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转变, 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气污染会产生雾霾, 给人的身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 本文首先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原因;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upgraded an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people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but heavy environmental costs have also been paid.The air pollution is worsening day by day and has drawn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Atmospheric pollution will produce haze, causing great harm to human health.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rban air pollution firs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Keyword:city;air pollution;reason;countermeasure;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 产生了大气污染问题, 虽然我国采取很多治理措施, 依然效果不理想, 尤其在我国东部, 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 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对人们身体产生危害。并且在治理过程中,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大气治理效果不明显, 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 接着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帮助。大气污染的内容
在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中, 由于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 并且数量迅速增加, 持续时间不断延长, 就会对人、动物以及植物等产生重大危害。随着大气污染浓度不断增加, 有害物质不断增加, 逐渐转化成二次污染, 导致有害程度不断增加, 就会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 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种现象就称为大气污染。在通常情况下,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第一, 天然污染物主要由于受到自然原因的影响, 比如火山爆发或者森林大火等原因。第二, 人为污染物。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产生了大量的人为污染源, 主要包括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其中固定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中工厂、企业等。移动污染源主要包括飞机、汽车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人为污染物, 主要源于燃料燃烧和化工企业、工矿企业的生产。第四, 颗粒物和化学成分污染源。颗粒物主要包括大气中各种个固体状物质, 还包括各种硫化物和氧化物, 对大气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加之人们环保意识薄弱, 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对环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污染。下面就针对大气污染的原因展开论述。
2.1 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 能源利用率比较低, 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能源结构不合理, 对大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来看, 煤炭生产占有很大比例, 虽然近些年来,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治理过程中, 煤炭占有比例不断下降, 导致煤炭消费结构不合理, 引起了大气污染。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对高硫煤控制不到位, 主要由于洗选率比较低, 不能充分提升煤炭的产量。另外, 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然后设备技术水平比较低, 大大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增加了排污量, 设置存在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最后, 虽然认识到了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但是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投入不够, 从而影响了城市大气污染的效果。
2.2 工业企业污染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城市的发展, 也是改变城市环境的重要工作。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导致大气污染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但是受到不同类型惬意生产工艺和原料燃烧的不同, 对大气污染程度也就不同。另外,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 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对城市内部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可知,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当地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重点分析潜在的影响因素, 重视大气污染问题治理, 满足当前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的标准和要求。
2.3 城市供暖产生的大气污染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尤其在我国北方, 由于采暖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哈尔滨为例, 在哈尔滨为期183天的供暖中, 只有68天空气达标, 污染天数为115天, 其中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为35天, 由此可以看出, 在供暖期间, 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尤其在出现静风和逆温的条件下, 不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 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 在北方冬季供暖地区, 要结合实际情况, 需要利用清洁能源进行供暖, 重点对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 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的天数。
2.4 交通运输环保问题
在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 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 不断给城市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 而且出现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对一些大货车而言, 主要动力为柴油燃料, 含有很多颗粒物质, 不仅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且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5 市政建设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由于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建设存在瓶颈, 只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无法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比如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 人行道高于路面, 就会出现凹陷状态, 道路中灰尘就会逐渐累积, 长此以往, 就会出现扬尘问题, 降低城市内部空气质量, 导致城市大气污染。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
在进程城市大气污染过程中, 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明确工作标准, 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 不断加大处罚力度, 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下面就如何做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展开论述。
3.1 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地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认识大气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在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 需要兼顾环境治理。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标准, 为居民建造完善的空气环境, 大力建设绿色环保工程, 对污染排放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优化资金资源配置, 建立城市发展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另外, 当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企业二氧化硫的排放, 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 保证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不断完善能源消费机制
在城市发展过程,政府要建立全新的能源消费机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不断采用新型节能能源, 严格控制煤炭使用量。当地政府要大力倡导天然气资源, 降低对城市环境污染程度。同时针对交通运输行业, 要积极推广无铅石油, 最大限度减少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另外, 在实际发展过程, 政府要不断扶持生产企业, 不断研制开发新能源汽车, 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等问题。因此, 在城市迅速发展的前提下, 当地政府要摒弃以往的城市管理模式, 结合城市发展现状, 不断完善能源消费机制, 制定长远合理的发展规划, 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 不断采用清洁能源,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3 做好煤炭洗选加工方式
在进行煤炭加工过程中, 需要不断开发新型的煤炭洗选加工方式, 减少硫化物和碳化物的排放。第一, 当地政府要建立明确的标准, 要控制好煤炭的含硫量, 对含硫量超标的煤炭, 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采用先进煤炭洗选加工方式, 不断降低含硫量, 提升煤炭的环保性能。第二, 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 选择清洁环保的燃料, 控制好有害污染物的排放, 从根本上做好大气污染的治理。第三, 煤炭在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需要不断寻找煤炭替代品,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在降低企业生产污染的同时, 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生产的废气排放工作, 当地政府要不断极大巡查力度, 结合企业的生产情况, 帮助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不断淘汰落后的产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不断采用清洁工艺技术, 在降低资源浪费的同时,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避免对大气污染造成危害, 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作为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针对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生产机制, 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在提升实际生产效率的同时, 不断节约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本, 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5 不断采用先进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近些年来, 无论从污染程度上, 还是从污染范围上, 我国城市雾霾污染日益严重, 并且持续天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 针对雾霾污染问题, 当地政府要整合多方面力量, 不断开发雾霾和大气污染治理新技术,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各种问题, 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成本, 比如焦炉烟气治理技术, 从根本上控制好大气中的污染物, 提升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 利用先进技术的指导的作用, 有效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3.6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督机制
在进行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督机制, 政府要发挥自身行政监督机制, 从根本上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 对污染物排放采用统一的标准, 采用行政处罚和停产改造双重管理方式, 对企业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管理, 扶持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污染问题, 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 需要当地政府, 认真分析大气污染的原因, 然后制定完善的管理治理机制,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进行科学预防, 从而解决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庭卫, 何静.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绿色科技, 2017(12):41-42.[2]高姝.锦州市空气质量现状及成因分析[J].绿色科技, 2016(22):65, 67.[3]张嘉治.以“蓝天工程”治理沈阳城市雾霾污染的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 2014, 33(01):30-32.[4]韩婷, 黄志萍, 徐军科.长三角地区灰霾天气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01):94-97.[5]邵林, 崔玲玲.从大气污染看邢台城市形象之未来[J].科技视界, 2013(34):68, 131.大气污染论文范文6篇导航:
第一篇:大气污染论文
第二篇:工业化国家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比较与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第三篇:我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中的问题及建议
第四篇: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第五篇:我国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篇: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第二篇: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大气污染
摘要:
本文对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以及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做了具体的阐述,以期唤醒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空气是地球表面一切有生命的物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空气,人类的生存及其社会活动就无法维持下去,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其它生物也不复存在。所以,当大气遭受污染之后,其成分、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这势必会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生活以及生态平衡乃至各种器物的存放产生有害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呼吸道疾病,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PM2.5等等„„在这些名词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当下,对大气污染的深刻认识和保护对策的思考变的刻不容缓。
1.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尤其是在一定的局部空间范围内,大气的某些成分可以明显地增加或减少。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某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其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都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和净化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该地区的人体、动植物以及其他物品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大气污染是指由于天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其正常本底含量,因而对人体、动植物及其他物品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1.2 大气主要污染物 1.2.1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是指大气中的来自燃料燃烧的烟尘、工厂排出的粉尘及风自地面吹起的尘埃等物质,包括粉尘,烟,飞灰,黑烟,雾,煤烟尘,总悬浮微粒等。烟尘中含有由碳、氢、氧、硫等元素组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许多是致癌物质。粉尘虽然本身是固体颗粒,但因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在自然状态下总是粘附多种气体、液体,所以其成分既有金属、非金属天机化合物,又有有机化合物。
固体颗粒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不仅使空气变得混浊,相应地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及地面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而且能随呼吸作用进入人体或直接到达肺部产生沉淀,或随血液送往全身,或使固体颗粒表面吸附的致癌作用很强的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死于肺癌的城市居民中,有多达五分之一的人是受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所害,而这些微粒主要来源于汽车废气。科学家主要研究了空气中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这些细小的微粒能够深入肺部并沉积下来,导致疾病。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微粒的含量上升10微克,长期肺癌死亡率就上升8%,效果与长期被动吸烟相似。调查表明,美国洛杉矶市的空气中每立方米2.5微米以下颗粒含量是20微克,纽约16微克,都超过了美国环保局1997年设置的安全上限--15微克。英国伦敦某些繁忙街道的含量达到32微克。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空气中,每立方米微粒含量为300微克,其中大多数是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
1.2.2二氧化硫:
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燃烧,石油炼制和有色金属冶炼及硫酸化工生产等。而二氧化硫的天然来源主要是生物活动产生的硫化氢的氧化。据估计20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有1.46亿,其中有70%来源于煤的燃烧,16%来源于重油的燃烧,其余部分来自矿石冶炼、硫酸制备等工业企业。就工厂类别而论,以电厂的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一半左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这种气体最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浓度过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会生病。
1.2.3氮氧化物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含氮有机化合物燃烧,使燃料中有机态氮转变为氮氧化物气体。二是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温度高于1000℃时.大气中的氮被氧化成一氧化氮。产生氮氧化物的污染源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气、火力发电站和其它工业的燃料燃烧以及硝酸、氮肥、炸药的工业生产过程。氮氧化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土壤中氮素的挥发与逸散。氮氧化物进人大气后被雾、水汽吸收,可形成气溶胶态的硝酸、亚硝酸或亚硝酸盐。
当氮氧化物与另外一种有毒物质(碳氢化合物)共存于大气时,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能够生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含有臭氧、醛类、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强氧化剂的二次污染物,毒性很大,所以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后危害程度增加。
1.2.4碳氧化物
大气中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成分,但其浓度增加会给环境带来多种影响。一氧化碳则是排放量很大的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窒息性气体,即通常所说的能引起人体中毒的“煤气”。它产生于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的燃烧过程,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汽车排出的废气以及其它加工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为2.2亿吨左右,其中80%是由汽车排出的。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作为废气排出,因此在大城市交通路口汽车来往频繁的地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可能很高,有时高达50ppm,远远大于其1ppm左右的天然本底值。
1.2.5其他污染物:
除了上述大气污染物外,较为常见的无机气体污染物有硫化氢、氯化氢、氨、氯气等。随着有机合成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进人大气的有机化合物气体越来越多,目前较常见的苯、酚、酮、醛、芘、苯并芘、过氧硝基酰、芳香胺、氯化烃等。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恶臭气味,对人体感官有刺激作用,有的被认为有致病、致畸和致突变作用。1.3 污染源
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种。自然源主要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尘土飞扬等;人工源又可按其属性分为固定源和移动原两种,其中固定源包括工业、农业、家庭三个方面,移动源主要指的是交通污染。
2.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为重。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区域性问题 2.1.1酸沉降: 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危害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绝迹;使土壤酸化,土境遇受酸性淋溶,土壤成分溶解流出,结构破坏,土壤肥力大大降低;水体和土壤酸化以及酸雨对土壤浸渍,使有害金属铝离子活化,镉、锌、铅和汞等变得愈加可溶,地下水遭受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直接产生毒害作用;酸雨使植物遭到破坏,森林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同时,酸雨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使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等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多有酸雨发生,尤以长江以南一些大城市周围较为常见。目前受酸雨危害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酸雨的酸度也在不断增加。
2.1.2城市交通废气:
自20世纪8O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2.1.3光化学烟雾: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表观特征是烟雾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一般发生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汽车尾气以及石油和煤燃烧废气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源。空气中氧化剂特别是O3也包括PAN(过氧乙酰硝酸酯)及其他化合物是烟雾形成的指标。
2.1.4工业(化石燃料)、农业、家庭固定源排放:
我国2008年烟尘排放量901.6万t,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比上年减少13.0% ;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t,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2 全球性问题
2.2.1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自然成分,它对辐射的选择吸收性能在地球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世界工业革命以来,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19世纪仍年代的0.9亿t增加到了本世纪80年代的50亿t,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0.027%猛增到了0.035%;按未来工业发展的速度预测,到2050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可达200亿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到0.0531%。大气中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并无拦截作用,因而地面可以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能量,但是它能吸收地面向太空发射的长波幅射,使近地表大气温度升高。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地球表面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平衡发生改变,导致低空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被称作“温室效应”。据估计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增加0.001‟~0.002 ‟,到21世纪末就将上升3℃,那时将有可能引起南北两极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造成大面积陆地被淹、世界许多海滨名城受到危害的后果。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人口生活在沿海60km的范围,如果那种情况真的发生,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越南红河三角洲平原等世界上许多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将被海浪殃及。
2.2.2臭氧漏洞:
离地球表面大约10~50km上空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其臭氧浓度虽然不超过0.001%,但它却能吸收太阳辐射到地球上99%的紫外线。近年来臭氧层正遭到破坏,臭氧浓度降低,甚至局部出现“空洞”。据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近于美国大陆面积的臭氧“空洞”;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监测数据表明,1969~1989年期间,北纬30°~60 °地区上空臭氧浓度下降了1.7%~3.0%,1987年北极上空臭氧层臭氧浓度最少下降了10%。
2.3 突发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极端恶劣天气接连发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攀高。尘暴,烟雾,飓风,洪水、雪灾等突发性气候问题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3.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
3.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制订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3.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
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 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
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
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
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3 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b.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c.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3.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出现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d.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3.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4我国大气问题的对策
4.1治理技术 4.1.1颗粒物:
针对颗粒污染物粒径大小,治理办法主要有干法、湿法、过滤和静电4类,最常用的就是袋式除尘器(过滤)、旋风式除尘器(干法)、泡沫除尘器(湿法)等。随着对除尘效率要求的提高,静电除尘也逐步开始使用起来。
4.1.2氮、硫氧化物:
大气中由于有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才发生大气污染,由于产生了一件又一件的污染事件。科学家针对这类氧化物的性质,提出了解决污染的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生物净化法、膜分离法和稀释法。现在最常用的是吸收法,废气经过吸收塔,与塔顶上流下的吸收液发生交流,使吸收液中的成分与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最后,当废气从塔顶出来时,已成为洁净的气体了。这种治污方法简单,投资少,操作也方便。
4.1.3交通运输工具废气
催化转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尾气的治理中。汽车在怠速时排出大量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汽车被称为城市中的流动污染源。现在科学家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采用安装催化器,使尾气从气缸中排出后,排入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净化了尾气中的污染成分。
一些发达国家对汽车尾气提出更高的排放标准,迫使汽车制造商不但采用一段净化,还发明了二段净化尾气的方法。二段净化是在一段中一氧化碳把氮氧化物还原成氮,再排入二段催化器。在二段催化器中,再把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4.1.4其他
治理污染还有一种常用的高烟囱稀释法。50年代-60年代,欧洲工业发展迅速,一时找不到适用的治理技术,又不能污染城市,就产生了高达几百米的烟囱,利用高空气流扩散快的特点,使气体污染物得到稀释。这种方法至今仍广泛使用,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利用欧洲多南风的特点,通过高度200米-300米的烟囱,可以把废气扩散到2000千米以外。美国、日本一些大型企业也常采用这种办法来逃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另外,针对严重污染型的企业可以控制废气排放时间等。4.2规划方面
4.2.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4.2.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
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2.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4.3政策方面
4.3.1循环经济,绿税:
推动税收结构优化,征收环境税,改变环境保护的外部性,以通过对环境各种用途的定价来改善环境。以污染为例,税收手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比价、改变市场信号劝阻某种消费形式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排放水平,并鼓励有利于环境的利用方式以减少环境退化。令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成本反映到价格体系中,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关成本的准确信息,给出正确激励。
绿税被并到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资源、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中,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强烈的动机,去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方式,使之朝资源效率高的方向发展。
4.3.2激励性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鼓励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循环型经济活动在市场上自发成长。税收优惠(包括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差别征税)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活动或产品,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活动或产品,如对循环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给予奖励性补贴;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境标志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
4.3.3监管制度的完善
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
除了应当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还应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污染和违规排放问题进行法律制裁。5.总结
大气污染不仅会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食品和植物,还会对气候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必然会对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条件乃至整个生物界产生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对大气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保护,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将来。
参考文献
[1]赵丽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1年9月;第25期37卷
[2]王国爱.李同升; 我国城镇密集区的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刘志强,陈纪玲;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期刊论文]2007, 23(1)[4]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09(11)[5]巴雅素;我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期刊论文]2011, 23(10)[6]姜成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009 [7]平措;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2月.31(1)[8]中国环保总局。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12 [9]《环境化学》;戴树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
第三篇: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百科论坛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点及治理措施
一、引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随着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 废物排入大气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臭氧层破坏,酸 雨和“温室效应”,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 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空气 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二、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及特征
1.概况。近二十年,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 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物 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酸雨区。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和活动在 我国举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等部门毫不松懈地加强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使得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由图1可以看出,1989年至1998年,废气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到 1997年、1998年时达到高,这阶段正值“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是通 过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实现的。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节能减排 逐渐被政府和广大群众重视,从1999年开始,废气排放量迅速降低。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机动车的急速增加,一些被淘汰的落 后产能死灰复燃,使得最近几年我国废气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 量降速减缓并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2.2城市空气质量。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并有很大的好 转,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的城市逐年上升,劣三级标准城市比例迅速降 低。近十年我国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这有赖于政府及职能部门的 监督和治理,以及人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不断提高。
2.3酸雨情况。酸雨区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全国酸雨发 生频率在5%以上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6%,酸雨发生频率在25% 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5.4%。2009年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 现酸雨的城市258个,占52.9%;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 个,占33.6%;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53个,占10.9%。可 以发现我国酸雨发生的区域没有缩小,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但是高频率 酸雨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三、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大气污染的来源。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是人们在 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引起的。主要污染有三大类: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和 生活炉灶包括采暖锅炉。
1.1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在城市污染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达到 70%以上。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工业燃料,燃烧后排放出有害物质进入 大气,包括烟尘、二氧化硫、烃类、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重金属粉尘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煤炭需求量猛增,燃煤产生的粉尘成为空气头号污染源。
1.2机动车尾气污染。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 动车数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尾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 断上升,导致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呈上升趋势。
1.3采暖等生活污染。采暖锅炉和炉灶数量多而分散,对居民的 危害程度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大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近些年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好转。
2.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1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大气环 境资源的破坏是不可逆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 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由于大多只注重近期 的或局部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进步,从而忽 视了可持续发展。
2.2节能减排意识不足。能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 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认 识不到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六大突出矛盾和问题。
2.3防治治理资金不足。有文献报道: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 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 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 比,严重不足。
2.4环境监管乏力。环境监管力度不足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中遇到 困难和问题的根源。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 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四、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为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自“九五”以来,我国在污染控制技术等 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城市人口密度 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富有特色。
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的要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随着汽车走入百姓家庭,汽 油消耗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污染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 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将会有效解决交通能耗 污染问题。“低碳”生活已经逐步深入广大群众中,可再生能源也渐渐 被人们所重视。
3.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国情出发,尽快 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 术,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 入。
4.提高大气环境管理水平。在进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 时,做好全面的环境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采取区域性综合防 治措施,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通过环境立法,加强环境管 理,构建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菊等.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 因素分析.环境科学学报
[2]张庆阳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
[3]吴忠标等.城市大气环境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4]中国环保总局.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5]李士.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中国人 [6]姜罡丞.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7]钱易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8]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9]郝吉明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963
第四篇: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的论文
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的论文
摘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文明就出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热带雨林数量在过去的几百年内减少了一半,许多珍稀动物永远只能出现在照片;废水大量排入河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缺乏可饮用的淡水资源;“煤烟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等空气污染普遍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呼吸着充斥着各类毒素的空气。最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经过前几个月雾霾时期后,近日,环保部发布今年五月75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分别是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北京、衡水、天津,其中6个来自河北。这一调差的公布,使人们有将目光聚集在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上。
关键词:城市
大气污染
雾霾
空气质量
一、前言
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已经破坏自然的发展。据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的5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5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1%,超标天数比例为39.9%。与上月相比,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降低3.4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5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1%,超标天数比例为39.9%,其中轻度污染占29.4%,中度污染占8.3%,重度污染占2.1%,严重污染占0.1%。其中,海口、珠海、深圳和福州的达标天数比例为100%,14个城市达标天数在80%-100%之间,34个城市达标天数在50%-80%之间,22个城市达标天数不足50%,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与上月相比,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降低3.4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按照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北京、衡水和天津的空气质量较差;海口、惠州、福州、珠海、舟山、中山、深圳、江门、东莞和厦门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7%,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PM2.5月均浓度明显下降,但随着夏季光照增强和气温上升,O3日浓度明显上升。与上月相比,该地区25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25个城市中舟山、温州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南京、徐州、杭州和扬州污染较重。上海市达标天数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二、研究内容
1、空气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 空气和吸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2)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3)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4)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5)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6)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2、导致大气污染的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扩散不利、排放量巨大、能源利用不合理
污染城市都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确与地理位置扩散条件有关系。比如石家庄西高东低,呈‘避风港’式地形。然而,比自然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巨大的污染排放量。
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集中,其中,钢铁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消费居全国第二位,单位GDP能耗比全国水平高近60%。以石家庄为例,23家热电联产企业,加上7座冬季供热站年耗煤高达2390万吨,超过了北京全年的煤耗总量。
这样的产业与能源结构,给了环境巨大的压力。河北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以煤烟型、颗粒物为主要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其中,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位。
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把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才能满足适合户外活动的“三级天”要求;但“十一五”末期较“十五”末期减排二氧化硫超过10%之后,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然达到2200多万吨,仍然远远超过1200万吨,和二氧化硫一样,其他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排放水平,短期内仍不能满足群众的舒适度和健康需求。
一方面,大部分二氧化硫排放均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这些行业占二氧化硫总排放的85%以上,大大高于它们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另一方面,由于包括PM 2.5等多种污染物,机动车尾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而过去几年,民用机动车(即非军用车、公务车和私家车)的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私家车年增长率更是达到20%。
具体到PM 2.5,大型城市PM 2.5严重超标与以下因素相关: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以北京为例,五六环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物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 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①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②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③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④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①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②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③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④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3、解决措施
1)顶层设计治本之策
要建设宜人、宜居、宜游、宜商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布局、工业结构、管理水平都要进行全面调整。这个调整过程,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
亚洲开发银行上述报告显示,总体上,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比中小城市严重得多。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人口在100万至200万之间。此外,在中国局部地区,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与来自附近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叠加,形成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因此,随着烟雾、阴霾、酸雨发生频率增加,这些区域的环境质量总体上在下降。
除发达地区外,当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部地区10个百分点;未来五到十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有望赶上东部地区。如何避免重蹈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的覆辙?可以主张不在西部地区建设北京、上海那样的特大型城市,要发展“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三大城市群,在大型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小城市,周边再点缀若干个小城镇,这有助于突破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瓶颈。尽快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大气污染“治本之策”。一方面,随着未来十年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物排放源防治的水平,一定要跟得上城镇化进度。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不能只当生态修复和事故处置的“消防队”,也不能只当严防死守环境风险而疲于奔命的“守门员”,环境保护必须充分介入到工程审批、发展规划、经济政策之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财政资金,又能建设好“美丽中国”
2)生态城市绿皮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6月18日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仍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随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京津冀等区域灰霾现象频发,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PM2.5正式纳入中国空气质量检测标准,表明国家将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生态城市建设将要在以下方面予以关注:
第一,各城市要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优化工业布局。
第二,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制,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第三,要突出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第四,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防控,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城市之间,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的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三、结论
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散、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应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污染方面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近些年有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视觉污染等。当然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还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城市污水除了排入江河湖外,一部分还直接渗入地下。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因饮水不洁而死,污水和国体废弃物还会造成土壤及其它污染,引起不止是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方面的问题。所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升温,成为了人类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四、参考文献: 《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周报》 《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
第五篇:石家庄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为对策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关键词:石家庄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为对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石家庄市我国华北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万。其交通发达,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他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环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尤其是在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尘土满天飞舞,纵横肆虐,有些区域垃圾泛滥成灾。
二、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1.2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太行山脉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风被拦截在山西境内,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石家庄的上空。
1.2.2 城市建设是影响石家庄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气体状态大气污染源调查表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机动车等流动源在交通比较繁忙的街道,如裕华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严重污染。
(一)燃料燃烧。在石家庄,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同时,由于石家庄地处华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单位为了省钱,实行自给自足的供暖制度,这就增加了煤的燃烧量,使大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业生产过程。近些年来,石家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是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化学工业也是重点发展部门,有规模较大的华北制药厂和石家庄化肥厂,煤炭工业亦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性质的工矿企业即使石家庄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市区,如具有相当规模的华北制药厂和石家庄化肥厂等。此外,还有一些粉末冶金厂、印染厂也是石家庄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三)交通运输。近些年来,石家庄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科学院王玮博士介绍,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而石家庄却允许柴油车进城,促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四)市政建设。石家庄的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因发扬陈天气的直接原因。据资料统计,城区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总量的40%左右,人们却对裸露地面,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此外,工业废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极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五)工业布局。石家庄的一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区的东北部,还有一些分布在市区的不同区域。这些工矿企业的分散性是整个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六)绿化。石家庄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南二环只是近两年来才栽了几批树,其他地方也还是光秃秃的。
1.2.3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垄断实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使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理论上的好处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个人和经济单位行为的直接结果,而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如一个化肥厂对大气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市场失灵也导致了大气污染。
1.2.4 政府政策失灵。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决策失灵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把石家庄建设成为闻名全国“药都”,而制药厂是污染极为严重的企业,这个政策导向势必会对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造成不良的影响。
1.2.5 全民对环境的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对环境问题的潜伏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不理解,由于市民认识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如在石市东南部的尖岭村,本身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质不高,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每逢集市过后,更是满地狼藉,叫村民和过路人苦不堪
三 政府行为对策
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保护靠政府”的说法已被广为接受。环境资源配置的失灵,要求政府加大环境保护行政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发挥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后,我们的环境管理方式将会受到冲击,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
1、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使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几乎所以政策领域的变革,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的、分割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的做法,把环境保护与其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结合起来,这样做既有利于环境本身,又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能,这就要求石家庄市政府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其绩效分布如顶图:
政府要依照此体系,完善机构设置。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对政府及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环保法规的各项具体行为进行界定。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或贯彻不力导致辖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部门、机关给予相应处分,使领导的“乌纱帽”和其所负责的区域环保是否达标挂上钩。此外,还要给环保部门下放实权,权责明确,才能贯彻有力。
2、搞好监督调查工作,统一布局,分类管理。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1 政府环保部门应切实做好环境的监测调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针对日益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监督检疫站。今后,对于类似的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对空气污染原的监控;实施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或日报预报,使社会有关各方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情况。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较大的单位和对空气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预做准备。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并可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质量信息。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兴建以监控、信息、检测等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环境指挥中心,配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加强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
2.2 立足现有规律、规章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根深蒂固的开展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相应政策法规完善这一体系(注意既要有综合性法规,又要对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而且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修改。)在此基础上实行环境执法监督,以国家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围绕国家环保工作重心,结合石家庄环保工作重点,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和石家庄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权限,以石家庄市环保局为主体,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一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动。
3、针对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方面原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强化管理。
3.1 政府应利用经济手段来治理工矿企业。企业是各种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和排放者,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以削减排污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企业改变观念,拚弃环境保护部经济的成见,树立起重视环境更益于经济的观念。宣传和执行“污染者付费、利用这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对破坏环境和随意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按照污染种类,数量和程度进行罚款或征收排污费;对排放污染物损坏群众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单位,责令向受害者赔偿损失;对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给以减免税收或其他经济上的优惠;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予以征税收费等制度。
3.2 制定严格的标准,控制扬尘和废气污染。关闭不合格的砂石料场,对于建筑工地拆迁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围加高护屏,并在四周的临时交通道路上铺盖沥青;对一些非回镇土要随时运出市区。要求运货车加盖遮篷,以免建筑材料散落街头。各公司要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过滤塔等先进设备来净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废气。化工厂应利用管道将生
产过剩中产生的废煤气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气体,经过管道输送到煤站燃烧,变成无害的碳酸气体和水蒸气,然后经过高大的烟囱排向高空。制药厂应建立有害气体的回收循环装置,利用回收利用可制成石膏。对工厂和服务性行业制定和执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标准和燃料的质量鉴定标准。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快无燃煤区的建设,将石家庄市中心区(和平路、体育大街、槐南路和仓安路;维明街围和区域)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并逐步将整个市区建成无燃煤区。同时,政府应下令,对一些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单位,必须集中供热。
3.3 利用行政手段削减机动车污染。政府应执行严格的地方规章制度,禁止销售未达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尾气超标车;安装电喷和三元催化装置;加快机动车燃料改造,使用天然及电力等清洁能源;同时,可以开设电车等无污染车辆。对一些新增公共汽车要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型车型,建设天然气加油站。禁止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及非市区牌号的摩托车进入市区。
3.4 政府应严格规划解决石家庄的道路斜坡问题。一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尽量避免道路斜坡问题。同时,对一些已形成道路斜坡问题的主干道,政府可以责令有关部门用花坛取代栅栏,并在道路两侧种上树,以达到防止尘沙和净化空气的双重功效。另一方面,可以增设洒水车的数量,用洒水车把一些处理过的污水洒在马路上,一日几次。
3.5 调整工业布局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实施“优二兴三”的产业政策,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发展工业园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三同时”规定。限制一些敏感区域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对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行搬迁、停产、转产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扩大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
4.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警醒合理的规划管理。
4.1 政府要加大投入。
4.1.1 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政府可对一些公共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园、广场兴建喷泉、消防水池等。在适当的地点开设无车区和商业步行街,以减少汽车的流动量。
4.1.2 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来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资在一个小区设置几个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投放垃圾,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开发垃圾产业。当然,出路垃圾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让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到为减少垃圾创造条件,如减少包装,或改一次性包装为重复使用的包装。对一些自然无法分解的垃圾,可以进行焚烧,但一定要严格限制焚烧厂的粉尘和废气排放,烟囱要价高,而且要安装废气过滤装置,把排入大气的有毒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4.2 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在石家庄范围内大规模植树种草,在搞好垂直绿化的基础上,实行立体绿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使内绿化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许多新建住宅和办公楼都有很多污染物质,其中有些会释放有害气体或尘粒
污染空气,它们包括许多种燃料、木材、建材、办公设备、家具、地毯及化工清洗剂等。另外,植物、宠物或房间空调系统也会带有细菌,这些细菌会破坏室内的空气质量。立体绿化就是事室内、地面、楼顶、墙体形成一个立体的绿化网,以阻止细菌霉菌的生长。此外,化学制品应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及杀虫剂等。
5.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1)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应把环保业绩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让各级政府把环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环境教育。(3)建立公众才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4)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的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5)各级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
6.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6.1 积极发展科技兴环保企业。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考验,那种仅凭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办法是缺乏远见的,以民众的低收入额为代价的竞争,其出发点就不对,其可持续性等更值得怀疑。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对环保领域企业数量小多、规模小的特性,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更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1)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如果通过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证企业投资与技术开发,那么这种投资的税收可以减免;如果经过相应的论证,企业投资与某项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可以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甚至贴息贷款。(2)在环境领域,面向环保企业设立技术研发课题,并有配套的资金保障。(3)选择有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研究基础的环保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有的放矢发挥最佳作用。
6.2 鼓励支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发明并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
6.3 加强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国外投资,弥补资金短缺的现状;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应用新形式的环保理念与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参与我市环境整治开发治理工作规划的制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