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环保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环保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
6月23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陈茂政的带领下,对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实地察看了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皖东化工厂、矽力康公司和新大电子公司,听取了环保局关于环保工作情况的通报,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副市长范迪斌应邀参加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保工作情况
市环保局自2009年7月领导班子调整以来,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监督执法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全市环保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2009年,全市COD排放量从2005年4183吨减到3659吨,完成“十一五”末控制在减排任务的90%。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451.1万吨,处理率为54.9%。
在强化执法监督上。2009年,市环保局开展“取缔十五小”、“规范线路板”专项执法行动。今年3月,秦栏镇5家单晶硅企业被省环保厅挂牌督办,市环保部门全力帮助企业,规范行政许可,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专业人员上门指导近百人次,得到了企业的好评。目前,5家企业整改初见成效。在日常工作中,市环保局还及时处理了400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
在严把项目准入关上。市环保局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区总体规划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2009年以来,否决20多家化工、电镀、制革等重污染项目。
在提高监测能力上。2009年市环保局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81万元用于环境监测站建设。目前监测设备已陆续到位,包括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离子色谱、原子荧光灯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在天气预报中将有空气质量的预报的内容。
在加强效能建设上。市环保局实行一次受理,全程帮办,在审批过程中实行“一站式”服务,对重点项目确定专人负责,并深入现场办公,及时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
一要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排污重点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防止少数企业试图通过转嫁环境成本的方式来缓解经营困境。对偷排直排、屡查屡犯的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二要加强与有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在执法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到文明执法,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督促其限期整改。三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从执法服务型向服务执法型转变。在建设项目审批上,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本着企业节省时间、少花钱的原则,尽快办理。对受到处罚的企业,要热忱的帮助企业查明原因、分析问题,指导其做好整改工作。对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应及时组织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四要建立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到二家重点企业,指导企业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污监控效率。五要高度重视环保规划工作,要根据全市“十二五”的总体规划,结合上级要求,针对天长实际,认真做好环保规划工作。
2、强化宣传工作,普及环保知识
宣传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对引导社会关注环保、重视环保至关重要。要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法制观念,更加广泛地动员公众行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浓厚氛围。在宣传内容上,一方面要宣传环保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先进企业;另一方面要注重环保工作的宣传,消除群众的顾虑,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
3、强化自身建设,树立环保形象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坚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首办责任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规范高效、廉洁从政,全力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要自觉接受监督。一是接受企业监督。定期走访企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改进工作,虚心接受监督,做到在环保执法、排污收费、环评、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标准、公开透明。及时掌握基层的反映和意见,有效解决执法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二是接受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及各个网站所反映出的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要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及时查处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借助新闻
媒体和网站,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三是接受社会监督。对来自社会上的批评意见建议,不扯皮、不推诿,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办理情况;高度重视和处理来信来访,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给群众和企业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和答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三要重视执法队伍建设。环保执法大队已经组建,因此要积极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全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反应迅速的环境执法队伍。鉴于目前我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中没有专业技术干部的现状,建议市委、市政府予以解决。
第二篇:关于我市矛盾调处工作的视察报告
重民生促和谐 强职能保稳定
——关于我市矛盾调处工作的视察报告
【内容提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我市矛盾调处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为:
(一)目标定位超前,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争一流、创品牌、出成效”,三年“三级跳”的总体工作目标。
(二)调
解重心下移,维稳防线逐步巩固。镇级调处中心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村级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三)聚焦民生热点,整合专业调处力量。一是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品牌效应凸显;二是医患、环保等专业调处机制初步建立;三是消费纠纷调处工作思路创新。
(四)完善对接机制,放大调处整体优势。一是公调对接新模式得到推广;二是诉调对接新举措得到尝试;三是检调对接水平得到提升;四是访调对接机制得到创新。五是援调对接内涵得到拓展。
由于矛盾调处工作在全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骨干力量不足,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基层领导认识不够,村级组织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对各级人员培训尚不到位,专职调解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在基层群众中“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加了矛盾纠纷的调处难度。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对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的领导。
(二)进一步加大调解工作的保障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健全自下而上的调解工作网络体系。
(四)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建设。
(五)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六)进一步抓好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市委:
为总结我市近年来矛盾调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了解当前矛盾调处工作面临的矛盾及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意见,推进我市矛盾调处工作再上新台阶,前不久,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矛盾调处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听取了市矛盾调处中心和其它8个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对东陈、搬经、石庄、常青等镇的矛盾调处工作进行了视察;并认真进行座谈研讨,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我市矛盾调处中心自12月21日正式挂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持续腾飞的工作大局,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对接机制,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对策举措,使大调解机制得到了初步健全和完善。为构建和谐如皋、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目标定位超前,工作成效显著。
初,市矛盾调处中心围绕“争一流、创品牌、出成效”,三年“三级跳”(一年南通争一流,二年全省创品牌,三年全国出经验)的总体工作目标。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4次,排查受理矛盾纠纷6115起,调处6067起,调处率99.2%,调处成功5945起,调处成功率98%。劝阻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59起1562人次,防止民转刑9起23人次,防止群众性事件10起356人次。成功化解了德源高科、双钱轮胎劳资纠纷、桃园镇金桃苑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多起市领导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棘手难解的重大群众性事件。到目前为止,我市大调解工作已跻身南通市第一方阵,“公调对接”、“劳动争议调解”等特色品牌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基本实现了三年“三级跳”的总体工作目标。市矛盾调处中心被省司法厅表彰为防激化先进集体。
(二)调解重心下移,维稳防线逐步巩固。
市矛盾调处中心,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工作理念,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镇级调处中心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市矛盾调处中心抓住每年年初全市干部人事变动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跟各镇(区)党委、政府联系,选配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身体素质好的同志进入镇级专职调解员队伍。现全市20个镇(区)共有专职调解员89名,年龄层次明显降低,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业务能力明显上升,队伍结构得到了全面优化。二是村级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村(居)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后,各镇(区)均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以强化保障、强化考核为主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截至目前,全市364个村(居)689名专职调解员已基本配备到位并上岗工作。其中石庄镇创立的“六有格局”(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调处机制,有考核细则,有明确分工,有经费保障)、“四项举措”(创法制教育学校、建访调对接机制、建安置帮教基地、办“法制简报”专刊)等经验在全市现场推进会上得到推广。搬经镇则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三)聚焦民生热点,整合专业调处力量。
随
第三篇: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深入发展,9月下旬,市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地震局的工作进行了视察。在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听取了市地震局的工作汇报,查看了地震台的建设情况,并进行了座谈。通过视察,委员们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如何进一步做好下一步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意
见和建议。
一、关于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在全国市(地)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今年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地震局授予全国防震减灾先进集体称号。视察组成员对市地震局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扎实自2003年我市被列为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以来,市地震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我市震情短临跟踪和地震应急工作.制定了《焦作市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与各县(市)区签订了《震情短临跟踪目标责任书》。加强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地震前兆微观观测网、地震前兆宏观观测网、震情信息无线传输台网。建立了预警机制,增加了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加强了异常落实及跟踪分析工作。强化了震情联防工作。对我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进行了改造。(二)震灾预防工作不断推进坚持依法行政,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力度。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在全国率先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使我市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管理的转变。规范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程序,制定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作业指导书,并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管理程序、错案追究制、执法文书,将其公布于社会,接受监督。制定了活断层探测工作意见和方案,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初步摸清了断裂位置。开展了对农村、学校、厂矿、生命线工程等构、建筑物的调查和普查,初步建立了震害预测数据库,为全面提高震害预测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探索性地开展了对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出台了焦作市《关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编制了村镇民居抗震设防通用图,引导农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三)紧急救援工作预案完善为了保证地震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市地震局制定并由市政府下发了《焦作市地震应急预案》,今年又制定了《焦作市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焦作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编制了《焦作市地震应急指挥操作要领》,绘制了应急指挥工作编程图,使地震应急工作指标量化,责任到人,增强了可操作性,并指导各县市区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区68家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制定了《焦作市震后趋势快速判定工作预案》,完成了我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了辅助决策的有效性。增添了必要的地震应急设备,购置了应急包和应急物品,出台了《焦作市防震抗震指挥部成员单位地震应急职责分解》,各有关单位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完成了应急物品的储备工作,从而保证了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工作人员的震情意识和实战能力,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为了在强有感地震发生后及时了解灾情,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市还建立了短临跟踪市、县、乡、点四级震情灾情信息速报网络。(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卓有成效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制定有详细的计划,能通过多种形式,分层次广泛宣传。与焦作电视台联合制作了防震减灾专题片,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制作完成了《走近地震》科教光盘,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播放,以点带面,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与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过宣传画廊、实物展厅、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防震减灾“进学校、进厂矿、进机关、进社区”活动,不断把防震减灾工作引向深入。在全国较早建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启动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通过网络实现市、县、乡村互联,向农民提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农村防震减灾意识。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地震部门的知名度和防震减灾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二、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委员们也指出了当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活断层探测工作滞后,与我市面临的防震减灾工作形势不相适应。我市处于晋冀鲁豫交界地质断裂带上,1994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个重点监测设防城市,2003年再次被国家列为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之一,震情
形势非常严峻。2003年市长办公会议就决定将活断层探测作为市地震局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此项工作至今无法正常开展。我市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非常复杂,活断层探测工作的滞后,势必给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隐患,如果在未探明的活断层上建造高楼或建设重点工程,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果不堪设想。
(二)机构编制不均衡,无法完全
适应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县(市)地震部门均设在当地科技局内,但是编制、经费全市未有统一规定,以至配置不均衡,造成各县(市)、区的防震减灾工作不能全面开展。市地震局现在的“三定”方案是1998年元月确定的,1998年3月份实施《防震减灾法》以来,没有重新调整,现有的机构编制不能完全适应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抗震设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牟取暴利,无视国家抗震设防要求的有关规定,擅自在未做活断层探测的地段上建造高层住宅楼群,留下严重隐患。二是农村房屋多数无设防。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逐步向城镇化发展,民房的抗震设防状况更为令人担忧。
(四)社会公众防震减灾防意识不强,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缺乏。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关系。为了更好地履行《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职能,应尽快对市地震局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重新核定。县(市)、区应充实防震减灾工作人员,并保证经费。
2、合理布局台网,匹配观测手段。基于地质构造复杂和人为干扰少等因素,为合理布局台网,匹配观测手段,建议在云台山建立地震观测点。
3、保障经费投入,尽快开展活断层的探测工作。活断层是城市地震灾害的元凶。我市地处多组大断裂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活断层十分发育,一旦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探明活断层的位置任务紧迫而必要。完成此项工作约需经费400万元。建议市政府抓好2003年市长办公会议有关精神的具体落实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将活断层探测列入市地震局每年的计划,分阶段完成。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防震减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薄弱环节多、难度比较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各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防震减灾重要意义的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对那些无视《国家防震减灾法》的建设工程项目,要公开曝光,并切实予以纠正。
第四篇:关于我市区域供水工作的视察报告
科学实施区域供水 努力保障用水安全
——关于我市区域供水工作的视察报告
【内容提要】为了解我市区域供水工作的推进情况及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意见。市政协于4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区域供水工作进行了视察。
委员们认为,我市区域供水工作自底正式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实施,工作进展迅速,成绩突出。主要体现在:主管网工程建设推进有力,底,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并实现供水;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展开。配套管网对接工程进展迅速,西线工程已于底竣工并实现通水;东线工程目前也已全线开工。城乡供水价格制定合理,并对居民、工商业用水和弱势群体生活用水分别实施了补贴政策。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也指出,我市区域供水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配套管网东线工程作业量大、工期紧、任务重;水源地污染源众多,且管理难度较大;净水厂及输水管网存在安全隐患,风险较大;民营小水厂为维护既得利益,违规供水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供水质量和整体效益。
对此,委员们建议:
(一)倒逼时点,强势推进区域供水配套管网东线工程。要高强度推进工程进度,高效率协调问题和矛盾,高标准把好工程推进的关键环节。
(二)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要尽快制定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形成相应组织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水源水质安全;要严格水厂内保制度,严防人为破坏;加强对配套管网及备用水源的管理维护,防患于未然。
(三)多管齐下,努力提高区域供水售水量,确保实现共赢。要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饮用优质自来水的积极性;采取综合措施制止违法违规用水现象;引入竞争机制,保证水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四)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强化区域供水的监督管理。要及早拿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改制方案,从根本上消除劣质水的来源,保证区域供水质量和经营效益;要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工程的后续管理能够全面到位。各镇(区)要加大自来水水费的收缴力度,努力构建供水用水良性运作机制。
市委:
实施区域供水工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市政府多年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为了解该项工程的推进情况及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意见,市政协于4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区域供水工作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区域供水配套管网东线工程丁平线段管道铺设现场、鹏鹞水务公司,听取了市住建局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协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区域供水工作现状
(一)主管网建设工程推进有力。
自底该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即成立了市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围绕“早开工、早建成、早受益”的目标,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克服了过江顶管(900多米)、高速公路顶管(600米)、取水头部自流引水顶管(双管450多米、口径1.8米)等技术难题,想方设法克服了资金不足、拆迁任务重(累计拆迁250户)等困难,于底,全面完成了主管网一期工程(鹏鹞水厂—十里墩水厂)并实现供水。
在一期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市住建局及早部署,积极做好了主管网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多次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提出了二期工程四套管线走向方案,并与海安县进行了初步协商和探讨;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对主管网二期工程方案进行了初步可行性论证;调整充实了市区域供水指挥部成员,明确了初步的实施时间和步骤;两县(市)政府组织了前期可行性论证、勘测、设计招投标工作。目前实施主体已进场开展工作,有望于今年12月底完成所有前期工作。
(二)配套管网对接工程进展迅速。
初,我市制定了区域供水一期工程与沿线各镇的配套管网对接方案,并进入实质性设计和施工阶段。到底,一期供水的8个镇(区)已完成近30公里的配套管网工程,总投资约4500万元。为加速区域供水一期工程配套网管的全覆盖,市政府将配套管网西线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43公里配套管网西线工程于该年底竣工,并顺利通水。与此同时,还完成了配套管网东线工程的踏勘、测量、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为今年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奠定了基础。目前,总投资2亿多元的东线配套管网工程已全线开工,其中丁平线段(雪岸至林梓路段)的管道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9月底管网铺设将全部到位,确保10月底全线通水。
(三)城乡供水价格制定合理。
为实现区域供水的顺利对接,市相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新一轮水价进行了认真测算评估
。在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及各自来水厂现有生产设备的折旧、维护、保养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参照周边县(市)区域供水价格,与鹏鹞水务及海安县反复磋商,确定了城乡供水价格方案,于3月正式实施。新的水价出台后,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区域供水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出台新水价的背景和依据。市政府对居民、工商业用水和“低保户”、“特
困职工”的生活用水分别实施了补贴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为保证区域供水工程的顺利运行,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区域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施办法》、《如皋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保护规定》等政策文件,对工程运行管理的原则、主体、范围、职责等进行了明确,为工程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市住建局组建了市区域供水管理处,具体负责区域供水日常监督管理,加大了沿线管网、已接水厂的巡查、督查力度,确保区域供水安全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一)配套管网东线工程作业量大、工期紧、任务重。
区域供水配套管网东线工程是我市实行区域供水全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80多公里,沿线涉及13个镇(区)、36个村(居)。实施的主要工程有80多公里的球墨铸铁管道敷设,34条大、中型过河节点,1个日产5万吨的增压站以及相关镇(区)清水池(贮水罐)的建设等多个项目。目前,该项工程除丁平线段管道铺设已基本完成外,其余部分均刚刚开工,对照市委、市政府确保10月底全线通水的时点要求,工程的推进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此外,管材价格的上涨、相关部门行政许可费用要价过高等问题也对工程进度形成了不小的阻力。
(二)水源地污染源众多,且管理难度较大。
我市区域供水取水口位于如皋港开发区南端,取水口控制区域附近就是船只过往频繁的港区,如果放任船只在该区域内乱停乱排或发生沉船事故,必将严重污染水源。密布于取水口上游的化工、机械制造等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一旦发生有毒物质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作为备用水源的市镇两级老水厂部分水源由于长期不用,或是污物淤积严重,或是靠近污染企业,如不及时加以管理整改,一旦主管线出现问题,将再无备用水源可用。
(三)净水厂及输水管网存在安全隐患,风险较大。
我市鹏鹞净水厂是一家外来民营企业,职工个人素质尤其是安全责任意识参差不齐,如水厂与外界发生纠纷或内部职工与企业主发生矛盾,个别人的极端行为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一期主管网工程管材质量标准不高,长达100多公里的输水线路上,违章建筑到处可见,违规施工时有发生,一旦引起某处发生爆裂就会造成全线瘫痪。
(四)民营小水厂违规供水现象严重,影响区域供水质量和效益。
全市共有民营小水厂28家,过去这些水厂都是独立经营,各自为政。与区域供水工程实现管网对接后,部分小水厂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惜采取截断区域供水流量仪表电源或偷制劣质自来水等手段,盗用、阻挠输入优质水源,既给合法经营企业造成损失,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带来了卫生安全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一)倒逼时点,强势推进区域供水配套管网东线工程。
一是要高强度推进工程进度。市住建局要根据工程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挂图作战,对照序时节点认真研究、编制施工组织方案,重点就工程进度计划、节点施工工艺,特别是过河、过桥、过路以及增压泵等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尽早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二是要高效率协调问题和矛盾。施工过程中,市住建局对内要协调好勘测、设计与施工项目部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减少设计变更,充分发挥好总监的职能,理清各方面关系。对外要加强与沿线各镇(区)及交通、水利、供电、电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尽量降低建设投资成本,减少扰民频率,消除安全隐患。遇有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分管领导要及时牵头协调解决。三是要高标准把好工程推进的关键环节。市住建局要会同工程总监把好材料、施工工艺、施工安全三道关,进场材料无论是甲供还是乙方购买材料,都必须通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上道工序没有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要认真执行安全文明措施,对安全文明措施费实现动态管理,确保整个工程安全文明施工。
(二)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要尽快制定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形成相应组织体系。市政府要尽快建立分管市长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统一协调,责任明确的供水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出符合我市供水安全特点的应急预案。对预案中的监控机制、应急措施、抢险救援等措施要进行细化;对重点区域、企业要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到人,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应急供水马上启动。二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市环保部门和如皋港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港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强化对港区精细化工等园区的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设施的运营监管,在长江取水口上游设立几级监测断面,安排专人定时定点进行巡查和取样检测,杜绝污水和有害物质进入水源控制区。三是要严格水厂内保制度,严防人为破坏。公安部门要帮助净水厂及各镇(区)水厂健全内部安保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各水厂要安排专职人员对供水设施特别是露天贮水和输水设施进行24小时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四是要加强对配套管网及备用水源的管理维护,防患于未然。各镇(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配套管网及备用水源,要尽快制定维护保养和管理措施。在管网埋设的地方要设立永久性警示标志,对周围的违章建筑必须坚决予以拆除,一旦发现有危及管网安全的施工要及时制止。要加强对老水厂取水口的保护和改造,必要的可由政府出资,建设备用深水井,以备不时之需。
(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区域供水售水量,确保实现共赢。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饮用优质自来水的积极性。要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提倡饮用优质自来水。二是重拳出击,杜绝违法违规用水现象。各镇(区)党委政府及市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对部分民营小水厂盗水、自制劣质水以及少数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偷采偷用地下水的现象,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制止,必要时要进行严肃查处。三是引入竞争机制,保证水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现有鹏鹞水厂制水成本较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在加强对该企业服务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又要从长计议,考虑将我市区域供水网与南通市供水网实施对接,实现多渠道供水,这样既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自来水价格长期保持在合理水平,又提升了供水安全度。
(四)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强化区域供水监督管理。
市政府要责成相关部门对全市民营小水厂进行调查摸底,本着有利于加强监管、保证水质、提高效益的目标,在借鉴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及早拿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改制方案,改革民营小水厂现有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劣质水的来源,保证区域供水质量和整体经营效益。
要加大区域供水工程运营的监管力度。市、镇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自职责,特别是行业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工程运营各环节管理工作的研究,创新工作举措,把区域供水科学管理好、经营好。要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协调机制,住建、卫生、环保、水务、质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开展经常性联合执法,共同做好区域供水监督管理工作。要强化市区域供水工程管理处的监管职能,确保工程的后续管理能够全面到位。各镇(区)要加大自来水水费的收缴力度,努力构建供水用水良性运作机制。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第五篇:关于我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情况的视察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我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08-09-24作者:文史办
今年元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一项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工作方针;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公益性文化资源辐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社会热烈欢迎的务实举措;也是博物馆、纪念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推进自身改革的良好契机。
南京市各有关单位积极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至4月4日,先后有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市城市建设展览馆、静海寺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连同此前已经实行免费开放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上全市其他免费开放的馆(院、园),共有15家单位实行了免费开放。个多月的免费开放实况如何,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组织委员和有关民主党派成员,在市政协副主席俞明带领下,8月27日对全市免费开放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听取了文化文物部门介绍情况和部分博物馆、纪念馆负责人的座谈发言,参加视察的委员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免费开放取得成功,积累许多有益经验,初步奠定下步工作基础
《通知》下发后,市委宣传部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各相关单位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数月来,这项惠民文化工程受到市民的欢迎。从接待参观人数看,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待量为160多万人次,最高日接待量为18万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年已接待了340万人次,连同前几年共免费接待了808万人次,其中青少年为120多万人次;梅园新村纪念馆接待了25万人次,是去年同期人数的3倍。该馆不得不限制了接待量,否则人数将更多。不少博物馆过去门可罗雀,现在门庭若市。目前,接待量由初期的爆满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多数场馆依然是游人如织。
免费开放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场馆的公共价值得到了最大化。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旅游环境有新的改观,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文明水准有新的提升,窗口形象有新的展示,创造了更加安全、有序、整洁、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公共环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入选“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在首届“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评选中获奖,最近又因免费开放工作加分,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在具体实施中,各家单位倾注了全力。一是领导重视,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积极应对。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首先在领导班子内统一认识,认真开好各个层面的工作会议,结合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要求,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并达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识:一定要把免费开放这件好事办好,既要充分尊重人民的公共文化权益,让雨花台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感染、启迪、浸润更多的人,更要着眼于永续利用,将这些珍贵稀有资源维护好、管理好、保护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雨花台烈士陵园在免费开放后,做到管理维护水平、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标准“三个不降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免费开放工作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考试”,考验思想认识水平,考验公益事业心和服务意识,考验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以此推动场馆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认真调研,切合实际,分析排队,制定方案。梅园新村纪念馆积极依托主管部门,认真开展调研分析,针对场馆状况和客源情况编制实施方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借鉴有
关场馆工作经验,制定出实施方案,就免费开放后园内安全保障、防火、园林养护事宜作了妥善布置和安排,新组建了护林防火大队,增加了园林绿化、环卫保洁部门的力量,还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写小组,编写了应急体系预案,共包括13个分支预案。三是坚持制度,加强管理,以人为本,规范服务。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反复强调管理出效益,从规章制度入手,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内部考核,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今年清明、“五一”两节的接待服务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安全有序”的指示,虽然涌入景区的游客有53万人,但秩序井井有条,没有发生公共突发事件、交通车辆事故和游客投诉,没有任何新闻负面曝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切实发挥好千余名志愿者的作用,既协助推动了管理工作开展,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5个多月的工作实践,各家单位都有共同体会:经费保障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严格管理是保障。
二、存在问题相对严峻,后顾之忧亟待解决,盼望各方积极支持
座谈发言中,博物馆、纪念馆馆长们反映,免费开放后责任和压力加大,但几个关键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束缚了手脚,以致对今后工作如何开展心中无底。视察中,政协委员感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关注,切实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化解后顾之忧。
一是经费支撑得不到保证。当初在研究免费开放工作时,各家单位都曾得到经费保证的承诺,时至今日,情况不尽如人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经费,原本确定的中央补贴现未兑现,即使有补贴其数额亦少于实际需求额,问题推到市里解决也没答复,目前状况是下半年的经费还没着落。梅园新村纪念馆不仅中央财政的补偿没有到帐,市财政的补偿也没有明确下落,上半年的开支还是由主管局借垫了才勉强得以维持运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虽然拨款2000万元补贴,但免费开放后相应增加许多开支,一段时间后将会捉襟见肘。由于经费得不到保证,引出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让馆长们疲于应付。
二是展览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经费问题制约,场馆建设难以为继,人才引进受阻乃至人才流失,加上要花较多精力应对较大流量的游客,提高展览质量的发展动力机制可能会失去,这是博物馆、纪念馆的根本问题。大家担心,不要看现在场馆人潮涌动,但展览长期老版本、老一套,长此以往,说不定哪一天请人来参观都难。
三是场馆安全得不到保证。参观者文明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素质较低,不能够自觉爱惜展品和公共设施,不能够自觉遵守参观纪律和公共秩序,缺乏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和文明修养,还有人凑热闹或者乘凉(取暖)休息的,长期如此会导致文物受损、环境受损、氛围受损。
四是博物馆、纪念馆自身建设得不到保证。长期存在的编制偏少问题将越来越明显,服务与管理成本越来越大,风险与危机越来越多,但可支配经费和职工福利却越来越少,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费不到位,原本以为无后顾之忧、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成了当前最头痛的事。一些政协委员认为,免费开放这样重大的工作,一定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周密细致地安排,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哄而上和仓促行事。应当根据国情、市情和民情,有计划地分类实施,才能真正将好事办好。同时要协调好体制上的关系,真正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责任。经费不到位的现象,就与宣传部门、文化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有直接关系,有热情的无责任,有责任的无能力,有能力的无行动,矛盾、压力都集中到了免费开放的单位身上。
三、几项建议
鉴于目前全市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我们建议:
一、各级领导应将免费开放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予以更多的关注,将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办好。应保证中央、省、市财政资金落实到位,并要随着社会发展、物价变化、成本上升、展览更新逐年有所增加,推进场馆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发展。
二、已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现实,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形成规范,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保持和增强博物馆、纪念馆的活力与吸引力。同时积极探索二次创业途径,注重市场,开展营销,适当创收,使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格局。
三、宣传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进一步关注观众文明素质问题,在鼓励公众积极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的同时,倡导公众增强文明素质,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的范围加以推进。
四、对于纳入第二批免费开放的场馆,建议适当调整工作步伐,不要匆忙行事。可考虑采取分步走办法,先实行“有门槛、低门槛”的办法,把票价降低到最低水平,待条件相应成熟后再完全免费开放。
五、对遗址类、古建筑类的场馆,应执行中央文件精神,继续执行适当收费的政策。适时控制和降低票价以满足市民参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