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智慧村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对策建议
“智慧村社”是以“民情可视、民意可知、民事可办”为基本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部门和基层、政府和群众的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治理数字化、生活智能化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作为一项涉及全区各镇(街道)、需要全民参与的全新工程,他的建设进程如何,实际成效如何,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今年初,区政协把“促进智慧村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列入到区政协年度重大协商计划,5月份起,区政协主席会议专门成立调研组,专题听取了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等牵头部门关于我区智慧村社建设的总体情况介绍,听取了马岙街道、双桥街道、环南街道在镇街层面推进情况汇报,现场调研了马岙、双桥等街道关于系统搭建、整合、运用等情况,听取街道、社区干部群众和具体操作人员对于平台使用和完善的意见建议。根据调研的情况,调研组经过多次商量研讨,并结合“智慧村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应用专题协商会收集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促进我区“智慧村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区“智慧村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应用基本情况
“智慧村社”平台建设自去年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牵头部门、各镇(街道)的共同努力下,以手机端“网格微连心”小程序安装推广为核心、电视和电脑端相关应用为辅助的“智慧村社”综合平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从手机端来看,全区共注册“网格微连心”用户95449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5%),注册总量和注册率均居全市第一;手机端“网格微连心”内置的“村社亮相台、三务公开、村社新闻、小心愿”等资讯添加总量达到8670条,群众事件爆料4743条,已办结4725条,办结率为99.6%;发布小心愿491个,入驻商家361个,平台活跃度不断提升。
在全力主推“网格微联心”小程序的同时,马岙作为全市“智慧村社”平台建设在我区的唯一试点,初步搭建了融合了基层治理平台和矛调中心数据资源,对近20类应用场景实施综合集成指挥功能的“镇街小脑”指挥中心建设,并创新推出了“善自分”小程序(针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计“善自卡”),引入了参加社会公益和公共管理活动即赋分(积分可用于在协议商超店铺兑换等值物品)的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其他各镇(街道)也都确定一个一类标准村社,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应用场景,如城东街道通过社区+业委会+物业,完成了小区物联网智防设备建设,初步搭建了集居民信息、居务管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平台;白泉镇在智慧村社电脑端、电视端和手机小程序中,推出各项便民服务内容,还打造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等。
总体上看,我区“智慧村社”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试点街道领航、其他镇(街道)紧跟的态势,推进有序,成效明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调研组从“应用至上、以用促建”的角度,重点了解了平台的应用情况。当前,马岙试点一期已经建成,二期建设正积极推进,开始从建设为主、轻度使用向建用并重的阶段过渡,其他镇(街道)则相对滞后。由于整个平台的建设完成度和成熟度仍不高,基层应用还不十分理想。具体来说:
一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离“好用”还有差距。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端感知能力有待提升。通过设备感知治理问题,是平台助力社会治理的起点。当前我区的前端感知设备以监控摄像头为主,其他精准感知设备很少,手段还显单一;全区监控摄像头数量已十分可观,但建设单位分散,监控清晰度、功能不一,高清智能型占比低,高端的鹰眼系统平均每个镇(街道)不到2套,感知问题精准度不高、存在一定误报率,很多问题仍要通过人工去发现或判断,离真正的智慧还有差距;二是闭环运作还不顺畅。基层治理事项往往是多跨事项,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目前来看,形成闭环的事项数量不多,并存在网上流转快、线下处理较慢现象,线上线下高效联动还需进一步优化。多数社会治理事项则处在形成闭环过程中,这就需要区委区政府加强顶层谋划调度,帮助基层治理所涉部门职能下沉到位、数据链全部打通,难度大时间长,也影响了相关系统的应用。二是在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离群众“爱用”还有差距。
具体来看,尽管全区手机端、电脑端、电视端的整体安装量已比较可观,但群众点击量、浏览量总体上仍比较低,系统的活跃程度还不理想;接入平台的三个端口都存在一定门槛,其中手机端必须是智能手机且能够熟练操作,电视端要使用遥控器进行操作,电脑端要求家庭配备能上网的电脑并能熟练使用,这些都使很多老年群众难以转化为使用人群;系统中对于民生服务事项的布设已比较全面,但由于覆盖面仍不大,宣传推广工作也还有很多不足,加上系统整体与一些商业APP在界面设置、功能设置、便捷程度等方面存在差距,群众感觉用起来不方便不顺手,这些都降低了群众使用的意愿。三是各镇(街道)基础建设进度不一,不利于全区“智慧村社”加快推广和全面应用。
当前,我区各镇(街道)虽然都启动了建设工作,并在宣传发动群众、基础数据录入、责任人员明确、平台端口安装等方面不断推进,但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投入力度和工作进度不一等现象,可能在试点经验推广时造成被动、影响全区建设进度。同时,马岙试点虽然初步形成了一些操作性、指导性经验,但由于其在市、区政法委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平台建设所需各类保障比较到位,非试点镇(街道)很难复制这方面经验。另外,“智慧村社”平台建设需要较强的资金和人才保障,在资金方面,光硬件安装使用(如电视端使用、监控使用)每年的租金数已比较多,其他各类资金叠加数目将十分可观;在人才方面,需要的是既有行政经验、又具数字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基层在这方面短板十分明显,产生数据采集质量不高、录入差错率较多、信息更新速度慢、自选应用建设困难等各类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二、促进我区“智慧村社”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改革,被称为面向未来的超级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和专业性不言而喻。面对这样一块“硬骨头”,我们要认识到“智慧村社”作为“数字定海”的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定海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型必由之路,也是定海争当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的内在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以坚定的信心、科学的态度、稳妥的作风扎实推进。建议:
以专班运作为抓手,有效加强对“智慧村社”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是“智慧村社”建设的总策划、总导演,要按照《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构建“1+5+2”工作体系,在我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总框架下,把“智慧村社”平台建设作为全区数字化改革向基层的有效延伸,明确“智慧村社”作为我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在镇街层面分系统的功能定位,从而在端口预留、数据和功能导入等方面作好准备。要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村社”综合平台建设的领导,建议在区“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下面成立“智慧村社”建设工作专班,并由区分管领导担任负责同志、各所涉重要部门和第三方建设公司为成员,以强化对全区资源的协调和集成;要结合我区村社规模体量小、资金实力较弱的实际,以镇街为建设单元,按照一镇(街道)一平台的构想,来推动“智慧村社”平台在我区的实施,这样既符合区情实际,也有利于集中资金办大事。各镇(街道)要参照区级专班化运作模式,切实强化对内的资源调配和对外的良性联动能力,抓实基础建设,避免盲目投入,科学稳妥地推进相关工作。
以问题瓶颈为导向,全力破解制约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要谋划实施“数据连岛工程”。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数字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和内在要求。当前,部门间形成的“数据孤岛”已成为制约我区数字化建设的一大瓶颈,建议“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抓紧谋划实施全区“数据连岛”工程,由“智慧村社”建设工作专班具体主抓,区大数据局负责指导监督和落实,并配套建立能够共享和交换的区级数据云平台(库)和各镇(街道)数据分平台(库),按时间节点分重点分批次安排部门和企业上云入库,为包括“智慧村社”在内的全区各类数字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二是要谋划实施“数字英才”计划。要针对人才匮乏这一“智慧村社”建设的现实制约因素,“智慧村社”建设工作专班要会同区人才办、区人资社保局等部门,从智慧村社的规划设计、资源共享、技术研发、网络维护、信息更新等各方面各环节出发,主动对接舟山现有大专院校和国内相关院校(单位)的人才资源,出台优惠引才政策,畅通用才通道,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人员录用中优先选择,并积极探索外地“人才方队”的整体聘用方式;要同时着眼于现有公务员(事业)干部队伍,把其中年轻、专业相关或有数字化工作经历的干部加以培养使用,并把数字化知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重要内容,多措并举拉长人才匮乏的短板。
以优政惠民为目标,积极拓展相关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要着眼现有应用体系,以热点高频应用为突破口,努力打磨挖潜,培育爆款应用,大力提升平台知名度和活跃度。具体说,一是以“一网通办”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村民办事清单,对于证明类的普通材料和不需要纸质材料的,全部转到网上提交,实现秒办秒批,并由群众对办事情况打分监督,使平台成为群众日常办事主要渠道。二是以基层治理热点为切口,在政务公开、垃圾分类(含建筑垃圾清运、餐厨垃圾调配、医疗垃圾追踪)、疫情防控(重点人群众监控)、抗台防汛(水库数据和画面播放、积水预警等)、交通疏导(堵点预警、出行和停车方案提供)、征迁证据(画面)留存等重要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三是以群众痛点为重点,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用工就业、智慧养老(包括全天照料、全程健康监测)、智慧就医(学)、智慧坐(停)车、智慧物流(快递)等日常生活场景上进一步简化操作、增加功能,使群众一目了然、一键直达。四是以共同富裕为诉求,及时谋划相关应用,尤其是红色党建、网络会议(民主议事)、农(特)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农房激活(出租)、减碳降耗、无废村社等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板块。
以马岙试点为样板,及时形成易于复制推广的可行经验。要避免各镇(街道)在推进“智慧村社”建设尤其是“镇街小脑”建设中另起炉灶、重复投资,区“智慧村社”工作专班要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审核一个、建设一个的工作原则,以科学稳妥的态度推动“镇街小脑”的建设;要指导支持马岙试点的全域监控摄像头往“多功能、高清晰、智能化、少而精”方向整合,高端监控系统,辅助搭配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有效提升前端准确感知能力;要共同推动治理事项闭环质量,实现线上与线下无缝高效的联动机制,真正使镇街小脑“眼睛亮起来,脑子转起来,治理活起来”;要在“镇街小脑”建设的实现路径、硬件选择、软件通用等方面形成指导意见,列出可复制推广项目清单,为其他镇(街道)建设“镇街小脑”提供科学借鉴。同时要完善“善治分”引导机制,探索与公积金,小额贷款和其他各类社会服务捆绑关联,积极探索全区“网格微联心”平台中通用“善治分”的可行性,以拓展我区群众进入平台、参与共治的覆盖面。各镇街要以优化管理、集成功能为主要着力点,把重点放在涉及基层治理的各相关部门前端感知设备的集成方面,并积极推动各相关部门的数字化专业管理系统与镇街“智慧村社”平台的互相联通,以进一步提高镇街多跨场景的应用度和群众生活的便利度;要高度重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把学习利用智能设备作为新时代成人教育的重点,利用镇(街道)级成人文化教育学校和社区(村)文化礼堂等阵地设计课程、组织学习,并通过开发配套的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低门槛的专用入口设备,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