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排水专项规划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排水体制...............................................................................-3-第三章
排水量预测...........................................................................-4-第四章
排水管道系统规划...............................................................-5-第五章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11-第六章
中心城区防洪.....................................................................-13-第七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14-第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14-第九章
附则......................................................................................-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镇排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的专项规划之一。本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二条
规划主要任务
根据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自然环境和用水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雨、污水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及各级雨、污水管网。
第三条
规划基本原则
1、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应符合《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并与其它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2、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3、设计排水区域内需考虑防洪问题,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投资。
4、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
5、对于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原有的排水工程在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6、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
第四条
规划主要内容 1、确定排水制度。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雨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雨、污水排放标准;
对污水排放量和雨水量进行具体的统计计算。
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水、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对排水系统的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
4、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
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6、提出雨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第五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3、《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 5、《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93 6、《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 2501-89 7、《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85 9、《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0、《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2-84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 12、《给水排水基本术语标准》GBJ 125-89 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1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 17-88
15、《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 32-78 16、《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抗震鉴定标准》GBJ 43-82 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18、《雨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999 1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20、《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 83-99 21、《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
22、《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城排水专项规划设计合同》 第六条
规划范围 本城市排水专业规划范围为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为 6.0km2。
第七条
规划年限 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规划期限与《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期限相一致。
近期:2012~2015 年 远期:2016~2020 年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城排水工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 二 章
排水体制
第八条
排水分类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生活雨污水、降水和部分工业废水。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雨、污水是指排入阿右旗巴丹吉
林镇中心城区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总和。
第九条
排水体制的选择 依据《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排水体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第三章
排水量预测
第十条
给水现状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供水量为 2000 立方米/日。其中生活用水量人均为 160 升/人/天。供水管网,布置方式为环状与枝状相结合,干管 200-250mm,支管 150-100mm。
第十一条
用水量预测 依据《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近期 3680 立方米/日、远期 7780 立方米/日。
第十二条
雨污水排水量预测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80%估算。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镇污水排放量预测表 污水
规划基本指标近期规划人口(104 人)2.3
远期规划人口(104 人)3.7
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近期(升/人•天)
160.0
远期(升/人•天)
210.0
综合用水量近期(立方米/天)
3680.0
远期(立方米/天)
7770.0
污水量
(产污系数 0.8)
近期(立方米/天)
2944.0
远期(立方米/天)
6216.0
第十三条
雨水量预测
雨水量:按公式 Q=Ψ×q×F 计算
式中:Q—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 0.8)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本次规划采用临近的甘肃省张掖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456.0)0()lg 623.0 1(343.88tPq 式中:t-降雨历时 10(min)
P-降雨重现期 1(年);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结合当地情况,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本规划排水系统中设计重现期采用 1年。
第四章
排水管道系统规划
第十四条
排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1、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确定或选用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排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排放口的位置;确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有关参数;进行排水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管渠尺寸、坡度、标高及埋深。
2、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包括生活雨污水量、部分工业废水量和大气降水,与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性质、发展规模、经济生活水平、规划年限等有关。污水量按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综合生活污水量计算。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3600 24· ·1Kz N nQ 式中:Q1——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n
——生活污水定额(L/人·d);综合生活污水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综合生活用水量,取综合生活用水量的 80%。则 n=210 L/人·d。
N
——设计人口数;用人口密度与服务面积相乘得到。
K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3、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1)、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F Q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 1; F——汇水面积(ha); q——设计暴雨强度[L/(s·ha)](2)、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在规划中,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ψ=0.8。
(3)、设计重现期 P 的确定 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结合当地情况,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本规划排水系统中设计重现期采用 1a。
(4)、集水时间 t 的确定
集水时间 t 由地面集水时间 t1 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两部分组成。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t=t1+mt2
式中:
m——折减系数,管道采用 2.0。
t1——地面集水时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地面集水时间视距离长短和地形坡度及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 t1=5~15min。本规划取 t1=10min。
t2——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
(min)602Lt 式中
L——各管段的长度(m);
υ——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
第十五条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1、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排水管道系统设计时常采用最大日最大时流量为设计流量,其单位为 L/s。
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21321I Rn 21321I R AnQ 式中:n——管壁粗糙系数。该值根据管渠材料而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的管壁粗糙系数一般采用 0.014。
A——过水断面面积(m2)
——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等于水面坡度,也等于管底坡度);
Q——流量(m3/s)。
2、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中对这些因素作了如下规定:
(1)设计充满度 排水管道的设计按不满流的方法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径(D)或渠高(H)(mm)
最大设计充满度(HhDh或)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1000 0.75(2)设计流速 排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淤积的流速。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定为 0.6 m/s。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 5m/s。
(3)最小管径 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为 200mm,在街道下为 300mm。在进行管道水力计算时,上游管段由于服务的排水面积小,可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水力计算。这种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4)最小设计坡度 管径 200mm 的最小设计坡度 0.004; 管径 300mm 的最小设计坡度 0.003。
3、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①本段流量 q1——是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雨污水量; ②转输流量 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雨污水量; ③集中流量 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雨污水量。
本段流量可用下式计算:
zK q F q 0 1qF 式中
1q——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 F ——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区面积(ha)
zK——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0q——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比流量[L/(s·ha)];
Q——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 0.8);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4、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计算中,已知设计流量 Q 及管道粗糙系数 n,需要求管径 D、水力半径R、充满度 h/D、管道坡度 I 和流速 。本规划采用湘源 6.0 版本规划专业软件进行排水计算和校核。
第十六条 排水管道的布置 1、排水管道布置的原则
(1)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雨污水自流排出。
(2)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要便于支管的雨污水自流接入。
(3)排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建泵站。
(4)雨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区道路布置。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
(5)管线布置应简洁顺直,不要绕弯,注意节约大管道的长度。
(6)管线布置考虑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应使管线的布置与敷设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远期有扩建的可能。
2、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排水系统敷设的界限。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和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就能查明水流方向。
3、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排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规划按就近排入附近排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各地块采用划角平分线的方法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的数值。确定径流系数ψ、设计重现期 P、地面集水时间 t1,进而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
4、控制点的确定 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每条管道的起点大都是这些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中离雨污水厂最远或最低的一点,就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点。
5、排水管道的埋设深度 排水管道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O.7 m。
6、排水管道的衔接 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
第五章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
第十七条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根据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功能分区、地形情况,污水由排水管网收集统一引排至城区的西南侧污水处理厂。工业区中的重污染企业应在建厂的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装置,经本企业污水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再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附近天然水系或中水回用。
本排水规划区内污水由城区的西南侧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目前污水处理能力为 4000 立方米/日。结合现状城市污水排放量及城市远期污水排放量估算,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确定污水处理规模为:0.8 万立方米/日。
第十八条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根据城市污水的实际监测数据,参照其它中小城市的污染负荷水平,并考虑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今后排水情况,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单位:mg/L 项目
COD cr
BOD 5 5
SS
TN
TP
设计值
300 180 200 35 7.0
第十九条
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由其受纳水体的功能来决定。结合青海湖保护要
求、受纳水体现状水质状况,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二级处理的一级标准。
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 指标 CODcr BOD5 SS TN TP 设计值 ≤60 ≤20 ≤20 ≤8 ≤l
第二十条
污水处理程度 根据以上确定的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本污水处理工程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设计去除率
单位:mg/L 指标
COD cr
BOD 5 5
SS
TN
TP
进水水质
300 180 200 35 7.0 出水水质
≤60 ≤20 ≤20 ≤8 ≤l 去除率
1>80.0% ≥88.9% ≥90.0% ≥77.1% ≥85.7% 第二十一条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污水处理厂现用处理工艺为二级氧化塘工艺。污水处理厂扩建可用 ICEAS 工艺。ICEA 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鼓风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将沉淀、生物反应、二沉过程在一个池——ICEAS 池中完成。ICEAS 池由隔板分为二个区,雨污水经预反应区流入主反应区,经历好氧、缺氧、厌氧周期循环变化过程,达到去除有机物 N、P 的目的,ICEAS 池每个运行周期经历曝气、沉淀、滤水三个阶段,按运行周期,三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运行。
第二十二条
污水处理厂厂区布置 1、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 0.8 公顷(含远期用地),污水总管从东面引入,厂区分为两个区:生产区及管理区。生产区布置有格栅渠、泵房、沉砂池、ICEAS 反应池,污泥浓缩池、配电、控制、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主反应池 ICEAS 池设四组,每组两个池子,近、远期各两组。生产区道路宽 4.5m,成环状。管理区布置综合楼、值班室等建筑,生产区和管理区有 6m 道路相隔。生产区臭气噪声对管理区影响甚微。
2、厂区道路 为保证全厂运输安全可靠,厂内道路连成环状。主干道 8m,次干道 4m,转弯半径 3~5m,路两侧设侧石,纵坡 2%。另外设 2m 宽的便道将干道连接到各处理构筑物。
由于构筑物高程在地面以上 2.3m,为便于管理、巡视,在各构筑物顶部设有走道,走道、沟渠上盖钢铬板,两侧安装铁制扶手。
第 六 章
中心城区防洪
第二十三条
城市防洪系统现状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洪水威胁主要来自于东北部的山洪,目前由防洪设施有东部和北部防洪堤及排洪渠构成。
第二十四条
城市防洪系统设防标准 结合阿右旗巴丹吉林镇的具体情况,确定其远期防洪系统设防标准为 50 年一遇。
第二十五条
城市防洪工程系统规划 由于地形条件,规划区外围洪水流向基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故将城市东北侧来地面径流作为防洪工程的主要考虑对象。
1、从城市现状的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来看, 加固、加强城区东北部防洪堤(坝)、排洪渠是防洪的主要措施。
2、进行排洪渠道上下游的整治、新建工程,提高洪水排泄能力。
3、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运动,有针对性的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第七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六条
为贯彻我国水资源发展战略和水污染防治对策,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雨污水资源化,保障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雨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第二十七条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企业要实施限产限排。
2、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统筹安排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
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优先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运动,有针对性的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4、推行节约用水奖励措施,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十八条
统筹安排建设雨水储留系统,使雨水合理回收利用。
第 八 章
规划实施措施 及建议
第二十 九 条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按规划截流式合流制要求加快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尽快使排水系统化、完整化。
第 三十 条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区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区新区开发、旧区改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根据排水规划配套建设城区排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十 一 条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区排水设施初步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和建设。
第三十 二 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区公共排水设施,其工程设计、施工、监
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依法实行招标投标。
承接城区排水设施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三十 三 条
城区公共排水设施竣工后,应当按照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竣工资料交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阿右旗建设档案机构存档。
第三十 四 条
在城区排水管网覆盖地区排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污水排入城区排水管网,不得任意排放。
第三十 五 条
在城区公共排水管网上连接管道排水的,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及排水管道、出水口平面图;
(二)排水的水质、水量;
(三)污水处理工艺;
(四)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资料。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区公共排水管网上擅自连接管道排水。
第三十 六 条
排水户排放的污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入排水设施的水质标准,其中排放的产业废水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三十 七 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向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临时排水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排放前应当先行沉淀。未经批准以及排放前未先行沉淀的,不得直接城区公共排水设施排放。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临时改变城区公共排水设施排水流向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期限届满后,应当恢复原状。
第三十 八 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污水排放量大、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水户排放的污水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进行重点监测。
第三十 九 条
城区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排水设施维护技术标准,对城区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保证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设
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城区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应当在每年汛期之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排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排水设施抢修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造成他人财产损失。
第 四十 条
因城区建设需要拆迁城区公共排水设施的,应当先还建后拆迁;还建的城区公共排水设施应当经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原有的公共排水设施。
第 九 章
附则
第四十 一 条
本规划包括文本、说明书和图纸三个组成部分。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相互参照、配合使用。
第四十 二 条
本规划由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人民政府授权阿右旗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
第四十 三 条
规划自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
第二篇: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评审会主持词
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评审会主持词
住建局局长 李晓琨(2012年6月1日)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召开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评审会。参加评审会的领导有……
参加规划评审的专家有:……,商洛市规划局科长李少亮、商洛市规划局工程师刘坤。
参加评审会的部门有市对县发改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务局、扶贫局、环保局、财政局、住建局、统计局、龙驹寨镇的有关领导,以及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柯长青教授、以及寇程、章睿两位硕士研究生。
借此机会,我代表丹凤县住建局,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柯长青教授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各相关部门、龙驹寨镇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省住建厅的要求,各修建了污水厂的市县,今年都必须编制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因此,在市城建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局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经过县级各有关部门和龙驹寨镇的积极配合,以及规划编制单位的辛勤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按照省上文件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对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进行评审。
评审会的议程主要有四项:
一是成立并通过规划评审专家组名单。二是由专家组主持规划评审会议,内容包括编制单位汇报规划方案,与会专家、领导、部门和单位发表意见,形成会议纪要。
三是通过会议纪要。四是请领导讲话。
首先,通过规划评审专家组名单,我提议由……等5人组成规划评审专家组,并提议……同志任专家组组长,请大家发表意见,如无意见,请举手表决通过。
……………………………………… 下面,请专家组……组长主持评审会。………………………………………
通过评审,形成了会议纪要。……组长宣读评审纪要,请鼓掌通过。
……………………………………… 最后,请领导讲话。
………………………………………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经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评审工作。在此,我代表丹凤县住建局对规划通过评审表示祝贺!
在规划评审过程中,各有关部门、龙驹寨镇都根据各自实际,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会议通过了专家组形成的评审纪要。借此机会,我讲以下三点意见:
丹凤县城排水专项规划,是依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城区条件和经济水平,对其排水基础设施的总体部署,对于指导我县城区排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今后10年丹凤县城的道路和排水设施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搞好县城排水规划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请规划编制单位尽快根据评审纪要,对规划文本和图纸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同时报送省住建厅进行技术审查,并根据省上的技术审查意见,再修改、再完善,并尽快形成正式规划成果,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由县住建局负责按程序上报县政府批准实施,以便早日指导城区排水工程建设。
该规划一经批准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各部门和龙驹寨镇都要严格遵守该规划,带头维护规划权威,县住建局将切实规划管理工作,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第三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它既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和指导,又是总体规划方案在专项土地利用上的补充和深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解决某类特殊方面土地利用问题,使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科学和合理。若在不具备编制总体规划条件的地区或为结合解决当前某类任务时,可针对某一方面专门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小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在内容的广度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超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而在内容深度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超过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可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等几方面的规划,其任务是合理开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获得最优的土地综合效益。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地区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方向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改变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状况,保障土地永续利用而进行的规划。如水土流失规划、盐碱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土地复垦规划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根据社会经济生态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土地保护规划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这一国情提出的,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及不合理占用土地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
土地保护分为土地产权(资源类)保护、土地用途(珍稀物种类)保护和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类)保护,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土地整理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将土地利用的分布状况加以重新调整,通过调整使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四篇: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
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
岳西,山水相伴,红绿相宜。岳西满眼是绿、遍地是红,岳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鄂豫皖红色核心,这里是大别山红色经典,这使岳西载入共和国的史册,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红色老区。
岳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特色明显。红色在这里尽染革命,红色在这里创造革命,红色在这里开设教育课堂,红色在这里闪射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红色启迪我们:走红军路,承先烈志,解百姓难,谋发展事。
规划背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要创新与发展。把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中,通过旅游的方式将娱乐和教育的功能结合起来,旅游和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这种新的产品——红色旅游。
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国家适时提出“红色旅游”工程。国家旅游局在部署2005年工作时,将红色旅游列为六项任务之首,定为红色旅游年,并要求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认真抓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岳西红色旅游规划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充分重视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研究岳西红色旅游特点与个性,制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是本规划的战略重点。通过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改善当地文化、生态、经济环境,做强、做大红色旅游,推动岳西旅游经济发展作为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出发点。
规划范围与性质
(一)规划的范围
本规划范围含盖六安到安庆,全市____________平方公里土地内的具有重大影响和市场开发价值的重点红色旅游景点。
(二)规划的性质
本规划为岳西县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是响应和实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的制定严格遵守岳西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岳西旅游经济中有关红色旅游部分的概念性指导方案,也是岳西旅游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规划将努力做到: 是一个注重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规划;
是一个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和文化优势的规划;
是一个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的规划;
是一个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思路的规划;
是一个全面推进岳西旅游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是一个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规划期限
根据岳西旅游总体规划,以及结合岳西其他相关规划的年限,本规划期限为从2015年到2020年,分为近、中、远期。
规划重点
岳西红色旅游的发展既要遵循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大趋势,以及岳西县的资源状况、市场和区位条件,制定出适宜于岳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模式。
同全国其他12个红色旅游集中分布地区不同,岳西红色旅游业知名度不高,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没有优势,因此,岳西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走超常规的发展道路。
岳西的“红色旅游”开发工程,首先是政治工程,具有教育宣传的功能;其次是社会工程,主要是扶贫,“红色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这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第三,是精品工程,市场有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应抓住精品规划与设计的理念;第四,是文物保护工程。
因而,岳西红色旅游开发应在以上四条的前提下,将红色革命传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创新结合起来。作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旅游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必须贯彻旅游市场导向,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卖点与地域特征;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经济与法律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适应时代需求寓教于乐,实现产业提升。
发展战略
针对岳西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在中国红色旅游网络中的地位等具体情况,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应充分挖掘红色精神内涵,通过红色文化的展现,精心设计产品与路线。提出政府推动,市场为主导战略、资源整合战略、产品创新战略、品牌整合战略、整体联动战略等五条特殊战略对策。
1、政府推动,市场为主导战略
2、整体联动战略
3、资源整合战略
4、产品创新战略
5、品牌整合战略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建设“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岳西将通过1年的启动期,2年的建设期,3年的完善期,发展综合型红色文化旅游和特色专项旅游,经过2015-2020年的整体培育期、2020-2025年的快速发展期和2016-2020年的全面提升期,三个红色旅游发展“五年计划”,通过整体打造红色革命旅游精品网络体系,到规划期末(2020年),将岳西建设成为红色旅游经济强县、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体验型红色旅游目的地。
总体定位
项目的总体定位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的方向与策略,在总体定位上要注重定位的高度、深度、广度。
在高度上,要顺应旅游发展大势,符合岳西发展方向,要符合区域的大背景,要充分考虑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布局与大区域旅游发展趋势,应具有前瞻性与权威性。
在深度上,应贯彻泛资源、大旅游理念,突出岳西旅游资源的“特、新、奇、异”性,进而强化并形成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广度上,应跳出岳西红色旅游,从全国和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全方位综合考虑城市、产业、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功能定位
通过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
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红”感招市场,以“绿”拓展市场,以体验型休闲度假引领市场。努力作到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扶贫功能、旅游功能、保护文物功能”五大功能。
(二)主题定位
安庆市发展定位:安庆市委、市政府按照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的城市化方针,积极兴建安庆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的城市格局,建好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中国茶都品牌,力争使岳西成为辐射鄂豫皖三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定位为做中原崛起的后起之秀。
岳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故里,又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从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分布,以及特色对比分析看,岳西红色旅游的主题定位为:
苏区首府、千里跃进
将军摇篮、红军故乡
浴血长征、革命老区
(三)形象定位
岳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红色革命红旗不倒、传奇将军、边区首府等构成了红色旅游最强的形象基础元素。通过对自身资源已经与其他红色革命旅游的对比分析。
岳西红色旅游的形象定位为:
风云大别山红绿总相宜
总体布局
根据岳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资源特性,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市场目标,以及项目所处的国家红色旅游网络分布情况,并综合考虑到岳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格局,按功能及地域相对的组合性,根据岳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区域与特色分布情况,确定信阳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为:
“一条轴、一个中心、三带、四路、八区”
形成三个主体红色旅游带、八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总体发展布局旅游开发的新格局,形成各有龙头、互为支撑、重点突出、市场广阔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第五篇:城市园林绿化专项规划
城市绿化专项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党中央关于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四川省及马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于2002年编制完毕并于2003年初经四川省建设厅组织评审获通过。县城总体规划在1987年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于1989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上一轮次县城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县城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本次总规工作将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以及上一轮总规的成果为基础,规划马边县城未来二十年间的发展建设。
为了落实上述的发展目标,建设马边县良好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修正)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目标
(一)、建立健全的绿地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指标体系
(2)、建立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体系
正确评价城市绿地系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学、城市规划、园林等多学科、多角度、定性、定量的提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次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分为两级控制:
(1)总体控制指标,结合马边实际情况及政府提出的客观目标,以满足国家标准规定最低值和定额指标数值的方法;
(2)分类控制指标,包括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各类用地的分项控制指标。
(二)、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结构体系
(三)、建立城市绿地系统专线规划基础信息库
(四)、根据本地的自然和环境优势,确定目标为:把马边县城建设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山水生态城市。
三、总体规划
(一)、马边县城绿化系统分生态控制绿地、城市公园绿地、马边河两岸滨河绿地以及街头、道路绿地四个组成部分。
(二)、规划绿地面积48.2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8.12平方米;其中,城市公共绿地共31.5公顷,人均城市绿地5.94平方米。
(三)、建筑色彩、形式与高度控制
1、建筑色彩:居住建筑以浅色为基调,规划推荐浅黄色为主,少数重点建筑为深色基调;商住混合建筑、办公居住混合建筑以较深色调为主,建议采用褐色或红色;工业建筑以灰色为主调。
2、建筑形式:建筑应以简洁、明快、协调的建筑风格为主。
3、建筑高度控制:地块内建筑高度控制分四部分,一类居住用地12米,二类居住用地按最大层数6+1计算,控制高度不大于21米,允许设小高层,控制高度不大于50米。景观大道两侧大部分公共建筑或混合建筑27—36米(允许9—12层建筑),节点或标志性建筑允许最大高度60米(20层左右),同时必须符合附表4的规定,具体指标按图纸中的规定执行。
四、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地不能随着城市人口同步增长,绿地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
2.规划绿地在实施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改变为其它用地。
3.在安排城市基本检设和各类新的开发区建设项目中,未能对发展城市绿地按规划给予相应的投资。
4.目前制定的城市配套费未包括居住区级以上的城市公共绿地。
5.在规划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为了照顾一些开发单位的利益,在用地布局及使用性质的变动中,改变了规划绿地的布局与面积,甚至取消的比较多。
6.开展全民绿化意识教育工作尚不够深入,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工作不够扎实,单位违章占用现有绿地、破坏绿化的情况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