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报告

时间:2019-05-14 05:5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报告》。

第一篇:2011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报告

###质监局##区分局

2011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和2012年突发趋势分析报告

(特种设备)

2011年是我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局就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主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的职能科、队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

二是全面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完善专项整治,现场安全监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衡态势。在区应急办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范和遇制事故的发生,现将2011年度我局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拥有各类特种设备aaa台(辆、套),其中锅炉0台,压力容器0台;电梯0台,起重机械0台,场(厂)内机动车 1

辆0辆,工业压力管道0公里,各类在用气瓶0只。全年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发生起数及人员伤亡人数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企业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不完善。安全管理薄弱、安全基础不牢、安全投入少、设备超期未检、安全附件失灵失效、设备带病运行、人员无证上岗、违章操作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安全事故应对情况

2011年,我局从##区的实际出发,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从设计、制造、使用、安装,直到改造全程安全监管的力度。在工作重点上,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防范转变。紧扣隐患排查治理主线,从源头上防范事故发生,着力推行设备监管与法人治理并举的措施,继续保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总体稳定。主要措施有:

首先,抓基础,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在年初,为使全年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一步不落,我们出台了《2011年特种设备监察工作安排》等相关文件,对全年工作做了安排。同时,为将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进一步分解落实,我们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大会,分管副区长与17个镇(街办)、局、重点企业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局领导与局各科、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定人、定责、定目标,使得全局上下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都要抓安全。

其次,抓宣传,强化全社会安全责任意识。我分局把营造安全宣传教育氛围、构建和谐质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结合“安全生产月”“中博会”等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生产使用单位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共制作版面12块,悬挂安全宣传标语60余条,印发宣传资料5500余份。在中国质量报、##日报、##晚报、##法制报等报刊上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共宣传报道30余篇。

第三,抓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搞好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我们先后开展了“打非治违”“化工行业”“两节及汛期安全”“两站及气瓶”“锅炉安全”等一系列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11年我区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全年,我局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及时排查各种事故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共排查企业94家,排查各类特种设备6159台(件),发现隐患73起,下达责令改正73份,对31台(件)特种设备下达检验通知单,治理安全隐患70台(件),办结特种设备违法案件29件,罚款13万元。

2、对重点企业、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

对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化工企业等重点企业及特种设备重点监控设备,加大了巡查的频次、检查的深度、监管的强度,查处的力度,对他们实行重点监控;及时排查各种事故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同时,为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开展了以%%集团(¥¥分厂)应急救援演练为主的“应急演练周”活动。

在我局的督促与指导下##等相关单位都进行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锻炼了应急队伍,提高了反应能力。

3、出色完成“中博会”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

在中博会期间,围绕实现“平安中博”的目标,我们把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制定周密计划,深入排查隐患,认真整治隐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博会”期间,由于我局在时间紧、范围大、要求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特种设备安保任务,在12月举行的第#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市总结表彰会上,##市政府授予我局“###中博会突出贡献奖”。

三、2012年突发事件趋势分析报告

通过几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分析发现我区特种设备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经费严重不足。2011年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起重机械、电梯、气瓶充装单位、重大节日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多项专项整治;为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组织开展了以###应急救援演练为主的“应急演练周”活动;为服务百姓生活,保障群众安全,开展了以电梯、液化石油气钢瓶隐患排查为主的“安

全生产执法周”活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执法车辆1500余辆(次),但由于区政府没有下拔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经费,宣传教育、专项整治的范围和力度还不够广、不够深。

2、缺乏与各镇(街办)及相关部门的联动。我局执法人员共17名,还要负责食品安全、计量、质量、标准的监督管理,仅靠质监部门力量过于单薄,再加上各镇(街办)及相关部门的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监管工作形不成联动。

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够。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公共场所及住宅小区使用的电梯不能按规定维保、化工企业使用的承压设备超期未检、中小企业的非承压设备承压使用等现象不断的增多,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法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经费投入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

1、新的形势下,特种设备发展较快,2011年我区新增特种设备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而我局的安全宣传、安全管理等经费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请区政府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以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等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2、建议区政府与各镇(街办)及相关单位每年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细化,真正将特

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各镇(街办)及相关单位的整体安全工作内容中。

3、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承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仅靠部门的监督是不够得,只有真正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才能让企业法人在内部管理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安全意识上由被动被为主动,在安全投入上由被动变主动,这样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市政府特种设备突发事件调研报告

绍兴市特种设备基本情况及事故应急能力调研报告

一、绍兴市市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特种设备34070台。其中锅炉4368台,压力容器21336台,电梯2902台,起重机3863台,厂内机动车辆1601台;有特种设备的宾馆酒店111家,学校82家,浴室269家,医院56家。

全市现有使用压力容器的化工医药企业192家。

全市共有气瓶充装单位61家(其中: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51家,溶解乙炔气充装单位1家,无缝气瓶充装单位9家);液化气球罐9个,液化气卧式储罐186个;至2004年5月25日止,全市普查登记各类气瓶1186961只(其中:液化石油气瓶1115593只,溶解乙炔气瓶17380只,无缝气瓶53988只)。

2003年新增特种设备5766台,增长率为20%。

二、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1、锅炉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三大类。其中火灾又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

3、压力管道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4、电梯事故主要有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5、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事故主要有困人故障或人身伤亡事故;

6、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事故主要有撞击、坠落人身伤亡事故。针对事故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主要措施包括:灭火、隔绝、堵漏、拦截、稀释、中和、覆盖、泄压、转移、收集、解救等。

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应对工作的趋势。

近年来我市特种设备数量,急增、化工、医药、印染、电力行业增加尤

1其迅速,设备类别、设备使用介质、设备等级都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危险程度呈上升趋势;

上述因素使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有增长的趋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的发展,打造“平安绍兴”,应对工作也应有针对性专业化、多样化,并加强横向联系,提高综合利用能力,构筑应急救援管理网络,建立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及救援能力。

四、现有应急救援能力、资源

现有应急处理主要依靠使用单位自身力量与特种设备监察人员,救援能力较弱,基本无自身救援资源;

五、提高应急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1、构筑应急救援管理网络;

2、成立应急救援专家组;

3、建立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4、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5、每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有应急处理预案,企业根据特点配备必要的自防自救设施;

6、组织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习。

附件:绍兴市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四年六月九日

第三篇:突发事件脆弱性分析报告

四、应急管理

1.针对曲靖市医疗工作中主要面临的突发事件脆弱性分析报告发布时间:2012-12-05 针对曲靖市医疗工作中主要面临的突发事件脆弱性分析报告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曲靖市是云南的第二大城市,面积28904平方公里,人口650万,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重要的工业城市,煤矿、工厂众多。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是云南省除昆明外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云南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个城际列车都诞生于曲靖。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我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曲靖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曲靖市传染病医院、曲靖市肿瘤医院均挂靠在我院。我院承担着曲靖市的主要医疗救援工作,多年来的医学救援实践表明,我院主要面对的突发事件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救援、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

分析:突发事件的直接危害严重,间接危害深远;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不仅会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恶化社会治安形势。突发性事件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还可造成具有持续效应的精神与心理恐惧,破坏经济、社会秩序。

我院作为曲靖市应对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危机管理的脆弱性的研究更显紧迫。对公共安全的重视,加强了对突发事件和灾难危机管理的研究,做好以下方面:危机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做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后恢复,从管理应对、信息、心理等方面确实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

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在应急预案设计和制定上,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应急预案针对性差;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特种设备不齐全,不能满足实际救援工作的需要;医疗救治后勤保障能力不足;通讯网络不健全,手段单一,满足不了应急救援时的需求。

根据国内外医院较为常用的脆弱性分析方法,突发事件脆弱性风险评估包含以下个方面:分别是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根据我院实际医疗工作中主要面临的突发事件脆弱性进行分析。

按风险评估如下医疗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5类: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救援、事故灾难(主要为煤矿事故,特别是煤矿瓦斯爆炸)、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按分类排序及常见处理如下:(表格,未粘贴下来)

:处理类型

一、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救援、疑难病例会诊救治;、配合或引导或主导下级医疗机构医疗突发事件医疗抢险。

派出医疗专家组协助;派出医疗分队主持医疗救援。

二、事故灾难:特大交通事故、矿难(主要为煤矿事故,特别是煤矿瓦斯爆炸)、工程建筑事件等。常见突发事件医疗抢险、医院在医院内组织医疗救援进行救治。

三、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食药物中毒事件、暴发性传染病事件、医院感染暴发等)

少见

派出医疗分队配合或引导或主导下级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医疗抢险;医院在医院内组织医疗救援进行救治。在上级政府、组织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救援。

四、社会安全事件

(群体性外伤事件、治安事件、政府部门需要医疗救助介入的事件)

派出医疗分队配合或引导或主导下级医疗机构医疗突发事件医疗抢险;、医院在医院内组织医疗救援进行救治。、在上级政府、组织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救援。

五、自然灾害(旱灾、水灾、风灾、地震等引发需要医疗介入的次生灾害)、医院在医院内组织医疗救援进行救治。对策:

我院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院承担着曲靖市区内主要的医疗工作,住院病人达日左右,工作繁重,人力资源紧张,要抽调大批医护人员集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急救救护训练比较困难。为此,医院结合实际,从个方面提高突发事件医学救援能力:一是抓好急救救护训练,训练突出现场的应急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心肺复苏、消毒、止痛、保暖和临时性示例措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平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机会,开展近似于实战的应急救护训练;三是急救中心配备了相对齐全的医疗救护物资如:除颤起搏器、监护仪、常用急救药品、器材以及专用急救车、移动通信设备等急救设备;四是充分利用了院内人才、设备资源,与上级医院抢救组织相结合,形成早期现场医学救援途中监护院内与院外医院专科救治相结合的救治体系,确保遇有紧急卫生救援任务时能准确、及时、高效地完成救治任务。医院成立了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并由各专业骨干组成,责任到人,将平时急救与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相结合,通过积极参与平时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提高了医院急救救护水平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达到了实战与演练结合的目的。近年来医院新购置了部分医疗器材,每年分批次选派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国家和云南省组织的急救技能比赛和训练培训。购置了多台心肺复苏模拟人系统,通过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训练学习,进行医、护、技理论和心肺复苏术等实操考核,从实战出发,全面提高了医院急救保障能力。大量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实践证明,为了顺利完成各种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必须在医学救援体系上下功夫,不断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预报预警机制建设

预报预警机制就是加强各种信息的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并及时发布预报。必要时宣布预报区进入临时应急期;进入应急期,加强监视,随时报告突发事件变化,必要时组织疏散;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通过宣传和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和法规,培养广泛性应急知识和意识,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及时澄清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只有思想上得到重视,工作上才能得到落实。平时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应对自如,医疗救援工作就会开展得有条不紊。预先准备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制定和不断完善救援预案与救援措施。预先制订具有综合性、针对性的医疗应急预案,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确定突发事件中各级医务人员的任务、工作重点,预计发病人数、药品器械消耗,明确力量的抽组方式、人员组成等,做好事前准备。预案的制定参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的实际,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大困难预想和设置,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指挥程序和内容,包括行动要求、人员装备、编组方式、任务区分等。重大传染病、集体中毒事件、自然灾害及重大意外伤害等控制预案,明确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救援指挥机制建设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应急指挥部和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调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有效的指挥是高效快速反应的保证,我院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医学救援。

四、快速反应机制建设

突发事件突然发生,事先没有任何征兆、防范和预见,一旦发生,波及面宽,危害性大,伤病情复杂,感染和死亡率高。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了解并是参与一线抢救的人员,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不明原因的疾病或中毒事件,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思想,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为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一是要落实培训制度,即通过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学救援知识、技术的学习和现代急救仪器使用、操作。包括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熟悉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训练。此外,结合临床个案,加强流行病学方法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防治知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状态下救治技术的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等。二是要落实演练制度化。即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把训练纳入计划,内容统一筹划和组织,通过模拟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训练来提高救援队伍的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具备快速反应、确定性救治和综合防护能力。五、救援保障机制建设,充实救援物资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平时卫生机构的药品器械材库存量有限,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发病,短时间内,医护人员、救护车辆、药材、急救器材、防护设施、生活物品和通信设备等将严重短缺或超负荷运转。因此,第一,必须注重救援物资的储备,建立预先筹购机制,即提前与相关行管部门和采购部门达成协议,确定优先、高质、足量、快速到位。第二,加强平时对药品、器材的调整、维护,根据效期和储存要求及时更换,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分组并保证质量。只要建立健全救援保障机制,突发事件发生时,就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携带针对性较强的药品、器材投入救援。

六、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应急联动机制,发挥各级医疗部门及专业之间的整合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申请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充分建立卫生机构之间、各级医疗部门及专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协同方法。在统一指挥机制下,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救治和后送体系、收治范围;确立与应急指挥、疾病监测、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等各方面的协同方案;协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交流机制。

七、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激心理干预机制

根据突发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间的关系密切预测患病可能性,进而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突发事件引起的公众反应十分强烈,暴露于事故现场及可波及范围内的民众,将引起恐慌不安心理,特别是原因不明的疾病流行,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不断地增强救援人员自我保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加强突发事件时对民众的心理干预尤其重要,心理干预的对象包括受害者和救援者。另一方面,在可控范围内,对涉及事件的群众公开信息,尊重群众对事件的知情权,注意疫情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及时提出成熟的防治控制方案,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信赖,减轻和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这对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尤其重要。实施心理干预不能完全依赖专业人员,医务人员都应具备基本的心理疏导的技能,对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过度伤害和刺激的人群进行陪伴、心理疏导、心理抚慰和必要的心理治疗。展望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强调救援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成为新世纪救援医学发展的原则和趋势。我国突发事件现实与潜在的危险非常严峻,诱发突发事件因素非常多,医疗机构加强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通过全面系统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评估,针对当前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体系和应急对策。建立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机制,除研究突发事件本身管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食品安全事件、传染病暴发、暴力事件、社会心理和其他安全事件的特点和规律,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开展医学救援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第四篇:特种设备质量分析报告(总结)

开江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全年)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1-12月,我局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40多家次,特种设备400余台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60多份责令整改。排除安全隐患150多起,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 事故。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检查发现,由于使用单位及业主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特种设备超过定检周期不申报检验超期使用,有的设备出厂资料丢失无法进行检验,造成定检率低;在用设备上的压力表、安全阀及安全附件不按期校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和业主没有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如发生安全事故,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三是存在无证上岗或私自脱岗等现象,有些企业和业主频繁更换操作人员,作业人员不懂技术,不按操作规程作业,容易发生人为的安全事故,直接威胁着生产安全。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更好的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我局结合“3.15”活动、“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月”和“质量月”

等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图片展览、电视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全民安全意识,为全民积极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我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严格检查,确保安全

为确保我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我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以学校、宾馆、游乐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在用特种设备为检查重点,对全县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治,从1-12月份开展了节假日综合安全检查8次,开展了游乐设施、电梯、气瓶充装站、达万高速公路开江段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对全县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详细和细致的检查。规范了企业和业主的安全生产行为,遏制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质量安全隐患和预警分析

为防患于未然,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变事后监管为事前警示,从源头上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杜绝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局从项目立项前、项目在建中、项目投产后三个环节入手,全面实施预警机制和处置手段。在项目立项前,我局提前介入,告知特种设备选购、安装、使用、检验的办理程序和环节,增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意识,从根源上杜绝“问题”设备流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我局安排人员帮助企业选购特种设备,协助办理特种设备相关审批、行政许可手续,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在项目投产后,加大现场安全检查力度,对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逐台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我局还聘请了20多

个乡镇的安全协管员,将分布在全县的特种设备及时掌握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我局也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台账,并按照台账逐一清理复查,督促使用单位整改到位。

五、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继续强化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紧紧抓住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特种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对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限期整改的,将一一进行复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行为,将及时上报市局和县委政府,从根本上治理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二)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我局将本着对人民负责、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尽心尽力扶持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企业经常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总结,狠抓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三)进一步宣贯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企业和业主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我局将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而牢固树立企业和业主的安全责任意识,做到安全生产。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提要: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指标。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实质是处于相对弱势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现象不满的外在表现和维权行为。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治防范控制机制,是确保社会平稳运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关键词:社会转型突发性群体事件成因与对策

作者徐若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邮政编码200241)。

群体性事件,即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程度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1]。随着中国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渐尖锐起来,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从_993年到2003年,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上升,年平均增长_7%[2],1997年至2004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甚至高达25.5%。群体性事件数量由_993年的0.87万起激增到2003年的6万起,2005年为8.7万起,2006年已超过9万大关,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参与人数也由_993年的73万多人增加到2003年的307万多人[3]。虽然说每一个处于转型期利益结构重组的国家都会经历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不能不引起重视。

群体性事件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运动,它是群体性事件的传统形式,占到总量的80%;另一种多为因社会心理失衡引发的泄愤事件,如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这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性事件,相比群体性的维权抗争突发性群体行为更具不确定性[4]。它与维权运动不同,参与者大多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只是因某次偶然事件引爆了人群的积怨,也因此比维权运动更难以把握和控制;又由于参与者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因此缺乏组织性和规则意识,非常容易失控,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如湘西非法集资事件最后演变成针对无辜目标的社会骚乱。可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一、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

(一)时间特点:事发突然,演变迅速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形成过程或长或短,但发生一般都非常突然,而且演变迅速,当事人为了扩大声势,往往相互鼓动,组织串联,采取大规模行动,人数众多,规模快速扩大,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引起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参与。如2004年_0月_8日发生的重庆万州事件,从一般的争执到上万人的群体冲击政府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

(二)行为特点:情绪激动,行为过激

突发性群体事件一旦形成,群众的情绪相对比较激动,甚至失去理智。主要表现为大声呼喊、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拉标语、挂横幅、堵塞交通要道,甚至毁坏公物、打伤机关工作人员。

(三)主体特点:对象复杂,动机多元

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初期,参与人的性质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该事件的利害关系人,但随着事件的发展、时间的延续和人员的增多,参与人就会变得愈益复杂。如,有的是事件的引发者,有的是左右事件发展方向的骨干,有的是对事件扩大和恶化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附和者,还有的是因为事件扩大而滞留的人员。群体性事件虽由群体共同完成,但他们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主观心态是不同的,如,有的故意制造事端,进行破坏活动;有的浑水摸鱼,趁火打劫;有的是不明真相,随大流而参与其中;有的则是出于好奇,参与围观、凑热闹。

(四)结构特点:组织松散,层次多元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在初始阶段大多是偶然集合而成的不特定人群,少数也可能存在亲友、邻居、同事、同学等一定的社会关系。但都是由于某种动因或某种利害关系,凭一时的激情临时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成的。他们之间没有牢固的组织关系,也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严密的行为规约,这是突发性群体事件和非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本质区别。因此,在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部分人员的基本要求、愿望已经得到适当满足的时候,有些人便很容易发生动摇、彷徨,进而走向分裂;有的人则会悄悄离去。随着时间的延续,前景的暗淡,这种状态则更加明显,以至达到事件难以继续而自行终止的境地。

二、突发性群体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大部分学者将突发性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归于转型期利益重新分配的不公平以及贫富差距。的确,数据也显示,自_984年社会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城乡差距逐渐拉大,2005年已达到3.2倍,若将城市独享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援助因素考虑在内,中国的城乡差距将达到6倍以上,成为全世界最不平等的社会[5]。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分化为两个利益矛盾尖锐对立的阶层,加之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导致群体与政府的对立。但是,将突发性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仅归因于经济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性根源。

(一)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社会同质性进一步消解,社会异质性增加,使追求同一性和超稳定性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失去了基础。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人们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集群不规则行为现象。

(二)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是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

近年来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僚主义、腐败行为也是致乱之源。

(三)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这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四)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目前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呈明显的弱化趋势,威信相对减弱。尤其是在农村,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行政控制严重弱化。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由于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受到民众的怀疑,国家权威就很自然地进入民众的视野。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

之甚少或知之不管不问,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体制外的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尽管如此,群体性事件爆发需要有一定的启动因素,这些启动因素主要依赖于具体的诱发性事件。

(五)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导火索

由利益冲突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时,由于执行者认识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简单粗暴,使部分群众因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政策产生不满,以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当企业停产、倒闭、被兼并的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三是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损害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四是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冲突。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新的诱因,此类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三、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防范与控制

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治定性有利于政府理智地寻求法治的解决途径,有效地避免事件的升级和扩大,有效地消除民众的敌对心理,有效地预防别有用心者的“政治”暗示,从而减少社会的震荡,维护来自不易的稳定局面。

如何防范与控制突发性群体事件,其根本途径在于法治机制的打造和完善,即建立健全一套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机制,具体包括,法律防范机制、法律化解机制、法律控制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发。在矛盾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引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警觉和重视,及早决策予以防范,避免事态不断扩大、激化。为此,需要有一种程式化的、稳定的、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安排,即法律防范机制。

(一)弘扬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般说来,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表现在:第一,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第二,从总体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第三,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别的分配;第四,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社会成员不断得到由发展所带来的利益,进而使社会生活的质量不断有所提高。社会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社会成员内心的平衡,关系到社会和市场环境的优劣,关系到社会成员对未来的预期。因此,不管是在立法,还是司法中,公平正义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都应当大力地宣扬,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公民对社会、政府和法治的信心。

(二)制定信息公开法,及时公开信息,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理性沟通

许多时候,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或者与政府矛盾的激化,并非是公民对政府固有的成见,而是来自于对真相的误解乃至于曲解。因此,政府要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树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要有勇气面对由于政策、措施、行为的不规范、不妥当、不严肃所导致的不稳定。决不能刻意隐瞒、虚报、捏造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既是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重要因素,又是有效化解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关键。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弱者提供起码的生存空间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公平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主要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过分悬殊的贫富差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机制与竞争机制相联系,必然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均等问题,甚至收入相差十分悬殊,强者成为富翁,弱者陷于困境。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就需要运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措施,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方式,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缺少收入的社会成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为:第一,完善养老立法,稳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二,健全医疗保险法律体系,巩固城镇医疗保险,启动农村医疗保险;第三,进一步完善以失业、下岗职工等贫困人口为主体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率;第四,加大工伤、生育保险改革力度,完善该项立法;第五,启动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救济改革工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存在的生存危机,避免因利益结构失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维护社会稳定。

(四)依法行政,树立民主、秩序、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与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相比,行政权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而且行政机关的活动与公民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也最容易引起公民的关注和不满。再加上公权力具有天然的自我膨胀性,因而行政机关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时,如果不是依法行事而是恣意妄为,极易成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导火索。所以,建立健全行政法规,有效约束行政权力,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是有效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根本。可以说,一个民主、秩序、廉洁、务实和高效的政府不仅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重要一环。

下载2011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及主要对策--中毒及食品安全

    县卫生局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及主要对策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公共卫生事件呈缓慢下降趋势。2012年,全县......

    事故、突发事件信息处理、报告及分析处理制度

    事故、突发事件信息处理、报告及分析处理制度 为加强事故管理,吸取事故教训,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根据《企业职工伤亡......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精选5篇]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2010-07-29 01:06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51摘 要: 本文结合2008年以来网民集中关注的突发事件,对网络舆情折射的社会......

    小学体测分析报告及对策

    小学体测分析报告及对策 本校共有学生309人。测试的数据显示所有被测试者中,总体上看学生大多处在良好和及格档上。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过剩,胖墩增加 据......

    风险分析及对策

    风险分析及对策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

    公司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及分析

    高台县金康脱水蔬菜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 为贯彻执行省、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精神,努力做好我公司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断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我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系纵横。其中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6条,三级河道233条,四级河道1330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平面水网。这些河网对于......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