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杖子村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现状调研
马杖子村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现状调研
摘要:本文对马杖子村生态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观察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要求提出相关建议,想法和观点。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现状山清水秀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向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我们既要做好资源环境等方面相对独立的工作,更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就是要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资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尽可能节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倡导和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的目的。
我们推动发展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的需求既包括物质文化需求,如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生态产品是人们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对此,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出了具体要求。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
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
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耗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察,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坏、生态
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耗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贷记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保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马杖子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环境现状较之前已经大有改观。
政府督促鼓励退耕还林还草,很多荒地已经栽种了新苗。每年村里人都会去山上空地栽种新的小树苗。放眼望去,村子四周被郁郁葱葱的山林环绕。严禁放牧,山林由于以前的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已大大改善。山脚下已经围上栅栏,并制定了相关惩罚制度。护林防火人员经常下乡巡查,发现破坏环境人员即予以适当经济处罚,罚金从一百到一千元不等,视破坏程度而定。
保护山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放牧。鼓励退耕还林还草,并予以一定金额的补偿。这样奖罚有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山林里,新苗正在茁壮成长,草也长起来了,覆盖了原本裸露的地皮。为预防树木生虫,全体村民还给松树打药,确保树木健壮。
对于水资源的处理,用集中供水的方法。对于我们村来说,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水净,自给自足。所谓集中供水,就是修建一口水井,再用管泵设施将水供应到各家各户。采用有偿用水制度,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并解决了地下水随意开采问题。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村庄。
这里的冬天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寒冷,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村里准备修建沼气池。将废物秸秆发酵,产生天然气。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并且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生态空间自然恢复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正从小处从自身一点一滴做起,相信随着山林地面的绿化面积逐渐扩大,自然环境会更加美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资源和环境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也是我们的后代的。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第二篇:12.6唐杖子村慰问
市陵园管理处领导前往唐杖子村走访慰问
12月6日,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张仁贵处长等一行前往德惠市米沙子镇唐杖子村进行了走访慰问,与该村佟书记就今年的帮扶工作作了总结,并对明年的帮扶工作做了初步规划。
一年来,两个“对接”单位始终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市委关于开展“三帮扶”活动的有关精神,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开展了以推动民生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的一系列帮扶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和唐杖子村村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此次,正值年终岁尾,陵园处为进一步深化“三帮扶”活动,张仁贵处长专程带领陵园处有关部门领导前往唐杖子村,就明年的“三帮扶”工作作初步研究。
明年的“对接”活动的思路,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请长春市名校的校长、老师前往唐杖子村的学校进行讲座,传播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或是组织本村的老师到长春市各校参观、学习;二是请长春市畜牧局、卫生局等的领导来本村就卫生防疫、畜牧耕种等各项新技术做传播、讲解,以科技文化支农;三是组织我处职工为唐杖子村的贫困户捐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最大化的发挥我处在民生工作中的能量。我处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推动唐杖子村各个方面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实践全党共同抓民生工作的理念和价值。
(陵园处 于雪衫)
第三篇:金杖子村事迹材料(修改)(范文模版)
平泉县金杖子村党总支事迹材料
金杖子村位于平泉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6亩,712户,2606口人。共有党员81名。近年来,金杖子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仅甩掉了原来欠外债127万元的烂摊子,还闯出了一条“企业强村、产业富民、工农并进”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新路子,使村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80万元,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成为国家级生态村和河北省新民居示范村,被当地群众誉为“平泉第一村”。村党总支多次被承德市委、平泉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总支书记金旭东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河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一、凝心聚力求发展,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1999年,36岁的金旭东被党员高票推选为金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金杖子村正处于村组财务混乱、债台高筑,干群关系极度紧张的低谷。面对严峻的考验,临危受命的金旭东组织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并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从公开村组财务、化解债务危机入手,理顺情绪、凝心聚力。一是打造“阳光型”村务。针对村组财务混乱问题,村里成立清查小组,历经3个月,将1993年以后的村组两级账目全部清理,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保障,群众明 1
白、干部清白,各项工作得到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二是争当“创业型”干部。党建是强保障,发展是硬道理。为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村党组织一班人决定带头创业,个人集资发展矿业。经过几年打拼,铁选厂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成功引进外地资金1000万元,合资建立了金茂矿业公司。很多村民进厂当上了工人,全村人均增收7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60多万元,一举解决了债务危机,迎来了全村快速的“黄金期”。三是建立“产业型”组织。适应产业发展和促进党群共富的需要,经党员大会通过和乡党委批准,探索推行了“村党总支+产业党支部”的党组织设臵新模式,将村党支部调整为党总支,下设企业党支部、农业产业党支部、商贸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使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党员实现了优化组合,提高了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维护村情稳定的能力,树立了党组织的新形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村班子连续十二年届届高票当选。
二、激发活力树先锋,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
堡垒作用强不强,党员队伍是基础。一是抓阵地建设,凝聚队伍。投资48.5万元建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使党员活动有载体、有场所、有制度、有丰富的内容,增强党员队伍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二是抓典型示范,带动队伍。以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党员形象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通过党员在思想上引导、经济上帮助、能力上培养、技术上带动,使群众干有示范、学有榜样。全村先
后涌现出48名党员致富示范户、11个党员带头致富园区、6个“紫塞先锋”班组和15个商贸流通先锋岗,切实发挥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功效。三是抓素质教育,提升队伍。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在村里开办了“双育工程”教学班,常年组织中青年党员学习专业知识,并采取外出参观拓思路、实地观摩找差距的形式,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产业大户到全国先进党组织周台子村、朝梁子村,以及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唐山市东辛庄村实地学习观摩,破除小富即满、小富即安心态,进一步激发了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动力。四是抓党员发展,壮大队伍。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原则,注重从回乡高中和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村组干部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几年来,先后有68名青年创业农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7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人加入党组织,为有效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培育了源头活水。
三、转变方式求突破,实现强村富民新跨越
发展经济是手段,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是根本目的。村党组织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在发展中得到实惠,积极探索实现集体富、共同富、稳定富、长远富的新路子。为此,村里召开企业股东大会,决定每开采一吨铁矿石向村集体上交2元钱,仅此一项就增加集体收入160多万元,使兴办公益事业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同时,在企业稳步发展时期,支委一班人主动拿出股权,动员村民入股,融资办企业。村民金明存经支委担保贷款2万元入股,当年收益3万元,目前他的股金已达20万元。几年来,村
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通过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现以改制为金茂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设2个分公司、6个选厂和1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可实现产值1.6亿元。全村700多户中有400多户成为企业股东,每户年分红3万元至10万元不等,企业经营效益占到了村民年收入的60%。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针对矿业经济一业独大、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村党组织果断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在推动矿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通过土地流转力度,将分散的土地由村里统一承租、集中使用,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为鼓励村民发展农业产业,村集体拿出70万元设立了青年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三年征地费用和启动资金。同时,农业产业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为园区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程技术和销售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先后建起了占地1000亩的食用菌园区,占地60亩的工厂化杏鲍菇园区,占地50亩的生猪和奶牛养殖基地,实施了“千亩枣园“工程,120亩旧果园全部实现高接换头。全村40%的农户从事种养殖和食用菌生产,真正实现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四、永不止步绘蓝图,建设幸福和谐新农村
发展无止境,创业不停歇。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村民生活的日益富足,村党组织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契机,引导村民建设新民居,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小城镇建设。目前,规划设计分三期实施的新民居工程,已经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地70亩的第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99户村民
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别墅式楼房。村集体出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幼儿园、五保家园,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路院美化、村庄绿化。在村里建起了图书室和农家影院,成立了三支农民秧歌队,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进一步发挥金杖子村的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12月,经平泉县委批准,以金杖子村为核心、整合周边四个村的党建资源成立了区域党委。目前,村党组织围绕实施《金杖子村十二五规划》和统筹区域发展,确立了中心公园、农业观光生态采摘园、承德保卫战烈士陵园,工业产业区、农业科技示范区、休闲观光旅游区的“三园三区”经济发展布局和“三横六纵”公路网建设任务。金杖子区域党委正肩负着新的使命,在更高的起点上谱写着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篇: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郑杖子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中心,带领广大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新型民居,逐步把郑杖子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郑杖子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郑杖子村先后荣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村的称号。目前郑杖子村创建指标均已达到省级生态村标准,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郑杖子村位于平泉县城东北部,榆树林子镇政府西四公里处,南与兴榆线毗邻,全村共4个自然村、10个居民组,512户,1950口人。有满、汉、蒙古3个民族,有耕地3500亩、果树2万株、山枣改接大枣8万株,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全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有党员47名,郑杖子村党支部自2005年始先后五次被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次被评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郑杖子村2010年被评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村经济坚持以高效农业为主体,以科技兴村为后劲,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郑杖子村村民活动中心位于村委会东边、村小学位于村委会东南40米、省级中心小学位于郑杖子村内村委会东1000米左右、医疗服务所位于村委会南边8米,四个农家小超市均匀分布在村中,村中基础设施健全,村民生活便捷。榆树林子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承德哈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畜产加工企业有承德中育畜产有限公司,其中承德哈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位于郑杖子村内。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变,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4%,冬季大棚式覆盖膜保暖使用达75%,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1900亩,农药化肥平均使用率低于全县水平,村民对环境满意度98%。
(一)生态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村“两委”班子通过加大生态农业的宣传发动力度,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开阔视野,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截止目前,郑杖子发展暖棚535个,冷棚200个,总面积达到1500亩,发展食用菌园区3个,其中百亩园区1个,发展越夏西红柿600亩,发展养牛园区1个,占地50亩,养鸡园区1个,4000只,仅设施菜一项全村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群众依托设施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二)环保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
紧紧抓住全县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县城北移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引导村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农业方面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受气候干旱的影响,村中修建了灌溉设施,加强田间基础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工程;畜禽养殖方面以庭院养殖为主,近年来,郑杖子村一直致力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粪便堆肥处理设施的建设,畜禽排泄物主要采用堆肥处理,用作有机肥料,虽然并未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彻底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但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中已经修建了十个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基本能够保证;秸秆的处理主要用于生物质还田和沼气发酵,郑杖子村是农业大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农业产业,温室大棚达500多,每年消化掉秸秆近村秸秆的85%,作为清洁能源的沼气发酵消耗掉5%。
(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榆树林子新民居坐落在郑杖子村内,按照新民居“三新六有”、公共设施“五通五有”、村庄环境实现“四化一处理”要求,完成了榆树林子新民居建设规划设计。规划占地20公顷,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分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住宅500余套。小区采取集中供水供热,内设村民服务中心、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卫生所、购物超市、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民居120套、农家乐6户及村民服务中心一处,该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今年11月组织了验收,已正式供暖,有部分群众入住。二期工程已于2010年7月份开工,工程规划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民居400套,今年9月份竣工入住。
(四)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
自2004年始,郑杖子村就开始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建设“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对全村主街道进行净化、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并安装路灯,栽植风景树;全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同时落实人员负责保洁、绿化养护,确保环境整洁美化;加快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电视、电话、宽带普及率和清洁能源的应用。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达标,植被覆盖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09年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继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并以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为引领,提升村民科学、人文素养,提高村民生态环境意识,初步走上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4%,冬季大棚式覆盖膜保暖使用达75%,村民对环境的满意度为98%。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把生态村创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契机,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镇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郑杖子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和研究创建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生态规划建设。把加强创建省级生态村、推进协调发展作为谋划实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编制了《平泉县郑杖子村生态村建设规划》,做到了与产业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统筹摆布。三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创建工作目标分解到镇有关部门和村两委,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创建。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先后印发公开信2000余份,采取“小手牵大手”、企业发放、公开发放、综合包保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了全村上下的思想,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共建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可寻址无线广播、流动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加强对全村干部群众的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村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实施循环生态农业工程,提升产业化水平
1、抓好农村污染面源综合整治
在传统农业、设施果蔬种植上,按照“一减”、“二控”、“三保”的要求,大力推行科学施肥、用药等减施增效技术,每公顷农田年施用农用化肥214.32公斤,每公顷农田年施用农药0.36公斤,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依法严查野外燃烧秸秆,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池-沼渣-还林(田)-食用菌(蔬菜)”和“秸秆—食用菌—食用菌废料—有机肥料—还林(田)”的两条循环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2、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从2004年开始,郑杖子村紧紧扭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通过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等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紫塞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村群众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菜产业。截至目前发展暖棚535个,冷棚200个,总面积达到1500亩,其中发展越夏西红柿600亩,发展养牛园区1个,占地50亩,养鸡园区1个,4000只,仅设施菜一项全村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群众依托设施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在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中,以分解废料生产食用菌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小循环,只在食用菌产业生产内部进行循环,即把生产木腐菌的废料重新发酵灭菌后生产草腐菌,这种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收入来源;另一种是大循环,初步形成了菌用林—食用菌产品生产、深加工—食用菌废弃物—有机肥(热电厂吸附用针状活性碳)—还林(田),食用菌循环经济链条基本闭合。这两种循环方式不仅解决了废弃塑料袋四处乱飞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菇农的生产成本,过去一个菌袋0.13元,一次性使用后就作废物丢弃,如今,每个菌袋回收价格达0.04元,仅菌袋成本一项就可节约成本30%。
(四)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把是否存在污染作为引进项目和企业的第一条件,把好入口关。对新建、扩建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几年来,落户我村所有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把关率、“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
(五)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1、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电器、液化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迅速提高,全村512户已有482户全部使用电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2、大力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8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全村配备垃圾收集池10个、垃圾运送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养护、绿化管理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切实地把郑杖子村打造成美好家园;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卫生厕所、牲畜养殖圈舍“三位一体”建设模式和垃圾堆肥处理办法,村民新建、改建卫生厕所1个。
3、按照生态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村居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环保设施配套,环境整治优美,舒适性和适应性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和桥梁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村级道路格局体系;加大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村宅、路旁等适宜种树的地方全部种树,提高全村绿化覆盖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更趋完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定于2011年开始规划,于2012年正式启动,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4、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林、水、绿化植被的保护,实施“村庄、道路、景观带、食用菌园区、企业、单位绿化工程,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
四、下一步打算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认真结彻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1、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健全村级组织建设、配齐、配全领导机构,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不断加强组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常研究,常布臵,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方面的责任制。
2、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利用村的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生态意识,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村民生活、生产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发展绿色、生态观光型农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第五篇:邓杖子村小学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
邓杖子村小学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了号召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和中心小学的要求,我校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清明祭英烈”活动。现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
接到中心小学的文件活动通知后,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大队部非常重视该活动,于当天召开了动员大会,就清明祭英烈活动做了安排部署。
组长:于海涛 负责活动的统筹安排。副组长:李爱杰 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及开展 组员:各班主任 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二、活动的开展情况。
1、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从4月1日开始,我们充分调动家里能上网或“借光”能上网的同学在班主任组织下登陆了“朝阳市文明网”,还有很多家长利用朝阳文明网的官方微博、微信待方式,到网上阅读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献花、点烛、上香、挽联、哀歌、祭酒、留言等网络方式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民族英烈致敬,表达追思缅怀之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的同学在“网上祭先烈”活动中写到: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今天我进入了文明网,看了后,我很激动,你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承你们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开展网下实践活动。
在清明前夕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以“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每个孩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年龄段反映了孩子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决心;各班还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开展了“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各班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事半功倍。同时,在清明节3天的假期里,开展了祭祖活动,让学生参与地方特色的寻根祭祖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它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活动使每名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保卫祖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
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