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课程的

时间:2019-05-14 05:5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理解新课程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理解新课程的》。

第一篇:如何理解新课程的

如何理解新课程的“新”?

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要求教师能够理解新课程,改变自己心目中教师原有的形象,重新确立和认识教师角色,提高课程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物理教师需要理解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2、物理教师需要“面向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物理教师的教学需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物理教师需要编选反映科技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5、物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6、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重视物理学史料的教育功能

7、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8、物理教师需要加强STS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相对的教学关系,例如“预设”与生成,“个性”与“共性”、“独立”与“合作”、“表扬”与“批评”等。这些教学关系的处理,曾在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中或多或少有所偏重,从而造成教学状态的失衡。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理性和建设性的姿态审视它,我们必须深入到这些问题的背后,探寻其深层的原因,并摸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有效措施,以修正新课程发展方向。

第二篇: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

如何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不但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学习策略即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使用、认识和理解,有时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和认识,而且还为怎样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提出了建议。所以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一、走进新课程,必须以情育生

情感态度指的是兴趣和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学习还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走进新课程,教师应提前备好课

首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查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应解读并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的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使课堂出新意。长此以往,教师必然产生厌烦的心理;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再次,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它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

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三、走进新课程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

走进新课程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策略,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本身。新课程不但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学习策略即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使用、认识和理解,有时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和认识,而且还为怎样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提出了建议。所以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把握新课程理念,要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教师在解决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时,既要把握新课程要求,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化学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一、对课程性质的解读

在新课标中对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的说明:“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所以在教学中应摒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英语教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二、对基本理念的解读

新课标提出五个基本理念,以下将逐个解读。第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高中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延伸,并随着我国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中教育学习英语。所以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发展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基础性。同时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层次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有效构建发展平台,通过提供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第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这点主要是指高中英语课程的可选择性,教师应力求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例如在设计作业要求的时候,也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设计不一样的要求。第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所以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深挖教材和其它教学材料的人文知识,密切关注学生情感。第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这条理念中提到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形成性评价而忽视了终结性评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可建立学生档案,只有落实过程,结果才能令人满意。并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学生自评,同学、家长和教师他评。在这点上衡水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解读

整个高中英语课程设计层层递进,分成几个等级并有相应的学习要求。尤其重要的是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这一点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倡的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的课程设置模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达外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开设选修课程,比如:英美文学赏读课,英语影视欣赏课等等。

四、对课程目标的解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各级的目标达成要求,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此标准来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的全国卷英语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单项语法选择题的取消,更多的考察学生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让学生打牢语言基础的同时即掌握必要的单词,语法等知识,更多的通过广泛的阅读,听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五、对实施建议的解读

新课标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主要对如下几点进行解读。第一:文中指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对于这一点深有感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性活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意见箱,师生谈心交流等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第二: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人,具备这两点能力无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三:课标提出“教师应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符合现在提倡的一标多本的教学理念,即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英语报纸,新概念英语,网络资源的利用。以此来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第四:课标中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放下所谓的“架子”,与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共同进步。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要:

一、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是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前教学大纲的基本区别。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例如:运用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善于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使其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二、注重主体作用发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二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学习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英语课堂上,应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装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这次课程,老师将我们大家分成了六组,让每一组组员合作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很好了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让我们深深感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增进情感交融策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对于学习外语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事实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品位的重要前提教师的职业是从事教书育人的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思维和见解的孩子,我们不仅在学习上,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上都有要充分尊重他们。转变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教学管理的“统治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辅导者、生活的良师益友。在英语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以及身体、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等。

第四篇:谈谈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

谈谈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理解

高中新课改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让我收获很大。陈旭远教授主编的《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准确、明晰的剖析,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

一、深刻认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和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普通高中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培养公民素质以及健全其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普通高中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培养公民素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世界各国都把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之一,以适应日益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综观各国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他们赋予高中以新的使命,试图通过改革使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这种新的使命与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相融合,赋予普通高中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需要,对高中课程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

国际高中课程改革趋势为我们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外部动力。而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高中课程发展的反思。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发展的不均衡性与社会要求提高和普及高中教育之间的矛盾,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民主化、信息化与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目标上只注重考试能力和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的高中教育之间的矛盾使高中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高中课程自身发展中应试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使高中其他的教育价值被忽视和弱化的课程体系,也严重制约和影响高中课程发展和高中教育功能的发挥。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高中课程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进行课程改革成为时代赋予高中的使命,高中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明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创办符合素质教育的高中与应试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考试仍然是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之一,所不同的是考试不再是课程的核心,而是客观公正地还原为本来的面目。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

1.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这种转化也意味着,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点、示范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学校都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优质高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这种理念旨在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2.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任务被认为是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从实质上说,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应。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发展上来看,高中教育要超越工具性,转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学生升学、就业或者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科学的任务。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从三个方面重构课程结构:设置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改变传统的学科占据课程主导的局面;合理处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使必修之中有选择,选修之中有规范;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通过对高中教育性质、目标任务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新课改的结构、内容。

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里突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非义务性,同时又强调了它的大众性和基础性。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阶段位置及类型特点,可以将其基本性质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础性、大众性、终身性。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根据高中教育性质,目标,新课改开设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的高中新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灵活性在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下,不同的课程模块有着不同的主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甚至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选择。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也助于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要求,灵活地调整模块中的课程内容,甚至以新的模块代替旧模块,实现模块主题的不断更新;课程的模块的开放性是使学生在开放的系统中,以开放的眼光去审视问题,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学校课程设置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新课程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为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的课程提供了可能。

采用学分制管理:对原有课程进行评估、整合,积极开发选修课,从而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框架的课程结构,学分制管理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学籍管理四大要素,在每学年的学校课程方案中规定学生一学期所修习的学分总量的上限和下限,为学生选课提供平台,凸现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同时学分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领域知识,并密切关注本学科新进展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关系,要求教师能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及自己的专长申请某门课程的任课资格。有助于让更多的教师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发展课程能力。学分制推动学校加强加强对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指导,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条件、发展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选课。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学习量的单位,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量且成绩合格即获得该科目的学分。学生获得学分的总量与结构达到毕业要求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主要依据。因此,学分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灵活的课程管理方案,而不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使高中教育更好的发挥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让我们对高中课改有了全面的认识,课改培训中教育部主管新课程改革的官员的报告、长期关注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知名院士、科学家对新课程的理解和阐释,给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展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思维,这些思想角度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引起了我对从事的教育工作的许多反思,给了我很多的启示、经验指导。国家各级对课改的关心让工作在高中教育一线的我深受鼓舞,也大大增强了我实践新课改的信心。我将在即将到来的新课改活动中,紧密结合课改培训的内容和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总结教育经验,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人才不懈努力。

第五篇: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内涵的理解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内涵的个人理解 我想课堂改革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断的去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它是没有终点同时与时代一起发展。虽然提倡新课标已经有好多年,但很多学校还是保持传统课堂的一个基本形式。

我下面第一个问题就是谈谈我对传统课堂的理解和为什么要课堂改革。传统课堂它灌输知识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无论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要是学生不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新的看法。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创造力会被慢慢的磨灭。创造力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灯泡的发明,让我们进入电气时代,汽车改变人类的交通方式,移动电话,电脑,互联网,诺贝尔奖都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中国最优秀的中学生在参加国际的数学比赛,得到的结论是基本功很扎实,创新能力公认的不足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二个问题在传统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形式特别少。老师上得不够精彩,学生不参与进来,当很多学生可以在一天的课堂中一天也不说话,上课时间又长,所以学生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学习就理所当然了。这样上课导致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说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太爱说话,比较内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中国人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即使你到了外面新华书城你也会发现大多数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各类学生的辅导书占据了书城。德国为什么如此经济发达,人的素质那么高?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因为他们热爱阅读,善于学习,善于反思所以出了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诗人。在科技,人才,教育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

那么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团体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不要看小这些形式活动,这些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的能力培养。单单的学生或者老师讲都没有发挥集体的作用这也是传统课堂的一个弊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都要让学生去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同时团队的领导力也可以从中发挥作用,与其说学习不如说是探究,探究才是独立去想的问题,不能迷信权威。探究合作也就显得更重要了,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靠个人单干的社会了。我们国家很多的团体运动项目根本玩不过其他国家比如篮球,足球,棒垒球等等很大程度是很难把人心聚集在一起。所以常常在工作中看到很多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勾心斗角。

虽然改革的内容有很多个方面但基于我以上的三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一些基本常见的问题1不爱阅读,不善于反思2创造能力不足3判断力批判性能力弱,迷信权威4缺乏独立思考容易人云亦云5缺少真善美的信仰。

经常看到在QQ群上说今天是腾讯的老板的生日,转发此消息可以有话费赠送,在QQ上显示你在抽奖中了多少钱,手机信息电话诈骗的案例。要是有点判断力针对这件事情多问几个问题我想也不会被骗。一台苹果手机,90%的利润都是被美国拿去,中国只是拿廉价的加工费,可想而知一个核心技术是多么的重要,这涉及到很多的技术科技实用创新。要是教育只是为了教育如何做人,传播书本的知识,传道解惑授业,没有把创新能力当作培养重点我想以后的科技经济是很难上去的。记得在朋友圈上看到一篇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充分的显示想象力的差距。在美国10岁的孩子的英文课写作文的题目是《我怎么看人类的文化》。上历史课给学生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物理课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的照明系统布局。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我想这些问题该有多么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美国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有想像力创造力的想法。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学到高中的学习过程,繁多的考试,几十年固定的标准答案,沉重的课程,想想都有阴影。

那于是就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好的模式?应该怎么改革?那看看世界的优秀学府哈佛大学是怎样的培养学生的。

哈佛大学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大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学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你们到这里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他们创造了平等、轻松和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独立创造和思想探索的积极性教师把很多时间花在研讨课、个人或小组辅导、实验室工作和查询档案资料等,对学生的考核不再使用常规的考试方式,而是采用研究论文的形式。学生花在课堂之外的时间更多,他们独立探询未知的事物。这种做法更加强调了大学对学生的重视。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数理伦理、科学和社会分析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探求对他们所遇到各种情景的最透彻理解。

我想从哈佛教学中也许会得到一些启发,对于课堂教学改革内容不是通过写几篇文章关于初中高中新课标准解读学校就按照这个标准的执行就完事了,我想是不断的向顶尖的国家教育事业学习,不断的去完善课堂教学改革,从而在教育-人才-科技领域的突破。

下载如何理解新课程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理解新课程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给教师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全然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变得茫然:该怎么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

    我对新课程数学的理解

    我对新课程数学的理解 亳州市第九初级中学 刘素芳 课改十年来,让我这个一线教师进入了佳境,如今能游刃有余地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学生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刃自如。我认为无......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 对于我们刚入职的新教师而言,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对新课程标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施起来还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理解

    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 一、 新课程设计体现合作精神,彰显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

    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范文大全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

    怎么理解新课程的“新”?如何保证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

    教师新课程的演讲在实践中理解新课程[最终版]

    文章标题:教师新课程的演讲在实践中理解新课程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实践中理解新课程》很有幸,能够跟上这次全国范围内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更有幸的是......

    联系实际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联系实际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上传: 杨丽琴 更新时间:2012-5-22 20:46:50 联系实际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