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1-03-09 11:2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第一篇: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大力改善民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目标。XX市老旧城区由于年代久远,无论是房屋居住质量、公共设施配套等硬件条件,还是管理模式等软件环节都无法满足现代社区居民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老旧社区的房屋产权多样化,小区维护资金枯竭,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功能退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如何通过城市社区有机更新,实现社区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步提升,已成为加快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课题。20XX年上半年,XX市委书记XXX、时任XX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先后到XX街XX社区进行调研,提出了“以XX街XX社区为试点开展社区微改造”的指示和要求。X书记在专题讲话中指出:“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居住着世代相传的老XX人,要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作为民生大事,实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行动计划,切实把社区微改造这件事办好、办实。”为了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社区环境,满足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迫切心愿,XX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公益优先、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原则,以“三改造一落实”(改造公共设施、改造老旧房屋、改造人居环境、落实物业管理)为主线,扎实开展“三线三管”整治、老旧房屋外立面整饰、楼道内部综合改造等整治任务,大力推进居民自治工作,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XX社区基本概况和改造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XX区XX街XX社区南起XX路,北至XX街,东起XX南路,西至XX南路,面积X.XXXk㎡,户籍居民XXXX户、XXXX人,辖区实际常住居民XXXX户,常住人口XXXX人,人口构成呈现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失业人员多、拆迁户多、空挂户多的特点。在启动社区微改造前期,由XX区社工委牵头,通过向XX社区居民派发“征询意见一封信”、发送手机短信、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设立公共电子邮箱和QQ群等方式,全面搜集社区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XXX条,并草拟形成了以XX街XX社区为例的《XX区推进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发现,XX社区作为XX市典型的中心城区老旧社区,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环境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一)公共设施破旧,影响居民生活

据统计,社区供水管、排水管、消防管等“三管”损坏率达XX%。其中,有XX栋供水管损坏,X栋水压过低,XX个公共加压水泵需要维修;XX栋消防水管损坏,XX栋消防器材缺损,需要维修改造公共消防设施XXX套;XX栋排污管破旧,XX个沙盖破损,XXX条排水立管需要更换;X条街巷排污时常堵塞,XX个化粪池需要维修。此外,居民反映自来水管渗水漏水、排污堵塞、化粪池满溢、水压低及水阀失灵等问题超过反映问题总数的XX%。

(二)房屋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

部分楼宇建筑年久失修破损,大楼建筑破损率达XX%。有XX栋外墙体脱落,XX栋楼道墙面脱落,XX个公共门窗破损,XXX层楼梯踏步和XXX层楼梯扶手需要修复。

(三)人居环境杂乱,公共服务滞后

一是部分楼宇“三线”凌乱。部分楼宇存在电力线、电话线、宽带线等乱拉乱扯现象,有XX栋大楼局部乱拉挂严重,XX栋共XXX层楼梯过道电线残旧,XX栋大楼共XXXX个电箱较旧,有XX个电表表壳破损、总开关箱有个别损坏。XXX层楼道公共电力管线和XXX层楼道公共弱电管线需要维护。

二是部分内街巷路面破损。XX社区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区,居民反映石板路越来越少,补丁越来越多,影响辖内老年人出行。其中,XX南路面、XX街、XX西路、XX路、XX街X条路面局部有破损,XX路XXX号、XXX号、XX巷、XX、XX坊、XX巷、XX街XX号巷等XX条街巷等有破损。

三是部分楼宇存在安全问题。XX社区安装IC卡门禁的有XX栋,安装率XX%。大楼值班员多为社区老人,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存在居家安全隐患。此外,部分街巷有XXX处挤占燃气、消防等设施及其他公共空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四是公共活动场地不足。社区内小公园、小绿地、小广场欠缺,现仅有X个小广场、面积约XXX平方米。图书室、文化室、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较少。社区内绿化带稀少,居民反映有X个地点亟需增加和改造绿化带。社区辖内停车位严重不足,仅有机动停车位XX个,需求缺口达XX个,造成机动车违停乱停情况严重,部分内街巷缺少统一的自行车停放点。此外,有XXX个楼体地名牌、单元门栋地名牌需要更换,XX栋大楼XXX个信报箱需要更新补建。

(四)物业管理缺位,社区管理参差

XX社区仅有X栋由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综合服务的高层住宅楼,一部分房屋由于存在单位转制或倒闭,房改房或宿舍楼养护权责脱管等问题,导致产权不明晰,整治管理成本高,一般物管公司不愿意介入。此外,大部分房屋虽然通过楼组长以传统方式组织本大楼居民开展保洁、保养、保安等义务工作,但由于公共设施养护权责不明确,容易产生分歧和纠纷,社区居委会经常被动成为楼宇物业临时管理者,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不高。

二、XX社区微改造的总体情况

社区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有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XX社区微改造计划通过重点改善更新社区内的路、水、电、气、消防、排污、环卫、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消除居住安全隐患,完善生活设施,全面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

(一)社区微改造的工作主线

基于XX社区前期调研结果和社区实际,XX区委、区政府印发了《2016年XX区社区微改造工作方案》,紧扣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出了“三改造一落实”的社区微改造工作任务。

公共设施改造重点推进“三线三管”整治

(“三线”是指电力线、通信网络线、有线电视线,“三管”是指排水管、供水管、燃气管),改造完善街巷路面、路灯照明,更新楼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地下排水管道,建设文体活动场地等。

老旧房屋改造重点实施老旧房屋外立面整饰,楼宇内部综合改造,生活配套设施改造等。人居环境改造重点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加大绿化绿地建设,推进消防设施改造,完善治安防控设备装设,落实网格化管理,挖掘历史文化等。落实物业管理则通过加强居民自治,引入物管服务,建立健全老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二)社区微改造的主要目标

着眼于XX作为省市“窗口”和城市“中心”的特殊区位,以及建设品质城市示范区、实现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目标,XX社区微改造致力于打造成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区环境干净整洁、人居环境平安和谐、社区管理规范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其中,干净社区要求做到环境卫生保洁到位,社区无脏乱黑点;内街小巷清扫及时,路面无滞留垃圾;垃圾桶点摆放整齐,桶点无溢满垃圾。整洁社区要求老旧房屋维修更新,房屋立面美观;“三线三管”规整无乱拉挂;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破损;公共活动场所完善无缺损。平安社区要求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消防设施齐备完好;治安防控设备安装完善,治安监控系统建立完好。有序社区要求物业管理服务到位,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网格化管理落实到位,群众投诉快速处理,“六乱”“两违”明显减少。

三、XX社区微改造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摸底调研,把准群众需求

由XX街牵头,区委办公室、区社工委、更新局、建设局、民政局等部门参与,围绕基层社区和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在居委会的指导下,成立由社区热心人士、楼组长等XX人组成的“XX社区微改造居民咨询委员会”,多次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积极听取群众在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环境、社区治安等方面的改造需求。

为了更加全面摸清改造项目的基础数据,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XX街XX社区微改造项目基础数据调查表》,组织XX社区居委对辖区内XXX栋房屋涉及的基础数据和内容进行全面摸查,详细列出了各个楼房需改造项目的具体数据和公共空间的改造内容,全面掌握社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为精准确立社区微改造项目工作重点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二)坚持实事求是,优化改造方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XX区组织区房管局、建设水务局、城管局、街道等部门赴天津市和平区实地考察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工程,学习借鉴相关工作经验。结合《XX街XX社区微改造项目基础数据调查表》内容,形成《XX街XX社区微改造项目一览表》,确定改造建设项目XX个。结合XX社区实际,以XX区前期制定的XX项改造内容以及市更新局制定的《历史城区社区微改造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为基础,联同区建设局、房管局共同起草了《XX市XX区XX街XX社区微改造工作标准》,为科学推进社区微改造建设打好基础。

(三)深化宣传发动,争取群众支持

XX街把群众参与贯穿于社区微改造工作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如抽调党校、工青妇、老干局、社工委等党群力量,成立“XX社区微改造建设办公室”,按照“X名机关干部+X名街道人员+X名社工”的组合方式组建X个宣传小组,专门负责与社区居民群众的宣传沟通协调工作。在厂后街XX号改建长XX米的XX社区微改造专题宣传长廊,更新改造各类专题宣传栏X个,通过张贴XX社区微改造工作方案、XX社区微改造公告、《致居民群众的一封信》等内容,最大限度争取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此外,XX街还紧密结合各阶段改造任务,及时制作各类居民告知书,在XX社区微改造建设办公室、社区宣传栏及施工楼道门前广泛张贴,提前公告有关施工计划及各施工单位联系方式,方便居民群众及时进行监督和求助。

(四)强化多方联动,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强化领导小组统筹作用。XXX副主任作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在高温中实地察看了XX社区微改造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召集和主持召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XX社区微改造工作,并发动各成员单位深入XX社区认真开展摸查,及时组织调研,积极听取意见,在协调市自来水公司开展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北京路地铁站前供电架空线下地及废旧电杆拆除工作、市更新局制定《历史城区社区微改造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等方面,为XX社区微改造争取了有力的支持。

二是强化XX区主体作用。XX区主要领导坚持亲自抓、抓落实,多次深入社区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并主动联系XX社区微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成员单位,争取改造项目在总体规划及资金等方面取得有力支持。

三是加大市区沟通力度。建立XX区委、区政府与市级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机制,区有关职能部门及XX街积极加强与市城市更新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供电局、中国XX分公司、市来X人员服务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水务局、市水投集团、市自来水公司中区供水分公司、市地铁总公司、市邮政局、市路灯管理所等单位的沟通联系,逐步形成紧密配合、联动共建的工作格局。

四是强化内部工作联动。建立XX社区微改造微信工作群,组织各参建单位人员、区有关职能部门现场管理人员、社区居委工作人员、XX街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近XXX多人,通过微信平台实时反映和跟进整体建设情况,及时沟通相关信息,有效应对了微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五)培育居民自治,落实物业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机制。成立XX社区居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并在街民政科设立办公室,负责居民自治工作的统筹领导、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制定《XX街关于发挥居民自治,推进XX社区微改造的工作方案》,梳理出政策法规及自治理念宣传、居民自治队伍建设、议事决策平台建设、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等四大类XX小项整治工作任务,逐一明确党政办、民政科、微改办、社区居委会、居民咨询委员会等各单位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居民自治工作任务到人、落实到位。

二是丰富多层次议事平台建设。以方便管理和联系为原则,积极搭建多层次的居民协商议事决策平台,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参与积极性。如定期召集和主持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定居民公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对社区微改造工程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社区重要公共事务进行民主决策。完善楼(片、院)自治小组工作会议平台,组织楼(片、院)长发动居民定期对楼(片、院)改造方案进行议事协商、决策执行。组织成立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由居民选出委员定期对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及社区重大事项和重要公共事务进行议事协商。建立居民议事厅、智慧XX、微信群、QQ群等平台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群众的诉求和建议等。

三是探索社区自治物业管理。积极推进以社区为单位的物业管理“一落实”任务,严格按照“双过半”原则,以调查问卷形式征询改造范围内全体居民群众是否同意物业服务议事会推荐名单,是否同意开展物业服务管理。在同意率达到“双过半”的前提下,最终推选李萱、曾广源等楼组长和热心居民担任议事会成员,推动形成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整合“两代表一委员”、楼组长和热心居民等党群资源,成立XX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制定《XX社区物业服务方案(初稿)》和《XX社区物业服务工作制度》,梳理明确人员配置、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物业服务标准,并以调查问卷形式听取全体居民意见。由物业服务议事会组织议事会成员、全体楼组长以及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围绕社区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社区服务管理重点,研究梳理XX社区物业服务范围,及时制定物业服务项目清单、物业服务经费方案等配套文件,确保社区物业管理科学、有序。

四、XX社区微改造的经验和启示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社区微改造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和保证。在XX社区的微改造中,市、区两级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工作架构,成立了社区微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大副主任XXX担任组长,XX区XXX书记、XX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市住建委等XX个市、区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区分管区领导任办公室主任,XX街主要领导任常务副主任,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推进等工作。此外,还专门筹建XX街XX社区微改造建设工作组,在XX社区设立微改造建设办公室,下设公共设施改造、旧楼宇改造、人居环境改造、综合协调、资金监督审查等五个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在此基础上,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也得到了科学的梳理和分配,如XX街作为第一责任主体,积极发挥好属地管理作用,重点负责入户开展调查摸底、了解群众需求、深入宣传发动等工作;房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社区微改造工作,研究制定改造建设指引和整治标准,明确改造要求,组织实施社区老旧房屋和公共楼道整治;建设水务部门负责制定“三线三管”整治工作标准,协调管线单位按照改造要求推进社区“三管三线”整治工作,组织实施市政公共设施、社区环境和绿地绿化建设工作。由于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了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加强沟通,主动作为,有效协调解决社区微改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形成了社区微改造的工作合力。

(二)秉承以人为本,赢得群众支持

社区微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在XX社区微改造中,XX街始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公益优先;尊重民意、改善民生;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群众参与、共建共管;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工作原则,紧密围绕社区微改造各阶段任务,扎实做好民意征询、宣传发动等群众工作,确保微改造工程体现民意、满足民需、获得民心。

一方面,XX街坚持把“三必访”(“社区居民必访、不同意见必访、方案形成必访”)作为微改造的群众工作指引,除了在正常上班时间开展入户调研工作之外,XX社区微改造宣传工作组各小组还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完成量及包干楼宇住户的工作和生活规律,在工作日晚上及周六日弹性开展入户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入户宣传的覆盖率和成功率。另一方面,为更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在XX社区微改造中的矛盾和冲突,XX街坚持普遍宣传和重点宣教相结合,对个别重点对象和特殊群体灵活采取电话访谈、个别约谈、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反复沟通和跟踪回访,力争把情况摸清、道理说明、意见摸准。

例如,在“三必访”工作中,XX街XX号XXX房屋主钟先生反映,楼栋天井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设计局限,加上年代长久失修,经常出现堵塞溢满情况,希望以社区微改造工程为契机,彻底解决化粪池堵塞溢满问题。然而,XX的化粪池和隔壁XXX房的X姨共用,施工时要经过X姨家里,对其生活造成影响。对此,何姨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坚决不同意动工。为此,XX街党工委书记龚靖亲自带队,组织XX社区居委会、微改造办公室和新成立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多次上门进行宣教和协调工作,多次重申微改造是一件为民实事,对整个社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产生深远影响,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多次劝导协调后,何姨最终答应全力配合改造工程,并在工程完工后联合该楼栋的居民向XX街党工委、办事处送上锦旗和感谢信,使矛盾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三)注重居民自治,筑牢群众基础

在社区微改造工作中,为充分调动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XX社区微改造始终坚持“一手抓项目改造、一手抓居民自治”,积极探索推进以社区为单位的物业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居民自治和社区管理,不断提升和巩固社区微改造的工作质效。如加快XX社区居民自治服务管理活动中心建设,通过设立文化室、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等功能性板块,努力在居民服务、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等方面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建立改造项目交接机制,在每一个改造项目完成之后,由街道制定接收表,交由项目所在社区、楼(片、院)居民签字接收并提出对改造项目的建议意见。此外,在落实居民自治物业管理过程中,XX街坚持“各有所为、相互配合”,通过制定公共服务管理清单,进一步梳理社区物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管理边界,如明确红线外的公共场所及垃圾费对应的公共区域,由街道负责日常保洁工作,红线内的保洁则由物业中心协助居民开展等,通过理清政府和居民各自承担的公共管理项目,有效防止出现政府“大包大揽”或居民“全包全揽”的问题。

(四)强化文化传承,彰显区域特色

社区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具有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功能,它不仅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XX街在XX社区微改造中非常注重社区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发展。如以XX社区微改造为契机,对XX街X号这栋民国时期历史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不但换上了粉色的“新装”,还原了老屋西式栏杆、西式山花等特色的建筑工艺和构件,还对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为屋顶加上了防漏隔层,红墙白檐的围墙,青石板砖的小院,使之成为XX社区靓丽的历史文化风景之一。又如,积极挖掘XX社区历史文化资源,融合XX街X号历史建筑风格,在厂后街XX-XX号打造了长XX.X米、高X.X米的历史文化宣传墙,全面展示清正廉洁代表人物周新的先进人物事迹,以及XX地名由来等街区历史,全力打造XX地区历史文化新地标。

(五)坚持以点带面,全面优化提升

XX街自觉增强XX社区微改造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将其纳入街道基层工作的整体工作布局,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实现相互促进、同步提升。如结合全市出租屋及来X人员管理突出问题地区整改工作,以XX社区XX号为试点,积极推进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在兼容原系统(对讲开锁、钥匙IC卡开锁)基础上新增身份证(或居住证)开锁功能,并且安装视频监控,同步抓好人屋信息纳管、安全隐患和治安问题整治工作,为微改造工作提供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结合“平安社区”建设,在XX社区建立XXmX视频监控中心,完成XX个旧视频点升级改造,新增X个视频监控点,实现内街巷治安防控全覆盖。结合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积极改善社区路灯照明和公共环境,安装附墙灯XX支,庭园灯XX座,埋地管道XXX米,埋地导线XXXX米,安装维修井XX个,完成厂后街XX株大叶紫薇行道树种植和XX景观石时花配置,并对社区居委会对出围墙进行美化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五、社区微改造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

社区微改造是一项繁杂的综合工程,工程“微”而工作“巨”,要成功推进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需要妥善把握和正确解决。

(一)充实经费保障

充实的经费保障是社区微改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XX社区微改造的经费征集,按照将城市更新资金优先安排用于微改造项目的原则,采取“市里出一点、区里出一点、街道出一点、居民出一点”思路,通过市、区财政补贴,申请住房维修基金,产权单位(产权人)和专业经营服务单位(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投入的方式共同筹集,并积极引导居民自主参与、自愿改造、共筹资金,充分调动了各方主体参与社区微改造的积极性。实际运作中,XX社区微改造项目总投资约XXXX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XXXX万元,区财政筹措项目资金约XXXX万元,街道投入部分自有资金。此外,由“三线三管”的权属单位出资改造各自管网,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资金供给体系。

(二)守好安全底线

安全是衡量社区微改造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不仅要生产安全,更要确保廉洁安全,才能使改造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如何在微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循“实用、实惠、耐用”的原则,守好安全生产和廉洁的底线,是微改造过程中始终不能松弛的任务。XX街在XX社区微改造中注重抓好安全生产和质量监控工作,加大日常监督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此外,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建立完善社区微改造工作台账,定期整理会议纪要、信息简报、项目建议书、工作照片等资料,及时交区纪委派驻组存档备案。同时,加强对立项、招投标、资金使用等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微改造工程依法、公开、透明。

(三)坚持依法依规

社区微改造工程项目内容复杂,涉及到众多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及利益调整,也涉及到社区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责任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法律法规政策滞后于现实需要,例如,一些“三管三线”等基础公共设施的法律法规滞后,公共设施养护权责不明确,大楼设施养护、环境卫生、社区安全等条文缺乏实施细则或条文不尽合理等,都影响着社区微改造推进的科学有序。因此,在社区微改造中,必须对政策研究到位,有理有据议定符合现实需求的工作原则、工作规范、工作指导思想,确保改造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社会宣传

社区微改造与群众生活有着最紧密、最直接的联系,需要居民群众齐心协力、大力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在社区微改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区微改造的重要意义、重要内容、主要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居民群众参与、支持和配合等情况,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为社区微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在目前部分社区居民群众缺少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情况下,还要组织干部深入社区指导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协调解决居民集资、方案落实、施工影响、长效管理等难点问题,确保微改造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五)优化施工流程

社区微改造的工作任务重、标准高、环节多,施工环境复杂,难度大,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程。由于社区微改造各项工程的立项、设计、预算、招投标、施工等工作的推进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改造的内容经常出现调整,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不便,需要对改造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做到机制完善、工期合理、密切协作。特别是对工程衔接期间出现的断水、断电、道路堵塞等问题,要提前广泛告知相关居民群众,及时回应居民群众需求,并优先研究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

(六)落实物业管理

外在环境改造只是第一步,社区综合环境的优化还需依靠长效的管理。特别是对于部分尚未推行物业管理、且条件不成熟的社区,可通过社区协商,引导采取“居民自筹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筹资模式,逐步建立老旧住宅小区“低收费、广覆盖、有补贴”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打破传统物业管理“以门槛为界”的观念。此外,还可参照XX社区创新推出的“一楼一策一标准”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根据社区在建管历史、楼宇特点、居民结构等实际情况,分类拟定不同类型楼栋的物管收费标准,并有机结合居民缴费、增值服务、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减轻居民群众负担,为推动实现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打好基础。

(七)突出居民自治

社区微改造不但是人居环境的外在改造,更是社区人员内在素质的综合提升。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其中“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居民参与”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因此,社区微改造要善于培育居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以社区微改造工作为抓手,通过丰富居民议事内容,挖掘社区领袖,加强政民互动等,不断积累社区自治工作经验,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此外,可通过整合社区领袖、楼组长制度、“两代表一委员”等成熟的党群基础,通过搭建议事会平台、完善议事制度、加大群众意见征询等方式,逐步形成“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决”的良好氛围,为巩固社区微改造成效、可持续推进自治物业管理夯实群众基础。

第二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基层社会管理如何加强?如何走出新的路子?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平安、促

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我们对萍乡市安源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主要工作情况

强化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安源区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制发了文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法制及政法综治社会管理工作。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载宣传文章、图片、音像资料200余篇;组织了50场政法综治“走基层、创平安”文艺团队在乡村社区巡回演出,观众达万人;发送短信20万条;走百村,入千户,深入村民家中关心帮扶。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公民法制意识、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知晓度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关怀服务,特殊群体得到有效管理。打造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注重整合机关干部、基层党员、村(社区)两委班子等工作力量和资源,因地制宜配置每个格内服务团队。建立特殊人群常态化管控机制,扎实开展毒品打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区矫正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帮教和服务。深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加强未成年青少年管理和教育,“阳光学校”正积极筹建中,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强化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了重要路口、主要街道、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安源暴雨”行动,进一步加强派出所巡防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城区见警率大幅提高;广泛开展农村群防群治活动,农村治安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加大了对重点地区和治安乱点的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打击街面两抢、入室盗劫、打击非法传销、打击黄赌毒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区治安形势不断好转,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三季度人民群众公众安全感测评安源区在全省排3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强化关键突破,重点难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实施社会平安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维权、协调沟通和权益保障等机制,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延伸调解网络,全区各类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信访总量及进京、到省到市上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实现了信访形势的持续好转,保障了社会的和谐与平安。服务下沉,探索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城区街道选派责任心强的机关干部到社区,有效破解了居民办事难的问题。组建网评员队伍,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通过微博、社区论坛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控化解网上舆情,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存在问题

群众的利益诉求格局日趋多元。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化,大量利益诉求以矛盾纠纷形式凸显出来,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矛盾主体多元化,主要为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方面,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兴起,群众越来越注重利用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规范,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恶炒、恶意中伤、散布虚假消息等现象逐步增多,严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正确导向。

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日趋滞后。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和乡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缺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公民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基层政法保障力度不够。基层警力有限,基层政法综治工作人员兼职现象突出且变动频繁,难以保证专职专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总量有限,而且在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依然极大。一方面,群众对基础教育、就业培训及信息服务、公共

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相关服务等的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导致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随之提高。另外,由农民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建议对策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一是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各利益主体在分配上机会平等。三是建立健全收入平衡机制。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社区、向农村倾斜,建立符合区情、统筹城乡、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以加强社区建设为重点,构建社会管理平台。一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把能下放的职权下放到街道和社区,使其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依法加强对民主直选村委会干部选举的监督和领导,设定严格的干部候选人标准,严防一些地方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插手选举,确保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有效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三是加大村(居)、社区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着力解决村(居)、社区一级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经费、场所的保障问题,有效提高村(居)干部工资待遇,进一步完善村(居)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

以矛盾纠纷化解为突破,解决社会管理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管理各类矛盾,有力促进社会和谐平安。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四是探索建立突出矛盾纠纷长效化解机制。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完善基础性、关键性社会管理制度,做到有用的硬办法要用好、软办法要有效、老办法不能丢、新办法要跟上。一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二是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三是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机制,提高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的能力,严防形成由网上向网下传导的社会破坏力量。

以推进依法治理为载体,提升社会管理固本根基。一是强化政权法治意识。二是坚持依法施政办事。法治要有法,亦要执法,任何人都不得随意突破法律法规的边界。作为行政主体,要做到用制度行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坚持按法律法规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合情合理合法办事,决不盲目决策、随意行事,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三是广泛深入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四是加强依法治理社会痼疾。

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将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基层社会管理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发展重难点,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三篇: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一)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鄂前旗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司分管领导,镇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优秀网格员代表,于5月中旬,在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举办网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期间,赴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桐乡市高桥镇越丰村、环南社区学习观摩;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博物馆,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亲身感受了上海、浙江两省部分地

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现将学习观摩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洋泾街道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北角,西起源深路,东至罗山路,南临杨高中路,北濒黄浦江,面积平方公里。现有居委会建制38个,居住小区110个,户籍人口万人,实有人口万人。其现有的区域形态和人口结构呈现综合性特点:“城中村”、旧式保障性公房与中高档商品房共存;“原拆原建”动迁农民、棚户区改造动迁居民、福利性保障性住房居民、来沪务工人员与商品房购入居民共驻,社会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洋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

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力量整合、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网络健全、运转有序、工作高效”为目标的综治中心,通过整合接待平台和事务处置平台,形成“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和力量。其主要做法:

1明析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

一是整合多方力量,打造综治中心一个平台。中心通过对内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等科室,对外吸纳公安、市监、地区法庭、法律服务所、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等单位或组织,打造出了集“维护稳定、治安防控、信访接待、预防犯罪、平安建设、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卫生”等共计13项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二是信息一口受理,内部资源共享。中心通过设立一个办事大厅,整合原有接待平台与事务处置平台,将信

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咨询、社工服务等4项职能集中到一起,实现了各类问题的一口受理,同时在内部就问题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2“两个中心”并行联动,提高工作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相关要素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管理,2013年,洋泾街道与洋泾派出所加强联动,建立了以“常态和高效为目标,以高位独立运作机制为保障的洋泾街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社警联动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加强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之间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协调功能优势,实现“两个中心”工作的并行联动、相互支撑,推动了“大综治”格局的逐步形成,实现了综治工作全覆盖。

3“点、线、块”相结合,辖区综合治理全覆盖

综治中心横向上借助指挥中心下

属的3个实体工作站,纵向上通过加强对38个居委综治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覆盖。一是“块”上的事情交出去。综合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巡警、市监、城管、安监等专业行政执法力量和市容协管、房屋协管、综合协管、社保、特保等综合协管力量,建立起3个实体运作的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提升了受理问题的解决效率。二是“点”上的事情抓起来。综治中心通过居委的“七位一体”议事制度,将分散在居委的基层综治维稳力量整合起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努力提高居委的自治能力。三是“线”上的事情协调好。对于其它实体工作站与居委综治工作站都不能顺利解决的非“块”非“点”类的条线类事物,由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条线部门,主动跨前解决。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二)一、外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

经验及做法

(二)浙江诸暨市枫桥镇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万人,辖28个行政村、2个社区。1963年,枫桥镇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枫桥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依靠和发动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当前,“枫桥经验”贯穿“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推动村民自治,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并提出”民主法治村”的建设口号,建立和完善了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总书记在给“枫桥经验”50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指示中明确的把“枫桥经验”概括为“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强调要“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创

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枫桥镇创造了一系列“化解矛盾在基层”的有效机制和方法,主要包括:

1“四前工作法”

“四前”即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加强化解基层矛盾的组织网络建设,发挥党政机构和民间力量两方面的积极性;将化解矛盾的重点环节前移,强化预测、预防的环节;“四前工作法”的精髓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四先四早”工作机制

即预警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教

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通过“四先四早”,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四先四早”工作机制也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的机制和方法。

3大调解机制

经过长期努力,枫桥镇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镇共建调委会59个,有人民调解员358名,纠纷信息员328名,已形成了“组织成网络、人员遍角落”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

4网格化管理

近年来,枫桥镇构筑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底边”和“纵向联动、横向整合”的社会管理网格系统。在纵向上,全镇分为三级网格:镇作为一级网格区,二级网格区是片区网格,三级网格区是村一级。在横向上,主要是从“纠纷化解网格化、土地管理网格化、社会人管理网格化、社区警务网格化、安全生产网格化和应急管理网格化”六个方面实现横

向整合。

(三)浙江桐乡市高桥镇越丰村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高桥镇越丰村位于桐乡市南部,沪杭高速、高铁穿境而过,高铁桐乡站位于越丰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共有26个村民小组,759户农户,总人口2948人。近年来,一场以“三治合一”为手段,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在越丰村展开。在当前社会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越丰村开展的“三治”建设,为美丽乡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依托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和百姓参政团这三个载体,越丰村有效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让这个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

“百姓参政团”,分别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村干部、小组长、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共同参与村里大事小情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对党委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百姓利益诉求;二是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提出意见建议,为百姓争取最大利益;三是对百姓参政团讨论后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配合做好宣传,推动该决策项目的顺利实施。

“道德评判团”共有11名成员,他们大都是老党员、退休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等,在越丰村都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公信力,老百姓都比较认可道德评判团的作用。他们在评判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公信力,以及基于自身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综合考虑社会因素、人情世故和习惯等进行说情说理,让人心服口服。道德评判团的作用体现在评判陋习、弘扬真善美上,村里在评选十佳“五有市民”和十佳“四好家庭”的时候,都要邀请道德评判团来进行评议。在道德评判团的评判下,一些农村社会中常见的陋习渐渐得到修正,村风变得越来越好。

“百事服务团”其宗旨是“为群众办实事,让百姓说党好”,其载体就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现了一种邻里守望、民众自决、社会自治的愿景。这样的社会管理,不仅降低政府的成本,而且更体现了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百姓参政团”让与利益相关的百姓在重大问题上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形成大事一起干的氛围;“道德评判团”曝光不文明行为,让身边的德孝先进成为明星,好坏由大家来评判;“百事服务团”让辖区村民及时享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实现事事有人管。三个团的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让人民群众发挥民间智慧的平台,给老百姓一个合适的途径,放手让老百姓发扬志愿和首创精神。

第四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案例典型经验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

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凝聚基层dang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X个行政村就地转为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X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dang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X名片长、X名楼长,承担收集民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分布状况的民情图X类达X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至少走访X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X年以来共上门入户X次,解决群众难题X多件。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ZHU化。以“参与式方法”为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ZHU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X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X多场次,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X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化”升级。

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X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X支创业指导团队、X个创业实训基地,帮扶X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X家企业,帮助X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X支,吸纳X余名党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XXdang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X次。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X年以来,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X万元认领了X个社区服务项目,惠及群众X余人。

外引内培,探索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建成“致和公益新天地”等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深化与高校、专业社工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超苏南现代化指标水平。

三、强化基础保障,驱动基层工作由“缺要素”向“有资源”转变。

建强班子队伍,确保“有人干事”。采取选、聘、留、派等方式,选配思想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开展现代服务理念、社区治理方法等内容的能力培训,“双强”型干部占比动态达X%。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对优秀村(社区)正职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权利、进出机制、管理培训、考核奖惩,通过社会化招聘和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确保X年底前每个社区至少有X名专业社工。

优化服务阵地,确保“有地议事”。按照“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效能最优化”的原则,推动“X+X”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促进服务资源集中投放。已建在建万科、迎江路、电力路等X个单体面积X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互为依托的服务阵地集群。

完善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鼓励村(社区)大力发展资金投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和基础服务型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今年重点推进村(社区)经营性项目X个,计划收益X万元,同比增长X.X%。全区每年安排X万元保障社区干部工作待遇并建立常态增长机制,按社区实有人口每年拨付给每个社区至少X万元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社区建设项目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项目的奖补。

落实dang建考核,确保“把事办好”。强化书记抓dang建第一责任,严格执行定期议党、目标管理、协调会议、联系点、检查考核等X项管党制度。建立dang建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基层dang建工作重点任务、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健全党组织书记抓dang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上考下”和“下评上”有机结合,通过专项述职、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量化评分等方式,考准考实基层dang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X区大力实施“融城dang建”“一式两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走出了开放、多元、民ZHU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这些生动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X.坚持党的领导作用,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根本保证。X区通过调优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公共服务效果最佳化,积极探索议事会商等基层民ZHU形式,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中的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自治。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始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将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凝聚力,牢牢巩固执政之基。

X.坚持服务群众需求,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新形势下,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不仅要保障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搭建沟通渠道让群众充分参与,切身分享社区建设成果。X区坚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加强服务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行民ZHU议事会商、“民情图”工作法等参与式治理手段,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服务居民群众是基层dang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宗旨,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X.坚持区域联动发展,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X区通过建立“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与机关部门结对共建等方式,打破长期以来各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dang建活动“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流通,也让驻区单位在区域建设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角色从“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实践证明,抓基层建设不能光靠村(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要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

第五篇:浅谈如何推进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浅谈如何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这种复杂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改进思想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之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各种理论、论述也常见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中,经过近期的学习、思考,结合自己所从事的街道工作实际,对此问题有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社会管理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康、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手段。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深刻变化,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河东区委、区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作出了明确要求。

一、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特别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到基层……;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3月,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成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2012年5月张高丽书记在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体制机制。

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建设非常重要,党的方针政策再多、再好,还要靠基层去落实;社会管理要创新,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基层组织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执行单位,直接面对居民,因此基层社会管理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

二、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利益格局调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思想观念变化,基层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要解决好、处理好这些新问题,用老办法显然已经行不通,必须进行创新。

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对天津定位的难得机遇,既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思考》,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根本方法、主要手段、实现条件和实现目标。

三、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管理现状,顺应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街道,我认为社会管理的重心应放在社区居委会。

(一)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们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社会管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直接管理与辖区九万余人(常住人口)紧密相关的民政、低保、社会治安、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司法援助、社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基层社会管理有效与否,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管理原则,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将为民服务作为基层管理创新的核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强化社区管理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中,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可以说,强化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是做实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基础。

三是健全管理体系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支撑。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但不能也不能全部包揽基层社会管理事务,必须充分调动其他社区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又充分调动鼓励和支持包括社区党组织、居民代表大会、驻区企业、社区志愿者在内的社会组织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通过构建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可以使基层社会管理效率大为提高。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在赋予基层组织更大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社区工作的监督,避免权力集中后诱发各种问题。完善制度,规范程序,透明管理,扩大群众参与和评议,合理制定基层组织考核办法,按照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基层组织工作实效,避免基层组织脱离群众,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调控社会行为的短期行为,使基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够更好地做到优质高效。

(二)以社区建设为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安,则天下安。社会管理要做到有序、有效,必须重心下移。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住这个基础平台,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形成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这是城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抓社区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作为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应该统一班子成员思想,提高认识,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到社区,夯实社区组织,壮大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体制建设。

二是创新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是社区服务的骨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应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今年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我们根据要求,提高了社区工作者进入的门槛,面向社会选聘了30余名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充实了居委会队伍,并安排1名街干部到社区担任大主任,优化了居委会主任队伍。同时,依法选举贯穿于选举的全过程各环节,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监督力度,保证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的全面落实。针对居委会换届选举后选聘新主任较多的现实情况,我们及时组织社区主任进行业务培训,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当好队伍的“领头雁”、社情的“活字典”、居民的“小棉袄”、和谐的“稳压器”、党建的“桥头堡”。根据各社区实际,调整办公用房,并及时解决工资、保险等后顾之忧。同时,制定了《管理规定》等制度,对稳定社区居委会队伍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三是完善社区功能,建设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增强居民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落实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并加以合理运用,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休闲生活需求。

四是充分发扬民主,大力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应当建立便捷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开展居民会议、民主听证等形式的自治活动,增加工作透明度,鼓励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广泛参与,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对社区重要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大主任、劳动保障工作站站长“三位一体、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三)以社会组织为平台,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桥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组织化程度的过程。因此,要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扩大服务面。大力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层面的良性社会治理。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制度建设,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比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管理方式创新,认真落实在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组织制度。二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将技术性、服务性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管理格局。应着重培育和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济类、社区维权类社会组织。三是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服务理念、愿意投身社工事业的新型专业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提高其公信力。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条框束缚、行为规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战略任务。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管理资源、加快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探索适合我街街情、满足辖区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下载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2021年老旧社区微改造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九大报告中创新社会治理部分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推进检察工作的思考

    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深刻认识并准确把......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论述

    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论述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和革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长期形成、内生演化的”,是一个系统完备、环环相扣的逻辑结构,纵向上包......

    在创新中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实现新突破(定稿)

    在创新中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实现新突破 中共永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李亮学 基层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基层党建、社会维稳、经济建设和改......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黄梦其“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

    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社区矫正调研报告5篇

    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司法局社区矫正是指将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

    扬州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送审稿)2

    扬州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局起草送审稿) 在扬全国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组 (2011年10月19日) 社区社会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对创建......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文章)(推荐5篇)

    加强社区党建创新社会管理 孙 红 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