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03: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敏: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曾敏: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曾敏: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巫山县委党校

曾敏

校园法治建设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普遍流行的公共话语,当各级各类学校争相提出”依法治校“的时候,理智的人们无不在思考,法治建设何以在中国的各类学校中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教育部制订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改革已进入更深层次,因而,职业学校的法治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职校法治建设概念的理解

职校法治建设,主要围绕“法”和“治”来理解。“法”就是大家所遵循、遵照、依据的法,从字面上讲,它包括我国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从广义上讲,除了上述形式的法而外,职校还要依照党和国家制订的各项方针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针对职教的规范性文件。所谓“治”,即用法来治理学校,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解读。一可以理解为依法推进民主、科学管理的过程和行为;二可以理解为一种管理权利得到科学合理规范,师生权利得到有效保护,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自由与秩序和谐统一的法治状态。“治”不是管治,更不能将其与处罚划等号。

治校的对象是学校的管理权利和公共事务,而绝非学校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那么何为职校的法治建设?我个人认为是学校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法开展办学活动,对内维护学校秩序,对外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增进师生权益,共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二、当前职校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职校法治建设的状况仍处于过渡转型期,有着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是过去所不具备的。

第一、党中央担出的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加快了立法步伐,加大了执法力度,为职校法治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第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为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了立法的步伐。特别是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更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民主化、法制化新时代的到来,第三、我国已进入普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已进一步增强,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大多已通过收费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缔结而成一种契约关系。不仅校方可以通过这种关系来管理学生,学生也可以依据契约向校方提出合理要求。因此,法治已成为职校日常管理的内在要

求。

(二)、存在不足

第一、现行教育法治体系尚不完备,无法可依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首先从教育法律法规的横向覆盖面来看,其立法体系尚不宽泛和完整,如《教育经费法》、《教育督导条例》、《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法》等一些亟待出台的重要法律尚未单独制订和颁发。例如,近年来学生在校受到伤害的事件日渐增多,而目前我国还缺少处理学校事故的比较明确的法律法规,因此司法判决中随意性比较大,学校不堪其忧。为保护学生避免伤害,学校开展活动谨小慎微,必须对学生进行哪些教育活动,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明确规定哪些情况学校不负责任,如应赔偿,赔偿标准是什么,而不是家长漫天要价,赔偿资金从何而来?等等问题都须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来解决。其次从教育法律法规的纵向结构来看,尚未形成一个内容和谐,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需要出台《职业教育实施细则》与之配套并且还需要对各个法律关系的职责、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从教育实践来看,仅凭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难以真正全面规范职业教育的行为。我们就从职业教育的承办者学校来说,它的性质与国民教育学校不同,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地方法规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因此校规随意性也比较大。比

如有的学校明确规定“禁止学生谈恋爱”一旦被发现,将被大会点名批评另加书面通报。这样的“校规”既无法律依据、又无行政授权,无疑是对学生人身权益的一种侵害。

第二、师生权力和权利相冲突

法治是权力服从于权利的需要,而现实中的职业学校多与此相反,师生合法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的现象很是常见,而这一点尤其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学生作为学校中相对弱势的一方,权利容易受到忽视和侵犯。诚然,当前学生意求通过法律诉讼争取权益的情况正在增多。但这丝毫不能改变我国职业学校整体上缺少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机制的现状。比如有的学校对学生违纪进行罚款,学生认为这是侵犯了个人的财产权,并对此进行抵制。再比如有的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人员擅闯学生寝室并对学生私人物品进行任意开启检查;有的学校出于监督学生的目的,安装监视设备监控学生的行为,学生普遍认为这些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等。学生的权利和学校管理权利形成冲突。本来权力的行使应有利于保护师生的权利才对,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一点被颠覆过来,体现出学校管理与法治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学校内部管理简单粗放

综合我国职业学校的管理来看,总体上处于较为落后和粗放的状态,人治的痕迹很严重。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随意;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推诿扯皮,铺张浪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效较低下等。尤其随着这几年职教管理体制的改革,运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的准备不足,摸着石头过河,问题很多。如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以增量扩张和基本建设来代替管理等。

三、完善职业学校法治建设的策略

(一)依法理顺关系

依法理顺关系,包含依法理顺对外和对内的关系。理顺对外关系,即理顺职业学校与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关系,保证学校能够依法行使法人权力,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同时依法接受监督,开展平等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增进和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要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制定处理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明晰有关的程序、权限和责任,来规范对外开展联合办学、实践实习、就业安置以及资金往来中的行为关系,达到切实保护、自主处置学校资产和权益的目的。理顺内部关系,包括学校与各科室部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明确学校内部各个行为主体法律性质和地位、确定各主体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使各自的权责分明,权能一致,关系顺畅;根据法律规定,在弄清学校与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把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调整到一种合法有效的轨道上,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使关系得以理顺。

(二)优化配置资源

按照法律规定,学习借鉴世界范围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水平职业学校人事、财务、资产、后勤等管理的经验,通过制定职业学校的人力资源与资产管理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资财能够发挥最大效益,这是我国职业学校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三)规范制约权力

绝对的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这是铁定的事实。不受规范和约束的权力,随时可能会膨胀超越其规定的边界,形成滥用。因此,要正确处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保证权力得到正确合理行使,就应该对权力加以规范、制约和监督。理论上职业学校作为公务法人,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例如校内机构设置权、制定规章制度权、人事任免权、教学组织权、学生违纪惩处权、对外合作经营权等,如果不对这许许多多的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就有可能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危害学校的秩序和安全,危害学校事业的发展。法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规范职业学校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法治建设,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以此确定职业学校内部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

(四)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职业学校要成为高品质的学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师生的权利。从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这一崇高的使命出发,切实尊重保护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这一相对处于弱势群体的权利,给他们应有的公正待遇和公正评价,给他们的权利保护以救济渠道,就是在他们年轻纯真的心灵里种下正义的种子,就等于给学生最直接最生动有效的法治教育。高效法治建设,要把保护师生权利突出出来。

(五)将“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

法律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规范,以其权威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是“他律”。道德则是靠人们内心的信念,自觉性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使然发挥作用,是“自律”。因此,在依法治校的同时,必须也必然要坚持以德治校,努力创造一个外部管理和自我约束诸要素和谐互动的、“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的管理模式。职业学校应当在学校规章制度中明确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式,从制度上使德育工作得到保障。只有刻意的强制的约束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职校法治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第二篇: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江东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利益日益巨大,由此引起的违法建设滋生蔓延。针对今年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江东区违法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带来的影响,思考日常规划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化建设。

一、现状

1、房地产开发项目

房产开发单位大多对项目建筑面积比较谨慎,把关较严,但往往对建筑高度、地面标高等其它内容认识不够,所以规划复核时发现的问题在建筑面积上基本上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但也有个别开发公司存在侥幸心理,以提高建筑档次、客户有要求、已建好不能整改等理由,擅自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如华宏置业开发的华宏凯悦项目。

2、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

目前江东区村级留用地以商务办公为主,都需要引进投资项目。边建设边引资的特点,引进项目的不可预知,使得建设过程变数较大。建设方为满足引资要求,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立面等,还有部分项目先将结构建好,等竣工复核后再行搭建;如仇毕村建设的现代装璜市场、徐家村开发的徐家综合楼。

3、现状地块改扩建项目

江东作为城市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规划工业用地,对现有的工业地块来说,面临二难的选择:建筑破损,急需改造,因未能列入开发地块,或虽然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却迟迟不开发,而作厂房已不适合现有生产、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因与规划用地不符,规划部门不予许可。产权方现在的对策就是:一是申报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划要求进行报批,按自己需要进行建设,报批完全是应对检查。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就是直接进行违法建设:改建、扩建厂房,改变使用性质,如江东水表厂。

4、开发建设后留下的零星用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道路两侧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用地。这些土地有些是因为地块没有全部被征用,也有的是已被征用,因地块狭小或不规则而暂时不能开发建设。这些用地大多位于道路两侧,地理位置优越,由于近期没有明确的规划用途或没有及时进行绿化,被建成临时商业用房。这些商铺规模小,建造时就知是临时,所以建筑质量差。还因为没有规划控制,大多沿街而建,后退不足,没有停车位,经营时占用城市道路,妨碍交通,也影响城市形象。如中兴路(民安路北)、惊驾路(体育场处)、刚建好的沧海路两侧,有大量未经审批的建筑。

5、集体土地中的违法建设

随着江东区城市的发展,原处于城市边缘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周边土地的不断升值,住房需求的提高,拆迁赔偿费增加,都让村民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大范围违法行为随之出现,从最初在自己土地上扩建、加层,发展到侵占集体土地。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增加了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还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引起邻里纠纷。此类违法建设多存在于尚未收储改造的城中村如仇比村、桑家、江南村、史魏家等城中村。

二、对策

1、对房产开发项目,应重视规划许可的各项内容,审批时在符合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余量,以防施工产生的误差;同时加强批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而对以种种理由故意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的行为,规划部门将按照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处罚力度,不能让开发单位有利可图,以杜绝违法行为。

2、对作为村级留用地的开发项目,审批前主动联系,了解项目的真正意图,灵活布置各类建筑,避免建筑布局单一,以应对招商的需要。

3、对现有工业用地,应从实际出发,对短期不开发的地块,可以允许进行临时建设,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地块及周边环境。对这类用地,不能一味的堵,是既要控制,也要给出路,使企业在规划指导下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4、城市开发建设留下的不仅仅是零星用地,还有未被拆迁或拆了一半的建筑。这些留下的建筑与已开发的地块或已建成的道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响了城市景观。因此,建议对这些用地分别对待:未被征用的土地,允许其在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的前堤下自主开发建设;对已经征用的土地,在地块或城市道路开发建设完成后,尽快进行绿化,以保证城市规划顺利进行。

5、集体土地中村民的违法现象,涉及到很多村民的切身利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江东区均已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自1998年以来,基本未再进行村民住宅的审批,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会有建房的需求。对这些有真正需要的村民,政府是否可考虑先行安置,同时将退出的房屋给村里其他有需要的人,以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那些仅仅只为自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以杜绝通过建造违法建筑来谋利的行为。

第三篇:全省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2018

市场监管监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8年8月3日

按照省局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部署和鞠波局长关于认真深入调研我省市场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示,应急管理处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走出去”、“下深水”、“沉下去”,赴江苏、广东等先进单位实地学习调研,深入基层走访多个地市州,分别与总局信息中心、中电科、航信集团、浪潮集团等具体负责同志开展深度交流,拜访省内信息化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深刻剖析原因,根据**省实际,提出关于加强我省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省市场系统在用信息系统有90多个,原市场总局及直属单位部署系统30个,省局建设部署系统11个,省局直属单位自建系统13个,市州局自建系统40余个。

省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于2013年启动,总投资仅1100万元左右,其中省局综合平台建设约900万元。省局综合信息平台一期于2016年底验收交付使用,二期目前在建,建成后共有10个业务系统可用。

准规范编制,项目建设见子打子,标准混乱。缺乏顶层设计是造成“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

(三)经费投入不足。省局从2013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投入经费与发达省份和省内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厅局的投入存在数量级差距,广东省局近5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达到1.92亿,江苏、山东等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省份,近五年的资金投入都是上亿元的规模,重庆、海南、甘肃、内蒙等省市投入也是几千万或上亿元。

(四)信息化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弱。受体机构约束等多方面因素,我局信息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既懂技术又擅管理、既熟悉电子政务又了解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现有体制机制也制约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和更替,建设队伍难以支撑庞大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五)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欠缺,对项目承建商的约束和惩戒制度不完善,对项目建设单位、需求单位缺乏考核;系统集成项目与网络运营服务捆绑采购、项目转包分包等极大的影响项目建设效率,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捆绑采购导致“巨婴系统”,加重了后期系统扩展成本;如何盘活整合原有系统资源和新建项目调研不够,既损失了数据资源又提升了后期建设成本。

三、外省经验

(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较为成熟

对内整合国家、省、市、区系统业务数据,向外与部分政府部门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初步实现“一企一档”、“一品一档”、“一人一档”目标。

(四)存量和新增资源有机融合,在信息化建设中利旧融新。江苏、广东两省都注重盘活原有老系统,与新建数据中心和业务系统实现合理整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纵向一致,横向互通的瓶颈问题,有效避免了系统建设构架上下不

一、互不兼容的问题。广东省目前最老的业务系统是2002年药监局成立后组织开发的,完整保留了历年的信息数据,为监管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数据。

(五)省市共建,试点带动,分步推进。江苏省局以常州市局作为江苏省局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支持。2015年以来,常州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到信息化大数据阶段,历经了四个阶梯式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江苏省以常州经验为范本,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山东省在2013年出台信息化重点项目规划时,也是把信息化重点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建设。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信息化建设是关系政府治理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是一项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工作量浩大的系统工程,组织领导是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强

建设目标。首先建设数据中心,解决系统内各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归集和交互共享,消灭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同时,从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出发,建急用系统,在行政审批(备案)方面查漏补缺,补齐日常监管、稽查执法、监管资源方面短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获取范围,实现跨部门数据交互共享,并试点接入企业数据;最后,在获得充分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风险分析、监测预警等决策功能。

(四)加大保障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投入力度。要多方筹措资金,坚持省、市、县配套联动,统一规划、分级投入;可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合作共建等方式,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众服务类信息化建设;二是着力建设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尤其要重视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熟悉监管业务,愿干事能干事的复合型人才。

五、建设步骤

信息化项目建设步骤可在新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按照五年时间规划为四步走,第一步实施顶层设计;第二步建设数据中心工程;第三步实施业务系统工程;第四步大数据运用。四个步骤可以前后交错推进。

第一步:顶层设计(2019-2021)。

顶层设计工作量巨大,尤其是标准规范需要分类分批分期完

和总局标准制订一套统一的监管数据标准规范。

管理体系(2019)。也叫管理架构,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

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2019)。通常在上一年完成项目编制,获得发改委批准立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

第二步:建设数据中心(2019-2022)

数据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工程,按照数据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要求,将数据中心逻辑划分为4个分中心,分别为: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资产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应用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模块,主要涵盖各类基础数据库,包括产经营主体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信用信息数据库等;按照数据所有权划分,分为内部数据区和外部数据区;按照数据类型划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等。

数据资产中心是对数据资源中心的源数据进行“提纯”将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分类、加工等操作后形成可以使用的数据资产,此过程称之为数据资产化过程;该中心主要包括数据分类、主体数据、行业数据等模块。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跨部门、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的核心,在该区域内涵盖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数据调度服务等模块,通过各系统和数据调度服务的支撑形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该平台是实现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之间进行数据

统建设可以通过购买已经运用成熟的系统来快速建成,优点是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节约资金,但是往往会带来系统版本升级所带来人工维护成本、跨业务系统数据接口调用、业务系统并发访问性能瓶颈、机构改革业务融合等诸多问题。利用新一代微服务架构可将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元服务化拆分,通过拆分形成业务系统的各个微模块,跨业务系统通过微模块的API调用方式实现,系统自动完成数据调用,避免传统数据接口调用耗费大量人工维护成本的问题;同时,我省具备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的业务创新微模块(容器)可申报国家局进行全国推广、复制,无形中带动行业发展与业务的创新。

第四步:大数据运用(2021-2023)

大数据技术较为复杂,工程投入大、周期长,目前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还缺乏成功案例或成熟模型,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省局已经在先行先试,到2021年启动大数据工程,时机较为合适。

大数据运用主要是建设风险分析、应急管理方面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为监管工作提供预警研判和决策参考,提升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

提升监管的预见性,就是通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汇集、自动清洗、自动计算,从而自动产生预警信息,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提升监管靶向性,就是要建立“一品一档”“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开展数据画像,实现靶向抽检、靶向检查、精准打击,把有

第四篇: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写写帮整理)

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桂林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专业结构与旅游岗位适应性逐步提高,但旅游职业教育水平较低,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较弱,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要使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旅游教育体制,提供政策保障。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一、桂林旅游职业教育现状

(一)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桂林市共有3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旅游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和服务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有3所高职高专学校开设了旅游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旅游技能型人才。有18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旅游专业,为社会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及必要专业知识的旅游技能型人才。其中,有2所高校设立了旅游硕士点,基本形成了研究生、本(专)科、高职高专、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这些学校已向旅游及其他行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并在旅游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桂林旅游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做为旅游后备军的职业学校也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逐步完善,除了教育系统举办的职业学校外,行业办学、企业办学特别是个人投资办学的兴起,有力地支持了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桂林市的各类旅游职业学校中,出现了公办旅游职业教育、民办旅游职业教育、国家民营合作办学职业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投资主体和办学模式。

(三)专业结构与旅游岗位适应性逐步提高。从全市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来看,开设的专业主要有饭店服务与管理、导游(包括小语种)、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旅游英语、导游服务与管理等,基本覆盖了旅游行业绝大部分岗位,基本满足了旅游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旅游职业教育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为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旅游职业教育水平较低

全市至今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旅游大学,仅有一所高等旅游专科学校,专门的旅游中等职业学校也仅有一所,其他开办旅游专业的中职学校多为民办学校,在公办学校中开办旅游专业的也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开办的,不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因此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高层次学校的缺失,导致我市旅游行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又由于其他中职学校在办校办学过程中,由于生存是第一需要,大多注重的是自身生存因素,而考虑发展的因素较少,加上学校科研力量不足,专业设置盲目、不合理,因此,未能真正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较弱

由于行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导致旅游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企业人才匮乏,而大量接受过旅游技能培训的人才又只能到其他行业就业,造成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业没有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我市又对企业承担人才培养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导致行业、企业参与和举办旅游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通常企业会通过降低用人成本来提高利润,加之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企业普遍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旅游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随着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性紧缺逐渐转向了结构性紧缺。由于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机制,导致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缺乏有效的统筹。从学历层次来看,缺乏培养大专层次以上、具有职业特长的中高级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学校或专业。从专业设置来看,主要集中在宾馆服务、烹饪、导游、旅游管理类,而缺少对特色旅游、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网络策划、会展策划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资源管理来看,由于条块分割、行业分割、部门分割,造成各职业学校旅游专业重复建设,旅游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四)旅游学校师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我市旅游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课时量大,教师无暇进行学习提高和知识更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其二,基础薄弱。我市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院校或转行改教旅游课程,他们既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更没有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教学方式多为照本宣科,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其三,兼职教师量少。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会教书、又能操作示范的师资,根据职业教育专业多样化及多变性特点,需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而我市的旅游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单一,高校毕业生居多,转行教师居多,由于没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相应的政策,大部分学校兼职教师比例达不到国家要求。

三、发展我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使我市旅游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建议成立独立的旅游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而不是旅游职业教育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专职人员组成,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和明确的职责,负责研究制定全市旅游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根据旅游技能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和知识能力结构,创建旅游职业教育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开展旅游行业发展调研,对旅游职业教育资源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校办好旅游职业教育,组建旅游职业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旅游职业教育办学新路。

(二)提供政策保障

制定《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管理办法》(或若干意见),为我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不断提高旅游职业教育质量。加大财政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现有的旅游学校的办学条件,并在整合现有旅游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建设l一2所规模大、起点高、有特色的品牌旅游学校,做大做强我市旅游职业教育。加强对旅游业发展所需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旅游专业师资和旅游业发展所短缺的会展策划、度假管理、景区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我市的旅游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能,统筹旅游教育资源,防止盲目办学和无序竞争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三)改革旅游教育体制

职业教育只有在企业深度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也是如此。改革旅游教育体制,突破条块、部门、行业分割的束缚,建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目前,公办旅游职业教育分别由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行业企业多头举办,大多小而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而这些开办旅游专业的学校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分属省、市、县几级管理,这样的管理造成了效

率低下,资源浪费。建议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行业联系,突破体制束缚,从有利于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出发,整合旅游教育资源,通过合并、重组以及开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多元合作的方式,组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和旅游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切实落实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聘任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四)加强对旅游学校建设的指导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是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然而,学校的科研力量有限,难以很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而进行科学的开发,这就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在指导旅游学校建设、提高师资质量、更新课程设置、改善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为旅游学校提供信息和帮助。同时,规范好旅游学校的办学行为,防止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出现,保障旅游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严格执行旅游行业就业准入制度

虽然国家已制定了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但由于我市执行力度不够,许多企业使用未经旅游职业培训的人员从士旅游工作,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旅游职业教育受到冲击。建议我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行业就业准入制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用工行为,禁止企业从社会上招收无证人员上岗,帮助疏通旅游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通道,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旅游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持。

(六)提高旅游职业教育师资质量

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旅游职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政府应在师资培养上起主导作用。制定与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政策,建立旅游职业教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机制。根据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建议建立独立的适应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岗位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的职业教育师资准入标准,以“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为标准,构建高素质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职后培训方面,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拨出专款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与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与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学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鼓励教师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学校从社会上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师范教育专项培训后成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为引进职业教育师资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徐洁

第五篇:浅论常熟社区建设现状与对策

浅论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常熟学前社区的调查

08公管(2)班 姚临凡 020208219

摘要:推进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常熟地区新型住宅区的兴建以及老城区住宅的社区化模式的形成,人口流动地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了“社区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社区建设和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针对居委会),包括着制度与实施建设上的种种缺陷,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社区建设、体制构建、基础设施、改进创新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1]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2]基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我跟随小组成员对常熟市虞山镇方塔街道学前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了走访调查,为此次论文提供了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实地资料。

一、当前社区建设的普遍现状及发展研究趋势

在以常熟学前社区为例论述前,先就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归纳: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试图继续依靠“单位”来实现社会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选择只能把“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整合职能向城市社区转移,使社区成为实现社会整合的基地。二是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各种违法案件和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3]

而近年来,社区建设也成为不少学者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也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的主要方向之一。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有两条特别重要:第一是站在国际社会学的前沿,把握社会学理论、方法、历史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新趋势;第二是

深入到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实践,特别是在社会重心下移的今天,深入到基层的社区建设的实际,把握住制度创新的脉络。

二、常熟学前社区基本建设概况

学前社区居委会以环城东路为界,北临方塔街南面,西至县南街,由原显南居委全部、学前居委的部分组建而成。社区总面积0.42平方公里,居民总数2119户,常住人数5114人,暂住人口2000多名,其中工薪阶层居多。社区组织分为社区党总支及社区居委会两个机构,分别下设书记、委员、主任、委员、社工等职务。同时,社区内建有“温馨保健俱乐部”、“老年谈心室”、“帮困接待室”、“法律援助室”、“读书指导室”等综合用房1000平方米。居委会下设公共卫生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人民调节委员会、文化体育委员会、安全保卫委员会五个管理组织。对于日常工作管理,制定有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捐赠物资管理制度、社区保障制度(特别针对老年人群及伤残人士)。社区服务项目包括低偿、无偿、志愿者服务三方面。

社区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4名。社区党组织与尚湖旅游度假区工作委员会、供电局、爱卫办、五院、文化馆、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建立了党建协调小组,每季度组织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制订、落实各项社区党建的工作,开展各项结对共建活动。

三、以常熟学前社区居委会为例:社区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体制建设停留于表面,缺乏实际内容

社区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进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构建社区管理体制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4]

(1)一套强而有力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居委会任务的成功完成,同时,合理设置居委会机构及人员,是居委会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学前社区的机构设置网络十分完善、人员设置也较为合理,但在居委会办公室中,值班人员不多,且工作情况也不能令人满意。社区内居民也表示,社区工作人员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还是比较及时的,但积极主动性不够,对居民仍缺乏服务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也有待提高。

(2)社区制度建设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发挥社区工作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稳定、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学前社区在这制度方面,就相对于比较薄弱,并没有完全实施起来,部分内容止步于一纸空文。有些居民甚至还不太了解。管理人员也表示制度虽然制定出来了,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了极大的困难,有些制度应加以完善,更应贴近居民实际。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区体制建设方面,总体情况仍是停留在一个建设的初级发展阶段,理论多于实际。在社区建设中,体制建设是最为基础与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一个社区的发展与建设方向。而在实际状况中,多数社区将制度性条框放置一旁,落实不完善更是缺乏创造性,更新缓慢、不及时,与社区建设的现状存在着很大的脱节。

(二)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健全

(1)社区配套设施是衡量项目性价比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入住后的生活便利性、舒适性[5]。它也是决定一个项目档次及品位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所参观的活动室、健身室、心理咨询室、法律问询室等综合用房,多为大门紧闭状态,无人使用,仅医疗室正常开放,并有居民前来检查身体。对于这种空为摆设的现象,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这些场地处在居委会内,离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社区居民不方便也不愿前往活动。而居委会长期关闭活动场地的做法也使居民较为不满。且这些活动室内明显存在设备、环境简陋的状况。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6]社区医疗为提供整合的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的责任是满足绝大部分个人的医疗需求,与病人保持长久的关系,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但学前社区的医疗室仅为一间5、6平米的小房间。所配备的医生也仅有一位没有穿戴专业制服老年“医生”。室内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学前社区位于老城区,老年人口较多,也居住着不少伤残人士,如此的医疗状况实在不能令人满意。社区居民也表示平时一般不会前往看病。对于这一点,应立即整改,无论是硬、软件或是专业医疗人员都应相应配备,这与居民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三)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率低下,缺乏必要沟通

在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询问中,我们发现学前社区设置了良好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以及居民表达自我意愿的途径,包括座谈会、网上评议、意见信箱等。但不得不说,居民对于社区的决策参与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居民没有参与决策的意识,有的居民不清楚参与途径,有时反映了又迟迟没有回应。居委会在此方面缺乏应有的宣传力度,工作人员的积极创新性还不够,使得一些民意没有很好的表达,缺少必要的沟通,以致在工作中双方产生矛盾。

(四)社区活动形式单一,居民参与热情不高

(1)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是具有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具有社区公共责任的民众。广泛性是社区参与的基本要求。学前社区会定期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文艺表演、环保志愿者活动等。活动都会经过精心的策划组织,也为一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些趣味。但参与居民总在少数,参与热情不高、社区意识薄弱。对于一些上班族,也没有时间、精力参与活动。

(2)社区建设活动经费有限,导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活动只能小规模开展。活动形式、内容也总局限于几个方面,使得活动很没有吸引力,不被居民重视。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均表示希望当地政府能在此方面多加援助,增加社区活动经费,以最大程度丰富居民生活。

(五)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主体,然而,我国城市居委会的现状却无法适应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客观要求。[7]

(1)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偏低,以老年者居多。总体而言,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队伍虽具有热情、干劲大、奉献精神强等特点,但是,其年龄构成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是一个突出问题。学前社区的服务人员中,多为中年以上的老年服务者,医疗室的医生也同样如此,鲜见年轻工作者,使得社区建设缺乏时代性与创造性,比较守旧。

(1)社区工作强度大,居委会服务人员力不从心。在采访的几位工作人员均表示,社区居委会工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而像学前社区这样一个规模不算小的社区来说,就更具挑战。社区工作

十分繁杂,事项巨多,而目前的值班人员又较少,职责、任务在具体实施中并不是十分明确,给他们在工作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首先在制定详细各人职责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使得社区工作有足够的利用资源。

(2)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居民沟通不便。在之前的调查,本小组就发现居委会与居民交流、沟通不足,居委会的政策实施存在一定阻力。因政策制定有时不达民意,使得居民存在不满。对此社区居民存在很大意见,认为社区居委会应秉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切身为居民实际谋利益,保证畅通的沟通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在已提供多种参与决策途径的同时,要使其真正发挥起作用,以使居民意愿更好的表达。

(3)居民纠纷是社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对此学前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十分无奈。面对居民纠纷,他们总是竭力调解,尽力将矛盾降到最小,不伤害双方利益。每次解决居民纠纷都要做出大量的工作,有时还难以解决。而对于老年及伤残居民,他们则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照顾,虽然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但遇到实际情况仍需随时应变。这两方面问题,都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具备。因此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多加学习、锻炼。

四、应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增强社区管理、自治能力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构建完善的机构、人员设置,制定健全制度,增强社区自治能力是社区工作的基础。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责任领导,明确各级相关部门职责,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树立全局观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协调。

(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

加大宣传,让社区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形成“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发挥居民在建设社区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居民是社区建设主体的意识。社区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种社区服务,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做到经常走访居民,了解民情,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完善规范的社区自治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居民议事协商、听证、民主评议等制度的作用,实行居务公开,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对事关居民利益的公益性社区事务,包括社区内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引导社区内的居民参与进来,提建议、出点子,真正把社区建设成广大居民的和谐家园。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社区工作专业化

建立和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选任聘用、工资福利、考核评议、教育培训等制度,逐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扩大居民对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参与率,不断提高直接选举居委会成员的比例。继续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区街下派、现任干部选聘等多种渠道,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激励社区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化的社区工作知识和工作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联系居民、动员居民参与自治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使他们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和谐社区建设需要,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本领,努

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四)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区医疗队伍建设

一是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三是要与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定期聘请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座诊;二是推行社区首席医生责任制,为居民配备“家庭医生”,建立健全居民医疗档案,缓解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制定医疗行为的管理制度,科学、严谨地对仪器检查行为、用药处方行为作出严格规定,以制度保证行医规范;四是要提高社区卫生所医疗条件,完善必要的医疗设备,为日常的医疗活动开展提供基础。

(五)政府要加大投入,着力解决社区的经费问题

社区建设离不开资金的保障,通过借鉴别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区委、区政府根据我区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使社区硬件设施、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群众文化教育等硬、软件条件得到优化,有利于社区的正常运作。同时还要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拓宽社区建设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可以成立后勤或家政服务公司,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在管事中体现自治、在自治中实施服务、在服务中获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六)加大对对居民的“八荣八耻”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营造良好居住氛围

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自治观念、法制观念、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组建社区服务协会,积极组织居民开展“义工”活动,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社区”等活动,使社区居民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归属感,逐步树立起关心他人、关心邻里、关心社区、互助互爱的新风尚。同时要完善硬件、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场所。社区内阅览室、文化体育等活动场所应向社区居民开放,使广大居民能积极热心地参加社区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推动和谐社会健康发展。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文明社区。[8]

结束语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建设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城市社区建设在城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9]

参考文献

[1] 袁登明 王惠强.浅谈社区建设的局限性与发展途径.南京市民政信息

网:http:

[3]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文秘网:

[4] 汪大海 魏 娜 郇建立.《社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姜蕾 聂芹.社区配套设施求需更求全.新华社江西分社 新华网江西频道

[6] 汪大海 魏 娜 郇建立.《社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汪大海 魏 娜 郇建立.《社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关于对我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洪山委员会

[9]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文秘网:

下载曾敏: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曾敏: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一、农村职业......

    佛山市法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佛山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佛山市司法局副局长 杨欢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重视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树立依法办事、守法为荣的......

    日本职业教育现状与考察报告

    日本职业教育现状与考察报告 一、日本职业教育体系 (一)日本的教育体系 日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初中)。中学后分流,高等学校三年(高中)或高等专修学校三年(中专)。......

    环境法治现状的调研对策

    环境法治建设是法治无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创新。无锡市要实现“两个率先“,环保法治要“领先“,本文就我市......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顾林海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

    东山县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与对策[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东山县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与对策 作者:魏建文 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4期 [摘要] 东山县是福建省第二大海岛.风沙大,防护林在维护东山岛生态安全和确......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层党组织是各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是坚持党对部队绝对领导的基础,是带领部队完成以边防检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党章》......

    西藏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西藏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胡京波 阿华 ( 2009-05-07) 来源: 中国藏学 [关闭窗口]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西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全面介绍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