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的作用机制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19-09-29 16: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的作用机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的作用机制论文》。

第一篇: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的作用机制论文

涂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据统计,世界范围内,从涂料中挥发到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达到 1000万t,严重污染着大气环境。

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绿色涂料,符合无污染性、安全、零排放等特点,以代替传统的污染严重的溶剂型涂料。

由淀粉制备涂料可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淀粉其降解能力强,污染程度小,符合广大群众及环境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都都重视淀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有色涂料的制备,即在由淀粉制备涂料中加入颜料助剂,使淀粉与颜料助剂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反应机理,改变淀粉的结构,使得涂料更易着色,涂料颜色不再单一。助剂的性质

为了深层次研究淀粉基涂料的热稳定性、防水性等性能,就必须要考虑所匹配的助剂与淀粉的相互作用。

根据颜色将助剂分为黄(PY)、橙(PO)、红(PR)、蓝(PB)、黑(PBk)、白(PW)、金属助剂(PM)等几大类。

根据结构可将助剂分为无机和有机2大类。无机助剂包括氧化物、硫化物、钒酸盐、铬酸盐、钼酸盐、金属等。有机助剂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多环颜料和其它颜料等。本论文主要讨论无机助剂中的氧化物即TiO2,ZnO,Fe2O3和Cr2O3与淀粉的作用机制。淀粉的结构

淀粉是复杂的高分子物质, 是葡萄糖的高聚体。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2类。直链淀粉含有几百个葡萄糖单元,支链淀粉淀粉含有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淀粉单体中有一级醇羟基,羟基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可以给出电子,作为路易斯碱,与接受电子的路易斯酸相互反应。淀粉单体中有六元环,环上有氧原子,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与一级醇相连的六元环使得位阻变大,一级醇相对稳定。甲醇、环己基甲醇与颜料助剂的反应机理

甲醇CH3OH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甲醇中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作为路易斯碱,甲基的诱导效应很微弱,从轨道上分析,由于过渡态氧化物的特殊结构,位于d区都有d轨道,作为路易斯酸接受电子,甲醇与过渡态氧化物的反应就是路易斯酸碱的反应,从理论上可以发生相互作用。根据洪特规则,TiO2,ZnO,Fe2O3和Cr2O3的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d电子排布为全空,半充满和全满的电子结构是稳定的,那么对于铬离子3d3是最活泼的全充满状态最稳定,因为电子轨道被全部占据,每一个轨道的2个电子都处于饱和自旋状态,电子不会轻易失去。而半充满状态就不会这样稳定,因为半充满状态有一个轨道是空闲的,里边只有1个电子。当外部情况变化时,轨道里面的一个电子很容易丢失,或者被外部电子进来占据空闲的另1个轨道。也由于d层电子的屏蔽作用,使得最外层电子比较活泼。全空其实和全满是同等的概念,因为1个能级没有电子,那么比它低的一个能级肯定是全充满的,当然稳定。即 d 轨道稳定性 3d10>3d5>3d0>3d3,则甲醇与助剂氧化物的反应活性Cr2O3>TiO2>Fe2O3>ZnO。淀粉与颜料助剂的反应机理

过渡态氧化物与淀粉单体反应,从电子效应上看,淀粉单体中由于五号原子为氧原子,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为吸电子诱导效应(不超过3个原子),它通过链的传递,使七号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不易给出电子;从轨道效应上看,过渡态氧化物接受伯醇的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使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发生相互作用,以及淀粉单体与过渡态氧化物的反应活性也是Cr2O3>TiO2>Fe2O3>ZnO。

通过研究甲醇、环己基甲醇与氧化物的反应机理,拓展到淀粉单体与氧化物的反应机理。从位阻上来说,淀粉与颜料助剂的反应活性,主要取决于颜料助剂的结构,对于氧化物Cr2O3,TiO2,Fe2O3,ZnO,Cr2O3与Fe2O3结构类似,空间结构较大,反应活性相近;TiO2的空间结构大于ZnO,则ZnO的活性大于T:O2。结论

淀粉单体与颜料助剂的相互作用,从电子效应来说,由于环上含有氧原子,氧原子是吸电子集团,通过相连接的碳原子传递吸电子效应,使羟基上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从位阻上来说,六元环是个不易扭转的大集团,使得金属氧化物与电子的接触更不容易,最后使反应活性减弱。

分析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包括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论在今后制备有色涂料中,使反应物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就可以发生反应,我们选择位阻小以及供电子强的集团,由于淀粉的位阻不易改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诱导效应,将七号碳原子上的氢替换成供电子的集团,使九号氧原子上电子云更加集中。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制备有色涂料。

第二篇:民主与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论文

摘要: 发展党内民主涉及的内容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在当前最为重要和根本的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做到以完备的权力监督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有效加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主要对策,对于新时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内民主;权力监督;制度创新

党内民主建设一直是我们党各项建设中备受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在当前,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是合理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做到以完备的权力监督制度保障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这对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规律,有效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党内民主的实质

党内民主,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质规定性之一。党内是否实行民主及实行的程度,这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是否有生机与活力的问题。我们虽然经常强调发扬党内民主,但对党内民主的实质问题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根据列宁的意思,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即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人”,党内事务归根到底由党员当家作主。他指出:“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段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1]他又进一步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说,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并且,党内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人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2]。

从列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党内民主,从根本上来说,是党内生活中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其实质,就在于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平等的主体、“主人”地位,使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和确实保障,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党内民主。

二、真实有效的党内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

中共党内民主监督,是中共党组织(特别是党的纪检部门)和全体党员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在党内政治民主和组织民主的基础上,依据党规党纪从党组织内部对党的执政行为、领导行为和党员行为所开展的检查、评价和督促的活动。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则是指由党内权力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共早在执政之初就对党内权力监督问题予以重视。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共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共“八大”及其前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强调党要领导得好,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就必须接受监督,包括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恢复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是:(1)全党对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2)建立健全了纪检监督机构,扩大了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3)党内监督制度趋于完备,修改和制定了系列党规党法;(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清除了一些腐败分子,纠正了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等等。

可见,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监督制度,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执政党防止重大决策失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遏制腐败的迫切需要。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真实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对推动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合理构建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根据当前发展党内民主面临的问题,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两方面构造一个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1.发展党内民主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3]。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决定,把党内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从制度建设高度发展党内民主,这既是对党的建设长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执政党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前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强化执政党监督制约机制,把我们的党建设好,这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党内外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实行批评监督。因此,要加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必须发展党内民主,按照要求进行制度建设,科学地配置党内的权力,要把本应属于党员的权力归还给党员,由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各种事务。发展党内民主使得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法制法规更加健全,党自我更新和执政能力更强,这一切既是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所在,又将有力地促进党的执政方式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现代转型。

2.健全法律法规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基础

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制约权力异化,消除权力腐败的依据和保证。现代政治生活的实践表明,健全的法制是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制约的重要基础。建立一种以法制为主导的政治制度模式既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普遍要求,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安全阀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实现整个国家政权运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在目前,要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健全法制方面,首先是要完善党内制度法规。制度法规既是党内生活的规矩,也是党内监督的依据。党内制度法规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组织制度,如差额选举制度、职务任期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岗位轮换制度、亲属回避制度等;二是领导制度,如集体决策制度、分工负责制度等;三是工作制度,如请示汇报制度、办事公开制度、职务开销制度等;四是生活制度,如权利保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等;五是监督制度,如干部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信任投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目前制度法规还不够完善,我们还要结合社会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党内制度法规,使它从内涵和外延方面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制度法规的作用,必须力求实现制度法规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从制度法规上保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制度法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改革监督体制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治本之策

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强党内纪律监督对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后,党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体系,并使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这个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对中央委员监督难,中央以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同级单位及其成员监督难。[4]党内监督制度对于加强党内监督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这些监督制度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监督的基础,而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则是核心。党内监督能否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为各项具体制度充分实现其价值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这就要改变现行的纪委对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负责的不合理的体制。目前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却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纪委成员中的提名、任命、调动和待遇都掌握在同级党委的手中,使纪委会完全依附于同级党委。这就限制了纪委监督制约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很难履行对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因为纪委监督制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同级党委的态度,而同级党委的态度又取决于主要领导的素质。这种体制上的局限性,决定了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是很难到位,因此,就需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监督体制。按照列宁当年的思想,纪委不仅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而且改革受同级党委领导为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领导,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负责。确认纪委受代表大全的委托,实施对党的执行机关的监督制约,与执行机关具有平等的地位、平行的权力。执行机关受代表大会的委托,在政治上对检查机关实施指导,以保证执行机关与检查机关能够协调一致地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检查机关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的体制,纪委系统不再受同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经费来源、干部配备使用和待遇等都由纪委系统统一管理,以保持相对独立性,这样纪委的权力也加大了,地位也提高了。纪委的主要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任期制,任期未满一般不得调离现任工作岗位,从根本上保证纪委能够独立地行使检查权。

这个体制变化的核心就是把党委领导具体化和制度化为党的代表大会或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领导。但是,这个变化必须有两个制度性的前提条件:一是使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成为制度化的组织,全面提升其在党内的地位与作用;二是在不属一级政权性质的地方或单位组织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这样,纪委的监督就能在党的整体领导体系中获得更大相对自主的空间,从而在实现更为有效的纪律监督的同时,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4.完善监督机制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任务

要使党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关键在于理顺构成监督制约机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江泽民指出:“要切实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5]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所谓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公众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舆论机构或借助舆论工具,从善治的角度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的言行予以道义上的审视、评价和督促,尤其包括对官僚主义、缺德行为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指责。”[6]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舆论监督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宽松、政务公开的扩大和民众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共“十四大”报告到“十七大”报告,都强调了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尽管舆论监督在反对专制作风、遏制腐败、推动民主和法治、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依然存在着新闻舆论监督疲软和舆论监督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加强党内监督,我们必须确保党员在法定的范围内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员发表意见的权利、党员对党内重大决策的运作实施监督的权利等等。

第二,逐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了它的派出机关外,都应由选举产生。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在进行代表资格审查时,上级组织在审批下级组织的领导成员时,应认真审查产生这些人选的选举程序,对那些不符合选举程序的组织和成员不予承认和批准,坚决摈弃用直接委托取代选举,用征求意见回避选举的做法。在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同时,不断完善差额选举。没有差额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没有竞争的差额不是真正的差额。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优越,最根本的是它给选民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保证选民充分行使自主选择的权利,举优汰劣,保证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此外,还要真正实行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有利于选民和选举单位对当选代表的监督。当选代表在竞选过程中对选民和选举单位所作的承诺和保证,将成为选民和选举单位对其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实行差额选举在客观上为代表候选人的竞选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可能,使我们党的干部制度真正成为出人才、出政绩、出效率的制度,从而为干部队伍茁壮成长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新政治渠道。

第三,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员民主权利是以党和党内其他法规形式确认党员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它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党员都能关心、参与党内事务,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党的事业的发展。坚持党章规定的所有党员无论职位高低,权利和义务一律平等的原则。对于在遵守党纪的前提下,对党内事务发表不同意见的党员,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加以打击;对于在党的会议上或在给党的组织的报告中,对党的组织和个人提出批评意见的党员,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加以压制,否则必须依据党纪严肃处理。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督保障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党员行使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保障广大党员在申诉、控告、检举之后不受打击压制,并使违法乱纪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制裁,使坚持原则敢于监督的党员得到应有的支持和表彰,从而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有效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在党内,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的决策主体。党内民主的本质就是由党员决定党内重大问题和管理党的事务。通过个人述职、党员评议和组织考察,力求客观公正地对干部作出评价。对违法乱纪、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应当及时予以罢免,以便体现监督制约的刚性。实践表明,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而权力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只能以强制力量来制约。如果离开了这种强制,只停留于一般道义上的谴责,监督制约就失去了权威性,失去了威慑力。

此外,加强党内监督,还要强化领导集体内部的监督作用。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责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把党组织的严格监督与党员干部的认真自律结合起来。在从严治党中,每个党员干部要经常按照党章和党内的各项规定对照检查,自重、自警、规范行为,严以律己。完善已有的制度,逐步建立新的制度,在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的同时,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相信和依靠民众,广开言路,真诚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

5.加强党派监督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外在条件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这个“合作”与“参政”的一个基本体现,就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但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软监”、“虚监”、“空监”的问题。因此,要强化执政党监督制约,必须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

要提高民主党派的监督的力度,必须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一方面,需要在民主党派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督工作机构。因为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其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和进行民主监督。目前,各级民主党派内部绝大部分没有负责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专门工作机构,这与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实际上已影响了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发挥。与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相适应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加强民主党派的机关建设。民主党派机关作为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机构,是民主党派联系其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民主党派形象的代表和窗口,是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组织保证,同时机关也是实现多党合作、政党监督的枢纽。民主党派机关工作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监督职能的实现。另一方面,造就一批专门从事参政议政和善于进行民主监督的政治家队伍。造就这样一批政治家,必须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重在建设、重在落实、重在真抓实干。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维护和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这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为我国的政党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这对强化中国政党的监督制约机制至关重要。

6.完善监督体系是构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根本保证

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制衡是社会主义政权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内在机制,也是约束权力、消除腐败的先决条件。要在党、人大、政府三分权力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的协调机制,科学界定各种监督制约主体的功能和职责,明晰监督制约系统的层次性和不同层次监督制约主体的职责权限,加强监督制约的整体协调,充分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大监督系统的合力,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尤其是人大对党政机关的监督,从组织上巩固人大的法定地位,依法落实人大的选举和监督职能。此外,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制定和完善新闻舆论法规,在坚持党依法管舆论的前提下,强化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通过有效的形式把各种形式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全方位的监督制约网络,发挥监督制约的整体效能。

从国家的法律规范上讲,人大与党是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关系。来自于党内的党规党法,可以对政党、人大、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人大可以运用宪法和法律对党组织和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如果把运用党规党法对人大、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看作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生长点,那么,各级人大运用宪法和法律对共产党和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就是另一个重要的生长点。要构建一个理想的中国特色的政党与人大、政府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关系,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发展,它首先要有党内民主作保障。如果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那就根本谈不上人大、政府之间的权力制约的问题。

总之,党内权力监督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执政党能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能否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等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关系到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否得到巩固与发展。积极探索并认真落实各种提高政党监督实效的措施,必将推动中国的政党监督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

注释:

[1]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191-192.[2]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249.[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4]宫杰、于贤成.新时期的党内监督[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196.[5]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R].人民日报,1990.7.1,(1).[6]尤光付.中外监督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10.

第三篇: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影响及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关键词:科学社会学;科学;教育

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是探讨科学的社会性质及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宏观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探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的控制,以及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后果;微观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科学家们知识生产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及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内部运动规律。具体说,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造成的问题,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与其他社会建制的关系,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要素对科学的影响。(2)对科学本身的研究。研究构成科学的基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科学的作用、科学的动员和奖励制度等。(3)对科学界的研究,包括科学共同体、科学界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等。(4)对科学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

科学的本质在于人类主体用理性思维对客体(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意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以把握其中的普遍性规律,从而控制和改造客体,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科学作为人类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和形成人的心智力量。

科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进行准研究活动的过程。对科学教育本质的揭示有助于我们辨析当今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准科学认识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一是扩大了科学家认识成果的影响范围,促进了未成年人的个体发展;二是为少年儿童长大之后的科学研究莫定良好基础,从而提高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

(一)科学直接作用于教育。科学系统中的知识生产成果直接进入教育系统,引起教育系统结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变化等。

重新调整和规划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层次和比例,以人为本,把研究重点放在科学教育的普遍理论上,尤其要对我国丰富的科学教育实践经验从哲学上进行总结和提炼,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回答我国科学教育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一系列问题。

与时俱进,坚持以思辨和实践经验为主的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推行和重视科学实验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并大力开展创新教育。要通过各种渠道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论介绍给科研人员和科学教师。同时,还应注意以人为本教育的认知结构的建构;科研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教育系统中的生成规律及培养对策;科技兴趣和科学精神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养成的规律及培育策略;用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培养科学方法的修养和掌握问题研究等。

(二)科学间接作用于教育。在科学体制化条件下,科学活动的主体表现为三个相互有联系的水平:个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在第一个水平上,起主体作用的是个人——直接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工作者和科学家。在第二个水平上,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是科学集体,各个人的活动直接在此进行合作,并且一般科学劳动表现为共同科学劳动。在第三个水平上,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是整个社会。在这三个水平上的科学表现对教育的社会功能产生了

影响,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变化,而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科学的变化和发展。

二、科学对我国教育科学功能的影响

(一)教育的科学社会功能的表现形式。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文化功能,即保存文化和传播、更新、与发展文化。教育的其它社会功能有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社会角色的分配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科学功能。教育的科学功能表现形式为:(1)教育是知识再生产的基地;(2)教育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3)教育影响知识生产质量;(4)教育导致劳动者知识更新。

教育的科学功能从其产生、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以理论形态体现的教育科学成果是丰富的。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事实加以说明,以把握其内在本质和特点,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

教育科学功能的实现过程是与具体教育体系、实践活动和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着教育的科学功能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差异,但又密不可分。

(二)科学对教育科学功能的影响。科学发展和知识更新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结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不断变化,进而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实现教育对科学的“反哺”。科学不仅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三、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在J.D贝尔纳的著作中,按照韦尼格尔的意见,实践中所包含的教育理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1)教育观念;(2)用语言表述的教育规则等;(3)理论家的理论。其中,真正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的是教育观念层次的理论,所以我们应努力促使教育科学理论向观念层次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注重教育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按照科学教育的使命与目标全面、完整运作。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和心理学等学科取得平衡,促使文理交叉和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合理综合的知识结构,充分了解基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科学的作用。

(三)更新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对科学影响的要素,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引进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使科学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和独立思考来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

(四)建立奖励机制。切实落实和开展学校的科技活动课程或科技竞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教师和学生在科技研究或实验中共同动手、动脑的习惯,进而提高教师和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

(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配套购置合理的实验设备和教学仪器以及图书资料。实现现代科学教育的内容多样化、先进化、实用化。

(六)更新教育内容,注意吸收现代新科技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广泛开设《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社会》(STS)、《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论》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课程。

(七)培养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敬业精神。注重培养师生热爱科学和崇尚科学的精神;锐意进取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科学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心同德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把自己的世界观建立在严格科学观念基础上。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当今科学的社会理性化趋势和“智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要求,培养目标要由“新型科教工作者”变为“新型科教人文主义者”,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主动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民族振兴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正确面对现代科技革命对我国教育体制提出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 J.D贝尔纳著,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路甬祥,《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华文摘,2000(9)

[3] 张庆守,《科学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4(6)

[4] 刘德华,《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J].大理师专学报,2000(2)

第四篇:职业发展论文职业意识作用与认识

论文题目:职业意识作用与认识

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

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27日

职业意识作用与认识

职业意识是支配和调控着一个人的职业行为与职业行动。职业意识的准备能

影响着现代职业的准备、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的发展。而大学生在入职以前能有更好的职业认识能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社会日新月益的发展带给职业意识有更明显与显著的时代的特点,丰富着职业意识的内容。大学生掌握职业意识的基本内容、作用能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意识的认识

含义: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评价、意向、情感以及职业所持的主要

观点。它来自具体的职业实践,是职业人通过对职业实验的总结分析形成 本职业的约定俗成、师承父志的职业认识与主要观点。

特性:社会共性,在全社会各个行业形成的共有的、普遍认可和遵守的意识。如,敬业精神、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等。

行业与单位共性,指人们对行业或单位的具体岗位职责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如,医生与护士的救死扶伤、教师的文化传承和培养人才等。基本内容

1、目标意识

含义: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实现的发展目标。

意义: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应该要有很强的职业目标认识。只有这才

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更好的生存下去,才能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向

性的在职场生活中努力壮大。当英国用利炮打开近代中国的大门时,我们就已经清楚落后必会挨打的社会里,所以职业目标就为职业发展的存在有更好的导向性。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有打败吴国的目标,十

年如一日的艰辛才实现自己的目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有写好史书的目标,才最终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篇章。正如斯

大林所说:“伟大的精力是为伟大的目标而生的。”

要求:确定职业目标,好的故事就有好的开始,目标的确立就是成功开端的一半;有坚定追求目标实现的强烈进取心,当遇到挫折时,有很强的进取心就有支持在奋斗的动力;围绕目标的不懈努力,在平常的生活

与工作中避免随波逐流与忙乱无章,时刻围绕目标进行是职业的发展

更加有效与快速。

2、岗位责任意识

含义: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职业素养。这是职业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

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也无论是否满意这

一职业,只要选定了这一职业,就必须尽职尽责的将本职工作做好,岗位责任意识是对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历史这一条长河

中,居里夫人的尽职与岳飞精忠报国的岗位责任意识都让我深深敬佩。也只有人人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更好的产

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要求:适应岗位的要求,世上无难事,只要下功夫,没有学不会的工作技能,所以,只要用心就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要求;坚守岗位,有良好的工作

习惯与工作秩序,如此才能保证工作的运行与开展;尽职尽责,勇于承 担责任,扎实的工作,尽职守,尽责任;讲究效率,快餐时代的来临,使效率又成为工作技能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此才能取得较大的工作成绩。

3、服务意识

含义:为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提供支持性的工作,是为他人提供更好的方便意识,是成人之美的意识。

意义: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单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服务。各个行业、各个职业是为其他行业、其他职业提供服务。唯有相互为彼此提供服务,才会使一个单位的内部管理达到快捷的高效。故,服务意识的树立是必然的存在。正如雷锋,它尽心尽力的为人民服务,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光辉的一笔。要求:强化服务理念,在工作中,与人交往中,我们应当及时的为他人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服务讲求实效,锦上添花倒不如雪中送炭就已经说明实效的重要性,如此才不会为服务的价值大打折扣;服务应有绩效,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从别人工作、生活的所需出发去提供服务,才能让服务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4、团队协作意识

含义:指劳动者彼此之间以及单位的精诚团结,互助互爱,互相支持与密切合作,实现特定目标的职业素养。

意义:“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材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等这些耳熟

能详的谚语都在告诉我们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何况是在生产的社会化

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呢?比尔盖茨曾说:“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

是单枪匹马的战斗,不靠集体与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要求: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的个人工作和组织目标联系再一起;做好本职工

作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自觉维护团结才能让单位焕发出勃勃

生机的威力;关心他人疾苦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才能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

5、质量意识

含义:指劳动者追求工作的过程、成果达到或超标准要求的态度和信念。意义:当代社会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究其根本的原因是生产者对质量的要

求不严格才导致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等对人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威胁,可想而知质量意识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就个人而言,质量意识

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

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必须认识到质量是工作的价值所在;坚持信誉

至上的原则,对质量负责,对工作成果负责;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作

风,才不会因为工作的不细致造成质量的问题。弘扬刻苦专研业务的上进精神,才能持续职业技能。

6、公平竞争的意识

含义: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要具有在工作的努力向上,永不自满,敢于冒尖的精神,以信立业,以质取胜,公平公正。

意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共同现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竞争就更加的广泛。只公平竞争才能实现职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整体利益。

要求:强化信用意识和守法意识;光明磊落的追求个人的进步,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职业意识;正确对待职业成就与职业荣誉。

7、法纪意识

含义:指用国家法律、政策和有关纪律、制度来约束自己,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素养。

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观就能很好的反映在法制社会中法纪意识的重要性。也表明法纪意识是现代人才素养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行为素养,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能推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

要求:学习法纪知识,知法懂法守法;遵守法纪,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每位公民对社会履行道德责任的底线;维护和使用法纪,在职业活动中用法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职业意识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反作用。职业意识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全方位的职业意识的引导,有助于职业兴趣的产生、职业选择的顺利进行。在一个人生理、心理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职业兴趣的产生与职业信息的刺激构成相关关系,职业能力与职业兴趣成正比。

2、一定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制约人的职业方向、职业岗位的选择以及职业

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意志与品质,包括职业中的义利取舍和人际关系。健康积极的职业观有利于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优化及水平的提高。纵观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人们的职业观的变化过程人们的职业观越来越成熟理智。绝大多数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个主观过程除了家庭背景、时代影响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的作用。

3、合理、恰当的职业期望有助于职业选择的成功,也有助于职业满意度的提高。过高的职业期望通常表现为强调自身的兴趣与能力、而忽视社会的需求强调职业的经济待遇、地理位置、社会地位等。而不肯接受听从他人管理、工作变异性大、经济待遇低或地理位置偏的职业。过低的职业期望也不妥。

4、积极健康的从业意识有助于个人职业选择的顺利实现、职业生涯的顺

利发展、个人事业的成功。从业意识是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之一,是职业生涯设计优化的心理前提。从业意识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有助于职业生涯设计变为现实的方针。

三、总结

职业意识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人的职

业社会化的过程。职业意识存在水平的高低和实质的优劣。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知识的丰富、职业兴趣的成熟与集中,职业意向的合理明确趋使人向一定的职业努力,从而使职业选择更理智。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与作用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语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课堂最基础手段的教师教学语言,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内容。本文将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特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作用;特点

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首先要接触的就是语文学科的学习,由于小学生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因为语文学习不只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还有利于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汲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

(一)是规范小学生语文应用的基础

小学生刚刚开始正式的课堂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也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成果也是通过模仿获得。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的应用,是规范小学生语文应用的基础,教师要做好“有声的榜样”,通过自己对汉语灵活和优美的运用影响自己的学生,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长久发展。

(二)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新鲜事物的阶段,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有趣和生动的东西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语言的特点,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不再枯燥无聊,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不只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将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养成,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特点

(一)规范性和科学性

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第一要求。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还比较不足,而小学阶段又是他们语言习惯形成的黄金阶段,因此受教师语言的影响就更大。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保证教学用语符合国家词汇、音准和语言应用的规定;然后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尽量减少方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最后教师们要加倍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的恰当、自然,在教学中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语言使用的科学性,语言表达要清晰,防止自己语言出现歧义,误导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语言的核心和重点,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约使用”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教师要树立严谨的教学态度,了解授课内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防止地域差异造成的知识误解。

(二)可接受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禁止使用各种“高大上”的语言和文绉绉的表达形式。为了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应该多在课外下功夫,创造机会多同学生接触,体会小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特点,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进而用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三)趣味性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有趣的东西对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师语言平平,没有趣味性,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如果教师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自己的语言贴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自己丰富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通过多样化、形象化的修辞手段,会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和神奇的体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艺术性和情感性

作为综合性的文学学科,语文的学习不只涉及文字、发音,还涉及各类文章、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因此,艺术性和情感性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必须关注和提高的重点。首先,教师的语言在符合口语特点和学生能力的基础之上,要尽量做到流畅自然,遣词造句贴切优美,在讲解和阅读过程中要做到节奏感强、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做好语文内涵的传递,特别是一些古诗词和字句优美的文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身语言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魅力,体会作者营造的意境,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也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加深对语言应用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玲.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8).[2]李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3]石绍金,唐艾玲.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10).

下载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的作用机制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涂料中淀粉与颜料助剂的作用机制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机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农村教育;人口素质[论文内容提要]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的城市化,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化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而教育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论文

    一、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第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平衡院系间的双重管理。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应首先明确院系的职责,对所属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划分,将院系......

    教学管理中学生工作助理作用与实践论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个大学生的自身锻炼不断地得到重视,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外,都十分希望得到更多的锻炼充实自己,从而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尽......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论文

    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松岩 单位: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地址: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伊胡塔嘎查 邮编:028123 内容摘......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论文

    本科学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与污染控制措施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2013级 环境科学 白杨 20133250 邹金龙 201......

    试析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特征与作用论文

    摘要:高枝德育管理体制是指以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为基础,遵循德育原则而建立的德育组织系统。德育管理体制是高枝德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郝分.在高枝德育工作俸系中占捂重要地拉......

    ADR运动与中国多元化机制 论文(共5则范文)

    人类社会自存在以来便不断上演着各种纠纷。诉讼法学者一般认为,民事纠纷处理机制包括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三种。私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自决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插图的作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内容提要: 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在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