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滇东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共5则)

时间:2019-10-30 01: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生态理念的滇东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生态理念的滇东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

第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滇东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

研究背景

云南湿地是中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高原淡水湖泊湿地多的特点,云南省是目前西南地区淡水湖泊湿地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根据最新的调查,云南省共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5634.7km2,截至2013 年,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7 个,国家湿地公园7 个,受保护湿地面积20.34 万hm2,湿地保护率36.09%。其中,自然湿地受保护面积15.81 万hm2,自然湿地保护率40.27%。针对湿地保护云南省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14 年1 月1 日起开始施行《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该条例旨在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维护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条例对全省行政区域内湿地的规划和认定、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等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研究区基本情况

2.1 研究区位

沾益西河湿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南端,东经103°41'24″ ~ 103°48'54″,北纬25°33'36″ ~ 25°37'12″。西河湿地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珠江主源南盘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距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仅5km,地域代表性突出。研究区面积754.07 hm2,在云南省湿地保护分区上属于“滇东北中山深切割河流高原沼泽湿地区”。研究区湿地主要位于沾益县西河上,西河流域内水系发达,河流大致呈西东向,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2 湿地水资源情况

研究区的水汽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带入的丰沛水汽。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002mm,每年5—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9%。

研究区所在的西河上建有一座中型水库(即西河水库)和两座小(一)型水库(即沿口、红瓦房水库)。西河水库控制径流面积150km2,水库以上主河道长16.4km,平均坡降6.8‰;沿口水库在西河径流区内,控制径流面积15.0km2;红瓦房水库控制径流面积15.0km2。西河出西河水库后在下游约8km 的蔡家山村进入沾、曲坝子,于珠街附近与南盘江汇合。西河水库—南盘江汇口区间径流面积87.4km2,河道长29.5km,河道平均坡降3.46‰。属牛栏江水系的汤皮亮水库(小一型)与西河水库之间建有引洪渠道,设计每年从汤皮亮水库为西河水库调水560 万m3,以缓解西河水库供水不足的情况。

西河水库全年水质为II 类,水质优良;水库坝下至双河村段,水体清澈、水质较好;受河流两侧村庄生活污染,在高铁片区前段水质有轻微污染;县城段河流水质明显富营养化,是保护与合理利用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3 湿地资源与分布

沾益西河湿地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 大类,湿地公园研究区总面积为754.07hm2,其中湿地面积635.65hm2,湿地率84.30%。各类湿地资源情况如下:

(1)河流湿地: 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是连接西河水库与县城西河城市公园的西河流域,面积34.28hm2。

(2)沼泽湿地: 包括草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面积182.63hm2。

(3)人工湿地: 包括库塘和水稻田两种类型,面积418.74hm2。库塘湿地主要指西河水库和其下游一个小型水库,面积321.93hm2。稻田湿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占地面积96.81hm2。

2.4 湿地动植物资源

植物区系: 湿地公园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贵高原地区、滇中高原亚地区。根据野外考察的结果,该地区的植物区系由156 科,413 属,774 种植物组成。其中,蕨类植物25 科,54 属,82 种;种子植物131 科,355属,692 种。其中,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有27 科,50 属,79 种。重点保护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扇蕨(Neocheiropterispalmatopedata)、中国蕨(Sinopterisalbofusca)、海菜花(Otteliaacuminate)、松茸(Tricholomanatsutake)等。

动物区系: 研究区内野生动物29 目,74 科,222 种。其中,湿地鸟类66 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 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9 种,云南省保护鸟类2 种。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Ⅰ级保护种黑颈鹤、黑鹳;国家Ⅱ级保护种斑羚、林麝、白腹锦鸡、金猫、灰鹤、鸳鸯、白琵鹭、黑翅鸢、黄爪隼、红隼、白尾鹞、黑鸢、雀鹰、普通鵟、灰林鸮、草鸮、凤头鹰、松雀鹰、虎纹蛙、红瘰疣螈;国家濒危物种普通夜鹰和灰头鹦鹉;云南省级保护动物灰雁和斑头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案

3.1 基本原则

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通过恢复自然河流湿地、水生态环境的科学修复,改善水质,修复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保护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全面保障西河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公园的规划建设对保护珠江源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生态与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3.2 总体保护要点

湿地资源保护是合理利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对湿地生态安全、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

3.2.1 水资源保护

沾益西河湿地的湿地水源主要为西河水库、河流水及地下水。西河湿地公园的水系、水质保护主要从外源污染控制和内源污染削减两个方面进行。其中,外源污染控制主要通过充分利用水利控制设施、进行区域河道整治规划、多部门间的有效协调,减少外源污染物进入湿地公园的概率,降低潜在的污染风险。内源污染控制主要通过地形整理、废弃物集中处理等措施,在有效减少内源污染物质产生的同时,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控制面源污染。另外,通过设立监测点,定期监测水质,能及时了解污染情况和途径,及时寻找处理方案。

3.2.2 水岸保护

水岸带由土壤、植物和水体组成,其对N、P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截留去除主要是通过水土截留、土壤吸附、植被根系吸收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减少N、P 等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依据湿地水位的动态变化和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以及该区的设计功能和使用状况,设计岸坡保护工程。岸坡保护尽量维持原自然形态,确有破坏,方可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进行护岸恢复,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均应与环境协调,以优化岸线生态环境,满足防洪、护岸等要求,同时,确保水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为动植物创造生存栖息的场所。驳岸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采用经过长期引种驯化、无入侵风险的物种,在外来种的应用方面,应慎重考虑,避免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的威胁。

3.2.3 栖息地保护

尊重生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避免过度人为干扰,维持湿地良好的生态条件,预防湿地退化,保护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杜绝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1)植物生境保护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在浅水区域外缘扩挖,营造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境。在周边陆地、水域内种植、栽植本地植被,以形成乔、灌、草相结合,陆生植被与水生植被相映衬的植物群落。同时,保护林业资源,避免乱砍乱伐,通过择伐促进林地的自我更新,有条件的区域可进行林相改造,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的稳定性。此外,控制火源,杜绝火灾隐患对于栖息地保护也非常重要。

(2)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根据湿地动物生活习性、种类和密度等,在湿地鸟类繁殖、觅食等活动区域(例如大树枝杈、远离干扰源、干燥并且郁闭度很高的区域),控制道路可达性,减少人为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在稻田湿地区保留部分农田,不进行收割,为鸟类等湿地野生动物提供一定的食物。此外,防止偷猎,保护野生动物。

鸟类保护。不同的鸟类对栖息地水域的深度有不同要求。按照功能不同,可将水域划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沼泽区、浅滩区和岛屿区,为各种游禽提供良好栖息环境,保障鸟类在迁徙季节的休息和觅食需要。

鱼类保护。鱼类在繁殖期,喜欢在有水生植物、枯枝的浅滩、缓流处活动。汛期开始后,河流两岸的台地连同被淹没的陆草,成为良好的产卵场所。应分时期予以保护。

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在鱼类产卵期和繁殖期开展为期9 个月的强制性禁渔活动,严厉打击偷渔行为,加强禁渔的力度和执法强度,加强巡逻。对现有的洲滩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禁止在洲滩上割草、放牧和放火。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划定旅游区域,控制旅游人数。在旅游区域边界设警示标志或设置隔离设施,阻止游人或船只深入湿地尤其是水禽集中分布区域,减少旅游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水禽等野生动物的干扰。

3.3 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分区

根据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以及自然人文单元的完整性和管理便利的需要,将沾益西河湿地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3.4 分区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举要

3.4.1 保育区

包括西河水库及周边部分林地、水田等。需要严格保护,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让湿地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和演替。主要采用封育和科研监测手段:

(1)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界碑、界桩、标志牌等标识。

(2)保护黄杉、黑颈鹤、灰鹤等濒危珍贵野生动植物。

(3)设置鸟类增殖点,定期投食,招引鸟类使之在此繁衍生息。

(4)根据需要,设置生态环境监测点,监测气象、水文、水质、湿地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气候变化等。

(5)开展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3.4.2 恢复重建区

包括西河水库坝下至在建沪昆高铁之间的西河河段及两侧水田、林地及部分旱地。主要恢复重建措施:

(1)浅滩沼泽湿地修复。

(2)鸟类招引与群落构建,观鸟站点设置。

(3)生态技术改善水质。采用“生态浮岛技术”和“植物微生物耦合技术”等,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4)建设小型林苗培育基地,为封山造林、植被恢复、城市绿化提供优质苗木。

3.4.3 宣教展示区

(1)建设湿地科普中心,为游人提供一个系统了解湿地的场所,同时还可宣传沾益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2)建设人工湿地,给游客展示人工湿地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效果。

(3)设置湿地生境探索园和湿地植物认知园,为公众提供探索和认知湿地的平台。

3.4.4 合理利用区

结合已有发展建设规划,充分融入湿地公园特色,分别设置观光农业、湿地漫行栈道、生态社区中心、湿地休闲旅游等合理利用区域,实现湿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统一。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效益评价

生态效益: 沾益西河湿地,不仅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径流和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保护水资源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作为周边自然保护区生境的补充,提高沾益县绿化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对推进沾益县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 依托国家湿地公园针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宣传教育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建设目标,可带动区域观光农业、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还可解决当地“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效益: 湿地公园的建立,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众生态与环保意识,提升文化品位,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结论与建议

沾益西河湿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南端,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珠江主源南盘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地域代表性突出,在云南省湿地保护分区上属于“滇东北中山深切割河流高原沼泽湿地区”。研究区面积754.07 hm2,研究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635.65 hm2,湿地率84.30%;区内湿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植物156 科,413属,774 种,野生动物29 目,74 科,222 种。该湿地目前正面临着威胁和破坏,导致生境退化的问题日益显现。本研究针对性地给出了西河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案,并在总体方案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给出了分区保护、恢复、宣教与合理利用的详细方案。通过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可提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升生物栖息地品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提升其经济、社会价值。

第二篇: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二课时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王平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1、联系我国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2、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思考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得出结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提出问题: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新课讲授: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怎样利用和保护水源

1、说一说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何特点?

2、针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国家是怎样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呢?

3、介绍你收集的水利工程或跨流域调水工程,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展示水资源时空分布图,学生归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学生归纳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兴建水利工程,水库;跨流域调水。

提问:

1、水库如何调节地表径流的?

2、什么是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归纳)

小组探究活动二: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什么地方的水调到哪里?

2、南水北调工程分几条调水线路?哪条线距离最近,解决的是什么地方的缺水问题?

3、中线方案起点的水库是哪一座?沿京杭大运河的是哪条线?

4、概括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

(观看南水北调视频,各小组选择代表回答,教师归纳点评)

小组探究活动三: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兴修水利和跨流域调水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吗?

2、结合实际生活说说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哪些问

题?

3、举例说明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4、爱护生命之源,我们能为保护水资源做哪些努力?

5、设计一条节水标语

本课小结:播放节水宣传短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我们要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要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有意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中我设计多个教学活动环节,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思考,鼓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纵观本节课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够,问题的引导不够深入。留给学生的时间应该更多一点。作为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语言应该风趣幽默,而这些也是我做的不足的地方,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改进。

第三篇: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

学院:园林园艺学院

姓名:晓林 学号:2011610186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就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意见与对策。【关键词】:土地资源 利用 保护

土地健康 可持续发展对策 前言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从资源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先天不足,而且土地数量在不正确的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正在迅速减少,土地质量退化、生态恶化的问题同时存在。所以,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非常必要。土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赖以存在的根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1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我国人中多,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而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因地域的差异较大。因水热提交、地质组合等因素,造成我国有多重多样的土地类型,但是这些土地类型分布不够均衡。

1.2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 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 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1.3土地资源质量的退化及生态破坏,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①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养分逐渐亏缺,据统计世界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②是水土流失。过度的开垦, 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上游土地肥力严重下降,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给下游的河道、水库造成淤积,给沿河生产发展和人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土壤盐渍化也是面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由于错误灌溉导致失败的农业系统,世界因盐碱化造成土地荒废就与目前灌溉的土地一样多。各国水稻产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时常发生。

④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造成土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不断排放、农业在农田中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地污染愈加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6)推进高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城市建设中,要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嘉庆相关基础建设,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要有效体调整城市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开发,取消重复建设,减少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应本着科学施用,将影响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2.1土地健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

它保证了土地自我恢复能力,这种土地自我恢复能力的保证,要靠土地健康来提供保障。从土地永续利用的内容看,其永续利用包括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协调统一。从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关系来看,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是人把自然对象按人的需要进行改造、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与破坏都和人类日益扩大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社会对自然生态的作用表现为,通过土地政策、制度及土地价值观等影响经济活动,再通过经济活动影响自然。经济是永续利用中的核心和主体决定因素。因此,土地保护应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的土地利用基础之上,单纯追求土地生态平衡的土地保护,没有抓住土地永续利用的实质内容,而土地健康正是强调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保证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实现。2.2维持土地健康

2.2.1维持土地健康是土地保护的目标是人地关系共荣的表现,又是土地永续利用的基本前提,而土地保护又要在土地利用过程的基础上得到实现,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那么在土地保护的社会实践中,有必要引入土地健康这一概念,以替代传统的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土地保护的目标。

2.2.2把土地健康确定为土地保护的目标,其对土地保护的实践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维持土地自身正常新陈代谢,保证土地自身恢复能力为核心,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不能为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所束缚,而应把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限度(自然生态阀限)作为限制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标准。

2.2.3通过土地健康标准的制定,可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诊断。当某些指标超出健康标准时候,就说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破坏了土地健康,应予以制止和改进。对各项土地状况变化的定量描述,从而提高了对土地利用行为监督检查的可操作性。

2.2.4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带动了农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经济的发展又为村镇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加快建设投入,形成了村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势头。健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去检查土地保护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了土地保护效果检查的客观性。

2.2.5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替代传统的用地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土地用途划分,确定各个地块或地段的基本用途(即土地用途的认可),然后制定具体利用细则,依法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其中在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维持其认可用途的永续利用。把土地健康引入土地用途管制之中,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可为土地使用者明确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基本制约条件,这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行,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土地用途管制的实践操作性。

我国土地保护立法体系现状的完善 对土地保护法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拓展土地保护的范围,加强地方土地保护立法,完善土地保护相关法律,加强对土地污染的防治,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开发复垦制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2.3 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1)加强对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大力发展宣传土地生态教育,使各地区在土地可承载的范围内指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土地资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因此严格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是解决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同时要全面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以及综合文化素质,让每个人都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大力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要时刻按照《土地法》执法,严禁土地资源滥用,充分做好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规划。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提地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力,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转换,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更好更完善的程序保障。(3)将强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主要途径就是中低产田改造每种中低产田的改造都需要水利工程的投入,加强商品粮、优质等基地的建设,方便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可以有效地应付各种意外困难。

(4)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建设。通过现有的技术条件拟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来改善宏观生态环境,从而对土地沙化有效防治,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干旱地区土地生产力。(5)注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着重控制污染源,将强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正确合理的使用灌溉,做好对于土壤环境的检测和评价,要及时观察预报土壤破坏程度。3 结语

当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土地保护工作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生态较脆弱,土地保护工作推进速速缓慢,乱批滥占耕地想象十分严重。土地的恶化,加剧了洪涝、干旱等不利自然环境的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直接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土地资的保护,相关部门采取直接有效地措施,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把土地健康引入土地保护之中,作为土地保护的行动准则明确了土地保护的内在实质也指明了土地保护的努力方向,而且为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提出了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定各种土地类型的健康指标内容、标准,只有明确了土地健康指标内容、标准之后,才能真正发挥土地健康在土地保护中的应有作用。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旨在通过对土地健康的认识,在观念上改变传统的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的土地保护概念,进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1] 曹宇.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2010,4.[2]宋敏,宋杰,高明,王静.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2011.[3] 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4] 吴季松.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辩证系统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1).[5] 陈美球,赵小敏.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1998.7(4).[6]周华林.我国土地保护法制体系现状及其完善:广东土地科学2004,10(5).[6] 杨军、周笃珍.关于我省土地资饵持续利用的探讨.青海科技,1997.4(2):35 [6] 育海土地科学考察队.青海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第四篇:城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城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资源 发展 问题 措施 管理体制 利用与保护

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m3,居世界第6位,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仅为2 251m3,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从城市的状况看,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 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的比例大致为 5∶15∶80,长江以南地区大中型以上的城市较少,长江以北地区却较多。这种水资源分布格局与城市分布不相适应,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城 市用水主要包括城市工业用水、城市农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我国城市工业用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到1999年工业用水量已达到1 159亿m3,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0.7%。我国工业取水量一般要占全国水利设施供水量的11%,占城市总取水量的60%~80%。城镇生活用水分为居民 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供水投入的加大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镇生活用水也将迅猛增长。

二、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水资源供需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今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大量增长将会是对水资源问题的一 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目标的挑战。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正处在飞速的增长时期,所以会出现工业用水大量增长的问 题,从而导致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明显。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发展的需要会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的结果是废水的排放量也 会相应快速增长。

水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工业也更加发达,从而导致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年 来,我国的污水排放量已经非常巨大。由于长期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 消耗和被污染。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了一些水域,所以就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大部分水

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由 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也进一步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从而使一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却存在着浪费的问题。因为对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比如拦河修坝,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而在下游却无水可用,从而违背了水资源在上下游的合理分配利用的原则,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三、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政府的政策措施

出台或建立完善的相关水资源的管理政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能够被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保证机构, 为水的社会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另外,政府应当运用合理的行政手段来加以引导,比如在保证经济合理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水资源使用 总量,从而缓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农业的结构内部进行转化,鼓励农民更多地发展渔业、林业等对水资源需求比较少的行业,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 用。政府对于水资源的政策多年来并不少见,但是成效不大,原因在政策虽有,但是执行力度不大,从而导致了还是无法见效,因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对于公民本身 来说是无法立法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往水里吐口痰就把他抓起来劳改,所以也就形成了立法难的问题,而针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虽然有法律,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 利益与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所以在其违背法律时政府宁可采取罚款也不想去关闭其生产,所以也就造成了多层次的难度。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限的水资源环 境约束将对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应该依靠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其中利用水价调节。目前我国工业和居民用水价格比较低,农业用水几乎是没有价格的,要在大众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渐提高用水价格,或者在配额限度 内实行低价格,而对超标用水收取高额的水价。在城市用水上,应当对城市的水价进行不断的调整,采用按水量累进计价。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城市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城市用水的统一管理体制,形成城市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合理地 处理以及对水资源形成集成化的管理与保护,从而保证城市用水的健康、持续和安全。另外,要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加强对水资源基 础研究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领导,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二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因此,只有约20%的淡水是人类易于利用的,而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可见,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 或降雪等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海,再经蒸发进入大气圈;还有

一部分直接 蒸发或经植物吸收而蒸腾进入大气。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通过循环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在较长时间内,全球范围的蒸发于降水基本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其数量极为有限,并不像人们想象 的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同形态水的循环速率差异很大,除生物水外,大气水和河流水的循环更替期最短,更新利用率高,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于人 类和生物生长发育最密切的水资源。

四、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 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

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

植被群落和 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 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 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 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起,我国劳动人民就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御,几千年来,建设了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一批著名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在抵御水旱灾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到了 19世纪,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连年战争,近代水利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30年前后,中国才有一些近代水利工程。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及日本侵 略,已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破烂不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资源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防洪除涝、农田灌溉、城乡供水、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水力发电、航运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对水资源进行单目标开发,主要是灌溉、航运、防洪等。其决策的依据也常限于某一地区或局部的直接利益,很少进行以整条河流或整个流域为目标 的开发利用规划。由于在初期阶段中,水资源可利用量远大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给人们的印象是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一阶段大致可从有文字记载的大禹治水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虽然中国历史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取得不少成就,但到1949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水利工程廖寥无几,残缺不全。据统计,当时全国江河堤防 和沿海海塘总长只有4.2万公里,且破残不堪,防洪标准很低;全国超过1亿立方米容量的大型水库只有6座(包括中朝界河上的水丰水电站),容积 0.1~1.0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也只有17座(其中有两座是五十年代续建完成的)。灌溉面积1600万公顷(2.4亿亩),且保证程度不高。用于防洪的 工程设施很少,水电设施更少,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土地盐碱化、沙化。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二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由单一目标发展到多目标的综合利用,开始强调水资源统一规划、兴利除害、综合利用。在技术方法方面,通过规划与一定数量的方案比较,来确定流域或区域的开发方式、提出工程措施的实施程序。但水资源的开发的侧重点和规划目标以及评价方法,大多以区域经济的需求为前提,以工程或方案的技术 经济指标最优为依据,未涉及经济以外的其它方面,如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等问题。在第二阶段中,由于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 设,可利用水资源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用水逐步趋于平衡,或天然水体环境容量与排水的污染负荷逐渐趋于平衡,个别地区在枯水年份,枯水期出现供需不平衡 的缺水现象。

这一阶段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70年代末我 国北方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缺水现象。在这期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供水能力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扩大,为我国经济和 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据统计,1949年全国总供水量103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1001亿立方米,工业和城市供水仅30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 187立方米;到1959年全国总供水量1938亿立方米,农业供水占94.6%,工业和城市供水占

5.4%,人均用水量316立方米;到了1980年全 国总供水量3912亿立方米,农业供水占88%,工业和城市供水占12%,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在此期间,全国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 亿亩,增加到6.7亿亩,解决了4000万人和21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由1949年16万千瓦,发展到210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 机为757万千瓦;内河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7.36万公里,至1978年已发展到13.6 万公里。

在此期间,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开始进 行,1973年,全国进行了以工业点源为重点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先后在全国建了4万多套工业废污水处理装置。以后又进行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区域环境综合治 理,水污染治理范围从分散的工矿企业点源扩展到几十至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治理。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 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也在日益发达,这些美好的现状却会使得我国的用水总量大幅度地增加,从而出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对水资源 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在对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是确保对水资源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 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肆意开发,因此,水资源的的利用与保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和各界专业人士都需给予高度关注。

【摘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李广贺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钱易.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陈杰.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D],2003 张仁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2004

第五篇: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日前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及《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深刻揭示了两大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湿地和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有力地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这两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是物种“基因库”,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没有湿地,许多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将不复存在。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地球之肾”,其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我国森林面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20.36%,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的3.77%,森林和自然湿地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13%。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地球之肾”的湿地,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作用,共同构筑了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强大屏障。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可为湿地提供持续的水源保障。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湿地国际的研究表明,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湿地和森林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有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将产生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平衡就无法维持。因此,保护好湿地和森林,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管理和恢复好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部门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有效发挥了两大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突破。一是以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为重点,有效遏制了湿地面积缩减的趋势。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个,建立了长江、黑龙江等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140多处,地方湿地公园达12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达37处,有力推进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1万多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从“十五”末的45%增加到“十一五”末的50.3%,平均每年增加1个多百分点。二是以完善湿地政策措施为保障,显著增强了湿地保护能力。国家出台了湿地保护政策,将湿地总面积、湿地保护面积纳入了中国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开展了湿地保护补助试点,设立了湿地保护补助中央专项资金。制定了湿地保护宏观战略规划,将湿地保护建设纳入了多个重大行业规划。加强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成立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强化了湿地履约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科研工作,建立了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三是以模范履约争当表率为目标,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认真实施《湿地公约》相关决议,连续两届当选为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在公约形成相关决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洲履约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加强了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公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权益,受到公约秘书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一致赞扬。四是以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手段,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中国湿地文化节、沿海湿地万里行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为加强湿地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单一主题内容的国家湿地博物馆,在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立了湿地宣教馆,扩大了湿地文化宣传阵地。树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好、增收致富好、生态观念好的湿地文明村、

下载基于生态理念的滇东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生态理念的滇东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论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2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敦煌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矫 勇 (2009年6月23日) 《敦煌......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附件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6年度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桉树人工林经营与生态保护研究

    桉树人工林经营与生态保护研究摘要:一直以来,桉树作为我国广东、东南沿海一带的人工造林主要树种,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耗地力、破坏林地水分......

    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一、现代企业经营综合管理1.经营哲学人们的哲学智慧和观点都融入在现代企业生产价值链中,企业运行的性质通过哲学能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2.价值观念决定着......

    **县林地保护与利用措施与研究

    **县林地保护措施研究近年来,我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也有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林地和毁林的现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三峡库......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研究(精选五篇)

    摘要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等内容,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

    陈雷在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面实施敦煌综合规划 坚决打赢敦煌生态环境保护这场硬仗 在加快推进敦煌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 (2011年8月6日) 同志们: 前不久召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