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

时间:2019-05-14 06: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

第一篇: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

环境法治建设是法治无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创新。无锡市要实现“两个率先“,环保法治要“领先“,本文就我市环境法治的现状、障碍和对策提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我市环境法治建设取得的明显进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市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强音,环境法治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是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主体更加明确,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环境行政执法依据得到了全面的清理,地方性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明显加快。市人大连续出台了《关于抓紧治理太湖无锡水域污染的议案决议》、《关于加快清除城乡河道积淤的议案决议》、《关于治理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议案决议》、《关于保护贡湖供水水源的决定》、《关于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议案决议》等地方性法规。市政协提出了《关于改善市区低层空气质量》和《关于加快治理古运河》等建议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无锡市保护贡湖供水水源的办法》、《无锡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无锡市环境违纪违法案件移送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工作制度。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保护依法行政提供了新的执法依据。

二是环境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面对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问题,突出抓住了饮用水源的保护、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厅的部署,我市连续四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万多人次,集中检查污染源4 万厂次,实施环境行政处罚5000 多件,对314 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一批严重违法的责任人受到了刑事处理和行政处分。群众的环境投诉和信访逐年减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在增加。市环保局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先进集体“。

三是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拓展。通过大规模开展的“五里湖、梅梁湖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创建国家生态市“等环境保护活动,环境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太湖水污染防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我市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了“小康社会“的考核要求,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我市成功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江阴市率先建成全国首批生态市。

二、新时期环境法治建设的任务和障碍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到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 年翻一番,达到基本现代化各项指标的目标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 年下降20%,2007 年,无锡市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要求。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要求环境法治建设完成三大任务,一是必须为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量饱和的矛盾提供法治环境。据专家分析,无锡的污染负荷超过环境容量在70%以上。环境容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两个确保“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二是必须构建各利益群体公平搏弈的环境法治平台。近期要突出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必须建设确保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环境法治机制。我市的环境质量尚不稳定,行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较低,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和手段比较乏力,电磁辐射、危险废物等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完成这三大任务,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法体系不能适应环境法治的需要。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1989 年作了一次修改,至今近20年了。我国的经济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法依旧!借用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的话:“我国环境立法虽多,但管用的少,很多法律条文似乎还停留在理想主义层面。按当今环境形势,诸多立法存在空白,加上执法不严、体制交叉,直接影响了法律实施效果。“另一方面,现有环境法律法规赋予环境执法部门的职权不适应环境保护部门承担的任务。面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基层环境执法部门所拥有的只有现场检查权、责令改正权和一定限度的行政处罚权。又由于环境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范围窄、力度小。处罚裁量的数额对污染企业简直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戒的目的,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如一个印染企业,每天排放3000吨印染废

水,每吨废水处理成本在2.5 元上下,以30 天计算,处理费用应为22.5 万元。如果这个企业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道,环保部门最高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度为10 万元,而且要3 个月后才能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二)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环境法治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都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但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地方政府环境失职的责任追究办法。对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法人的环境责任追究存在着经济化和抽象化现象的问题。与此同时,对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优先。必然导致了一些地区环境与发展的失衡。

(三)环境执法能力不能适应环境法治的需要。我市环境执法能力不强,技术装备差,监控手段落后,执法人员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经费少。以环境监察能力而言,我市环境监察人员为195名,占全市常住人口(442 万)的2 万分之一还不到。按面积来计算,平均25平方公里只有一名环境监察人员。部分地区车改后全市执法用车19 辆,平均10 个执法人员合用1 辆,有的区级环境执法部门还没有配备执法车辆。据统计,我市仅进行排污申报的污染企业近8700 多家,因而每名环境监察人员要管44 个以上污染企业。这还不包括对农村环境、建筑工地、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还要承担每年1 万多件信访投诉查处工作。面对这么大的管理空间,显然是难以全面管理到位的。

三、领先一步加快我市环境法治建设

2006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温家宝总理提出“三个转变“,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软指标“转变为“硬任务“。2006年7 月26 日,国务院召开通报全国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特别强调了环保、节能等约束性指标的问题,他说指导性指标是一个预期的目标,而约束性指标则是必须完成的;但是上半年全国的实际完成情况与中央的要求有偏差,gdp 等指导性指标完成得很好,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却没有达到要求,中央将在后一方面加大调控力度。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表明了国家对环保工作的决策性思路的转变。这对指导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是无锡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入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是无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升的战略期,也是无锡环境法治建设极为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先行一步,努力加快我市的环境法治建设,为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环境法治基础。

(一)加快完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加快我市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法和健全各项配套制度的步伐,是环境法治建设的迫切任务。一是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社会的要求,完善对综合决策方面的立法,使决策层在作出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重大决策时有法可依。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真正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二是要抓紧制定城市建设、区域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等重大计划和引进建设项目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办法。对已建成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回顾性环评工作,根据回顾性评价的结果,修订区域发展规划,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在我市的贯彻执行。三是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今年要完成《无锡市贯彻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实施细则》、《无锡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四是完善制止环境违法行为的各项强制性措施。赋予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与职责相适应的行政强制权。

(二)加快完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势在必为。最近出台的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逐步将市辖区、开发区环保管理机构作为市环保局的派出机构。我市也应着手这方面的改革,在市区的范围内将环保系统管理垂直起来。要强化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环保前置许可机制。各履行行政许可权的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没有经过环保部门许可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要建立和健全各部门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要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将环境管理权重新统一起来。

(三)加快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加快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快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落实《无锡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全市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确保全市的环境安全。要把环境风险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把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与事故防范措施的验收纳入“三同时“制度之内。要加大环境违法的打击力度。坚持“严查“的工作机制,对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的态势,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要加大对城郊和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保执法力度。以法制的力量来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彻底解决星罗棋布的镇、村企业和个私企业的污染环境问题。要着力检查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治污效果。对屡查不改或治理无望的企业要依法坚决关停,对环保违法责任人要依法严惩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克服重前期审批轻后期验收的现象,对审批通过的企业或项目,要加强事后的检查验收。

(四)加快完善环境监督制度。实行环境法治必须对权力实行民主监督,要认真实施中组部颁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和监察部、环保总局联合颁发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正确的政绩观。要认真实施环境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境保护工程等各项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和公众监督机制和制度。坚持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环保工作的制度,定期向政协通报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新闻监督,通过电视媒体或者报刊宣传等方式对典型违法案例予以曝光,发挥其警示和震慑作用。

(五)加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要明确公民的环境权益的法律属性,公众参与,不仅仅是一项义务,而是一项权利。要探索社会团体和公众对环境保护法律实施监督的新途径。要赋予政府、社会团体、公民相应的环境监督管理权和环境监督管理参与权。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信息报告制度,对涉及公众权益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和重大政策,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依法保障群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六)加快完善环保执法能力。要依法赋予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和承担环境保护任务相适应的职权。加快推进环保监察现代化,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监督监测手段,对各类污染源实施全方位的自动监控,不断增强环保执法的效能。加强环境执法队伍的环境法治教育,加深他们对环境法治深刻内涵的全面理解,使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开展执法活动,提高环境执法队伍运用环境法的熟练程度。健全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法定程序严格执法,公正办事,秉公办案。

(七)加快完善环境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每一个市民身体力行。只有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人人自觉遵守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人人为之尽责尽力,环境保护才能取得实效。加强环境法治宣传教育,首先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决建设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每一个市民身体力行。只有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人人自觉遵守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人人为之尽责尽力,环境保护才能取得实效。加强环境法治宣传教育,首先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决策能力。其次是加强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意识。其三是要完善环境教育立法,大力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教育和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其四是要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强化各类学校环境基础教育。其五是要在全社会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培养全民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引导市民形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培养环境资源保护民族责任感。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不能视自然万物为可以予取予求和恣意役使的工具。而应把他们看作和人类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独立主体,应该给予应有道德关怀。

第二篇:牧民定现状调研对策

没有种植业做后盾的畜牧业是低效率和不稳定的畜牧业。游牧民靠天养畜,四季转场,常年放牧,居无定所。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低,牧民生活贫困,成为草原牧区牧民奔小康的主要障碍。实施游牧民定居,对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进行一体化配置,建设优质高产饲草饲料地、牧民住房、牲畜暖圈、人畜饮水点、卫生保健站、技术服务站、小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使

牧民由游牧到定居,发展草地农业,实行农牧结合,进行冷季舍饲圈养,改善草原牧区生产条件。为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饲养良种家畜,提高母畜比例,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促使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转变奠定了基础。是转变牧区生产方式,发展效益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全面提升游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县牧民定居现状

2008年以前,全县1934户7835人是四季转场,常年放牧,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近年来,我县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牧民定居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日程。2008年,我县整合各项资金,投资1750万元,建设高标准牧民定居100户。全部按照 “三通四有五配套”建设,本着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我县通过对全县各乡镇地理、环境、交通、水文等因素调查研究,最终将定居点选在各方面条件较好托斯特乡,位于该乡学校西侧,工程总占地面积为800亩,每户占地约3亩,总配套草料地为3000亩,即每户配套30亩草料地。

二、牧民定居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饲草料地配套问题。伴随灌溉用水增加,河流下泄水量及扇缘溢出水量不断减少,致使河流萎缩,湖泊干涸,湿地减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目前我县地表水严重缺乏,饲草料基地建设困难,无法达到地区每户配套100亩饲草料地的要求。

(二)建设资金配套问题。2009年牧民定居建设,每户建设资金计划10万元,120户共需建设资金1200万元,国家每户补助2.5万元,共计补助300万元,其他900万元由县财政补助,因我县县财政困难,解决配套资金困难。

(三)定居后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牧民定居后,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甚至部分定居牧民因无事可做,加上不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染上攀比、酗酒、打架闹事的恶习。

三、解决牧民定居问题的措施

(一)定人先定畜定畜先定草。

引导牧民定居,建设高标准饲草料基地是定居牧民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牧民定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大力气解决牧民定居配套草料地问题。一是要通过经济补偿、土地置换等方式,收回已发包的国有、集体土地;二是要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对现有土地和草场进行全面清理,收回非法开垦和改变草场用途的土地;三是要选择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开垦,努力扩大定居牧民草料地规模。

(二)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牧民定居,既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资金支撑。因我县县财政困难,无法全部解决配套资金,为此我县需要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建设资金,二是将退牧还草、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捆绑,集中用于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项目支撑作用。

(三)加强定居牧民劳动力转移。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为搬迁农牧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素质保证。二要要通过系统教育,扫除文盲和半文盲,不断提高定居牧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三要加强各类技术培训。科协、就业、扶贫、旅游、妇联、农业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女特点,多渠道、多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如电脑、餐饮服务、旅游服务及一些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定居牧民剩余劳动力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转移提供保证。

第三篇:中小学校图书室现状调研对策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州在“两基”攻坚工作中抢抓机遇,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发展,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不存在“空壳”现象,但是图书不足、藏书质量不高、图书室紧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本现状

据统计,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36所,在校学生73764人,其中小学75所,在校学生46280人,小学拥有图书总量为346464册,生均7.5册;初中41所,在校学生16863人,初中学校图书总量为227792册,生均图书13.5册;高中20所,在校学生9688人,高中阶段图书总量为298426册,生均30.8册。近几年,**州十分重视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工作,各地乡镇以上中小学都按要求配有专(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对图书分类、编目和整理工作,特别在“两基”工作中,各地教育局和中小学都筹集资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图书。各地中小学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加强了图书管理工作,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存在问题

1、按照教育部确定的一类小学人均藏书30册、二类小学人均藏书15册;一类初中人均藏书40册、二类初中人均藏书25册的标准。全州尚缺图书20余万册,现有藏书中仅有25—30%的书籍可供再利用,全州中小学绝大部分学校的图书藏书数量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

2、现有图书大多是“普九”验收时,通过购置、发动教师、学生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解决的,这部分图书质量不高,尤其文学、科技、艺术等素质类书籍紧缺,绝大部分图书内容、思想等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工作。

3、**州中小学校目前尚没有规范、完整的图书室,大多是新建、援建、改造项目中对教学用房调整后暂时解决的。农牧区中小学都配有一定数量图书,但由于教师紧缺,教室不够等原因,图书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发挥。

三、几点建议

1、设立中小学校图书室建设项目,多渠道配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图书,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捐书助学活动,解决图书室藏书不足的问题。

2、在图书室藏书的基础上,更新内容,以适应学生阅读要求,鼓励城市中小学旧书下乡活动,引导书籍循环使用。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3、对部分贫困地区的图书室建设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帮助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爱心图书室”。

第四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研对策

近日,**区就经济发展环境现状以及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服务发展问题对区内30多家企业及其管理研发人员、区直部分管理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区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年来,**区紧紧围绕“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不断

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一是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分析形势,查摆问题,部署任务。二是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对软环境建设提出刚性要求。三是推行部门为民办事双向承诺制度、行政审批“两集中两规范”制度、涉企执法审核备案制度,由部门负责人在电视台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在社会各界聘请了16名纪检监察暨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并在行业商会中设立了13个发展环境建设调研联系点,拓宽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五是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查工作,加强企业帮扶工作。六是完善发展环境投诉调处机制建设,强化监督协调,妥善处理群众诉求。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领导体系、监控体系、测评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社会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先后开展了“优化环境年”活动和“发展环境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牢牢把握“谁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谁就是功臣;谁破坏环境、影响发展,谁就是罪人”的舆论导向。实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环境建设地位日益显现,企业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重在抓服务,抓环境应从自身做起,抓环境必须立足长远”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三)城市环境与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三网”绿化等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和文明城市、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基本解决了城乡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城市人文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城市品牌越来越好。

二、主要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面看是执行问题,实质是管理问题,是能否统筹兼顾的问题;表面看是体制机制问题,实质是思想观念问题,是“为”还是“不为”的问题。

(一)管理与服务不统一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认为管理是“本分”,服务是“情分”,高高在上,衙门思想、官僚作风严重,群众望而生畏。重决策轻调查。决策自上而下,前后都不调查或很少调查,只知上情,不知下情,不愿换位思考,决策缺乏操作性,执行偏重强制性。重上传下达轻结合实际。部门利益至上,机械执行本系统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不结合本地实际灵活操作,不能放眼全局,统筹兼顾。二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个别部门对行政审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当面一口受理,背后多头办理,审批服务“两集中两规范”只落实在口头上。三是协调配合不到位。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科室之间的职、权、责不能相辅相成,事项办理各管一块,相互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到位,都不愿意“出头”协调,相互间工作信息与成果不能共享。见好处就上,见问题就让,部门间争权夺利与推诿扯皮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二)执法与规范不理顺问题。一是“强”字当头,重执法轻规范。只要结果不问效果,或是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办了“好事”,反落不是;或是急于求成,作风野蛮粗暴。二是“罚”字当头,以罚代管。有问题先罚款,罚了款就等于没问题。三是“大”字当头,部门一家独大,执法配合少,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四是“我”字当头,管与不管,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就高就低,一切“我说了算”,执收执罚标准不一,随意性大。

(三)软硬件建设不配套问题。一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卫生、体育、中介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是医院、文化宫、体育馆、人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明显不能满足于社会需要。二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科研条件滞后,专业研究氛围不浓。公共服务行业经济收益增长缓慢,在医疗、科研、文化娱乐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运行不规范,鱼龙混杂,多数效率低,信用差,掌握资源少,不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

(四)监管不到位问题。一是个别部门对党员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站所、一线工作人员的监管不到位,管理手段偏软,责任追究不力,致使违反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类问题的群众投诉占了投诉案件总数的50%以上。二是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监管不到位,市场主体因诚信问题引发的上访、投诉和经济纠纷案件占同类问

题的相当比重,“诚信工程”建设需长抓不懈。三是对社会治安状况监管不到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各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的监控调处不及时,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盗抢行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堵工堵门、强装强卸等不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措施

(一)统筹兼顾,以柔性管理提高行政水平。首先,必须强化管

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化硬性管理为柔性操作。要围绕“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确保决策有的放矢。其次,必须强化简政就要放权的理念。对部门职能进行科学分配,合理制衡,放权到位,行使集中。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的作用,行政审批服务要坚决落实“两集中、两规范”,一个窗口对外,杜绝“体外循环”和“多头办理”现象。再次,必须强化领导就是协调的理念,衔接好行政管理链条,加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既要注重部门联动,通力协作,又要各尽职守,各负其责。

(二)规范为先,以诚信建设促进市场发育。一是要以人为本,体现执法柔性,从诚信建设入手规范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舆论氛围,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积极促进行业自律,确保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育。二是要疏堵结合,体现政策弹性,从规范入手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既要依法行政,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又要实事求是,做好结合文章,灵活操作,体现政策弹性。要兑现一次告知、首错不罚等制度,从规范入手,放眼长远,立足公平,注重效果。要落实执法检查审核备案制,杜绝重复执法和多头执法。

(三)商智并重,以人才开发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吸引招募各类优秀人才充实企业家队伍、科研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二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流通渠道,结合本地需求,通过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企业科研机构等形式,争取各类专家技术支持,不求才为我所有,但求才为我所用。三是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注重智力引进的同时,科学制定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四)加大投入,以市场手段完善公共服务。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加强对群众比较关心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市场手段和改革手段,吸引社会资金和各类人才,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中来。通过积聚社会力量,壮大服务实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鼓励发展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投资咨询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和各类人才提供信息、可行性研究、社会协调等配套服务。四是发挥政府职能,借助市场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标本兼治,以体制建设保障监管实效。一是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充分利用组织纪律手段,严肃处理影响发展环境建设的人和事,确保监管实效。着重在政务公开上下功夫,实现透明操作,主动与群众对话,主动寻求监督。着重在营造舆论氛围上下功夫,以正确理念引导人,以正确思想塑造人。二是严格执法,文明服务,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整顿土地、建筑市场管理秩序。完善挂牌企业保护、名牌产品保护等机制制度,在生产、管理、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大监控力度。三是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监控网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科技防范力度,维护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

第五篇:我市蔬菜产业现状调研对策

**市是**第二大城市,位于湘中东南部、湘江中下游,属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温、光、热资源丰 富,历年平均气温为17.9度,年总降雨量为1337.5毫米,年总日照 时数为1663.5小时,以山岗丘陵为主,地貌多样,平原、丘陵、山区小气候条件多样,适宜发展多种栽培模式的蔬菜生产。**市交通 便利,地理位置非常

优越,有上通两广(广东、广西〉的铁路和四通 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京珠、衡昆"一纵一横飞两条国道干线107、322及8条省道穿境交汇而过,81条县道为主要骨架的纵横交错的 达田字交通运输网络,可以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把蔬菜产品向周边大中 城市供货。**市现有耕地面积450万亩,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 人口560万,农业户数149.16万户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历来 就有勤劳致富和对土地精耕细作的传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科技种植水平较高,发展蔬菜生产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又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6.7千公顷,名列种植业第二位,生产蔬菜185万吨,产值约30亿元,占种植业产业的30%以上,是我市 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市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 心,以提高蔬菜品质为重点,狠抓科技兴菜,依法治菜,丰富蔬菜市 场,保障了城市蔬菜供应,蔬菜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集约化、无公 害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 识很嘎要你管是蔬菜产业优势,根据**市蔬菜生产现状找出蔬菜生产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蔬菜发展对策。

1蔬菜产业现状1、1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市城区及个县、市、区都成立了蔬菜办(局),有科技人员及管 理人员近200人,实行了蔬菜目标管理考核,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化 的快速发展,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进行科技培训,现 场指导、生产示范、技术交流、发放技术资料等。特别是市蔬菜研究 所是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含食用菌)选育、繁殖和高产、优质无公 害蔬菜栽培技术的科研机构,市蔬菜研究所已有28年的科研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硕果累累,已获得了科技进步成果奖58项,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80余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先后培育处蔬菜新 品种42个,已经推广应用得有20多个,如杂交南瓜系列品种有11 个,包括一串铃1、2、3、4号,还有自玉霜、绿宝、红宝石、棒槌、金魏京、丽、晶珠、蜜本南瓜等,这些南瓜品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供 观赏,杂交丝瓜系列品种有6个,包括早冠丝瓜406、早冠丝瓜408、早冠丝瓜409和早冠丝瓜401、早杂丝瓜、早挂丝瓜等,杂交苦瓜系 列有2个,即衡杂1号、衡杂2号:茄子系列品种有4个,包括** 早红茄、早丰茄、黑美人茄子和**油罐茄,其它还有杂交早青冬瓜、伏地尖早辣椒、抗枯番茄、早杂黄瓜、早杂香芹、晚熟花椰菜和** 调羹白菜品种。这些蔬菜新品种都以早熟、丰产、优质、高效著称,现已在省外得当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全国各地近30个 省市达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还引进筛选了以色列、荷兰、日本、泰国、韩国、中国台北等国 家和地区的番茄、南瓜、黄瓜、苦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花椰菜、脆芹等优良品种。

1.2蔬菜种类品种

我市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比较丰富,据统计,蔬菜有根、茎、瓜、果和调味菜等14大类,80个种类,400多个品种,其中地方品 种50余个,主要蔬菜种类种植面积有·辣椒3.3千公顷,南瓜2.3千 公顷,苦瓜167千公顷,黄花菜13.3千公顷,调羹白菜1千公顷,马铃薯12千公顷,冬瓜1.67千公顷,食用菌25万吨,菜藕0.67千 公顷,黄瓜2.千公顷,大白菜3.33千公顷,窝笋2.3千公顷,甘蓝 2.0千公顷,生姜10千公顷,豆角4.0千公顷,菜苔3.0千公顷雪里 至10千公顷等蔬菜品种不断增加,商品质量不断提高。

1.3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我市已建成十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 东县黄花菜基地10.7千公顷、槟挪芋基地4.0千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0.3千公顷,湘江乡、郁湖乡的辣椒基地0.2千 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面薯、萝卡基地0.53千 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 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合理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以上。

1.4蔬菜生产时期

当前我市蔬菜生产以早春和秋冬栽培为主,产品上市集中在4-7月和10月一翌年3月份,品种

下载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环境税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税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上) 李慧凤(北京联合大学) 摘 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实施环境税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精选五篇)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内容摘要:矿产资源开采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烛光,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却造成了矿山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束缚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推荐五篇]

    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摘要:21世纪的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随着融入以南京为核心都市圈,南京一些能源型产业向转移,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污染带来......

    中国法治现状

    中国的法治现状 人治和法治的问题及中国民主法制体系的建设 虽然我国的普法宣传活动已开展了20多年,但由于我国缺乏法治传统,人治思想影响深远,法治基础薄弱等原因,我国民众法治......

    佛山市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佛山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佛山市司法局副局长 杨欢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重视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树立依法办事、守法为荣的......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现状对策建议

    最新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汇集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

    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论文

    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内容摘要:追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儿童游戏源远流长,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关系为纽带而进行的亲子活动,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游戏形式,为儿童......

    市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从能够吃饱,吃好,并开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