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中创新,探索中进步——新教师汇报交流会新闻稿
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进步
——新教师汇报交流会 11 月 15 日下午我校张××、林××、余××老师参加了镇新教师汇报交流会。镇教育局李局长,杨××,邹××,蒋××老师以及镇×××年统招的新教师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我校的新老师们对自己开学两个半月的工作、生活、学习作了一个详细的汇报,也具体介绍自己到附小跟班学习的收获、体会、思考等。
李局针对新老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多交流,多探讨,特别是跟同龄的老师一起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2、善于感悟和反思,不能一味地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要结合实际;3、摆正心态,珍惜锻炼自己的机会,好好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提升自己。
相信通过这一次交流会,新老师们一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划,期待新教师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热点关注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农药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农药行业剧烈变革的一年,跨国公司合并速度加快,全新行业巨头格局诞生,资源、优势更加集中,强者更强;农药新政的落地和环保风暴,使农药行业的环保和安全压力剧增。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战略的开局之年,农药行业发展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为了正确传递和引导行业政策,推动我国农药行业绿色发展,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于8月16日-17日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会议以“传承、创新、超越”为主题,主要围绕绿色新农药创制、抗性杂草治理等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对推进我国绿色农药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泰禾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宗成院长,广西科协副主席梁春花,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季颖,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长令,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李钟华,南开大学席真教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副会长马春艳等行业大咖在内的来自农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及农药生产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总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大会现场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在致辞中指出,2017年,我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利润总额8462亿元,同比增长51.9%;资产总计13.03万亿元,增加5.4%。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工业革命的助手,发展农业的支持,战胜疾病的武器。农药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农药的毒理、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农药分子设计、合成、加工、应用和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创新,农药行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的滋润和推动。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超越。作为农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应传播自主创新的正能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农药学术繁荣、农药行业的科技创新、推动农药行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交流,深入探讨、理性质疑,力争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把最新的理论观点、科学判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的真知卓见,更好地解决我国农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加快实现农药行业艰巨而复杂的战略转型,为中国农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广西科协副主席梁春花 广西科协副主席梁春花在致辞中表示,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临粤港澳,西南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国土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00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是中国西部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区。广西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区之一,被誉为“山清水秀生态美”,四季花果飘香。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南宁召开,来自全国农药行业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进农药行业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推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将对广西农药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广西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秘书长黄尚顺
广西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秘书长黄尚顺在致辞中讲到本次年会以“传承,创新,超越”为主题,吹响了我们农药界迈向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必将再次点燃我们致力于推进农药行业技术创新及转型发展的“初心”。明园饭店是1958年中共中央“南宁会议”所在地,当年毛主席就下榻在明园饭店五号楼,当年在这里召开的“南宁会议”,是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会议。今天我们在这块宝地上,讨论农药行业转型及创新发展问题,也离不开“十三五”的发展话题,确实意义非凡。农药行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团结协作,凝聚广大会员智慧,集思广益,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农药行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长令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长令作最后致辞并指出,近年来农药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新农药管理条例颁发、环保督查全面执行、作物综合解决方案、药肥一体化、原药全面涨价等,变化已然成为新常态,农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带来了绿色发展、绿色植保的新机遇,绿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新技术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至上,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已成为农药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天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我们从事农药创制的前辈、精英和未来的生力军,回顾我们农药人走过的历程,半个多世纪的孜孜求索,半个多世纪的铿锵步履,承载了昔日农药前辈们的辛勤与荣耀,我们更要传承这种自强不息,勤勤恳恳,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我国农药学科,农药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传承,就是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孜孜不倦的探索前行。老一辈的科学家是新中国农药事业的开拓者,古稀、耄耋之年的他们至今仍然在从事着科学研究,仍在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为农药事业的后继有人辛勤耕耘着。为了表彰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农药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特设立“农药学科特殊贡献奖”。李宗成教授和徐振元教授荣获第一届“农药学科特殊贡献奖”。
沈寅初院士和宋宝安院士为李宗成教授颁奖
宋宝安院士为徐振元教授颁奖(杜晓华教授代领)
与会的农药领域专家、学者结合当前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指引,深度探讨并剖析了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未来我国农药发展方向将朝着生态、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新型农药转变,并逐步实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
沈寅初院士与会并作主题报告“基于生物源活性物质创制新农药”。沈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生物源农药活性物质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并以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烟碱类杀虫剂、Avermectin类杀虫素等的结构改造为案例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生物源化合物是农药活性前体化合物的宝库。沈院士还提出,新农药的创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涉及化学、化工、生物、农学、植保、昆虫毒理、植物生理、毒性、环境和生态、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专业。为推进我国农药创制的步伐,必须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广泛合作和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
宋宝安院士在“农药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中分别从我国农药现状及进展、农药行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我国农药绿色化战略研究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宋院士指出,当今国际新农药创制研究趋势具有新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多学科发展推进三大特点,“绿色化、高效化、清洁化、安全化”是我国农药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新型植物免疫调控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将成为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南开大学席真教授
南开大学席真教授在作“基因农药技术”主题报告中介绍,由于防治对象的多样性、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对象的多样性、环境生态的多样性,基于单一分子靶标结构开展新农药创制的研究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绿色农药所期待的高效性、高选择性与风险抵抗性的原则,农药发展周期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通量、大数据、系统性的智能设计开发阶段。21世纪,新农药创制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显现3个特点:1.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生命学科前沿技术与新农药创制研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2.理论化学、结构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应用于新农药创制,大大提高农药创制效率。3.药物与基因互动互作成为可能。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季颖总农艺师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发挥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减少对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农药管理的核心任务。随着社会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和监管部门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季颖总以“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产品安全”为题,从权威的国家视角分析解读了农药管理条例最新修订的内容,为农药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打开思路,指明方向。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刘长令教授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刘长令教授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深度分析和总结了中间体衍生化方法的典型案例。刘教授提出,研究方法决定专利性质。生物等排通常都会出现专利问题,只有先导化合物是自主研制的,在此基础上的生物等排才有意义。中间体衍生化法可以大幅提高新农药创制的成功率,同时具有稳定的知识产权。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覃兆海教授,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刘都才教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张帅博士,杨凌农科大农药研究所吴文君所长,浙江工业大学杜晓华教授,沈阳化工大学张立新教授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及来自企业的代表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分享。
本次会议是中国农药领域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众多国内外农药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结合当前农药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梳理行业发展趋势,展示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详细解读国家政策,共同探讨交流我国农药领域创新升级策略。不仅增进了各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国内外农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助推我国农药领域向绿色、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让农业持续增产增收。
(刘敬民)
第三篇:在传承创新中成就特色学校
在传承创新中成就特色学校
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创建于1982年,原名为胜利油田第六中学,学校最初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胜利油田机关驻地的职工子女就学需求。2003年高中部撤销,随后移交地方政府管理,2005年正式更名为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滋兰树蕙竞芳菲,历经几代学校领导和六中人的辛勤耕耘与努力,如今的胜利六中已成为胜利教育乃至东营市义务教育的一所名校。
2011年12月,笔者正式由东营市胜利十一中调任至胜利六中。作为东营市已有30年办学历史的优质学校,当时的胜利六中已经具有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如果不考虑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一味地推倒重来,不仅是对前任学校领导的不尊重,更不利于学校文化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未来发展与定位成为摆在六中全体师生面前的问题。
致力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校之长,如何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再续辉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多次与全校师生研讨、征求历任老领导和退休老教师的意见与专家的建议,学校拟定了胜利六中学校文化的征询提纲,并分发给每一位教职员工,同时对六中的校训、学风、教风、校风、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学校信念、学校精神、学校口号、座右铭等进行重新梳理。经过多次梳理总结,与学校教师讨论交流,笔者编制完成了《胜利六中“33621”文化改造建设计划》。
“33621”学校文化改造建设计划,不仅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且在继承之前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又根据学校当前的现状加入了新的先进文化元素,拓展了诸如师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网络文化等内容,使六中文化得到了真正改造和新生,这种承继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方案和行动,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赞誉。
学校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所以文化的建设必将是一次集体思想碰撞的总结和提升,在这场头脑风暴中,全校师生还明晰了今后三年六中的规划――即争创东营市师德建设示范校(继承中提高)、争创东营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总结中提炼)和争创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规范中提升)。
倡导个性教育,打造教育品牌
归根结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学生,将学生教好、育好,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教育界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六中实际情况,经过创新、借鉴、改良,最终决定以“三三六”反思课堂教学法作为六中的教学方法。
反思性课堂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通过经常性的反思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思。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就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特征的思考,通过调节、控制自身的认知过程,以达到认知的目的。“三三六”反思教学法着眼于通过教师对教的反思,引领学生对学的反思。通过“教师主导”主线、“学生主体”主线和“教学反思”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六个基本教学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的“三三六”反思教学法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东营市优秀教学法的初评中,“三三六”反思教学法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市教科院专家对学校的“三三六”反思教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教学法在研究方向、操作模式、教学实践和实施途径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东营地区乃至省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反响。
除了对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学校还以“求精善思”为核心,打造胜利教育品牌学校,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学生主题教育,在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成立各种学生社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学生特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广播站、青青文学社、《青青》校刊、《研修之窗》等各种文化建设阵地取得了很好的文化引领作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营建学校文化,提升教师素养
学校的核心问题无疑是教师的问题。抓住教师的发展问题不放,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一所学校的改变,首要的是改变教师;改变教师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真实营建。2012年,学校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坚持“继承中提高――整合中提炼――规范中提升”办学三步走战略,加强“三风一训建设”。在文化治校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探索“明志德伦,尊法修文”的文化传承密码,对“精思教育”进行了层级解读,提出了“精思教育”的核心价值――求精善思:精神引领,思想制胜,独立思考,善于反思。
提升教师文化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的问题其实是文化习惯的问题,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必须持之以恒地用文化的方式来改变文化的问题。为此,学校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突破。
一是用“精?思”文化培养有文化的德性教师。“精?思”教师文化的重点是滋养教师的“三气”;一个缺乏“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的教师,就愧对教师这个职业,就有负于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教师要在学校文化场中养炼“三气”,用自身“三气”孕育学生的“三气”(志气、朝气和睿气)。
二是用“精?思”文化造就有文化的专业教师。优秀教师的素质和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教育价值观、个人素质、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施教提供了方向,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深厚的学科素养为施教提供了条件,高效的教学能力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基于此,用“精?思”文化锻造有文化的专业教师,就成为学校发展教师的方向。于是,有选择地精要学习教育理论,吸纳理论精髓、掌握理论精义,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行动中验证学习思考成果,成为学校教师磨砺意识、丰实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素养的专业发展路径。
三是用“精?思”文化打造有文化的教师团队。学校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在“精?思”教师文化的框架下,尊重教师的个性需求,建立共同的哲学观和价值取向。毕竟,一所学校的教师在拥有共享的空间和条件、共享的制度和规范、共享的理念和情操、共享的愿景和使命、共享的传统和文化下,借助文化力量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文化的学习共同体,是现代化学校“追求卓越”的时代表征。
“用文化的标准培养教师、造就干部、建设团队,是胜利六中的一个创举。”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杨志高如是评价。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锻造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成为学校特色发展、高位发展的亮点做法。
“六中是我家,我是六中人”逐渐成为六中人的自觉行为准则。学校坚持以教师的积极转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并通过完善“三台六星”制度,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开展反思性课堂建设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精思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职工认可;精思教育的思想正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支持;精思教育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工作行为中,打造精思课堂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要求,学校的文化建设理念正在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挖掘精思教育,打造家校合作
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家富尔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固然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同时也呈现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少,对知识的掌握依赖教师的讲习,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低”的不足。
近年来,学校以“精思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养成反思习惯”为主导,以“提高育人效果”为宗旨打造家校合作模式。学校把家校合作定位于立足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立足于生活实践,通过教师、家长的教育反思,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在这个不断学习、诊断、甄别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所以,学校分别成立了学校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使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然后辐射到每个学生家长;建立校讯通、班级博客、联系簿等平台,从而实现家校及时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控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反思性行为的良好习惯。
学校方面 学校以反思性课堂为载体,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专家引领,读书学习,反思性课堂,为教师搭建看台、舞台、平台,教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在课题研究中,许多老师养成了写教学随笔和反思的习惯,不少老师建立了个人博客,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促进了专业成长。
学生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源于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与动力,通过诸多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转变了被动学习的观念,树立了自主的学习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其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效果,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
家长方面 家长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受教育者,他们从后台走到前台,与老师一起积极充当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与老师紧密配合,共同指导孩子学习,引导孩子自主学习。问卷调查发现,实行家校合作以前,能够自觉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家长不足6%,而开展课题研究后,已经有近24%的家长能积极与学校配合、协作,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其内在底蕴的反映、办学理念的载体、精神内核的体现、办学品位的标志。只有优良的文化才能支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流学校做文化,作为一名教育人,笔者的任务是用文化把教育做到极致,用文化力引领胜利六中成为底蕴深厚、师生向往、社会满意的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第四篇:在新教师汇报课中成长
在新教师汇报课中成长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我园自02年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以来,一直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自07年以来,开展每月一次的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它利用“师徒结对”的形式,通过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调整,最后形成展示课,请全园教师一起观摩、一起评课,并提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以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工作一年来,我在实幼良好的教研氛围中快乐地成长着。现以“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糖果”为例,讲述我的一段成长历程。
一、活动设计
(一)设计背景: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这样才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根据这一点,我就选择了糖果作为这次科学活动的材料,因为通过平常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本班幼儿对糖果很感兴趣,接触的也较多,而且现在的糖果设计也很别致有不同的形状、味道,还有软糖和硬糖,从中可以启发幼儿探究认识到很多科学知识。于是我就设计了《奇妙的糖果》这个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看、捏、闻、尝,了解不同糖果的外形与味道。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各类糖果。
(四)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去“糖果屋”感知、观察各种各样的糖果。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糖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糖果宝宝,每一种都不一样,你们想不想和糖果宝宝做好朋友啊?(想!)那老师请你们每人拿一颗糖捏在手里,等会我们一起来找找糖果宝宝的秘密,好吗?(好!)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宝宝,捏在手里,先不要拆开)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和糖果宝宝做好朋友了,那老师请你们来看一看自己的糖果宝宝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幼儿回答,教师表扬回答得好的幼儿)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进行小结:糖果宝宝有那么多颜色的衣服啊,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白色的,有咖啡色的,还有穿花衣服的,糖果宝宝的衣服漂亮吗?(漂亮!)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捏一捏自己的糖果宝宝,有什么感觉啊?捏了之后请你告诉老师。
(请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进行小结:原来有些糖果宝宝捏上去是软软的,有些糖果宝宝捏上去是硬硬的。
2、品尝不同味道的糖果宝宝。
师:看了、捏了糖果宝宝之后,老师要请你们把糖果宝宝的衣服剥开,闻一闻糖果宝宝的气味,然后告诉老师,糖果宝宝有什么气味。那糖果宝宝怎么打开呢,咦,这里有一排小牙齿的,我们用小手在这里轻轻地拉一下,糖果宝宝就出来了,你们试试看!
(请幼儿剥糖,闻一闻糖果宝宝的气味,教师在旁适当指导,告诉幼儿把糖纸扔到垃圾桶里)
师:你们说糖果宝宝有什么气味啊?(香香的!)对,我们的糖果宝宝香香的。那现在老师请你们来尝一尝糖果宝宝的味道,然后说说你的糖果宝宝是什么味道的,好吗?(好!)(幼儿品尝糖果,交流品尝的味道)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进行小结:糖果宝宝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味道
啊,有酸酸的、甜甜的、咸咸的、咖啡味的、牛奶味的,还有水果味的……
3、讨论,让幼儿知道不能多吃糖,注意保护牙齿。
⑴师:糖果宝宝真好吃,可是我们能不能多吃啊?(不能!)为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表扬回答得好的幼儿)
⑵教师讲述《小兔漱口》的故事,引导幼儿要注意保护牙齿,少吃糖。师:今天我们这里还来了一位小客人,小兔子,它呀可喜欢吃糖了,每天都吃很多糖果宝宝,有一天……所以我们小朋友也不能多吃糖,而且吃完之后要记得去喝点水,漱漱口,这样我们的牙齿才会又健康又漂亮,知道了吗?(知道了!)那现在老师请你们去教室喝点水,漱漱口吧!(带幼儿回教室)
二、活动分析:
《奇妙的糖果》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活动,幼儿对糖果宝宝很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我先后进行了两次试教和一次展示课活动,对活动中的一些环节进行了多次修改。
1、我原先在开始的时候设计了幼儿自己参观“糖果屋”的环节,但是在实
践过程中发现,糖果对孩子的诱惑太大了,一个满是糖果的小房子放在他们面前后,就都变得坐不住了,忍不住想去摸一摸、看一看糖果宝宝。为了不让幼儿控制不住情绪,后来还是去掉了这一环节,重新设计了让每一个幼儿自己挑一颗喜欢的糖果放在自己的袋子里,然后让幼儿来说说自己摸到的看到的糖果宝宝的感受,这样整个活动就显得更有序了,而且有自己喜欢的糖果放在口袋里,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请幼儿交流品尝糖果味道时,我请每个幼儿说了自己糖果的味道,有说甜的、咸的、酸的,也有说苹果味、西瓜味、橙子味、草莓味等。在这过程中我感觉到:在总结时老师可有意地进行归纳,如把后面几个味道归纳为水果味,这样一归纳可以让小朋友更清楚地了解水果的概念了,而且又把初步地学习归纳总结融入其中。这样总结了之后小朋友的回答就不会越说越乱了,在问小朋友糖果的味道时可以有选择的问几个不同糖果的品尝者,不必要每个幼儿都问,因为有的糖果是重复的。
3、在讲述《小兔漱口》的故事时,可以设计配上手偶表演,这样幼儿的兴趣会更浓,更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4、在试教时还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收集糖纸,但是后来发现与前面环节有了冲突,如果要收集糖纸就要吃很多糖,为了保护幼儿的牙齿,就去掉了延伸活动。但我觉得在平常的区角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收集糖纸来进行活动,这也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可以让他们用糖纸来进行粘贴画,也可以用糖纸来做一些糖果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喜欢的活动。
三、活动反思:
这是我新教师汇报活动里的一个活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而且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每次汇报课时我都会花较多时间去准备、试教、磨课,给自己一些压力,我觉得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样我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每次汇报课都会有很多前辈老师和园领导来听我的课,课后都会有很热烈的讨论和评课活动,其间她们会给我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触很深。此次活动进行了以后,我有以下感想:
1、整个活动进行下来,环节比较清晰,过程流畅,且活动取材较好。刚入小班的幼儿情绪会比较不稳定,老师有时候会用糖果来逗孩子,以至于我发现糖果是小班幼儿最喜欢最常见的东西,以糖果来设计活动,幼儿的兴趣较浓,活动积极性很高。这也符合了纲要里说的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身边的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平常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在哪里,活动的展开能否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等,只有在课前进行仔细的思量,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感受,活动开展起来才会
有意义。
2、在活动中,我请幼儿通过看、捏、闻、尝等手段,了解糖果的不同外形与味道,并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把感受表达出来,与老师、孩子一起分享,然后老师再进行概括总结,符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让幼儿亲历探究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我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融入了一些生活习惯的培养,如吃完糖要记得喝水漱口,保护牙齿;怎么剥糖纸,糖纸不能乱扔,要扔到垃圾筒等等,这一点在活动中贯穿得较好,且在活动中过渡自然。我觉得老师不能光传授知识,有时候行为习惯的培养更重要。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足以说明良好习惯的培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所以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生活常规的培养,而且还有意的恰当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不时提醒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总体上来说,整个活动进行的有点急,等待的时间的不够多,如让幼儿认识糖果宝宝的衣服的颜色时,当一个幼儿说出了他的糖果宝宝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时,我们可以请其他幼儿一起来认一认,说一说,巩固认识,有一个提高的阶段;在当幼儿一时无法说出我想要的答案时,我便比较着急,甚至是自己说出来了,没有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也没有给孩子说的机会。这也是作为老师必须忌讳的一个地方,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孩子,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尤其是科学活动,更要给孩子探究思考的时间,如果幼儿一下子说不到点子上,你可以慢慢地引导、提示,而不是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发现、肯定中得到进步。
5、在活动设计时,本来有参观“糖果屋”的环节,但试教之后由于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便删掉了。其实可以改成在黑板上展示各种糖果,然后一起来感知,这样比较直观,孩子也不会因为可以去拿糖果而随便走动,活动效果自然也会更好。因为把所有的糖果展示出来后,就有了比较,幼儿能马上进行直观地感知比较,探究,其他的幼儿也可以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6、在活动设计安排时应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如本班幼儿比较活跃,容易兴奋,那在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如像这次的活动可以安排他们坐在小椅子上,而不是直接坐在地板上,因为小班幼儿本来就比较好动,直接坐在地板上感觉会较乱,而且幼儿容易分心以至于会站起来顾自己走开去,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还应该多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合理合适地设计活动。
四、活动收获
通过这样的汇报课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不少。我要学会等待孩子,给孩子充分地说的机会,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且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都要充分考虑本班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成功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我知道,我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不断地付出,不断地学习、探索,这样我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所以在现在的工作中,我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反思,以期下一次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同时,遇到问题时,我也会主动请教师傅或者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总之,我时刻都不能松懈,要对自己负责,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老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实验幼儿园周琼瑶
2008年5月20日
第五篇:小学生电脑绘画——在创新中进步
小学生电脑绘画——在实践中创新 在创新中进步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上屯小学 刘晓伟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电脑绘画软件的综合使用方法的介绍,探索了小学生电脑绘画的一些有趣的方法,是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多媒体电脑这一工具,使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画出自己理想的创作。关键词:电脑绘画 绘画软件 综合应用
从事美术教学以来,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使用电脑画画,电脑绘画已经成为小学生必学的一种绘画方法。因为电脑绘画既方便又快捷,所以越来的越多的小学生都会使用电脑来进行绘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小学生电脑绘画的一些新的做法:
(一)画图描画
画图工具是最常见的电脑绘画工具,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以往我们的画图课都是以学生自由创作为主,但是学生因为美术基础高低差异,有些绘画可以以临摹的形式进行创作,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美术教学目标,低年级的学生以想象绘画为主。中年级学生以想象创造为主;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临摹,但是要求学生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佳。
操作软件:windows画图工具、windows窗口属性增强工具 操作方法:
1.1、打开要描摹的画
1.2、打开windows窗口属性增强工具 1.3、打开画图工具
1.4、把画图工具的窗口透明度降低至50% 1.5、开始描摹
图1 更改画图窗口透明度描画
(二)手绘线条,电脑上色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脑绘画,很难像手画一样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所以画出的线条常常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很耽误时间,一节课下来,常常无法完成作业,所以我让学生先用记号笔画出作品,然后使用数码相机拍照,通过电脑上色。这样即不用带彩笔,又可以使用更加丰富的颜色,自由自在的、快速地上色,创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1、学生先完成线稿,数码相机拍照(注意增加曝光度)
2.2、使用画图工具打开手稿,为了易于使用油漆桶工具上色,先另存为“单色位图”,选择“是”,这时候文件就只保留一种黑颜色了,此时不能上彩色,只是变成黑白分明的线稿了。
2.3、再另存为,文件类型选择“24位位图”,然后就可以使用油漆桶上色彩了。2.4、上色时候要注意封闭线条,上色完成,保存作业。
图2 手绘线稿 电脑画图板上色方法图示
(三)flash涂鸦板
——可以录下绘画过程,演示绘画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绘画过程也可以记录下来,并且配上好听的音乐,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欣赏着着作品是怎样画成的。因为可以记录绘画过程,所以同学们都喜欢用这样的工具来画画,使用涂鸦板的方法如下:
3.1、打开我们学校的网址http://ylstxx.com/draw3/ 3.2、选择喜欢的画笔,选择颜色 3.3、开始绘画
3.4、欣赏涂鸦动画http://ylstxx.com/draw3/339271.swf
图3 网络涂鸦板 可以欣赏绘画过程的绘画工具
(四)走进我画的“画”
图4 走进我画的世界 使用图片合成增加绘画趣味
让孩子走进自己画出的世界,和自己画中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就更加喜欢创作,让画画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具体方法如下:
4.1、创设绘画小故事,如:我和XX做游戏
4.2、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并设计动作(要考虑自己和画面任务的动作要相协调)4.3、使用数码相机给绘画者拍照
4.4、把照片下载到电脑上,使用photoshop抠图,与绘画作品合成,保存。
电脑绘画与美术课的绘画有所不同。例如美术课上的素描画,要画一幅需要很长时间,可在电脑上只要点击素描特效工具,即可轻松完成。在这里,学生较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受能力强、创作思维敏捷的学生可引导向美术技能方面深入钻研,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应加强基础训练。每当看到同学们对着自己的作品兴奋不已时,我便会及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的广播功能,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点评;看到较满意的作品时,我会把它保存在教师机上,让其他学生也欣赏一下作品;有时看到内容丰富、有创新的作品,我就把它张贴在宣传橱窗里展示,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励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
让学生参与到电脑绘画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走进课堂——艺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藤守尧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学的方法与媒介》,《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