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
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
文/赵坡
当班主任以来,我先后带了七个班级,有起点班、理科班、毕业班、普通班、重点班等班级。虽然班级的类型不尽相同,但是我发觉这七个班级具有相似的发展脉络及形式特征。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优点方面:
1.班级能够很快进入正轨并稳定下来。
比如,在常规方面,我所带绝大多数班级在初期的校级评比中,总能在同类班级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学习方面,我所带绝大多数班级的第一次考试成绩总能遥遥领先;在寝室方面,我班同学能很快在内务、纪律、卫生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
2.班级整体环境要优于其他同类班级。
比如,不管是科任老师,还是学生会干部,都经常会给我说,我所带班级在纪律、卫生、状态上都要优于同类班级。绝大多数学生也屡屡表示,我们班级的整体环境要比其他班级的好。有位男生,在分班一年后的体育比赛中,在夺得单项冠军时,对身边的同学说,咱是五班出来的,不能给五班丢脸。
3.班级有较强的向心力,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团结。
我所带班级在拔河、大合唱、“十人十一足”趣味运动等集体项目中,一般都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在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被普遍认为“弱爆”了,但结果我们班过关斩将,一举多得亚军,这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力量是绝对分不开的。
4.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认可我,并说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分班一学期后,组织全体同学给我写了一份留言册,并给我买了一件衬衣和一件背心。有为女生在大学毕业后对我说,我们很多同学身上都有你的影子,都很勤奋拼搏。
„„
缺点方面:
1.大多数班级处于“前期非常好,后期一般好”的发展轨迹中。
比如,有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在建班初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总平均分在十六个同类班级中处于第三名,但是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总平均分在十六个同类班级中只能处于第八名。有些科任老师也向我反映,学生的课堂状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2.有些学生感到班级管理方式不太人性化,觉得“怕班主任”。
有些学生家长给我说,孩子比较怕我,我说的话孩子容易听。也有些学生会给我写一些小纸条,说我笑起来显得很可爱很和蔼,建议我多笑笑。在学生每学期的评教活动中,我虽然整体得分很高,但有些学生也建议我不要那么凶巴巴的。
3.有些比较“温柔”的科任老师,常常会遭遇一些管理问题。
我当初带五班时,语文老师是一位退休的特级老师。这位特级老师特别“温柔”,但对我们班的一些“刺头”特别头痛——他说,这些“刺头”几乎不买他的账。其他一些显得比较温柔的老师,他们的课堂有时也会“嗡嗡响”。
4.绝大多数学生在课间都比较闹腾,很难静下来。
以高二四班为例,这个班级可以说是我所带班级中在课间最闹腾的一个班级——你常常能看到一些学生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打闹,或者三五成群地大声喊叫。这样一闹腾,上课铃声响过以后,他们也很难静下来。
5.多数典型问题学生并未被彻底教育转化。
在高一十五班中,有名叫“小宁”(化名,男生)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说要“跳楼”,开学第二周就扬言要“转学”,在文章里多次表达一些奇奇怪怪的消极或者恐怖的言论,只喜欢和女生玩,几乎从不和男生在一起玩。对于小宁,我一直没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去了解他,更谈不上给他一些良好的建议了。此外,少数问题学生对我有严重的抵触甚至是敌视行为。
„„
以上优点和缺点构成了我的带班模式。显然,我要保持优势,同时改善劣势,这样我才能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那么,我需要保持的优势和改善的劣势分别有哪些呢?下面我以优点和缺点方面的出现顺序来分析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方面:
优势1.我对组建新班有整套预案,能有条不紊地全面开展建班工作。
我自认为比较愚笨,所以凡做重要工作必先制定预案,因为我相信“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道理。以我最近接手的这个班级为例,在五一放假前,我知道自己将接手一个理科普通班级,且新班级的学生将在五一下午报到,晚上自习,五月二日正式上课。按理说,时间很紧。根据这种情况,我制定了以下预案:
(1)在五一放假前,打印50份学生信息登记表。
(2)撰写并始终坚持修改和完善的一份针对普通理科班的演讲稿,差不多二十分钟。
(3)教室里乱糟糟的,我不像以前那样去打扫干净,而是留下伏笔——要是有学生主动打扫了,可以仔细观察下,哪些学生比较乐于积极主动的奉献,同时也可就此事对学生进行表扬;要是学生没有打扫,可以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号召全班学生共同值日以观察学生的性格及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引子号召大家组建一个整洁、温馨的班级。
(4)拿到名单后,先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的话,就赶快查字典;同时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原班主任,探询下有没有特别优秀的苗子,以组建临时班委会。切记,不要问“刺头”,给学生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5)具体时间表:
五月一日下午3:30-5:30:学生报到,我和学生闲聊并观察、询问一些重要信息,同时告知学生准备时长约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五月一日晚上6:20进班:打扫教室、整理桌椅;若学生已经打扫整理好,就与学生闲聊。
五月一日晚上6:40-7:00:做《我在理科普通班》的演讲。
五月一日晚上7:00-7:20:学生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我随时指导。
五月一日晚上7:20-7:30:学生课间休息;我快速浏览“学生信息登记表”,并根据学生的条件、意愿及书写的认真程度等信息将各类目标班委干部分类收集好。
五月一日晚上7:30-8:40:全体学生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我观察学生,并记录一些重要信息。
五月一日晚上8:40-8:50:学生课间休息;我进一步调整各类目标班委干部名单,准备下节课进行谈话确认及候补人员商量事宜。
五月一日晚上8:50-9:20:全体学生制定本学期的成长和学习方面的中长期目标;我按班委干部、课代表、寝室长等顺序和相关学生谈话并确认临时班委会名单,并选择安排两位学生班干部做班干部代表发言。
五月一日晚上9:20-10:00:临时班干部代表发言;一些特殊学生的安抚;一些比较着急的校规班级要求等。
五月二日白天:全面观察并记录优点、缺点。
五月二日晚上:分别召开第一次班干部、课代表、寝室长等会议;号召全体同学拟定自认为最重要的班规;全体同学讨论、拟定班规草稿,相关班干部负责整理、记录;我就班级组建的第一天的各方面情况进行通报及评价,当然以鼓励为主。
„„
优势2.我已初具班主任专业素养,并对班级事务尽职尽责,决不敷衍了事。
从初当班主任以来,我就很重视对自身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我想我所带班级整体环境优于其他同类班级,和我对自身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有莫大关系。
以班干部的培养为例,一些班主任注重的是对班干部工作技能的培训,而我在注重对班干部工作技能的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对班干部职务内涵的理解的培训,包括让班干部认识到班干部的职务意义、职务权利和职务空间。
比如,有一件工作要做,班主任给予班干部去完成的指令后,班干部才去做,那么这是“执行型班干部”;若班干部意识到这件工作正是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就立刻想办法着手去做,那么这位班干部就是“创造性班干部”。执行型班干部类似于“傀儡”、“昏君”、“蠢材”——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人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主动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工作,需要依附于他人才能生活,是名副其实的“寄生虫”;创造型班干部则类似于“明君”、“圣主”、“智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该想办法的时候想办法,该求助的时候求助,独立性很强,自身带有“修复”功能,颇具领袖气质。显然,每一位班干部都会想着成为创造型班干部,而不甘于成为执行型班干部。正鉴于此,我以为对班干部的培养的重中之重,绝不是“技能”的培养,而是“思想”的培养。把班干部的思想培养好了,班干部就会充满主动性。人一旦主动起来,就会变得无比智慧和强大。
优势3.我非常看重对团队的培养,坚持用情感将班级打造成温馨的家园。
我接连在四所学校工作过。每离开一所学校,我都觉得非常痛苦,因为我对工作过的学校有太多的怀念,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溢着真挚的情感。我曾给原先所在学校的同事、学生说过,人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了一次。同理,每当所带班级要分班或毕业时,我也是依依不舍。这种依依不舍常常让我这个莽汉直想落泪。
在2013年四月底,我所带班级在五一要进行文理分班了。在最后一次走进班级的时候,我先是对学生的毛病非常激动地说道:“„„将你们所有的懒散、迷茫、恶习,都埋藏在高一十五班吧,你们要挺起胸膛,昂首走进新班级„„”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就是这么一位情感细胞特别发达的人。我总觉得,在一起学习、工作、成长、生活一段时间的两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如果成员彼此间没有任何真挚的情感可言,那么我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是失败。正鉴于此,我希望我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充满情感,都能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
我在接手每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都会说这么几句话:“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将成为班级的一员,而班级也将在你的生命里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将彼此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将来的某一天,当你再次拿出班级合照时,或者你在某种场合听到我们的消息时,你都无法否认我们之间的师生或同学关系。既然如此,我非常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意识地将我们这段共同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打造成最美好的生命记忆。”这就开启了我坚持用情感将班级打造成温馨的家园的序幕。
优势4.我是一位善良且奋进的青年,学生可以从我身上感受到“拼搏最美,青春无悔”的生命色彩。
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一点,我不想赘述。这里,我只想谈谈我的奋斗史。
我所在的新学校,扔一根棍子,会打倒一大片研究生;被恰巧碰到的本科生,绝大多数也是部属六所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我虽然也是一位本科生,但却是一位“地方学院生”。据我所知,我们学校就我一位“地方学院生”。我常常给每届的学生开玩笑:“老师到现在还没读过‘大学’,我要和你们一起考‘大学’。”“但是。”我话锋一转,“让我在课堂教学方面
向谁轻易服软,那是很难的。我的化学课教的怎么样,想必你们是很清楚的。我这么说,到不是因为高傲,因为老师始终相信一句话,叫‘这个世界丝毫不缺少聪明的人,但异常缺少持之以恒实干和钻研的人,后者才更容易成就学术伟业’。”
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生看在眼里,悟在心里。不少学生曾多次向我表达过这层意思。此时,我感受到我的那种“拼搏最美,青春无悔“的生命色彩也深深地感染了不少学生。这算是我作为班主任的一种天赋吧。
„„
细说优点,当然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继承。我们好,要知道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把优势发扬光大。
当然,细说缺点,也不是揭丑,而是为了客观分析不好的原因,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改正和完善自己。下面,我将更加细致更加客观地呈现自己的劣势。
劣势方面:
劣势1.我在持久战中难以根据形势适时创新,以致班级发展后劲不足。
如前文所述,对于组建新班的初期工作,我是有一套成熟且有效的系统方法。但是,当班级稳定以后,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根据班级形势对带班方式进行创新,不能为班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导致班级发展后劲不足。这个问题,我虽然早已意识到,但是觉得自己并未在此方面取得实践硕果。
举个例子,我现在所带的高二十五班,是我去年五一期间接手的理科普通班级。到本学期,班级早已经稳定下来了,都快一周岁了。为了避免班级步先前班级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我本学期在大力推进、改善小组建设的同时,增加了‘每周一题’、‘教室美化’、‘丰富活动’、‘文化熏陶’等新举措。开学三周以来,班级还是出现了“高二下”现象——学生已接受了‘准高三’定位,虽然也感觉时间很紧了,也想努力学习了,但就是静不下来或者集中精力,显得比较浮躁、懒散,缺乏足够的专心专注、勃勃生机和奋力拼搏。
我时常想,如果我是在小学,一个班级要带六年,那该如何是好啊!?
劣势2.我不太会微笑,同时又有一副黑脸,很容易练成“成天板着脸”的不良形象。去年九月份开学时,我在办公桌旁边给自己贴了一篇“相由心生”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到“美貌是一种福报”、“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粗暴的人总是一脸凶相”、“相貌不是生就的,而是长期的心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影”等观点。我觉得这些观点特别深刻,因此一有闲空就琢磨玩味,并用此评价、指导自己的言行。为了让此文之意深深扎根我心并孕育我优雅之行,我同时给自己提出了“平和、健康、快乐”的目标,以最大程度改变自己“成天板着脸”的形象。
但不得不说的是,我的火爆脾气已经步入改善的正轨了,但是一直不太会笑,对着镜子学笑,把自己搞得特别扭,的确不好“装”。这个笑,真得由内而外才行。而这张黑脸,可能把全世界的美白产品都涂上,也白不了。
不管怎么说,我都将坚持践行由“心变”到“相变”的优雅化策略,以让学生、自己都得以亲近。
劣势3.我在班级管理中有意无意呈现出“人治”现象。
事实上,我早已知晓“一流班级靠文化育人,二流班级靠制度管人,三流班级靠老师盯人”的道理,但是在有意无意间还是呈现出过多的“人治”现象。这是为何?我想这和我平时的严格管理有莫大关系。
我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对事不对人,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一点也不马虎。这样的处事风格,虽然公平公正,但是会让一些学生忌惮。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我眼力所及的范围内,都是表现得“很好”的。但是,一离开我的视线,可能就会“松懈”下来。作为我班的科任老师,如果不够严格的话,任由学生“松
懈”,就极易遭遇管理问题。这不难想象,班主任要求严格,而某些科任老师要求不严格,那么学生的表现必定会因人而异。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现象和科任老师有一定关系,但是班级管理方式也脱不了干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一时还没有让自己信服的思考,需要智者指点。
去年,我提出带班成功的两种境界——一种是封闭性成功,在我的地盘,学生目前面临的问题被隐藏了或被淡化了,学生呈现的良好正如一种假象,因为学生一旦离开我的地盘,就会“死灰复燃”,我的成功只局限在我的封闭性地盘里;一种是开放性成功——学生目前面临的问题均被真正彻底解决了,学生表现出的良好是一种真正的良好,不管是在我的班里,还是在别人的班里,学生对曾经遭遇的问题均有科学的认识,并且会表现出理智的行为。说的通俗点,封闭性成功相当于“假成功”,开放性成功相当于“真成功”。
显然,若学生离开我的视线就表现得没有我在场的时候那么好,那么我的所谓成功就是“假成功”。
劣势4.我想培养文明且优秀的现代公民,但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策略及方法。
我理想中的学生在课间的言行是怎样的呢?学生来到走廊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彼此间轻声说说笑笑,抑或趴在课桌上稍稍休息下„„最起码不能大声喧哗和追逐打闹。
我们还可以以此举一反三,纸巾、果壳、吸管等掉到地上了,应该主动捡起来;轮到值日了,就应该尽职尽责;一时还没有写完作业,就应该主动地给课代表及科任老师解释下;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就应该把灯、窗、门等关了„„
但是,有少数学生就做不到这样。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应该接受有少数学生不够文明且优秀的事实,也不确定是不是因为我没有采用科学的策略及方法以致少数学生不够文明且优秀。
劣势5.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过于单一和刚硬,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
一直到现在,我都坚持认为高中生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些多次迟到、多次睡觉、多次逃值等行为虽然不能完全定性为有意为之,但是也完全不能看成是有意不为之。比如迟到问题,早起五分钟就完全可以解决,为什么就不能早起五分钟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问题学生存在“偏见”——认为问题学生的多数问题行为,多半是因为问题态度。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我偏向于“严肃处理”。
说句实话,担任班主任的这几年来,我为此也吃了很多苦头。但是,现在,我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们可以认为问题学生的多数问题行为是因为问题态度,但是我们必须给学生找一个值得他们改变问题态度进而表现出期待行为的理由。前几年,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多半是“赶着走”或者“抽着走”的方式,而现在趋向于给问题学生更多的“胡萝卜”以促使他们主动调整和改变问题态度。
但是,我想,我对“问题学生的多数问题行为是因为问题态度”的想法的坚持,可能会让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丧失良好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没有良好的态度,我就会轻易把问题学生得罪,得罪了问题学生,后续的一切工作都是白费;没有足够的耐心,我将不可能为某位问题学生制定长期的教育转化计划并坚持执行,而这多半会让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半途而废或者功亏一篑。
梳理自身带班模式,就会明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显然,优点是我们走向更加优秀所需坚守的基础;而缺点是我们走向更加优秀需要发掘新的成长点的沃土。要想让自己更进一步,就先从梳理自身带班模式开始吧!
讨论问题:
1.你认为“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这种方法科学可行吗?
2.你觉得如何才能客观呈现带班模式呢?
3.做不到客观归因,成长就失去了方向。就带班模式的某一点来说,你认为如何分析才能做到客观归因呢?请举例说明。
第二篇:从2016高考语文和作文中发掘时代精神
从2016高考语文和作文中发掘时代精神、提升文化品格
今年高考语文卷难度保持平稳,整体呈现四个特点:
首先,整体框架未变,六大板块照旧。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依然保留近几年的基本框架,分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共六个板块。
其次,问题设置平稳,没有突兀感。无论是表达运用、阅读、写作等板块的整体设置,还是具体题目的设问形式,基本符合考生日常的复习备考思路,没有突兀感,较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其三,不考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记忆。在背诵默写板块,继续沿用2015年强调考生“理解性记忆”的考查方式,这种考查更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背内容、是否学以致用。
第四,不考文言词语,重视传统文化。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题中,和去年一样,不考文言实词的含义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继续对文化常识进行考查,继续把文化常识与文言文阅读结合在一起考查,这预示着高考语文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思路导航: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考生可拓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3.体裁多元、内容多维、表达多样。这篇作文的体裁不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或小说。写散文,用优美、凝炼、畅达的语言去阐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危机”、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写记叙文,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动听的故事,深化“传统文化代代传”的意义。
人们谈到长城,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战国编钟,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将这些文化传播给世界呢?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显然,语言的贫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很多学生研究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却遗忘了巴金,这是母语文化的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历代国人总结出的文化晶体,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竞争。正如习主席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如果丢掉了根本,就会单薄的同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随风漂流,狂风巨浪袭来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一个国家如果不顾民族自身特点,只一味模仿“别人的文化”,不但不会有好的发展,势必走上灭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王无罪岁”“民贵君轻”这是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教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有所启迪,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教会我们治国齐家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如此,培根也曾这样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态„„这种变化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认为,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我所期望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应把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作为责任和义务,既“放眼未来”,又要向古代贤士学习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战舰坚不可摧地驰骋在世界的大洋。
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变革的观念凝聚和意识升华,是在现实经济基础上所形成的上层建筑和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典型化认知表达,诚如马克思所说,是生活规定了意识的内容。所以,它不仅是与时代生活相匹配、相契合的,而且更是对时代生活的萃聚与提升。既然如此,舍弃和规避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创造又怎么能够准确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生活、切中时代脉动呢?
存在决定意识,实践生发精神。任何时代精神都是特定的时代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升华物。因此,我们要使文化创造充盈时代精神,就必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深耕生活、深谙生活,并辅之以科学的和艺术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法。因为生活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深入其中,才会有所发现。但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生活,不同的作者却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呢?这便是由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所致。由此可见,要在作品中写出时代精神,对于创作主体来说至少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深入生活主潮,洞察生活底蕴,全方位感知和认识生活本身,并从中发现和提取最本质的东西加以比较、鉴别、淘洗、提炼,进而采用美学方式对之进行艺术化和典型化的提升与创造。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从生活中发掘精神,并以艺术化的方式而使之渐趋明朗、显豁的过程。二是创作主体的意向、立场与观念必须正确。这就要求创作者自己首先必须具有正确而先进的主体精神,并对之施以科学裁量,最终表现在创作实践之中。鲁迅之所以能够做到“笔墨所至,精神顿出”,正是由于有此种主体精神,它使鲁迅对现实生活的每一变革都能产生强烈而正向的心灵感应,进而表现为交融着明睿见识与爱国激情的时代精神。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时代和同样的生活,创造社与“鸳蝴派”的作家们却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作品呢?就因为前者的主体精神是“为人生”并“改良这人生”,而后者的精神追求则是“嬉戏生活”、“游戏人生”。写过《九三年》和《巴黎圣母院》等小说的维克多·雨果,生前只想通过文化创造表现不屈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对真理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但他死后却被民众发自内心地谥以“法兰西的良心”之崇高称誉。这些作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文化创造中充分融贯和彰显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因为他们自身就是时代精神的负载者和弘扬者。
显然,时代精神是优秀文化产品的必备要素,只有它才能赋予文化产品以美的形质与优良的品格。而时代精神在文化产品中的充分彰显,则是只有在主体与客体交融之后才能实现。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挚爱人民、感应时代、德艺双馨,努力营造足以形成提升时代精神的良好气场、优越环境和主客观条件,尤其是要坚决摒弃远离生活、俯仰市场,背对大众、张扬自我,规避现实、拥趸平庸,娱乐至上、票房为王,袭陈蹈旧、曲意逢迎,疏离主流题材、缠绵杯水**以及各种“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非正常、非正确的文化认知与艺术理念。
一、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在文化创造中,由于方法与方向、形式与内容等总是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创作主体必须择取最能与之相匹配、相照应、相促进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这种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的选择自然是多种多样的,作家的个性和创作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特别需要强调弘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现实主义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强调忠于生活,忠于时代,忠于人民,要求作家深入人民的生活,吸收时代的养分,分析时代的问题,表现人民的悲欢。无数杰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赋予了现实主义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开放的态度与崇高的品格,使现实主义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适应力,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惊人的张力与永恒的魅力。以现实主义精神关照生活,使文艺富有生活的质感和温度;以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使人生具有理想的光辉和梦想的期待,这不仅是人民对文艺的希望,也是创作得以定方向、走正路、出精品的必由之路。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的文化创造中不仅多有否定、抑制和消解现实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存在鄙弃和否定浪漫主义的崇高和理想的思潮。他们把现代主义捧为至高,奉为至圣,而且不断地提出各种主义,光是诗歌上的主义和流派就多达80多个。一时间虽然主义多多,但佳作寥寥。与此同时,丑、怪、浅的畸形文化产品却频频问世,从而造成文化产品的数量剧增、体量爆棚,却质量下滑、影响力衰减。有的文化工作者、有的作家艺术家显然坠入了一个认识误区,用玩形式、抖花样来弥补和掩盖生活底子不足,思想积淀浅薄,精神资质匮乏,艺术功力荒率;用翻陈炫旧、回避现实来替代和填充由于脱离生活主脉、疏远时代大潮所造成的精神萎缩与创造力枯竭;用热炒西方思潮和摹袭现代主义来置换和冒充具有中国气质和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现实主义。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万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文化自有文化的规律,美学自有美学的法则。在认知和践行中一旦脱轨、违规、悖律,就必然要自食其果。民族性、时代性、中华文明特质,永远都是文化创造所不可弃置与违逆的铁律。而我们的文化创造的根脉、气质、风格与内蕴,则永远都应当是而且必须是中华民族的、改革时代的、人民大众的和社会主义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文化创造,才会赢得成功。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因为文化是对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和特定人群的情愫与精神的表现和升华,一旦离开这种特定性而妄加拼接,就很可能会南辕北辙、水土不服。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品格只能、也只会在我们自己的社会基础、时代氛围与生活土壤上产生。任何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都是与之所反映、所描绘、所表现的社会内容相适应、相匹配、相促进的,而决不是相反,也决不能相反。
第三篇:从尝试中成长
从尝试中成长
从生疏到老练,从幼稚到成熟,从懵懂到深知,我在一步一步的成长,在这坎坷不平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脚印,经历了什么,就收获了什么。
记得我六岁的时候,在那个夏天,爸爸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我一看,原来是一辆小自行车,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蓝色的。我很高兴,缠着爸爸要他教我骑自行车。
爸爸先扶着我骑了一圈,在路上扭扭晃晃的很不稳定。爸爸说先让我自己骑一下,他有事。我心想刚才骑得那么好,这次也行。
我骑上了自行车,刚上去准备骑的时候就摔了下来,摔的不是很疼但我明白了,骑自行车一定要坐到了座位上才能骑,我悟出了这个道理。但我没有放弃尝试。每当我摔下车的时候,我艰辛的一点点走回车。在每次尝试中我都捂出了道理,最后我尝试了很多次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从尝试中学会了自行车。
现在再来听我朋友的一个故事:又一次他觉得很无聊,他爸爸似乎看穿他的心思,要与他玩个游戏,打个赌,要求很简单,用布把眼睛蒙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拉下布。反正,他也显得无聊,就答应了。
他饶有兴致的找来一块不透光的布,二话没说就闭上眼,蒙上,系上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想还是走到房间,躺在床上,比起坐着干等要好得多。“哦,好痛”没走出几步就撞上东西了,我开始变得更加小心,努力回忆着家里通道的结构,每前行一步,都得探着身子,手摸着墙壁慢慢地前进。好不容易摸着床沿,就势倒下,“咚”的一声响,头重重地撞在墙上。他嘶叫起来:“不玩了。”正想奋力的将蒙在眼上的布扯下,“你打过赌的的”一个声音从黑暗中传来。他松开手,放在疼痛在脑门上。
时间一刻一刻的熬着,周围静得很,他让自己努力做到什么都不去想,但心里头失落,寂寞,孤单„„开始在漫延滋长。实在没法憋住了,他大声喊话:“爸、妈,你们说话呀。”没人回应。
我又一次尝试着走到客厅。突然我卡倒了。“是谁用脚绊倒我?” 他倒在地上,膝盖骨就像火烧一般的赤痛。他愤怒的用力将布扯下,看一下哪个不识趣的家伙敢用脚来绊倒他,他要让绊倒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原来你们都在,看我笑话不是吗?” 他叫嚷起来,爸爸,妈妈正围着我笑哈哈地„„
他事后告诉我只有尝试过了黑暗,才会珍惜光明;只有尝试过了伤痛,才懂得拥有重要;只有尝试了失败,才会迎来成功„„只有在尝试中成长的人才可以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啊。
第四篇:从《论语》中感悟成长
从《论语》中感悟成长
《论语》我想大家同学应该都知道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主要经典著作,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主要记录孔子论道,教学,政治,思想,或发感慨,答弟子及时之问,或告弟子和评时事。时人,古人,以及弟子之间的论谈,全书共二十篇。前十篇为《上论》,记录孔子日常生活及态度琐事;后十篇为《下论》,记录孔子之言外,并记其弟子之言;第十篇《尧田》,为读《论语》者所附记全书形式为简短回答,语言精练,浅近易懂。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南宋列为“四书”之一。
在读完《论语》之后,我觉得它主要以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还有个人修养为主要内容的。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要“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还应做到“不耻下问”,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也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要感到厌烦,帮助别人时不要感到劳累,疲倦。正如伟大的毛主席所说:“学习的敌人是自满自足,哟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而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做人方面,我们应该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也应该“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人家。《论语》中的这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亲情、友情伴随着我们成长。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用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亲戚是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他永远陪你同行,伴你一生。
友情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是我们压力的流泄口,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豫时的商议者,更是我们脑子的清醒剂,思想的散发口。只有学习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我们的知识来自于老师的贡献,老师,您是黑暗中的火种,点亮了学生心灵之光;您是山峦的阶梯,承受学生攀登的脚步。人生岁短,但我们不能虚度光阴,要让人生过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然而,人生就像一场旅途,在前行的脚步中,道路注定不会平坦,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你相信自己,成功的光芒将会为你照亮人生的道路,那一个个坚定的足迹,会成为你踏上成功之路的有力见证!
第五篇:从实践中成长 在成长中感悟.
从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
—— 穆珍奇
摘要:七月下旬,天气非常的热。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我开始了我的假期社会实践。今年暑假为了配合学校要求,以及所学知识实践的需要,我去了西安泓沣公司做社会实践!为的就是发现自身的不足,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在这家企业进行了1个月的假期社会实践。这是一家私营企业。我想通过这次实践、工作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从课本走到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一下自己日常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取长补短,完成自己的学业。关键词: 发展史 电子 机器设备 社会实践
实践地点:西安泓沣电子公司
实践时间:2009.7.27——2009.8.27
实践目的:做为一名在校生,我抱着深入社会的心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作为即将在不久的未来踏入社会洪流的大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不去接触社会就永
远不会知道社会的规则,依此类推,任何东西不去接触就永远不会了解它。在学生阶段的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能只靠书本去认识它们,这样的认识太浅薄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认识。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这个社会上的东西,俗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享有主人的权力就必须先了解社会,不然的话就很可能会被社会所左右,那样的生活不会幸福安乐的,只会是痛苦和无奈的。要想在这种紧张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无疑,你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相对人才过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史无前例的激烈。没有特别才能的庸才将被社会淘汰。只有我们认识了解了这个社会和以后我们的工作要求,才能在毕业以后较快的适应相对学校而言要紧张的多的社会节奏
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以下是我的实践总结:
一.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造就你良好的心态,这一点很重要。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时刻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不一定一直做分内事,我还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领导都会看在眼里。在学校,只有
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不断地丰富知识。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我在实践中也体会到这一点。因为电子系列制作的相关知识在平时都有听别人介绍过,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它的制作流程!增添了不少专业知识!我对于此次调研活动冲满了兴趣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我本身工作兴趣爱好的缘故,其次是我对国产电子方面本身的好奇心。
三.涉足诸多领域,尽情享受磨练”.工作之余,我担任过会场秘书,参与过职位面试,我的付出不求有所回报,但我一直相信人和人的相处靠心,只要用心待人就一定能收获他人的真心。不管时间长短,身为其中一员,就要尽我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四.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使我认识更多不同层次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总不知道说什么,这是很尴尬的。在做工作期间,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变多了。与同事之间的沟通,感觉到了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
在一个月的实践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着实让我非常的难过,有时想过放弃,但坚强的意志是我又成了下来。在学校里总觉得自己学的还可以,一但接触到实际,才知道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少。离实际还有相当的距离。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少次说过这句话却不去想它所包含的真正意义,直到实践后才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也明白了人的潜力是需要自己去发掘的,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想事情、做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地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次飞跃。两次飞跃紧密的连在一起。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身份不同说话的口气就会不同,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
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六.一定要自信。自信可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经历了种种以后,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虽然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但重要的是你有能力。与名校生在一起,我不曾胆怯、从不自悲。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我明白一个人的毕业院校无法代表他的处世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自信我们不比任何人差,而相比于知名高校的学生,我们的优势正在于不会眼高手低,有着较为平稳的心态。有人说:“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他便是最可怕的。”而我要说:“当你做好一切心理准备的时候,你就必然能战胜一切挫折。”
七.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真正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重要的社交经验和技巧。其中以礼待人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公司的形象问题。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我们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语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到的理想,总想着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在实践后才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多么有用,自己是多么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其实实践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使我对企业管理理论上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了解企业内部实际运行过程对各部门组织
机构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了解市场销售的概念,对市场调查的内容、步骤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经验。在今后我还会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2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应该多方面的培养自己,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
【尾声】
这个夏天,缺了团聚,少了闲情;
这个夏天,朝九晚五,充实忙碌。
走进社会,才发现自己原来不过是井底之蛙;
走进社会,才发现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当昨日之时已然逝去,属于我们的是今天和明天。实践的岁月虽浅尝辄止,但却足以为我指明方向。无论今后的道路或平坦或曲折,我都将全力以赴,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