的学习一样,一收到通知就把大家一起集合拉过去,一坐就是一天,学习起来就像是拿着水壶硬往头脑里面灌,前面灌了后面就溜走了,让大家不是很乐意去倾听,去学习去反思。但是在成都的学习,是三天三夜,具有系统性的学习加上良好地作息规律,是人学习起来非常轻松,就如海绵吸水一般,多多益善。
以下对成都三天三夜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吧!记得是三月二十七号傍晚到的那里,然后就和大家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安顿好房间,相约一起在周边走一走,给人的感觉是空气非常的好,油菜花也开得正旺,令人精神大好,很快忘记了疲劳。到了晚上,要进行学习上的安排,大家一起来到会议室,由主持人黄燕老师为大家主持,简单的介绍后一起向先贤孔子行鞠躬礼,并叫我们该如何鞠躬,男士鞠躬要双臂自然下垂,中指紧贴裤缝,立端正,鞠深圆,保持九十度,女士鞠躬双手在腹部位置手掌交叉相握,也要立端正,鞠深圆,保持九十度。其实,鞠躬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鞠躬要弯腰、低头、抬头,一仰一俯之间,拉动了我们的穴位经脉,与天地阴阳二气结合,最重要的是弯腰能够补充肾气,肾乃先天之本,精气之根,只有肾好才能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另外,鞠躬可以降服我们的傲气,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睦友好。总结一下一共有一下好处:第一,放下我们的傲慢心;第二,提起我们对他人的恭敬心;第三,可以反复锻炼我们的五脏六腑;第四,对我们有些人患有的腰椎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第五,还能增加我们身体的柔韧性。
每当早上我起床后,都要进行锻炼,大家排好队跑步,等身体活动开了就练习八段锦,练完之后感觉站的也直了而且坐着听课脊椎也不会难受,全身热乎乎的,气血通畅,神采焕发。再有,每天的伙食的都是素菜,吃的比平时也要多很多,不会感觉吃多了腻的慌,还很舒服。每一顿大家都一起奋斗进行光盘行动,节约不浪费。接着就是学习的课堂上,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每次开课前我们都要端身正坐双手合十,共同发愿,心中默念“愿天下父母,皆能幸福;愿天下儿女,皆能行孝”。有时候,我们会问: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忙忙碌碌一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不管是追求金钱,还是追求物质享受,总归到一点就是求福,可是我们好好想一想,现在的我们追求的东西越来越来多,真的幸福了么。在《尚书·洪范》曾说道生命的完美就是五福临门,它包括:长寿,命不夭折而且能福寿绵长;富贵,知足为富而且受人尊敬;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生性仁善而且乐善好施;善终,预知死期而且安详辞世。俗话说的好,人生若没有福慧,怎样奔忙都是苦。而这五福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好德,好的又可分为一下三种:第一,闻道即受;第二,知非即改;第三,亲近圣贤。弟子规中也告诉我们啊,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一个完美的人生犹如我们一生所品味的三道茶。第一道:福心靠心耕。想要培养一颗好心,就要从小经历福泽的洗礼,《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可想而知,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如过一个人没有接受德行的教育,而是去学技术知识,就算能力再强再聪慧那又有什么用,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看到下面两个公式,就会立马恍然大悟啊,“自私+聪明=可怕,自私+愚蠢=可怜”,一个人的心灵扭曲,他看待任何事,做的任何事都是扭曲的啊。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有的人还是会自私,那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真正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看到眼前利益的,那就是贪啊。《佛说十善业道经》中有这么一句,人不
为己,天诛地灭。现在的好多人都曲解了他的意思,其真正含义是要告诉我们,人如果不注重自己的修为,很难在天地间立足。德为固,福为果。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展现。李嘉诚曾说:“我首先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才有可能是个成功的商人,任何事物都没有偶然,都是厚德载物,因缘所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积德?有个成语叫行善积德,就像我们展鸿华商,鼓励员工日行一善,真正做了好事,享受福报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家人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要随时发扬自己的三颗心:恭敬心、感恩心、慈悲心。存一颗好心,多做好事,多说好话,最终作为一个好人。
有时候难免被外界事物浸染,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标准,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着自己前行。第一,看别人的长处养自己的恭敬心。千万不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厉害,就心存妒忌,寝食难安。我们知道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的那个水试验,间接的反映到,人的心里不健康,那么他身体里面的水结晶就很难看。另外可以将七慢八骄警示语时刻警醒自己。七慢分别是傲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八骄分别是种姓骄、相貌骄、广文博学骄、财富骄、权势骄、无病骄、艺术骄、邵华骄。通过这些,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察觉到自己傲慢心,比如说,发现别人傲慢时,自己看不惯了;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备冷落了;理论的时候积极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具备这些心理活动,那么就要静下心来了,因为开始傲慢了。第二,看别人的好处长养感恩心。《弟子规》中说道,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意思就是说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多思报答。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叫《一杯牛奶》,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有点不知所措了,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了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杯牛奶。男孩喝完牛奶后,不好意思地说:“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姑娘微笑着对他说:“你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出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自强又迸发出来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的女人,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会诊。一个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给了他满满一杯奶的天使。回到办公室,他决心竭尽全力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女人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把她的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所有的费用,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手翻开了账单,末尾的签字吸引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医生。”人不能缺少感动,更不能缺乏感恩。没有感恩的人,他们的人格魅力会大打折扣;缺乏感动的人,其情感世界苍白得可怜!第三,看别人的苦处长养慈悲心。《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我们每个人的际遇本来就不同,如果自己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得许多才能,岂可傲视一切而自私自利?应该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胸怀,帮助身处痛苦困难的同胞,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当我们拆掉自私的樊篱,扩充人我一体的公心,则见到别人发挥才能,有所成就时,自然乐于敞开“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的宽广胸襟,而加以赞美肯定,将会功德无量。
第二道茶,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善的根本呀。如果把人生的五福分别比作一颗参天大树的累累硕果,那么德就是这个大树的茎干枝叶,而孝就是大树吸收养分的根,只要根长得越粗越深越多,这棵树才会年年硕果累累。朱熹曾写过一个字“孝”,书法之高妙将其惟妙惟肖,孝字的上面一边看去是一个人脸,而另一面却是一个兽面,他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若不行孝与禽兽何异。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做人之本,孝敬父母。身为儿女的我们要做到上以报恩,中以立身,下以传家。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报答亲人的恩情,学会感恩。佛说母亲十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乾就湿恩;第六,乳哺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母亲的恩情像山一样重,像海一样深,没有母亲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时时刻刻感恩父母。《弟子规》中说道,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不是说要对父母多好多好,使劲给钱,好吃好住,这都是不正确的。自己的德行不好,不行善事,损人利己,即使有再多的钱,父母也不会开心的,整天都要提心吊胆,遭受旁人异样的眼光,正所谓德有伤,怡亲羞啊。如果自己的德行可以了,那么还要以正确的方法去改正父母的小缺点,对待自己的小孩要以身作则,身传甚于言教。
第三道茶,家和万事兴。《德育古鉴》中这样说道:人生最大的苦难是没有智慧;世界之惨,莫甚有冤而无言;世界之冤,莫甚就有而无罪。很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全球每年堕胎人数5000万,而且呈逐步增长趋势。堕胎会造成很多方面的不良后果。第一,对堕胎女性的身体不好,容易产生感染,身体虚弱,甚至危及生命。第二,影响夫妻关系。第三,儿女不好。第四,想要孩子的时候要不到。第五,事业不顺。第六,心烦意乱。对于一个将要来到世界上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什么错,就这样无情地被扼杀了,这是要折几世的福啊,也许那个孩子是来感恩你的,是来报恩的,可是恩未报而先折啊。又或许是来找你抱冤的,即使这次没能来,下次来了的还是他的,并且怨气越来越重。所以试试苛刻都要警醒自己,牢记感恩。凡是我们感恩的,就会即将得到更多,凡是觉得理所当然的,也就自然而然的离去,总之一句话,且行且珍惜。
再有就是经营企业,而企业中的工作者都是组成每个家庭的成员,每个员工都以孝立身,家庭和睦,那么就会公司气氛和谐。在古代人们常说,家族三代不衰,一定是勤俭持家;家族五六代不衰,一定是谨慎持家;家族八代以上不衰的,一定是孝悌传家的。那么要处理好社会,发展好企业,经营好家庭都要从我们每个人开始,从小孩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亲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顺,学会感恩。
通过这次学习,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个孝子,所谓“孝心一开,百慧皆开,百福皆来”,所以我做了如下计划:
第一,到外面不管去哪里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了要和父母说,长期出门在外要及时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让父母放心;
第二,多多体恤父母,看父母干活积极的去帮忙,要像父母问寒问暖,周期性的带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
第三,定期检查家里用品有无要更换的,带父母出去散散步锻炼身体; 第四,多用时间和父母一起吃吃饭;
第五,父母交代的事立即执行,认真听取父母意见教导;
第六,发现父母有小过错,要低声细语的劝解;
第七,工作上要积极努力,照顾好家庭;
第八,对待亲戚长辈也要恭恭敬敬;
第九,广积善缘,行善积德;
第十,勤俭节约;
第十一,学好弟子规,让更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
对企业而言,以孝修身,能让我们对人生幸福有正向思考,唤醒我们的感恩心、责任心、恭敬心等;以孝为基,能打造企业“孝福”文化氛围,让我们展鸿家人忠诚、管理有序,有效推动业绩稳定和持续性发展。“孝福之道”,消除浮躁,感化罪恶,让心灵更加宁静、淡定、致远,更加积极进取,善待生命,让社会更和谐,人间充满爱。
发扬传统经典,特别是我们学习的“孝之道”(孝启善心,孝发修为),直接渗透于人际交往中,形成待人接物的良好准则,为社会和谐、有序、良性地发展提供保障。通过人生的修行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澄澈透亮、开朗达观,让我们的思维逐渐地跨越时空超越众生,考较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让很多的人生道理纷纷呈现在我们面前,功德无量!
感恩,展鸿华商!
第三篇:尊师孝亲人生之道
尊师孝亲人生之道
曾几何时,当我们翻开尘封的记忆,会看到我们昔日的笑脸,曾经的快乐,而在幸福的背后,老师与父母的恩情我们又记录了多少。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可以忘记老师与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思。饮水要思源,常怀感恩。——题记
尊师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传统。煌煌史书,有多少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传说。“程门立雪”的坚韧,“二十四孝”之事的感动,李密写《陈情表》的眼泪,会同张良在月影下的身影,这一切已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之中。随时光的流逝,而今的我们究竟从传统中继承了多少?“尊师”的血液还在我们的内心流淌吗?
我们曾不止一次的抱怨过老师又给我们留了一堆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又开始全方位的提问了,又和父母说我的坏话···这讨厌的老师。当我们抱怨老师的不好时,可曾想到过,那双沾满粉沫的双手,那些慈善的谆谆教诲,还有那无奈的良苦用心。
一时的迷茫绝不代表一世的沉沦,虽然我们曾经让您头痛,让您担忧,但是,您知道吗,昔日您和风细雨般得话语,浩荡东风的叮咛,已经荡涤了我们心灵上的沉泥,您在我们心田播下的知识种子已经在我们身上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终于明白,您如父母一直给着我们特别的爱。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默默地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师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独举,高霞孤影,润物无声,干青云而直上。夺白雪以高洁。如此伟大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 吗?
春蚕一生没有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对您的教诲我们无比感激,更铭记于心。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孝亲
世上有一种给予最无私,向你倾尽所有;世上有一种关怀最温暖,你的一生都要从这里开始;世上有一种付出最高尚,从不要回报;世上有一种真情最纯洁,不会掺入半点瑕疵,这就。——这就是父母的爱
转身回望,我们在来到这世间的一刹那就注定于那两位虽然满身疲惫但仍然欢欣雀跃的人血脉相连,从此,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他们无尽的爱与祝福。也许他们给不了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然而这两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全部的“他们”便是我们可爱的父母。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了我们倾尽了所有的心血与精力,这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才对”。我们可曾想过要用什么回报我们的父母,可曾问过自己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是否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守候在他们的身边嘘寒问暖、端汤送药?是否在他们劳累一天后递上一杯暖茶?是否在他们失落的时候奉上一番问候于安慰?
也许会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在孝顺我的父母,我会让他们坐在钱堆里随便花,全世
界随便玩,或许你真的会成为有钱人,但那时父母的牙还能啃的动玉米吗?父母的脚还能走的动路吗?孝敬父母敬如天岂可等待,孝心也不是用钱能够表达全部的。他们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他们所缺的是口渴时的茶水、寂寞时的陪伴、生病时的问候···这些才是父母内心所渴望的!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对于养育我们二十余年的父母,我们又何止是亏欠,我们忽略了太多细节,往往给他们带去伤害也浑然不知,直至追悔莫及。那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孝顺”二字怎么写却不能认识到它的真正含义。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满足。我记得有这样一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摇摇晃晃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这样一条简单的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的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未可爱的小男孩,更是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就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不愿去做,试问:“我们的孝心在哪里?”
孝顺父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报答,尽管我们年龄还小,还不能承担家庭重任,但是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他们的忧劳。让父母从心中感受我们的关爱,我们的孝心。
文化的血液永不会断绝,经典的光辉亦不泯灭,“尊师孝亲”的血液定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流淌。而现在的我们应该像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湖奉献给海洋、小草奉献给大地那样,用我们的爱心、勤奋、勇敢、乐观···编织成最美丽的花朵奉献给我们的老师,奉献给我们的父母?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虔诚而真挚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一双体贴而坚定的手,对于老师,对于父母,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而我们自己也将从“尊师孝亲”的具体行动中,感悟那人生之道。善意、理解、尊重、宽容、感恩,这一切将为我们的人生指明道路。
第四篇:孝文化感想
今天和大家共同看了记住乡愁第二集《平山村——孝道传家》纪录片,很荣幸今天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这是一门通过历史展现亲情、展现孝道的一个纪录片,也通过古今对孝的不同定义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在古人、在史书般的24孝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忠孝,对比之于今天的孝道,我们感慨万千的同时,也被孝的魅力所吸引,联想到我们作为晚辈,感触颇深。
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必须有内在的诚心,在外面又有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
中国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很引人深思。这种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无限感怀。如果没有母亲的羽翼,孩子的生命就难以保全。母与子的联系,实际上是用生死来印证的。人是多么善忘啊。我们感谢在人生路上给自己奉献一箪食,一瓢饮的人,但常常忘了感谢给予了我们生命的人。我们把父母的爱视之当然,不断索取,但心中却不思报恩。在追溯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到底应当怎样对待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我们要不要孝养,要不要恭敬,要不要感恩呢?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经常返璞归真。想要偿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是天下的道理,但是我是怎么样一生也是难以报答的啊!父母的恩你能报答吗?你想的是,他们不就是生了我吗?但是,生你,对你的爱,怀你的苦楚,对你的养育、对你的担忧,多少的爱和烦忧才能抚养你成人。我们有时候听到或者看到很孝道的一些消息或者事件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上次我们看到“感动中国”里,一个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他一直瞒着母亲,因为他告诉母亲以后,母亲一定不让他这样做,而他非要这样做,很令人感动的。孝道从心开始。孩子对父母一定要爱。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他是不会爱天下人的,一个人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也一定不会爱天下人的。儒家讲孝道特别讲人情味,他特别讲血缘人情。血缘关系表现出人情味,血缘之爱、亲子之爱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所以,儒家坚持亲子之爱是最最根本的。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所以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他人有的心,我能想得到,体会得到。所以,一个人他能孝顺的话,“他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之长,以及人之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很自然的,最后才能大人君子抚爱万民,养育万物,从这里头引申出来的,所以,不爱父母、不爱老者、尊者,怎么爱兄弟?怎么会爱同事朋友?所以,冷酷的心常常是由不爱身边的人慢慢生发出来的,冷酷的情感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所以,若是教小孩,一定要从感恩、从亲情、从孝顺这个地方生发,这是德性和教养的根苗。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从幼苗慢慢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虽然以孝治天下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但在那个时代孝是非常被倡导的。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世说·赏誉》注引,“每见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可见晋时不孝之罪甚于谋反,可谓重矣。因此,在魏晋时代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扣他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晋明帝司马绍为太子时,王敦看此人颇有才能,继位后会碍自己的手脚,“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后来谎言被温峤当众戳穿,此事未行。由此可以看出,魏晋孝文化的重要地位。
纵观古今文人名士,无不重孝之行,节孝之义,孝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呢应该学习和继承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继承人,应该更多的了解孝文化,做一个孝义之人。
第五篇:孝文化感想
中国孝文化感悟很荣幸,本学期选修了中国孝文化这一门课程。这是一门通过历史展现亲情、展现孝道的一门课程,也通过古今对孝的不同定义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在古人、在史书般的24孝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忠孝,对比之于今天的孝道,我们感慨万千的同时,也被孝的魅力所吸引,联想到我们作为学生自身,感触颇深。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必须有内在的诚心,在外面又有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
中国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很引人深思。这种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无限感怀。如果没有母亲的羽翼,孩子的生命就难以保全。母与子的联系,实际上是用生死来印证的。人是多么善忘啊。我们感谢在人生路上给自己奉献一箪食,一瓢饮的人,但常常忘了感谢给予了我们生命的人。我们把父母的爱视之当然,不断索取,但心中却不思报恩。在追溯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到底应当怎样对待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我们要不要孝养,要不要恭敬,要不要感恩呢?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经常返璞归真。想要偿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是天下的道理,但是我是怎么样一生也是难以报答的啊!父母的恩你能报答吗?你想的是,他们不就是生了我吗?但是,生你,对你的爱,怀你的苦楚,对你的养育、对你的担忧,多少的爱和烦忧才能抚养你成人。我们有时候听到或者看到很孝道的一些消息或者事件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上次我们看到“感动中国”里,一个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他一直瞒着母亲,因为他告诉母亲以后,母亲一定不让他这样做,而他非要这样做,很令人感动的。
以前我们在讲道家的时候,道家其实是讲天地自然的,都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样一些。就是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寄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死去才是真正的归于大道。但是,儒家不会是这样的想法,虽然儒家也有一颗超脱的心,但是我们人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想着自己怎样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怎样对父母尊敬、孝敬,对长者尊敬,对兄长恭敬,等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都要处理,我们疾痛惨怛的时候也要喊父母啊,劳苦倦极的时候也会喊天啊,所以说,人活在这个城市和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道家能够临尸而歌,人死了,他认为是归于大道,鼓盆而歌。但是儒家绝对不这样想。过去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予亦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圣人五情是与凡人相同的,有情有义,有孝有敬。孝为儒家文化起点。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
孝道从心开始。孩子对父母一定要爱。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他是不会爱天
下人的,一个人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也一定不会爱天下人的。儒家讲孝道特别讲人情味,他特别讲血缘人情。血缘关系表现出人情味,血缘之爱、亲子之爱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所以,儒家坚持亲子之爱是最最根本的。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所以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他人有的心,我能想得到,体会得到。所以,一个人他能孝顺的话,“他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之长,以及人之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很自然的,最后才能大人君子抚爱万民,养育万物,从这里头引申出来的,所以,不爱父母、不爱老者、尊者,怎么爱兄弟?怎么会爱同事朋友?所以,冷酷的心常常是由不爱身边的人慢慢生发出来的,冷酷的情感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所以,若是教小孩,一定要从感恩、从亲情、从孝顺这个地方生发,这是德性和教养的根苗。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从幼苗慢慢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没有亲切的话语、没有思念的感觉,好像是一个累赘一样,把钱寄去就完了,那么这个不能叫做是孝。因为孝它不仅是在于这个形式,最重要还是你的心对你的父母要敬爱。不是饮食的问题,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你心中割舍不了的亲情、割舍不了的爱。孝敬父母的观念一定是普适性的,没有一种文化是叫你不尊重父母,不怀念父母的,不挂记父母的。所有的文化都是,西方的世界都是这样讲的,没有爱、没有尊重的话,这个人完全不称其为人,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感恩心是人类美德。孝是普适性的,我们今天讲孝道与感恩,是因为感恩心是我们行孝道的重要的推动力,内在的力量,为什么强调感恩?因为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知道生命与血缘的来源。《诗经》上也说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以,感恩心永远是来激励我们行孝道的。今人为何要尽孝道。我们经常捧读《论语》或者聆听圣人言,尽管从书面上看语言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这些道理却无时无刻地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中华文化是充满了人情味和人性关怀的文化,孝敬的理念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还是行为方式都与其息息相关。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人类的基本东西是不会变的,中华文化对我们的人生信念也有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人的特质,很多人受这个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大家真的能从中得到启发,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亲情、人情,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道路。
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虽然以孝治天下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但在那个时代孝是非常被倡导的。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世说·赏誉》注引,“每见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可见晋时不孝之罪甚于谋反,可谓重矣。因此,在魏晋时代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扣他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晋明帝司马绍为太子时,王敦看此人颇有才能,继位后会碍自己的手脚,“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后来谎言被温峤当众戳穿,此事未行。由此可以看出,魏晋孝文化的重要地位。
纵观古今文人名士,无不重孝之行,节孝之义,孝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呢应该学习和继承的文化传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的了解孝文化,做一个孝义之人。
计科邓兴学号:20102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