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室内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论文
【内容摘要】
在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越发难以实现的今天,在室内营造自然意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本性的室内景观设计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文章主要分析了植物、水景和山石三类自然元素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并对这三种自然元素的具体使用原则进行了归纳梳理。希望能帮助设计者正确运用自然元素,真正实现室内景观的“自然化”,实现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室内景观设计 自然元素 审美效果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就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如今“向自然学习”成为主流设计理念,室内设计创作亦呈现出“自然化”的趋势。设计手法虽更为复杂多样,但无一例外都把运用自然元素作为首要方法,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
一、运用自然元素的审美效果
运用自然元素,首先获得的是视觉上的审美效果。植物、水、石等自然元素形成的景观,其形之美、色之美、声之美、韵之美,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并且可以柔化室内建筑构件和界面,创造具有亲和感的空间,极大提高了室内环境的品质和价值。同时,作为背景,在视觉上还能起到遮蔽死角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败景的作用。此外,运用自然元素,还能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效果。在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室内空间中,植物、水、石等自然元素的运用可以强化这种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二、运用自然元素的具体原则
(一)植物的运用
在居室景观设计中,能从多方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生活追求的自然元素首推植物。植物除了具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生态功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观赏功能外,还具备独立构成空间或与其他自然元素共同构成空间的功能,使居室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1.生长需要原则选用植物时,首先应考虑如何在室内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如尽量营造开放或半开放的室内空间,将自然光的采用作为首选等。将室内空间打造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可以构建绿色景观体系的空间。
2.比例适当原则设计时一般把室内植物分为大、中、小三类,在遵循空间审美比例的基础上,根据室内空间的实际大小以及室内各种陈设的体量,选择符合审美要求的室内植物,使其能适于室内观赏。
3.情调协调原则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色泽和不同的造型,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营造出特定的情调。而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所要体现的情调自然也会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室内想要营造的情调来选择合适的植物,体现情调一致的协调之美。
4.视觉舒适原则室内植物的色彩选择应和整个室内的色彩,如墙面色彩、构建色彩、家具色彩等协调一致,营造出舒适的视觉环境,以更好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5.空间效能原则在房价日益攀升的今天,在居室有限的空间内,应尽量利用不占室内面积之处布置植物,对多种不同叶形、色彩、大小的植物进行组织和简化,使居室空间充分发挥使用效能。
(二)水景的运用
与园林水景设计不同的是,室内水景更注重与室内具体空间与布局的紧密结合,可以说,室内的环境特点决定了室内水景的运用。
1.动静适宜原则从水的状态上看,室内水景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的水景在视觉上利用水面倒映周围的室内设施与景观,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静态水景的设计以浅水池为主要形式,池底、池壁最好为浅色,这样可以更好呈现出水面清澈见底的效果。设计动态水景,如在室内循环流动的小水渠、小溪流,配合假山的小喷泉、小瀑布等,既能在室内形成景观,又能在室内起到分界空间的作用。同时,动态水景还具有强烈的环境氛围创造力,这些都能增加室内空间的动态感。无论是设计静态水景还是动态水景,都要注意与室内空间的比例以及居室要营造的氛围相适宜。
2.主景强化原则在空间开阔的室内,建筑立面相对呆板,缺少自然灵动之美。因此,可将水景设计为主景,利用溪流、喷泉、瀑布等自然多变、极具动感的水体形态,与建筑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视觉上和听觉上强化室内大空间的表现力,营造出逼真的自然效果,令人心旷神怡。
3.主辅协调原则作为主景的室内水景在室内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周围的各种室内陈设都应成为与水景相协调的辅助景观或水景的背景。以室内墙面为例,设计者大都会把墙面作为室内水景的背景。设计静态的水景时,墙面要采用单纯淡雅的色调,以增强静态水面的倒映效果;设计动态的水景时,墙面则适宜采用较深且有变化的颜色,与动态水景呈现的白色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增强水景的艺术审美效果。水景也可以作为辅景出现在室内,用来凸显室内植物景观或山石小品景观。无论是主景还是辅景,水景都要与室内的其他景观设计相协调。
(三)山石的运用
山石也是室内景观设计常用的自然元素,而且常与水、植物相配合,在室内营造艺术化的自然景观。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中,讲求“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效果,这种追求同样适用于室内景观的营造。室内景观设计中常常将山石设计成两类,一类是假山,一类是装饰小品。
1.意境统一原则由不同的山石堆叠成的假山意境各不相同:有的秀美,有的雄奇;有的灵动,有的朴拙,这些意境的选择要与室内景观所构筑的整体意境相统一。这样的假山才不显得突兀,也才能达到“自然化”的效果。
2.和谐自然原则山石在室内景观中除了做假山之外,还可以设计成装饰小品,点缀主景。这种装饰小品既能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又能增添情趣,增强室内景观营造的意境氛围。在具体布置时,要注意与主景的协调,统一中要有变化,主次分明,聚散分明,为室内景观增加自然气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室内景观设计中恰当运用自然元素,可以营造极具自然特征的室内景观,让人有身临自然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不同的自然元素在运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室内空间实现其审美效果,真正实现室内景观的“自然化”。随着人们对于改善居住环境,享受健康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及建筑技术与设计理念的进步,相信自然元素的运用必定会成为室内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林万昌.浅谈室内设计中植物景观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3(8).[2]严敏.建筑空间的水元素表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程双红.室内景观生态园林环境设计分析与应用[J].现代园艺,2009(9).[4]周栩烩.浅谈室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山石配置[J].现代园艺2011(21).
第二篇: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应用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迈进小康社会,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对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回顾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简单历程,对中国的园艺设计和园林设计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并且对传统园林所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以及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对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借鉴传统中的各种优点,使得当代居住区景观建设形成富有生活情趣、个性鲜明的环境形象。
关键词:中国元素景观设计居住区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问题。随着我国逐步迈进小康社会,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对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择居价值观也正在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而不断改变。环境景观在居住小区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回顾
在以前,讲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人们往往会简单地理解成绿化设计,景观布置,园艺绿化等。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景观规划也往往只是作为附属进行设计规划的。这种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和设计的景观,其效果也是比较一般的。很多小区都是在建设项目完工后,随便找几个“景观师”简单地种种树、栽栽花。根本没有去考虑这些景观与周围环境、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于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二、中国元素的概念
所谓中国元素,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或风俗习惯的,被大多数的中国人认同的。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只要你看到它,听到它,或者感受到它,就会马上联想到中国。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崛起,它蕴含着无限的美,同时又具有科学新的美。它是物态和精神的综合体。那些历经几千年的回环流传,直到今天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元素。像古代诗词歌赋中的意象表达,千百年来相互传承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习俗、思考方式等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现代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中去,将会对生态意义、社会意义等起到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三、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索要遵循的思想
(1)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能是单纯的设施配置,要向营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各个生活层面需求的优质环境上转变,这就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这一精神,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居住者的使用,居住区的景观是为了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接近自然接触自然的场所。因此,应该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公众参与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居住区的景观成为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空间。
(2)要体现生态设计的思想
在生活区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这样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环境好的住宅小区谁都愿意选择。因此,景观生态环境好的小区就更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好的居住小区环境,还能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因为有了生态景观的理念,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被提到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层面。同时也为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体现对生活情趣、艺术的追求
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追求文化品位、生活趣味以及艺术的高度,不再是单纯的停滞于功能性上。居住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园艺设计方面。在艺术风格上,要不拘一格,只要是依据居住区环境来设计的,无论是追求现代都市的抽象艺术,还是追求乡土气息,都是可以表达的。
四、中国元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式园林景观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上。在景观设计时,既不能完全依赖和抄袭国际大设计公司的作品,也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中国传统园林形式,应该积极探索一条新的捷径。国际一体化的设计观念和中国本土化的设计手法的相互融合,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应该认真研究借鉴传统园林设计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以及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有很多讲究,比如空间的合围收放、尺度的比例,空间的对比统一、序列构成、空间的焦点或视觉中心等。作为外部空间环境,有所不同的是,在形成空间的组合与变化方面,更多的是运用地形水体、植物等具备自然特性的景观素材。
在园林设计中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是自然风景。而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其本质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国园林的核心精华就是自然文化。在园林设计时既要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同时还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在国际上,现代园林的设计发展趋势也是如此,这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二)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之一。总之,传统园林中有许多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就是因地制宜的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这同时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所在。但是在这里要分清楚,继承其因地制宜的思想才是关键所在,而不是其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人与景物、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在环境设计中必须注重的,在视点、视线、视角、视距、视平线高低等方面要多加考虑,要注意分析其运动视野。这些视觉要素都是建立在人的视觉特性上的,所以理性倾向和含义非常强。要将强化边界种植,造成深远的背景强调节点的设计作为景观表现的重点。将空间表现视角点放在动态水体、雕塑、标志物上面。
(三)景观整体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为了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常常以自然山水为依托,运用借景、隐喻等手法,是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同样,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不谋而合的正是将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将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相融合。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通过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等等方式,达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避免了逼迫式的景点布置。为了达到扩大空间感、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通常需要借助山体和屋顶的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这些做法,在同样受到空间限制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上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四)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人们为了最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创造了园林,是否能够享受园林生活的乐趣,前提在于有没有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创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时,要将合理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这一要素发挥到最大程度。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气候条件,比如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等。
(五)中国式园林景观元素
擅长利用假山、水池、植物、建筑以及书画等因素是中式造景手法的一大特点,一切布景、组合要合乎自然,不能脱离了“师法自然”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山与水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同时要做到每一个景象组合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在中国传统园林建设中有太多的中式元素可供现代设计师们借鉴选用。
结语
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其目的是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其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色彩应该是明快的。更多的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上融入中国式元素,不但可以到到上面说说的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更能凸显出居住区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侯振海.园林艺术及其规划设计实例[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孙利民.绿地规划与小品制作[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4]杨永胜, 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第三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摘要:园林设计是一种形象艺术设计,主要通过运用各种造型要素进行自然形象的再现。色彩作为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搭配运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设计效果。随着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对人居环境的要求的越来越高。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巧妙地应用色彩,打造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景观是目前园林设计者们探讨的热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色彩运用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进行色彩设计可以使园林更具视觉上的强烈感染力,并使游客产生丰富的情感。因而,当前我国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都已经普遍对其色彩运用比较重视,但我们也一定要避免陷入为求颜色搭配而胡乱选择、胡乱组合的误区,那样必将会使园林的整体面貌受到破坏。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色彩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配色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是指构成园林景观的各要素在风格、形式、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通过重复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园林整体的统一性。但过分的统一难免会给人一种单调、呆板的感觉,因此,在统一配色中有强调要 有变化存在,在统一中追求变化,给人以自然优美的感受。
2、调和原则
在园林配色中,强调色彩的调和变化,就是指在一种颜色中包含了其他色彩成分,而它们之间的某种共同色素能够极其和谐地调和在一起,色彩学上将之称为类似色。在园林景观设计配色中,通常会处理大量的调和色,以营造一种和谐、雅致、平静的美。比如在花卉栽植中,常见的是将紫红、黄色、白色等花色相互栽植,形成一种和谐生动、浓淡相宜的效果。
3、均衡原则
现代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其设计应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功能需求。色彩心理学认为只有满足人的视觉平衡的配色才能够给人以和谐、优美的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的配色中,强调色调的平衡和层次性渐变。通过组织设色面积、降低色彩的彩度及明度等来消除配色不均衡的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控制亮度低的色彩面积大于亮度高的色彩面积,以实现色彩的均衡。
4、对比原则
所谓对比原则,就是设计中通过园林构成元素的色相、色调及色彩明度等的对比来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比强烈的色彩就能给人以美感,而应在主次分明的对比情况下才能实现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相互融合、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协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且同时存在的,这种关系是园林景观设计配色中整体和谐性的重要体现。园林景观中,对比与调和是两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的因素,他们在园林中同时存在,对色彩的调配具有重要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会将色彩分为两个部分,即装饰色和目的色。通过设置重点色彩和支配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必须考虑全体色调的调和。比如我们常提到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采用了对比及调和原则,大面积的绿色将点点红色衬托得珍贵而动人,而红色作为补色则将绿色渲染得青翠可爱。此外,当色彩单调或者对比过度时,可以在这些色彩元素中加入
其他的色彩元素将其分开,例如加入彩色、黑色、白色、灰色等,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无彩色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黑、白、灰3种颜色,在色彩中被称为无彩色。在园林的建筑、铺装和植物配置之中运用的较多。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深沉、庄重、严肃等。运用到园林中,有沉稳凝重、高雅脱俗之感。白色既给人以干净明亮、质朴纯洁之感,灰色介于黑白之间,比黑色隐蔽、内敛、朦胧一些,感觉沉稳低调而不张扬。
在传统园林中,这3种颜色主要应用于南方的私家园林的建筑,青瓦灰墙和江南特有的水景交相呼应,构成一幅中国水墨画,以此来表达古时文人骚客云淡风轻的高洁品质。而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此类颜色多运用于护栏、围墙和铺装等建筑方面。如人行道旁一般将黑色涂于镶有几何图案的铁质材料之上,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而形成一种沉稳厚实之感。或将白色与黑色混搭构成地面铺装,通过黑与白的对比,使其庄重大方且富有现代气息。也有直接将或黑或白的鹅卵石成片而构成的铺装,但是如果对其周围的环境没有统一和谐,就容易造成太过明亮或阴沉的感觉。小品方面主要应用于一些廊桥的栏杆,主要用白色形成高雅圣洁的感觉。
而在植物配置当中,此类无彩色不能成片的栽植,过多的白色会使人感到伤感、悲伤,而过多的黑色使人感到沉重与悲伤,一般来说,它们都是以点缀色和调和色而出现。如在某区域的绿化设计中色调偏暗时,可以植入白色使其明朗欢快起来。而当相邻的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之时,可以用白色对其进行调和,使其缓和起来。而白色介于暖色系和冷色系之间,所以在不同的季节,在原有的植物配置之上再植入白色,也可以使其调节人们的心理温度和满足审美需求的改变。而带有一定色彩的灰色,可以有利于这种色彩的表达。灰色由于其安定幽静的心理暗示,一般应用于一些功能性的建筑和小品上,以满足人们对于安静平和心态的需求。
2、冷暖色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冷暖色系是指不同颜色的光由于其波长、可见度高低不同,从而使人们对之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暗示,所以在园林中的应用也不同。一般来说,暖色系是指那些波长较长,可见度较高,色彩感觉比较明快跳跃的色彩。暖色系主要包括红、黄、橙以及与之相邻的色彩。暖色系可应用在广场花坛,景观入口和迎宾大道等处,有助于营造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暖色系还可以起到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因此,在我国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可以在户外广场中适当多增加些暖色系景观,如红色的长椅、台阶,黄色亭子等,从而让人心理上感到温暖。冷色系主要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具有波长短、可见度低以及视觉上的退远感,因此可应用于狭小空间的边缘处,以增加空间的深远度。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例如: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屋面以蓝色为主,给人一种庄重肃穆感,背后苍翠的林木背景,增加了一份悲凉感和敬重感,而灰色石阶的铺砌,又增加了整体景观的沉稳和厚重,和其他冷色彩景观共同构成了中山陵整体沉稳肃穆的景观特色。
3、同类色的运用
同类色指色相差距不大的色彩,在色轮表中指的是各色的邻近色,如橙色与黄色、红色与橙色、黄色与绿色等。同类色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深浅程度不同的色彩,如深绿与浅绿、深红与粉红等。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较接近,所以较易取得协调,在植物组合中能体现其空间感和层次感,给人以宁静、柔和的高雅之感。此外,在一些花坛培植中同类色也常有应用,如从花坛中央向外色彩依次变淡或变深,使人产生层次感和舒适的明朗
感。
结束语
色彩作为自然界最敏感的元素,是那样的变幻莫测和难以控制,却又是那样的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正是由于它的多样性,为我们对它的探索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理想的面纱。我们应最大可能地放飞“感知”的翅膀,使色彩向人们释放它全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莫璟枝.关于园林设计中色彩应用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1(11)
[2] 刘丹.探析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西江月.2010(17)
[3] 贾珂,曲莎.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J].现代园艺.2011(11)
[4]余若勇.论园林景观中色彩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民居.2011(7)
[5]金惠明,李小良,赵向东.园林景观色彩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12(12)
第四篇:挖掘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自然元素
在江苏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开放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研究》课题的三年实践、探索中,我们以音乐教学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潜在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开放、多元的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探索、创造,将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给幼儿以充分发挥的空间,通过开启幼儿想像创造的闸门,体现“音乐教育重在创造”的精髓。形成了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风格及特色,现就我们在音乐活动素材和内容的拓展方面作的尝试例举如下,因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造元素随时可挖掘:
一、音乐活动素材的挖掘与创新:
1、节奏素材的挖掘与创作: 在生活中创作节奏: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在引导幼儿倾听大自然、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发现各种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弱等变化,结合语言使音乐生活化。如观察、倾听厨房师傅剁菜的声音: x|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剁 剁 剁骨 头 切白菜 切白 菜 切切切切切白 菜
在歌曲中创作节奏:在音乐作品中,许多音符和休止符组成了各种节奏形式,丰富了幼儿的节奏表象,也为他们的节奏创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常常采用改变原有节奏创作新的节奏方法,让幼儿把八分音符变成附点音符唱唱、二拍子的歌改成三拍子的唱唱;创作节奏性为歌曲伴奏,帮助幼儿分析作品的情绪特征,创作相应的节奏型,部分幼儿演唱、部分幼儿拍打节奏为其伴奏。
在游戏情境中创作节奏:我们经常在游戏中随机的进行节奏创作,如: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创作歌中牌号的两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节奏谱,同时,在上火车后的坐座位时,三个座位可以坐3个人,小朋友编出了x x x|的节奏,其中一个人在中途下火车了,他们出乎我们意料的创作出了带休止符的x x 0 |和x 0 x |、0 x x |;如果火车很拥挤,来了很多的人怎么坐呢?幼儿又想出了两人合坐一个位置的方法,创作出了| x x x x |、x x x x x|的节奏。
2、旋律素材的探索与创编: 生活中见景即唱:在户外散步、小组活动中,鼓励小朋友看到什么唱什么,如:小猫咪、花朵、太阳等等,幼儿可以任意用两(或三)个唱出来,还鼓励他们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用音唱出来,在随机的活动中孩子们玩的很有兴致,我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上课前的师生问好,每一次老师用不同的旋律唱出“小朋友好”,幼儿则用不同的旋律唱出“老师您好”。
改编歌词强化常规:平时通过欣赏不同性质的乐曲,让小朋友感受音乐的特点,在活动的组织时将一些生活常规用语也用唱歌的形式唱出来,1 1 2-(坐坐好)、1 3 5 i(快快站直)、i 5 3 1(轻轻坐下);在集体音乐活动的生活等环节中,教师运用新授歌曲的旋律随机改编歌词变成歌唱式的表扬(例:集体活动前,编成对某一小朋友行为唱出来(《大苹果》歌词,改变:大家看看周心怡,身体做得多端正,眼看老师仔细听,我们为她鼓鼓掌。)。幼儿在谈音乐的感受时,用或抒情或跳跃、或坚定的旋律来回答,平时和幼儿常玩“唱唱x x x ”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命题唱一句话,如唱同伴、夸奖同伴、唱幼儿园等等,在即兴的创作中,幼儿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可以随心所欲自由的创作。
二、、音乐教育内容的拓展与创新: 在集体音乐教学中,课题组老师关注、尝试让幼儿掌握一些创作的方法,使各个能力层次的幼儿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对同一音乐作品进行不同的创作、表达:教育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音乐可以让不同的幼儿产生不同的联想,可见音乐作品具有丰富内涵可以给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同一人群中的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同一音乐所做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每个人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方法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我们课题组的音乐活动中,对某一个素材都让老师思考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拓展,如《:音乐的瞬间》这首曲子,纪敏老师组织的是欣赏教学,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的,活动后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就此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纪老师也受到启发,在班上进行了拓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别进行的创作,有的参加了故事创编、有的进行图谱创作、有的想象作画、还有的拓展表演,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长项得到了发展,让小朋友享受参与音乐过程的快乐。
2、同样的歌词匹配不同的旋律、同样的旋律匹配不同的歌词:同一素材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样同一首歌词也可配进不同的旋律中去,同一首旋律也能配上相近的歌词,教学中我们的尝试也让老师、小朋友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所在。大班的歌唱活动《春晓》的歌词实际就是由唐代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歌词朗朗上口,由此我们发现了拓展俄素材,可以组织幼儿将一些耳熟能详的五言诗替换《春晓》的词,同时再将《春晓》再匹配上其他的旋律,结果小朋友唱起来乐此不疲,而且回家后缠着家长学古诗;也鼓励幼儿将学过的儿歌、诗歌唱起来,让他们尝试寻找何时的相匹配的旋律,来演唱熟悉的儿歌、诗歌。
3、同一首歌曲尝试改变不同的节奏、速度:歌曲的节拍、速度往往表达了歌曲的情感,因此,尝试改变节奏、速度在我们的实践中也妙趣横生。同样的一首《小白菜》根据原创的情感让小朋友演出,孩子们感到悲悲戚戚,但再改变成快速、跳跃的方法演唱时,小朋友的表情很快就变得开心起来,因此,一歌多唱是我们让小朋友享受音乐快乐、感受音乐无穷变化的神奇,多次的尝试让小朋友的童心世界变动更加的多彩多姿。
4、尝试选图例、填空:给幼儿提供现成的旋律,发给幼儿一些多次使用的填空卡,幼儿把空缺的歌词用填在旋律下。如:大班歌唱活动东北民歌《歌唱春天》首先以小小图例展示给幼儿,在尝试唱出6个乐句后,让幼儿根据前面的内容选图填空、创作、表演。对幼儿来说有利于挑战观察、思维能力。
5、性质相近或相反风格、内容的对比: 在中大班,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们着手进行对比教学的尝试,即将歌曲风格相近或相反的乐曲进行比较,从中引导幼儿发现两者的联系和相似(相反)之处,再用可以表示的符号进行创作,如:《小树叶》与《迷路的小花鸭》是分别在中班、大班学习的两首歌,让小朋友从中发现他们的旋律、情感表达、连贯与断顿的共同之处;《狮王进行曲》与《梦幻曲》则虽同出自作曲家圣?桑的笔下,但二者确实风格迥异的乐曲,在比较中小朋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宁静柔和的夜景与雄壮威严的森林狮王的音乐特点。纵向的联系与横向的比较使我们的音乐教学素材更加的丰盈、鲜活。
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做了一定的调整,由两条线并行:一是领域内的拓展、表达,同时进行领域间的渗透整合,让幼儿在教师的激发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音乐为龙头的创造活动就在于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去尝试新的歌词,并进一步把已有的经验扩展到生活之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思维的扩散、拓展埋下了智慧的种子。
第五篇: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中式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茶馆网转载:茶楼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好茶楼设计,只有通过对中国建筑环境现状及 中国传统建筑观的分析研究,探讨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引用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同时对由传统建筑形式及相关传统元素提炼而成的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将 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主义建筑环境中,使人们在现代快速的生活中寻求一个感受自我的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赋予建筑以民族性。它是社会 生活的反映,它的形象往往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反应。
关键词:中式元素;茶楼;建筑文化
人们对茶楼的研究和设计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是和茶楼或茶馆的产生同步的。因此,设计师要做好茶楼设计,就必须从茶楼发展的历史开始。
一、茶楼的产生和发展
茶楼在唐代叫茶馆,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 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 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这就是茶馆 的雏形。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 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上述研究了茶楼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了茶楼的功能,我们应该中式元素中提取营养,所谓中式元素,就是代表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
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
期内其 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
影响,很多西式的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多年来,室内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的设计中来,有时是 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
中式风格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佛道文化也颇有渊源.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中式风格又重新发掘出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的作用,随着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它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有灵性的人群。
中国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细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
(一)宜设而设,精在体宜
在明清时代,“宜”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国内专家对其的解释是“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
(二)删繁去奢,绘事后素
删繁是指去除过于复杂的装饰,去奢其实也很重要。如今很多设计师一提到以人为本,就以为是“给脖子套张饼”,其实人在家居生活中的不便与方便是相辅相成的,过于奢侈地追求“一低头就能吃到脖子上的饼”,恐怕会起到负效果。
“绘事后素”是孔子的话,是他对美的一种看法。在孔子眼中,绘事是那种装扮出来的美丽效果,而素则是自然的、气质的美,孔子认为“素”要美于“绘事”。这体现了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
二、如何利用中式元素做茶楼的设计
我们现在把中式元素和茶楼设计结合起来,解决如何设计茶楼的问题。茶楼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茶楼室内环境布局
在室内环境中最先考虑的就是整体的规划布局,从我国北京、天津的老四合院的均齐格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规划布局要素在体现“本土化”和“地域性”上的作用。因而在研究这一地域的建筑布局,理解它所营造的氛围及人文意义十分重要。
在现代建筑如此普遍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融入现代环境,融入自然。茶楼作为传统建筑形式,在外部结构上采用白墙、青砖、自然古朴的木质构件,室内布局采用古典家具造型,简洁清美坚实,并大都巧妙的运用木制本身的自然纹理与色彩这些设计思想正体现了自然与古朴的特点。
(二)结构造型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内部环境的风格,也是室内环境需要
先期考虑 的因素,从这入手,也可以很好地设计出风格古朴自然的室内表现效 果。茶楼的室内结构造型要符合现实的实用功能。茶楼大厅对于人的流线来说是一个枢纽;对于 使用功能来说是一个集散地;对于空间形态来说是一个建筑的性格表达;公共空间需要美,需要反映文化的内涵,因为现代人必须花大多数时间利用公共空间。公共 空间的美,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内涵丰富,审美高尚的中式元素进入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当中,是一股涌动的潮流茶楼大厅的顶棚结构采用红色的木材进行装 饰,在接待区与四人插座区采用小隔断进行区域划分, 这样能充分考遇到客人对周围环境安全感。公共空间是一个建筑的核心。为了能够提供凉爽的通风和良好的自然光对一面墙进行改造设计成大型的落地窗。在设计中 去粗取精为整个室内环境的追种效果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服务。(三)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当代运用
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
1、形式的当代运用
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 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室内装饰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这牵涉到对传统形式的概括,变 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
2、在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
造型是室内环境体现地域与传统的方法中用得最多的因素,我们应该用现代方式来运用历 史符号,结构不一定要一样,只要有 “味道”就行,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茶楼的设计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构,艺术与功能双重注入主 动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茶楼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茶楼的门框造型运用传统的圆形门及两边的镂空木质墙体。
3、材料的选择
材料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体现地域性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同 时又经济实惠。装饰材料不再是奢华的堆砌。粗犷、质朴自然和手工痕迹纹理的家具将广泛使用。自然材质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调节室内冷暖温湿的作 用,对于居住的舒适感以及视觉、心理上的亲切和谐感影响深远。吸收传统室内装饰就地取材的优点,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
和装 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 能,循环利用。
4、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今天的世界里,特定的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拥有自己象征性 的色彩语言。白墙、红木是传统建筑环境中极富表现力的因素,因此在体现地域性的时候把色彩作为重要的手段来运用。由于采用了这种经典的色彩搭配,因而观者 一看便知这是中国的建筑,地域性自然而然显现。设计从心理上满足人们的不需要,才会有个性,才会不断地创新。
5、建筑环境因素
从建筑室内环境的物理层次展开分项说明的,这些要素的协调搭配、完美综合才能产生富于地域性的建筑环境。要做到传统向当代的转换,前提是传统建筑环境的留存。传统的消亡使当代的建筑无从谈起。
在急速袭来的经济大潮与人口迁移的洪流中,人们正在逐渐失去传统与自我意识的深沉联 系,正在成为自己领域中的陌生人。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民族血脉的相溶点。将中式元素成功的运用到茶楼的设计中,或者是其他的中国传统设计中,只有 充分的理解中式元素,理解中国的文学艺术,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才可以。如果能够成功实现现代转型,激活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整体空间的层次上营造良好的建筑 环境,充分展现特定地域的特色文化内涵,发扬我国的本土文化精神,对我们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只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才是最有说服力 的,才能经得起考验,冲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